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100以内的读数、写数教学反思

(完整版)100以内的读数、写数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为今后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打下基础,更能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好准备.教学时,我先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紧接着又复习了数的组成,在此基础上,出示主题图,先让学生数,让孩子们用小棒摆数(教师报数,孩子们摆数),让学生摆出40根小棒,先说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4捆(即40根)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孩子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40,然后教学40的读写。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教学读法和写法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在体验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逐步学会自己掌握学习规律,并从中归纳知识。没有了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会更有兴趣。教学时我注意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摆小棒、拨珠、读数,由直观到抽象,增强学生数感。在例3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直接看图写数。体会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加深了对数位意义的理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动”起来的机会,通过以“动”促思,以“说”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里需要进一步的让学生去说,拨出数并说一说它的组成。

当然在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环节之间需要进一步联系密切,过渡要自然,并且每一个知识点要充分练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数位的顺序。另外,由于孩子们年龄小,一旦操作起来就很难收,导致课堂有些混乱,最后,我说的有点多,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以后在这些方面还要加强。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0的认识及其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两种实际意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够规范整洁的书写“0”。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知“0”,了解“0”的实际意义。 2.难点:认识到“0”作为起点的意义,并能计算关于0的加减法。 教具准备: 幻灯片、放着三根铅笔的粉笔盒、小贴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师:谁看过西游记?这部动画片中都有哪些主要人物?(出示西游记主要四个人物的图片)你最喜欢谁?孙悟空最喜欢吃什么?(出示猴子和桃子的图片) 二、0的认识 1.出示第一幅图片: 师:接下来,看看这三幅图,你能根据这三幅图的内容说一句话吗?(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图中的内容)第一个盘子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第二个盘子呢?第三个盘子里面有桃子吗?一个都没有,我们用数字“0”来表示。 2.出示第二幅图片: 师:小男孩拿了几个气球?气球发生了什么?现在他手里还有气球吗?一个都没有,我们用数字“0”来表示。 3.利用粉笔和黑板教学。 师:猜一猜老师的粉笔盒里有几个粉笔?现在老师把他们全拿走,现在粉笔盒里几个粉笔?一个都没有,用数字“0”表示。黑板上几个字?我把它们都擦光,现在黑板上还有几个字?一个都没有,用数字“”表示。 4.你能用“0”说句话吗? 5.总结:刚刚我们说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 6.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0”? 7.出示直尺。在直尺中找“0”的位置,如果一个物体的长度是1,那么在直尺上,它是从“0”到1,以此类推,让学生明白“0”表示起点。 三、教学书写“0” 1.你们觉得“0”像什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记住这个数字,老师编了一首儿歌。老师领读,学生齐读。 2.老师在黑板上示范“0”,并强调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学生在数学书上描实,老师检查学生书写状况。 四、“0”的加减法 1.让学生理解“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1)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图意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请学生列式,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列式。 (2)教师用贴画引导学生说出“2-2=0”的式子,并将它写在黑板上。 (3)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数豆子教学反思

数豆子教学反思 《数豆子》是北师大版一下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中第二课时的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会读写、估算一百以内的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材通过智慧老人“抓一把豆子,估计一下有多少”这一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入估计活动,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我在处理这个环节时,采用的是:教师抓一小把豆子放进透明的一次性杯子里,然后把杯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投影出来,让学生猜一猜杯子里有多少颗豆子。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纯粹是“瞎猜”,答案是五花八门。针对这五花八门的答案,到底谁猜的是正确的呢?我又引导孩子们一起数杯子中豆子的颗数,数完之后判断谁猜得准,及时给予表扬。接下来,让孩子们想想办法,让自己的猜不再是瞎猜,猜出来的结果能和实际数出来的结果更接近一点。在师生共同讨论下,我们发现在猜的时候如果能找到一个与之相对比的参照物,猜出来的结果相对就准确的多了。在接下去的课堂中就是让学生运用刚才师生共同讨论出的方法对老师每一次出示的杯子中的豆子颗数进行猜测,此时的猜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估一估了。 从表面上看,这节课也顺顺利利地上了下来,但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发现真是漏洞百出,还有很多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改进的: 首先,在本节课中,数豆子就浪费了老师很多精力,因为豆子本身比较圆润,在实物投影仪上容易滚动,若把豆子都换成瓜子或者其他的物品,就不会出现在实物投影仪上乱滚的搞笑场面。 其次,在让学生“瞎猜”杯子里有多少颗豆子之后,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我们来数一数,对刚才的猜测进行验证,若改成把问题抛还给学生,让学生想一想该怎么办?善于思考的小朋友就会重新思考这个“猜”,就有部分同学由“瞎猜”转换成“有方法的猜”,或者也有同学会想出直接数一数的方法。针对“有方法的猜”,此时就可以直接让这部分同学来介绍他们猜的方法,而不用在后面的教学中师生共同讨论(实则是老师唱独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复习中我力求突破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思路大胆、新颖、独特。根据学科结构论,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然后分系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最后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而事实上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总复习,一直让老师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我在概念课的复习教学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 如果按课的类型分,可以分成计算课、概念课、平面图形课和统计课等,每种课的类型在复习时各有特色。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因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即是一种多半为被遗忘的知识。”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

帮助、点拨和补充。 我在本堂课中执教的《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中的一节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我们六年所学过的所有的数不仅有个初步的复习,更要能够清楚的区分各种不同的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在小学六年中所会接触到的有关数的知识都联系在一起进行知识间的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认识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将各种数在实际中运用。根据我原先的教学设计,在提问“谁能说说小学六年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后,同学们一下子似乎都打开了回忆的大门,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讲了很多,将“整数,小数,负数,分数,百分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都一通说了出来。面对学生对概念的“不理解”以及“乱说”,我选择在此处设下“埋伏”,在后面的课堂中给予学生肯定和及时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自己例举出的“数”中区分“因数,倍数,质数和合数”不是我们所说的“数”,而是这些“数”中的某一项通过一定依据所分列出来的细目。 这一环节的处理旨在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之后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习要求具体,认知冲突相对集中,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了,每一位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避免了小组学习只搞形式学生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本课从构思到实施已是几易其稿了,我的矛盾在于学生将知识图表化的过程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把这一过程放在课堂上的话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但是如果放在课前去完成的话,学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

中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课程要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并且《纲要》中科学领域这样的价值取向已清晰可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活动室里。 2、在教师的衣服上贴一套0—9的数字。 3、数字画出小动物图片。 4、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秤,电话等图片。 5、特殊号码图片(110,120,119) 6、带有数字的物品图片。 7、布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儿歌形式导入。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

一年级数学上册6 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品编号:2354596851214563555220002 学校:包头市新民镇钽家屯小学* 教师:晓晓* 班级:晴天参班*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的了解和连续,又是100以内以致更大数的了解的底子,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底子。在本节课讲授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筹划了一系列动手操纵和训练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使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进程中得到告成的体验,了解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讲授筹划进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实动手操纵,资助学生纯熟数数,掌握数的构成。 研究评释,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纵等形象的感知才气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创建起相应的数学观点。讲授中,我让学生本身摆小棒,在摆的历程中视察、掌握数的构成。如许的操纵景象,使学生的“头脑发轫于行动”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联合”、“情理互促”资助孩子们在操纵中体验,在操纵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将11根小棒摆在黑板上,再让同学们四个一小组合作讨论“哪种方法能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你有11根小棒”。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课程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程内容 本册教材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三大内容,力求加强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突出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领略数学的全貌。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与写数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与写数说课稿 1、说教材 (1)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容36-37页。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数与代数的问题,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各数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读出和写出100以内的数。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计数器正确读数、写数,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教学重点:正确读出、写出100以内的数字。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 5、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二、说教学、学法 1、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数学知识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因此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索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数与代数的知识的直观经验。 2、学法 为了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我采用“活动体验法”和“合作交流法” 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摆一摆、拨一拨、读一读、写一写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对认识的滤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真正理解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 三、教学过程 1、提前测评、铺路搭桥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为学习新知识和做好铺垫。本节课的测评题,我安排的是复习“20以内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就是为了达到铺路搭桥的目的。 2、导入新课、认定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在新课的导入上,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老师昨天在文具店买了24支铅笔”,请同学们说说这个数应该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怎样读,怎样写。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揭示本课课题,认定目标。这是因为教学目标具有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的功能,围绕目标组织教学,能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明确学习目标,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激活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教导学的功能,导入新课时,在认定教学目标,导学达标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全课总结时,又安排了对应教学目标,使之前后呼应。 3、导学达标,落实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我安排的导学达标的过程是: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与写数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与写数教学设计 16数学教育2班田先丹 20160731206 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与写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读出和写出100以内的数。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计数器正确读数、写数,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出、写出100以内的数字。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探索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演示、活动体验法和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四、计划课时 1个课时 五、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六、教学过程及学习活动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看看第一张图,这是多少根小棒呢? 生:十一根 师:谁来告诉老师怎样用计数器表示? 生: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在个位上拨一颗珠子

师:我们读作多少,写作多少呢?请两位小朋友上来写写看。 师:嗯,小朋友们都写对了。我们读作十一,写作11。那看这张图,这是多少根小棒呢? 生:二十根。 师:怎么用计数器表示呢? 生:在十位上拨两颗珠子,在个位上不拨珠子。 师:我们读作多少,写作多少呢?谁上来写写看。 师:小朋友们很不错哦!看来都没有忘记我们以前学的知识哦!在前面我们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而且小朋友们也认识1到100甚至更大的数字,那么我们这节课学习新的知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与写数(板书: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二)导入新课,认定目标 师:我们看看这些纽扣,看看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给小朋友们一分钟的时间数数这些纽扣各有多少粒? 师:好啦!小朋友们一分钟时间到了,黄色纽扣有多少粒? 生:四十粒(板书黄色纽扣:四十粒) 师:你是怎么数的呢? 生: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师:嗯,小朋友们很棒,数黄色纽扣,我们十个十个地数,有4个十,就有四十粒黄色纽扣,那么四十我们怎么用计数器表示? 生: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不拨珠子。 师:这位小朋友上来画一画在计数器上的表示,其他小朋友拿出你们手中的计数器拨一拨。 师:这位小朋友在黑板上写一下读作和写作,其他小朋友在本子上写写四十的读作与写作。 师:大家看他写的对不对。写的对…写的不对… 生:对…不对… 师:那现在我们看看蓝色纽扣有多少粒?

《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反思

《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反思 《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反思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为了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并感知已经学过的以及要学的数学知识,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不仅让学生在整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真实的自我,同时在课堂上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利用“小红花”等贴纸图案来肯定他们的努力与成果;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上课一开始引入时我先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结果发现我们班的学生在翻书时速度特别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学生甚至都不知往前还是往后。然而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一下子增快了翻书的速度。通过出示直尺图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又如“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时,我没有及时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只是在教学中,我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11-20的组成,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小棒的根数感到无奈与困惑时,10根10根地摆却带给学生无限的惊喜、兴奋,异口同声说出有20根小棒。

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喜欢这种方法的强烈欲望。然后学生通过摆小棒、说组成,在脑子中想小棒,说组成,看数说组成,把数或数的组成编成儿歌(含有数字意义的动作及语言)等活动,让学生熟练的数11-20各数。这些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透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去感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似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还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完以后,我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加强并提高学生的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活动。

一年级数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3篇一年级数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反思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数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反思一 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是让学生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数,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慢慢去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 一年级的小孩,有着自身年龄小的特点,对事物都有好奇的心理,同时也有好动的一面.结合小孩的童真,还有从小孩的兴趣出发,一开始教学,我创设了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卡通动物青蛙王子带着学生进入数学王国,而数学王国里住着是小朋友学过100以内的数,这些数是我们认识的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的內容,用卡通动物100以內的数”带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并且可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学着去解决问题.利用课件中四位同学的话来抛砖引玉,并伴有相应的图象,以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记忆中搜索有关的数学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说得更多更好.安排学生把话中的数去掉重说一遍,体会数在描述事物时所起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猜年龄的教学环节是以一个智力游戏的形式出现,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年龄的特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环节中有猜一猜的游戏,先数一把蚕豆,接着猜一把花生后数猜的那把花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抓一把花生的粒数都要比抓一把蚕豆的粒数多?这里就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讨论等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活动,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逐步增强估算的意识,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估算的能力;还有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肯定自己,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自信;通过激励的措施,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这一环节教学中,给学生提出的要求不够明确,活动的秩序不够圆满,作为组织者的我,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探究,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 走出教室,自己去发现生活的数学,感受数学就在生活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二、教学重点: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三、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四、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从50起,二个二个数到64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17、21、39、65、80 3、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个、十) 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对!因为17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拨7,在个位上拨1。”(并指名回答这样写和读17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1怎样用计数器表示?”(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21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一,写作:21读作:二十一) “其实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的。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十。” (三)新课: 1、教学例四: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4?(指名回答) 想:24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4。 写作:24 读作:二十四 2、教学例五: (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十位是4,表示4个十,个位是3,表示3个一)读作:四十三 (2)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

100以内的读数、写数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为今后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打下基础,更能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好准备.教学时,我先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紧接着又复习了数的组成,在此基础上,出示主题图,先让学生数,让孩子们用小棒摆数(教师报数,孩子们摆数),让学生摆出40根小棒,先说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4捆(即40根)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孩子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40,然后教学40的读写。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教学读法和写法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在体验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逐步学会自己掌握学习规律,并从中归纳知识。没有了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会更有兴趣。教学时我注意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摆小棒、拨珠、读数,由直观到抽象,增强学生数感。在例3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直接看图写数。体会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加深了对数位意义的理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动”起来的机会,通过以“动”促思,以“说”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里需要进一步的让学生去说,拨出数并说一说它的组成。 当然在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环节之间需要进一步联系密切,过渡要自然,并且每一个知识点要充分练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数位的顺序。另外,由于孩子们年龄小,一旦操作起来就很难收,导致课堂有些混乱,最后,我说的有点多,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以后在这些方面还要加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完整数后,第一次学习分数,是一 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 教学奠定基础。 本课教学,我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 新的变化。本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这里我就 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 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 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水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 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二、注重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 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对二分之一 含义的理解上,我让学生自己说这个苹果的一半是怎么来的,当学生说不出来的 时候,适时地加以引导。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去说二分之一的含义。并让 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什么还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通过让学生地反复的说,可以 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每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在讲二分 之一书写的时候,我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画分数线的时候用直尺。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 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 1、首先是时间观念不够强。 导致后边的环节没有更好的实施。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具体 时间,导致这节课完成的不是很好。小组活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主要是在讲 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时,和让学生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个 环节我让学生反复的说,用时较多。而且形式较为单一。直接影响到后边环节的 讲授。

第1单元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本单元教材贯穿着10以内数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等基本活动,这些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不拘一格,富有童趣,既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又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习题的设计上,注意渗透集合与对应的数学思想,也关注学生计数(顺着数、倒着数、跳着数)技能的提高与数感的发展。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及如何用数的形式表示10以内物体的个数,这些内容安排在6个情境活动之中。“快乐的家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将直观的数数与数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玩具”与“文具”两个情境活动是学习1~10各数的书写;“小猫钓鱼”则是认识与书写“0”;“快乐的午餐”和“动物乐园”则是通过一一对应的关系学习“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为下一单元学习“比较”打基础。其主要知识点: 1. 10以内数的认识。 2. 1~10各数的书写。 3. 0的认识和书写。 4. 认识“同样多”“多”“少”。 5. 认识“>”“=”“<”,并能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由于学习本单元的对象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对每个学生来说,学前所处的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数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虽然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中的数的概念,但有相当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直观地数数的阶段。进入课堂学习后,学生需要将对数的直观认识逐步过渡到抽象认识,这两者之间的过渡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1.能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认、读、写0~10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3.经历一一对应的过程,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具体含义。 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开展数数活动。 4.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学生数一数教室内的物品的数量,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边看、边数、边交流,鼓励学生自主观察、积极表达。 1快乐的家园1课时 2玩具 1课时 3小猫钓鱼 1课时 4文具 1课时 5快乐的午餐1课时 6动物乐园 1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学生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学生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

习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学生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学生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习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习的开放题,学生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学生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不足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学生,都是以后应多加学习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学生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学生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按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

北师大新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教案反思》 文章来源: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2 第一节:可爱的校园2 第二节:快乐的家园:2 第三节:玩具:2 第四节:小猫钓鱼2 第五节:文具:3 第二单元:比较3 第一节:动物乐园3 第二节:高矮3 第三节:轻重:3 第三单元:加减法(一)3 一、有几支铅笔4 二、有几辆车4 三:摘果子4 四、小猫吃鱼4 五:猜数游戏5 六、跳绳5 七:可爱的企鹅5 八:分苹果5 九:操场上5 十:乘车6 十一:加减法一(整理与复习)6 十二:大家来锻炼6 第四单元:分类6 一、整理房间6 二、整理书包7 第五章:位置与顺序7 一、前后7 二、上下7 三、左右7 四、教室7 第六章:认识物体8 一、物体分类8 二、你说我摆8 第七章:加减法(二)8 一、捆小棒8 二、搭积木9 三、有几瓶牛奶9 四、有几棵树9 五、买铅笔9 六、跳伞表演9

七、美丽的田园10 第八章:认识钟表10 一、小明的一天10 二、小芳的上午11 第九章:统计11 最喜欢的水果:11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第一节:可爱的校园 这节课中从学生生活的校园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物体,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带有数字的话表示出来。同时注重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情景生动有趣,使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突出体现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第二节:快乐的家园: 注重体现学生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在引入新知识时,通过直观的富有意趣的画面——结绳计数来引入,并安排操作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认识"1"的时候,先让学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一盆花……让学生联想到: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第三节:玩具: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中学会了书写。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1.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感悟一些数数的方法.教师在教案中力求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参与学习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强了应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 2.数学的学习不仅在课上、课下,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师的“引”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还应该利用恰当时机进行拓展.如数数的方法,以及单数与双数的概念,教师巧妙的设计,把他们引入课堂,通过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感悟、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加减法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四节:小猫钓鱼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感受的程度。这时,“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本单元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然后再讨论写法。在读、写大数时学生依靠彼此的帮助和题型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在读写中间有零的大数的时候,碰到的困难比较多,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会借助以前学习的经验和基础,较快较好地掌握了关于“零”的读写。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将一些较大的数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这样既方便书写,又便于读数。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在改写过程中我注重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这样两者之间就会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具体的情景加以说明,以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减少错误。近似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数,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已接触到,不过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出现较大的困难,主要是区分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困难和将根据不同的需要取不同的精确值,这两方面的困难我通过以下教学进行解决。出示一些数据,有些是精确的,有些是近似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并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从而让学生明白近似数产生的过程,以加深对近似数概念的理解。求近似数方法教材采用观察思考的方法,把一组不同的近似数放在一起,根据不同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数。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 总体来说,本单元的教学效果比较好,但学生粗心的毛病还比较严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开放自主探索空间,实现学习的“再创造”。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全册)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买铅笔教学反思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总的归纳有以下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 能正确地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整节课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汇报结果为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师生间形成了融洽、愉快、合作的氛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注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分组摆小棒、合作交流、小组汇报,促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除此之外,当然还存在着不少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思考的地方:(1) 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学应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相互渗透;(2)在小学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着眼于理念和思维方法的渗透,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等一系列必要的活动去主动探索。 捉迷藏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通过情景图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在上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说得叫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的知识中,学习“十几减8”一定没什么问题。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却不如我预期想象的那样。绝大多数的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却没那么热闹。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同学还不知道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油腻感想加法计算减法时,还不熟练。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的思想方法,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知其然而有知其所以然。我想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的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快乐的小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学20以内比多比少的剑法。教学时以小鸭子为情景主线,贯穿全课。通过小鸭子进行口算比赛、小鸭子有用、小鸭子出难题等情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开始,我借助学生喜欢的儿歌将学生带到“快乐的小鸭的情境图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运用新知时,利用小鸭出难题的情境再一次机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挑战的小鸭难题的欲望,使学习变得主动。 动手操作,启迪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摆一摆、拨一拨、画一画等活动获得数学新知。在主动思考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开会啦教学反思 《开会啦》是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进一步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基于前几课时都是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信息,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