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小学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含部分答案(三套)

2023小学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含部分答案(三套)

2023小学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一)语文知识部分(40分)一、填空题(15分)(前9题每格0.5分,第10题1.5分)1、用下列拼音拼写出东阳的二个地名(每个字母只用一次且都用一次)。

n s h e a a h ug u s i h()()2、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出汉字:东阳木雕鬼斧()神工,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不玲珑剔透,精美绝lun(),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用下列偏旁组成一个成语(每个偏旁只用一次且都用一次。

)各亡金刀足雨衣丰文艹()4、成语接龙:扬眉吐()味相()机取()立明()不暇()二连()言两()重心()语短叹。

5、填歇后语后面部分:王婆卖瓜——()。

千年铁树开了花——()。

6、填警句名言:(),学海无涯苦作舟。

(),下笔如有神。

7、填古诗:众鸟高飞尽,()。

相看两不厌,()。

——李白8、写出杜甫带“风”的两句古诗:(),()。

(),()。

9、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送东阳马生序》——()《朝花夕拾》——()《岳阳楼记》——()《鲁滨逊漂流记》——()10、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书名和作者。

人物:林冲诸葛亮贾宝玉孙悟空鲁智深曹操————————————————————————————————————————————————————————————————二、阅读题(10分)(每小题2分)我母亲生病需要做大手术,医院张口要10元万押金。

10万,对我这个刚刚靠借钱买下出租车的下岗人员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但我下了决心,就是把自己卖了,也要给母亲治病。

于是顶着高温开着车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总算凑了9万元。

医院开恩,收了9万元后让母亲住了进去。

都说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这话偏偏就应在我身上。

那天午后,刚拉了一趟活儿的我正喜滋滋地抄近路赶着回家,不知是我脑子走神还是该我倒霉,迷迷糊糊的就把车开上了人行道。

我猛地发现车前正走着一位老太太时,脚便狠狠地踩在了刹车上。

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B. 扪心自问(mén xīn zì wèn)C. 一蹴而就(yī cù ér jiù)D. 莘莘学子(shēn shēn xué zǐ)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

B.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经验丰富。

C.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他经常熬夜学习。

D. 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品德高尚。

答案:D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登高》。

B.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D.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A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B. “三省六部”是唐代的中央官制。

C. 古代的“四书五经”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D. 古代的“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农历来划分的。

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________》。

答案:饮酒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风”、“雅”、“颂”是其三个部分的名称,其中“颂”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宗庙祭祀的诗歌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名句,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__。

答案:月亮4.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其主题是________。

答案: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A.《红楼梦》B.《狂人日记》C.《西游记》D.《水浒传》答案:B2. “床前明月光”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答案:A3. “天净沙·秋思”是哪位词人的作品?A. 辛弃疾B. 李清照C. 柳永D. 苏轼答案:A4. “春眠不觉晓”出自哪首诗?A. 《春晓》B. 《清明》C. 《静夜思》D. 《望岳》答案:A5. “水调歌头”是哪位词人的作品?A. 辛弃疾B. 李清照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二、填空题6.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名句,其中“落木”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落叶7.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8. 苏轼的《赤壁赋》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月亮10.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其中“烟花”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春天的景色三、简答题11.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答案:《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小说的主线之一。

贾宝玉自幼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两人情感深厚。

然而,由于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教的束缚,贾宝玉最终与薛宝钗成婚,而林黛玉则因悲痛过度而病逝。

这段爱情悲剧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无奈。

12. 请谈谈你对“诗言志”的理解。

答案:所谓“诗言志”,是指诗歌能够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志向。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以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

2024年普通高中学科素养能力测评高三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4年普通高中学科素养能力测评高三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4年普通高中学科素养能力测评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我们这些外行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要知道,作家从什么源头汲取了他的素材,他如何用这些素材才使我们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印象,才在我们心中激起了我们也许连想都没想到自己会有的情感。

如果我们向作家请教,他本人也说不出所以然,也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正是这个事实引起了我们更大的兴趣;即使我们彻底地了解了作家是怎样决定选材的,了解了具有创造性想象力的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所了解的一切也根本不能帮助我们自己成为作家。

——尽管如此,我们的兴趣一点儿也不会减弱。

②如果我们能够至少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者在像我们一样的人们身上,发现在某些地方有与创作相类似的活动该多好啊。

检验这种活动将使我们有希望对作家的作品开始作出一种解释。

确实,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毕竟作家自己是喜欢缩小他们这种人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的;他们一再要我们相信,每一个人在心灵上都是一个诗人。

③难道我们不该在童年时代寻找想象活动的最初踪迹吗?孩子最喜爱、最热衷的是玩耍和游戏。

难道我们不能说每一个孩子在玩耍时,行为就像是一个作家吗?相似之处在于,在玩耍时,他创造出一个自己的世界,或者说他用使他快乐的新方法重新安排他那个世界的事物。

如果认为他并不认真对待那个世界,那就错了;相反,他在玩耍时非常认真,并且倾注了大量的热情。

与玩耍相对的并非是严肃,而是真实。

尽管孩子满腔热情地沉浸于游戏的世界,他还是相当清楚地把游戏的世界与现实区别开来;他喜欢把想象中的事物和情景与真实世界中可能的和可见的事物联系起来。

语文素养试题案例及答案

语文素养试题案例及答案

语文素养试题案例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给(jǐ)予B. 模(mú)样C. 应(yīng)邀D. 尽(jìn)快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他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非常喜欢。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答案:D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

答案:(1)天涯若比邻(2)一览众山小三、阅读理解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1)作者为什么要从杭州赶上青岛,再从青岛赶上北平?答:作者不远千里赶上北平,是为了饱尝北国秋天的特别之处,体验故都的秋味。

(2)文章中“秋”的描写有什么特点?答:文章中的“秋”具有清新、静谧和略带悲凉的特点。

四、作文题5.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五、古文翻译6.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在多个人的行动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

六、综合分析题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分析并解释其作用。

“秋天的枫叶像火一样燃烧。

”答案:这句话使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将枫叶的颜色与火相比,形象地表达了秋天枫叶的鲜艳和热烈,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七、结束语通过上述试题的练习,可以检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技巧以及古文翻译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024年新高一学科素养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含参考答案)

2024年新高一学科素养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含参考答案)

2024年新高一学科素养水平检测(陕西地区)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黄村镇的何尊,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千克,是西周早期的青铜酒器。

1975年,考古学家在铜尊内壁底部发现了铭文,共122字依照铭文,判断这是西周早期贵族“何”铸造的青钢器,于是命名为“何尊”。

考古学家在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个字,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宅兹,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

当时,在城邦的中心会树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来;家园需要有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在军队的护卫下才能得以安宁,因此金文的“宅兹中国”大意:居住在天下中央,“国”字有兵戈守护。

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在现在的洛阳一带。

3000年历史演进,“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继而又被赋予了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

直到清末,“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书当中。

(摘编自《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材料二·秦:秦始皇帝陵一号铜车马,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帝陵封土的西侧。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科素养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与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科素养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与答案

注意事项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科素养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共25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按照要求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视为无效。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26分)①以天与人对应,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②人也应该是刚毅坚卓、力求进步的③这正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民族特性④更是一种顺天而动、法天而行的世界观念⑤独立自主、自尊自强、坚忍不拔、不屈不挠⑥如同天的刚强劲健A.①④③⑤②⑥B.①④⑥②⑤③C.⑤③①④⑥②D.⑥②⑤③④①5.请选择表述不正确的一项()(2分)A.梁启超,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B.“灰心丧气”“矫揉造作”“君子气节”,这三个短语都是并列短语。

C.“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与坚毅的个性品质”的主干是“它体现追求与品质。

”D.划横线的句子“这也让我们明白:只要自强不息,不懈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是单句。

6.在学习中,我们也要发扬“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语文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副对联,请将以下词语重组,还原出对联内容。

(2分)砥砺万里驱驰争日月十年荡风雷上联:下联:7.班级将要在本周四下午三点在报告厅举行“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演讲比赛,想要邀请校长来观赛。

作为班长,你对校长发出邀请时可以这样说:“。

”(3分)8.默写(10分)(一)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9-12题(10分)【甲】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使我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那和蔼可亲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是一篇好文章。

D. 我们要注意防止不再发生类似错误。

答案:C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的作品?A. 李白B. 苏轼C. 杜甫D. 王安石答案:B二、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答案:李白2.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答案:曹雪芹三、简答题1. 请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的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诗歌,“颂”则是祭祀用的歌。

《诗经》的特点是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的生活情感。

2. 请简述鲁迅的文学成就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答案: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批判了封建礼教和旧社会的陋习。

鲁迅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论语》中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统一性。

学习而不思考,会导致知识的表面化和理解的肤浅;而思考而不学习,则可能导致思考的空洞和不切实际。

对现代教育而言,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形成独立见解。

五、作文题1. 以“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理解和观点撰写)以上是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的示例,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考试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2012----2013年上12级1---8班
《语文素养》期末试卷(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记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尽相同的一组是( A )
A.差劲差遣差事差强人意
B.角斗角色口角群雄角逐
C.间隔间谍间隙亲密无间
D.调查调遣调动南腔北调
2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安装防碍气概呕心沥血
B.竣工即使欣赏再接再厉
C.凑合粗犷幅射娇柔造作
D.松松弦律青睐自暴自弃
3.按检字要求,下面音序、部首与笔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C、D)
A.典:音序?,部首八,笔画为3画
B.殆:音序呜,部首歹,笔画为6画
C.髓:音序卜,部首骨,笔画为12画
D.融:音序剜,部首虫,笔画为10画
4.下列汉字笔画错误的一项是( D )
A.凸(5画)B.凹(5画)C.鼎(12画)D.沛(8画)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兜字共有十一画,延字共有六画。

B.用部首检字法查函字,应查凵部,再查六画。

C.用音序检字法查丸字,其音序字母为坜。

字的书写笔顺是:先写竖折弯勾。

与.D.
6 .一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 )
(1)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2)“西部开发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3)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决。

A.胜地缩小控制B.圣地减少控制
C.圣地缩小抑制D.胜地减少抑制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学者散文大多沉稳,追求深刻与久远,而网络文学一般都披有清灵的外衣,渗透着机智和幽默,这两类作品亦庄亦谐,各有千秋。

B.一个人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不为所动,不改初衷,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这是一种可贵的品
格,更是一种做人的崇高境界。

C.舞台上,几个演员互相碰一下手中的木枪,吆喝几声,就表示打过一仗了。

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D.由于动脉严重硬化,他的两只手经常会情不自禁的抖动,弄得他很是尴尬。

8.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B )《孟子》、《大学》、《中庸》
A.《春秋》B.《论语》C.《周易》D.《尚书》
9.请选出下列成语主人公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望梅止渴——刘邦B.三顾茅庐——刘禅
C.精忠报国——岳飞D.卧薪尝胆——刘备
10.指出下面成语出处正确的一项是(A )
A.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B.舍身取义,游刃有余——《孟子》
C.锲而不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春秋》
D.以理服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
11.成语“大名鼎鼎、人声鼎沸、鼎力相助”中的“鼎”字的笔画数是( B )
A .11画B.12画 C .13画D.14画
12.下列成语中,不是谈教育的一项是(C )
A.十年树木,百年树人B.身教重于言教
.因材施教D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
13.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组:( B )
A.户(门)枢不蠹觥筹交错(错杂) B.偃(放倒)旗息鼓油光可鉴(借鉴)
C.不省(知觉)人事真相毕(完全)露D.敝(破旧)帚自珍焚(烧)书坑儒
14.在句子“图画教学是通过形象来发展儿童认识事物能力”中,这个“形象”一词的意思是( A )
A.能引发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

B.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

C.描绘或表达具体、生动。

D.人的形状和姿态。

15.严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元旦节这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业。

如果你是这位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幅对联该如何送才最恰当?请选出正确答案( A )
(甲)大启尔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业者;丙送七十大寿者。

B.甲送分店开业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七十大寿者。

C.甲送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业者;丙送乔迁新居者。

D.甲送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业者。

二、判断题:判断下面各句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周瑜和诸葛亮一起辩论军事。

(×)
2.我们要存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
3.我们现在书法课上练习的楷书、行书字体是属于今文字。

(√)
4.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我们学习生活中所运用的成语都是四个字组成的。

(×)
5.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

由三部分组成:出句、对句、横批。

(√)
6.如果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汉字“日、月、水、火、人”都是模拟事物外部形状而造出来的字,被称为象形字。

(√)
7.我国最早的字典是《说文解字》。

(√)
)×(8.成语“卧薪尝胆、赤壁之战、三顾茅庐、草船借箭”都是出自三国故事。

.9.秦始皇统一文字后标准字体是甲骨文。

( ×)
10.《三字经》是我国旧时的启蒙课本。

(√)
三、名句默写、填空(30分)
1.古诗词中,有不少含有“草”字的句子,请写出完整的一句。

2.在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许多表达作者理想抱负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3.写出表达惜别之情的古诗名句。

4.任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

5.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6.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7.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9.来鸿对飞燕,暮鼓对晨钟
10.幼而学,壮而行。

尚致君,下泽民。

1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字心头。

1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5.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四、语言与应用(10分)
(一)临近期末考试,请你为同学们设计一副关于考试的对联。

(2分)
(二)校园是我家,美化环境靠大家。

请你为此替老师设计一条短信。

(2分)
分)6(三)请按要求写一份借条(.
新学期到了,1014届幼教综合年级要组织一次新学期运动员和奖学金颁奖大会,需要向学校教务处借用多功能礼堂。

如果你是年级学生会主席,你怎么办?请写一份借条。

分)20五、写作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