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32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
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
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
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淮 海 战
参战军
时间 队 和 指
1948年 11月6
挥中华原东者解解放放军军
日—
刘伯承、邓
1949年 小平、陈毅
1月10 、粟裕、谭
日共65 震林。
天
战
徐地州 为区中
心的 淮海 地区
成果或意义
歼敌55万,淮海战 役基本上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使蒋介石 在南线的精锐主力 丧失殆尽。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基础。
副
辆头
吨副
只
材料三: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
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
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
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解放军作战勇敢
胜利
课堂小 结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走向胜利
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
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
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 长江北岸,等候命令渡江作战——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25张PPT)

拥有军队 430万人 共产党: 130万人 国民党: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 基本上是步枪 ①统治腐败,失去民心 ①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装备,取得美国大 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②解放军英勇善战 量武器 ③指挥失当,错误过多 ③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 小城镇、乡村、 铁路交通线 偏远地区
作战方针
关门打 狗 猛虎掏心
结 果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 以北的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解 放
刘、陈、 1948年11月─ 49 邓、粟 年1月 谭 1948年10月─ 49 年1 月 林、 罗、 聂
瓮中捉鳖
意义:歼 灭 和 改 编 国 民 党 军 队 1 5 0 多 万 人 , 国 民 党 军 队 的 主 力 基 本 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两党军事力量对比
1947年军事力量对比表
比较项目 国民党 共产党
军
队
365万 飞机、大炮、坦克 198万
280万 步枪,大炮 149万
武器装备 正规军
解放战争形势图
1946年夏 1948年秋
延安
西柏坡
北平 徐州
沈阳
西安
南京
武汉
南京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948年9月到 49年1月,人 民解放军先后 进行了辽沈、 淮海、平津三 大战役。三大 战役共歼灭和 改编国民党军 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 主力基本被消 灭。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 利 今国共两党更须以民族利益为己 国家内战,给日本进 1927分 裂 一步侵华以可乘之机 1937 任,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 作出贡献。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0张PPT)

教学目标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关情况,认识到土 地改革的意义和作用;知道人民解放军战略进 攻的开始的标志、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有关情 况及意义。 2、通过讨论等形式,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 利的主要原因,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3、通过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 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 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 折点。”
——毛泽东
2.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 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 决战的时机来到。
后方
装备
兵力
共产党 巩固 大大改善 280万
国民党 危机 略占优势 365万
士气
高昂 低落
形势
主动 被动
3.三大战役
(1948.9—1949.1)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在美 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作战,先后粉 碎了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打得蒋介石 是焦头烂额、支离破碎,国民党军队被消灭了两 百多万。1948年,毛泽东和党中央认真分析了当 时的形势,认为同国民党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 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争的胜利是由于( B )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3、结果: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 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 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 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 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 (共25张PPT)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仔细阅读课本116-117页,填写三大战役慨况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胜利
三大战役影响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篇章:聚民心——渡江战役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1.千里跃过大别山: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了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况
影响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以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1947年夏,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3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仔细阅读课本116-117页,填写三大战役慨况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胜利
三大战役影响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篇章:聚民心——渡江战役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1.千里跃过大别山: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了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况
影响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以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1947年夏,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3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2张PPT)

河北
辽宁
解放东北全境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8/9 2021/8/ 9Monday, August 09,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8/92 021/8/9 2021/8 /98/9/2 021 11:42:15 AM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延续了 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蒋介石退往台 湾登机的场景
为什么共产历党史能之在迷短思短? 三年间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国民拥党有:军队
430万人 共产党:130万人
①统武治器腐装败备,失接去收1民00万心日军①的战略基战本术上是运步用枪得当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 1/8/92 021/8/9 2021/8 /9Aug-219-Aug -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 8/9202 1/8/920 21/8/9 Monda y, August 09, 2021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20 21/8/9 2021/8/ 92021/ 8/98/9/ 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8/9202 1/8/9A ugust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25张PPT)

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
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
插上一刀。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 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 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 区唾手可得。
武汉
南京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三大战役
(1)背景: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 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进京 赶考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国共划江
渡江战役
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而不治好,…好 使曾说:划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
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
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油画《渡江战役》
中国近代毛史是泽从东南京到南京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解放战争胜利—原因
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 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 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淮海 战役
刘伯承 陈毅 邓小平 粟裕
谭震林
中原野战 军、华东 野战军
解放长江 中下游以 北地区
猛虎掏心 徐州
平津 战役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东北野战军华北全境 华北人民解基本解放
放军
瓮中捉鳖 傅作义
影响: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 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 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 大别山。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30张PPT).ppt

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概况
辽沈 战役
时 间 1948年9月-11月 地 点 东北 部 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将 领 林彪、罗荣桓 意 义 解放了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概况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 车推出来的! ——陈毅
时 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地 点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部 队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将 领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意 义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毛泽东
千里挺进大别山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 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泽东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两三 翼军 牵配 制合
1947年6月,为了把战争引向国 统区,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 鲁豫野战军12.4万人挥师南进, 千里跃进大别山。
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 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
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你认为奇怪吗?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小组讨论,
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得
民
政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解放战争全记录》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 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进军令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时间 结果 意义
1949年4月 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解放战争胜利—原因
挺进大别山—概况
千里挺进大
三大战役—概况
辽沈 战役
时 间 1948年9月-11月 地 点 东北 部 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将 领 林彪、罗荣桓 意 义 解放了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概况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 车推出来的! ——陈毅
时 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地 点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部 队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将 领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意 义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毛泽东
千里挺进大别山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 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泽东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两三 翼军 牵配 制合
1947年6月,为了把战争引向国 统区,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 鲁豫野战军12.4万人挥师南进, 千里跃进大别山。
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 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
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你认为奇怪吗?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小组讨论,
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得
民
政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解放战争全记录》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 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进军令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时间 结果 意义
1949年4月 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解放战争胜利—原因
挺进大别山—概况
千里挺进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件: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1张PPT)

点
武汉
南京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 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 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毛泽东
2.三大战役
①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
后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巩固 大大改善 280万 高昂
主动
国民党 危机 略占优势 365万 低落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送亲人参军
6.土改与解放战争的关系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人民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 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 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 重 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 武汉;东可取南京,可 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 唾手可得。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结合《淮海战 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请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
人民群众的支持 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 证。
战役 名称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11-1949.1
作战 东北解放军 部队 华北解放军
歼敌 人数
52万余人
战果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人
辽沈战役
民 三大战役
解
淮海战役
放
战
平津战役
争
的 胜 渡江战役 利
南京解放 1949.4.23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中下游 以北的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材料一中说的“两个拳头”指的是什么?“插上 一刀”指的是什么?“插上一刀”有何历史意义? ①蒋介石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②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③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 战略进攻。 (2) 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 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 , 概括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 意义。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历史意义:三大战 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 民党的精锐 , 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A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 “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 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 可以看出(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 基础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 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 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 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万 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 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270万人,基本上是“小 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时, 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并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 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
2.三大战役 ①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决战 时机来到。 后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国民党
反 饥 饿 游 行 示 威
巩固 危机
大大改善 略占优势
280万 365万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高昂 低落
主动 被动
②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政 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政策。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2.措 施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国 土地法 大纲》 土地改 革总路 线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 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 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 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 展农业生产
1948年9月— 11月
东北地区 47万+ 锦州 黑山 沈阳
③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 民党军队的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 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④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政 治: 建立民主政权 经 济: 实行土地改革 军 事: 毛泽东等人高超的指挥艺术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 汉和南京正中间,控 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 西可取武汉;东可取 南京,可谓整个长江 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重
点
南京 武汉
影响:(地位)揭开 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 攻的序幕 NhomakorabeaB
10.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军第二年 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 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 外线大量歼敌。”“全国性的反攻”开始的主要标 志是( C ) A.发动辽沈战役 B.发动渡江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11.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人民解 A 放军主力是( ) A.东北人民解放军 B.中原人民解放军 C.西北人民解放军 D.华东人民解放军 12.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期间,毛泽东经 常不顾疲劳,彻夜不眠地工作。在他住的屋子 里的那张旧写字台上,为前线起草的指示、电 文竟达190份之多。对此,周恩来感慨道:“毛 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 人民解放战争。”这里“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是 指( C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3)材料三描写的是哪场战役的场景?这场战 役解放的是哪座著名城市?它的解放标志着什 么? 渡江战役;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 治的覆灭。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 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及给我们 的重要启示。 原因:人民解放军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 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国民党 统治腐败和不得人心。启示:人心向背是决定 战争胜负的关键;得人心者得天下等。(言之有 理即可)
2· 问题思考 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 了什么作用?·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 地法大纲》,随后又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根据土地改 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 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 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 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陈官庄
安 徽
江
苏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指挥员:聂荣臻 罗荣桓 林彪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天津
傅作义
作用:华北全境基本解 放。
三大战役慨况表
辽沈战役 时间 解放区域 歼敌人数 主要战役地点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华北地区 52万+ 张家口 新保安 天津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长江以北的中 原和华东地区 55万+ 碾庄 陈官庄 双堆集
13.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 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 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 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里的“三 个战役”是指( C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百 团大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解放战争期间,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 力,加速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是( C ) A.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转战陕北
(2)人民解放军歼灭了东北敌军,可挥师入关, 支援关内战场。 (3)土地改革完成,人民群众基础好,大力支 援,敌人在撤守问题上摇摆不定。 (4)如果把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华北战场,则会 受到国民党华北、东北两大集团军的夹击而陷 于被动;如果首先指向华东战场,则会使东北 敌军迅速撤入关内,实现其战略收缩的意图。 因此,将战略决战的初战放在东北战场就成为 全国战局发展的关键。
不奇怪。中国共产党能够打败国民党有以下几 个主要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 军英勇作战,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辽 北 长春 吉 林 安 热 河
沈阳
黑山 营口
指挥员:林 彪、罗荣桓
东
锦州
塔山
作用:攻占 长春、沈阳, 解放东北全 河 境
北
辽宁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指挥:刘伯 承、陈毅、 邓小平、粟 裕、谭震林 等 作用:解放 了长江中下 游以北的广 大地区
山 东
徐州
碾庄
河南 双堆集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江西省乐安县龚坊中学 主讲:陈国法
导入新课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一个风光秀丽
的小山村。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在此指
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毛泽东、周恩来等人
也是从这里启程赴北京筹建新中国的。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 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 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 ,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 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 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1947年10月《中国 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 大纲的决议》
社 会: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3.三大战役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百 万雄师兵分三 路,横渡长江, 占领南京,结 束了国民党在 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残余势 力退往台湾。
◆易错警示 三大战役发动的先后顺序是辽沈、淮海和平津 战役。从位置上看 , 从北往南依次是辽沈、平 津和淮海战役。 ◆释疑解难 中国共产党把三大战役的首选战场定在东北的 原因。 (1) 东北战场是我军兵力超过敌军兵力并完全 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唯一战场 , 这就将初战的 胜利放在了稳妥可靠的基础上。
1.材料研读 0)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占有不均衡。 (2)毛泽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结合历史谈 谈你的看法。 1949年国共决战胜负已定,南京政府精锐丧尽。此时此 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面对的情况,是“宜将剩勇 追穷寇",解放全中国?还是“沽名学霸王",满足于“划 江而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提出要 将革命进行到底。
◆易混辨析 近代史上与南京有关的史实
课堂小结
时间:1947年
土地 措施:《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改革总路线 改革 结果:人民分得了土地,支持革命 内 战 爆 发 辽沈战役 三大 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 战役 时间:1949年4月
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随堂训练
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 解放了东北全境(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3.结 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 土地改革运动,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历时一年多 的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 粮食和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