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中氯苯氧乙酸氟苯氧乙酸等简要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和6-苄基腺嘌呤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和6-苄基腺嘌呤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和6-苄基腺嘌呤残留作者:李玥颖来源:《现代食品》 2018年第15期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豆芽的下胚轴多粗壮、白嫩,增加了豆芽的美观,但是这种豆芽的危害比较大。

其中,豆芽中的4- 氯苯氧乙酸钠、6- 苄基腺嘌呤是导致“毒豆芽”事件的主要成分,而且4- 氯苯氧乙酸钠、6- 苄基腺嘌呤的残留量没有国家标准,只有地方标准,在豆芽中的残留量不能超过0.001 mg/kg。

本研究以市场上购买的绿豆芽为样品,对豆芽中的4- 氯苯氧乙酸钠、6- 苄基腺嘌呤残留进行测定。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样品绿豆芽,20 kg,购自北京市菜市场中5 个不同的商家。

1.2 仪器和试剂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仪,美国Waters 公司,Waters BEH-C18(2.1 mm×50 mm,1.7 μm)。

4- 氯苯氧乙酸钠(纯度为99%)和6- 苄基腺嘌呤(纯度为99%),Sigma(美国)公司;甲醇,市售分析纯和色谱纯;乙醚、盐酸、氯化钠、冰醋酸、氢氧化钠(NaoH),市售分析纯;水,应符合GB/T6682 规定的二级水。

4- 氯苯氧乙酸钠标准工作液,用甲醇逐级稀释10 μg/mL 4- 氯苯氧乙酸钠标准中间液,得到10、20、50、100、200 μg/L 等适宜浓度的标准工作液。

6- 苄基腺嘌呤标准工作液,用甲醇逐级稀释10 μg/mL 6- 苄基腺嘌呤标准中间液,得到5、10、25、50、100 ng/mL 等适宜浓度的标准工作液。

固相萃取柱:ODS-C18 (500 mg/6 mL),预先用 5 mL 甲醇洗脱活化,再用 5 mL 水洗去残留甲醇,保持萃取柱润湿状态待用[1]。

1.3 样品中的4- 氯苯氧乙酸钠提取及净化方法称取粉碎后的样品10 g,用0.01 mol/L NaOH 超声提取,离心取上清液,再次用NaOH 超声提取,离心取上清液用NaOH 定容,加入盐酸、乙醚萃取酸,用氯化钠酸性溶液洗涤,弃水层,乙醚层旋转蒸干,甲醇定容,HPLC-MS 测定。

不合格报告说明

不合格报告说明

不合格报告说明编制:批准:编制日期:批准日期:不合格报告说明编制:批准:编制日期:批准日期:不合格报告说明编制:批准:编制日期:批准日期:不合格报告说明编制:批准:编制日期:批准日期:不合格报告说明编制:批准:编制日期:批准日期:不合格报告说明编制:批准:编制日期:批准日期:不合格报告说明编制:黄智敏批准:罗北照编制日期:2020-05-19 批准日期:2020-05-19不合格报告说明编制:黄智敏批准:罗北照编制日期:2020-05-19 批准日期:2020-05-19不合格报告说明编制:连晓聪批准:罗北照编制日期:2020-05-27 批准日期:2020-05-27不合格报告说明编制:连晓聪批准:罗北照编制日期:2020-07-14 批准日期:2020-07-14不合格报告说明检验报告书编号:SP20200591编制:批准:编制日期:批准日期:不合格报告说明检验报告书编号:SP20200623编制:批准:编制日期:批准日期:不合格报告说明检验报告书编号:SP20200633编制:批准:编制日期:批准日期:不合格报告说明检验报告书编号:SP20200636编制:批准:编制日期:批准日期:不合格报告说明检验报告书编号:SP20200642编制:批准:编制日期:批准日期:不合格报告说明检验报告书编号:SP20200646编制:批准:编制日期:批准日期:不合格报告说明编制:批准:编制日期:批准日期:不合格报告说明编制:批准:编制日期:批准日期:。

豆芽中4-_氯苯氧乙酸钠和6-_苄基腺嘌呤残留的降解规律研究

豆芽中4-_氯苯氧乙酸钠和6-_苄基腺嘌呤残留的降解规律研究

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和6-苄基腺嘌呤残留的降解规律研究黄彬彬1,王小珍1,裴黎艳1,覃 斌1,黄春燕1,黄镜洲2(1.钦州市检验检测中心,广西钦州 535000;2.广西钦州星河食品有限公司 广西钦州 535000)摘 要:目的:研究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4-氯苯氧乙酸钠和6-苄基腺嘌呤的降解规律。

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以未检出4-氯苯氧乙酸钠和6-苄基腺嘌呤的黄豆芽、绿豆芽为空白基质,采用加标回收试验研究样品在冷藏和冷冻条件下4-氯苯氧乙酸钠和6-苄基腺嘌呤的动态残留量。

结果:冷冻条件下,黄豆芽、绿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4.1 d、90.0 d,6-苄基腺嘌呤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2.4 d、40.8 d。

冷藏条件下,黄豆芽、绿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7.5 d、45.3 d,6-苄基腺嘌呤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1.8 d、31.8 d。

结论:该研究为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和6-苄基腺嘌呤因自身降解造成初检结论被推翻的情况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豆芽;降解;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Degradation Rules Study of 4-Chlorophenxyacetate and 6-Benzylaminopurine in Bean SproutsHUANG Binbin1, WANG Xiaozhen1, PEI Liyan1, QIN Bin1, HUANG Chunyan1, HUANG Jingzhou2(1.Qinzhou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re, Qinzhou 535000, China;2.Guangxi Qinzhou Xinghe Food Co., Ltd., Qinzhou 535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sidues degradation rule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4-chlorophenxyacetate and 6-benzylaminopurine in bean sprout. Method: The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dynamic residues of sodium 4-chlorophenoxyacetate and 6-benzyladenine in soybean sprouts under refrigeration and freezing conditions by standard addition recovery test, and soybean sprouts and mung bean sprouts without detected 4-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sodium and 6-benzyladenine were used as blank matrices. Result: Under freezing conditions, the degradation half-lives of 4-chlorophenxyacetate in soybean sprouts and mung bean sprouts were 44.1 d and 90.0 d, respectively, and the degradation half-lives of 6-benzylaminopurine were 32.4 d and 40.8 d, respectively. Under cold storage conditions, the degradation half-lives of 4-chlorophenxyacetate in soybean sprouts and mung bean sprouts were 37.5 d and 45.3 d, respectively, and the degradation half-lives of 6-benzylaminopurine were 11.8 d and 31.8 d,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 a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situation that the preliminary detection conclusion is overturned due to the degradation of bean sprouts itself.Keywords: bean sprouts; degradation;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4-chlorophenxyacetate; 6-benzylaminopurine豆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材,因其营养丰富[1-2]、生长周期短且价格实惠深受人们喜爱。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
本标准代替DB11/T379-2006《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2,4-滴、赤霉素、福美双的测定》
本标准与DB11/T379-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修改了标准的中文名称,标准中文名称改为《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福美双的测定》;
原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新增了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作为第一法仲裁方法,并对该法的范围、原理、试剂材料、仪器设备、分析步骤、分析结果的表述、精密度以及定量限等重要内容进行了规定和说明。
(一)待测组分的确定
近年来PGR在豆芽中滥用及使用不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与日俱增,为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改善豆芽外观以便于销售,在豆芽生产过程中常非法添加“AB粉”(A粉含6-苄基腺嘌呤、B粉含赤霉素)、“无根豆芽素”(含4-氯苯氧乙酸钠等)、福美双等化学物质。2013年,浙江省开展的专项监测活动还在豆芽中检出吲哚乙酸残留,在抽检的69份豆芽样品中,检出吲哚乙酸13份,检出率18.8%。2014年北京市抽检的33份豆芽中,检出吲哚乙酸和4-氯苯氧乙酸8份,检出率24.2%,除此之外,吲哚丁酸、4-氟苯氧乙酸、异戊烯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常在豆芽的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污染形势严峻。
本标准根据以上监测结果,对北京市地标原有标准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吲哚乙酸、吲哚丁酸、4-氟苯氧乙酸、异戊烯腺嘌呤4个组份,并建立了多组份高通量检测方法,对检测步骤和条件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以及对检测过程进行了规定。经过多家单位的协同性验证试验,证明标准方法的各项技术指标能够满足上述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的要求。

DB11_T379-2006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2,4-滴、赤霉素、福美双的测定

DB11_T379-2006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2,4-滴、赤霉素、福美双的测定

ICS 67.080.20DB B 31备案号:19170-2006北京市地方标准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 次前 言 (II)1 范围 (1)2 4-氯苯氧乙酸钠残留量的测定 (1)3 6-苄基腺嘌呤残留量的测定 (3)4 2,4-滴(2,4-二氯苯氧乙酸)残留量的测定 (5)5 赤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7)6 福美双残留量的测定 (9)前 言本标准由通州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红、金瑛、刘艳琴、许华、王浩、田艳玲、林立。

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2,4-滴、赤霉素、福美双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2,4-滴、赤霉素、福美双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2,4-滴、赤霉素、福美双的残留量分析。

2 4-氯苯氧乙酸钠残留量的测定2.1 原理试样中的4-氯苯氧乙酸钠用稀碱提取后,在酸性条件下用固相萃取柱将样品中的4-氯苯氧乙酸吸附,使其与基体干扰物分离,再用甲醇洗脱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峰面积定量。

2.2 试剂与材料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2.10 2.2.11 2.2.12 2.3.1 2.3.2 2.3.3 2.3.4 2.3.5 2.4.1 氢氧化钠(AR)。

盐酸(AR)。

磷酸(AR)。

冰醋酸(AR)。

甲醇(HPLC)。

氢氧化钠溶液(0.01 mol/L):称取0.40 g 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 mL。

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K 4Fe(CN)6 ·3H 2O]溶于少量水中,并用水稀释至100 mL。

乙酸锌溶液:称取22.0 g乙酸锌[Zn(CH 3COO)2]溶于少量水中,然后加入3 mL冰醋酸并加水稀释至100 mL。

关于豆芽检出4-氯苯氧乙酸钠的处理指导意见

关于豆芽检出4-氯苯氧乙酸钠的处理指导意见

关于豆芽检出4-氯苯氧乙酸钠的处理
指导意见
关于豆芽中检出4-氯苯氧乙酸钠的问题,经研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指导意见如下:
一、餐饮服务环节
定性餐饮服务单位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处理。

二、食品销售环节
定性为销售禁止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违反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项规定的销售禁止销售农药残留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用农产品,并依据《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给予处罚。

三、涉刑移送标准
(一)办案单位可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农业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豆芽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6-苄基腺嘌呤等物质的公告》(2015年第11号)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
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项和第八条的规定,以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将案件线索移交辖区公安部门,违法线索告知供货商属地食药监管部门。

(二)在案件查办过程,办案单位发现豆芽生产线索的,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农业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豆芽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6-苄基腺嘌呤等物质的公告》(2015年第11号),案件线索移交辖区农业部门。

关于“豆芽案件”中适用法律法规问题的说明

关于“豆芽案件”中适用法律法规问题的说明

关于“豆芽案件”中适用法律法规问题的说明目前由于豆芽培育制发过程的属性不明确,由于行政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清,致使各地公检法对“毒豆芽”案件审理存在适用法律不准确的情况严重。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豆芽、有毒有害食品罪)统计显示,仅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22日,全国审理案件709起,判刑人员达918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的声誉,也造成了企业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并有可能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会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忧。

在对豆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毒豆芽”案件裁定依据进行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公检法对“毒豆芽”当事人在豆芽培育制发过程中使用“6苄胺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违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认定有误。

《卫生部关于制发豆芽不属于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批复》(卫监督发[2004]212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对豆芽生产环节监管意见的复函》(质检办食监函[2009]202号)都明确表示豆芽制发不属于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适用范围为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因此不能用针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标准去衡量不是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二、公检法对“毒豆芽”当事人在豆芽培育制发过程中使用“6苄胺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违反《农药管理条例》的认定有误。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豆芽制发有关问题的函》(农办农函〔2014〕13号)表示豆芽的培育制发不属于农业种植活动,而《农药管理条例》的适用范围为农业种植生产活动。

因此不能用针对农业种植生产活动的法规去衡量不是农业种植生产活动行为。

三、公检法对“6苄胺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认定为有毒有害物质没有依据。

1、农业部第194号、199号、322号、1586号公告,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农药品种清单中没有6-苄胺基嘌呤和4-氯苯氧乙酸钠,卫生部(现为卫计委)2008年以来共发布了六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都没有6-苄基腺嘌呤和4-氯苯氧乙酸钠。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的测定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的测定

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的含量测定。

本标准方法检出限为0.1 mg/kg。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3 原理豆芽中的4-氯苯氧乙酸钠用稀碱提取,酸化后用乙醚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4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分析纯试剂、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符合GB/T 6682要求。

4.1 氢氧化钠。

4.2 盐酸。

4.3 乙醚。

4.4 甲醇:色谱纯。

4.5 冰醋酸。

4.6 氢氧化钠溶液(0.01 mol/L):称取0.40 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 mL。

4.7 盐酸溶液(1:1):取100 mL盐酸,加水稀释至200 mL。

4.8 氯化钠酸性溶液(40 g/L):于100 mL氯化钠溶液(40 g/L)中加1.0 mL 盐酸酸化。

4.9 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称取1.56 g的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用50 %的H3PO4溶液调节pH至4.0。

4.10 4-氯苯氧乙酸标准溶液:精密称取4-氯苯氧乙酸(含量≥99.0 %)0.1000 g,用甲醇溶解并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0 mg 4-氯苯氧乙酸。

在4℃冰箱中储存,有效期1个月。

临用时用甲醇稀释至每毫升相当于0.10 mg 4-氯苯氧乙酸。

4.11 滤膜:0.45 µm,有机系。

5 仪器5.1 组织捣碎机。

5.2天平(精度0.01 g和0.0001 g)。

5.3 超声波仪。

5.4 均质机(速度范围: 6,500 ~ 24,000 r/mi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北京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 11/ XXXXX—XXXX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福美双的测定(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前言本标准代替DB11/T 379-2006《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2,4-滴、赤霉素、福美双的测定》。

本标准与DB11/T 379-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对原标准方法进行结构调整,删除了2,4-滴的检测方法;——增加了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异戊烯腺嘌呤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修改了标准的中文名称,标准中文名称改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福美双的测定》。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第一法(仲裁法):刘平、范赛、吴国华、赵榕、刘伟、赵旭东;第二法:曹红、金瑛、刘艳琴、许华、王浩、田艳玲、林立。

原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福美双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CPA)、4-氟苯氧乙酸(4-FPA)、6-苄基腺嘌呤(6-BAP)、异戊烯腺嘌呤(z-IP)、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 、赤霉素(GA)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福美双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福美双残留量的测定。

第一法液相色谱-质谱法2 原理试样经乙腈提取,在酸性条件下盐析脱水,离心后,分散固相萃取管净化,上清样液经十倍稀释后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分析,外标法定量。

3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3.1.1乙腈:色谱纯。

3.1.2 甲醇:色谱纯。

3.1.3 QuEChERS分散固相萃取粉包:内含4 g MgSO4、1 g NaCl、1 g柠檬酸钠、0.5 g柠檬酸氢二钠。

3.1.4 十八烷基硅烷(C18)。

3.2 标准品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纯度>99.0%。

3.3 标准溶液配制3.3.1标准储备液:分别精确称取植物生长调节剂标准品0.01g(精确到0.0001g),用甲醇溶解并移入1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0mg植物生长调节剂。

准确吸取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丁酸单标储备液100μL于10mL容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01mg 植物生长调节剂。

准确吸取吲哚乙酸单标储备液200μL于10mL容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02mg植物生长调节剂。

上述储备液存放于-20℃冰箱冷冻备用。

3.3.2混合标准储备液:准确吸取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单标储备液100μL,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单标储备液1mL于10mL容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1μg 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1μg 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吲哚丁酸,2μg 吲哚乙酸。

使用时准确吸取上述混合标准储备液100μL于10mL容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01μg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0.1μg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吲哚丁酸,0.2μg吲哚乙酸。

上述储备液存放于-20℃冰箱冷冻备用。

3.3.3空白豆芽萃取液制备:选择在生产过程中未添加上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豆芽。

按5.1 试样处理方法提取,必要时使用LC-MS/MS分析,以确定在待测物出峰处不存在干扰。

3.3.4标准工作溶液系列配制:准确吸取标准使用液10μL、20μL、50μL、80μL、100μL于聚丙烯离心管中,加空白豆芽萃取液(3.3.3)至1 mL,涡旋混匀。

配制成浓度依次为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0.1ng/mL、0.2ng/mL、0.5ng/mL、0.8ng/mL、1.0ng/mL;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吲哚丁酸1.0 ng/mL、2.0ng/mL、5.0 ng/mL、8.0 ng/mL、10.0ng/mL;吲哚乙酸2.0 ng/mL、4.0ng/mL、10.0 ng/mL、16.0 ng/mL、20.0ng/mL的标准溶液系列,供LC-MS/MS分析。

4 仪器和设备本章内容要用常规字体4.1 WatersXevo TQ-S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LC-ESI-MS/MS)。

4.2天平(精度0.001g和0.0001g)。

4.3 涡旋振荡器。

4.4高速冷冻离心机(最高转速:15,000 RPM)。

4.5组织捣碎机。

5分析步骤5.1 试样制备称取捣碎混匀的豆芽样品10g(精确至0.001g)于50 mL 聚丙烯离心管中,加入10 mL 乙腈,涡旋混匀2min,再加入4.0 g MgSO4、1.0 g NaCl、1.0 g二水合柠檬酸钠和0.5 g 柠檬酸二钠盐,涡旋1min,10000rap/min离心5min,取2mL上清液置于15ml聚丙烯离心管中,加入100mg C18,涡旋混匀,10000rap/min离心5min,准确吸取上清液100μ L,用超纯水定容至1mL,涡旋混匀,供LC-MS/MS分析。

5.2 仪器参考条件5.2.1色谱参考条件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柱(100 mm × 2.1 mm,1.7μm)。

流动相A:正离子模式:甲醇;负离子模式:乙腈。

流动相B:正离子模式:0.1%甲酸水;负离子模式:0.1%氨水。

流速:0.35mL/min。

进样量:5uL。

柱温:30℃。

表1 梯度洗脱条件5.2.2质谱参考条件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采用ESI正离子扫描模式(MRM),毛细管电压:3.17kV;脱溶剂气流:N2, 流速1000L/h;脱溶剂温度:450℃;锥孔气流:N2, 流速150 L/h;离子源温度:150℃;碰撞室压力:3.1×10-3mbar;碰撞气体: 氩气。

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对氟苯氧乙酸、对氯苯氧乙酸采用EST负离子扫描模式(MRM),毛细管电压:3.0kV;脱溶剂气流:N2, 流速1000L/h;脱溶剂温度:500℃;锥孔气流:N2,流速150 L/h;离子源温度:150℃;碰撞室压力:3.1×10-3mbar;碰撞气体:氩气。

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质谱参数见表2。

5.3 标准曲线的制作将标准系列工作液(3.3.4)分别注入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中,测定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以标准工作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座标,绘制标准曲线。

表2 6种分析物的质谱参数(Waters Xevo TQ-S)*所有质谱参数均在Waters Xevo TQ-S 上完成,采用离子阱质谱采集时,子离子碎片或碰撞能量有可能出现差异,以各自仪器为准。

5.4 试样溶液的测定将试样溶液注入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中,得到样品中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峰面积,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液中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平行测定次数不少于两次。

6 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含量按式(1)计算:mf A X 1000⨯⨯= (1)式中:X ——试样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含量,单位为μg/kg ;A ——试样中定量子离子面积对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质量,μg ; f ——试样的稀释倍数,本标准为10; m ——试样的取样量,g 。

计算结果需扣除空白值,测定结果用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 精密度在分析实际试样前,实验室必须达到可接受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水平。

通过对加标试样的分析,验证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取不少于3份基质与实际试样相似的空白样品,分别加入标准溶液。

将制备好的加标试样按上述方法进行分析,各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应在75-125%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 )小于20%。

8 其他 8.1 方法空白每个批次最多15个样品,需做一次方法空白试验。

8.2 质控样品每个批次最多15个样品,需带一个质控样品。

质控样品可以是标准参考物也可以是已知浓度的加标样品。

目标化合物的测定值根据加标浓度应在标准值的75%~125%范围之内。

8.3方法检出限与定量限试样中目标化合物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相应标准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一致,变化范围应在±2.5%之内。

待测化合物的定性离子的重构离子色谱峰的信噪比应大于等于3(S/N≥3),定量离子的重构离子色谱峰的信噪比应大于等于10(S/N≥10)。

所得的方法检出限与定量限见表3。

表3 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μg/kg)3.903.821.831.471.871.36图1 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标准的定量离子MRM图谱图2 样品空白的MRM图谱图3阳性样品定量离子的MRM图谱第二法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2,4-滴、赤霉素、福美双的测定9 4-氯苯氧乙酸钠残留量的测定9.1 原理试样中的4-氯苯氧乙酸钠用稀碱提取后,在酸性条件下用固相萃取柱将样品中的4-氯苯氧乙酸吸附,使其与基体干扰物分离,再用甲醇洗脱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峰面积定量。

9.2 试剂与材料9.2.1 氢氧化钠(AR)。

9.2.2 盐酸(AR)。

9.2.3 磷酸(AR)。

9.2.4 冰醋酸(AR)。

9.2.5 甲醇(HPLC)。

9.2.6 氢氧化钠溶液(0.01 mol/L):称取0.40 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 mL。

9.2.7 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6 g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溶于少量水中,并用水稀释至100 mL。

9.2.8 乙酸锌溶液:称取22.0 g乙酸锌[Zn(CH3COO)2]溶于少量水中,然后加入3 mL冰醋酸并加水稀释至100 mL。

9.2.9 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称取1.56 g的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用50 %的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