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知识
如何使用C语言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

如何使用C语言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第一章:引言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特定应用领域的计算机系统,它通常由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组成。
C语言作为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开发中。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
第二章:了解嵌入式系统在使用C语言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嵌入式系统通常运行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中,因此需要对系统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进行精确控制。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需要考虑实时性、可靠性、功耗等因素。
第三章:基础知识在使用C语言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首先是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特性,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等。
其次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常用的硬件知识,例如芯片架构、外设接口等。
还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嵌入式开发工具,如编译器、调试器等。
第四章:选择适合的开发平台嵌入式系统开发需要选择适合的开发平台。
常见的开发平台包括单片机、嵌入式Linux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等。
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同时要考虑开发工具的可用性和便利性。
第五章:编写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使用C语言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核心是编写应用程序。
在编写应用程序时,需要根据系统需求设计合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实现功能模块。
同时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性能的优化,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六章:调试和测试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调试和测试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调试和测试可以发现和解决系统中的问题,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调试和测试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专业的嵌入式开发工具,如JTAG、Logic Analyzer等,来辅助分析和调试。
第七章:性能优化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资源受限的特点,因此性能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代码优化、算法改进、资源管理等手段,可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运行速度和功耗效率。
在进行性能优化时,需要仔细分析系统的瓶颈和热点,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操作。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是指嵌入到其他设备中,完成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常见的嵌入式系统包括智能手机、数字电视机顶盒、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因为嵌入式系统通常空间、能耗、成本要求都非常严苛,所以它们和通用计算机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嵌入式系统设计的角度,介绍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
一、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是指对嵌入式系统的各个硬件组成部分进行设计、选型、集成、排布的过程。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芯片选型单片机(MCU)是嵌入式系统常用的芯片,由于嵌入式系统对芯片的集成度要求很高,常用的MCU都集成了很多模拟和数字外设如模数转换器(ADC)、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同步串行收发器(SPI)、I2C接口等,可以很方便地与外部设备进行通讯。
当然,其他器件如FPGA、DSP等也可以作为嵌入式系统的芯片。
2.电源选择嵌入式系统的电源选择不仅要考虑芯片的输入电压特性,还要考虑嵌入式系统的整体功耗和稳定性,特别是对于多电压需求的系统更要注意电源的设计。
3.尺寸和布局嵌入式系统的尺寸和布局既要考虑外部尺寸限制,又要考虑内部线路的布局和信号的传输特性。
因为一旦系统原型被制作出来,改动就会变得十分困难,这就要求硬件设计人员对布局的精确把握和对参数的准确计算。
4.时钟电路嵌入式系统内的各个部件需要同步,通常需要一个精确的时钟电路驱动。
在时钟电路的设计中,要考虑功耗、抗干扰性等因素。
二、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是指嵌入式系统的固件设计、操作系统选择和软件架构的设计等多个方面。
在开发嵌入式系统时,软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固件设计在开发嵌入式系统时,需要编写固件程序,这是嵌入式系统的基础软件。
固件程序通常被编写在C语言或某些汇编语言中。
编写固件程序时,需要考虑程序的规模、执行速度、可维护性、代码安全性等多重因素。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操作系统OS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系统软件。
可将OS看成是应用程序与硬件间的接口或虚拟机。
OS功能: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网络和通信管理等。
嵌入式操作系统EOS运行在嵌入式硬件平台上,对整个系统及其所操作的部件装置等资源进行统一协调、指挥和控制的系统软件。
EOS特点:微型化、可裁剪性、实时性、高可靠性、易移植性重点关注:高实时性、硬件相关依赖性、软件固化、应用专用性、网络功能。
实时操作系统TROS能使计算机及时响应外部事件请求,并能及时控制所有实时设备与实时任务协调运行,且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事件处理的OS。
RTOS基本要求:1、逻辑功能正确:RTOS的计算必须产生正确的结果;2、时间正确:RTOS的计算必须在预定的周期内完成。
RTOS应满足条件:1、多任务系统;2、任务的切换时间应与系统中的任务书无关;3、中断延时的时间可预知并尽可能短。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OS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应该是在程序设计时就可预知的。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ERTOS用于嵌入式系统,对系统资源和多个任务进行管理,且具有高可靠性、良好可裁剪性等优良性能的,为应用程序提供运行平台和实时服务的微型系统软件。
ERTOS最重要的三项服务:1、多任务管理2、内存管理3、外围资源管理嵌入式微处理器(特点)1、对实时多任务OS有很强的支持能力;2、具有功能很强的存储区域保护功能;3、处理器结构可扩展;4、低功耗;微处理器主要发展方向:小体积、高性能、低功耗微处理器分类:MCU、MPU、DSP、SOC嵌入式系统发展方向1、嵌入式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嵌入式系统厂商不仅要提供嵌入式软硬件系统本身,还需要提供强大的硬件开发工具与软件支持包;2、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随着因特网技术的成熟、宽带的提高而日益提高,使得以往单一功能的设备功能不再单一,结构更加复杂;3、网络互连成为必然趋势(IEEE1394、USB、CAN、Bluetooth等网络接口);4、精简系统内核、算法、降低功耗和软硬件成本;5、提供友好的多媒体人机界面。
嵌入式系统相关知识点总结

嵌入式系统相关知识点总结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s)是一种专门设计和用途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控制设备和机器的各个方面,通常被嵌入到所控制的设备中。
嵌入式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领域,涵盖了面向硬件和软件的多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一些与嵌入式系统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一、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1.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门设计和用途的计算机系统,被嵌入到所控制的设备中。
2.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实时性、可靠性、功耗低、体积小、成本低、资源有限等。
3.嵌入式系统的分类:实时嵌入式系统、网络嵌入式系统、移动嵌入式系统、无线嵌入式系统等。
4.嵌入式系统的组成:硬件平台(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等)和软件平台(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
二、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知识:1. 存储器:RAM(随机访问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Flash memory(闪存)等。
2.处理器:常见的处理器包括ARM、MIPS、x86等,需要根据应用需求选择适合的处理器。
3.输入输出接口:串口、并口、USB、以太网等用于与外设通信。
4.性能优化:资源有限的嵌入式系统需要优化性能和资源利用,例如使用中断处理、多任务处理等技术。
三、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知识:1. 操作系统(OS):嵌入式系统通常使用实时操作系统(RTOS),如FreeRTOS、Linux、VxWorks等,用于管理任务、内存、进程和资源。
2.设备驱动程序:用于控制和管理硬件设备,例如串口驱动、触摸屏驱动等。
3.编程语言:C/C++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常用的编程语言,还有汇编语言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关键模块。
4.软件开发工具:编译器、调试器、仿真器等用于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和调试。
四、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1.系统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性能、成本等需求,并进行需求分析和规划。
2.硬件设计与开发: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设计硬件电路,并进行原型制作和测试。
3.软件设计与开发: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包括操作系统选择、驱动程序编写、应用程序开发等。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

8
通用计算机与嵌入式系统对比
特征 形式和类型
•
通用计算机 看得见的计算机。 按其体系结构、运算速度 和结构规模等因素分为大 、中、小型机和微机。 通用处理器、标准总线和 外设。 软件和硬件相对独立。
•
嵌入式系统
看不见的计算机。 形式多样,应用领域广泛 ,按应用来分。
组成
•
•
面向应用的嵌入式微处 理器,总线和外部接口 多集成在处理器内部。 软件与硬件是紧密集成 在一起的。 采用交叉开发方式,开 发平台一般是通用计算 机,运行 平台是嵌入 式系统。 大部分不能再编程
2、Windows CE
17
1.3 嵌入式操作系统举例
1.3.2 开源版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Linux(Embedded Linux)
具有低成本、多种硬件平台支持、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 网络支持等优点 uCLinux、RT-Linux、Embedix、 XLinux、PoketLinux、红旗嵌入式Linux等
开发方式
•
开发平台和运行平台都是 通用计算机
•
二次开发性
•
应用程序可重新编制
•
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1.1.3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嵌入式系统发展的4个阶段:
① 以单芯片为核心的可编程控制器形式的系统 ② 以嵌入式CPU为基础、以简单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嵌入式
系统 ③ 以嵌入式操作系统为标志的嵌入式系统 ④ 以Internet为标志的嵌入式系统
3
第1章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
本章课程:
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1.2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1.3 嵌入式操作系统举例 1.4 嵌入式系统开发概述 1.5 小结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大纲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大纲第一章:课程介绍(100字)本章主要介绍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的目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该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对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第二章: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200字)本章将重点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同时,将深入讲解嵌入式系统设计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基础知识,包括单片机、传感器、通信接口等概念和原理。
第三章:嵌入式系统设计流程(250字)本章将详细介绍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流程及其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硬件开发、测试调试等阶段,以及各个阶段所需的工具和方法。
第四章: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和环境(200字)本章将介绍常用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和环境,包括集成开发环境(IDE)、仿真器、调试器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和使用适合项目需求的工具,并掌握相关的调试技巧。
第五章:嵌入式系统通信协议(150字)本章将介绍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通信协议,包括串口通信、SPI、I2C、CAN等。
学生将学习各种通信协议的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场景。
第六章:嵌入式系统电源管理(150字)本章将重点介绍嵌入式系统中电源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管理系统电源,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节能效果。
第七章:嵌入式系统安全性设计(200字)本章将介绍嵌入式系统安全性设计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安全可靠的嵌入式系统,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方面的知识。
第八章:嵌入式操作系统(150字)本章将介绍常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包括实时操作系统(RTOS)、Linux嵌入式系统等。
学生将学习这些操作系统的原理、特点和适用场景,以及如何进行系统移植和调试。
第九章:嵌入式系统性能优化(200字)本章将讲解如何对嵌入式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包括系统响应时间的优化、功耗优化以及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学生将学习相关的优化技术和方法,并通过实践项目进行实际应用。
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

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计算机系统,它的设计是为了执行特定的功能,例如:控制家电、汽车系统,医疗设备、工业控制等。
它们通常集成了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电子元件与软件,并且运行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知识。
一. 嵌入式系统的构成嵌入式系统的构成主要包含三部分: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
硬件: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IO)接口、通信接口、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
软件:它们是嵌入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嵌入式系统中,软件被分为两部分: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其中,应用软件是用来实现用户需求的,而系统软件则是用来管理、控制硬件并协调应用软件的。
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通常是针对特定应用的,尺寸小、运行速度快,它们与通用操作系统(如Windows或Linux)不同,通常不提供完整的文件系统和图形用户界面(GUI)。
二.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1. 实时性要求高嵌入式系统通常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操作。
举例来说,医疗设备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提供准确的心电图,汽车防抱死刹车系统必须能够在几毫秒内对车轮做出反应。
实时性是嵌入式系统在市场上成功的关键。
2. 多种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是嵌入式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这些接口是用来控制硬件和与外部世界联系的。
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不同类型的接口,例如:数字和模拟输入输出,以及通信接口如UART、I2C、SPI和网络接口等。
3. 尺寸小、功耗低由于嵌入式系统通常被集成到产品中,所以它们的尺寸必须小,并且需要耗电少以保证长时间的运行。
4. 稳定性高嵌入式系统通常需要持续运行数年,同时必须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因为它们的系统组成部分与生产过程紧密相关,而崩溃会导致成本大幅增加。
三.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过程1. 需求分析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是最重要的阶段,因为只有正确地定义了所需求,才能有效地设计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嵌入式系统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部分。
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设备到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
那么,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呢?它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和构成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嵌入式系统的世界,来了解一下它的基础知识。
嵌入式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嵌入到其他设备或系统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监测或执行特定的任务,而不是像我们常见的个人电脑那样进行通用的计算和数据处理。
嵌入式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是专用性。
它是为特定的应用而设计的,具有明确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比如,汽车中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就是专门用于控制发动机、变速器等部件的工作,其设计和功能都是围绕着汽车的运行和性能优化展开的。
其次是实时性。
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嵌入式系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任务。
例如,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必须能够实时响应飞行员的操作指令,确保飞行的安全和稳定。
再者是低功耗。
由于很多嵌入式设备是依靠电池供电的,如便携式医疗设备、智能手表等,因此降低功耗以延长电池寿命就显得至关重要。
然后是可靠性和稳定性。
嵌入式系统通常运行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需要长时间稳定工作,不能出现故障或错误。
此外,嵌入式系统的体积通常较小,以适应设备的空间限制。
一个典型的嵌入式系统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方面,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处理器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常见的嵌入式处理器有微控制器(MCU)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闪存(Flash)等。
输入输出设备则用于与外界进行交互,如传感器、按键、显示屏、通信接口等。
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
操作系统是管理嵌入式系统资源的核心软件,如实时操作系统(RTOS),它能够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于地址A的字包含的半字位于地址A和A+2;
字节 字节 字节 字节 地址A A+1 A+2 A+3
存储器格式
存储器系统有两种映射机制: 小端存储器系统:
在小端格式中,高位数字存放在高位字节 中。因此存储器系统字节0连接到数据线7~0(低位 大端模式 对齐)。 低位地址 高位地址
CISC的主要缺点
指令使用频度不均衡。
高频度使用的指令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执行时间,扩充的 复杂指令往往是低频度指令。 VLSI的出现,使单芯片处理机希望采用规整的硬联逻辑 实现,而不希望用微程序,因为微程序的使用反而制约 了速度提高。(微码的存控速度比CPU慢5-10倍)。 复杂指令增加硬件的复杂度,使指令执行周期大大加长, 直接访存次数增多,数据重复利用率低。
总线 高速输入输出接口 输入输出设备 存储器
嵌入式微处理器
每个嵌入式系统至少包含一个嵌入式微处 理器 嵌入式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可采用冯•诺依曼 (Von Neumann)结构或哈佛(Harvard) 结构
主存储器 地址 数据 地址 CPU 数据存储器 数据 地址 PC CPU
MOV r8,#8 冯•诺依曼结构
大端: 小端:
0xddddddd0
4b cd
73 f6
da 00
0xddddddd0
00 da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分类
按体系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五大类
ARM MIPS POWER PC X86 SH系列
500
Units (millions)
400 300 200 100 0 1997 1998 1999 2000
大端存储器系统:
0x12 0x34 0x56 0x78
在大端格式中,高位数字存放在低位字节 低位地址 高位地址 0x78 0x56 0x34 0x12 中。因此存储器系统字节 0连接到数据线31~24(高位
对齐) 。
小端模式
0x12345678字数据的大小端存储方式
大端的数据存放格式
最高有效字节 位于最低地址 最高有效字节的地址 就是该word的地址
Writeback
1
2
3
4
5
6
LDR
MOV AND ORR
Fetch
Decode
Fetch
Execute
Decode Fetch
该例中,用6周期执行了4条指令 指令周期数 (CPI) = 1.5
分支流水线举例
周期
地址
0x8000 0x8004 0x8008 0x8FEC 0x8FF0 0x8FF4
RISC的提出与发展
Load/Store结构提出: CDC6600(1963)-CRAY1(1976) RISC思想最早在IBM公司提出,但不叫RISC, IBM801处理器是公认体现RISC思想的机器。 1980年,Berkeley的Patterson和Dizel提出RISC名 词,并研制了RISC-,实验样机。 1981年Stenford的Hennessy研制MIPS芯片。 85年后推出商品化RISC: MIPS1(1986)和SPARC V1(1987)
ARM MIPS Hitachi SH PowerPC
Source: Andrew Allison, Inside The New Computer Industry, January 2001
Embedded RISC Processor Shipments
32位浪潮的到来
16,000 14,000 12,000
大量复杂指令的控制逻辑不规整,不适于VLSI工艺
软硬功能分配
不利于先进指令级并行技术的采用 流水线技术
RISC基本设计思想
减小CPI: CPUtime=Instr_Count * CPI * Clock_cycle
精简指令集:保留最基本的,去掉复杂、使用频 度不高的指令
采用Load/Store结构,有助于减少指令格式, 统一存储器访问方式 采用硬接线控制代替微程序控制
CISC:复杂指令集(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具有大量的指令和寻址方式,指令长度可变 8/2原则:80%的程序只使用20%的指令 大多数程序只使用少量的指令就能够运行。 RISC:精简指令集(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只包含最有用的指令,指令长度固定
1
2
3
4
5
6
Decode Execute
Fetch Decode Execute Fetch Decode Fetch
该例中用6个时钟周期执行了6条指令 所有的操作都在寄存器中(单周期执行) 指令周期数 (CPI) = 1
LDR 流水线举例
周期
操作
ADD SUB Fetch Decode Execute Fetch Decode Execute Fetch Decode Execute Data
Execute
PC指向正被取指的指令,而非正在执行的指令
最佳流水线
周期
操作
ADD SUB MOV AND ORR EOR CMP RSB Fetch Decode Execute Fetch Decode Execute Fetch Decode Execute Fetch Decode Execute Fetch
地址A+3 高地址
实例
变量A:word A=0x f6 73 4b cd,在内存中的起始地 址为0x b3 20 45 00 变量B:half word B=218,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为 0x dd dd dd word d0 问题: half B=218与word C=218在内
0xb3204500 0xb3204500 存中的存放方式有何不同?请分大端和小 f6 cd 73 4b 端两种情况说明。
1
操作
BL X XX ADD SUB MOV Fetch Decode Execute
2
3
4
5
Linkret
Adjust
Fetch
Decode Fetch
Fetch
Decode Execute
Fetch Decode Execute Fetch
Decode
Fetch
流水线被阻断 注意:内核运行在ARM状态
为增加处理器指令流的速度,ARM7 系列使用3级流水线. 允许多个操作同时处理,比逐条指令执行要快。
ARM
PC
Thumb
PC
Fetch
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
PC - 4
PC-2
Decode
解码指令 寄存器读(从寄存器Bank) 移位及ALU操作 寄存器写(到寄存器Bank )
PC - 8
PC - 4
指令
取指
取指
流 水 线 1
译码1 译码2 执行1 执行2
流 水 线 2
译码1 译码2 执行1 执行2
数据回写
流水线技术中涉及到的两个问题
相关:在一个流水线系统中,如果第二条指 令需要用到第一条指令的结果,这种情况叫 做相关。 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乱序执行。 条件转移 分支预测技术
CISC和RISC
DSP、ARM9
哈佛体系结构
冯.诺曼结构处理器指令流 的定时关系示意图
2、流水线技术
流水线(Pipeline)技术:几个指令可以并行执行 • 提高了CPU的运行效率
• 内部信息流要求通畅流动
Add Sub Cmp 时间 取指 译码 取指 执行add 译码 取指 执行sub 译码 执行cmp
指令流水线—以ARM为例
C H A P T E R
2
嵌入式系统的 基本知识
本节提要
1 嵌入式系统硬件基础 2 嵌入式系统软件基础 3 嵌入式操作系统
4
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
如人的大脑,决定了硬件的操作模 式。通过良好的操作系统以及应用 程序,把硬件功能发挥到极至。
嵌入式系统软件部分
如人的手、脚、神经等部位,决定 了嵌入式系统的先天功能。如运算 能力和I/O接口等。
确保数据通道快速执行每一条指令
使CPU硬件结构设计变得更为简单
CISC与RISC的数据通道
开始
IF
ID
ALU
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
微操作通道
REG
退出
CISC:寻址方式复杂
开始
IF
ID
REG
ALU
MEM
退出
单通数据通道
RISC:Load/Store结构
CISC的背景和特点
背景: 存储资源紧缺, 强调编译优化 增强指令功能,设置一些功能复杂的指令,把 一些原来由软件实现的、常用的功能改用硬件 的(微程序)指令系统来实现 为节省存储空间,强调高代码密度,指令格式 不固定,指令可长可短,操作数可多可少 寻址方式复杂多样,操作数可来自寄存器,也 可来自存储器 采用微程序控制,执行每条指令均需完成一个 微指令序列 CPI > 5,指令越复杂,CPI越大。
典型的高性能RISC处理器
SUN公司的SPARC(1987) MIPS公司的SGI:MIPS(1986)
HP公司的PA-RISC,
IBM, Motorola公司的Powe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