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复习题及答案新整理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复习题及答案新整理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复习题及答案新整理

信号与线性系统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已知序列

3()cos(

)5

f k k π

=为周期序列,其周期为 ( C ) A . 2 B. 5 C. 10 D. 12 2. 题2图所示

()f t 的数学表达式为 ( B )

图题2

A .()10sin()[()(1)]f t t t t πεε=+- B. ()10sin()[()(1)]f t t t t πεε=-- C.

()10sin()[()(2)]f t t t t πεε=-- D. ()10sin()[()(2)]f t t t t πεε=+-

3.已知

sin()

()()t f t t dt t

πδ∞

-∞=?

,其值是 ( A )

A .π B. 2π C. 3π D. 4π

4.冲激函数()t δ的拉普拉斯变换为 ( A ) A . 1 B. 2 C. 3 D. 4

5.为了使信号无失真传输,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应为 ( D ) A . ()d

jwt H jw e

= B. ()d

jwt H jw e

-= C. ()d

jwt H jw Ke = D. ()d

jwt H jw Ke

-=

6.已知序列

1

()()()3

k f k k ε=,其z 变换为 ( B )

A .

13

z z + B.

13

z z - C.

14

z z + D.

14

z z -

7.离散因果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 ) A .0,0)(<=k k h B. 0,0)(>=k k h C. 0,0)(<>k k h

8.已知

()f t 的傅里叶变换为()F jw ,则(3)f t +的傅里叶变换为 ( C )

A .()jw

F jw e

B. 2()j w

F jw e

C. 3()j w

F jw e

D. 4()j w

F jw e

9.已知)()(k k f k

εα=,)2()(-=k k h δ,则()()f k h k *的值为( B )

A .)1(1

--k k εα

B. )2(2--k k εα

C. )3(3--k k εα

D. )4(4--k k εα

10.连续系统的零输入响应的“零”是指( A ) A. 激励为零 B. 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 C. 系统的冲激响应为零 D. 系统的阶跃响应为零

11. 已知序列k

j

e

k f 3

)(π=为周期序列,其周期为 ( )

A . 2 B. 4 C. 6 D. 8

12. 题2图所示()f t 的数学表达式为 ( )

A .)1()1()(--+=t t t f εε B.)1()1()(-++=t t t f εε C. )1()()(--=t t t f εε D. )1()()(-+=t t t f εε

13.已知)2()(),1()(21-=-=t t f t t f εδ,则 12()()f t f t *的值是 ( ) A .)(t ε B. )1(-t ε C. )2(-t ε D. )3(-t ε

14.已知ωωj j F =)(,则其对应的原函数为 ( ) A .)(t δ B. )('

t δ C. )('

't δ D. )('

''t δ

15.连续因果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 A . 0,0)(==t t h B. 0,0)(<=t t h C. 0,0)(>=t t h D. 0,0)(≠=t t h

16.单位阶跃序列)(k ε的z 变换为 ( )

A .

1,1<+z z z B. 1,1>+z z z C. 1,1<-z z z D. 1,1

>-z z z 17.已知系统函数s

s H 1

)(=,则其单位冲激响应()h t 为 ( )

A .)(t ε B. )(t t ε C. )(2t t ε D. )(3t t ε

t

18.已知()f t 的拉普拉斯变换为()F s ,则)5(t f 的拉普拉斯变换为 ( ) A .)5(

s F B. )5(31s F C. )5(51s F D. )5

(71s F 19.已知)2()(2

-=-k k f k εα,)2()(-=k k h δ,则()()f k h k *的值为( )

A .)1(1

--k k εα B. )2(2--k k εα

C. )3(3

--k k εα

D. )4(4--k k εα

20.已知)(t f 的傅里叶变换为)(ωj F ,则)(jt F 的傅里叶变换为( ) A. )(ωπ-f

B. )(ωπf

C. )(2ωπ-f

D. )(2ωπf

21. 下列微分或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是时变系统的是 ( ) A . )(2)()(2)('

'

t f t f t y t y -=+ B. )()(sin )('t f t ty t y =+ C. )()]([)(2

'

t f t y t y =+ D. )()2()1()(k f k y k y k y =--+

22. 已知)()(),()(21t t f t t t f εε==,则)()(21t f t f *的值是 ( ) A .)(1.02t t

ε B. )(3.02t t ε C. )(5.02t t ε D. )(7.02t t ε

23.符号函数)sgn(t 的频谱函数为 ( )

A .

ωj 1 B. ωj 2 C. ωj 3 D. ω

j 4 24.连续系统是稳定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 A .

M dt t h ≤?

-)( B. M dt t h ≥?∞

-)(

C.

M dt t h ≤?

-)( D. M dt t h ≥?∞

-)(

25.已知函数)(t f 的象函数)

5)(2()

6()(+++=

s s s s F ,则原函数)(t f 的初值为 ( )

A . 0 B. 1 C. 2 D. 3 26.已知系统函数1

3

)(+=s s H ,则该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为 ( ) A .)(t e

t

ε- B.)(2t e t ε- C.)(3t e t ε- D. )(4t e t ε-

27.已知)2()(),1()(1

-=-=-k k h k k f k δεα,则)()(k h k f *的值为

( )

A .)(k k

εα

B.)1(1--k k εα

C.)2(2--k k εα

D. )3(3--k k εα

28. 系统的零输入响应是指( ) A.系统无激励信号 B. 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

C. 系统的激励为零,仅由系统的初始状态引起的响应

D. 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仅由系统的激励引起的响应 29.偶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中 ( )

A .只有正弦项 B.只有余弦项 C. 只有偶次谐波 D. 只有奇次谐波

10. 已知信号()f t 的波形,则

)2

(t

f 的波形为 ( ) A .将()f t 以原点为基准,沿横轴压缩到原来的1

2

B. 将()f t 以原点为基准,沿横轴展宽到原来的2倍

C. 将()f t 以原点为基准,沿横轴压缩到原来的

1

4

D. 将()f t 以原点为基准,沿横轴展宽到原来的4倍 填空题

1. 已知象函数2

23

()(1)

s F s s +=

+,其原函数的初值(0)f +为___________________。 ()(2)t e t t dt δ∞

--∞

++=?

3.当LTI 离散系统的激励为单位阶跃序列()k ε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函数4

()

23

F s s =

+,其拉普拉斯逆变换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函数()f t 的傅里叶变换存在的充分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已知1

1

()

10.5X z z

-=

+(0.5)z >,则其逆变换()x n 的值是______________。 7.系统函数(1)(1)

()1()

2

z z H z z -+=-的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f t 的拉普拉斯变换为()F s ,则00()()f t t t t ε--的拉普拉斯变换为_________________。 9.如果系统的幅频响应

()H jw 对所有的ω均为常数,则称该系统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已知信号

)(t f ,则其傅里叶变换的公式为______________。

11. 已知象函数2

23

()(1)s F s s +=

+,其原函数的初值(0)f +为___________________。

()(2)t e t t dt δ∞

--∞

++=?

13.当LTI 离散系统的激励为单位阶跃序列()k ε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_。 14.已知函数4

()

23

F s s =

+,其拉普拉斯逆变换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5.函数()f t 的傅里叶变换存在的充分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已知1

1

()

10.5X z z -=

+(0.5)z >,则其逆变换()x n 的值是______________。

17.系统函数(1)(1)

()1()

2

z z H z z -+=-的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已知()f t 的拉普拉斯变换为()F s ,则00()()f t t t t ε--的拉普拉斯变换为_________________。 19.如果系统的幅频响应

()H jw 对所有的ω均为常数,则称该系统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已知信号)(t f ,则其傅里叶变换的公式为______________。

21.)(63t e t

ε-的单边拉普拉斯变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

-dt t t t f )()(0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5t δ的频谱函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一个LTI 连续时间系统,当其初始状态为零,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所引起的响应称为__________响应。 25.序列

)()2

1

()(k k f k ε=的z 变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时间和幅值均为______________的信号称为数字信号。 27.系统函数)

6.0)(4.0()

1()(+-+=

z z z z z H 的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的全响应可分为自由响应和__________________。

29. 函数)(1t f 和)(2t f 的卷积积分运算=*)()(21t f t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已知函数2

3

)(+=s s F ,其拉普拉斯逆变换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题.。

1.简述根据数学模型的不同,系统常用的几种分类。

2.简述稳定系统的概念及连续时间系统时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3.简述单边拉普拉斯变换及其收敛域的定义。 4.简述时域取样定理的内容。 5.简述系统的时不变性和时变性。 6.简述频域取样定理。

7.简述-0时刻系统状态的含义。 8. 简述信号拉普拉斯变换的终值定理。

9.简述LTI 连续系统微分方程经典解的求解过程。 10.简述傅里叶变换的卷积定理。

11.简述LTI 离散系统差分方程的经典解的求解过程。 12.简述信号z 变换的终值定理。 13.简述全通系统及全通函数的定义。 14.简述LTI 系统的特点。 15.简述信号的基本运算 计算题

1.描述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1)1(,0)1(9.0)(=-=--y k y k y ,利用z 变换的方法求解)(k y 。 2.描述某LTI 系统的微分方程为)(3)()(3)(4)('

'

'

't f t f t y t y t y -=++ ,求其冲激响应)(t h 。 3.给定微分方程 )(3)()(2)(3)('

'

'

't f t f t y t y t y +=++,1)0(),()(==-y t t f ε,

2)0('=-y ,求其零输入响应。

4.已知某LTI 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1(2)(k f k y k y =--)(2)(k k f ε=, y(-1)=-1,求其零状态响应。

5.当输入)()(k k f ε=时,某LTI 离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为

)(])5.1()5.0(2[)(k k y k k zs ε-+-=,求其系统函数。

6.描述某LTI 系统的方程为),(3)()(3)(4)('

'

'

't f t f t y t y t y -=++求其冲激响应)(t h 。 7.描述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1()(2)2(4

3

)1()(--=--

-+

k f k f k y k y k y ,,求系统函数和零、极点。 8.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3)(4)('

'

't f t y t y t y =++,1)0()0('

==--y y )()(t t f ε=,求其零状态响应。

9.用z 变换法求解方程2)1(),(1.0)1(9.0)(=-=--y k k y k y ε的全解

10.已知描述某系统的微分方程)(4)()(6)(5)('

'

'

't f t f t y t y t y +=++,求该系统的频率响应

).(jw H

11.已知某LTI 系统的阶跃响应)()1()(2t e

t g t

ε--=,欲使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1()(22t te e t y t t zs ε--+-=,求系统的输入信号)(t f 。

12.利用傅里叶变换的延时和线性性质(门函数的频谱可利用已知结果),求解下列信号的频谱函数。

13.若描述某系统的微分方程和初始状态为

5)0(,1)0('==--y y ,求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14.描述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2()()2(2

1

)1()(--=-+

--k f k f k y k y k y , 求系统函数和零、极点。 15.若描述某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2(2)1(3)(k k y k y k y ε=-+-+,已知初始条件5.0)2(,0)1(=-=-y y ,利用z 变换法,求

方程的全解。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复习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C 7 .A 11. C 13. D 16. D 17. A 19. D

23. B 27. D 29. B 30. B

填空题

1. 2

2. 2

2e - 3. 单位阶跃响应/阶跃响应 4. )(22

3t e

t ε- 5.

()f t dt ∞

-∞

<∞?

6. )()5.0(k k ε-

7.

12

8. 0()st

F s e - 9. 全通系统 10. dt e t f jw F jwt ?

∞∞

--=)()( 11.卷积和 12. 1 13.)()(d t t kf t y -= 14.

)()()()(3121t f t f t f t f *+* 15.齐次解和特解 16. 系统函数分子 17. 2

18.

63-z z 19.)(2w πδ 20.齐次 21.3

6

+s 22.)(0t f - 23. 5 24. 单位阶跃响应 25. 1

22-z z

26. 离散 27. , 28. 强迫响应 29.

τττd t f f )()(21-?

- 30. )(32t e t ε-

简答题

1.答:(1)加法运算,信号1()f ?与 2()f ?之和是指同一瞬时两信号之值对应相加所构成的“和信号”,即12()()()

f f f ?=?+?

(2)乘法运算,信号1()f ?与 2()f ?之积是指同一瞬时两信号之值对应相乘所构成的“积信号”,即12()()()f f f ?=??)

(3)反转运算:将信号()f t 或()f k 中的自变量t 或k 换为t -或k -,其几何含义是将信号()f ?以纵坐标为轴反转。

(4)平移运算:对于连续信号()f t ,若有常数00t >,延时信号0()f t t -是将原信号沿

t 轴正方向平移0t 时间,而0()f t t +是将原信号沿t 轴负方向平移0t 时间;对于离散信号()f k ,

若有整常数00k >,延时信号0()f k k -是将原序列沿k 轴正方向平移0k 单位,而0()f k k +是将原序列沿k 轴负方向平移0k 单位。 (5)尺度变换:将信号横坐标的尺寸展宽或压缩,如信号()f t 变换为()f at ,若1a >,则信号()f at 将原信号()f t 以原点为基准,将横轴压缩到原

来的

1a 倍,若01a <<,则()f at 表示将()f t 沿横轴展宽至1

a

倍 2.答:根据数学模型的不同,系统可分为4种类型. 即时系统与动态系统; 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时变系统与时不变系统

3.答:(1)一个系统(连续的或离散的)如果对任意的有界输入,其零状态响应也是有界的则称该系统是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稳定系统。(2)连续时间系统时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h t dt M ∞

-∞

≤?

4.信号的单边拉普拉斯正变换为:dt e t f s F st ?

-=0

)()(

逆变换为:ds e s F j

t f jw jw st

?+-=

δδπ)(21)( 收敛域为:在s 平面上,能使0)(lim

=-∞

→t t e t f δ满足和成立的δ的取值范围(或区域),称为

)(t f 或)(s F 的收敛域。

5.答:一个频谱受限的信号)(t f ,如果频谱只占据m m w w ~-的范围,则信号)(t f 可以用等间隔

的抽样值唯一表示。而抽样间隔必须不大于

m

f 21

(m m f w π2=),或者说,最低抽样频率为m f 2。 6.答:如果系统的参数都是常数,它们不随时间变化,则称该系统为时不变(或非时变)系统或常参量系统,否则称为时变系统。 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而描述线性时变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变系数线性微分(或差分)方程。

7.答:一个在时域区间),(m m t t -以外为零的有限时间信号)(t f 的频谱函数)(jw F ,可唯一地由其

在均匀间隔)21

(m s s t f f <

上的样点值)(s jnw F 确定。)()()(ππn wt Sa t n j F jw F m n m

-=∑∞

-∞=,s

m f t 21

=

8.答:在系统分析中,一般认为输入)(t f 是在0=t 接入系统的。在-=0t 时,激励尚未接入,因

而响应及其导数在该时刻的值)0()

(-j y

与激励无关,它们为求得0>t 时的响应)(t y 提供了以往的

历史的全部信息,故-=0t 时刻的值为初始状态。 9.答:若)(t f 及其导数

dt t df )

(可以进行拉氏变换,)(t f 的变换式为)(s F ,而且)(lim t f t ∞

→存在,则信号)(t f 的终值为

)(lim )(0

lim s sF t f s t →∞

→=。终值定理的条件是:仅当)(s sF 在s 平面的虚

轴上及其右边都为解析时(原点除外),终值定理才可用。

10.答:(1)列写特征方程,根据特征方程得到特征根,根据特征根得到齐次解的表达式 (2) 根据激励函数的形式,设特解函数的形式,将特解代入原微分方程,求出待定系数得到特解的具体值. (3) 得到微分方程全解的表达式, 代入初值,求出待定系数 (4) 得到微分方程的全解

11.答:(1)时域卷积定理:若)()(),()(2211ωωj F t f j F t f ??,则

)()()()(2121ωωj F j F t f t f ?* (2) 频域卷积定理:若

)()(),()(2211ωωj F t f j F t f ??,则

12..答:(1)列写特征方程,得到特征根,根据特征根得到齐次解的表达式 (2)

根据激励函数的形式,设特解的形式,将特解代入原差分方程,求出待定系数, 得到特解的具体值. (3) 得到差分方程全解的表达式, 代入初始条件,求出待定系数, (4) 得到差分方程的全解

13.答:终值定理适用于右边序列,可以由象函数直接求得序列的终值,而不必求得原序列。

如果序列在M k < 时,0)(=k f ,设

∞<

)(1

lim

)(lim )(1z F z

z k f f z k -==∞→∞

→或写为)()1(lim )(1z F z f z -=∞→上式中是取1→z 的

极限,因此终值定理要求1=z 在收敛域内10<≤α,这时)(lim k f k ∞

→存在。

14.答 全通系统是指如果系统的幅频响应)(jw H 对所有的w 均为常数,则该系统为全通系统,其相应的系统函数称为全通函数。凡极点位于左半开平面,零点位于右半开平面,且所有的零点与极点为一一镜像对称于jw 轴的系统函数即为全通函数。 15.答:当系统的输入激励增大α 倍时,由其产生的响应也增大α倍,则称该系统是齐次的或均匀的;若两个激励之和的响应等于各个激励所引起的响应之和,则称该系统是可加的。如果系统既满足齐次性又满足可加性,则称系统是线性的;如果系统的参数都是常数,它们不随时间变化,则称该系统为时不变系统或常参量系统。同时满足线性和时不变的系统就称为线性时不变系统(LTI )系统。

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常系数线性微分(差分)方程。线性时不变系统还具有微分特性。

计算题

1解:令)()(z Y k y ?,对差分方程取z 变换,得 将1)1(=-y 代入上式并整理,可得 取逆变换得 2.

解:令零状态响应的象函数为)(s Y zs ,对方程取拉普拉斯变换得: 于是系统函数为 3.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232

=++λλ

特征根为:1,221-=-=λλ

所以,零输入响应为t zi t

zi zi e C e

C t y --+=221)(

所以:

2

2)0(1)0(21'

21=--==+=++zi zi zi zi zi zi C C y C C y

故:

4

321=-=zi zi C C

所以:t t

zi e e

t y --+-=43)(2

4.解:零状态响应满足:2)1(2)(=--k y k y zs zs ,且0)1(=-zs y

该方程的齐次解为:k

zs C 2 设特解为p,将特解代入原方程有:22=-p p 从而解得2)(-=k y p 所以22)(-=k

zs zs C k y

将2)0(=zs y 代入上式,可解得4=zs C 故,)()224()(k k y k zs ε-?= 5.解:

6.解:令零状态响应的象函数为)(s Y zs ,对方程取拉普拉斯变换得: 系统函数为:3

3

12)()()(+++-==

s s s F s Y s H zs 故冲激响应为)()23()(3t e e

t h t t

ε---=

7. 解:对差分方程取z 变换,设初始状态为零。 则:)()2()()4

31(12

1

z F z z Y z z

----=-

+ 于是系统函数

其零点为21,021

=

=ζζ, 极点为2

1

.2321=-=p p

8. 解: 方程的齐次解为:t zs t

zs e C e C 321--+

方程的特解为:

3

1

于是:3

1)(321++=--t

zs t zs zs e C e C t y

得61

,2121=-=zs zs C C

于是:)()3

1

2161()(3t e e t y t t zs ε+-=--

9. 解:令)()(z Y k y ?,对差分方程取z 变换,得 将2)1(=-y 代入上式,并整理得 10.解:

令)()(),()(jw Y t y jw F t f ??,对方程取傅里叶变换,得 11. 解:)(2)

()(2t e dt

t dg t h t ε-==

12 解:)(t f 可看作两个时移后的门函数的叠合。

因为)(2)(2w Sa t g ?

所以由延时性和线性性有: )2cos()(4)(2)(2)(22w w Sa e w Sa e

w Sa jw F w j w

j =+=-

13.解:特征方程为:0452=++λλ

令,0=t 将初始条件代入上式中,得

1)0(21=+=+zi zi zi C C y

54)0(21'=--=+zi zi zi C C y 可得: 2,321-==zi zi C C

14.解:对差分方程取z 变换,设初始状态为零,则

其零点1,121-==ζζ;极点

2

1

212,1j p ±=

15. 解:令)()(z Y k y ?,对差分方程取z 变换,得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 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 用。(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 . 必修B。必修 C . 选修D 。 选修 3.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 . 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 .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 . 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 ?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 .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 .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 念 5. 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 . 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必修课程 D .综合课程6. 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 . 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 . 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 . 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 “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 教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30分每小题2分) 1、语言技能主要包括_______、说、_______、写等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 2、英语语言知识主要含:语音、词汇、_______、功能和话题。 3、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包括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按照能力水平分为_______个级别。 4、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者小短文是新课标中____________的目标要求。 5、语言技能一级目标中说唱要求的第一个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 6、学习策略:认知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源策略。 7、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_______和_______双重性质。 8、教材编写应体现以下四个原则:思想性原则、_______、趣味性原则、_____ __。 9、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学校资源;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_______ 资源。 10、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的_____ __,评价目标的多维化。 11、评价体系包括___________和终结性评价 12、评价要__________、反馈教学、促进教学。 13、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 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14、形成性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测试与非测试、教师评价、_________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等。 15、______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______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二、简答题(30分) 1、简述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 2、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与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x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v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x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v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x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x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x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x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v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v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x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x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理论测试题及答 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2012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理论测试题及答案【01】 作者:文亮教师招聘?来源:时间:2011-12-22 一、填空题: 1、数学在提高人的()、()、()和()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2、《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的教学,是(),()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5、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了()、()、()和()四个方面。 6、()是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 7、《标准》提出在()学段引入计算器。 8、《标准》提倡采取()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的学习需求。 二、单选题: 1、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2、《标准》安排了()个学习领域。 A)三个B)四个C)五个D)不确定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 三、简答题: 1、课堂教学应树立哪四个基本观念? 2、课堂教学应遵循哪四项基本原则? 3、课堂教学有哪三个要求? 4、写出本学科课标的基本理念。 四、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2、结合本学科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创造力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3、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 4、数学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5、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 6、数与代数 7、第二 8、开放、多样化 二、单选题: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全套)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就是否正确,对得在题后括号内打“√”,错得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就是教学内容与进展得总与。( x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得就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就是惟一得结论。(√) 3.教师就是既定课程得阐述者与传递者,学生就是既定课程得接受者与吸收者。这就是新课程倡导得教学 观。( x ) 4.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 √) 5.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就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得新教材。( x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得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应 用。 ( x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就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得儿童”,从而促进儿童得发展。( x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就是考试得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x ) 9.教学反思就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与专业发展得重要手段。 (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得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得重要内容。( √) 11.学校课程管理就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总得设计。(x )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得评价改革就就是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得改革。( x ) 二、下列各题得选项中,有一项就是最符合题意得。请把最符合题意得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得核心目标就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得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得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与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得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新得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得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得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得终极目得就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得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得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得归纳与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得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得根本目得就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与课程得发展 B.形成新得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得功能 D.体现最新得教育观念与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得课程就是( C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得认识,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 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得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与学生得相同需求与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与学校得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得健康与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得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 材( C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得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得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得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得主要条件就是( D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得眼光审视与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得各种问题,对自身得行为进行反思 三、下列各题得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得答案就是符合题意得,请把符合题意得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得确立( ABC )

新课程理念考试试题及答案教学教材

新课程理念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 1 1983年提出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 2 教育的个性化包含三层含义:人性化个性化(学校的个性化) 3 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孔子) 4 美国心理学加德纳提出的理论是(多元智能理论) 5 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 6 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 7 提出教育生活理论的教育家是(杜威) 8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是(教学做合一) 9 新课程回归生活最明显的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1 主张教法要根据学法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12 1992年第一次以国家课程身份出现在课程计划中的课程是(活动课程) 13 现代发现法的倡导者是(布鲁纳) 14、教学要志在学生发展和全面的理论根据是(A、主题教育理论) 15、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形式的教学模式有:(D、抛锚式) 三、简答题 1、创新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1.)创新意识的培养 2.)创新思维的培养 3.)创新技能的培养 3、进行活动教育必须抓好哪些基本点? 答:第一,活动教学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活动教学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 第三,活动教学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 4、尊重的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1)、尊重教育规律 2)、尊重受教育者 3)、尊重教育者 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自尊 2、你认为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答:(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 1.个性化原则 2.自主性原则 3.探索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民主性原则 6.实践性原则 7.启发性原则 (三)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 (五)解放学生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2、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3、校本教研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个体)、(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 4、新课程改革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探究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8、未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 9、所谓个性发展,就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以适应各个领域发展的需要。 10、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制度 二:简答题 1、课堂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

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A.必修3 3 B。必修1 1 C.选修3 3 D。选修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

全国新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全国新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全国新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 师生伦理关系并不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错 2: 新课程观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评价。正确 3: 教学方法的优化就是指教师教的方法的优化。错 4: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应关注的焦点是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对 5: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是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不主张接受式学习。错 6: 质疑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 7: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对 8: 新课程观下,课程就是指文本课程,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错 9: 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正确 10: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对 11: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就学习而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关于学习的评价。错 12: 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刺激过程。错 13: 档案袋评价法、小组评价法都是定性评价的方法。错 14: 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基本功将不再被重视,教师的课程开发整合能力、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等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能力将逐渐取而代之。对 15: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错 16: 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课业过重、课程要求过高、内容偏难。错 17: 出现刘海洋向狗熊泼硫酸、马家爵因打牌而残杀四位学友等极端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刘、马等人的个人品质、素质低下,与社会风气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等关系不大。错 18: 义务教育要以培养高级人才、专家、大家为根本目标。错 19: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的交往和互动。对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一、1、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2、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3、校本教研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个体)、(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 4、新课程改革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探究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8、未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 9、所谓个性发展,就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以适应各个领域发展的需要。 10、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制度 三、1、课堂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面向全体的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开放性原则。 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以增进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认知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严谨性、流畅性,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探究性学习围绕问题展开教与学的活动,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申,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总体思路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教师先分块备课,然后是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修改,课后要有反思。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错例、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有条件的学校,教案要采用电脑输入,实现网上备课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备课实效。 4、“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这一理念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第一,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对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育的最大效益,面对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面对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通过保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通识部分试题示例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分类:教师试题 标签: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 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 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必修33B。必修11 C.选修33D。选修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全国新课程理论测验试题及答案

全国新课程理论测验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全国新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 师生伦理关系并不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错 2: 新课程观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评价。正确 3: 教学方法的优化就是指教师教的方法的优化。错 4: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应关注的焦点是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对 5: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是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不主张接受式学习。错 6: 质疑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 7: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对 8: 新课程观下,课程就是指文本课程,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错 9: 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正确 10: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对 11: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就学习而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关于学习的评价。错 12: 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刺激过程。错 13: 档案袋评价法、小组评价法都是定性评价的方法。错 14: 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基本功将不再被重视,教师的课程开发整合能力、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等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能力将逐渐取而代之。对 15: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错 16: 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课业过重、课程要求过高、内容偏难。错 17: 出现刘海洋向狗熊泼硫酸、马家爵因打牌而残杀四位学友等极端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刘、马等人的个人品质、素质低下,与社会风气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等关系不大。错 18: 义务教育要以培养高级人才、专家、大家为根本目标。错 19: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的交往和互动。对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 ”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得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得三维目标就是目标、目标与目标。 3、新课程得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得以、、为中心得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与得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得课程门类与课时比例,并设置。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得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就是教材编写、与得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得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与改进教学实践得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得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得整合,逐步实现得呈现方式、方式与方式得变革。 选择题(从每个小题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得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得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得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得爱好、兴趣与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使每个学生得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得尖子生 14、新课程得核心理念就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得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得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得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得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得过程,其价值观就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得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得经济利益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就是新一轮得教材改革。( ) 17、新课程改革得核心目得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得人。( )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就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就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得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与考试得标准。( ) 20、《纲要》提出得要使学生“养成健康得审美情趣”得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她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得审美情趣。( )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得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她课程也都应该关注与培养学生得心理素质。( ) 22、《纲要》提出得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她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得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就是新课程对教师得要求了。

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1、课程目标_______年一贯整体设计。(九) 2、_______与__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人文性) 3、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 _____ 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课程目标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维度设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___年级、___年级、___年级、___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_______和_______。(1~2;3~4;5~6;7~9;整体性;阶段性) 6、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_______上升,最终全面达成_______。(螺旋;总目标) 7、阶段目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1~2年级为“_______”,3~6 年级为“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 8、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_____个左右常用汉字。(3500) 9、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_______,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_ ______,提高文化品位和_______。(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价值观;审美情趣) 10、能主动进行_______学习,在_______中学习,运用语文。(探究性;实践) 11、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______和______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1 12、第一学段:(一)识字和写字中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___ ____、_______、_______。(规范;端正;整洁) 13、教材编写要以_______为指导,坚持面向_______,面向_______,面向_______。(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世界;未来)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四、简答题(共21分)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什么?(6分) 答: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统地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案、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主体性特点: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这样,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2).多元性特点: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入“重点学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完整的评价。 (3).形成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价。 (4).激励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5).实践性特点: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2.请简要谈谈目前应该如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6分) 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 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9分)答: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7分)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主任突然走了进来。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主任,你会怎样做?(11分) 1.主任的做法是欠妥的。(2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同情学生并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不能简单采取批评、惩罚的方法。(5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新课程理念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 1 1983年提出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 2 教育的个性化包含三层含义:人性化个性化(学校的个性化) 3 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孔子) 4 美国心理学加德纳提出的理论是(多元智能理论) 5 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 6 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 7 提出教育生活理论的教育家是(杜威) 8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是(教学做合一) 9 新课程回归生活最明显的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1 主张教法要根据学法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 12 1992年第一次以国家课程身份出现在课程计划中的课程是(活动课程) 13 现代发现法的倡导者是(布鲁纳) 14、教学要志在学生发展和全面的理论根据是(A、主题教育理论) 15、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形式的教学模式有:(D、抛锚式) 三、简答题 1、创新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1.)创新意识的培养 2.)创新思维的培养 3.)创新技能的培养 ; 3、进行活动教育必须抓好哪些基本点 答:第一,活动教学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活动教学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 第三,活动教学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 4、尊重的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1)、尊重教育规律 2)、尊重受教育者 3)、尊重教育者 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自尊 2、你认为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

答:(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 1.个性化原则 2.自主性原则 3.探索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民主性原则 6.实践性原则 7.启发性原则 (三)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 (五)解放学生 (六)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 (七)开设创新课程 (八)重视家庭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试题 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B)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共鸣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B )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D ) ,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5.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 C )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X”。侮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 总和。(x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 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v )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 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 学观。 (x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 程。(v ) 5 ?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x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x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 x ) 8 ?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x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v ) 10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v)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x)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x )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 ) A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 ?体现课程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