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复习指导课件.pptx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复习指导课件.ppt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4
2.关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三个常考点(填空) (1)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 (2)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 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3)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__物__链_____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__养__级______。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 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10
2.(2015·全国理综卷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 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 输出(散失),B错误。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 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 稳定,D正确。
5
知识网络构建
6
7
考向梳理
8
考向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2016·全国卷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 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 中。下列叙述正确的C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16
4.牢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和种类和作用(填图)
17
(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 (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 级数减少×( )

高考生物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基础知识梳理PPT课件

高考生物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基础知识梳理PPT课件

(2018·海南卷,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 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 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例题讲解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加速生态系统 的物质循环
分解动植物的 遗体和动物的 排遗物
生态系统最活 生态系统的关

生态系统的基石
跃的成分
键成分
(2)相互关系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起点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终点是最高营养级,一般不会 超过5个营养级。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 ③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
• 本课结束
变式训练:(2020·湖南永州模拟)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 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B.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C .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没有这些 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可以推知甲虫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者,A错误;食物链中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而甲虫是分解者, 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B错误;甲虫属于分解者,能够促进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甲虫是分解者,而能量金字塔的底部是生 产者,D错误。
【核心考点突破】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判断方法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解析:由题意可知,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则五种生物所构成的营养结
构应为
,A 错误;若甲与丙无捕食关系,则食物网为

则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依次为20+50= 7 =0.98=0.14,B 正 500 50 7
确;甲捕食乙、丙,若甲数量增加,则乙、丙的数量减少,C 错误;除去甲
和丁后,则乙、丙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 错误。
答案:B
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 1/2 来自绿色植物,1/4 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 来自
羊,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 10%,那么该人每增加 1 kg 体重,约消耗植物( )
A.10 kg
B.28 kg
C.100 kg
D.280 kg
解析:本题可用转换法。将纯文字信息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转化为如
3.正确判断有关生态系统图示的 4 种组成成分
(1)先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判断 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 D 为“ 生产者 ”,有“3”个指入箭头的 C 为“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 D→A→B,确定 A 为 消费者 、B 为 分解者 。 (2)图示中 D、A、B 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 。
食物链(网)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剖析 (1)食物链上只存在捕食关系。 ①被捕食者减少→捕食者减少。 ②被捕食者增多→捕食者增多。
(2)食物网中的连锁反应。 ①a 种群的数量减少导致: b 种群的营养级比 a 种群低时→b 的数量将增加; b 种群的营养级比 a 种群高时→b 的数量将减少。 ②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 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小。 ③分析数量变化时,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依据,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新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54张)

新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54张)

2.(2020·山东等级考)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 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 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 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 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食物网复杂程度 取样深度/cm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相对值)
常规农业
C [土壤中的小型动物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如一些植物害 虫,分解者如蚯蚓等,A错误;实现物质循环至少具备生产者和分解者,由 题干信息可知,泥浆生物反应器中只加入了分解者,因此不能实现物质循 环,B错误;据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信息可知,加入的菌种进行有氧呼吸,分解污染物获取 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属于分解者,C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由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由题意可知,泥浆生物反应 器中只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作用 物理 行为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生物种群的繁衍 生物的种间关系
4.明确碳循环的来源和去路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__合__作__用__或化__能__合__成__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二、研透教材
1.易误辨明
(1)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C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 能相对稳定的能力,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既存在于生物群落与 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于生物群落内部,B错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 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 强,C正确;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但其恢复力 稳定性低于草原生态系统,D错误。]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

模块四生态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重温考纲考点2构建思维脑图3考向梳理4复习练案重温考纲考点考点考情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6.全球生态环境问题(Ⅰ)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备考时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构建思维脑图•(1)细菌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2)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中都有细菌。

(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 )•(6)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 )•(7)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 )•(8)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 )× √ √ × × √×√•(9)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 )•(10)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 )•(1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 )•(1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 )•(13)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高效利用能量。

( )•(14)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自我调节能力呈正相关。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生态系统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生态系统

Part Three
生态系统的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 化学能
消费者:通过摄食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 获取能量
分解者:通过分解有机物质获取能量
能量传递: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着食物 链和食物网传递
能量转化: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光合 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过程转化
能量损失: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过程中 会有一定损失,如热能散失、呼吸作用等
氮循环: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动物通过食物链吸收植物中的氮元素,死亡后氮 元素回归土壤,形成循环。
碳循环和氮循环的关系:碳循环和氮循环是生态系统中两个重要的物质循环,它们相互影响, 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碳循环和氮循环的重要性:碳循环和氮循环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 意义,同时也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物质循环的过程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 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分解者: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能 量,将物质转化为无机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消费者:通过捕食和寄生等方式获 取能量,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
物质循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维 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监测:对生态系统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如气候变化、物种入侵等
感谢观看
汇报人:
Part Six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9考向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2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9考向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2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两个方面。 ①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不代表个体,也不一定是种群,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 ②在食物网中,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既可有捕食也可能存在竞争。
2.能量流动易错点提醒: (1)同化量≠摄入量。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①能量传递效率: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②能量利用率:被利用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3)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D 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 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B错 误;鸭、鳖的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以为植物提供矿质元素,但不能为茭白提 供能量,C错误;该生态系统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正确。
3.(不定项选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 减量化和资源化。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3.误认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物质循环流动,而能量是单向流动。
【深挖增分点】 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 1.细胞内(大分子间):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茭白作为一种中药成分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在茭白 田养鸭、养鳖,过去茭农用农药灭福寿螺,容易导致茭白农药超标,现在福寿螺 也成为了鸭和鳖的食物。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鸭、鳖和福寿螺 B.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养殖场污水中的化学能 C.鸭、鳖的排泄物可为茭白提供能量,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该生态系统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高分必备点】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2.能量流动: (1)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物质循环: (1)途径 ①生物群落内部: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 (2)特点: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共90页文档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共90页文档

1、不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生态系统和环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境保护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某种生物数量的减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 A 少,蚯蚓数量将发生什么变化?( ) A.增加 B.减少 C.基本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 (6)食物链的计数
• 在计数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食物链的起止: 起于生产者,沿着箭头数,直到最后一个营养 级,中间不能中断。在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 必定是生产者,草食动物必定在第二营养级, 是初级消费者。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 不超过五个,原因是生产者的能量流到第五营 养级时,已经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的生命活 动。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 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 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 C. 若B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比例适中,则该 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 则H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 (2)捕食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 划分
• 消费者等级与营养等级的区别:
注意: ①食物链(捕食链)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食物链一般不 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 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是从食物链的起点(生产者)数起的,即生 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是从第二营养级开始的。 ③在食物网中计算食物链的条数,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一直到具 有食物关系的最高营养级为止,中间不能断开。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 细菌
• 生产者: 硝化细菌 光合细菌 • 消费者: 寄生生活
• 分解者: 腐生生活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 (5)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 • 生产者是属于自养生物,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 和能量来源,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 消费者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保证能量流动和 物质循环的通畅进行。 • 分解者的作用是把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 机环境,保证物质循环的通畅进行,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 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
组成成分 食物链、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 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生产者 • 消费者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 (3)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有多条 食物链,各个食物链并不是彼此分离的许 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 叫做食物网。 • (4)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 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 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 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 (6)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关系
一个没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能 否长期稳定存在?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 “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 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 2、营养结构 •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 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表示 :草→兔→狐(注意:①箭头方向,②第 一环节一定是生产者)
• 分解者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 ①无机物质:CO2、O2、N2、NH3、H2O 、NO3- 等各种无机盐 • ②有机物质:糖类、蛋白质等 • ③其他:阳光、热能、压力、pH、土壤等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 (2)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 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自养生物属于 生产者,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 • ①绿色植物 • ②蓝藻、光合细菌(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 而不产氧的特殊生理类群原核生物的总称 ,如红螺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紫色 非硫细菌等) • ③化能合成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铁 细菌、氢细菌等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3)消费者:
消费者的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
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有着重要作用。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4)分解者: 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 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营腐生生 活的生物。分解者不一定都属于微生物,微生物也不 一定都属于分解者) ①大部分微生物(圆褐固氮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 等细菌,酵母菌、霉菌、蘑菇、木耳、灵芝等真菌、 放线菌); ②一些动物(蚯蚓、蜣螂、白蚁、甲虫、皮蠹、粪金 龟子等)。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 的一个自然系统。)
个体
相同
种群
不同
生物群落 相互 生态 作用 系统 无机环境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 (3)消费者:
• 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从活体中获取营养的、营 寄生生活的) • ①大部分动物(但不是所有的动物) • ②非绿色植物(菟丝子等)、食虫植物——猪笼草 、捕蝇草(食虫植物属于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 用,在生态上扮演生产者的角色。捕虫时则属于消 费者。) • ③某些微生物(根瘤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酿 脓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虫草属真菌等)、寄生生 异养生物不一定是消费者 物(蛔虫、线虫、猪肉绦虫、大肠杆菌等)、病毒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