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友情

合集下载

柳宗元与刘禹锡

柳宗元与刘禹锡

柳宗元与刘禹锡柳宗元与刘禹锡刘禹锡与柳宗元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而刘禹锡有“诗豪”之称的美誉,也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他们两个的友情让人们非常的感动。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与柳宗元,欢迎阅读!刘禹锡与柳宗元有很多共同之处。

在政治上,两人一起参与永贞革新,并肩战斗。

在创作上,两人诗文俱佳,趣味相投,相互唱和。

甚至在生活经历上,二人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他们一起进京应试,同榜登进士第。

接下来,同朝为官,一起共事。

后又因革新失败双双一贬再贬。

共同的志向,共同的趣味,共同遭遇,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不仅在顺境时相互支持,相互砥砺。

在天涯沦落,生死未卜的逆境当中,二人的真絷友谊更加巩固,也更加牢固。

他们的友谊,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柳二人同时遭贬,一人贬官朗州,一人贬官永州。

他们忍受着事业上的失败和空间上的分离,不断地诗文往来,互相促进。

其间,柳宗元和身居要职的好友韩愈之间曾展开一场哲学论战,柳宗元作《天说》陈述自己的观点,刘禹锡作《天论》三篇对柳宗元进行策应和声援。

刘禹锡的散文成就受到柳宗元的重视,柳宗元的童话和寓言创作,同样被刘禹锡所推重。

在患难的岁月里,是纯真的友谊、共同的志趣给了他们以鼓励,给了他们以支撑,给了他们以勇气。

十年后,当他们先后结束贬官生涯聚会长安之时,真是感慨万千,悲喜交集。

一个人一生的黄金时间能有几个十年啊!刘禹锡在《阙下口号呈柳仪曹》中不禁感叹:“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然而,十年的分别只换来短暂的聚首,很快,他们又双双被贬。

而且离长安的距离更遥远,条件也更艰苦。

柳被贬柳州,刘被贬到更远在贵州的播州。

此时,刘禹锡来京仅一年多时间,而柳宗元则刚刚到达不久。

柳宗元虽然对自己的境遇非常失望,但考虑到刘禹锡有八十岁的老母亲需要随身奉养时,几次上书朝廷,要求和刘禹锡对换,后经友人帮助,才将刘禹锡改贬连州。

刘禹锡因好友柳宗元(字子厚,773~819)“以播易柳”的提议和鼎力相助,得到唐宪宗的格外开恩,改授连州。

关于刘禹锡的经典故事:刘禹锡和柳宗元那段不曾被辜负的友情

关于刘禹锡的经典故事:刘禹锡和柳宗元那段不曾被辜负的友情

关于刘禹锡的经典故事:刘禹锡和柳宗元那段不曾被辜负的友情刘禹锡的母亲在生他之前,做了一个梦,梦见大禹给她送儿子来,所以孩子一出生,就给他取名叫“禹锡”,字“梦得”。

刘禹锡是独子,天资聪颖,也很好学。

十九岁游学长安,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了进士。

刘禹锡与白居易一样,都是咏史的高手,他的《乌衣巷》、《石头城》、《西塞山怀古》等,为后世中国文人增加了感悟历史的情怀。

下面带您了解下刘禹锡的故事。

古时的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曾经是三国吴、东晋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六朝的古都。

刘禹锡始终对这个六朝古怀有憧憬,在他还没有到过金陵的时候,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的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诗,其中一首就是《乌衣巷》。

《乌衣巷》曾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的赞叹,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三国时期,乌衣巷曾是东吴孙权禁卫军的驻地,士兵都穿着黑色的衣服,所以这里也被叫作乌衣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晋代的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在“乌衣营”安了家,就把这里改名为“乌衣巷”。

这里曾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门庭若市,人山人海。

此后,王家和谢家逐渐发展壮大,贤才辈出。

这两个家族的成员要么做了大官,要么就是大学问家,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大文豪“谢灵运”就是这两家的后代。

但是,繁华易逝,到了隋朝,经历了多次战火的洗礼,王、谢两家不仅逐渐衰败,乌衣巷也被战争所破坏,昔日的繁华街巷变为了一片废墟。

诗人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从对乌衣巷的感慨中回到了现实,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旧时”两个字,赋予了燕子历史见证人的身份,燕子秋天飞去,春天回来,见证了乌衣巷的衰败和时事的变迁。

刘禹锡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怀古,怀古就是利用古时的人和事来暗示或讽刺现状。

他用朱雀桥、乌衣巷,王谢之家的古今对比,表现盛衰无常,贵贱也无常。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故事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故事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故事
柳宗元和刘禹锡:
1、柳宗元
柳宗元,是唐朝诗人、著名文学家。

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柳宗元与庞统、刘禹锡同为历史上的伟大文学家的代表。

他的诗歌流传甚广,关于社会主义、教育内容等各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

2、刘禹锡
刘禹锡是晚唐诸子之一,也是宋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

他擅笔唐诗,但宣扬题材多为民主主义,受到当时官方的抑制,很多诗作无法发表。

但他的精神观念、思想意识给后代文学家们留下了重要的影响。

3、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关系
柳宗元、刘禹锡两人是唐朝一代大文学家,曾有过深厚的友谊。

据记载,柳宗元慷慨大度,对刘禹锡的诗歌曾进行了大量的推崇。

后来刘禹锡因犯了官宦罪,被判流放,柳宗元也当即义正言辞,不辞而别,义无反顾,为刘禹锡作说客,令免被贬。

柳宗元真诚友爱,刘禹锡也深感柳宗元给予他的重宝,于是把他著名的《咏怀诗》投献给柳宗元,赞为“时术颂”,记于史册,永载史籍,以宣示与柳宗元的友情。

刘禹锡和柳宗元莫逆之交的典故

刘禹锡和柳宗元莫逆之交的典故

刘禹锡和柳宗元莫逆之交的典故刘禹锡和柳宗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们之间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即“莫逆之交”。

这个典故源于刘禹锡曾在柳宗元的帮助下获得进士科举的机会。

柳宗元当时是刘禹锡的辅导教师,他帮助刘禹锡提高文学修养,为他的考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禹锡在后来的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并以此获得了官职。

因此,刘禹锡和柳宗元之间的友谊被称为“莫逆之交”,意思是两人之间的友谊非常牢固,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破裂。

这个典故常常被用来形容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互相扶持的情感。

1/ 1。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千古友情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千古友情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千古友情中唐时期的两位大诗人刘禹锡和柳宗元,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

他们不但才学比肩,盛名相当,而且他们还是同舟共济的挚友,他们的友情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刘禹锡柳宗元此二人有着相同的经历,同年中举,少年得意,名满京城,又一起参与永贞改革,改革失败又一起被贬。

贬谪自然是痛苦的,熬了十年,好不容易赶上皇帝心情不错将他们招回来,刘禹锡却作死地写了首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这首诗充满了讽刺意味,把它意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你们这帮当权的官员有什么好得意的,还不都是老子走了之后才被提拔的。

这样的诗写出来引发了众怒,不满刘禹锡的大臣纷纷向皇帝说他坏话,说得多了,皇帝自然也对他不满,于是把他和柳宗元贬了出去。

柳宗元被刘禹锡连累,非但没有责怪刘禹锡,在得知自己被贬柳州,刘禹锡被贬播州后,反而含泪为他求情,说:“播州不是人可以居住的荒蛮之地,刘禹锡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他陷入危难之中,愿用自己的柳州与刘禹锡的播州对换,就算罪加一等,也死而无憾。

”在他极力争取下,刘禹锡被改到了连州。

在去任职的路上,他们互相唱和,尽显真挚的情谊,如: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柳宗元《重别梦得》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刘禹锡《重答柳柳州》他们荣辱与共,苦乐相随,并约定晚年一同归隐,再做邻居。

然而,此二人有着大相径庭的心态、性格甚至诗风。

从下列两首诗便可以看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把秋天写成春天,这是何等的乐观?把春天写成秋天,这又是何等的悲观?正因为这两种极端的心态,导致他们之后有了完全不同的命运。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友情故事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友情故事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友情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古代好朋友的故事,他们是刘禹锡和柳宗元。

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很有才华的人。

他们一起读书、一起写诗,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有一次,他们一起去参加考试,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他们互相鼓励,最后都考中了,可开心啦!
后来,他们的官运不太好,遇到了很多困难。

可是不管怎么样,他们都一直想着对方,互相帮助。

就像有一次,刘禹锡生病了,柳宗元跑前跑后地照顾他,给他找医生,还给他熬药。

小朋友们,他们的友情是不是很棒呀?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友情故事》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

刘禹锡和柳宗元一起走过了很多风风雨雨。

有一回,他们因为说了真话,被坏人陷害,被贬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那里的条件很差,但是他们没有抱怨,还经常写信给对方,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柳宗元知道刘禹锡家里困难,就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送给他。

他们的友情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一直都没有变。

小朋友们,这样的好朋友是不是很难得呀?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友情故事》
小朋友们,“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友情”可让人感动啦。

比如说,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冷,柳宗元自己都没有厚衣服穿,但是他却给刘禹锡寄去了一床暖和的被子。

还有啊,刘禹锡写了一首好诗,第一个就想给柳宗元看,听听他的意见。

就算后来柳宗元去世了,刘禹锡也一直记着他,还把他们的友情故事讲给别人听。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珍惜好朋友哟!。

《刘柳情谊》文言文

《刘柳情谊》文言文

1. 刘禹锡与柳宗元者,情谊甚笃也。

二人之才,如双龙戏珠,耀于当世。

昔时同朝为官,每有政令之议,皆相视一笑,心有灵犀。

观其朝堂之态,若伯牙子期之遇于弦音,此非知己而何?如某次大议,众人纷争,刘柳二人则互视,即明彼此之意,其默契如此。

2. 刘柳之谊,坚若磐石。

其于困境之中,相互扶持之状,感人至深。

柳宗元遭贬,刘禹锡闻之,如自身陷苦厄,急往慰之。

其情之真,可比桃园结义之刘关张。

刘禹锡之言,如暖春之阳,照柳宗元之心。

彼时,柳氏感怀,涕零而谢,此等情谊,世间罕有。

3. 刘禹锡、柳宗元二人,以文会友,情谊如水乳交融。

其诗文往来,若飞鸟传书,情意在字里行间。

柳之文,清幽如林中之泉;刘之诗,豪放若江上之风。

二者相交,诗文互赏,如良匠遇美玉,爱不释手。

尝有柳作一文,刘见之,赞不绝口,仿若得世间奇珍,此乃知己之赏也。

4. 刘柳情谊,恰似繁星耀于夜空,璀璨夺目。

二人同游山川,所到之处,皆留佳话。

观其游时之乐,如孩童戏于园囿,无拘无束。

或临清流而赋诗,或倚古木而谈天,其情之欢,可令旁人羡煞。

有一回,二人于溪边,见鱼跃而欢,相视大笑,此乐何极。

5. 刘禹锡与柳宗元之交,为患难之交也。

政治之波,如狂风暴雨,欲摧其志,然二人之谊,稳如泰山,不为所动。

柳氏有难,刘氏援手;刘氏遭厄,柳氏亦不离不弃。

此非真友乎?若同舟之人,遇浪而共撑,何惧风雨。

恰似二人被贬之时,相互鼓励,望有再起之日。

6. 刘柳之好,如春花与秋月,各有其美,又相得益彰。

刘禹锡之豪放,似骏马奔腾;柳宗元之沉静,若深潭映月。

二者相处,取长补短,情谊日深。

如论学之时,刘之观点如烈日,柳之见解似清风,二者交织,学问益进,其情在切磋中愈浓。

7. 柳宗元与刘禹锡者,情谊之厚,可穿时空而不朽。

虽岁月如刀,割不断其情丝。

二人分离之时,思念如藤,缠绕于心。

每有书信至,皆如珍宝。

若恋人之盼归,其情之切,动人心弦。

犹记柳在远方,得刘书,展而读之,泪湿眼眶,此乃深情也。

8. 刘柳二人,情谊若酒,越陈越香。

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友情作文

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友情作文

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友情作文你知道吗?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一对超酷的好朋友,他们就是刘禹锡和柳宗元。

这两人的友情啊,就像是两颗互相照耀的星星,在唐代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刘禹锡和柳宗元那可是志趣相投得很。

他们都对文学有着无比的热爱,说起写诗作文,那简直就像是武林高手过招,你来我往,互相切磋,还互相钦佩。

这两人的才华啊,就像决了堤的江水,源源不断。

他们都不满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心里怀着一腔热血,想要通过自己的笔杆子来改变点什么。

这种共同的理想和抱负,就像是强力胶水一样,把他们紧紧地粘在了一起。

你看他们一起参加革新运动的时候,那真是并肩作战的好战友。

就像两个超级英雄,觉得自己能为这个世界做点大事。

虽然最后革新失败了,他们可倒了大霉,都被贬到偏远的地方。

可是呢,这并没有击垮他们的友情。

他们在被贬的路上,估计还互相安慰呢。

“兄弟,别怕,不就是到那偏远的地儿嘛,咱还能写诗看风景呢。

”就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吧,那地方荒凉得很。

但他可没忘记他的好哥们刘禹锡。

他心里肯定想着:“老刘啊,你在那边也不知道咋样了。

”而刘禹锡呢,在自己被贬的地方也没闲着,一有机会就和柳宗元互通书信。

信里啊,估计没什么哀怨诉苦的话,大多是分享自己看到的奇景,写的新诗。

比如说刘禹锡看到了当地老百姓有趣的风俗,就赶紧写信告诉柳宗元:“兄弟啊,这儿的人可有意思了,过节的时候那阵仗,你要是在就好了,肯定能写出绝妙的诗。

”柳宗元呢,就回他:“我这儿有个小潭,水可清澈了,鱼游得那叫一个自在,只可惜你不在身边一起观赏。

”他们两个人的诗里啊,也常常有着对方的影子。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和好朋友聊天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提到对方的事情。

他们的友情都融入到了诗歌的字里行间。

而且啊,这两人还特别仗义。

后来朝廷有机会把他们召回京城,本来是件好事。

可是刘禹锡那性子直啊,写了一首诗得罪了权贵,结果又被贬到更远的地方。

这时候,柳宗元不仅没有责怪刘禹锡把事情搞砸了,还主动要求和刘禹锡对调被贬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友情
中唐时期,刘禹锡、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触犯了宦官与藩镇的利益,被唐宪宗外放至偏远之地。

刘禹锡被贬到播州,即今贵州省遵义市。

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即今广西柳州市。

播州地处荒野,在当时属蛮荒之地,极不适宜人居住。

而刘禹锡上有八十老母,倘若跟随刘禹锡远赴播州,则恐有性命之忧。

柳宗元为此哀叹道:“此去播州路途艰辛,刘禹锡还有八十老母,体弱多病,怎能与他同去?”于是柳宗元立即上书朝廷请求道:“我愿意代刘禹锡去播州,若因此而重新获罪,我也万死不辞!”此举令朝堂君臣大为感动,于是改派刘禹锡到境况稍好的连州(今广东连州)任刺史。

当他们在衡阳渡口分别时,各自写下深挚的送行诗,依依惜别。

谁料后来,柳宗元客死柳州任上。

刘禹锡闻询恸哭数日,为他写下许多悼念的诗篇,并收养了柳宗元的一个儿子。

刘禹锡还以余生精力,收集、整理柳宗元的诗文,筹资刊印,柳宗元的文集这才得以在后世流传。

柳宗元与刘禹锡肝胆相照,堪托生死。

两人的莫
逆之交,成就了一段佳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