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天论课件

合集下载

荀子《天论》PPT课件

荀子《天论》PPT课件
2
养备而动时,(养,指衣食等养生物资。)
3
则天不能病(那么天就不能使人患病。)
4
修道而不贰(遵循规律而不违背,)
5
则天不能祸(那么天就不能使人遭灾祸)。
6
荀子《天论》-3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所以水灾早灾不能使人发生饥荒--饥:“饥”后原衍“渴”,据刘台拱说删) 寒暑不能使之疾(严寒酷暑不能使人生病--疾:小病叫疾,大病叫病)
2
水火不积(水火要是不积聚)
3
则晖润不博(那么光泽就不广博——晖润:光泽。晖,指火的光亮。润,指水的润泽)
4
珠玉明不睹乎外(珠玉要是不在外部显露光彩——睹:明亮,光彩显露。)
5
则王公不以为宝(那么王公们就不会认为是宝贝)
6
荀子《天论》-23
礼义不加于国家(礼义不用于治理国家) 则功名不白(那么功绩和名声就不会显赫 故人之命在天(所以人的命运在于如何对待自然)
大王荒之(太王开辟了它——大王:太王,即古公 dan父,是周文王姬昌的祖父。荒:大,引申为扩大,开劈。)
“天作高山(上天生成了高山——作:创造,生成。高山: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
彼作矣(太王创立了基业——彼:他,指太王。)
荀子《天论》-13
荀子《天论》-14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天不国灰人们厌恶寒冷就废弃冬天——辍:废止。)
8
而畏之,非也(但畏惧它就不对了)
9
荀子《天论》-17
荀子《天论》-18
夫日月之有蚀(日月有日食月食——蚀:亏缺) 风雨之不时(风雨的不合时令) 怪星之党见(怪星的偶然出现——怪星:指慧星即扫帚星等。党:通“傥” ,犹“徜” ,倘或,偶而。见:是“现”的本字,显露,出现)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这是没有一个朝代而不曾有过的——常通 “尝” ,曾经)。 上明而政平(主上贤明而政治清平) 则是虽并世起(那么这些怪现象即使同在一个时期出现) 无伤也(也没有仿害呀);

荀子《天论》

荀子《天论》

荀子《天论》荀子天论【原文】天行有常〔1〕,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

应〔3〕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强本〔4〕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5〕,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6〕,则天不能祸。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7〕不能使之凶。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8〕,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9〕而疾,袄怪未至而凶。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10〕。

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注解】〔1〕天行:天道,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常:有一定之常轨。

〔2〕尧:传说中上古的圣君。

桀:夏代最后一个君主,荒淫无道之恶君。

〔3〕应:承接,接应。

〔4〕本:指农业。

古代以农桑立国,故谓之本,工商则谓之末。

〔5〕养:养生之具,即衣食之类。

备:充足。

动时:动之以时。

这里指役使百姓,不违背时令。

〔6〕循:遵循,原文作"修",据文义改。

忒:差错。

〔7〕袄怪:妖怪,指自然灾害和自然界的变异现象。

袄,同"妖"。

〔8〕略:不足。

动罕:怠惰的意思。

〔9〕薄:迫近。

〔10〕"不为"三句:即孔子所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之意。

【译文】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不会因为尧之仁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之暴而消亡。

用合理的措施来承接它就吉利,用不合理的措施来承接它就不吉利。

加强农业,节省用度,那么老天不会让他贫穷,衣食充足而让百姓按季节劳作,那么老天就不会使其困苦;顺应自然规律而无差失,那么老天就不会降祸于他。

所以水涝干旱不能使之饥渴,四季冷热的变化不能使其生病,灾异的现象也不能带来灾凶。

《天论》

《天论》

天论(节录)第五段
• • • • • • • • • • • • •
故 人 之 命 在 天 , 则 功 名 不 白 。
礼 义 不 加 于 国 家 ,
则 王 公 不 以 为 宝 ;
珠 玉 不 睹 乎 外 ,
则 晖 润 不 博 ;
水 火 不 积 ,
则 光 晖 不 赫 ;
故 日 月 不 高 ,
在 人 者 莫 明 于 礼 义 。
畜积、收藏于秋冬
(在秋冬季节聚集 储藏起来——畜: 同“蓄”,聚集。)
• • • •
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这又是禹桀同有的) 禹以治,桀以乱 (夏禹凭这样的条件就安定,夏桀凭这样 的条件社会就混乱) • 治乱,非时也 • (安定和混乱不是时令造成的呀。)
• • • • •
地邪? (是地造成的吗?) 曰(回答说) 得地则生 (庄稼得到土地就能 生长——生:指庄稼 生长。一说,生,指 人类能生存 )
选段六
(1)大天:以天为大,指尊崇天。大在这里是形 容词用 作意动。 思:思慕。 (2)熟与:何如,哪里比得上。表示反问。常用 来比较两件事情的利弊,有“哪里比的上…..呢” 的意思。 (3)物畜:把天当作物来蓄养。“物”在这里是 名词用作状语。蓄:同“蓄”,蓄养。
(4)从:顺从,听从。
颂:颂扬,赞美。 (5)天命:指自然的变化规律。天,即自然。 (6)望时:盼望天时。 使:意使。 (7)待之:等待它,指等待天的恩赐 (8)因:依,顺从。 多之:使它增多。多:使……增多

(9)骋:施展。
《说文》:“骋,直驰也。” 本意是馬寳士。馬寳士:施展,发挥。 (10)化之:使它变化。化,使动用法。 物之:利用它,利用自然物。物,名词作 使动,有支配,占有的意思 所以:所由。 有:占有,指掌握。

《天论》课件

《天论》课件

文:文饰,修饰。
译文:举行求雨的祭祀便下了雨,这是为什么?回答说:没有
什么,就如同不举行求雨的祭祀也下雨一样。出现日蚀月蚀就救,
天干旱举行求雨的祭祀,先占卜然后才决定大事,不是用它来作
为得到所祈求的东西的手段,只不过用这种活动为政事作装饰。
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 为神则凶也。 译文:所以有道德有才学的人把它看作是一种修饰,百姓却把
译文:流星坠落,树木爆裂作响,众人都惊恐惧,为:
“这是怎么回事”。
曰: 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 至者也。怪之,可也; 而畏之,非也。 译文:这是自然的变化,事物中很少出现的现象罢了。认为它
奇怪可以,但害怕它就不对了。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 无世而不常有之。
党: 同 “倘”,偶然。
译文:日蚀月蚀发生,刮风下雨不合时节,怪星偶然出现,
这是没有哪个时代不曾有过的。
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闇而
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上:在上位者。
闇: 同 “暗”,昏昧。
译文:君主英明、政局安定,即使这些现象同时发生,也没
有危害。君主昏庸、政治暴虐,即使这些观象一样也不出现,
也没有好处。
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 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 幽险而尽亡矣。 译文:所以人的生命受之于自然,国家的命脉决定于礼制。统
冶别人的人,推崇礼制而又尊重贤人可以称王,重视法治而又爱 护百姓可以在诸侯中称霸,如果贪图私利、多用欺诈,就很危险, 如果使用权术、颠覆、阴险等手段,那就彻底灭亡了。
骋:施展。
译文:与其依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使它增多,哪里比得上施
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着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与其思慕万物而使 它成为能供自己使用的物,哪里比得上管理好万物而不失掉它呢?

《荀子》天论篇

《荀子》天论篇

《荀子》天论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

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

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功。

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夫是之谓天情。

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

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

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

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

暗其天君,乱其天官,弃其天养,逆其天政,背其天情,以丧天功,夫是之谓大凶。

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

如是,则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

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其生不伤,夫是之谓知天。

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所志于天者,已其见象之可以期者矣;所志于地者,已其见宜之可以息者矣:所志于四时者,已其见数之可以事者矣;所志于阴阳者,已其见和之可以治者矣。

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

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荀子专业ppt课件

荀子专业ppt课件
天论学术思想一关于自然观的思想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3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界提供的东西来为自己服务以创造自己的文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荀 子
.
1
1 人物简介 2 学术活动 3 学术思想 4 学术地位
目录
2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 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 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儒家人物代表之一。被尊 为“后圣”。
20
学术思想
七、关于祭祀的礼节
1、祭祀是表示感情与敬意的。 【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 礼节文貌之盛矣,苟非圣人,莫之能知也。圣 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 以成俗。】《礼论》
21
学术思想
七、关于祭祀的礼节
2、不存在鬼神、迷信、灵魂不灭,一切都是 自然现象,是生命循环。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 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 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 也。…….故死之为道也,一而不可得再复也, 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 尽】《礼论》
22
学术思想
八、关于军事的理论
1、强调了军队关乎国家的存亡、社稷的 安危和人民的福祉。
【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而能不能兼技, 人不能兼官,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 穷着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 使群矣。】《富国》
13
学术思想
四、关于礼法的思想——礼法兼用,王霸并重
1、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主张以德服人。王道 的具体内容就是礼义和仁政。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 舟。】《哀公》
1、事物的名称是约定俗成的,是以客观事物的 实际内容为基础的,所以,确定名称时要“稽 实”。名称一经确定后,能对实际内容产生影 响,即“名定而实辨”。

荀子《天论》课件

荀子《天论》课件

的规范和准则,通过礼义的约束和教化,人们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02
礼义的本质
荀子认为,礼义的本质是“分”。分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不
同,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责和义务。通过“分”的实现,人们能够形成和
谐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03
礼义的作用
荀子认为,礼义的作用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社会规
义的含义
荀子认为,义是指做人的原则和行为的准则。义的核心是公正和合理,即在社会生活中遵 循公平、正义的原则,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社会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社会变革的必要性
荀子认为,社会变革是必要的,因为社会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人们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天论》在现代的价值
提供环境保护思想
《天论》中强调的天人相分思想 ,对于现代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 启示意义,提醒人们要与自然和 谐相处,保护环境。
促进科学发展
《天论》中的思想对于现代科学 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它启示人们要正确认识自然规律 ,科学地利用自然。
《天论》的局限性
过于强调天人相分
君主的权力来源
荀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来源 于天道,是天道赋予的必 然使命。
君主的权力行使
荀子主张君主应遵循礼法 ,审慎行使权力,以维护 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君主的选拔与修养
君主的选拔标准
荀子认为君主的选拔应注 重德才兼备,以德行为基 础,才能为国家选出合格 君主。
君主的修养要求
荀子认为君主应具备高尚 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文化 素养,以树立榜样,引领 国家发展。
君主的自我约束

天论

天论
• “应侯(范睢)问孙卿子曰: 入秦何见?”荀子回答说: “形胜”“百姓朴”、“百 吏肃然”、士大夫“明通而 公”,朝廷“听决百事不 留”,“治之至”;然而 “殆无儒”,是“秦之所 短”。由于秦国实行法治, 荀子以儒治国的思想就行不 通了。
荀子的思想观点
• 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 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 定胜天的思想;
• [5]不是以为能够求得什么。得:能够。
• [6]是用这种方法粉饰事实.以:介词,用,后面省略 宾语“之”.文:用作动词,文饰,粉饰。
•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1,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 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 高,则光辉不赫2;水火不积3,则晖润不博4; 珠玉不睹乎外5,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 国家6,则功名不白7。
• [8]所以人的命运在于如何对待自然。在天:指 在于对自然的态度。
• [9]国家的命运在于如何对待礼仪制度.
• [10]君人:统治人.君:动词,统治,管理.
• [11]隆礼:使礼隆。隆:高。用作使动,使…… 高。王:用作动词,称王。
• [12]霸:用作动词。称霸。
• [13]诈,欺诈不实.
• [14]用权术、倾轧、阴谋诡计就要彻底灭亡。权 谋:用作动词,用权术。幽险:暗中玩弄诡计。
• [1]社会安定或动乱是上天决定的吗?邪:通 “耶”,疑问语气助词.
• [2]瑞历,历象,即天休运行的现象.星辰: 星宿的总称。
• [3]是:指代“日月星辰瑞历”,在句中充当 主语。禹、桀之所同:充当判断句谓语.禹: 指大禹。桀:指夏桀,夏代暴君.
• [4]以治:是“以之治”的省略,凭借着这样 的自然条件治理好国家。以:介词,凭借。
• 思物而物之9,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10?愿于物 之所以生11,孰与有物之所以成12?故错人而思 天13,则失万物之情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
• 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 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 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 而控制着它呢? 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而 赞美它, 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 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 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与其 盼望、等待天时, 盼望、等待天时,哪里比得上 适应天时而役使它呢? 适应天时而役使它呢?与其依 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 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 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 它按着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 它按着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 与其思慕万物而使它成为能供 自己使用的物, 自己使用的物,哪里比得上管 理好万物而不失掉它呢? 理好万物而不失掉它呢?与其 希望于万物能自然生长出来, 希望于万物能自然生长出来, 哪里比得上掌握万物的生长规 律呢? 律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只 是寄希望于天, 是寄希望于天,那就不能理解 万物的本性, 万物的本性,也就不能去利用 它了。 它了。……
•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 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 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 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 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 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 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 则王公不以为宝; 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 国家,则功名不白。 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 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 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好利多诈而危, 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 而尽亡矣。 而尽亡矣。
原文
• 雩而雨,何也?曰: 雩而雨,何也? 无何也, 无何也,犹不雩而雨 日月食而救之, 也。日月食而救之, 天旱而雩,卜筮然后 天旱而雩, 决大事, 决大事,非以为得求 以文之也。 也,以文之也。故君 子以为文, 子以为文,而百姓以 为神。以为文则吉, 为神。以为文则吉, 以为神则凶也。 以为神则凶也。
天 论
《荀子》 荀子》
简介 天论》节选自《荀子·天论 天论》 有删节。荀子(约公元前 《天论》节选自《荀子 天论》,有删节。荀子 约公元前 313-前230),名况,当时人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思想家、 - ,名况,当时人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思想家、 教育家。 荀子》主要为荀子所著,共三十二篇, 教育家。《荀子》主要为荀子所著,共三十二篇,是儒家学说 的代表作。 的代表作。 主要思想 其主旨是揭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 其主旨是揭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和人事没 有什么关系。其主要思想是,社会是清明富足还是动乱不堪, 有什么关系。其主要思想是,社会是清明富足还是动乱不堪, 也全是人事的结果,和自然界(所谓的 所谓的“ 也没有什么关系。 也全是人事的结果,和自然界 所谓的“天”)也没有什么关系。 也没有什么关系 荀子的这种思想,有力地否定了当时的各种迷信, 荀子的这种思想,有力地否定了当时的各种迷信,强调了人力 的作用,放到战国时期看,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 的作用,放到战国时期看,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 语言特色 天论》语言富于文采和气势。比如第一段中“ 《天论》语言富于文采和气势。比如第一段中“强本而节 妖怪不能使之凶” 本荒而用侈……妖怪未至而凶” 妖怪未至而凶” 用……妖怪不能使之凶”和“本荒而用侈 妖怪不能使之凶 妖怪未至而凶 这两节文字意思相反,字句工整相对,从整体上看, 这两节文字意思相反,字句工整相对,从整体上看,运用了对 比兼排比的修辞手法, 比兼排比的修辞手法,而这两节文字分别又是由两组排比句构 文字的工整严密令人叹服。 成,文字的工整严密令人叹服。

翻译
大自然运行变化有一定的常规, 大自然运行变化有一定的常规,不会因 为尧统治天下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统 为尧统治天下就存在, 治天下就消亡。 治天下就消亡。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 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办得好; 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办得好;用错误 的治理措施对待大自然的规律, 的治理措施对待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 会办糟。加强农业生产而又节约开支, 会办糟。加强农业生产而又节约开支, 那末天不可能使人贫穷; 那末天不可能使人贫穷;生活资料充足 而又能适应天时变化进行生产活动, 而又能适应天时变化进行生产活动,那 末天也不可能使人生病; 末天也不可能使人生病;遵循规律而又 不出差错,那末天也不可能使人遭祸。 不出差错,那末天也不可能使人遭祸。 所以水旱灾害不可能使人受饥挨饿, 所以水旱灾害不可能使人受饥挨饿,寒 暑变化不可能使人生病, 暑变化不可能使人生病,自然界反常的 现象不可能使人遭难。 现象不可能使人遭难。农业生产荒废而 又开支浪费,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富裕; 又开支浪费,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富裕; 生活资料不足而又不勤于生产活动, 生活资料不足而又不勤于生产活动,那 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健康; 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健康;违背事物规律 而胡乱行动, 而胡乱行动,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 好结果。 好结果。所以水旱灾害没有到来就发生 饥荒,严寒酷暑没有迫近就发生疫病, 饥荒,严寒酷暑没有迫近就发生疫病, 自然界反常现象没有出现就发生祸害。 自然界反常现象没有出现就发生祸害。 遇到的天时和太平时期相同, 遇到的天时和太平时期相同,可是遭到 的灾祸却与太平时期大不相同, 的灾祸却与太平时期大不相同,这不能 埋怨天,事物的规律就是这样。所以说, 埋怨天,事物的规律就是这样。所以说, 明辨了自然界的规律和人应采取的行动, 明辨了自然界的规律和人应采取的行动, 就可以称得上圣人了。 就可以称得上圣人了。……
原文

翻译
在天上的东西, 在天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太阳月亮 更显明的;在地上的东西, 更显明的;在地上的东西,没有什么 比水火更显明的;在万物中, 比水火更显明的;在万物中,没有什 么比珠玉更显明的; 么比珠玉更显明的;在人类所具有的 东西中,没有什么比礼义更显明的。 东西中,没有什么比礼义更显明的。 所以说,太阳月亮如果不高悬空中, 所以说,太阳月亮如果不高悬空中, 它的光辉就不会显著; 它的光辉就不会显著;水火如果不积 聚起来, 聚起来,它们的光辉和润泽就不会广 珠玉的光采如果不显现在外面, 大;珠玉的光采如果不显现在外面, 王公贵族就不会把它们当成宝贝; 王公贵族就不会把它们当成宝贝;礼 义如果不用在国家的治理上, 义如果不用在国家的治理上,执政者 的功绩和名声就不会显赫。 的功绩和名声就不会显赫。所以人的 生命受之于自然, 生命受之于自然,国家的命脉决定于 礼制。统冶别人的人, 礼制。统冶别人的人,推崇礼制而又 尊重贤人,就可以在天下称王; 尊重贤人,就可以在天下称王;重视 法治而又爱护人民, 法治而又爱护人民,就可以在诸侯中 称霸。如果贪图私利、多用欺诈, 称霸。如果贪图私利、多用欺诈,就 很危险;如果使用权术、颠覆、 很危险;如果使用权术、颠覆、阴险 等手段,那就彻底灭亡了。 等手段,那就彻底灭亡了。
翻译
• 举行求雨的祭祀便下了雨, 举行求雨的祭祀便下了雨, 这是为什么?答道: 这是为什么?答道:没有 什么, 什么,就如同不举行求雨 的祭祀也下雨一样。 的祭祀也下雨一样。出现 日蚀月蚀就敲击锣鼓去抢 救,天旱就举行求雨的祭 祀,先占卜然后才决定大 事,不是用它来作为得到 所祈求的东西的手段,只 所祈求的东西的手段, 不过用它为政事作装饰。 不过用它为政事作装饰。 所以君子把它看作是一种 文饰, 文饰,可是普通百姓却把 它看作神灵存在的具体表 现了。 现了。认为是一种装饰手 段就会有好处, 段就会有好处,认为有神 灵就有害处了。 灵就有害处了。
原文
•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从天而颂之,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 望时而待之, 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 使之?因物而多之, 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 而化之?思物而物之, 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 物而勿失之也? 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 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 人而思天, 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 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文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 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 应之以乱则凶。 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 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 则天不能贫。 动时,则天不能病。 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 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 水旱不能使之饥, 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 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 能使之疾, 本荒而用侈, 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 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 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 则天不能使之全。 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 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故水旱未至而饥, 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 薄而疾,妖怪未至【 薄而疾,妖怪未至【生】 而凶。受时与治世同, 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 殃祸与治世异, 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 其道然也。 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 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 ……
翻译
• 流星坠落,树木爆裂作响,国 流星坠落,树木爆裂作响, 都里的人都惊恐。问道: 都里的人都惊恐。问道:这是 怎么回事?答道:没有什么。 怎么回事?答道:没有什么。 这是自然界发生的变化, 这是自然界发生的变化,事物 较少出现的现象。 较少出现的现象。对它感到奇 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对了。 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对了。 日蚀月蚀发生, 日蚀月蚀发生,刮风下雨不合 时节,怪星偶然出现, 时节,怪星偶然出现,这是没 有哪个时代不曾有过的。 有哪个时代不曾有过的。君主 英明、政局安定, 英明、政局安定,就是这些现 象同时发生,也没有危害。 象同时发生,也没有危害。君 主昏庸、政治暴虐, 主昏庸、政治暴虐,即使这些 观象一样也不出现, 观象一样也不出现,也没有好 所以说,流星坠落, 处。所以说,流星坠落,树木 作响,这是自然界发生的变化, 作响,这是自然界发生的变化, 事物较少出现的现象。 事物较少出现的现象。认为它 奇怪是可以的, 奇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对 了。……
原文
•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 治乱天邪? 日月星辰瑞历, 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 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 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 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 繁启蕃长于春夏,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 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 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 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 地邪? 得地则生, 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 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 桀以乱, 治,桀以乱,治乱非地 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