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传统装饰工程(地仗)

合集下载

地杖施工(单披灰地杖)

地杖施工(单披灰地杖)

古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地杖施工1.单披灰地杖1.1施工准备1.1.1技术准备〔1〕应组织操作人员学习相关的设计说明、地杖做法等设计文件,进行设计交底并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2〕根据不同部位及损坏程度,确定用灰〔籽〕粒径、灰层厚度及材料比例。

1.1.2材料要求〔1〕油满:应随用随打满,稠度适宜,无生面团。

〔2〕灰油:应够火候、易干燥。

〔3〕血料:纯净无杂质、未变质。

〔4〕砖灰:大籽、愣籽、中籽、小籽、鱼籽、细灰、中灰无受潮现象。

〔4〕单披灰材料配合比〔重量比〕参见表1。

1。

21.1.3主要工具半截桶、把桶、碗、皮子、铁板、过板、灰耙、勺、挠子、开刀、油石、扫帚、布、铲刀、锤子、剪子。

1.1.4作业条件〔1〕屋面工程基本竣工,无交叉作业,以免影响操作。

〔2〕室内外地面已竣工,应做好妥善保护。

〔3〕架子搭设完毕,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

〔4〕应有防雨、防风、防晒的措施。

〔5〕相邻作业面,如墙面、柱门、柱顶石等处,提前做好有效防护。

1.2施工工艺1.2.1工艺流程〔1〕。

四道灰工艺流程:汁浆―――捉缝灰――扫荡灰――――中灰―――细灰―――磨细钻生。

〔2〕。

三道灰工艺流程:汁浆―――捉缝灰―――中灰―――细灰―――磨细钻生。

〔3〕。

二道灰工艺流程:汁浆―――中灰―――细灰―――磨细钻生。

〔4〕。

道半灰工艺流程:汁浆―――找中灰――满―细灰―――磨细钻生。

〔5〕。

靠骨灰工艺流程:汁浆―――细灰―――磨细钻生。

1.2.2操作工艺〔1〕。

汁浆1.油浆配置:血料置桶内用木棒搅拌碎,加入油满搅拌均匀,最后加水调制。

2.油浆材料配合比〔容积比〕为油满:血料:水=1:20:20。

3.手持把桶或油桶,用糊刷蘸浆,顺其木纹先上后下,先央角后大面涂刷于木件上。

新木构件大面积施工用喷浆机也可,但须过箩。

〔2〕。

捉缝灰1.一人独立操作,两手各次铁板和灰碗,用铁板向缝内横向挤灰,挤满后再用铁板斜尖插入缝,反复刮找,捉实捉满,顺木缝刮净余灰,俗称横挤顺刮。

地仗

地仗

地仗油灰地仗(简称地仗)是由砖面灰(对砖料进行加工产生的砖灰,分粗、中、细几种)、血料(经过加工的猪血),以及麻、布等材料包裹在木构件表层形成的灰壳,主要起保护木构件的作用,由于在它的表面涂刷油漆,所以,它又是油漆的基层。

地仗按明、清建筑传统的工程做法,油饰彩绘前要在木构造表面分层刮涂用血料、油满(或光油)调制的砖灰做为底层,称作地仗,为防止其龟裂剥离,刮涂过程中还要披麻或糊布。

明、清建筑油饰彩绘工程的地仗是由唐、宋建筑油饰彩绘工程的衬地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

木构地仗早在六百多年前的元代就开始有了。

1925年在赤塔(即东康堆古城)附近发掘元朝邦哥王府(成吉思汗之孙)废墟时,在残木柱上发现有“用粗布包裹涂有腻子灰,表面绘有动物形象的泥饼”,证明元代就有作地仗之实物。

明代修建宫殿多采用楠木,梁、枋、柁、柱完全使用整木才,经过削平、圆、直后,表面光滑,直接在木骨上进油漆彩画,从不作灰麻地仗。

到了清代因木材缺乏,多采用小木料拼邦做法,木件表面粗糙干裂,多裂缝,因此要用油灰作地仗,使表面平滑齐整,然后才能进行油漆彩画。

地仗的处理方法,在全国各地并不一样,一方面是各地的工匠历史传统工艺不同,另一方面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

如用血料砖灰材料,做“一麻五灰”或“单皮灰”地仗,只有北方使用。

早期的地仗大都是在木料上包一层夏布或细麻布,用面粉或豆面调合桐油紧附在木骨表面上,形成一曾薄薄的地仗。

由于面粉与桐油富有粘性,能够干结硬化,与木料牢牢的相结合,不易脱落或破裂,至清代初期依然使用。

如北京的雍和宫大佛楼、牛街清丨真寺正殿等处的油漆彩画地仗都是如此。

清代中期前后,因拼邦的木料变小,所以改为使麻捉灰的二麻五灰办法。

地仗的处理是一道重要的工序。

它如同建房要打好地基一样,油漆彩画施工,如果地仗这道工序没做好,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古建筑的木构件也就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油灰地仗油灰地仗(简称地仗)是由砖面灰(对砖料进行加工产生的砖灰,分粗、中、细几种)、血料(经过加工的猪血),以及麻、布等材料包裹在木构件表层形成的灰壳,主要起保护木构件的作用,由于在它的表面涂刷油漆,所以,它又是油漆的基层。

古建筑地仗技术

古建筑地仗技术

众所周知、中国古建筑历史悠久,作为古建筑工程的一个分项——油饰,更使这一世界独特的建筑与建筑文化瑰丽璀璨。

然而中国地域广阔,多民族多文化多风俗多信仰无时不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以及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就建筑而言,即有北方、江南和闽南等派别之分;更因民间“艺不外传,传男不传女”之古训,形成经验不交流、成果不共享。

由此就出现多流派、多学说;宋代以后,朝廷虽然颁布了《法式》、《则例》等规范,但不难想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想顺利推广到民间实乃天方夜谭。

再说所谓的《法式》和《则例》通称“官式”做法本来就是为宫殿、各级衙署、寺庙以及皇家园林服务的。

就我国古代建筑油饰的功能而言,主要是对建筑物木构件进行保护使之延长使用寿命,后经能工巧匠们通过彩绘手段对不同功能、不同等级的建筑物的艺术展现,即达到保护的目的又起到装饰效果,二者合二为一。

建筑物体通过这种装饰效果来体现建筑与建筑间的等级关系,同时也明确表达使用者或所有者的身份象征;以适应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宗法,礼教,等级制度及文化传统等意识形态在建筑中的影响。

山海关,地理位置处于东北和中原的咽喉、紧傍渤海,由于南、北及海外人员交往频繁,中原文化、塞北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文化区域,这种文化也渗透到建筑领域,由此形成了山海关独特的建筑风格。

作者在2004年古城保护与开发之初,有幸参加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对古城现存的古民居做了一些考察,同时在施工监理过程中,认真分析和研究山海关古代民居建筑的特点、法式和形制,恰如上述。

这本《中国山海关古建筑地仗与油饰施工技术》的小册子是作者在山海关古城古建筑复原工程监理过程中,根据地方用料传统和传统工艺、工序编写的技术总结;为了体现这本小书技术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凡本次复原及新建工程项目中没有涉及到的部分传统工艺工序也编辑在内,亦作为备忘录和今后施工参考。

由于作者为山海关客籍人,对山海关建筑文化了解甚浅,本文错误之处在所难免,热切期盼本地同行老师斧正。

古建筑技艺:地杖

古建筑技艺:地杖

地杖“地仗”是指在未刷油之前,木质基层与油膜之间的这部分由多层灰料组成,并钻进生油,是一层非常坚固的灰壳。

这部分不仅包括各灰层,还包括麻层、布层。

进行这部分工作便为地仗工艺。

在进行地仗工艺之前,还要对构件表面进行适当的处理,使之地仗更为坚固,符合功能要求,但由于构件表面的情况不同,所以采取的处理方法也各异,首先进行砍、洗、挠。

一、清理及基层工艺1、砍、洗、砍、洗、挠即是按不同情况, 分别予以或砍,或洗,或挠的处理工作,但都是为被做地仗的表面干净、坚固,有利于和地仗灰牢固接合。

(1)新木件表面处理一般新木件表层均很干净,按一般情况是可以直接进行地仗灰工作的,但新木件有以下情况的要事先予以处理。

新木件多为新建的建筑物之结构构件,也有个别添配于旧材中的新木件,但大多为前者。

由于施工的原因,柱子及椽望等木件常粘有屋顶滴流下来的沥青涂料,应予以清除。

另外,传统工艺认为,为使地仗坚固,除与地仗灰本身的材料强度有关外,木基层表面的形状,对接合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即经过刨光的新木面,光滑程度虽能满足审美的需求,但并不利于与地仗灰的接合,所以要将其进行初步糙涩处理。

处理方法:用特制的小斧子,将柱子、大门和其他各板剁上无数斧迹,这样就会更有利于与灰料的接合。

其方法与要求为:斧迹深约1-2mm,斧迹距约10mm,斧迹横切木丝垂直,不能顺木丝进行。

此项工作使粘合材料具有足够的黏结力,如传统中使用的净满调制的灰,则可不砍剁斧迹,但目前使用的地仗材料均配以血料,故砍斧迹十分重要。

传统古建施工,木作转到油作是不考虑工艺搭接问题的,新木件刨光之后又要砍成粗糙表面,实为一种浪费。

(2)旧木件表面处理旧木件处理所遇情况复杂,木件陈旧的程度不同,包括以前曾进行过油漆和进行地仗处理的旧构件,也有未经油漆的旧构件。

有的呈现大面积裸露的明显的木筋及水锈,有的是酥裂空鼓的地仗灰层,有的构件旧油皮尚坚固硬挺。

有时一座建筑同时存在以上几种情况,如有大木地仗空鼓酥裂,椽望内装修油皮尚坚挺完好,柱子、踏板裸露木筋严重的情况。

古建油漆彩绘地仗工程施工工法

古建油漆彩绘地仗工程施工工法

古建油漆彩绘地仗工程施工工法古建油漆彩绘地仗工程施工工法是一种在古建筑装饰彩绘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施工工法。

它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广泛应用于各类古建筑和文化遗址的修缮和保护工作中。

以下将对古建油漆彩绘地仗工程施工工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一、前言作为一种传统的古建装饰彩绘工艺,油漆彩绘地仗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起到了重要的装饰作用。

它的特点是色彩丰富、线条流畅、图案繁复,给人一种繁华美好的感觉。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保护的深入,古建油漆彩绘地仗工程施工工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二、工法特点古建油漆彩绘地仗工程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古建油漆彩绘地仗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传统工艺技术,保持了工法的传统美感和艺术价值。

2. 材料选择精良:采用高质量的彩绘材料,保证了施工中图案的质量和持久性。

3. 高度自动化:引入先进的设备和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4. 精细化施工:通过精确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手段,保证了每一个细节的准确性和美观度。

三、适应范围古建油漆彩绘地仗工程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古建筑以及文化遗址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无论是宫殿、庙宇、园林,还是塔楼、古墓、碑碣等,都可以采用这种工法进行油漆彩绘地仗的修复和再现。

四、工艺原理古建油漆彩绘地仗工程施工工法的实际应用是基于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的联系和技术措施的分析和解释。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根据设计要求和文物状况,采取以下具体的工艺原理进行施工:1. 文物保护原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尊重文物的原貌和历史风貌,保护文物不受损害。

2. 艺术复制原理:通过对原有古建油漆彩绘地仗的观察和研究,实现对历史图案和色彩的精确复制和再现。

五、施工工艺古建油漆彩绘地仗工程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准备阶段:包括施工前的场地准备、设备准备、材料准备等工作。

2. 脱固阶段:通过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将原有老化、开裂的彩绘地仗图案脱固,为后续施工提供良好的基底。

地仗工艺

地仗工艺

中国古建筑油漆彩画油漆彩画是中国古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建筑工程中对保护木结构起着装饰的作用。

同时,对于保护古建筑文物古迹也是起着决定性的及其不可代替的作用。

中国古老建筑特点之一为大屋顶形式,屋顶好似帽子,显示尊贵之分,使人一目了然,便知是平民建筑、庙宇寺院、还是宫廷官座。

建筑形式有:平顶、人字顶、庑殿式、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卷棚式、攒尖式。

攒尖式多用于亭、阁、塔,特别是颐和园万寿山的智慧海,在同一建筑,同一屋顶,同一脊背上出现有三座攒尖,为中国少有,世为罕见。

而屋顶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带斗拱的大式大木,多为朱门金钉,碧瓦红墙,帝王宫殿,神鬼庙宇,为武座。

另一种是没有斗拱的小式大木,为文座。

多为宅院,园林建筑。

无论从建筑结构、式样、材料的应用,油漆彩画的内容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和民族的精神。

油漆彩画是古建工程中的最重要分部工程,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阶层、地位、身份和不同的艺术水平。

我们都知道外界的自然环境,经常受到风、晒、雨、雪、雾、露、霜、寒、暖、干、湿交替的侵蚀,使木件霉烂腐朽,金属生锈,逐渐受损,老化变质。

我们为了保护古建筑不受到侵蚀,采取了一种与外界隔绝的办法,就是油漆彩画。

中国古建油漆彩画工程修缮装饰的范围大致分为:宫殿府宅、楼阁庭榭、斋舫廊轩、园林会馆、坛庙寺观、堂室陵墓。

在建筑施工中采取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传统的式样,以及官方颁布的营造法式,营造模数、传统的作法和传统的操作工艺,传统的建筑材料,精工料实,一丝不苟。

只有这样,古老的传统操作工艺才能不失传,不走样,得以延续,香火不断,后继有人。

施工中不能留下错误的做法让后人猜想,更不能留下做法上的遗憾。

油漆彩画在操作时,所追求的目标及完工后需达到的最终、最佳的效果:平、圆、直、顺、正、均、匀、清、洁、光、亮、对称、亮光、压光、无光。

古建油饰工程分为两部分:地仗(灰壳)、油漆(油皮)。

古建油漆地仗工程使用的是特殊的,唯一的、传统的材料。

古建筑地仗技术 (2)

古建筑地仗技术 (2)

前言众所周知、中国古建筑历史悠久,作为古建筑工程的一个分项——油饰,更使这一世界独特的建筑与建筑文化瑰丽璀璨。

然而中国地域广阔,多民族多文化多风俗多信仰无时不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以及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就建筑而言,即有北方、江南和闽南等派别之分;更因民间“艺不外传,传男不传女”之古训,形成经验不交流、成果不共享。

由此就出现多流派、多学说;宋代以后,朝廷虽然颁布了《法式》、《则例》等规范,但不难想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想顺利推广到民间实乃天方夜谭。

再说所谓的《法式》和《则例》通称“官式”做法本来就是为宫殿、各级衙署、寺庙以及皇家园林服务的。

就我国古代建筑油饰的功能而言,主要是对建筑物木构件进行保护使之延长使用寿命,后经能工巧匠们通过彩绘手段对不同功能、不同等级的建筑物的艺术展现,即达到保护的目的又起到装饰效果,二者合二为一。

建筑物体通过这种装饰效果来体现建筑与建筑间的等级关系,同时也明确表达使用者或所有者的身份象征;以适应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宗法,礼教,等级制度及文化传统等意识形态在建筑中的影响。

山海关,地理位置处于东北和中原的咽喉、紧傍渤海,由于南、北及海外人员交往频繁,中原文化、塞北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文化区域,这种文化也渗透到建筑领域,由此形成了山海关独特的建筑风格。

作者在2004年古城保护与开发之初,有幸参加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对古城现存的古民居做了一些考察,同时在施工监理过程中,认真分析和研究山海关古代民居建筑的特点、法式和形制,恰如上述。

这本《中国山海关古建筑地仗与油饰施工技术》的小册子是作者在山海关古城古建筑复原工程监理过程中,根据地方用料传统和传统工艺、工序编写的技术总结;为了体现这本小书技术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凡本次复原及新建工程项目中没有涉及到的部分传统工艺工序也编辑在内,亦作为备忘录和今后施工参考。

由于作者为山海关客籍人,对山海关建筑文化了解甚浅,本文错误之处在所难免,热切期盼本地同行老师斧正。

古建筑木材表面油漆地仗工程施工方案

古建筑木材表面油漆地仗工程施工方案

古建筑木材表面油漆地仗工程施工方案一、二道灰二道灰,是指用于仿古的建筑,如何在木材面层上,作地仗的操作方法,其操作过程如下:1、中灰:混凝土或抹灰面,干透后,用铲刀将其表面铲平整干净,再以铁板满刮克骨中灰一道,不宜过厚,要平、直、圆。

干后以金刚石或缺瓦片细磨,然后打扫干净,以水布擦净。

2、细灰:中灰干后用金刚石或缺瓦片将板迹接头磨平,以笤帚打扫,以水布擦净,再汁水浆一道(净水),用铁板将鞅角、边框、上下围脖、框口、线口、以及下不去皮子的地方,均应详细找齐。

干后再以同样的材料用铁板、板子、皮子满上细灰一道(平面用铁板,大面用板子,圆者用皮子)、厚度不超过2㎜,接头要平整,如有线脚再以细灰扎线。

3、磨细钻生:细灰干后,以细金刚石或停泥砖精心细磨至断斑(全部磨去一层皮为断斑),要求平者要平,直者要直,圆者要圆。

以丝头蘸生桐油,跟着磨细灰的后面随磨随钻,同时修理线脚及找补生油(柱子要一次磨完,一次钻完),油必须钻透(所谓钻透者就是侵透细灰),干后呈黑褐色,以防止出现“鸡爪纹”现象,浮油用麻头擦净,以防“挂甲”。

俟全部干透后,用盆片或砂纸精心细磨,不可遗漏,然后打扫干净。

注意事项:混凝土构件必须干透,方可作地仗,否则,灰皮会裂纹或脱落,应加注意。

凡混凝土构件,不可使用麻布。

二、三道油操作工艺:1、地仗完进行下道工序2、垫光头道油:以丝头蘸配好的色油,搓于细腻子表面上,再以油拴横蹬竖顺,使油均匀一致,除银朱油先垫光樟丹油外,其它色油均垫光本色油,干后以青粉炝之,以砂纸细磨。

3、二道油、三道油同头道油。

罩清油(光油),以丝头蘸光油(不加颜料者)搓于三道油上,并以油拴横蹬竖顺,使油均匀,不流不坠,拴路要直,鞅角要搓到,干后即为成活。

三、腻子配制方法1、灰的配制(即血料腻子、古建传统腻子):将发好的血料、熟桐油、清漆、大白粉按传统比例拌和成血料腻子。

2、发血料:新鲜猪血,以藤瓤或稻草,用力研搓,使血块研成稀浆,无血块血丝,再行过筛去其杂质,放于缸内,再以石灰水点浆,随点随搅至适当稠度即可(猪血与石灰比为100:4),三小时后即可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麻五灰施工的施工方法
抹灰者用小皮子把灰抹在线口上,先造实后附灰。闸线者用闸子将灰调 理均匀,先试闸后,再把闸子刷洗干净。双手持闸子的两侧均匀用力,推 拉均匀一气呵成。捡灰者紧跟其后,迅速找补余缺,捡净余灰,将线直调 整直顺。 为了使闸出的线条直顺,在闸线部位的一侧使用较为合适的尺板,闸 子紧跟尺板闸线。灰线基本干燥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⑤溜细灰:在找过的细灰空隙内添灰,2、3人组档均可,视工作量和木 件大小而定。2人组档,1人用皮子在前面抹灰,造实后附灰。1人在后用铁 板过灰并捡灰。3人组档,抹灰、过板、捡灰各1人。一般用铁板灰,面积 较大用板子过灰。
一麻五灰施工的施工方法
(11)细灰: ① 磨中灰:用较合适的瓦片磨出直口,将中灰满磨一遍,阴角磨头进 不去的地方用铁板铲刮,去其浮粒,打扫干净。 ② 汁水浆:为使细灰与中灰粘接牢固,须用护刷沾清水涂刷中灰,水 不宜多。 ③ 找细灰:一人操作,手端灰碗,用合适的铁板从碗口边正反刮取细 灰。正刮反抹,反刮正抹置边角、秧角、棱线、柁头、椽头等处,将灰粘 牢贴实,顺其边缘铲净余灰。灰的宽度4~6cm,厚度2mm左右。灰基本干燥 后进行下道工序。 ④闸线:闸线3人操作,抹灰、闸线、捡灰各1人。先左后右,先上后 下进行。框线从左下开始,至右下交圈操作。
一麻五灰施工的施工方法
(6)扫荡灰:(附图5)(附图6) 又称通灰、粗灰。3人操作,1人在前面抹灰,1人过板子,1人在后面捡灰。 抹灰者以过板的长度为准,抹一板二板长均可。操作时由上至下,由右至左进 行。竖木件先横后竖,横木件先竖后横。抹灰反复造实后再附灰。操作中把桶 跟着皮子走,不可皮子跟着把桶走。 过板者迎面而站,双脚大于肩宽。一手持板,板与木件垂直,板面略倾,先 试过,将灰蹚平,最后一板成活。把木件刮平、刮直、刮圆,板口余灰及时清 理干净。 捡灰者手持铁板灰碗,捡板子接头处余灰,不平处补灰衬平。板子未刮到之 用铁板代刮,并随时捡净落地灰。
一麻五灰施பைடு நூலகம்的施工方法
(12)磨细钻生: 选择大小不一、较为细腻的干瓦片,干庭泥砖制成平口,磨圆木件时 制作弧形磨具。 用铁板、铲刀清理柱根、秧角,去其浮灰、落地灰并打扫干净。先磨 秧角,后磨大面,最后磨线口。开始粗磨然后细磨。磨头的平面置细灰上, 上下、左右往返连磨带蹭,磨距要短,轻轻磨去硬皮后磨距再适当加长。 高低不平会有手感,低处发滑,高处发涩,从磨过的痕迹也能看出平整度。 高处局部重点揉磨,用尺板横竖搭尺检查。就低磨高借平。磨圆木件时横 磨竖顺。最后用200号砂纸细磨一遍。经检查合格后方能钻生。钻生就是在 磨好的细灰上搓生桐油,先上后下,先秧角后大面,丝头在掌心中轻轻滚 动,搓到搓匀,搓至灰皮不喝油为止。用有刷刷生油也可以。1~2h后擦净 浮油,待生油干燥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一麻五灰施工的施工方法
(4)试油:待油表面成黑褐色(开始由白变黄)既可试油是否成熟。试油方 法将油滴入冷水中,如油入水不散,凝结成珠即为熬成,出锅放凉方可使用。熬灰 油材料配比附表2。
血料:血料应采用有黏度、有弹性、似嫩豆腐状的新鲜猪血。不得使用血渣、 硬血块做原料。血料要当天发当天使用,变质血料不得使用。鲜猪血与生石灰的重 量比应为100:4。血料的发制: 将新鲜的猪血,用做鞋稍粗一点的麻绳攥成团,边 过箩,边揉搓(用铁砂箩)。使用麻绳揉搓是为了容易碾碎血块、血丝揉搓成血浆 (用藤瓢子、错草也可以)。
一麻五灰施工的施工方法
视血浆的浓淡稀稠程度酌情适量加一些清水,一般加20%左右的清水,搅均 匀再过箩,去其杂质,随后用生石灰水点制(用清水泡的生石灰块),随搅拌均 匀。血浆受生石灰的烧化作用而发生变化。如出现泡沫上涨,约3个小时左右, 成为“肉皮冻”即可。应注意的是生石灰水的多少,稀稠度要适量适度。生石灰 水稀少了发不起来,生石灰水多了血浆烧成了块状就成了废品。发制好的血料, 用手随意扒开几处,不出现不规则的块状和瓣状,好似能插住筷子的稠粥,没有 任何块、瓣状的痕迹,就是较好的血料。否则,出现上述情况为血料太棒,它不 吃灰。做完的地仗干后,容易出现龟裂、塌陷。汁浆施工时手持把桶或油桶,用 护刷沾浆,顺其木纹先上后下,先秧角后大面涂刷于木件上。木雕、心屉等碎小 工作面施工可用喷浆机,但浆须过箩,喷过后需跟人用刷子及丝头理顺。
一麻五灰施工的施工方法
(8)磨麻:1人操作,由上至下,先磨秧角再磨大面。磨头(金刚石) 用较锋利处横于麻丝来回蹭,去掉浆皮出绒后变换位置。磨头往返距离不 宜过长,寸磨为好,俗称“长磨腻子短磨麻”,宜短不宜长。磨处较长的 麻丝,不能伸拉,只能用铲刀切断。秧角处用小而薄的磨头。磨完后将麻 面打扫干净并清扫地面,晾晒1--2天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9)压麻灰:(附图9) 清扫过水布:用小笤帚顺风清扫麻面并用湿布抽打,去其灰尘及散落 的麻绒。 调配压麻灰:将血料去掉表层硬皮,置桶内用灰耙搅碎,加入油满调 均,再加入籽灰、中灰,两手上下紧握灰耙,上部略向外倾,由桶边插入 抄底搅拌均匀即可。
一麻五灰施工的施工方法
抹灰:手持把桶、皮子,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先秧角后大面把灰抹在 麻面上,先往返地把灰捉严造实后再适度附灰。横木件竖向造灰,横向附 灰。竖木件横向造灰,竖向附灰。附灰的长度可以根据板子的大小抹一二 板长均可。柱子横向分段进行,先裹柱头再裹柱身,下端横向围裹,将灰 造实后附灰。如柱子较粗,一侧造灰厚即刻附灰,再做另一侧。 过板:先粗过后细过。粗过用板子调整灰的余缺,反复试过。细过根 据所需灰的厚度,调整板口角度并适当用力,顺其麻丝横推竖裹一气呵成。 遇秧角时,板口在秧角处稍作停留,并上下(左右)轻轻错动几下,再推 出或拉出,使秧角更加直顺,板口余灰刮于桶内,擦净板口再继续过板。 压麻灰的厚度约2mm。
一麻五灰施工的施工方法
(7)使麻:(附图7) 开头浆及粘麻:一人操作,手持把桶用护刷将油浆正兜反甩于木件上,往 返吐抹均匀,不宜过厚,以能浸透麻为度。放下护刷、把桶,开始粘麻。将麻 调理直顺,长短适宜,薄厚均匀的粘在浆上。麻要横于木纹贴,阴阳角处木纹 不同应按缝横贴。横向粘麻右手拿麻向左甩尾再向右拉粘。竖向粘麻由上向下 甩尾再向上拉粘,或由下向上甩尾再向下拉粘也可。将麻整理均匀粘住不脱落 即可。柱子粗、木件大可由助手辅助操作。 轧麻:(附图8)先粗轧后细轧,先轧秧脚后轧大面。一手持麻轧子,一手 轻轻按麻,以免麻移动。横着麻轧使麻入浆,边轧边调理薄厚,漏地补麻,修 理周边,顺麻挤浆。与墙的结合部、柱门、柱根麻向里收拢,随陇随轧切不可 窝边。轧麻人员因工作量的多少而定。
一麻五灰施工的施工方法
桐油还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古代油纸伞等),广泛用于建筑,油漆、印刷(油 墨)、农用机械、电子工业等方面。云南省是中国桐油的重要产区,年产量现居全 国第六位。产区分布于昭通、文山、曲靖、保山、大理、玉溪、德宏等地、州的五 十多个县,其中以昭通地区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主产区。中国桐油几个重要产 区是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河南大别山区,四川盆地,湖南湖北两省也是重 要产区。灰油的熬制方法,(1)炒灰:将土籽灰与樟丹混合在一起,放 入锅中炒 之(炒的时间要长,如沙土开锅状)。 (2)加入桐油:将上述材料炒的使水分消 净后倒入生桐油,加火继续熬之,因樟丹和土籽灰体重,易于沉淀,故熬时用油勺 随时搅拌,使樟丹和土籽灰混合均匀。 (3)放烟:油开锅时(最高温度不超过 180℃)用油勺轻扬放烟,既不窝烟又避免油热起火。
一麻五灰施工的施工方法
捡灰:手持铁板、灰碗,捡板子接头处余灰,不平处补灰找平,板子为 到处用铁板代过。随时捡净落地灰。 扎线:线口处待灰略干后进行轧线,线的宽度略小于中灰、细灰线条的 宽度,不”三停一平“也可,但线角一定要干净利落。 (10)中灰 磨压麻灰:用磨头(金刚石)先秧角后大面把压麻灰轻轻地满磨一遍,去 其浮籽和余灰。磨头进不去的地方由铁板铲刮。清扫干净并过水布。 调制中灰:将血料去掉表层硬皮,置桶内用灰耙搅拌,加入油满调均匀 再加入中灰搅拌均匀即可。 抹灰:手持把桶、皮子,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将灰抹在压麻灰上,反复 造实再附灰。
一麻五灰施工的施工方法
潲(shào)生:在传统做法中,用油满血料加水稀释后的浆为“生”, 现操作人员多使用“使麻浆”(油满加血料)加水调“生”。调“生”的 标准是:使麻后“劲头”不减、观感一致。操作时用糊刷将 “生” 涂于 未轧透的干麻上称“潲生”。可1--2人操作,也可由上道工序负责进行。 将干麻包用麻针或钉子翻开,干麻暴露进行潲生,重新整理轧实。如头浆 开的足,开的合适,没有干麻包可以不潲生。 水轧:1-2人操作,用麻针或钉子将麻丝翻起,弄虚,再次检查干麻包 的情况,重新轧实轧平。 整理:一人操作,用麻压子在麻上再轧一遍,检查修正麻的厚度、均 匀度、密实度。用秧角板将阴角处压实调理直顺,擦净周边污渍。随时提 醒上道工序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一麻五灰施工的施工方法
(5)捉缝灰:(附图3) 1人独立操作,两手各持铁板和灰碗,用铁板向缝内横向挤灰,挤满后再用 铁板尖斜插入缝,反复刮找,捉实捉满,顺木缝刮净余灰,俗称“横挤顺”。对低 洼不平,缺棱掉角处衬平补齐,均不得超出木件表面高度。 捉缝的同时裹柱头、柱根、柁头,找圆找方,秧角找直顺。灰的厚度约2~ 3mm。砖灰粒径大小见附表3的捉缝灰的砖灰颗粒级配见附表4材料比例见附表5
一麻五灰施工的施工方法
过板:先用板子往返试过,调整灰的余缺,最后根据所需灰的厚度,调 整板口角度,横推竖裹一气呵成。板口到秧角处稍作停留,上下(左右) 错动几下再推出或拉出,使秧角更加直顺。个别部位板子不易过到,可用 铁板代过。 捡灰:用铁板捡板子接头余灰,不平处补灰找平。 闸线:线口处待灰略干后进行闸线,线条的宽度略比细灰线小。不”三 停一平“也可,但线条直顺,线角干净利落。
古建筑传统装饰工程
“地仗”
地仗的定义
地仗是古建筑术语,就是对建筑构配件油饰前基层或表面处理工 艺的统称。古建筑的木及仿古建筑的混凝土构配件在油饰与彩绘前 必须对基层进行处理,否则油漆和彩绘饰面不耐久。特别是木构件, 虽然在制作安装前作了干燥处理,但仍然避免不了木构件顺木纹开 裂,翘曲变形、表面粗糙等瑕疵。而混凝土(或白灰抹面)构件也 会大量“返碱”,造成油漆层脱落,影响建筑物油饰面的使用寿命 和彩画的耐久。构件基层处理包括木构件基层处理、水泥或抹白灰 构件基层处理,统称为地仗;传统的地仗材料和传统工艺将构件表 面变得坚实耐久,再经过油饰,不但延长了建筑物使用寿命。同时 也达到美观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