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氧乙酸课程设计

苯氧乙酸课程设计
苯氧乙酸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苯氧乙酸产品课程设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O一六年十二月五日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学号

设计题目苯氧乙酸产品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根据题目要求,设计苯氧乙酸的工艺设计,在全面检索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至少设计五中工艺路线,并设计自己认为最适宜的生产工艺,并对该工艺做可行性分析。

利用学校的清华同方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ACS(美国化学学会)数据库查询苯氧乙酸的工艺合成及路线等中英文文献与硕博论文。

苯氧乙酸的工艺合成,设计每一步反应的操作步骤:工艺设计包括反应路线工艺流程示意简图;流程设计: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艺条件设计等等。

比较所有工艺的优劣。包括原料来源、所有设备、工艺操作条件、收率、产品质量和对环境影响等。并做可行性研究。

根据工艺设计,做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包括:不变成本(固定成本),总成本年产值、年利润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率。

二、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文献资料收集:针对某一精细化学品,全面检索如下资料:

(1)产品的性质、用途、价格及其变化趋势。(2)产品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3)世界范围内产品的生产厂家、产量。(4)世界范围内生产该产品的主要工艺。

2、文献资料分析

比较所有工艺的优劣。包括原料来源、所有设备、工艺操作条件、收率、产品质量和对环境影响等。

3、工艺设计(1)工艺条件设计:包括每一步反应的操作步骤

(2)工艺路线设计:包括反应路线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3)工艺流程设计: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4、工艺可行性分析

包括原料来源、所有设备、工艺操作条件、收率、产品质量和对环境影响等

5、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

不变成本(固定成本),总成本年产值、年利润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

目录

前言 (2)

1.1产品的性质、用途、价格及其变化趋势。 (2)

1.2产品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3)

1.3世界范围内生产该产品的所有工艺及其分析。 (4)

1.3.1卤素衍生物与酚盐制备苯氧乙酸 (4)

1.3.2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合成苯氧乙酸 (4)

1.3.3 微波辐射合成苯氧乙酸的研究 (4)

1.3.4 聚乙二醇催化合成取代苯氧乙酸 (4)

1.3.5 微波合成苯氧乙酸 (5)

2 工艺设计 (6)

2.1 工艺路线设计 (6)

2.1.1威廉森合成法制取苯氧乙酸 (6)

2.1.2由苯氧乙酸钠制备苯氧乙酸 (8)

2.1.3湿法合成 (9)

2.1.4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苯氧乙酸 (10)

2.1.5三相催化条件下合成苯氧乙酸 (11)

2.2 工艺条件设计 (11)

2.3 工艺流程设计 (13)

3可行性分析 (14)

3.1工艺可行性分析 (14)

3.2经济可行性分析 (14)

3.3项目使用的专业标准规范 (15)

4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前言

苯氧乙酸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产品。微量施与农作物上具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用量加大时,则具有除草作用。苯氧乙酸分子中含有醚基和羧酸基两个活性官能团,常作为活性中间体用作制药工业、染料、农药及其它有机物的原料,例如,用作口服青霉素V 钾盐的合成基础原料。该产品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产品供不应求。本文通过分析各种苯氧乙酸的工艺合成路线,寻求最优工艺路线,并做可行性研究。从工艺,经济,设计等各方面需求最优设计路线。

1.1产品的性质、用途、价格及其变化趋势。

苯氧乙酸,CAS:122-59-8,分子式:C8H8O3,英文名称是:phenoxyacetic acid,白色针状结晶,在空气中久置会发黄,熔点97-99/℃,沸点285/℃(部分分解)。在20℃水中溶解度约为1.3g,溶于热水、乙醇、乙醚、冰醋酸、苯、二硫化碳。结构式

如图所示O

OH

O

该产品对人的眼睛、呼吸系统及皮肤有刺激性。苯氧乙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来生产青霉素V、除草剂、染料、杀虫剂、杀菌剂、植物激素和中枢神经兴奋药物的中间体等。(1)青霉素V钾片目前国内的苯氧乙酸主要用于生产青霉素V。将苯氧乙酸转化为酰氯,再与6-APA上6号位的氨基进行缩合反应,即可制得青霉素V。青霉素V是青霉素G的衍生物,其特点是耐酸性好,可以口服,解决了青霉素注射前需要作皮试和注射时疼痛的问题,临床使用日益广泛。(2)除草剂低浓度的苹氧乙酸钠盐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此外,苯氧乙酸胺盐、苯氧乙酸丁酯等都是激素型广谱除草剂。

苯氧乙酸系列产品广泛用于染料和制药行业,仅苯氧乙酸类降脂药就有十几种,如二甲苯氧庚酸Gemifibrozil(诺衡)、非诺贝特Fenofibrate(普鲁脂芬、苯酞降脂丙酯)、降脂哌啶Lifitrate(降脂新、利贝特、新安妥明)、氯贝丁酯Clofibrate(安娶明、降脂乙酯、氯

苯丁酯、法脂乙酯、心血夹、冠心乎、安脏美)等。[1]

1.2产品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苯氧乙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也是重要的农药中间体,其氯化产物2,4-二氯苯氧乙酸作为化学除草剂。已经近70年的使用历史,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使得此类药物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它们的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存在收率不高、选择性不好、污染严重的缺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开发环境友好的新型生产工艺,具有降耗减排、降低成本的双重意义,苯氧乙酸是制备染料、药物、杀虫剂、植物生长激素和除草剂的重要原料。

以苯氧乙酸为母体分子,设计合成药效高、选择性好、使用安全的新农药,仍然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芳香族的氯化反应是生产农药、染料、医药和摄影材料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反应。苯氧乙酸的多种氯化物都是常用的除草剂。随着农药等的应用日趋广大,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从而苯氧乙酸的需要大大提高,谁能高效地合成苯氧乙酸,谁就能占领除草剂市场。

苯氧乙酸及其衍生物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植物发芽生长、促进

座果、提高产量、增加蛋白质含量。此外,还可用作农用杀菌剂、除草剂和保鲜剂等,该类化合物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一般作为原料来生产,主要研究苯氧乙酸的衍生物的性质及其工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1.3世界范围内生产该产品的所有工艺及其分析。

1.3.1卤素衍生物与酚盐制备苯氧乙酸

当采用苯酚和氯乙酸为原料, 在碱性条件下合成苯氧乙酸时, 原料最佳配比为苯酚: 氯乙酸:氢氧化钠= 0.9:1.1:2.4, 反应时间为5h, 反应温度为102℃, 可以得到较高产品收率( 69%) 。与过去的收率60%左右有较大的提高, 工业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1.3.2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合成苯氧乙酸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氯乙酸和苯酚合成苯氧乙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以加快合成苯氧乙酸。反应过程考察了苯酚与氯乙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在80℃下,苯酚和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3,催化剂质量为1.59,反应时间为1.5h。此反应所得到的苯氧乙酸的产率为52.74%。该催化剂的用量很少,而且易于回收,并且可以重复使用。

1.3.3 微波辐射合成苯氧乙酸的研究

用微波辐射合成苯氧乙酸,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收率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反应条,收率可达93%。

实验5 对氯苯氧乙酸的制备

实验5 对氯苯氧乙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复习巩固芳香醚的制备和芳环上的氯代反应,掌握利用苯酚制备对氯苯氧乙酸的原理及方法。 2.熟练掌握电动搅拌装置的使用,掌握固体酸性产物的纯化方法。 (二)实验原理 ClCH2 23ClCH 2 OCH2COOH OCH2COONa Cl OCH2COONa 22 FeCl3 HCl NaOH 该实验为两步反应:第一步,酚钠和氯乙酸在碱性中通过Williamson合成法制得苯氧乙酸。第二步是在三氯化铁的催化下发生苯环上的氯化反应生成对氯苯氧乙酸。但该实验不是直接通氯气,而是通过双氧水氧化盐酸生成氯,紧接着就发生氯化反应。最后的产品经重结晶纯化。 对氯苯氧乙酸是一个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俗称“防落素”,可以减少农作物或瓜果蔬菜的落花落果,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三)实验试剂及物理常数 药品名称分子量 (mol wt) 性状熔点 (℃) 沸点 (℃) 比重 (d420) 溶解性 氯乙酸94.5 无色晶体61~63 188 1.58 易溶于水,乙醇 和乙醚 苯酚94.11 无色晶体42~43 181.75 1.071 热溶于水,易溶 于乙醇和乙醚 苯氧乙酸152无色晶体98~100 285 热溶于水,能溶 于乙醇和乙醚三氯化铁162.22 橙红色固体282 - 2.898 易溶于水 乙醚74.12 无色液体- 34.51 0.7138 微溶于水,易溶 于乙醇

(四)实验装置图 反应装置抽滤装置 干燥装置 布氏漏斗 抽 滤 瓶 (五)实验步骤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50ml 三口瓶中,加入3.8克氯乙酸和5毫升水,开动搅拌,慢慢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至溶液的pH=7~8,然后加入2.5克苯酚,再慢慢滴加35%氢氧化钠溶液至pH=12,沸水浴加热搅拌反应半个小时,继续用氢氧化钠调PH =12,再加热反应15分钟。移去水浴,用浓盐酸调pH=3~4,这时候会析出固体,抽滤,用水洗2~3次,在60~65℃下烘干,备用。 反应装置同上,加入3克上述制备的对氯苯氧乙酸,和10ml冰乙酸,升温至55℃,加入少量三氯化铁(大约1粒绿豆大小)和10毫升浓盐酸(不要过量)。升温至60~70℃,在10分钟内慢慢滴加3毫升双氧水(宜慢,让生成的Cl2充分参与反应),保温反应20~30分钟,升温使固体溶解,慢慢冷却,析出固体,抽滤,粗产品水洗2次,用1:3的乙醇/水溶液重结晶,干燥后称重,计算产率。 注意事项: 1.先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将氯乙酸转变为氯乙酸钠,以防氯乙酸水解。因此,滴加碱液的速度宜慢。 2.酸化在通风橱中进行。盐酸不可过量太多,否则会生成盐而溶解。 3.开始加浓HCl时,FeCl3水解会有Fe(OH)3沉淀生成。继续加HCl又会溶解。FeCl3不可加多,否则影响产品的颜色。 4.Cl2有刺激性,特别是对眼睛、呼吸道和肺部器官。应注意操作勿使逸出,并注意开窗通风。 5.若无沉淀产生可能是反应温度太高,或氯气挥发。可降低温度再加入适量的浓盐酸或过氧化氢。

苯-氯苯溶液连续精馏塔设计

苯-氯苯溶液连续精馏塔设计 一、前言 课程设计是本课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使学生体察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学习化工设计基本知识的初次尝试。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利用本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设计任务,从而得到化工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责任感的工作作风。课程设计是增强工程观念,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本设计采用连续精馏分离苯-氯苯二元混合物的方法。连续精馏塔在常压下操作,被分离的苯-氯苯二元混合物连续精馏塔中部进入塔内,以一定得回流比连续精馏塔的塔顶采出含量合格的苯,塔底采出氯苯。氯苯纯度不低于%,塔顶产品苯纯度不低于98%。 二、摘要: 氯苯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合成原料,广泛用于生产,磷苯液相氯化法制中含有一定量的苯,用于分离挥发性

苯和氯苯连续精馏塔的设计是不容易的。设计选择良好的合成功能的集成产品和效率,经济,安全和其他方面。这将是选择精馏塔和筛板筛板塔更好。有很多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而且液滴板表面的小。它有一个较低的压力,但一个更大的生产能力。最后,气体在塔内均匀分布,具有较高的传质效率。设计完成了塔径为1000mm和总高度为15m的工艺计算和设备设计,它定义了那个桶材料为16MnR,标称厚度为8毫米,根据钢制压力容器。设计选用标准椭圆封头的直径为1000mm,表面高度200mm,直边高度是根据工艺设备的设计和jb4737-95 25mm。进口和出口的液体和气体管道的法兰都是根据汞丝网除沫器选用SP滤网采用rfpf。设计无具体要求,选择圆柱裙,其直径1000mm ..最后的设计进行festigkeit和稳定性ueberpruefung等等,并对塔体的厚度和高度均符合要求的设计压力下。 Abstract: Chlorobenzene as an important basic organic synthesis raw material, widely used in production, the rule of law by a benzene liquid-phase chlorination of p contains a certain amount of benzene, the design for a continuous distillation column for separation volatile benzene and chlorobenzene is not easy. The design chooses the integrated product of good

8000吨年2,4-二氯苯氧乙酸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1前言 我国农药产品结构经过十多年的调整,除草剂所占比例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7%左右增加到目前的24%左右,但仍然不能充分满足国内需求,每年还需要进口大量除草剂以弥补市场空缺。我国农药“十五”发展规划仍将继续发展除草剂,鼓励使用面广的骨干品种尽快形成规模,占领国内外市场。 2,4-二氯苯氧乙酸(俗称2,4-D)属于苯氧乙酸类激素类型选择性除草剂,低浓度使用时能刺激植物生长,具有防止落果,使果实肥大的作用。高浓度使用时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主要用于苗后茎叶处理,如小麦、大麦、青稞、玉米、谷子、高粱等禾本科作物田及禾本科牧草地,防除播娘蒿、藜、蓼、芥菜、李子草、刺儿菜、苦荬菜、问荆、律草、繁缕、藏而、田旋花、马齿苋等阔叶杂草。 近年来,随着农药市场的变化,农药旺季越来越短,引起生产期缩短,要求生产能力要具有国内外竞争力。×××××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现有3000吨/年2,4-二氯苯氧乙酸生产装臵,该装臵经多年使用,部分设备已经老化,工艺操作稳定性降低,产能及产品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近年来外商向公司提出的购货要求时间紧,要货集中,公司因不能及时供货而放弃了多项订单,因此,需要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改造,使其达标达产,并新增5000吨/年2,4-二氯苯氧乙酸生产装臵,实现规模生产,尽快占领国际、国内市场是十分必要的。在技术方面,公司在多年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发明了水相纯化

法生产高纯度2,4-二氯苯氧乙酸的专利技术,使产品的质量达到98%以上,物耗、能耗有了较大的降低,产品具有很强的国内外竞争能力。 ×××××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化工厂,1997年吸收×××农药厂经改制后成立×××××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以农药原药生产和加工、农药中间体、氯碱及相关产品为主的国家大型二档企业,具有多年生产农药、化工产品的历史和生产经验,是原化工部定点生产农药的企业,公司下设进出口公司,拥有产品进出口权,产品远销澳大利亚、南美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现有总资产2052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3428万元,流动资产12871万元,资产负债率56.84%,银行信用 A级。公司占地面积26.25公顷,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职工11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0人。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4000万元,利税800万元,出口创汇480万美元。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13000万元,利润120万元,税金600万元,其中高纯度2,4-二氯苯氧乙酸出口创汇480万美元。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利于公司产品形成规模化,占领国内外市场,同时也将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环保问题,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文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8000吨/年2,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精馏塔设计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 (3) 一.设计题目 (3) 二.操作条件 (3) 三.塔设备型式 (3) 四.工作日 (3) 五.厂址 (3) 六.设计内容 (3) 设计方案 (4) 一.工艺流程 (4) 二.操作压力 (4) 三.进料热状态 (4) 四.加热方式 (4) 精馏塔工艺计算书 (5) 一.全塔的物料衡算 (5) 二.理论塔板数的确定 (5) 三.实际塔板数的确定 (7) 四.精馏塔工艺条件及相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8) 五.塔体工艺尺寸设计 (10) 六.塔板工艺尺寸设计 (12) 七.塔板流体力学检验 (14) 八.塔板负荷性能图 (17) 九.接管尺寸计算 (19) 十.附属设备计算 (21) 设计结果一览表 (24) 设计总结 (26) 参考文献 (26)

苯-氯苯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苯-氯苯分离过程精馏塔设计任务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座苯-氯苯连续精馏塔,要求年产纯度为99.6%的氯苯140000t,塔顶馏出液中含氯苯不高于0.1%。原料液中含氯苯为22%(以上均为质量%)。 二.操作条件 1.塔顶压强自选; 2.进料热状况自选; 3.回流比自选; 4.塔底加热蒸汽压强自选; 5.单板压降不大于0.9kPa; 三.塔板类型 板式塔或填料塔。 四.工作日 每年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五.厂址 厂址为天津地区。 六.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说明 2. 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3.塔板数的确定; 4.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5.精馏塔主要工艺尺寸;

化学实验报告对氯苯氧乙酸的合成

对氯苯氧乙酸的合成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机械搅拌操作; 2、 学会对氯苯氧乙酸的合成方法; 3、 进一步熟悉亲核合成反应; 4、 熟练重结晶操作。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对氯苯氧乙酸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中间体,有许多合成方法,本实验采用Willamson 法进行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 副反应: 222ClCH COOH + NaOH HOCH COONa+NaCl+H O → 碘离子是比氯离子更好的离去基团,能够明显地提高S N 2反应的反应速率和产率,因此,使用催化量的KI 是必要的。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生成苯酚负离子,可以明显提高它的亲核性,但在碱作用下,氯乙酸同样会发生水解反应,即被羟基负离子进攻生成副产物。本实验采用先将一部分NaOH 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负离子,再分别滴加剩余的碱和氯乙酸,以减少氯乙酸的水解,提高反应的产率。 主反应机理: 副反应机理: 三、 主要物料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OH Cl + Na OH H KI ???→??→ OCH 2COOH Cl 2ClCH COOH +

四、主要仪器设备 仪器100mL三口烧瓶;滴液漏斗;电热包(或油浴装置);机械搅拌器(或磁力搅拌器);球形冷凝管;吸滤装置;250mL烧杯;10mL量筒;50mL量筒;胶头滴管。 试剂对氯苯酚;氯乙酸;20%NaOH;碘化钾;1:1盐酸;95%乙醇;pH试纸。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实验装置图:

六、 实验结果与分析 重结晶前的粗产物质量为11.72g ,粗产率为 11.72100%124.2%6.50186.59/128.56/m g m g g mol M g mol M ?= =?粗产品 对氯苯酚 对氯苯氧乙酸 对氯苯酚 粗产率超过100%,显然其中混有大量杂质。根据实验过程分析,由于未趁热加酸,导致酸化不充分,粗产品抽滤时没有充分洗涤,这两个原因导致产物中混入大量对氯苯氧乙酸盐杂质。 重结晶提纯的产物经干燥后质量为4.76g ,产率为 4.76100%50.5%6.50186.59/128.56/m g m g g mol M g mol M ?= =?产物 对氯苯酚 对氯苯氧乙酸 对氯苯酚 提纯干燥产物的熔程两次测量分别为155.6℃~157.0℃,155.7℃~157.2℃,平均为155.6℃~157.1℃,比文献值157℃~159℃偏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混入脱羧产物或(和)乙醇,或者干燥不充分所致。 七、 思考题 1、 为什么要在搅拌下滴加氯乙酸? 答: 防止氯乙酸的瞬时浓度过大增加副反应的发生。 2、 为什么将对氯苯酚先溶于NaOH 溶液中,作用何在? 答: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生成苯酚负离子,可以明显提高它的亲核性,但在碱作用下,氯乙酸同样会发生水解反应,即被羟基负离子进攻生成副产物。本实验先将对氯苯酚溶于NaOH 溶液中,生成对氯苯酚负离子,再分别滴加剩余的碱和氯乙酸,以减少氯乙酸的水解,提高反应的产率。 八、 讨论、心得 1、 实验操作注意点 (1) 试管中的对氯苯酚加入适量NaOH 溶液适当加热后倒出,然后用少量NaOH 溶液洗涤试管。

药化习题-1_pdf

单项选择题 1. 决定药物药效的主要因素是( A ) A. 药物必须以一定的浓度到达作用部位,并与受体结合 B. 药物是否稳定 C. 药物必须完全溶于水 D. 药物必须具有较大的脂溶性 2. 药物分子的构象必须是( B )才能为受体所识别 A. 优势构象 B. 药效构象 D. 能量最高构象 C. 任意构象 3. 可使药物脂/水分配系数变大的基团是( B ) A. 氨基 C. 羧基 B. 烷基 D. 羟基 4. 属于全身静脉麻醉药的是( A. 恩氟烷 C ) B. 乙醚 D. 丁卡因 C. 氯胺酮 5. 局部麻醉药物的发展是从对_________的结构及代谢的研究中开始的。( B ) A. 巴比妥酸 C. 咖啡因 B. 可卡因 D. 普鲁卡因 6. 局部麻醉药 A. —NH — C. —O — 的基本骨架中,X 为______时麻醉作用最强。( D ) B. —CH 2— D. —S — 7. 下列关于盐酸氯胺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局部麻醉药 D ) B. 是吸入麻醉药 C. 含有酰胺结构 D. 右旋体作用比左旋体强 8. 下列药物中属于局部麻醉药的是( B ) A. 恩氟烷 C. 羟丁酸钠 B. 布比卡因 D. 氯丙嗪 9. Lidocaine 比 procaine 作用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C A. Procaine 有芳香第一胺结构 C.酰氨键比酯键不易水解 B. Procaine 有酯基 D. Lidocaine 的中间部分较 procaine 短 10. 吡唑酮类药物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B ) A. 镇静催眠 C. 抗菌 B. 解热镇痛抗炎 D. 抗病毒 11. 卡马西平为( A ) A. 抗癫痫药 B. 镇静催眠药 D. 抗精神失常药 C. 具吩噻嗪类结构 12. 苯巴比妥具有下列性质( D )

取代苯氧乙酸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取代苯氧乙酸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以碱性水溶液为溶剂,以聚乙二醇-800为催化剂,一氯乙酸与5种取代苯酚合成了5种取代苯氧乙酸?各化合物结构经IR?1H NMR?元素分析进行表征,并对5种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大部分化合物对所测菌种都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取代苯氧乙酸;合成;结构;生物活性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Substituted Phenoxyacetic Acids Abstract: Five substituted phenoxyacetic acids were prepared from corresponding phenols and chloroacetic acid catalyzed by PEG-800 in alkaline water.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IR, 1H NM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preliminary biological activities detection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unds showed fungicidal activities to four vegetable pathogens at different extent. Key words: substituted phenoxyacetic acid; synthesis; structure; biological activity 苯氧乙酸类化合物对植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在农药领域多用作杀菌剂?除 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1,2]?在医药领域多用作医药合成的中间体,早在20世纪60年代,4-氯苯氧乙酸就用来合成中枢神经兴奋药氯酯醒[3]?此外,苯氧乙酸类化合物还可作为抑制剂应用于矿物质的浮选分离[4]?孙晓红等人[5,6]合成了一系列取代苯氧乙酸嘧霉胺盐,并初步证实了取代苯氧乙酸嘧霉胺盐具有很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制备苯氧乙酸的方法很多,如传统的Williamson不对称醚的合成反应[7],该方法的缺点是产率低;又如超声波辐射固-液相法[8],该方法的缺点是反应不便操作?我们设计在以聚乙二醇-800为催化剂的碱性水溶液中,一氯乙酸与5种取代苯酚在水中反应,酸化后得到5种取代苯氧乙酸?对这5个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表征?初步测定了这5个化合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大部分化合物对所测菌种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总结了化合物结构和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1 实验方法 1.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1.1.1 合成路线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见图1?1.1.2 仪器与原料SMP3数字型熔点仪?PE-2400型元素分析仪?Varian Unity INOV A-400超导核磁共振仪?IR-400型红外分光光度计(KBr);苯酚?2,4-二氯苯酚?对硝基苯酚?邻硝基苯酚?对

豆芽中氯苯氧乙酸氟苯氧乙酸等简要编制说明

DB 北京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DB 11/ XXXXX—XXXX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 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 福美双的测定 (征求意见稿) 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

前言 本标准代替DB11/T 379-2006《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2,4-滴、赤霉素、福美双的测定》。 本标准与DB11/T 379-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原标准方法进行结构调整,删除了2,4-滴的检测方法; ——增加了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异戊烯腺嘌呤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 ——修改了标准的中文名称,标准中文名称改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福美双的测定》。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第一法(仲裁法):刘平、范赛、吴国华、赵榕、刘伟、赵旭东; 第二法:曹红、金瑛、刘艳琴、许华、王浩、田艳玲、林立。 原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7种植物生长 调节剂及福美双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CPA)、4-氟苯氧乙酸(4-FPA)、6-苄基腺嘌呤(6-BAP)、异戊烯腺嘌呤(z-IP)、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 、赤霉素(GA)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福美双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福美双残留量的测定。 第一法液相色谱-质谱法 2 原理 试样经乙腈提取,在酸性条件下盐析脱水,离心后,分散固相萃取管净化,上清样液经十倍稀释后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分析,外标法定量。 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乙腈:色谱纯。 3.1.2 甲醇:色谱纯。 3.1.3 QuEChERS分散固相萃取粉包:内含4 g MgSO4、1 g NaCl、1 g柠檬酸钠、0.5 g柠檬酸氢二钠。 3.1.4 十八烷基硅烷(C18)。 3.2 标准品 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纯度>99.0%。 3.3 标准溶液配制 3.3.1标准储备液:分别精确称取植物生长调节剂标准品0.01g(精确到0.0001g),用甲醇溶解并移入

对氯苯氧乙酸的制备

对氯苯氧乙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复习巩固醚的制备和芳环上的氯化反应 2、掌握利用苯酚制备对氯苯氧乙酸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电动搅拌装置的安装及使用。 3、练习并掌握固体酸性产品的纯化方法。 二、实验原理 ClCH 2COOH Na 2CO 3ClCH 2 COONa 2COONa 2HCl+H 2O 2 FeCl 3 OCH 2COOH Cl 该实验为两步反应:第一步,酚钠和氯乙酸在碱性中通过Williamson 合成法制得苯氧乙酸。第二步是在三氯化铁的催化下发生苯环上的氯化反应生成对氯苯氧乙酸。但该实验不是直接通氯气,而是通过双氧水氧化盐酸生成氯,紧接着就发生氯化反应。最后的产品经重结晶纯化。 对氯苯氧乙酸是一个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俗称“防落素”,可以减少农作物或瓜果蔬菜的落花落果,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三、实验药品用量及物理常数

四、实验装置图 反应装置抽滤装置 干燥装置 布氏漏斗 抽 滤 瓶 五、实验流程图 氯乙酸 5ml水 碳酸钠 冷却 抽滤 六、实验步骤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100ml 三口瓶中,加入3.8克氯乙酸和5毫升水,开动搅拌,慢慢加饱和碳酸钠溶液,至溶液PH=7-8。然后,加入2.5克苯酚,再慢慢滴加35%氯氧化钠至PH=12,沸水浴加热反应0.5小时,再用氯氧化钠调PH=12,再加热反应15分钟。移去水浴,用浓盐酸调PH=3-4,析出固体,抽滤,水洗2-3次,在60-65度干燥,稳重,备用。 反应装置同上,加入3克上述制备的对氯苯氧乙酸,和10毫升冰乙酸,升至55度,加入少需三氯化铁和10毫升浓盐酸。升至60-70度,在10分钟内慢慢滴加3毫升双氧水,保温反应20分钟,升温使固体溶解,慢慢冷却,析出固体,抽滤,粗产品水洗2次,用1:3的乙醇-水重结晶,干燥后称重,计算产率,测熔点。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安装仪器前,要先检查电动搅拌装置转动是否正常,搅拌棒要垂直安装,安装好仪器后,再检查转动是否正常。

苯与氯苯分离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一)产品与设计方案简介 1.产品性质、质量指标和用途 产品性质:有杏仁味的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密度1.105g/cm3。沸点131.6℃。凝固点-45℃。折射率1.5216(25℃)。闪点29.4℃。燃点637.8℃,折射率1.5246,粘度(20℃)0.799mPa·s,表面张力33.28×10-3N/m.溶解度参数δ=9.5。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易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 1. 3%-7.1%(vol)。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常温下不受空气、潮气及光的影响,长时间沸腾则脱氯。蒸气经过红热管子脱去氢和氯化氢,生成二苯基化合物。有毒.在体内有积累性,逐渐损害肝、 2910mg/kg,肾和其他器官。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对神经系统有麻醉性,LD 50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50mg/m3。遇高温、明火、氧化剂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氯酸银反应剧烈 质量指标:氯苯纯度不低于99.8%,塔顶馏出液中含氯苯不得高于2%,原料液中含氯苯45%。(以上均为质量分数) 产品用途:作为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2.设计方案简介 (1)精馏方式:本设计采用连续精馏方式。原料液连续加入精馏塔中,并连续收集产物和排出残液。其优点是集成度高,可控性好,产品质量稳定。由于所涉浓度范围内乙醇和水的挥发度相差较大,因而无须采用特殊精馏。 (2)操作压力:本设计选择常压,常压操作对设备要求低,操作费用低,适用于苯和氯苯这类非热敏沸点在常温(工业低温段)物系分离。 (3)塔板形式:F1型浮阀塔板,浮阀塔板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造价低;塔板开口率大,生产能力大;由于阀片可随气量的变化自由升降,故操作弹性大;因上升气流水平吹入液层,气液接触时间较长,故塔板效率较高。(4)加料方式和加料热状态:设计采用泡点进料,将原料通过预热器加热至泡点后送入精馏塔内。 (5)由于蒸汽质量不易保证,采用间接蒸汽加热。 (6)再沸器,冷凝器等附属设备的安排:塔底设置再沸器,塔顶蒸汽完全冷凝后再冷却至泡点下一部分回流入塔,其余部分经产品冷却器冷却后送至储灌。塔釜采用间接蒸汽加热,塔底产品经冷却后送至储罐。 3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

植物生长调节剂之4--碘苯氧乙酸

4--碘苯氧乙酸 性能一种类似吲哚乙酸生理作用的苯氧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又名增产灵。增产灵具有加速细胞分裂、分化作用,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开花、结实,防止蕾铃脱落,增加铃重,缩短发育周期,提早成熟等多种作用。 应用可在大豆、水稻、棉花、花生、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应用。棉花,将30~50毫克/升药液加温至55摄氏度,把棉籽浸入8~16小时,然后冷却播种,促进壮苗。开花当天以20~30毫克/升滴涂在花冠内,或在幼铃上滴涂2~3次,间隔3~4天,每公顷用药液量7.5~15千克,可防止落花落铃。在现蕾期至始花期以5~10毫克/升药液喷洒1~2次,间隔10天也有保花保铃的效果。大豆、豌豆等,花荚期用10~20毫克/各喷洒1~2次,可减少落花落荚,增加分枝,促进早熟,与磷酸二氢钾混用效果更佳。花生在花荚期以10~40毫克/升,药液喷洒2~3次,总分枝数、果枝均有增加,还促进早熟增产。芝麻在蕾花期以10~20毫克/升药液喷洒1次,明显增产。水稻、小麦等,用10~20毫克/升药液浸种或浸秧,促进发根,提早返青。苗期喷洒10~20毫克/升药液,加快秧苗生长。在抽穗、扬花、灌浆期以20~30毫克/升喷洒一次,可提早抽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小麦以20~100毫克/升药液浸种8小时,促进幼苗健壮,抽穗、扬花期以20~30毫克/升叶面喷洒一次,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玉米在抽丝期、灌浆期以20~40毫克/升药液喷洒全株或灌注在果穗的丝内,可使果穗饱满,

防止秃顶,增加穗重、千粒重。此外,西红柿在花期或幼果期以5~10毫克/升药液喷洒一次,促进坐果增产。黄瓜结果期以6~10毫克/升喷中涂果多次,可增果重增产。洋白菜、大白菜包心期以20毫克/升喷洒1~3次,增加产量。葡萄在花后或幼果期以50毫克/升药液喷洒2次,明显增加果穗重量

第九章:羧酸答案

第九章:羧酸答案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本大题共63 小题) 1、己酸 1 2、2, 2-二甲基丙酸或α,α-二甲基丙酸 1 3、3-甲基丁酸或β-甲基丁酸 1 4、BrCH2CH2CH2COOH 1 5、2, 2-二乙基丁酸或α,α-二乙基丁酸 1 6、CH 3CH 210COOH 1 7、CH 3CH 212COOH 1 8、CH 3CH 214COOH 1 9、CH 3CH 216COOH 1 10、CH2==CH CH 28COOH 1 11、3, 7-二甲基-5-氯甲基辛酸 1 12、CH3OCH2COOH 1 1 13、 14、(CH3CH2)2C(CH3)COOH 1 1 15、 1 16、 17、3-甲基-2-丁烯酸 1 18、顺-3-甲基-6-辛烯酸 1 1 19、 20、2-环己烯基乙酸 1 21、2, 4-环戊二烯基甲酸 1 22、CH≡CCH2COOH 1 23、2-甲基-3-氯甲基戊酸 1 24、 1 1 25、 1 26、 27、2, 4-戊二烯酸 1 28、顺,反,反-6, 8, 10-十六碳三烯酸 2

2 29、 1 30、 31、HOOC—COOH 1 32、甲基丙二酸 1 33、2-甲基-3-乙基丁二酸 1 34、2, 3-二氯丁二酸或α,α′-二氯丁二酸 1 1 35、 1 36、 1 37、 38、2-己烯-4-炔-1, 6-二酸 2 39、对苯二甲酸 1 40、1, 2, 3, 5-苯四甲酸 1 41、1, 2-苯二乙酸 1 42、1, 3, 5-苯三乙酸 1 43、3, 4, 5-三羟基苯甲酸 1 44、2-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 1 45、3-甲基-5-(1-萘基)己酸 1 46、对环丙基苯甲酸 1 47、3-苯丙烯酸 1 1 48、 1 49、 1 50、 51、对苯氧基苯甲酸 1 52、2, 4-二氯苯氧乙酸 1 53、2-乙酰苯甲酸钠 1

06 苯氧乙酸的制备

类别 编号 06 电石游泳实验室 有机合成实验报告 苯氧乙酸的制备 Preparation of phenoxyacetic acid 学院名称: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应用化学2012级1班 姓 名: 王云龙 学 号: 201205020017 实验时间: 2014.7.25 … … … …… … …… … ………装 ……… ……… 订……… …… …线… ……… ………… ……… …

实验名称: 苯氧乙酸的制备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姓名: 合作者: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编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利用威廉森反应制备苯氧乙酸的原理; 2.练习回流、滴液、抽滤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 1.制备混醚-威廉森反应: 2.反应方程式: 副反应: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氯乙酸、苯酚、饱和碳酸钠溶液、35%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 250mL 三口瓶、磁力加热搅拌器、球形冷凝管、滴液漏斗、循环水真空泵、布氏漏斗、吸滤瓶、烧杯 四、实验步骤 1.在小烧杯中放入3.8g 氯乙酸,用2mL 的水溶解。搅拌下滴加饱和碳酸钠水溶液至溶液p H9~10,制得氯乙酸钠溶液。 2.在装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瓶中加入2.5g 苯酚,2mL 的35%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沸石,加热使苯酚溶解,制得苯酚钠溶液。 二〇一四年制 R X + R 'ONa R O R '+ NaX ClCH 2COOH Na 2CO 3ClCH 2COONa OH NaOH ONa } OCH 2COONa HCl OCH 2COOH ClCH 2COOH + NaOH HOCH 2COOH + NaCl H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工艺计算书(精馏段部分)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工与材料系 2004年5月27日

课程设计题目一——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座苯-氯苯连续精馏塔,要求年产纯度为99.8%的氯苯50000t/a,塔顶馏出液中含氯苯不高于2%。原料液中含氯苯为35%(以上均为质量%)。 二、操作条件 1.塔顶压强4kPa(表压); 2.进料热状况,自选; 3.回流比,自选; 4.塔釜加热蒸汽压力506kPa; 5.单板压降不大于0.7kPa; 6.年工作日33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2.塔的工艺计算; 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结构的设计计算; 4.塔内流体力学性能的设计计算; 5.塔板负荷性能图的绘制; 6.塔的工艺计算结果汇总一览表; 7.辅助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8.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的绘制; 9.对本设计的评述或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四、基础数据 p(mmHg) 1.组分的饱和蒸汽压ο i

2.组分的液相密度ρ(kg/m 3 ) 纯组分在任何温度下的密度可由下式计算 苯 t A 187.1912-=ρ 推荐:t A 1886.113.912-=ρ 氯苯 t B 111.11127-=ρ 推荐:t B 0657.14.1124-=ρ 式中的t 为温度,℃。 3.组分的表面张力σ(mN/m ) 双组分混合液体的表面张力m σ可按下式计算: A B B A B A m x x σσσσσ+= (B A x x 、为A 、B 组分的摩尔分率) 4.氯苯的汽化潜热 常压沸点下的汽化潜热为35.3×103 kJ/kmol 。纯组分的汽化潜热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8 .01238.012??? ? ??--=t t t t r r c c (氯苯的临界温度:C ?=2.359c t ) 5.其他物性数据可查化工原理附录。 附参考答案: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计算书(精馏段部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福美双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 (一)任务来源、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 2013年9月,北京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征集2014年度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立项建议的通告》。本标准制订小组根据《通告》要求,在大量文献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向北京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了对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 /T379—2006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2,4-滴、赤霉素、福美双的测定》进行修订,得到了卫计委的立项批准,项目编号为spaqdfbz-2014-10。本标准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起草。 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 主要起草人:第一法(仲裁法)刘平、范赛、吴国华、赵榕、刘伟、赵旭东; 第二法:曹红、金瑛、刘艳琴、许华、王浩、田艳玲、林立。 (二)简要的起草过程 2014年5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抽调技术人员组成标准修订小组,开始制定实验方案,在前期大量文献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检测方法。2014年8月开始开展方法回收率、精密度、测定低限以及线性范围等一系列技术内容的确定研究。2015年5月底形成标准检测方法草案。2015年7月,组织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卫生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海淀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等3家单位进行了方法的协同性验证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方法的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的要求,至此第一法建立完毕。因2,4-滴已建立国标方法,将原标准中2,4-滴的检测方法删掉,并对原标准结构进行调整,与新建立的仲裁方法合并为现标准方法。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 本标准代替DB11/T379-2006《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2,4-滴、赤霉素、福美双的测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练习题88(附答案)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已知A物质的分子结构简式如下:,1mol A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后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 A.6mol B.7mol C.8mol D.9mol 2.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醋酸去除水垢:CaCO3+2H+=Ca2++H2O+CO2↑ B.甲醛与足量新制Cu(OH)2浊液反应:HCHO+2Cu(OH)2HCOOH+Cu2O↓+2H2O C.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溴苯: D.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 3.CPAE是蜂胶的主要活性成分,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PAE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B.CPAE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CPAE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D.CPAE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 4.BHT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由对甲基苯酚()合成BHT的常用方法有2种 (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BHT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BHT与对甲基苯酚互为同系物 C.BHT与FeCl3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D.方法一的原子利用率高于方法二 5.食品香精菠萝酯的生产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1)产物中残留的苯酚可用FeCl3溶液检验 B.苯酚和菠萝酯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 C.苯氧乙酸和菠萝酯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步骤(2)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可用溴水检验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羟基的化合物一定属于醇类 B.代表醇类的官能团是与链烃基相连的羟基 C.酚类和醇类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分子内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一定是酚类 7.Y是合成香料、医药、农药及染料的重要中间体,可由X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Y的分子式为C10H8O3 B.由X制取Y的过程中可得到乙醇 C.一定条件下,Y能发生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D.等物质的量的X、Y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8.迷迭香酸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对癌症和动脉硬化的预防起到一定作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迷迭香酸的分子式为C18H15O8 B.迷迭香酸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消去、显色反应 C.1mol迷迭香酸跟H2反应,最多消耗8mol H2 D.1mol迷迭香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6mol NaOH 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苯氧乙酸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苯氧乙酸产品课程设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O一六年十二月五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学号 设计题目苯氧乙酸产品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根据题目要求,设计苯氧乙酸的工艺设计,在全面检索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至少设计五中工艺路线,并设计自己认为最适宜的生产工艺,并对该工艺做可行性分析。 利用学校的清华同方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ACS(美国化学学会)数据库查询苯氧乙酸的工艺合成及路线等中英文文献与硕博论文。 苯氧乙酸的工艺合成,设计每一步反应的操作步骤:工艺设计包括反应路线工艺流程示意简图;流程设计: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艺条件设计等等。 比较所有工艺的优劣。包括原料来源、所有设备、工艺操作条件、收率、产品质量和对环境影响等。并做可行性研究。 根据工艺设计,做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包括:不变成本(固定成本),总成本年产值、年利润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率。 二、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文献资料收集:针对某一精细化学品,全面检索如下资料: (1)产品的性质、用途、价格及其变化趋势。(2)产品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3)世界范围内产品的生产厂家、产量。(4)世界范围内生产该产品的主要工艺。 2、文献资料分析 比较所有工艺的优劣。包括原料来源、所有设备、工艺操作条件、收率、产品质量和对环境影响等。 3、工艺设计(1)工艺条件设计:包括每一步反应的操作步骤 (2)工艺路线设计:包括反应路线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3)工艺流程设计: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4、工艺可行性分析 包括原料来源、所有设备、工艺操作条件、收率、产品质量和对环境影响等 5、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 不变成本(固定成本),总成本年产值、年利润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

高二化学《羧酸酯》知识点总结以及典例导析

羧酸 酯 【学习目标】 1、掌握乙酸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 2、掌握羧酸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酯的结构及主要性质; 4、掌握重要的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会在有机合成与推断中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羧酸的结构、通式和性质 1.羧酸的组成和结构。 (1)羧酸是由烃基(或H)与羧基相连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羧基()是羧酸的官能团。 (2)羧酸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2.羧酸的分子通式。 一元羧酸的分子通式为R —COOH ,饱和一元脂肪羧酸的分子通式为C n H 2n O 2或C n H 2n+1—COOH 。 分子式相同的羧酸、羧酸酯、羟基醛、羟基酮等互为同分异构体。 3.羧酸的主要性质。 (1)羧酸的沸点比相应的醇的沸点高;碳原子数在4以下的羧酸能与水互溶,随着分子中碳链的增长,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减小,直至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的溶解度相近。 (2)羧酸的化学性质。 ①弱酸性。 由于—COOH 能电离出H +,使羧酸具有弱酸性。而羧酸具有酸类物质的通性。如: 2RCOOH+Na 2CO 3→2RCOONa+CO 2↑+H 2O RCOOH+NH 3→RCOONH 4 常见的一元羧酸的酸性强弱顺序为: ②酯化反应。 注意:可以用同位素示踪法证实酯化反应过程是羧酸分子中羧基中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相互结合成酯。 无机含氧酸与醇作用也能生成酯,如: C 2H 5OH+HONO 2→C 2H 5—O —NO 2+H 2O (硝酸乙酯) ③-H 被取代的反应。 通过羧酸-H 的取代反应,可以合成卤代羧酸,进而制得氨基酸、羟基酸等。 ④还原反应。 由于羟基的影响,羧基中的羰基比醛、酮分子中的羰基较难发生加成反应,但在特殊试剂(如LiAlH 4)的作用下,可将羧基还原为醇羟基。 RCOOH 4LiAlH ????→RCH 2OH 有机化学上可用此反应实现羧酸向醇的转化。 4.羧酸的命名。 (1)选含羧基的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按主链碳原子数称某酸; (2)从羧基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 (3)在“某酸”名称之前加入取代基的位次号和名称。 如: 5.重要的羧酸简介。

苯氧乙酸和对氯苯氧乙酸制备审批稿

苯氧乙酸和对氯苯氧乙 酸制备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苯氧乙酸和对氯苯氧乙酸制备 实验日期:实验目的 :了解对氯苯氧乙酸和苯氧乙酸的制备方法; :复习机械搅拌,分液漏斗使用,重结晶等操作。 实验原理 :先缩合苯氧乙酸的合成,再采用浓盐酸加过氧化氢在酸性介质中的氯化来制备对氯苯氧乙酸。 :反应式

第一步是制备酚醚,这是一个亲核取代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易于进行。 第二步是苯环上的亲电取代,FeCl3作催化剂,氯化剂是Cl+,引入第一个Cl。 2HCl + H2O2→ Cl2 + 2H2O Cl2 + FeCl3→ [ FeCl4 ]- + Cl+ 实验药品: 物学常数 名称:苯酚 CAS号:108-95-2 分子式:C6H6O 分子量: 熔点: 沸点:相对密度:折射率: 价格:元/吨 用 途:苯酚可作杀菌剂、麻醉剂、防腐剂。(Lister J)最早将其用于外科手术消毒;但由于苯酚的毒性,这一技术最终被取代。现在苯酚可用于制备消毒剂,如TCP;或用其稀溶液直接进行消毒。

苯酚是多种化工产品的原料,用来合成阿司匹林等药品,以及一些农药、香料、染料。亦用来合成树脂,最主要的一种是和甲醛缩合而成的。 尽管苯酚的浓溶液毒性很强,它仍在整形外科手术中充当脱皮剂。 性质: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凡土林、挥发油、强碱水溶液。室温时稍溶于水,与大约8%水混合可液化,65℃以上能与水混溶,几乎不溶于石油醚。 名称:氯乙酸 CAS号:79-11-8分子式:C2H3ClO2分子量:熔点:61沸点:188 相对密度:折射率 :------- 价格:元/吨 用途:用于制和作中间体。 性质:溶于水、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 名称:苯氧乙酸CAS号:122-59-8分子式:C8H8O3 分子量:152 熔点:97-99 沸点: 285 相对密度:----折射率-----价格:元/吨 用途:苯氧乙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来生产青霉素V、除草剂、染料杀虫剂、杀菌剂、植物激素和中枢神经兴奋药物的中间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