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随笔听白岩松老师谈读书

合集下载

白岩松的白说读书心得

白岩松的白说读书心得

Just say three things to people, don't throw all your heart away.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白岩松的白说读书心得白岩松的白说读书心得1“众生喧哗的时代,我用嘴活着,也活在别人嘴里。

显然,话多是件危险的事,然而,沉默是件更危险的事…”与其说《白说》是一本演讲集,它更像是一本自传,抛开网络上或真或假的“白岩松励志语录”,那些他对于自己演讲的感悟,没有华丽,没有尖锐,不为取悦,也让我更加走近了这个充满魅力的新闻人。

对于白岩松,相信大多数人都与我一样,在记忆中仅存他和汪峰的长相相似的调侃,印象中他总是戴着一副方框眼镜,搭配他那张方方正正的脸,总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他作为中国一线新闻人、传媒人、主持人,主持的诸多例如《东方时空》、《新闻1+1》、《新闻周刊》等新闻节目,格外庆幸自己看了他的书,他在《白说》的封面写道,他既没有开通微博也没有微信,他只确定这本书中全是他所说的,但他并不会因此失去获取信息的机会。

看完白岩松的书,慢慢觉得事物对人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一方面被白岩松的个人魅力深深折服。

对比汪涵,他也不曾开微博,主持人靠嘴吃饭,也活在别人的嘴里,这个时代,大家都是点赞之交,所以,他不会在意别人的评价与看法,也不会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其实,不难发现,微博中的名人明星或多或少为了讨好粉丝都变成了所谓的女汉子、吃货或是逗比。

反正,汪涵和白岩松是主持界中两颗最耀眼的星星。

《白说》中收录的*都是白岩松这些年在各大高校面对大学生做的演讲,读完我感触最多的是读书和幸福,书的前半部分写的大都是白岩松到了四十几岁对人生的感想,书的后半部分多是关于中国慈善机构、医患者关系和名利场的讨论,依白岩松的原话,有一部分人在吃饱了喝足了之后,开始思考另外一些问题,自然包括对社会和国家的思考。

这大概属于马斯洛需求的最高层吧,白岩松书中对读书写了大量篇幅,不得不承认,我自己看书也带着很强的功利心,总希望能从某一本书中获得极为有用的人生道理,似乎那能治愈自己的人生一样,想想多么可笑,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只怕会越来越迷茫吧。

观看白岩松哈工大演讲录像心得体会【精选资料】

观看白岩松哈工大演讲录像心得体会【精选资料】

东北林业大学第四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心得体会观看白岩松哈工大演讲录像心得体会“书香高校”系列活动是黑龙江省首届举办,旨在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白岩松---白老师的这次演讲拉开了本届“书香高校”系列活动的序幕.白老师在演讲的开始就用幽默的方式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经常有人问我,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我说是《新华字典》。

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谁?我的回答是我的母亲。

”想想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不是也是这样子呢?在白老师的演讲中他不止一次的提到《道德经》,看来这本书对他的影响不一般。

他以“无私为大私”这句话告诉大家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可以通过读书去点破,读书也可以激活人生的很多困惑。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阶段,大家对待读书的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最初的问题都是被动的,因此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读书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一本名著的伟大从来不是因为它的主题,而是拥有无数个伟大的细节去诠释真理。

”看看现在的我们,进入大学,每个人本应该拥有大量的阅读时间,可大家却将大量的时间再用来上网,结果就是离读书越来越远。

很多人即使阅读也是标题性的,不像他们那个对读书如饥似渴的年代,为了读一本书半夜排队去等。

“有的书很薄,其实很厚,有的书很厚,其实很薄”这句话就道出了一本书的价值所在,因此对待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读。

读书需要一种随意,一种直觉。

但读所有的书最终目的是读到你自己,通过读书去塑造自己。

白老师在演讲提到人生要完成的3种阅读。

第一种是与工作有关的阅读,这种阅读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当前的工作。

第二种是职业性阅读,这种阅读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最后一种是生命式阅读,这种阅读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与时代无关的,有历史感的杂阅读。

从深的来说,在现在这个社会,非功利性阅读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对生命有用。

对我们来说,要多读那些让我们感到有点别扭,不是很赞同的内容,会从中读出不一样的趣味。

学习白岩松演讲稿:停下来-与自己对话

学习白岩松演讲稿:停下来-与自己对话

白岩松演讲:停下来,与自己对话作者:白岩松来源:厦门大学编辑:郭晓林按:12月18日,资深媒体人、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作客厦门大学,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阅读与人生”的交流会。

小夏整理了白岩松的演讲实录(有删减),以飨读者。

各位,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来了之后才知道不好讲,为什么?年龄层相差太大,36到42(岁)的一群人,还有年轻的大学生,你怎么把一家两代人融合在一起还要给他讲呢?讲养生上一拨听,下一拨不听;讲励志,下一拨听,上一拨不听;讲成功,底下(有)一半儿人都有经验,很难,所以,聊聊天吧。

这一个月正处在厦门的读书月,我是受出版社的“裹挟”,来跟大家谈阅读之美,其实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稍微悲哀的事情。

今年台里头做一个关于读书的公益广告,这几年(都在)做读书的推广,我总纳闷一件事,你见过国际上把哪个日子定为“吃饭日”吗?说到国际吃饭日,没有。

那既然国际没有吃饭日,那为什么要有一个读书日呢?对于人们的身体、肉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那我很纳闷,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那么为什么现在都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这样一种现状?我觉得这件事情恰恰印证了此时此刻中国的某种悲哀和某种觉醒。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前不久在APEC上,普京送给了总书记一部手机,这部手机我看完细节之后发现,只有俄罗斯能做,中国做不了。

是他们技术很高科技吗?没有。

这个手机是两面屏幕,这面跟咱们的手机一样是正常的,另一面是跟kindle一样的、像水墨一样的屏幕。

我为什么说中国做不了?俄罗斯的人均阅读量在全世界排名是很靠前的,脑海中能诞生(这样)一个手机,一个屏幕是正常的彩屏,另一个屏幕是墨迹的屏幕,只有爱读书的国度才可能把它研发,他才会把一个手机跟阅读和使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而我们设计成两个屏幕,一定是为了变得更加便利,更加色彩斑斓,而不是考虑是否更适合阅读。

同样的道理,今年八月份我去法国巴黎的时候,大家知道,八月份的时候,巴黎人民非常可爱,把整个巴黎全部给中国人民留下了,见着中国人的可能性会比见着法国人的可能性更大,他们都去度假去了。

白岩松的书白说读后感_作文2750字_读后感作文_

白岩松的书白说读后感_作文2750字_读后感作文_

白岩松的书白说读后感“年岁渐长,已经有权保持沉默。

更何况,众声喧哗的时代,我用嘴活着,也活在别人嘴里。

今天为你点赞,明天为你点杀,落差达到可以发电。

显然,话多是件危险的事!然而,沉默是件更危险的事……”这是白岩松说的话。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白岩松的书白说读后感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白说》读后感《白说》这本书我认为是一本具有代表性的读物,以白老师的成长和职业经历,阐述了这个时代下个人、家庭与国家的种种观点。

从历史的事件变迁到国家改革,还从民生问题到社会发展,更是结合了白老师自身的成长,激励了成长中的年轻人应该拥有共同的“中国梦”。

在任何事物都急于求成的当下,一切事物的缘由动机都紧贴着功利心,做事只做有用的,无用的便唾弃不理。

比如说歌赋有用吗?一代诗人海子用大白话写出:“今晚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如今,有多少人能表达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境界。

在年轻人的一代,是不是因为遵循着功利心的有用,而把那些珍贵的“无用”给蒙蔽了,或许这对我们年轻人的成长是最遗憾和损失最大的事。

白老师作为新闻人是职业上的一次选择,但能成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并受老百姓们喜爱,这就不简单了。

从书中的字句间,我的直观感受就是白老师的观点独特,直言不讳。

敢于抨击社会上的不公,还敢用媒体的力量解决社会民生问题,我敢断言白老师一定是有谋略的。

前者需要胆识,后者需要智慧,能兢兢业业在媒体行业从过去到现在,要知道白老师是鼓足了劲在与政治和大环境博弈。

白老师明晰指出,中国的教育要补上一堂“失败课”,从小就应该锻炼国民们的抗挫能力。

一切对成功的珍惜都源于体会过失败的痛苦,而不是一坎就一蹶不起了。

再说,我们也因该知道失败也可以是伟大的,回头看中国历史,包括世界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补上“失败”这一课,对我们是多么重要的事。

让人意外的是,这本书翻到最后竟然让我感动了,书中的文章风格引发人理性思考什么是国家、民族、社会、文学、历史、政治等问题,没想到在最后却用“梦想”为题材收尾。

白岩松谈读书的故事

白岩松谈读书的故事

白岩松谈读书的故事生命原本脆弱,我们只能坚强地活着。

说这话的白岩松,在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平穷的日子时,也感慨万千。

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一个边远小城,8岁那年,父亲不幸辞世,母亲用坚强和隐忍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平时给人印象总是不苟言笑的白岩松,小时候却是个淘气包,常常惹妈妈生气,被妈妈打。

白岩松每天至少要挨两次打,要不然,连他自己都会感到奇怪。

因为太贪玩,白岩松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差。

一次,白岩松的考试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二,他一生气,竟偷偷把张贴的成绩榜撕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贫寒的家庭环境磨砺了白岩松吃苦耐劳、敢于迎接挑战的坚强性格。

逐步地,白岩松的成绩跟了上来。

高三那年,为了让成绩提升得更快,他把所有学过的课本都找出来装订起来,历史书一共有600多页,地理书一共有700多页,语文书一共有1000多页等等。

然后,白岩松一天看每科30页书,另外还要做数学题。

持之以恒,白岩松终于考上了大学。

现在回想这些,白岩松感慨地说:青春最可爱的地方就在于有大把的时间能够去挥霍,你能够犯无数的错误,因为你有改正错误的时间,但是当中年这杯下午茶端在你手里的时候,你就知道要赶紧做准确事,因为错了就没有改正的时间了。

对于大学生活,白岩松也有自己的见解,“在大学一定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兼容并蓄的人,我最痛恨的就是大学这个‘专’字毁了我。

如果我当初多学点文科性的东西,我想我一定比现在优秀。

记得我在人民大会堂采访杨振宁教授时,他说,‘物理研究的尽头就是哲学’,其实很多门课程是相通的。

我认为秀的人往往是‘杂交’的,毛主席就是南人北相。

”。

《白说》读书心得(2篇)

《白说》读书心得(2篇)

《白说》读书心得《白说》是白岩松先生的一本畅销书,本书内容涵盖了他多年来在媒体界的经历和观察,对于新闻报道、社会现象、教育问题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阐述。

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进一步了解媒体行业的内幕和发展变化。

下面,我将就《白说》这本书给出一些自己的读书心得。

首先,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白岩松先生对于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公正性的追求。

他坚信媒体的使命是传递真实和客观的信息,而不是歪曲事实或者迎合某种利益。

他对于一些新闻报道中的失实和偏见进行了批判和揭露,让我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作为媒体从业者,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不断保持对客观真实的追求。

其次,白岩松先生在书中也提到了媒体的商业化问题。

他认为,商业化导致了媒体追逐点击率和利润的倾向,而不是追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这使得一些媒体过分关注炒作和轰动效应,忽视了对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事件的报道。

这让我深感媒体行业面临的挑战,同时也让我思考如何在商业化的环境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坚守自己的原则。

此外,白岩松先生还对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

他认为,当前的教育体系过于功利化,注重应试教育和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

他建议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而不是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深感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作为媒体人,我们有责任关注和传播教育问题,促进教育的改革和进步。

最后,白岩松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对于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他不仅从媒体的角度出发,还从普通公民的角度出发,对于一些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这让我认识到媒体人应该具备广阔的视野和深入的思考能力,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供对社会问题的深度解读和思考,为公众提供具有价值和启发性的信息。

白岩松阅读讲座观后感

白岩松阅读讲座观后感

白岩松阅读讲座观后感前几天去听了白岩松的阅读讲座,那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知识与智慧的奇妙之旅,现在想起来还挺兴奋的呢。

一走进讲座现场,就能感受到那种热烈的氛围,大家都对这位名嘴充满了期待。

白岩松一上台,就像带着一种独特的气场,感觉他浑身上下都散发着知识的光芒,但又不是那种让人有距离感的学究气息,而是很亲切、很接地气的那种。

他一开口聊阅读,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他没有那种高高在上地给我们列书单,说什么“你们必须读这些书”之类的话。

而是像一个老朋友在分享自己的宝藏一样,跟我们讲他在不同人生阶段读的书对他的影响。

他说读书就像是在交朋友,有些书能陪你走过艰难的岁月,就像患难之交;有些书会在你春风得意的时候给你泼点冷水,让你清醒,那是诤友。

这个比喻可太妙了,以前我看书就是看个热闹,听他这么一说,我就觉得每一本书都好像有了生命和个性似的。

白岩松还提到了阅读对思考的重要性。

他说现在这个时代信息太多了,但是很多人却不思考,就像吃了很多东西却不消化一样。

阅读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思考的大门。

他举了好多例子,从历史故事到当下的社会现象,在他的讲述下,我才发现原来那些我平常忽略的事情背后,有着这么多深刻的道理,而这些道理都是可以通过阅读去挖掘的。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谈到在困境中阅读的力量。

他讲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就躲进书里,从那些伟大的思想中寻找力量。

他说得特别实在,感觉不是在给我们灌鸡汤,而是在分享一种真实可行的应对生活难题的方法。

我当时就在想,是啊,以后我要是碰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也可以像他一样钻进书堆里,说不定就能豁然开朗了呢。

整个讲座过程中,白岩松还特别幽默风趣。

他时不时地开个小玩笑,让大家哄堂大笑的同时,又能把一些深刻的观点轻松地传达给我们。

这就像是给知识裹上了一层糖衣,让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不像有些讲座,干巴巴的,听得人直犯困。

听完这个讲座,我就像是被打了一针阅读的强心剂。

以前我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读书,现在我就觉得自己充满了阅读的动力。

白岩松做客101中学教育学生读书不要总强调中心思想

白岩松做客101中学教育学生读书不要总强调中心思想

白岩松做客101中学教育学生读书不要总
强调中心思想
白岩松做客101中学教育学生读书不要总强调中心思想
昨天,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王小丫,与著名作家周国平、毕淑敏一起,来到北京一零一中学,参加“名家带我读经典——琥珀经典文丛启动仪式”。

他们通过讲述自己少年时的阅读故事和阅读感悟,与约800名来自一零一中学、人大附中、三帆中学等学校的同学交流。

白岩松说,读书不要一上来就总结中心思想,而是要感受伟大的细节。

白岩松在现场说,我们现在的教育中有个问题是总要强调意义,总结中心思想等,说这本书有意义,一定要看。

其实这本书好看,是因为它“发明”了很多伟大的细节,好的表达方式,好的对话,好的情节,然后你自然会悟出藏在文学中的伟大意义。

王小丫说,她在与同学们差不多大的时候,邻居家有一位知青,经常把经典名著中的名句抄下来贴在墙上。

有一次,她在邻居家看到这样一句:真正的生活是内心生活。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她。

即使现在,在她纠结的时候,就会想到许多年以前就有这句话。

周国平说,互联网时代尤其需要读名著,因为信息时代,如果不打好底子,对信息就会失去判断力。

据介绍,名人深入社区和学校引领孩子的读书活动,在一
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普遍的公益阅读活动。

此次,北京长江新世纪和四川巴蜀书社联合出版了集合百部中外经典名著的“琥珀经典文丛”,并发动刘震云、严歌苓等名人名家,为孩子们阅读经典提供“诠释和导语”。

比如,白岩松向孩子们推荐《老人与海》、《瓦尔登湖》、《巴黎圣母院》。

此外,书中还附录了其他一些名家对作品的赏析和体味,如毛姆、罗曼·罗兰、王安忆等的阅读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习随笔听白岩松老师谈读书
偶然听到白岩松老师关于读书论的演讲,句句真理,丝丝入耳,听的过程大脑高度紧张,有种稍不留神就错过万千真理的赶脚,听完后如同刚和圣人交谈过,半天缓不过神来。

当然,看书得自己花时间去悟,而听完白老师的演讲,真是发人深省啊。

演讲中,白岩松老师并没有再多费口舌去讲读书有多重要,而是围绕着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读书展开讨论的。

首先,读书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态度。

好多人没有条去行万里路,却可以选择去读万卷书,但要想从书中收获很大,不在于你是否读了万卷书,关键是读书的态度,老子能写出《道德经》这样的旷世巨著,不是他读了万卷书,而是他读书的态度和对生活的感悟。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从上学开始接触书籍,都是带着强迫性质去读书背书,即使本来有喜欢的成份,也被老师的要求磨没了。

白老师建议,即使对于曾经不喜欢的类型书籍,也不妨尝试读一下,说不定之前不感冒的,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现在就喜欢了,也能让自己的知识面更广一些。

其次,读书应该是读闲书。

读书本来就是一让人快乐的事,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工作之后的读书时间本来就少了,出于爱好,我们更应该让自己的读书氛围更轻松些。

可能是饭后的半小时,一碗清茶配上一本简单的书;也可能是上卫生间的间隙,把手机拿掉,换上一本有质感的书,捧在手里,入脑入心;更或者是闲淡的周末,一整块下午时
间,无人打扰,只剩下你和书中圣人在对话,在思考;更别提窗外大雨哗哗,屋内窗白几净,无丝竹之乱耳,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真是美煞美煞。

再次,不应该带着功利性去读书。

小时候的学习性书籍,就是带着好成绩的功利性去读的,因而容易让人产生心理上的厌倦,为了一场考试强迫自己去读的书,也会在考试结束后忘的最快。

而出于兴趣爱好,自觉拿起而读的书,自然会让你的心下沉的更深一些,因而感悟也会多一些。

当年为了考学,强迫自己学习知识,当时背的滚瓜烂熟,现在竟连一点常识都忘得一干二净,而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通常都牢牢记在了脑海里。

人生时时处处都不能放松学习,而出于兴趣爱好选择的书籍会对你影响更深。

最后,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是白岩松老师的原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人生如戏,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角色,说在作品里找到自己的角色也毫不牵强。

无论在电视里,还是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里,只要你用心阅读了,会发现在作品里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喜欢读小说,遇到让自己痴迷的作品,会在整个读书过程中迷失自己,亦会把读书的情绪带到生活中,可能无端的欢喜,也可能无端的忧愁,让家人也觉得期间我跟个“缺根弦”差不多,但这样的阅读过程最让人快乐,投入了才会快乐,才会用心去感悟作者之所感,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

听了白岩松老师的演讲,真正了解作为一名电视人、学者、监制等多层身份的名人,他身上所蕴含知识的厚重。

作为知天命年纪的他,就如同一根沉甸甸的稻谷在风
风雨雨的前半生不断吸收阳光、水分,而后半生即将启动时,他博学多才、满腹经纶,被学识装饰的神采奕奕,而这份厚重的知识全在于青年时期他对读书的喜爱。

演讲结束,白岩松老师说,人生幸福不幸福,有三个因素: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

缺什么就补什么,自问世间没有绝对幸福的人,所以我们都要牢牢把握好手中的幸福,珍惜眼前的一切。

我想,通过读书去实现幸福是没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