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甘薯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甘薯种植调研报告

甘薯种植调研报告甘薯种植调研报告一、引言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市场需求。
为了了解甘薯种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研报告分为几个主要部分:甘薯种植面积及产量、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市场需求和前景展望。
二、甘薯种植面积及产量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我国甘薯种植面积逐年递增。
近几年,全国甘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以上,其中四川、河南、湖北为甘薯种植的重要产区。
甘薯的年产量也在不断增加,达到了280万吨左右。
甘薯产业不仅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也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品种选育甘薯品种选育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已培育出多个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甘薯品种,如红薯65号、京薯8号等。
这些优质甘薯品种具有耐旱、耐病虫害、产量高等特点,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种植选择。
四、栽培技术甘薯栽培技术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在采访中了解到,合理的施肥和水分管理是甘薯栽培的重要环节。
适宜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可以增加甘薯的产量,并保证甘薯的品质。
另外,适时浇水和做好田间清理工作也是保证甘薯健康生长的关键。
五、市场需求调研显示,甘薯市场需求广泛。
甘薯可加工成多种食品,如薯片、薯粉、薯泥等,也可作为新鲜食材供人们直接食用。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重视,甘薯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甘薯富含淀粉、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补充能量、促进消化和增强免疫力等功能,深受消费者青睐。
六、前景展望甘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甘薯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同时,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和鼓励,也将促进甘薯产业的发展。
未来,我国甘薯种植业将继续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优质品种的推广,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水平,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七、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甘薯种植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
在未来,我们应加强甘薯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研究,提高甘薯产量和质量。
我国甘薯种植业时空布局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

我国甘薯种植业时空布局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1. 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甘薯种植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一方面,在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气候温暖、土壤肥沃,适宜甘薯生长,产量较高。
在北方地区,如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尽管有一定的甘薯种植面积,但由于气候环境的限制,产量较低。
在西部地区,如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甘薯种植业也有一定规模,但规模相对较小。
2. 资源分布不均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甘薯种植资源存在一定的分布不均现象。
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适宜甘薯种植,产量较高;而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土壤贫瘠,甘薯种植资源较为匮乏。
这种资源分布不均不利于我国甘薯种植业的全面发展。
3. 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资源分布不均,加之以往对我国甘薯种植业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注不足,导致我国甘薯种植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南方地区的甘薯产量过剩,而北方地区的甘薯产量相对不足。
这种产业结构不合理,不仅影响了我国甘薯种植业的全面发展,还使得产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和困境。
二、产业发展建议1. 加强资源整合,优化种植结构针对我国甘薯种植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有必要加强资源整合,优化种植结构。
对于南方地区的甘薯产量过剩问题,可以适当减少甘薯种植面积,引导农民转种其他作物,调整产业结构。
对于北方地区的甘薯种植资源匮乏问题,可以采取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等措施,增加甘薯种植面积,促进产业发展。
2. 推动甘薯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力针对我国甘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有必要推动甘薯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力。
通过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种植技术、改善品种质量等措施,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增强甘薯产业的竞争力。
加强甘薯深加工,开发甘薯制品,提高附加值,促进甘薯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3. 健全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发展为了促进我国甘薯种植业的全面发展,有必要健全产业政策,加大对甘薯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技术研发、建设产业基地等措施,引导和扶持农民参与甘薯种植,推动甘薯产业发展。
我国甘薯种植业时空布局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

我国甘薯种植业时空布局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一、时空布局分析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被称为“地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甘薯富含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等领域。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天然食材的青睐,甘薯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种植面积也在逐渐扩大。
1. 时空分布我国甘薯的种植分布呈现出一定的时空特点。
在空间上,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区。
江苏省是我国甘薯的主要产区之一,其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甘薯的生长,是全国最大的甘薯生产基地之一。
安徽、湖南等地的甘薯产量也居高不下。
在时间上,我国甘薯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而秋季和冬季种植面积较小。
2. 产业规模目前,我国甘薯种植业呈现出一定的产业规模化特点。
种植规模逐渐扩大,一些大型农场和农业企业开始将甘薯种植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甘薯的加工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以淀粉加工、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链。
甘薯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各种甘薯制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
二、产业发展建议1.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量和品质针对我国甘薯种植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量和品质。
可以鼓励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甘薯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力度,培育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优质甘薯品种,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
可以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推广高效的种植模式,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还可以加强对甘薯产业的科技支撑,推动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建立健全的产业链,拓宽市场渠道为了进一步发展甘薯产业,可以建立健全的产业链,拓宽市场渠道。
可以整合甘薯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建立起从甘薯种植到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可以加强对甘薯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推动甘薯产业向深加工转型,提高附加值。
还可以开发新的市场渠道,拓展甘薯制品的销售领域,满足消费者对天然、健康食材的需求。
我国甘薯种植业时空布局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

我国甘薯种植业时空布局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甘薯在我国是一种广泛种植的蔬菜,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目前,我国甘薯种植业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分散、低度集中的行业,各地区的种植模式差异较大,并且在不同季节甘薯的产地也会有所调整。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就我国甘薯种植业的时空布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建议。
一、时空布局1. 种植区域和时间从种植区域来看,我国甘薯种植的主要产区包括南方的广东、福建、云南、贵州、广西、江西等地以及北方的河北、山东等地。
其中,南方产区是全国甘薯总产量的主要来源。
此外,由于甘薯的适应性较强,因此在一些缺水、缺肥的地区也有甘薯的种植。
例如,在西部地区的贫困山区,甘薯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从种植时间来看,我国甘薯的种植时间可以分为春、夏、秋三个季节。
其中,春季主要以早熟品种为主,在4、5月份播种,6月份采摘;夏季主要以中晚熟品种为主,在6、7月份播种,9、10月份采摘;秋季主要以储藏品种为主,在8月份左右播种,11、12月份采摘。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和环境差异较大,因此我国的甘薯种植时间也会有所调整。
2. 种植模式在我国,甘薯的种植模式多种多样,不同地区采用的种植模式也有所差异。
其中,最为常见的种植模式有“畦头种植”、“连栋种植”、“穴栽种植”、“藤蔓撑种植”等。
这些种植模式在不同情况下,都能够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需求。
3. 产量和品种我国的甘薯产量和品种也非常丰富。
目前我国主要种植的甘薯品种有“红薯”,“黄薯”,“紫薯”等。
其中,“红薯”是全国产量最多的品种之一,其产量占到了我国甘薯总产量的80%以上。
二、产业发展建议1. 加强品种研发为了增加甘薯产量和提高甘薯品质,我国需要加强对甘薯品种的研究和开发。
可以通过改良基因,培育适应性强、高产、抗灾的新品种,从而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2. 推广优质种植技术要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推广种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可以通过推广优质的种植技术,包括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发展甘薯干产业的若干建议和措施

发展甘薯干产业的若干建议和措施甘薯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农产品,其干制品甘薯干在市场上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为了发展甘薯干产业,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下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改善甘薯质量1.选用良种,提高品质:优选高产高糖、抗病抗虫的甘薯品种,确保甘薯的产量和品质稳定提高。
2.科学施肥:根据甘薯生长期和营养需要,适量施用有机肥、复合肥等,提供全面的营养供给。
3.加强田间管理:加大病虫害防控力度,及时清理杂草,保证甘薯的正常生长发育。
二、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1.农业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针对甘薯干制品的生产工艺和贮藏保鲜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提高甘薯干的品质和供应稳定性。
2.组织开展培训:组织技术人员对甘薯干生产技术进行培训,提高生产者的技术能力,确保生产工艺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三、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1.开发新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研发多种口味和规格的甘薯干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2.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等线上销售渠道销售甘薯干,提高销售地域范围和便捷性。
3.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对外贸易合作,将甘薯干出口至国际市场,扩大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
四、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和品牌推广1.成立甘薯干行业协会:组织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企业和相关单位,共同研究行业发展问题,推动行业规范建设。
2.开展品牌宣传: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举办品牌推广活动等形式,提高甘薯干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等进行品牌推广,提升消费者对甘薯干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
五、加强政策支持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大对甘薯干产业的财政支持,提供专项资金扶持给生产者和企业,用于技术改造和市场开拓。
2.优化政策环境: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保护甘薯干产业的发展权益。
六、加强产业合作和农民组织建设1.整合资源:加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组织建设,整合生产资源,提高甘薯干产业的规模效益。
湖北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湖北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作者:杨新笋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第02期摘要: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湖北省主要的杂粮作物,在部分地区已成为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
湖北省甘薯近年来生产加工都发展较快,但目前仍存在对其地位认识不清、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乏力等诸多限制因素;为了促进湖北省甘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应进一步改变观念,强化科技支撑,建立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区域产业园区。
关键词: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甘薯产业;产业发展;湖北省中图分类号:S531;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2-0261-04Situation and Ad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weet Potato Industryin Hubei ProvinceYANG Xin-sun1,JIAO Chun-hai2,XIA Xian-ge2,LEI Jian1,SU Wen-jin1,WANG Lian-jun1,CHAI Sha-sha1(1.Institute of Food Crops,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ubei Key Laboratory of Food Crop Germplasm and Genetic Improvement/Hubei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Sweetpotato, Wuhan 430064, China; 2.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Abstract: Sweet potato is an important fed crops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ood crops and cash crops in some area in Hubei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the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f sweet potato has been developing very fast in Hubei and some limiting factors such as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sweet potato, shortag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put,weakness of technology extension are oblious. Advic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weet potato industry were proposed. Changing concept of this crop, strengthen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establishing industrial service system and constructing regional industrial parks for this crop are important.Key words: sweet potato[Ipomoea batatas(L.)lam.]; sweet potato industr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ubei province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属旋花科(Convolvulace)甘薯属(Ipomoea)甘薯组(Section batatas),是世界第七大作物。
山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山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作者:熊飞来源:《科学种养》2009年第09期我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坡耕地面积大,甘薯是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6万~8万亩,但由于品种老化、退化,病毒病发生严重,栽培技术落后,全县甘薯平均产量偏低。
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我县农业部门在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引进特色、高产甘薯良种,开展品种筛选与高产攻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现将我县山区坡耕地种植甘薯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选用最新优良品种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目前山区可选用的特色优良甘薯种有鄂薯4号、E02-18(食饲兼用)、鄂薯2号、E02-13(加工淀粉用)、鄂薯3号、E01-17(生食菜用)、新紫218(紫色食用)等。
2选择适宜茬口、地块甘薯耐旱耐瘠、抗逆性强,生育期弹性较大,在山区适宜种植的茬口、地块较多,但要获得高产,最好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力中等的早茬地块。
由于甘薯不耐重茬、害怕渍水,因此种植甘薯的地块前茬不宜为薯芋类作物,不能选湿度大、易渍水的低洼地种植。
3深翻耕地。
高垄栽培甘薯是在地下结薯的高产作物,不仅需要深厚、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而且结薯期需要较大的温差,才利于块根部营养物质的转化、积累及块根膨大,因此要提高甘薯产量,最好将耕地深翻25厘米以上,并且采取高垄栽培,一般垄高要达到25~30厘米。
可采取单窝高垄栽培或单行高垄栽培,垄距一般在70~80厘米。
若覆盖地膜,可采用双行高垄栽培,垄距调整为100~110厘米。
4控制施氮,增施农家肥与钾肥甘薯虽耐瘠薄,但属高产作物,要获得高产,就必须增施肥料。
在肥料种类与配比上,一是要尽量多施腐熟农家肥,在为甘薯提供养分的同时,也能起到疏松、改良土壤的作用;二是要适当控制氮肥用量,防止施氮过量导致地上薯蔓生长过旺;三是甘薯喜钾,要保证钾肥用量,在土壤缺钾、农家肥含钾不足情况下,更要用化学钾肥补充,满足甘薯高产对钾的需求。
根据试验,高产田一般亩施农家肥3000~MOO千克,高含钾复合肥50千克(或尿素1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硫酸钾20千克)为宜。
甘薯行业调研报告

甘薯行业调研报告甘薯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和消费的重要农作物。
作为一种传统的主食作物,甘薯在发展中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提供能量、营养和食物安全的重要来源。
而在发达国家,甘薯也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它不仅味道美味,而且富含营养。
甘薯的市场需求继续扩大,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甘薯被认为是一种营养丰富且低脂肪的食物。
其次,甘薯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最后,甘薯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种植使其成为生态友好的农作物,符合现代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甘薯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存在着许多机会。
首先,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甘薯产量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然而,通过技术和农业实践的改进,可以减轻这种风险,并提高产量和质量。
其次,甘薯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在发达国家。
通过加强宣传和市场营销,甘薯的市场份额有望持续增长。
最后,甘薯可以用于多种产品制造,如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等,这为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机会。
在国际市场上,一些国家已经成为甘薯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
中国、印度、尼日利亚和肯尼亚是全球最大的甘薯生产国,而美国、荷兰和新西兰等国家则是主要的甘薯出口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消费国,因其庞大的人口和传统的食用习惯。
然而,中国的甘薯产量还存在一些挑战,如病虫害的防治和生产技术的改进。
在国内市场上,甘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会。
首先,甘薯的品种和质量不一致,导致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度不高。
因此,加强品种选择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竞争力是重要的。
其次,甘薯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也需要改进,以确保产品的及时和稳定供应。
最后,通过加强消费者教育和宣传,提高甘薯的认知度和消费量。
总体而言,甘薯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会。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甘薯作为一种营养丰富且环保的农作物,将继续受到关注和推广。
然而,行业需要加强合作与创新,提高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以应对市场的需求和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西北甘薯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针对鄂西北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Burkill]产业存在品种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生产力水平低、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鄂西北未来应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甘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大对甘薯品牌创建力度、完善甘薯推广体系建设等甘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Burkill]产业;现状;对策;鄂西北
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Burkill]在鄂西北十堰市栽培历史悠久,与玉米、龙须草齐名,共称“郧阳三大宝”。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与人民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甘薯这一传统充饥度荒作物又焕发出新的现代市场生机,正从传统意义上的粗粮转化为需求量日益增加的保健食品,同时演变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可再生的生物能源作物[1]。
因此,重新认识甘薯生产状况对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创新甘薯产业链、促进鄂西北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鄂西北甘薯产业现状
1.1 历年生产规模与水平
甘薯属鄂西北地方传统栽培作物,在粮食作物中种植面积居第三位,总产量居第四位。
十堰市现常年种植甘薯面积27 000 hm2左右,总产接近6.0亿kg,最高年份种植面积超过了67 000 hm2。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甘薯面积逐年调减,但是通过科技兴农,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生产水平仍有所提高。
与1980年甘薯面积47 800 hm2比较,2002年面积减少到30 300 hm2,但总产仍达到5.8亿kg,比1980年总产增加11%。
2003年面积一度减少到22 300 hm2,后逐年回升,截至2011年,全市甘薯面积为25 800 hm2,单产22 687.5 kg/hm2。
2011年与1949年相比,甘薯面积减少11 600 hm2,但单产却是1949年的4.3倍,总产是1949年的3.0倍[2]。
1.2 种植区域分布
在十堰市的耕地中,旱地占80%,且坡地多、平地少,薄地多、肥地少,适合发展甘薯生产。
全市所辖的5县1市3区的农民均有在边坡地种植甘薯的习惯,但重点产区主要集中在北三县(市)——郧县、郧西县、丹江口市,尤以郧县、郧西县面积最大,名列湖北省甘薯生产大县前列。
其中,2011年郧县种植面积5 533 hm2,郧西县为6 773 hm2,两者之和占全市甘薯种植总面积的48%。
1.3 甘薯品种
20世纪50年代后期鄂西北甘薯主栽品种为胜利百号,到80年代初徐薯18取代胜利百号,因其产量高、耐旱、耐湿、高抗根腐病、耐贮藏等诸多优点,至今仍在十堰市大面积种植。
随着甘薯市场需求的改变,又陆续引进一批适合加工的高淀粉品种以及适合城郊需要的水果薯和紫色薯,如鄂薯2号、鄂薯4号、鄂
薯5号、鄂薯407、鄂薯603、豫薯6号、豫薯7号、豫薯12号、徐薯22、华北533、红心王、紫色甘薯等。
经统计,食用饲料型甘薯以徐薯18为主,高淀粉加工型甘薯以鄂薯5号、徐薯22、豫薯7号为主,烘烤型甘薯以红心王为主。
1.4 甘薯加工和利用
鄂西北甘薯加工方面以北三县(市)中的郧县、丹江口市发展最为迅速。
在郧县,较大的甘薯加工企业有湖北郧府薯业有限公司、郧县恋家淀粉制品厂、郧县鄂鲁淀粉厂、郧县粉丝厂等[3],年加工淀粉制品均在8.0×106 kg左右。
在丹江口市,以习家店康民薯业有限公司、龙战粉条加工厂为代表的甘薯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已达1.0×107 kg;以三官殿化鸡沟村手工粉条加工为代表的农家小作坊年加工能力也达到2.0×106 kg[4]。
2 鄂西北甘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结构单一
经初步统计,徐薯18占十堰市甘薯种植总面积的70%,鄂薯5号、徐薯22、豫薯7号等其他品种种植面积仅占30%。
品种单一会导致病害逐年加重,从而造成产量下降、生产风险增大,不利于鄂西北甘薯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和生产效益的提高[5]。
2.2 发展水平不均衡,产量悬殊大
十堰市甘薯产量差异较大,最高产量可超过75 000 kg/hm2,最低产量可低于7 500 kg/hm2。
大量甘薯种植在坡地、贫瘠地、田边、地角,优质田块种植很少,未能发挥出高产作物的优势。
2.3 生产力水平低
由于十堰市75%的耕地属于坡耕地,再加上一些灌溉设施年久失修,大多数甘薯生产缺乏灌溉条件,处于“望天收”状态。
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方式粗放。
2.4 机械化程度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慢
不少农民对于农机农艺融合问题重视不够,主要依赖传统栽培耕作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不能得到及时应用,效益较低。
2.5 贮藏技术落后,淡旺季供应不均
多数农户以地窖贮藏为主,方法原始,甘薯因腐烂损失15%以上,且淡旺季供应不均,春季市场供应不足。
2.6 加工转化粗浅,产品附加值低
十堰市除郧县、丹江口市有几家初具规模的加工企业外,其他各地还是农户手工操作的小作坊,仅加工淀粉和粉条等初级产品,方法简单,附加值不高,且大多数农户种植的红薯主要是喂猪,红薯茎叶综合开发也没有起步[6],甘薯深加工研究及技术引进缺乏,甘薯产业链条短。
3 鄂西北甘薯产业发展对策
鄂西北甘薯播种面积大,不同地区单产悬殊大,同一区域不同方法生产产量相差也很大,甘薯在鄂西北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主体”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大甘薯研发平台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甘薯产业链,可极大地促进甘薯产业蓬勃发展[7]。
3.1 加强组织领导
甘薯产业是鄂西北山区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现代甘薯产业是鄂西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之一。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甘薯产业应予以高度重视,主要产区县(市)应成立甘薯产业化办公室,统筹协调产业发展规划与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政策与金融支持。
3.2 加大甘薯品牌创建力度
甘薯加工企业要依靠十堰市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品牌创建,如“武当牌”、“源头牌”;同时打造“纯天然、无公害食品”及“绿色食品”品牌,通过精细包装后进入高端市场,可成倍提高经济价值[8];进一步推广“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促进甘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9]。
3.3 加大甘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
要加大对鄂西北甘薯原品种扩繁基地、甘薯区域站、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力度,推进甘薯新品种研发,提高甘薯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加工水平。
3.4 完善甘薯推广体系建设
加大对多级农技推广部门的投入力度,建立甘薯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中心,促进新品种、新技术尽快进村入户(企业)。
参考文献:
[1] 杨新笋,周开平,程航,等.湖北省甘薯科研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5,44(5):7-10,32.
[2] 湖北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湖北省农业年鉴(2010~2011)[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1.
[3] 王开昌,姚定勇.郧县甘薯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11(10):67-69.
[4] 张瑞,赵天忠,杨玉波.丹江口市红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8):82-83.
[5] 高广金,刘作斌,董华林.围绕市场抓调整发展甘薯增效益[J]. 湖北农业科学,2000,39(1):3-5.
[6] 曾凡成. 丹江口市红薯产业发展现状、目标与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2009(6):94-96.
[7] 谭西贵.我国甘薯生产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1):185,190.
[8] 孙宗明,王海超. 洛宁县红薯产业发展的思考[J]. 中国农业信息,2011(9):46.
[9] 李政浩,罗仓学.甘薯生产现状及其资源综合应用[J]. 陕西农业科学,2009(1):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