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隋唐五代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柳宗元诗歌 PPT

3、孟郊还有抒发人间真情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古离别》(抒发夫妻情感)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孟郊的诗作,在艺术上刻意追求古拙奇险,征服人心的是 一种苦吟的美、奇险的美。
孟郊的诗之奇,首先表现在造境别开生面,思新意奇,但 又不脱离生活实际感受。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三、特点: 1、按纪游文的特点,以游为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2、诗体散文化,结构为游记.
3、全诗色调统一。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一、正面描绘音乐形象,写出音乐的 起伏变化。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音乐形象动态的变化: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1、轻柔、缠绵的音乐(以声写声)
贾岛清奇僻苦的诗风,对晚唐五代以及 宋末、明清都有一定的影响。 他特有的艺术趣味是追求奇特的美。苦吟决定了他诗歌的第二 个特点——苦境。
第二节 柳宗元的诗歌
一、柳宗元的生平
三个阶段
长安时期
春风得意 永贞革新
永州十年
读书为文 寄情山水
柳州四载
为官刺史 福民一方
二、柳诗内容
(存诗一百六十余首,有九十余首写于永州)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柳宗元诗歌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一、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 较大的诗派。这个诗派的代表是韩愈、孟郊,此外 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
诗歌主张和特征: 1、不平则鸣; 2、“笔补造化”; 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韩孟诗与元白诗比较
韩孟和白居易都不满意大历以来华贵平庸的诗风,而从不 同方面有所突破。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反映人民疾苦、暴露政 治弊端,浅显平易;韩孟等人主要是通过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 示社会的不合理,深险怪僻。韩孟诗歌的成就显然不如白居易, 但也不失为优秀的诗人。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

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 笑不自量。……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 硠。……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 鲸牙,举瓢酌天浆。(韩愈《调张籍》)
第二节 韩愈、孟郊、李贺等诗人
韩愈(768-824),字退之,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 柳宗元等诗人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第二节 韩愈、孟郊、李贺等诗人
第三节 刘禹锡与柳宗元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一、韩孟诗派的形成
代表人物: 韩愈、孟郊。 主要成员: 卢仝、李贺、马异、刘叉、贾岛等。 “韩孟诗派”:是中唐以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这个诗派及
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 言郡望昌黎,有《韩昌黎 集》。
生平与思想:
最初仕途不顺,多任幕僚, 又多次任博士官,拜监察御 史,后又被贬。中期较为顺 利,曾参与平定淮西叛乱, 后又上《谏佛骨表》,被贬 潮州刺史。晚年又有所升迁。 韩愈以儒家道统自居,力排 佛教。力主中央集权,反对 藩镇割据。爱惜人才,奖励 后进。
某些诗追求奇险生涩。对宋诗有深远影响。
孟 郊的诗歌创作
孟郊(751-814)字东野,武康人(今属浙江)有《孟东野集》
内容 孟郊某些诗能接触到社会现实,反映下层民众生活,但写 得多而好的是咏叹自己贫寒生活、抨击黑暗世俗的作品。 艺术 [1]作诗喜苦吟,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人 称“诗囚”,以古拙、奇险、瘦硬为美。 [2]多写凄情寒景,情调幽冷凄苦,苏轼以“郊寒岛瘦” (《祭柳子玉文》)概括孟郊与贾岛的特点。对宋代某些诗派 有影响。
李 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人。有《李长吉歌诗》
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第六章:韩孟诗派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㸔花 諸君子
•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 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 其古体诗多浅俗鄙陋,无甚意义,不若近 体诗远甚。如《平蔡州》其二,首句云: 汝南群鸡喔喔鸣。如小儿造句,读之使人 失笑。末二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 宝太平时。亦质直无味,同一拙语。
• 在唐代,专业的诗人,其实不多。诗歌对于他们来说,是 一种天生的歌唱,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领,其主要原 因,便是他们不缺乏情感。到了韩愈、孟郊、李贺等人, 才专力作诗人,许多诗,都是为诗而诗,将诗歌当作一种 消遣的工具,当作一种试验的产品。几乎是将诗当作一种 文字游戏。于是,诗歌当中最重要的因素:情感,严重缺 失了,或者甚至被抛弃到了一边,大家注重的是钩章棘句, 注重的是争奇斗险,文字越来越生僻了,句法越来越奇涩 了,题材越来越狭窄了,甚至以丑为美,以臭为香。在中 唐兴起的以韩愈为主的、追求生新瘦硬奇侨怪诞的韩孟诗 派,尽管他们在文学史如何地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尽管他 们如何地开辟了新的诗境,但情韵的缺失,最终使得他们 的诗,更多地成为了一种工具,一种游戏,而并不象诗, 后人不满于韩孟诗派的一个重大原因,便也在此。
钱钟书论僻字怪字
• 有些古代作者常常给我们一个印象,仿佛他们手 边不备字典,所以对字义和字音都很马虎;也有 些作者就像新弄到一本字典的小孩子,翻出各式 各样的僻字怪字来刁难我们。后面一种人不知道 字典不但是一座仓库,也是一所历史博物馆,有 许多斑驳陆离的古董只好在里面陈列,把它们搬 到日常生活来是不合用的。 • 钱钟书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序》,见《写在人 生边上的边上》。
《竹枝词二首》其一:竹枝词
•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 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 丝,思。双关语。莲,怜。 情,晴。
第六章韩孟诗派

笔补造化
强调创造性,大胆加工意象,力避流俗。
雄奇怪异之美
追求奇崛险怪,甚至走入极端。
22:40:31
隋唐五代文学·韩孟与刘柳
5
孟郊(751~814),字东野,张籍私谥为 贞曜先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 齐名,人称“郊寒岛瘦”,有《孟东野 诗集》。
长期的贬谪生活
22:40:31
隋唐五代文学·韩孟与刘柳
20
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 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至必传于后于今无疑 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 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隋唐五代文学·韩孟与刘柳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有《刘宾客 集》。
隋唐五代文学·韩孟与刘柳
是时新晴天井溢, 谁把长剑倚太行。 冲风 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卢郎中云 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
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 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三光弛隳不复暾,虎熊麋猪逮猴猿。 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 燖炰煨爊孰飞奔,祝融告休酌卑尊。 错陈齐玫辟华园,芙蓉披猖塞鲜繁。(《陆浑 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优点 1、以文入诗、以议论为诗,开一代诗风。 2、给诗歌以更大的自由,丰富了诗歌创作手法,扩
大了诗歌题材,促进了诗歌体裁和语言的解放。
缺点 1、有些诗篇几乎成押韵之文,常用虚词,几乎不像
诗句。 2、有些诗长篇议论,用逻辑思维代替形象思维,缺
乏诗趣。 3、用辞赋家铺张雕绘的手法写诗,铺排堆砌,晦涩
《雁门太守行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蒸脂凝夜紫。 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 2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一、“韩孟诗派”:中唐时与新乐府同时崛起的一个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为突出代表的,成员还包括贾岛、卢仝、李贺、马异等人。
他们在创作上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从而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对中晚唐以至宋诗的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
二、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1.“不平则鸣”说。
2.“笔补造化”说。
3.雄奇怪异之风4.以文为诗5.以议论入诗三、韩愈诗歌特点:1.具有雄大气势和怪奇意象。
2.以写赋的方法作诗。
3.以自由的散文笔调入诗,痛快畅达地叙事抒情。
四、孟郊诗歌的内容:1.反映并同情百姓生活的贫苦(寒)《秋怀》。
“郊寒”:孟郊多以自己和百姓的贫寒生活为题材,反映当时社会的冷酷,透露出浓重的寒意(郊寒诗作充满幽僻、清冷、苦涩意象)2.描写亲人之间骨肉情深。
《游子吟》五、李贺诗歌内容:1.表现豪迈意气。
《南园》2.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愤。
《金铜仙人辞汉歌》3.憎恶黑暗现实,却又无力改变现实,把希望转向神鬼世界。
《苏小小墓》六、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冷艳奇崛是李贺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象虚幻荒诞,幽冷哀艳。
喜欢运用拟人、比喻、夸张、通感等手法。
2.奇特的艺术思维,思路的跳跃性大。
3.语言奇峭。
七、刘禹锡作品的内容:1.借物托讽、批判权贵。
《聚蚊谣》《飞鸢操》2.以古讽今。
《西塞山怀古》《乌衣巷》3.感慨身世之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见赠》4.学习民歌之作。
《竹枝词》八、柳宗元诗歌内容:1.抒发遭贬后的悲愤。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2.山水诗:《渔翁》《江雪》。
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第六章中唐诗歌

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一第六章中唐诗歌学习方法朝代+作品+思想+审美章节脉络第六章中唐诗歌 「第一节元白诗派J 第二节韩孟诗派I 第三节刘禹锡与柳宗元第一节元白诗派一、白居易1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生于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2 .作品①讽喻诗:自己最为看重,体现其诗歌理论及兼济之志。
隋唐五代文学 弟—草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盛唐的诗人们李白杜甫大历诗坛中唐诗歌李商隐与晚唐诗歌唐代散文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唐五代词中唐诗歌 帝城春欲暮,共道牡丹时,贵贱无常价, 灼灼百朵红, 喧喧车马度。
相随买花去。
酬直看花数。
戋戋五束素。
——《秦中吟》其十《买花》②感伤诗:成就最高,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长恨歌》③杂律诗:一些写山水风光和友情的作品。
•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④闲适诗:创作于后一时期。
诗风浅近平淡,表达知足常乐,情致温厚柔和。
绿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二、元稹1.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河南省洛阳市)人,行九,世称元九。
2 .新乐府诗:大胆地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
3 .讽喻诗:谈社会问题,讽刺时政。
4 .叙事长诗:《连昌宫词》,这是一首叙事长诗,通过连昌宫的兴废变迁,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动乱的因由。
5 .艳情诗和悼亡诗: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五首其四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三首其二6.酬唱诗:和白居易一起。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三、元和体1 .诗歌体裁:元稹和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加上两人的艳体诗,统称为“元和体”。
唐代文学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第四节 刘禹锡、柳宗元等人 的诗歌风貌
一、刘、柳的政治遭遇与心理激愤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贞 元九年( 793 )进士。有《刘宾客集》,存诗 八百馀首。又有《刘宾客嘉话录》。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 山西运城)人。有《柳河东集》。存诗一百六 十馀首。
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 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 了刘柳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三、韩孟诗风的影响
唐代诗歌,一变于陈子昂,再变于李白,三变于杜甫,四变于 韩愈。在反对传统、锐意创新的路子上,韩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也取得了应有的成就。然对韩诗历来也有不同评价。
1、有利影响
欧阳修说韩诗“曲尽其妙”(《六一诗话》)。叶燮说:“韩 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 欧、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原诗》内篇)
二、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
1、“不平则鸣”
在《送孟东野序》中,韩愈指出: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 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 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具体而言,不平则鸣有二层含义: ①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 ②强调抒发内心的不平情感
2、“笔补造化”
①发挥创造性的诗思 ②自树立,不因循
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调张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 扬。……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 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韩孟诗派:是指中唐贞元、元和年间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 个诗歌流派,成员还包括张籍、卢仝、李贺、贾岛等人。韩孟诗派 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之说;创作上崇 尚雄奇怪异之美,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二、刘禹锡诗歌创作
1、雄直劲健的豪歌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十四年后的828年)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二、刘禹锡诗歌创作
2、凝练悲怆的咏史:
《西塞山怀古》: “唐人怀古之绝唱”。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穿越时空,涵盖古今; 场景开阔,意脉含神; 悲怆沉重,思虑颖新; 思接千载,感慨遥深。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一、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 1、 “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韩孟诗派有明确的理论主张,首先是“不平 则鸣”说,既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又重视 诗歌的抒情功能;其次是“笔补造化”说,既要 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 翔府法门寺塔中将释迦的一节指骨迎 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 敬香礼拜。韩愈写《论佛骨表》劝谏。 触怒了唐宪宗,经裴度等人说情,方 保一命,贬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826年刘禹锡和州刺史上任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一、李贺的苦闷情怀
他成名甚早 , 少年时代即“以长短之制名动京 华” (王定保《唐摭言》)。然而, 诗歌的成就并没 能改变李贺不幸的命运。作为宗室后裔 , 他自视甚 高, 在诗中一再以“皇孙” “宗孙”“唐诸王孙” 称呼自己, 希望致身通显, 获得较高的地位和享受; 但因其家族早已败落 , 家境颇为贫寒, 他的这种希 望只能成为一种幻想 , 并由此生出沉重的失落感和不仅以散文的章法结构诗篇, 而且还在诗 中大量使用长短错落的散文句法 , 尽力消融诗与文 的界限。 在以文入诗的同时 , 韩愈还无视古典诗歌重形 象、重比兴、重趣味的传统, 屡屡在诗中大发议论, 直接表述对人生、社会的看法, 形成了以议论入诗 的特点。
二、诗歌的散文化倾向
孟郊的诗风也有明显 的 怪奇倾 向。但 因他才 力 不及韩愈雄大 , 而沦落不 遇 的生活 经历也 在一定 程 度上限制了他的视野 , 遂 使 得他的 怪奇诗 风向幽 僻 冷涩一路发展 , 从而表现 出 不同于 韩诗的 别一种 风 貌。在孟郊的作品中 , 有 一 些关注 社会、 反映下 层 民 众生活 的诗作 。孟郊 作 诗以苦吟著称 , 注重造语 炼字 , 追求构思的奇特超 常。
一、李贺的苦闷情怀
他自幼体质羸弱 , 长得“细瘦” , 而且是“通 眉” “巨鼻” “长指爪” , 可他却每每以“壮士” 自称 , 写出一些意气昂扬的诗作。他有理想 , 有抱 负 , 但这理想抱负很快便被无情的现实粉碎 , 使他 的精神始终处于极度抑郁、苦闷之中。他早熟、敏 感 , 但这早熟敏感却令他比常人加倍地品尝到了人 生的苦涩。在现实的重压下 , 他呈现出种种早衰的 症状和心态。
一、韩愈、孟郊、卢仝、刘叉等人诗中的怪奇之美
孟郊写得最多、也最引人注目的 , 是那些充满 幽僻、清冷、苦涩意象的诗作 , 这些诗作大都表现 凄怆寒苦的生活 , 诗境仄狭, 风格峭硬。大概是受 韩愈影响 , 孟郊也创造了一些以丑为美、意象险怪 的诗作。但与韩诗相比 , 此类孟诗数量不多 , 影响 也不大。真正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并被人传诵不已 的, 倒是那首古朴平易的小诗《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 意恐 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两次聚会, 对韩孟诗派群体风格的形成至为重 要。第一次聚会时, 年长的孟郊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 独特诗风, 从而给步入诗坛未久的韩愈以明显影响 ; 到第二次聚会时, 韩愈的诗歌风格已完全形成, 他独 创的新体式和达到的成就已得到同派诗人的公认和仿 效, 孟郊则转而接受韩愈的影响。通过这两次聚会 , 诗派成员酬唱切磋, 相互奖掖, 形成了审美意识的共 同趋向和艺术上的共同追求。
一、韩愈、孟郊、卢仝、刘叉等人诗中的怪奇之美
韩愈性格中充溢着对新鲜奇异、雄奇壮美之事 之景之情的追求冲动, 而他一再倡导的“养气” 说, 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 , 增添了一股敢作敢 为、睥睨万物的气概 , 发而为诗 , 便气豪势猛 , 声 宏调激。
《石鼓歌》
张生手持石鼓文 , 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 谪仙死 , 才薄将奈石鼓何 ! 周纲陵迟四海沸 , 宣王 愤起挥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 , 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 , 万里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 世, 凿石作鼓隳嵯峨。……
第三节
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
一、李贺的苦闷情怀 李贺 (790 — 816), 字长吉 , 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 是 没落的唐宗室后裔 , 父李晋肃 , 曾当过县令。仅因“晋肃” 之 “晋” 与“进士” 之“进” 同音 , “肃” 与“士” 音近 , 李贺便以有讳父名而被人议论攻 击, 不得参加进士考试。后荫举 做了个从九品的奉礼郎, 不久即 托疾辞归, 卒于故里,年仅27 岁。
从“不平则鸣” 到裁物象、 觑天巧、补造化, 到明确提出雄 奇怪异的审美理想, 韩孟诗派形 成了一套系统的诗歌创作理论。 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 柔敦厚的传统诗教, 由重诗的社 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 转 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 创造力的发挥, 这在诗歌理论史 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行霈 主编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 柳宗 元等诗人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第二节 韩愈、 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创新 第三节 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
第四节 刘禹锡、 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一、韩孟诗派的形成 韩孟诗派及其诗风的形 成有一个过程。早在贞元八 年(792), 四十二岁的孟郊赴 长安应进士举 , 二十五岁的 韩愈作《长安交游者一首赠 孟郊》及《孟生诗》相赠, 二人始有交往 , 由此为日后 诗派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一、韩孟诗派的形成
此后,诗派成员又有两次较大的聚会 : 一次是贞 元十二年至十六年(796—800) 间,韩愈先后入汴州董 晋幕和徐州张建封幕 , 孟郊、张籍、李翱前来游从; 另一次是元和元年到六年 (806—811) 间, 韩愈先任 国子博士于长安, 于是诗派全体成员得以相聚。
一、韩孟诗派的形成
一、韩愈、孟郊、卢仝、刘叉等人诗中的怪奇之美
韩愈一生用世之心甚切 , 是非观念极强 , 性格 刚直 , 昂然不肯少屈 , 这一方面使他在步入官场后 的一次次政治旋涡中屡受打击 , 另一方面也导致其 审美情趣不可能淡泊平和 , 而呈现出一种怨愤郁躁、 情激调变的怪奇特征。 韩愈诗风向怪奇一路发展 , 大致始于贞元中后 期 , 至元和中期已经定型。贞元、元和之际的阳山 之贬 , 一方面是巨大的政治压力极大地加剧了韩愈 的心理冲突 , 另一方面将荒僻险怪的南国景观推到 诗人面前, 二者交相作用 , 乃是造成韩愈诗风大变 的重要条件。
二、“不平则鸣” 与“笔补造化”
“不平则鸣” 说的另一要点在于特重诗歌的抒 情功能。韩愈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 情绪宣泄, 尤其是“感激怨怼” 情绪的宣泄, 可以 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特质。
二、“不平则鸣” 与“笔补造化”
韩孟诗派的另一个重要观点, 是“笔补造化”。 用诗笔补造化之不足, 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 又要对 物象进行主观裁夺。与孟郊相比, 韩愈更重视心智、 胆力和对物象的主观裁夺 ,韩诗这种风格的形成 , 不 能不说与其特富创新意识的诗歌理念以及中唐的文化 趋向有着紧密的关联。
一、韩愈、孟郊、卢仝、刘叉等人诗中的怪奇之美
刘叉自称彭城子 , 又自称“老叉” “野夫” , 任侠重义 , 曾饮酒杀人。后流徙齐鲁 , 始折节读书。 他与韩、孟、卢仝等人均有交往,诗风与其为人颇为 吻合, 粗豪硬朗, 劲气直达。
二、诗歌的散文化倾向
韩孟诗派除了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外, 还 大胆创新, 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 , 融叙述、 议论为一体 , 写出了不少“既有诗之优美 , 复具文 之流畅 , 韵散同体 , 诗文合一” (陈寅恪《金明馆 丛稿初编·论韩愈》) 的佳作。
二、“不平则鸣” 与“笔补造化”
作为一个诗派, 韩、孟等人有明确的理论主张 , 首先是“不平则鸣” 说。在《送孟东野序》中, 韩 愈指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 其哭也有怀。凡出 乎口而为声者, 其皆有弗平者乎 !“不平”, 谓感情 之激荡不平之鸣, 其鸣各异, 或激昂、或悲愤、或凄 清、或欢愉。
二、诗歌的散文化倾向
韩愈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作为古文大家 , 他 熟谙古文章法 , 而他的尚奇精神和豪放性格也使他 不惯于诗律的束缚 , 所以采用表现手法上较为自由 的散文笔调入诗 , 痛快畅达地叙事抒情 , 乃是其诗 散文化形成的一个要因。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 , 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 新雨足 , 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 , 以火 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 , 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 , 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 路 , 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 , 时见松枥 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 , 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 如此自可乐 , 岂必局束为人 ? 嗟哉吾党二三子 , 安 得至老不更归!
二、凄艳诡激的诗风与意象营构
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 多 以乐府体裁驰骋想象 , 自铸奇语 , 表现其苦闷情怀。 他对冷艳凄迷的意象有着特殊的偏爱 , 并大量使用 “泣” “啼” 等字词使其感情化 , 由此构成极具 悲感色彩的意象群。
在反对传统、锐意创新的路子上 , 韩愈作出了 突出的贡献。他以宏大的胆气驾驭诗篇 , 赋予诗歌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超现实色彩 ; 他雕镂词句, 尚 险求奇 , 营造出大量他所独有的险怪意象 ; 他以文 入诗、以议论入诗 , 开一代诗风 , 这些无不展示出 他在中唐诗坛所具有的独特地位。清人叶燮《原诗》 指出 : “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 , 其力大 , 其思雄 , 崛起特为鼻祖。”不仅在当时引人瞩目 , 而且对后 世尤其是宋人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 韩愈诗风的新变及其在诗歌发展史上的是非得失 , 成为后代诗论家关注的一个问题。
三、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韩孟诗派在倡导“笔补造化” 的同时, 还特别 崇尚雄奇怪异之美。韩愈与李杜精神之“交通” 处 便是“百怪入我肠”, 他欲追踪李杜, 所取法也正在 于此。这是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韩愈不仅在自己的 创作实践中努力实践它, 而且用以审视、评价、赞许 同派及相关友人的诗作。
三、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在诗歌表现手法上 , 韩愈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 创新, 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 浓彩涂抹, 穷 形尽相 , 力尽而后止。《南山》诗是这方面的代表 作。全诗102 韵 , 长达一千多字 , 连用七联叠字句 和 51 个带“或” 字的诗句 , 铺写终南山的高峻 , 四时景象的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