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自然科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水的性质浙江版
九年级自然的水知识点

九年级自然的水知识点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也是地球上最为宝贵的物质之一。
了解自然的水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提高对水环境的认识和关注。
本文将从水的属性、水的循环以及水的污染等方面介绍九年级自然的水知识点。
一、水的属性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液体,也是唯一自然界中常见的存在于三态之间的物质。
水的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符号为H2O。
在常温下,水以液态出现,但在0℃以下会凝固成冰,而在100℃以上会变成水蒸气。
水的密度大于气体,却小于大部分固体,这使得水能够漂浮在冰上,为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二、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不断进行着循环,这个过程被称为水循环。
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下渗等过程。
首先,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水体表面,使得水分子变为水蒸气,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然后,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凝结成云,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云中的水滴逐渐增大,形成雨滴或雪花,最终从云中落下,这个过程称为降水。
部分降水进入土壤和地下水层,这个过程称为下渗。
通过这样的循环,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不断利用和更新。
三、水的污染随着人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水的污染主要包括表面水和地下水两个方面。
表面水指的是湖泊、河流、海洋等水域,而地下水则指的是地下的水层。
水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城市污水等。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和重金属,对水体造成严重危害;农业排放主要指农药和化肥残留,使得水中有害物质浓度升高;城市污水则包括居民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
水的污染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四、水的保护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节约用水。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例如洗手时不长时间流水,用水洗涤衣物时采用低水位洗衣机等。
只有节约用水,才能够减缓水资源的消耗。
2. 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可再生水资源,减少浪费和排放。
九年级自然科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水的性质浙江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自然科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水的性质浙江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1、物质的构成和构成物质的各种微粒的名称、性质。
2、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掌握元素符号和其所表示的几种含义。
3、掌握化合价、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和具体应用4、掌握物质的分类。
5、知道溶液和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掌握溶液中质量分数的求解和配制溶液的基本方法。
6、掌握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7、知道水的净化和水污染的防治。
二、教学重点、难点:1、物质的构成和分类2、水的性质三、教学过程(一)物质的构成微粒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空隙大。
扩散现象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
能列举反应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水分子模型(如图)蓝色球――氢红色球――氧道尔顿(英)的原子学说理论――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开辟了从微观世界认识其变化的新纪元。
电解水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分析: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具有水的性质,而是具有它们各自的特性;在该变化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自身一直没有变化。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物质的构成:地球上的物质通常由分子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也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类物质、碳、氦气、氖气和氩气(稀有气体)等2、不同种类的物质(1)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读图思考: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的结构,说明了什么?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一样吗?金刚石石墨足球烯(3)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4)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3、粒子的大小与质量分子和原子都是非常微小的粒子,那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究竟有多少呢?原子半径:10-10米数量级原子质量:10-26千克、10-27千克数量级4、原子结构(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①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②汤姆森:“汤姆森模型”、“浸入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的电子嵌在中间。
九年级科学浙教版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浙教版知识点在九年级科学课程中学习浙教版教材,学生们将会覆盖许多科学知识点。
本文将就九年级科学浙教版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
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原子结构: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以及它们在不同元素中的排列方式。
- 元素和化合物:解释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讨论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 物质的分类: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包括单质、混合物和化合物等。
探讨不同物质性质和分类方法的应用。
2. 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结构与功能:分析细胞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
解释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 生物多样性:探讨不同种类生物的多样性。
介绍分类学和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遗传与进化:阐述遗传和进化的基本原理。
讲解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以及自然选择对物种进化的影响。
3.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功和能量:解释功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包括功=力 ×位移。
探讨能量守恒定律,以及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 热与温度:介绍热与温度的区别,解释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原理。
探讨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化。
- 光与电:讨论光能和电能的转化过程。
解释光的传播和折射原理,以及电能的产生和传输方式。
4. 地球与宇宙- 地球的运动: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解释它们对昼夜和季节的影响。
讨论地球形状和地理坐标的测定方法。
- 天体运动:探讨星系和行星的运动规律,以及太阳系的组成。
阐述行星和卫星的特点,解释恒星的形成和发展。
- 天文现象:解释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以及日常观测到的一些天文现象,如流星雨、彗星等。
以上仅为九年级科学浙教版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将会对科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本文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学业成绩。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物质的分类)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实验现象不同加以区别。 【实验结论】
⑴不溶于水、淡黄色液体:
色拉油
⑵紫黑色固体、形成紫红色溶液:
高锰酸钾
⑶白色固体、形成蓝色溶液:
无水硫酸铜粉末
⑷无色溶液: 蔗糖、食盐、冰醋酸、碳酸钠
①闻气味: 有酸味的是 冰醋酸 ②滴加盐酸: 有气体生成的是 碳酸钠 ③滴加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④无任何现象的是: 蔗糖
HCl
蓝色沉淀:NaOH
水
无色 溶液:
H2SO4 BaCl2
CuSO4
白色沉淀:BaCl2 HCl
NaOH
无明显现象:
HCl
无明显现象:HCl
BaCl2
H2SO4
H2SO4
白色沉淀: H2SO4
无气味
冰醋酸 碳酸钠溶液
【方案三】 看颜色
固态 看状态
液态 看颜色
紫黑色
高锰酸钾
白色 加水 黄色
变蓝色
溶解
加 AgNO3
色拉油
无水硫酸铜粉末
无现象 变浑浊
蔗糖 食盐
无现象 加酚酞 无色 (滴加 变பைடு நூலகம்色 稀盐酸)(有气泡)
冰醋酸 碳酸钠溶液
【进行实验】
按照实验方案一、二、三进行实验,根据不同物质性质不同,
2.纯净物分类
纯 净 分类标准
金属单质: Fe
单 分类标准
质
非金属单质:O2 Ne
( 组成、性质 ) (稀有气体)
物 ( 元素种类 ) 化 合
分类标准
无机 化合物:
NaCl
物
( 组成、性质 )
有机 化合物:
CH4
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在组成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2.4物质的分类(课件)

【例20】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水、铜
B.氦气、高锰酸钾、食盐水
C.硅、石灰水、二氧化碳
D.氮气、稀盐酸、空气
【答案】B
【例21】在通常境况下,通过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硫、氧两种元素,则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
A.一种化合物
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C.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例9】金华武义是“温泉之城,萤石之乡”,萤石是一种常见的卤化物矿物,它的主要成分 为氟化钙,因含各种稀有元素而常呈紫红、翠绿、浅蓝色等,由此可知萤石属于( )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氧化物
【答案】C
【例10】下列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
A.锂 Li 【答案】A
B.碘 I2
C.硫 S D.磷 P
A.食醋
B.浓氢氧化钠溶液
C.纯碱水
D.食盐水
【答案】 单质 C
【例31】金属铼(元素符号Re),是人类目前最后发现的天然元素,它在地球上含量稀缺, 比钻石更难获取。在实际应用上,多采用含铼的合金,其中钨铼合金和钼铼合金用途最广, 它们具有良好的塑性,可加工成片、线、棒,用于航天航空的高温结构件、弹性元件、电子 元件等。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3)按照组成分类: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4)按照元素把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5)一般把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根据元 素组成不同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
(6)按照元素的组成不同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例26】2021年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火星拥有丰富的金属矿 物和一些资源。火星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浙科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上学期教案专题四第一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 湘教版

第一单元自然界中的水(共3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
2、初步学会液体过滤的操作,知道自来水与纯净水、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3、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的一些方法。
重点难点:(1)过滤操作,(2)是通过实验得出水的组成。
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同样也离不开水。
因为水和空气一样,也是人类及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什么样的水可以饮用呢?【探究活动】过滤操作说明:一贴、二低、三靠紧。
【讲述】水是一切生物体的最基本组成成分,人每天都要补充一定量的水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一个成年人在下述情况下需要补充多少水?(1)每天吃含水约750 mL的食物,并通过氧化食物产生约350 mL水。
(2)每天以尿、汗、呼气和大便等形式排出体外的水分别是1 700 mL,500 mL,400mL,150 mL。
分析:一个成人每天从食物中可获得750 mL水且在氧化过程中产生水350 mL,而需排出体外的水总共是 1 700 mL+ 500 mL+400 mL+150 mL=2 750 mL,为了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需补充的水应是排出体外的水与得到的水的体积差。
解:成人每天需补充的水的体积为:2 750 mL-750 mL-350 mL=1650 mL才能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拓宽视野】各种不同的饮用水。
【探究活动】硬水与软水实验。
【讲解】硬水:含较多的钙、镁离子的水软水:含较少的钙、镁离子的水以碳酸钙计:软水小于150毫克/升;硬水大于150毫克/升【拓宽视野】1:自然界中的水分布状况如何?淡水资源有多少?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用途?3:水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污染水源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术防治和保护?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提问】根据同学们看书和你对水的了解回答问题【小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首先是江河、湖泊、海洋,还有地下水,另外在大气中以及动、植物体内也都存在有大量的水。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专项知识点:物质分类.doc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专项知识点:物质分类一、选择题1.(2023九上·北仑期末)《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
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分类上看:属于无机物B.从变化上看:燃烧只生成一种物质C.从性质上看:具有助燃性D.从使用上看: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2.(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题)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的物质可能是氧化物的是()。
A.B.C.D.3.(2023九上·台州期末)分类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A.单质:金刚石、液氧、铜锌合金B.氧化物:生石灰、铁锈、干冰C.复合肥:磷酸钾、磷酸铵、硝酸钾D.有机物:甲烷、葡萄糖、二氧化碳4.(2024九上·鹿城月考)分类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A.冰单质B.石油混合物C.MnO2氧化物D.Na2CO3盐5.(2024九上·温州开学考)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氧化物:SO2、CO2、KClO3B.盐:纯碱、硫酸铜、碳酸氢钠C.有机物:氨气、甲烷、足球烯(C90)D.混合物:石墨、氨水、冰水6.(2023九上·鹿城期末)类价图反映的是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
如图是碳元素的类价图,图中物质“乙”是()A.CH4 B.CO C.CO2D.K2CO37.(2019九上·温州月考)某同学用下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其中错误的是()A.A B.B C.C D.D8.(2023九上·海曙月考)对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分类及其用途所对应的表述中,有错误的是()食品添切剂氨水熟石灰碳酸氢钠A.A B.B C.C D.D9.(2023九上·苍南期中)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A .①碱、②化合物B .①单质、⑤氧化物C .②化合物、⑤含氧化合物D .⑤氧化物、③含氧化合物10.(2023九上·平湖期中)现有锌、氧化铜、硫酸钡和石灰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小阳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
九年级上科学_物质的分类_ppt优秀课件浙教版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2.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空气,矿石,合金)
B.判别依据:①先确定是不是属于化合物 NaCl H2SO4 O2
③滴加AgNO3溶液: 实验过程
⑵紫黑色固体,溶于水能形成紫红色溶液:
②是否由“二元一氧”组成 有浓盐酸、硫酸铜、氯化铁三种溶液,可以把它们区别开的性质是( )
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都是OH-的化合物。 ▪ (4)盐:
电离时产生金属阳离子(NH4+)和酸根阴离 子的化合物。
▪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 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H O、P O 、Fe O CuO等 ①先确定是不是属于化合物
2 用,臭氧的化学式为O3,有关臭氧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5
1.从物理性质的角度思考分析下列几组物质
有何不同之处?
(1)KMnO4和KClO3 (3)O2和SO2
(2)氧气.水和食盐 (4)KCl和CaCO3
2.观察下列几组物质,并对它们加以区别分类. (1)浓盐酸和浓硫酸 (2)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3)水和蔗糖水 (4)氯化钠和氯化银固体
从物质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指出下列几组物质
启发: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可燃性等,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来区分和辨别物质。
用,臭氧的化学式为O3,有关臭氧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CO2 实验过程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有下列12种物质:(1)铝 (2)白磷 (3)金刚石 (4)水蒸气 (5)酸奶 (6 )硫酸 (7)碘 (8)铁矿石 (9)液氢 (10)食醋 (11)酱油 (12)纯净的盐酸 大多难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自然科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水的性质浙江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1、物质的构成和构成物质的各种微粒的名称、性质。
2、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掌握元素符号和其所表示的几种含义。
3、掌握化合价、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和具体应用4、掌握物质的分类。
5、知道溶液和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掌握溶液中质量分数的求解和配制溶液的基本方法。
6、掌握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7、知道水的净化和水污染的防治。
二、教学重点、难点:1、物质的构成和分类2、水的性质三、教学过程(一)物质的构成微粒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空隙大。
扩散现象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
能列举反应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水分子模型(如图)蓝色球――氢红色球――氧道尔顿(英)的原子学说理论――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开辟了从微观世界认识其变化的新纪元。
电解水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分析: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具有水的性质,而是具有它们各自的特性;在该变化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自身一直没有变化。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物质的构成:地球上的物质通常由分子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也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类物质、碳、氦气、氖气和氩气(稀有气体)等2、不同种类的物质(1)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读图思考: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的结构,说明了什么?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一样吗?金刚石石墨足球烯(3)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4)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3、粒子的大小与质量分子和原子都是非常微小的粒子,那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究竟有多少呢?原子半径:10-10米数量级原子质量:10-26千克、10-27千克数量级4、原子结构(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①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②汤姆森:“汤姆森模型”、“浸入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的电子嵌在中间。
③卢瑟福:“卢瑟福模型”、“核式模型”实验过程――用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大部分沿直线运动、极少发生偏转、有的被反弹④玻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⑤“电子云模型”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有的区域多,有的区域少――说明建立模型往往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修正的过程*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并且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很小,但原子核更小。
若把电子运动的范围比作一个大型运动场的话,原子核就像运动场里的一粒芝麻。
(2)揭开原子核的秘密――通过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核的方法①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②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比重极小,可忽略不计,因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③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④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一杯水的微观层次的分析:水→水分子→氢、氧原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夸克电子5、同位素(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种宏观概念。
(2)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
举例①氧的三种同位素,它们都是氧元素的不同种原子②氢的三种同位素:氕、氘、氚(3)同位素的应用:核设施、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6、带电的原子-离子*演示实验: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①观察钠和氯气的状态和颜色②在空气中点燃钠,并将它置入氯气中,观察现象③现象:产生白烟,最终得到一些白色粉状固体本质分析:钠在氯气中燃烧,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两种离子所带电荷相等,电性相反,互相吸引,构成电中性的氯化钠。
离子:构成物质的第三种微粒(二)元素符号和含义1、元素的种类(1)各种化学元素的原子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
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2)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0多种(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4)组成物质的元素可以分为两大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
2、元素的分布(1)地壳中元素:氧>硅>铝>铁(2)海水中的元素:除了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外,还含有氯元素、钠元素等(3)有机化合物中主要还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4)人体中元素:含量最多的分别为碳、氢、氧、氮3、元素符号(1)书写规则: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符号,使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例如:Oxygenium 氧,表示为O Hydrenium氢,表示为H当第一个字母与其他元素重复时,可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以示区别,并用小写表示。
(2)常见元素符号(3)元素符号的意义以N(氮)为例来说明:可以表示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1个原子。
思考:2H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为2个氢原子,注意不能表示为两个氢元素4、元素周期表探究:寻找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提出问题:元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建立假设:…………设计方案:寻找同一周期中,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分别在什么位置?在同一族元素中,以什么元素为主?记录考察结果:观察周期表,了解上述元素所处的位置检验假设:以某一种元素为例,根据我们已知的它的性质判断假设是否正确。
结论: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三)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以二氧化碳为例:(宏观上)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微观上)二氧化碳是由许多二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为了能形象地表示,可以将它表示为CO2,这就是化学式2、化学式书写原则――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的,(如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产物得到的)不是能凭空想像,一种物质只能有一种化学式。
⑴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右下角标出构成1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
要注意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的写法练习:课本第30页,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⑵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注:若氧与其它元素组成,氧写在右边;若氢与其它元素组合,氢写在左边;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举例:氧化钙CaO氟化氢HF氯化钠NaCl (注意不能写成Na2Cl2)3、化学式的读法:在化合物中,常见的读法是“某化某”,从后往前读。
若在1个分子中某种原子的个数不止1个,可将其数字读出。
练习:正确读出下列化学式。
N2O5MgO CuCl24、化学式的意义: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1个分子;组成分子的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表示某种物质;若在前面加上个数,则表示为分子个数。
5、离子的符号离子符号的表示:⑴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
如Na+Cl-⑵有些离子是带电的原子集团,方法与上同,将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可,称为某某离子如:铵根离子NH4+碳酸根离子CO32-6、化合价化合价: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即化合价是在化合时体现出来的。
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根据此来推出各元素的化合价)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已知氧的化合价为-2,氢的为+1)HCl CCl4SO3CO2MgO*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找到规律,便于记忆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氢根铵根硫酸根碳酸根磷酸根亚硫酸根-1 -1 -1 +1 -2 -2 -3 -2思考:如何求得这些原子团的化合价呢?分析: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就是该原子团的化合价。
*元素化合价的应用:①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求出其中元素的化合价;原则: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总和为零②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方法:先写元素符号-在其上方标出化合价-利用交叉法在对应元素的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
③要注意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应为最简整数比!(四)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之相比的比值。
1个碳原子质量 1. 993×10-26千克1/12的碳原子质量 1. 661×10-25千克1个氧原子质量 2. 657×10-26千克则,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1个氢原子质量 1. 674×10-27千克则,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以此类推,也可得出其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注: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符号为“1”,无须表明。
*常用相对原子质量表:H-1C-12O-16S-32Cl-35. 5K-39Ca-40N-14Na-23Mg-24Al-27Zn-65Fe-56P-31Si-28Ba-137Ag-108Cu-64Mn-55F-19*质子、中子、电子的相对质量有什么规律?⑴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⑵通过相对原子质量,可以比较它们的真实质量2、相对分子质量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的质量也是各原子的质量总和。
因此,我们也可以用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实际的分子质量。
定义: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以二氧化碳为例,说明相对分子质量的求法。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求出其相对分子质量。
氯化钠二氧化硫水氢氧化镁硫化氢硫酸铜3、元素质量分数与质量比的确定(1)化学式中各元素质量比的求算例. 求硫酸铜中各元素的质量比(2)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先说明质量分数的涵义,可结合上一学期所学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例1. 求化肥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例2. 求硫酸铜中铜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五)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方法*注:⑴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⑵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哪些需除外?),种类繁多,完全燃烧一般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炭产生。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为是否含碳元素(组成上的区别);大多数有机物易燃,固体发热会变黑,难溶于水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的特性,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也可以对物质进行分门别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