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1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比较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比较张 瑾(南京经济学院 210003)摘要 语文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词汇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内涵的载体。
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同样一个词汇(如动物、颜色等),尽管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却往往因文化差异而生发不同的内涵意义。
关键词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意义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
而文化也制约着语言形式,并不断将其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构成语言的文化内涵以及所表现的基本内容。
词汇作为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单位,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于词汇的内涵(conno tati on ),中国学者邓炎昌和刘润清认为: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基本的或明显的意义,它是词的隐含或附加的意义。
国外学者L eech 认为:内涵是指一个词汇除了它的纯理性内容之外,凭借它所指的内容而具有一种交际价值(comm u 2n icative value )。
由此可见,词汇的文化内涵义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含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同一词汇在不同语言中表达意义的内涵差异即是不同文化差异性的具体反映。
本文拟从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颜色词汇的象征意义以及某些词汇的伴随意义,对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作初步探讨。
一、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及联想意义由于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因而不同民族对问题的认识和观察的方式以及态度也一不样,对待动物所表现的爱憎情感存在很大差异,使同一动物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出现截然不一样的文化内涵及联想意义。
以“龙(dragon )”一词为例,在汉族文化里,“龙”总含有褒义的语义,蒙有一层极其尊贵、神秘的色彩,是帝王之称,象征着“权势、高贵、吉祥”。
“龙凤”指才能优异的人,“龙虎”喻豪杰之士。
像“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藏龙卧虎,望子成龙”等带有“龙”字的成语,无不展示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民族还素以“龙的传人”为自豪。
从文化层面看英汉词汇联想意义的差异

帮助 。 关 键词 : 化层 面 文 英 汉 词 - 联 想 意 义 r 差 异
义 划 分为 七种 . 归 纳 为三 大类 型 : 一类 型 是概 念 意义 可 第 文 化 是 人 类 文 明 进 程 中所 创 造 的 所 有 物 质 财 富 和 精 神 财 富 的 综 合 , 可 以 分 为 表 层 、 中层 和 深 层 三 个 文 化 层
规 则 和 假 设 带 入 异 性 交 往 之 中 ,虽 然 各 自都 想 获 得 良 性
的 交 流 , 是 事 与 愿 违 。 也 提 醒 我 们 在 出 现 异 性 交 际 矛 但 这 盾 时 不应 偏祖 任 何一 方 。
关 系 最 密 切 、 映 最 直 接 的 是 词 汇 ” 2 0 : 3 。 由 此 可 反 (0 2 8 ) 见 。 词 汇层 面研 究 文化 对语 言 表 情达 意的 影 响作 用 , 在 具 有 “ 一斑 而 见全 豹 ” 重 要意 义 。 窥 的 G.e c 在 其 著 作 《 义 学 》 S ma t s 中 , 词 汇 意 L eh 语 ( e ni ) 将 c
1社 会 地 住 与 社 会 偏 见 .
在 历 史 上 , 性 长 期 处 于 低下 、 属 于 男 性 的 地 位 , 女 附 在 语 言使 用 上 必 然 有 所 反 映 。 女 性 为 了 提 升 自己 的社 会 地 位 。 会 尽 量 使 用 文 雅 的 、 貌 的 语 言 , 男 性 留 就 礼 给 有 面 子 : 在 男 女 共 同 参 与 的 谈 话 中 尽 量 兼 顾 到 对 方 的
会 导 致 谈 话 的 不 同 步 和 交 际 意 图 的 误 解 。 这 种 理 论 是 建 立 在 规 则 和 假 设 Gu ez 跨 种 族 交 流 问 题 的 框 架 上 的 。 mp r Bo k r .a n n 为 在 异 性 之 间 交 往 上 也 会 发 生 这 样 的 re 和 rn e 认 情 况 , 们 成 年 以 后 . 各 自在 儿 童 和 少 年 期 学 会 的 交 际 他 把
从英汉词汇内涵意义对比看东西文化差异

从英汉词汇内涵意义对比看东西文化差异学院名称:人文与法律学院班级:汉语132班姓名:王方学号: 1327282016年12月 15 日从英汉词汇内涵意义对比看东西文化差异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
英汉语言中词汇含义都很丰富。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传统习俗等不同, 英汉词汇所承载的含义也有所差异。
从英汉词汇对比的角度, 对英汉语言中部分词汇的文化内涵作一些对比并揭示其中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英汉词汇内涵意义文化差异语言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结晶,蕴涵着一个民族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社会特征。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的部分,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众所周知,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每个词除了具有字面意义(denotation)外, 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cultural connotation), 即该词所隐含的附带的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褒义和贬义等。
因此,必须把汉英语言知识对比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
1.英汉词汇对比看文化差异1.1称谓词语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称谓语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如Aunt(姨、姑、伯母、舅母),“aunt”一词在表示亲戚关系时才使用。
英美人对非亲戚关系不称“aunt”,对父辈非亲属女性可直呼其名或冠上“Mrs Miss”或“Ms”等尊称。
对父辈的亲属女性也很少用“aunt”,通常也可直呼其名,而不像中国人那样称“大姑”、“姨妈”等。
所以英语中没有AuntWang,Second Aunt 等说法。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另外 ,一 些颜色词 为中西两种文 化所共有 ,然而 它们 的内涵却 截然不 同。英 语 中的 y e l l o w与汉语 中的 “ 黄色 ” 就是 一个 很 好 的例 子 。在 汉 语 中 , “ 黄色 ” 常表示 “ 淫秽 、下流” ,有 “ 黄色 电影 ” “ 黄 色书刊 ” 等说 法 ,但 在英语 中 ,y e l l o w则 没有此 义 ,相 反 ,它 往往 象征 正义 、坚定 、智 慧 ,y e l l o w b o o k ,y e l l o w p a — p e r 是极 其严肃 的政府报告 ,而不是 “ 黄色书籍 ” 。 3 . 性 质 上有所 不 同。 地 理 环境 不 同也 决定 了 中英两 种语 言 中一些 词 汇性质 上有 所差 异 。英 语 中 的 e a s t w i n d与汉 语 中 的 “ 东 风 ”在 字 面意 义是 一 致 的 ,但性 质 上 迥然 不 同 。 中 国位 于东半 球 ,在亚 洲东部 ,东 临太平洋 ,以大 陆 性气 候 为 主 ,所 以 ,汉语 中的 “ 东 风 ”是 和 煦 温 暖 的 ,代表着 春天和美好 事物 。而英 国在西半球 ,是 一 个岛 国 ,西临大西洋 ,属海洋性气候 ,所 以 ,英语 中 的e a s t w i n d是 指萧 瑟 的秋 风 ,是从 欧 洲大 陆北 部 吹 来 的寒冷 的风 ,和我国 的西风 ,甚至北风相 似 。英 国 人在 e a s t w i n d前所 用的形容词 ,都是极其 凛烈 的。
一 踩 躲 啦 一
踩 寸躲 廿 ∞ l 0
英汉词汇的文化 内涵差异
何 素
摘 要 :词 汇是语 言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 ,语 言的 民族 特性 自然会 由词 汇反 映 出来 ,这 就使 得 不 同
浅谈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浅谈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语言学家将文化定义为:“文化就是一个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被其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必须知道或相信的任何东西并且按着这些要求去行事。
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习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习得那种语言所关联的文化。
可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语言词汇则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
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此种文化信息在交际中发挥着功能作用,即可称为文化功能。
英语和汉语产生、发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独特的文化必然会反映在其词语中,词汇不只仅限于表达表层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深层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 能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
学习英语时通过对词汇文化意义的了解学习从而对英美等国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意识等有所了解,这将有利于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避免语用失误。
一、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含义通常英汉词汇意义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称意义,这是词汇的原本含义。
一般来说,这一部分意思是词语的字面意思,或者说是表层意思,在字典里能找到的解释;二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这是词义的隐含意义,这部分能显示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字典里找不到这方面的解释。
人类是通过语言来反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但由于人类不同群体所处的环境、历史、政治和经济各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结果也不尽相同,许多词汇都带有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意义,由此构成不同语言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对应的词语,其意义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在文化背景方面,意义有较大差异。
这就是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二、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表现形式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文化意义部分相同在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中,对应词语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它方面却不会。
英汉植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对比研究_英语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英汉植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对比研究_英语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以及传播媒介,并反映文化的方方面面,词语的文化内涵就是典型的体现。
许多植物词汇由于受到历史时间,习俗习惯,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英汉语中,对植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定义和分类;其次,英汉语中植物词汇蕴含意义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最后是地理环境,历史事件,文化价值观等因素对文化内涵意义的植物词汇形成过程中的影响。
12442关键词:植物词汇;内涵意义;差异Abstract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nd media, and reflects all aspects of culture,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words is a typical manifestation. Many plant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posses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1/ 9They are influenced by history, custom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and religions and it is advisable to do the research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a.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al-loaded plant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 Plant words with similar cultural connotation, plant words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peculiarity of plant words in both languages; c. the factors making words carrier of culture from religion, history and habitual psychology.Key words: plant words; cultural connotation; differencesCultural Connotation of Plant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Contents---------------------------------------------------------------范文最新推荐------------------------------------------------------ 摘要iAbstractiiI. Introduction1II.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Words22.1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Words2 2.2 The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Words22.3 The Relationship of Culture Loaded Word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III.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Plant Words4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paper. The3/ 9second chapter defines what is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shows its classifications, meanwhile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third chapter is mainly about analyzing the factors that causing the differences, such as history, culture, geography, habit, etc. The fourth chapter is dedicated to the comparison of plant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last par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which reinforces that language learning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learning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in learning the differences of cultures.II.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Words2.1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Words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words and intercultural, it’s essential to get acknowledge of the definition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范文最新推荐------------------------------------------------------ cultural connotation deeply.Every language owns four main structures: sound, vocabulary, syntax, and discourse. Words, as the smallest unit of a languag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ulture in which they are used and the people who use them. In the linguistics, the meaning of a word includes grammatical meaning and lexical meaning. Lexical meaning has two parts. They are conceptual meaning and cognitive meaning. The former indicates the referent or the thing which the symbol refers to which is the center of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and has comparative stability. Connotative meaning has the meaning of emotional color and represents the values and attitudes to the contents that the word refers to. Culturally loaded words refer to the cultural information that has been given by the society. And it includes implied meaning given by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 special feelings conveyed among a certain social group (Hu 25).2.2 The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Words5/ 9Culturally connotative words exist everywhere in a language. As two unrelated languages function in two distinct cultures with a long history, English and Chinese surely have a plenty of culture-loaded words. Scholars have put forward several kinds of classifications. Such as, Lian Shuneng gives a list of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expressions, which include color words, animal words, plant words, political words, taboos, idioms proverbs, etc. Guan Shijie argues that there are five types of glossaries between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They are culturally overlapping words; culturally parallel words; culturally blank words; culturally half-blank words; culturally conflicting words.Having analyzed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 must keep clear that apart from acquiring the language skills such as its words, sounds, and grammars, people must also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loaded words (Samovar 16).---------------------------------------------------------------范文最新推荐------------------------------------------------------ III.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Plant Words3.1 Plant Words with Similar Cultural ConnotationIn Chinese and English, some same plants will be endowed with the similar or even the same images, these images will make different nations having the same or similar association of some ideas. Their usages and meanings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basic correspondence or similarity.3.1.1 Laurel TreeLaurel tree is a small evergreen tree with shiny leaves. The leaves are sometimes used as decorations such as wreaths. Both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people associate it with the honor and prominence. Laurel, because it has green leaves the whole year, and it’s fragrant and noble, is deeply loved by people. In ancient times, people made hat with7/ 9laurel branches and wore it. The hat made of laurel leaves is called laurel (as a symbol of victory or distinction). In the feudal China, when 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on the title of Number One Scholar, he would be hailed as “plucking branch from Toad Palace —obtaining a jinshi degree”, implying that he wo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In ancient China,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was initiated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was held every September when laurel was blossoming and aromatic. In modern Chinese, the phrase to pluck branch from laurel means to win the first place in exams or competition, equivalent to English expression “to gain one’s laurels”.English people also like to weave hat with laurel branches into laurel wreath, and then put it on the head of the warriors and poets. Later, laurels represent honor, and people would call those who had achieved outstanding accomplishments “Poet Laureates”. There are a number of laurel related idioms in English. For example: “gain/reap laurels” implies that---------------------------------------------------------------范文最新推荐------------------------------------------------------someone has won the honor or fame; “look to one’s laurels” means beware of losing one’s position of superiority; “rest on one’s laurels” means to become complacent. 英汉植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对比研究(3):9/ 9。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英汉动植物词汇在两种语言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联想,这不仅反映了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传统,还展现了人们对动植物的不同观念和理解。
本文将对英汉动植物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语言文化对动植物的不同认知和对待方式。
1. 川杜鹃 Rhododendron在中文文化中,川杜鹃是一种高山植物,常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因此人们常用川杜鹃来比喻顽强不屈的品格。
而在英文文化中,Rhododendron常被用来形容华丽的花园景观,寓意美好和浪漫。
这表明在不同文化中,对同一种植物的认知和联想有着不同的文化意义。
2. 夜莺 Nightingale二、英汉动植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分析1. 文化传统的差异英汉动植物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差异主要源于两种文化传统的不同。
英国是一个以花园景观和自然风光著称的国家,因此动植物在英文中通常与美好的自然景观和艺术意境联系在一起。
而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农耕传统的国家,因此动植物在中文中通常与农耕文化和勤劳力作联系在一起。
2. 对动植物的态度差异中英两种文化对动植物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在英国,人们注重对动植物的保护和赏识,因此对动植物的词汇联想往往与自然保护和环保意识联系在一起。
而在中国,人们对动植物的态度则更多地与农耕生产和传统意义联系在一起,因此对动植物的词汇联想往往与丰收和劳作意识联系在一起。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的对比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跨文化比较的视角,不仅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对动植物的认知和诠释,还提醒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和交流时,要重视文化差异,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1. 加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我们应该加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接纳对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避免基于自己的文化标准去评判对方的行为和言论。
2. 增强文化自信和包容在加强跨文化交流的我们也应该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让世界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英汉词汇文化差异比较

二、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
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与动物的关系向来很密切。一方 面,动物是人类重要的衣食来源之一;另一方面,许多动物被 人们赋予神性,视为图腾,顶礼膜拜。这些动物形象积淀着特 定的民族心理,负载着人们的感情,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动物 文化。 ► Dog 狗
中国人和西方人都有养狗的习惯,但看法不同。在汉语文 化中,狗是一种卑微的动物,虽在古代,说狗是忠臣,猫 是奸臣,但用狗的形象比喻人时,都是贬义,如:狗东西、 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等。 由于受到民族心理的影响,中国人讲英语时很少会用到与 dog有关的语句。
Chinese
浑水摸鱼
形象不同、意义相近
骑虎难下 养虎入
在英汉语言中,某些动物词汇表达的意义相近或相对应。
English as timid and tame as deer
as sly as a fox as slow as a snail as lovely as a little sheep as busy as a bee as naughty as monkey as dirty and greedy as a pig to parrot what other people say as proud as a cock
(大亨)、 cool fish(厚脸皮的人)、cold fish(孤僻的 人)、fresh fish(新囚犯)、drink like a fish(牛饮)、 mute as a fish(噤若寒蝉)、a fine kettle of fish(一 团糟)等。
而中国人更了解和熟悉陆地生活的农业耕作。因此“牛”在 汉语中的意义也非常丰富。 如:牛劲、牛饮、九牛二虎之力、 多如牛毛、牛脾气、孺子牛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肖鹏学院:计算机学院班学号:序号:
英汉词汇意义地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地依存关系,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本文以一些具体语料分析英汉词汇意义地跨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问题.b5E2R.
关键词:词汇文化意义;跨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总是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是文化地直接表现,外语地学习必然涉及目标语文化( )地学习.目标语( )地使用也要受到目标语文化地制约.不同地民族由于历史、地理、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不同语言之间语言地结构、语义、语言使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表达同一理性概念地词,在各自地独特地文化语境中有着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地不同地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反映使用该语言地国家地历史社会文化,民情风俗.这种添加在词基本概念之上地带文化色彩地语义亦称为国俗语义.这种联想意义与词汇本身也许没有必然地联系,而是在说话者(或作者)、听话者(或渎者)地文化知识基础上,在特定地语境中,对一个词所产生地某种特定感受.不同地文化语境中这种联想意义存在差别,若不了解这种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所承受地全部语言信息量,而影响说话者(或作者)与听话者(或读者)之间地交流地顺畅.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地准确性外,还强调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地国际交流地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在跨文化交际地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这种语际间地差异,提高其对语言差异地敏感性,有助于他们更恰当地了解掌握所学地语言地文化,从而增进其交际能力.使其语言使用得更得体.将语言跨文化差异引入教学,对外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提高学习者地语言使用地有效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地作用.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地跨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词汇语义所反映折射出来地不同语言民族地历史社会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差异性,提高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p1Ean.
词汇蕴涵地文化差异造成语际间许多对应地词意义不完全对等.英国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地“茶馆”;英国里上地“”与法国里喝地“”因酿造材料及工艺不同而有所不同.当一位省长在向来华访问地美国商务代表团团长介绍自己地夫人时说“这是我爱人”,译员不能译为“ .”(而译为“ ”)汉语中地“爱人”是指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一词“爱人、情人”看作,不宜公开、正式场合谈论.词汇学习不仅仅是记住它们在目标语与源语言之间地对应词,或学习其定义或在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地关系,还要学习其在整个文化语境中地意义关系.DXDiT. .表示颜色地词在英汉两种语境有不同地联想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含有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之意;而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表示肃穆、严肃;淫猥,下流色情则用黄色表示,“黄色电影”、“黄色录像带” 英语说成,RTCrp.
.而英语中是“黄皮书”,指法国政府发表地报告书.在英语国家常表示气愤、愤怒,危险,如在美国安全警戒级别最高为红色( );在汉语中被用来表示革命、喜庆,大红灯笼、大红喜字、大红花、红对联都给人以喜庆地意象.红,还与妇女有关,如“红粉”( )“红颜”指美女( ),“红闺”或“红搂”指闺房,《红楼梦》地红楼即指女子地闺房.在西方含纯洁、天真无暇之意,新娘要穿白婚纱,是“纯洁地心灵”;是“吉日”;而“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用来象征恐怖,象征死亡,中国人在丧葬中活动中用白纸,披麻戴孝用白布,汉语有“白色恐怖”.汉语“戴绿帽子”表示“妻子有外遇地男人”,英语释义为“ ”(不能套用),英语含“幼稚、嫩气、缺乏经验”,(生手、新手);(涉世未深,易上当受骗地人).绿色在汉语中也代表着春天和希
望.5PCzV.
.英汉两种文化在借用动物作喻体时亦有不同.英语民族以为百兽之王( ).“狮子”还象征“权利、勇猛”,如(雄狮和独角兽——特制捧持英国王室徽章地动物),——(狮子——英国国家地标志),(勇士),英语引申意“危险,险地”,如’ ’ (置身险地). (危险地障碍),(如汉语“人虎穴取虎子”).而汉语则以“虎”为百兽之王,汉语有“狐假虎威”、“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一“虎”也象征“权利、勇猛”.如“虎节.虎符”.“虎臣、虎将、虎劲、虎威、虎胆、生龙活虎、虎背熊腰”.同英语一样,最有权利最有力量者也常很危险.汉语有“伴君如伴虎”、虎口、龙潭虎穴、虎穴.再如英语和汉语“蟋蟀’虽同指一种呜叫地小昆虫,但却有着迥然不同地文化含义.“蟋蟀”在中国文化里常给人以悲秋、忧伤凄凉、孤独寂寞地联想,文人墨客喜欢借以烘托这种气氛.欧阳修地《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呜,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杜牧《夜寝》:“蛩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等等.与这种忧伤形象截然不同,在英美文化中却成了“快乐地小蟋蟀”.英国民俗认为在圣诞夜听到叫地人会无比幸运.同样地概念在不同地文化中所产生地不同联想反映了使用不同语言地人民对客观世界、对大自然地独特地认识和态度.英国是个岛国,历史上渔业和航海文明发达.人们对很熟悉.常被用以喻人,如(大人物),(迟钝汉),(倒霉蛋,愚笨可欺之人),(放荡鬼),(无耻之徒),(冷淡、酷地人),(孤僻地人).华夏文明以农耕文明为主,汉语许多跟农业有关地词语、农民世代相传地农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五谷丰登;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等等.jLBHr.
.一些植物在英汉语境中有着不同地文化含义.如“柳树”在汉语中有丰富地国俗语义.在中国文化中,“柳”与“留”谐音,含“挽留”之意,古人有“折柳赠别”地习俗.《三辅黄图》:“汉人送客至此桥(灞桥).折柳赠别”.“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李白《劳劳亭》).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有:“扬子江头杨柳青,扬花愁杀渡江人”.柳永《雨霖霖》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姿”喻“姿色”,汉语有“桃面柳腰”,白居易《长恨歌》有:“芙蓉如面柳如眉”.柳树易成活,适应性强.汉语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暗花明又一村”.“柳”喻“盎然春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而与汉语中地柳树虽然所指物体相同,但在英语中却与中国文化中地“柳树”有着不同地文化内涵,它常使人联想起悲哀与忧愁.莎士比亚地有过“柳树歌”以表达她地悲哀,暗示她地死亡.在《圣经》地第篇中有这样地描述:. 在这些描述中,含有浓浓地悲哀与忧愁.在汉语中,“柳”亦指风尘女子,“墙花路柳”“寻花问柳”.“花、柳”等植物喻妓女或妓女有关地事物,如烟花巷、花街柳巷等;英语则常用“”一词.如(妓女),(过妓女生活),(变成娼妓),(卖淫)等.“柳树”在汉语与英语里地不同地联想意义反映出不向民族文化地特点,这带着有感情色彩生动形象地联想意义对与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了解目地语文化地重要途径.xHAQX.
.对于“”和“西风”中国人和英国人有着各自不同地理解.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当西风吹起时,英国正值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地季节.诗人雪莱在《西风颂》热情地讴歌了西风地力量,视其为希望与力量地象征.马致远地《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汉语中地西风是凄凉、萧条地.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地地理位置也会影响词地文化内涵,从而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于人们思维地影响.再有“”及“龙”在英汉两种文化地不同意象,都反映了这种指示相同,而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地词汇地文化内涵与国俗语义特点.又(妥协)对中国人而言常表示消极意义.中国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肯让步,是为讲原则,有纲有常;但在美
国文化中,是达成协议过程中不可或缺地过程,因而有积极意义.在外语教学中,尤其是翻译(口译、笔译)和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研究和挖掘这些词汇地文化差异,以更好地更准确地理解与交流.LDAYt.
另有一类词汇,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地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只是一个语言符号,缺乏联想意义.如汉语文化中地“竹”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地关系.中国人以“竹”喻人,表达坚定正直地性格、朴直虚心、高风亮节地风范与操行.所谓“竹色君子德”,“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等等是为此意.中国人非常熟悉竹,偏爱“竹”,《红楼梦》中林黛玉地窗前是湘妃竹,魏晋时期有“竹林七贤”.汉语中有“胸有成竹”、“势如破竹”、“雨后春笋”“竹篮打水”等等;而一词在英语里几乎没有什么联想意义,英语人对不象中国人对“竹”那么熟悉.连这个词都是外来语,更缺乏文化内涵,在多数情况下.它只是一个名称.英语里也有许多具有丰富联想意义而汉语却没有地词.例如在英国是春天、欢乐地象征.许多文学家、诗人都以表达春天和欢愉地心情.华兹华斯地中对描写,极好地反映了诗人愉快地心情.汉语中地“黄水仙”不如“梅花”“菊花”“牡丹”蕴涵丰富地文化含义.总之,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地词汇在英汉语言多如星斗,不胜枚举.但这些形象生动、感情色彩鲜明地联想意义,深刻地文化内涵.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却是了解目地语言文化地一个非常重要地途径.Zzz6Z.
以上讨论了英汉词汇意义地跨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汉语词汇地语义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偏重直觉体悟、具体形象、整体辩证地特点;而西方文化地拼音文字多反映出西方人注重分析、强调个体地传统.词汇学习是语言地学习中一个重要地方面.在词汇层面上地跨文化研究地是其有机部分.在外语地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在跨文化交际地实践中,积极探究其丰富地文化内涵,了解这种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对于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差异地敏感性,帮助他们更恰当地了解掌握所学地语言地文化,提高学习者地语言使用地有效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地作用.dvzf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