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_关于文化发展的议论文900字
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作文(12篇通用)

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作文(12篇通用)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作文(12篇通用)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推广传统文化,注重文化传承,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作文,只供参考,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分享收藏!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作文【篇1】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瑟瑟微风飞扬,当万里山河披上绿装,在光辉下显得格外妖娆,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在这金风送爽的佳节,我们迎来了国庆佳节。
忆古夕,有多少爱国诗人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当祖国繁荣时有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有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当祖国饱受战乱时,唐有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维的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岑参的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宋有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祖国美丽的山河让多少英雄“竞折腰”祖国大地人才辈出,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概括了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成为独创一套信仰体系的鼻祖。
他的哲学根基于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范来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长达两千年之久,对世界上许多人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皇帝,用武力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改革。
随后中国之所以一直保持着文化统一,这些改革是一个主要因素。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曾率岳家军英勇抗金。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
文化传承与守正创新优秀作文(7篇)

文化传承与守正创新优秀作文(7篇)文化传承与守正创新优秀作文篇1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
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又经过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历经多年的流传,有了现在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由于无人能像钟子期那样了解我们的音志。
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身很知道的人。
一个“知音”里,就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万的词汇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的历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期望能有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到白头也不分离。
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却扣人心弦,由于它饱含着真情实感。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
”那样说起美德,孝顺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
爸爸妈妈给了大家生命,教育大家长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大家应当感谢,应当报答。
一篇广告,到今天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对妈妈说说‘妈妈,洗脚!’”让我记忆犹新的,不仅仅是那个小男孩的乖巧,还有他那份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至深的爱。
他给了大家一个典范,一个让年幼的孩子尚有这样的感恩之心,大家又该如何做呢?大伙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大学毕业,到一个公司面试。
他走进大厅,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屑,来面试的人大量,却都只顾着我们的事,没有一个人捡起那张纸屑。
于是,他走过去捡起纸屑,扔进垃圾桶里。
就是这样一个举动,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并没有非常高的学历,却在这次面试中崭露头角,正是由于那一个小小的举动。
”这样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显示出一个人的品行。
传承优秀文化议论文10篇

传承优秀文化议论文10篇传承优秀文化议论文10篇历史沉淀千年,在岁月打磨下愈发厚重。
文化传承千年,在世代的进步中更具新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承优秀文化议论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传承优秀文化议论文【篇1】古人描绘的美好生活,龙凤成祥,仙鹤长鸣,神鹿奔跃,日月轮回,世代不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
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
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
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
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
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中华文化世界化,传承创新促发展的作文高中

中华文化世界化,传承创新促发展的作文高中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中华文化世界化,传承创新促发展】你们好,我是一个小小的六年级学生。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中华文化世界化、传承与创新的一些想法。
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我们的祖国中国正在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无论是在政治、经济、科技还是文化领域,中国都展现出了越来越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
这种变化,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善于传承和创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你看,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
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到汉唐盛世的诗词歌赋;从宋元理学的兴起,到明清小说的空前繁荣;再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新文化运动的出现......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绵延不断、源远流长,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理念和审美情操。
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同其他文明相比肩而立、屹立东方,很大程度是因为懂得如何传承和创新这些优秀的文化瑰宝。
就拿最熟悉的汉字和书法艺术来说吧,那流传数千年的方块文字和笔墨书写技艺,承载了多少灿烂文明的智慧结晶?它们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依托。
但是,仅仅墨守成规是远远不够的。
文化如果止步不前,必将日渐衰微。
因此,我们的祖先们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还不断予以创新发展。
就拿书法来说吧,从古代的inscribation(铭刻体)、楷体、行书,到后来的草书、篆书等,皆是创新的结晶。
就算在当今时代,毛笔书法艺术也还在不断推陈出新。
古人诗云:"苟无新人,胡为新乡?予来存汝,汝行存予。
"没有创新的文化就像一潭死水,必将终被时代抛弃。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载而不衰,正是因为在传承的同时,又不断有先贤先驱开拓创新,给这片文化沃土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而今时代不同往日,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已经不再局限于我们自身。
当今世界,各国交往更加密切,中国一个国家的发展已不可能与世界割裂开来。
作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的重要一员,中华文化必须同时既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又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并向世界辐射传播优秀文化基因,最终成为人类文明共同体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作文

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作文传统文化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艺术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问题。
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让传统文化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呢?这就需要我们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们要明确传承的重要性。
传承是我们对历史的尊重,也是我们对自己的负责。
传统文化艺术是我们民族的根,如果失去了这个根,我们就会失去自己的灵魂。
因此,我们要珍惜传统文化艺术,把它传承下去。
那么,如何进行传承呢?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注重教育。
学校是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
我们应该在课程中加入传统文化艺术的内容,让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艺术。
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比赛、展览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艺术。
二是要注重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
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传授传统文化艺术知识,让孩子从小就对传统文化艺术产生兴趣。
三是要注重社会推广。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支持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艺术。
在传承的我们也不能忽视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我们对未来的探索,也是我们对自己的挑战。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传统文化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那么,如何进行创新呢?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
我们可以尝试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这样既能保持传统文化艺术的传统特色,又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二是要在形式上进行创新。
我们可以尝试将传统文化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这样既能让传统文化艺术更加丰富多彩,又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艺术。
三是在传播上进行创新。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将传统文化艺术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去。
这样既能让传统文化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又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艺术。
文化传承离不开创新优秀作文(精选)

文化传承离不开创新优秀作文(精选)文化传承离不开创新优秀作文篇1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纵使是文人志士也在新文化运动中迷失方向,于“抛弃旧文学”中走向极端,甚至郭沫若大师亦公开批判国学大师陈寅恪,似乎要将传承千年的文化均付之一炬,依其所见,似乎创新便是“不破不立”,便与传承相对立,但我以为,创新自寓于传承。
传承,并非狭义上的继承,其本就蕴含了扬弃的智慧。
孔夫子“述而不作”,其所传述的先人的智慧,同时弃其糟粕,此等选择过程本就是一种再加工,并加之以自己的思考,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所谓创新,本就是厚积之后的薄发,本就是薪火相传之后的水到渠成,二者从未对立,相反,创新始终寓于传承之中。
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文人大家于传承的瀚海中披沙拣金,而同时孕养于传承之中的创新之思想终得以璀璨于人类群星。
艾略特诉诸古典,传承从但丁到德莱顿的传统,他的次次创作都是对古典文化的再致敬,营造出陌生的美感,如晨钟暮鼓般唤醒人们内心“没有雨只有雷电”的荒原;木心远赴异国却仍凝古典文化于心,于传承中融汇中西,其“文学嘉年华”之创新思想便于传承中应运而生……当传承的文化弦诵不绝,寓于传承中的创新自然会从一代代人追本溯源的思索中、孜孜不倦的完善中喷薄而出,创新方成为其创新。
然而,厚黑学和致富秘籍畅销的当下,无数人急功近利,无数抛弃传承的“标新立异”堂而皇之戴上“创新”的面具,进入公众视野。
君不见,各种架空文学横空出世,“创作鬼才”层出不穷,然而,未经传承孕育的“伪创新”,带来的雷点频出,以致贻笑大方。
更有甚者,假借传承的包装,如“气功大师”王林,欺骗乃至危害大众,不仅可笑,更为可怕,是为荼毒社会之蛆虫。
由此可见,一旦失去传承的文脉滋养,所谓创新,不过是跳梁小丑,既不可取,也不可能。
因此,当我们真正意识到创新寓于传承,我们将拒绝抛下一切的天马行空,也不再会有“焚书坑儒”“打倒孔家店”如此摒弃传承的悲剧。
我们将有更多的白先勇,于对昆曲的深刻传承与解读中,方迸发出艺术创新的灵感,使“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余音绕梁;我们将有更多人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窥见人性的渊薮,从传承之泉中采撷寓于其中的创新。
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的时代作文

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的时代作文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要既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勇于创新,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要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诗词歌赋、京剧曲艺等。
这些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要珍惜它们,传承下去。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古文、背诵经典诗句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还可以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书画展览等,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要勇于创新。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敢于创新。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灵感,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产品。
比如,我们可以尝试用现代的方式演绎传统故事,让传统文化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
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抖音、微博等,分享我们的创新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文化。
我们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文化的包容性。
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学习他们的优点,让自己的文化更加丰富。
我们还要关注全球化的趋势,让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比如,我们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
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任务。
我们要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勇于创新,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继承与创新议论文(精选10篇)

继承与创新议论文(精选10篇)继承与创新议论文(精选10篇)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议论文,议论文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那么优秀的议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继承与创新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继承与创新议论文篇1如果说继承是一个文明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那么创新就应是这个社会走向未来的,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如今,继承与创新的任务已逐渐转移到了年轻的我们的肩上,我们谁都不愿缺席,更不愿轻言放弃。
追溯往昔,从先贤身上继承下来的思想与生活技能,无不体现出优秀的品质,推动社会的进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正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所写的一样,正因继承了法家的精华,商鞅的变法才显得那么得心应手,恰逢创新变法的及时,才使得身处地图西陲的秦国变得强盛。
我们继承先辈们的优秀的品质与技艺,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在前人的精神遗产中予以创新,继承与创新共同作用,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
继承与创新,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所必不可少的品质。
如果说创新是船帆,那么若想驾着小船前往梦想的彼岸,继承便是那必不可少的风。
一个人迷失在荒漠中,他所继承的东西早已决定了他是否能走出去,有创新精神的人会去创造,通过有的材料去创造自己需要的物品,去利用。
继承与创新紧密相连,在开创新世界的征途中,必不可少。
继承与创新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兴起。
二十世纪五六是年代,祖国科技发展处于低谷,一大批科学工作者积极响应,依靠所继承的坚韧不拔的品质,用其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为祖国的科技事业添砖加瓦。
继承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承载者,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意识的来源;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推动者,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没有继承和创新,整个民族死水一滩,没有了活力与朝气;没有了继承与创新,整个民族步履维艰,难以继续前行;没有了继承与创新,整个民族都将被历史所遗弃。
一个文明就像一座塔,需要坚石承载他的博大,需要塔顶的创新之火去证明文明仍在继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与创新_关于文化发展的议论文900字
传承与创新_关于文化发展的议论文900字
“碧艾香满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长眠于大地的诗人啊,你是否也预料到现今端午的荒凉呢?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样光耀后世,他的清高不愿与世皆浊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湮没了,不少人开始不断追求物质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灯红酒绿中浪费青春,在纸醉金迷中
虚度年华,又有多少人解《离骚》之苦,又有多少人会屈原之意?端午节的背后成了是人们玩乐的假期,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早已消弥殆尽,有的只不过是闲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在漫漫华夏几千年文化中,中国文化的传承竟也会断流,是文化的缺失吗?没错,先是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主权受辱;接着清明时节议纷纷,国人庸俗,难道还要让中国的文化从此消失吗?虽说早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假,但对其重视程度却仅仅停留在物质之上,文化的缺失尤为重要。
清明节iphoneiphone的接踵不正是人们庸俗的体现吗?亲人在世时无暇多尽孝心,天人相隔后,花费无谓的钱财,对逝者价值何在?掩藏背后的不正是拜金主义、攀比之风吗?更让人心痛的是,造别墅,造名车后又掀起了纸糊苹果成祭品的潮流,这些都折射出了社会的病态,难道不正与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驰,难道还想再上演一次悲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