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居民中暑综合气象指标分析

合集下载

武汉市气温分析及温度分区预报(修改稿01)

武汉市气温分析及温度分区预报(修改稿01)

武汉市气温分布及温度分区预报吴高蓉王康(武汉市气象局,湖北武汉,430040)摘要对比分析武汉市各辖区自动气象站和武汉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气温,表明全市气温大体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城区热岛效应明显,各区气温和本站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预报员做出武汉本站的气温预报,通过回归方程的计算,即可以得到全市的温度分区预报参考值。

关键词:气温分布线性回归预报方法引言武汉市气象局近年来在全市布设了90余个自动气象观测站,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观测数据。

为了更好地做好武汉市分区的温度预报,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本文按照武汉市各辖区的地域分布,选择了相应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各辖区的气温和武汉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57494,以下简称本站)的气温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全市气温大体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城区热岛效应明显,各区气温和本站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了各区代表站气温与本站气温的回归方程,并利用2007、2008年两年的数据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检验,大多数误差在2℃以内,所以此方法可以为武汉市分区温度预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武汉市气温分析采用2007年和2008年全市所有观测站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由于加密自动气象站均为无人值守站,故障的排除不是很及时,因此所缺数据较多。

一个月内温度数据缺测在2天以内(含2天),则采用最近的气象站温度数据以及缺测前后的温差值人工订正补齐;如果缺测在2天以上,则舍弃该月该站的数据。

武汉市温度分区预报根据武汉市行政区划和自动站的分布,选取13个自动气象站作为该区的代表站。

1.2 研究方法武汉市气温分析采用全市各观测站与57494站的温度差值,分月对全市气温的温差进行分析。

用Surfer绘图软件逐月对全市温差绘图,分析全市气温的分布规律。

温度分区预报:按照自然月划分,用选取的13站最高、最低气温和57494站气温做相关分析,得出全年的分月预报方程组。

高温热浪指标研究

高温热浪指标研究

高温热浪指标研究高温热浪指标研究引言近年来,全球变暖带来了一系列极端气候事件,其中高温热浪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气象灾害。

高温热浪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也对农业、生态环境等领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针对高温热浪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形成机制,还能够为相关决策和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温热浪指标的研究,包括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应用和改进等方面。

一、高温热浪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在研究高温热浪指标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对高温热浪的定义。

高温热浪一般指连续多日高温天气,其特点是最高气温明显高于当地常年平均气温,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针对高温热浪的指标可以从温度、持续时间和区域范围等方面进行定义。

在计算高温热浪指标时,主要依赖于温度数据。

常用的指标包括长期平均温度、高温日数、热浪持续日数、高温日的平均温度等。

其中,长期平均温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年均温度,可以作为评估该地区高温情况的参考指标。

高温日数是指某一时间段内,日最高气温超过某个特定温度的天数,常用的阈值为35摄氏度。

热浪持续日数则是指高温日数连续出现的天数。

高温日的平均温度是指在高温日数内,所有高温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

二、高温热浪指标的应用高温热浪指标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高温热浪的发生情况和影响程度,进而为相关领域的决策和应对提供依据。

首先,高温热浪指标可以用于评估高温热浪对农业的影响。

高温热浪会导致农作物老化、减产甚至绝收。

通过分析高温日数和热浪持续日数,可以评估农作物的遭受高温热浪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如改变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灌溉策略等。

其次,高温热浪指标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也有重要意义。

高温热浪会导致中暑、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的增加。

通过评估高温日数和高温日的平均温度,可以及时预警和采取措施保护公众的安全和健康,比如提醒民众避免日照时间高峰期外出、加强饮水和防暑降温等。

最后,高温热浪指标还能够帮助评估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湖北武汉的气候主要特征

湖北武汉的气候主要特征

湖北武汉的气候主要特征1、武汉气候特点那里是冬天不冷【三九天的气温才3.4度】而夏天……四大火炉之一,你想想吧!流鼻血可能没事!毕竟不是北方的风,一刮就刺激鼻腔,易上火!2、武汉的天气特点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热冬寒等特点。

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7、8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8.7℃,夏季长达135天;春秋两季各约60天。

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050~1200毫米。

武汉活动积温在5000℃~5300℃之间,年无霜期达240天。

3、2016年武汉气候特征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温、降水集中,冬季稍凉湿润等特点。

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3.0℃;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9.3℃,夏季长达135天;春秋两季各约60天。

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205毫米。

武汉活动积温在5000℃~5300℃之间,年无霜期达240天。

4、武汉气候特点武汉[中国]气候资料气象站位置:北纬 30.6 度,东经 114.1 度,海拔 23米气候资料日期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月 11月 12月平均最高气温(摄氏度) 1961-1990 8.1 9.6 14.6 21.0 26.2 29.8 32.9 32.7 27.8 22.7 16.4 10.5平均最低气温(摄氏度) 1961-1990 -0.5 1.4 6.1 12.2 17.7 21.8 25.2 24.6 19.4 13.4 7.2 1.5降雨量 (毫米) 1961-1990 34 57 92 134 151 212 151 132 8489 58 28降雨日数 1961-1990 8 10 13 14 13 12 11 9 9 10 9 7天文台网站:.hk/wxinfo/climat/world/chi/asia/china/w uhan_c.htm武汉是长江沿岸有名的“火炉”,夏天比较闷热,整个夏季的会有十几天四十度以上的酷暑天气。

发生中暑的气象条件及预防(三篇)

发生中暑的气象条件及预防(三篇)

发生中暑的气象条件及预防目前正炎热的夏季,提醒大家注意中暑。

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制强弱、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等情况有关。

诱发中暑的因素很复杂,但其中主要因素还是气温。

根据气象特点,可将发生中暑现场小气候分为两类:一类是干热环境,这是以高气温、强辐射热及低湿度为特点,环境气温一般可较室外高5-15℃,相对湿度常在40%以下;另一类为湿热环境,即气温高,湿度高,但辐射热并不强。

由于气温在35-39℃时,人体2/3余热通过出汗蒸发排泄,此时如果周围环境潮湿,汗液则不易蒸发。

据实验,导致中暑发生的条件:①相对湿度85%,气温30-31℃;②相对湿度50%,气温38℃;③相对湿度30%,气温40℃。

中暑的程度可以分为三级:①先兆中暑。

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不超过37.5℃;②轻度中暑。

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同时体温在38.5℃以上,并伴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或者皮肤湿冷、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而快的情况;③重症中暑。

除以上症状外,发生昏厥或痉挛;或不出汗,体温在40℃以上。

预防中暑要采取综合措施,最主要的是改善小气候环境,通过凉棚、水幕来隔热,通过自然通风、机械通风以降温。

对于工农业生产中的高温作业人员,应供给合理的饮料及营养。

发生中暑的气象条件及预防(二)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人体热量排散不畅,导致体温过高的一种疾病。

中暑具有突发性、危险性和严重性,给人体带来很大的伤害。

本文将从气象条件和预防措施两方面详细介绍中暑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气象条件中暑的发生与外界环境中的高温高湿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是导致中暑的常见气象条件:1.高温天气: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时,人体的热量排散会受到限制,增加了中暑的风险。

尤其是在烈日下暴晒,身体容易过热。

2.高湿天气:湿度过高会导致汗液蒸发困难,阻碍了体温的调节。

气象风险分析报告范文

气象风险分析报告范文

气象风险分析报告范文1. 简介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气象风险进行分析,以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建议,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本次分析所使用的气象数据来源于当地气象局和有关研究机构的公开数据,包括历史天气记录、天气预报、气象模型等。

3. 风险因素在对气象风险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可能的风险因素。

根据历史数据和相关研究,我们选取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气象风险因素进行分析:3.1 风暴根据过去十年的数据,本地区平均每年发生约10次风暴。

这些风暴往往伴随着强风、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条件,可能会导致建筑损坏、交通中断、电力中断等问题。

3.2 高温本地区夏季高温天气较为常见,平均每年有40天高温超过35摄氏度。

高温天气容易引发中暑、热带气旋、火灾等风险,对健康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3.3 暴雨本地区年降雨量较大,一年中有100多天的降雨量超过50毫米。

暴雨容易导致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对农业、交通和基础设施都会带来威胁。

4. 风险评估在本次分析中,我们对上述三个风险因素进行了具体的评估和分析。

以下为各风险因素的评估结果:4.1 风暴风险根据历史数据,我们发现该地区的风暴发生频率和强度都较高。

考虑到该地区的建筑密度较大,风暴可能导致的损失较为严重。

因此,我们认为风暴风险属于中等程度。

4.2 高温风险由于夏季高温较为普遍,且高温期间可能发生中暑等健康问题,我们认为高温风险属于较高程度。

建议居民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注意防晒和补水,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火灾和热带气旋的监测和预警。

4.3 暴雨风险该地区的降雨量较大,且暴雨频率较高,容易引发洪涝等灾害。

对于该风险因素,我们认为其风险程度较高。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防洪和排涝设施的建设,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5. 风险应对与建议鉴于以上各项风险的评估结果,我们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应对建议:5.1 风暴应对与建议- 建议建筑业相关单位优化建设设计,增加抗风能力,减少建筑损害风险。

重症中暑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热射病流行病学特点)

重症中暑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热射病流行病学特点)

重症中暑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热射病流行病学特点)01概述热射病(heat stroke,HS)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 40°C,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高强度体力运动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 40°C,伴有意识障碍、横纹肌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肝损害、急性肾损害等多器官多系统损伤的极其严重的临床综合征。

EHS 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 50% 以上。

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尤其是在夏季参训的官兵和运动员。

一旦怀疑参训官兵发生 EHS,即应转送至后方医院治疗。

热适应(heat adaptation)是指长期在热环境中生活人群的热耐受能力比短期进入热环境人员明显增强的生物学现象,是经过若干代的适应作用,对热气候建立起来的稳定的协调关系。

热适应不仅限于生理功能方面,在机体外形、器官结构方面也有相应的变化,具有稳固的基因基础,具备可遗传的特点,因此又称生物性热适应。

习服(acclimatization)是训练与运动生理学范畴的重要概念,指人员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状态。

热习服(heat acclimatization)是后天获得的、机体对热环境刺激的保护性生理反应,又称获得性热适应或生理性热适应。

热习服具有可产生、可加强、可脱失的特点。

热习服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医学监测下,使有关人员对热环境达到更为适应状态的过程。

脱习服(deacclimatization)是指一旦热刺激作用停止,热耐受能力会逐渐减弱,恢复到习服前水平。

02 热射病流行病学特点2.1 热射病发病特点热射病发病与 3 个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高温、高湿、无风环境。

社区防控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社区防控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社区防控高温中暑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社区内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区秩序,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社区内所有居民和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

三、高温中暑气象等级划分根据上级气象部门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指导产品,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确定高温中暑气象等级,并适时向社会发布预报和高温中暑防范提示。

四、预防和处置措施1. 宣传普及高温中暑防治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 加强社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3. 建立健全社区高温中暑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抢救小组,明确应急抢救流程和责任分工。

4. 高温天气期间,合理安排社区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活动。

5. 社区内公共场所应配备充足的防暑降温设施,如遮阳、通风、空调等。

6.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病的人员等),社区工作人员应加强关注,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五、应急响应流程1. 发现社区内有人出现中暑症状,立即向社区服务中心报告。

2. 社区服务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抢救小组成员。

3. 应急抢救小组成员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如需要,立即拨打120请求救援。

4. 社区服务中心对事件进行记录和报告,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后续处置工作。

六、培训和演练1. 社区服务中心定期组织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2. 社区服务中心定期开展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操作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七、总结和改进1. 社区服务中心对每起高温中暑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 社区服务中心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八、预案的发布和执行本预案经社区服务中心审批后发布,并负责组织实施。

武汉2024年全年天气情况

武汉2024年全年天气情况

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024年武汉的天气情况表明该年的温度较为温暖,气候湿润,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较冷。

以下是2024年武汉全年天气情况的详细描述。

一月:2024年的一月,武汉的平均气温为5°C-9°C之间。

这个月的天气大部分时间都比较寒冷,有时候会伴有小雪或者雨夹雪。

气温低,需要穿上厚衣物来保暖。

二月:二月份的天气情况和一月相似,整个月的气温在5°C左右,有时候会有寒冷的北风吹来,给人一种寒意。

需注意保暖。

三月:随着春天的到来,三月份的武汉天气逐渐变暖。

平均气温在8°C-14°C之间。

偶尔会有阵雨,但总体来说,这个月的天气宜人,适合出游和户外活动。

四月:四月份武汉气温开始回升,平均气温在14°C-21°C之间。

白天天气较为温暖,植物开始萌发。

但是夜晚的气温仍然较低,注意保暖。

五月:五月份,武汉的温度继续上升。

平均气温在18°C-25°C之间。

天气晴朗,湿度逐渐增加,夏季的气息开始显现。

六月:温度进一步上升,平均气温在23°C-30°C之间。

气温逐渐升高,天气炎热潮湿,是武汉夏季的特点。

七月:七月份是武汉夏季最炎热的时候。

平均气温在26°C-34°C之间,高温多在35°C以上。

天气炎热,需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

八月:八月份的武汉天气仍然炎热,平均气温在25°C-34°C之间。

气温高,湿度大,八月份通常是梅雨季节,经常会有大雨和雷电。

九月:九月份武汉天气开始逐渐转凉,平均气温在21°C-29°C之间。

白天天气依然较为炎热,但夜晚温度下降,适合户外活动。

十月:十月份气温进一步下降,平均气温在16°C-24°C之间。

天气较为凉爽宜人,是旅游的好时光。

十一月:十一月的武汉天气比较凉爽,平均气温在10°C-17°C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过中暑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2 世纪 9 0 0年代
末, 武汉 、 京 分 别 开 展 了 中暑 预报 系 统 研 究 和 服 南 务 [ 1] 海 则 在 国 内 率 先 开 展 了 WMO/ 8 1。上 - WHO 的高 温预警 示 范 项 目研 究 [ j 1 。近 年 北 京 等 地 也 开 2
维普资讯




第 3 5卷
对应的 T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 2 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将 T 分为 P个等 一
距 区间 , 生 P+1 节 点 。 产 个
中暑人数 R( , , : m )令
X( , =R( )D( ) m ) m, / m, ( ≤ m≤ l1 1 ,≤ ≤ 2 )
() 3统计 T 出现在第 区间内的天数D( ) 和全 部 中暑人数 R( , : )令
X( =R( )D( (≤ ≤ P) ) / ) 1
现, 高温是引起 中暑 的最关键 因子 , 湿度 、 云量等 因子 对中暑 也有一 定辅助 作用 ; 日均 中暑人数 随 日最 高气 温升高 呈指数规律 升高 , 3 -3 在 1 4℃左右缓升 、 3 -3 在 5 9℃急升 , 非线性 特征明显 , 并得 出中暑 5级判据 ; 根据气 温与其
随 着 全球 气 候 变 暖 , 大范 围高 温热 浪 事 件频 繁
发生 , 对人体危害加剧 , 因而引起了公众、 政府和研 究机构的高度重视 , 并成为了科学家们研究 的新课
题 [,l 1 。 2
之一 , 以武汉为例研究高温中暑气象指标对整个长 江流域有很好 的参考价值。
1 资料 处理 1 1 资料 .
维普资讯
第 3 卷第 6期 5 20 07年 1 2月




VO. 5. . 13 No 6
De .2 0 c 07
M TEOROLOGI CAL CI S ENCE AND TEC HNOL OGY
武汉 市居 民中暑综 合气象指标分析
下, 将其 方 法推广 到 罗马 、 上海 等地 。本研 究是 这项
分 别进 行一 维 ( 个气 象 因子 ) 二 维 区 间 ( 单 和 两 个 气象 因子 ) 统计 , 维 区 间统 计 步 骤 如下 ( 日最 一 以
高气温 T 诅为例 ) x : ( ) 全 部样本 中找 出中暑报 告 日( ≥ 1 ) 1在 r 人 中
中国气象 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 目( A 2 0 M1 ) TG 0 6 5 和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 ( 0 61 ) L 2 0 —1 资助 作者简介 : 陈正洪 , ,9 4年生 , 男 16 硕士 , 研究员 , 主要从 事应用气象 、 气候变化研究 , ma :hnh4 2 .OD E icez 6 @1 6 CL. l 收稿 日期 :0 7年 3月 1 20 9日; 定稿 日期 :0 7年 5月 2 20 9日
陈正 洪 23 何 玲玲3 王祖 承2 ,,
( 1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 武汉 4 07 ; 3 0 4 2中国气 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 国家气 候中心 , 北京 10 8 ; 0 0 1 3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武汉 40 7 ) , 3 0 4
摘要
利用武汉市 19 - 19 年所有 中暑 病例 , 94 98 采用 区间平均法统计 出 日均 中暑 人数随气 象因子 的变化 , 分析发
展 了 中暑 指数 预报 【 j 1。 3
∑ T 3( ≥5简称“5 3 ℃有效累积”和当日 ) 最高气温
分别 与前 1 ~4日 日最 高气 温 的平均 ( 、 13 T T )、 a 【 T 4T ) 1 因子 。 、 等 2个
1 2 区 间统 计 法 .
美国、 欧洲对高温热浪进行了多年研究 , 尤其是 美国在 19 年首先在费城建立了热浪与健康预警 95 系 统[ ]并 在 WMO/ 1, 4 WHO等多 个 国 际组 织 的 资助
人数与多个气象因子 的统计 回归模 型_ 高温引起 3, 3 _
超额 死亡 人数 与温 度 一年 龄 的 二 维 指数 关 系 式 _ , 4 j 制 冷度 时 ( D 和 湿 球 温 度 与 中 暑 发 病 的 密 切 关 C H) 系[ 5。与 此 同 时 , 5 _ 广州 [ 、南 京 [ 等 省 市也 先后 开 ]
它因子的两两组合 , 出了 5 中暑典 型天气 型及综 合指 标 , 提 种 可作为 中暑指数 等级预报 的重要补充 , 可应用于长 并
江流域 广大夏热地 区。 关键词 高温 中暑 区间平均法 气象指标 等级
工作 在 中 国的延 续 。
引 言
20 07年 4月 , 中国气 象局 与 卫 生部 决 定 联合 发 布 中暑 等 级预报 , 中暑气 象 指 标 分 析 是 中暑等 级 而 预报 的基 础 。武汉 市 地 处 长 江 中游 , “ 大 火 炉 ” 0年代早期 , 武汉、 南京、 广 州等夏季炎热地 区先后开展了高温气象条件研究。
17 、9 8 , 汉市 发生严 重 中暑 事件 , 9 118 年 武 中暑 人 数 分别超 过 了千人 , 利用 这 些 资 料 先 后完 成 了 日中暑
中暑 资料取 自武汉 市职 业 病 防治 院 , 19 为 94 19 98年逐 日中 暑 人 数 ( ) 共 有 7 r, 8个 中 暑 日,4 22 人 中暑 。气 象 资 料 为 同 期 5~9月 逐 日最 高 气 温 T 最 低气 温 TT r I 均气 温 T、 i 平 平均 相对 湿度 厂、 最小相 对 湿度 总云 量 C 以及 气温 日较差 △ T、 连续 日最 高 气 温 大 于 等 于 3 5℃ 的 有 效 累 积 温 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