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考试 整理
戏曲专业知识2023必考考试

戏曲专业知识2023必考考试
1. 中国四大名剧:《京剧》、《豫剧》、《黄梅戏》、《评剧》
2. 《白蛇传》、《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著名戏曲剧目
3. 京剧剧目中的四大奇书:《长生殿》、《霸王别姬》、《赵氏孤儿》、《玉簪记》
4. 豫剧剧目中的四大传统名剧:《庐山谣》、《孔雀东南飞》、《铁冠图》、《桃花扇》
5. 戏曲表演的基本功包括唱、念、做、打、舞、拳等
6. 梨园晚岁(lí yuán wǎn suì) 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老年角色形
象
7. 四行程、骑马戏、花旦戏、文丑戏、武戏等是京剧中常见的表演形式和曲艺技巧
8. 京剧脸谱的色彩及其代表意义,如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智慧、黑色代表稳重、黄色代表凶猛等
9. 戏曲音乐体系分为高音、低音、中音、拨弦、打击、吹管、拉弦等七个部分
10. 戏曲表演中的基本表演形式有唱、念、做、打、舞、曲等,其中的唱念做打是主要的表演手段
以上是戏曲专业知识中的一些重要内容,仅供参考。
具体详细的2023年考试内容可能会因各地要求和考试机构而有所变化,建议以教材和考试要求为准。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考试复习题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文学剧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进入了成熟期,它反映了中国戏曲唱、念、做集于一体的特征。
A.小说B.杂剧C.词D.歌赋【正确答案】 B2.元曲四大家中属于元杂剧发展后期的是()。
A.关汉卿B.郑光祖C.马致远D.白朴【正确答案】 B3.《倩女离魂》的作者是()。
A.郑光祖B.秦简夫C.王实甫D.关汉卿【正确答案】 A4.最早给元杂剧分类的是《青楼集》的作者()。
A.宫天挺B.邾经C.杨显之D.乔吉【正确答案】 B5.爱情婚姻剧约占元杂剧作品的五分之一,其中()的影响最大。
A.《墙头马上》B.《拜月亭》C.《西厢记》D.《倩女离魂》【正确答案】 C6.纪君祥以其著名悲剧()成为有国际声誉的戏曲家。
A.《窦娥冤》B.《梧桐雨》C.《汉宫秋》D.《赵氏孤儿》【正确答案】 D7.《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的代表作。
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王实甫【正确答案】 B8.马致远的代表作《黄粱梦》属于()。
A.历史剧B.爱情婚姻剧C.神仙道化剧D.悲剧【正确答案】 C9.()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
A.唐朝B.清朝C.宋代D.元代【正确答案】 D10.下列()不属于元曲四大家。
A.关汉卿B.钟嗣成C.马致远D.郑光祖【正确答案】 B11.()约占元杂剧作品总数的五分之一。
A.神仙道化剧B.公案剧C.爱情婚姻剧D.历史剧【正确答案】 C12.写权豪势要欺压无辜百姓,清官惩治豪强,为民申冤的作品是()。
A.《灰阑记》B.《盆儿鬼》C.《魔合罗》D.《蝴蝶梦》【正确答案】 D13.元杂剧本剧的主体部分是()。
A.折和楔子B.折和题目C.正名和题目D.楔子和正名【正确答案】 A14.《裴少俊墙头马上》的作者是()。
A.马致远B.白朴C.王实甫D.纪君祥【正确答案】 B15.()剧演春秋晋灵公时,赵盾与屠岸贾两个家族的矛盾,突出忠奸斗争的主题。
古代戏剧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戏剧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试题:题目一: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与发展1. 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是什么?并简述其发展历程。
2. 古代戏剧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题目二:元曲的特点与代表作品1. 元曲是什么时期的戏曲形式?它有哪些独特的表演特点?2. 请简要介绍元曲的代表作品及其主要艺术特点。
题目三:京剧的传承与演变1. 京剧是哪个时期的戏曲剧种?简述京剧的传承与演变历程。
2. 请简要介绍京剧的表演特点及其在中国戏曲文化中的地位。
答案:题目一: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戏剧起源于原始宗教仪式。
最早的戏剧形式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祭祀活动,祭祀过程中的舞蹈、音乐和表演逐渐发展为戏剧。
古代戏剧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祭祀仪式舞蹈阶段、宫廷宴会舞蹈阶段、寺庙佛教舞蹈阶段以及民间戏曲阶段。
古代戏剧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是娱乐形式,还具有教育、宣传和凝聚民心的功能。
题目二:元曲的特点与代表作品元曲是元代(1271年- 1368年)的戏曲形式,它是由宋元戏剧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具有独特的表演特点。
元曲的表演形式以歌唱和舞蹈为主,结合琴、瑟、笛等乐器伴奏,注重动作、神态和音乐的协调统一。
元曲的代表作品有《西华山》、《汉宫秋》和《窦娥冤》等。
这些作品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婉转的唱腔和优美的舞蹈形式,成为了元曲的经典之作。
题目三:京剧的传承与演变京剧是明代和清代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戏曲剧种,其演变经历了传承、整合和创新的过程。
明代时期,传统曲艺和戏曲相互影响,新的剧种逐渐形成,包括昆曲、秦腔、河北梆子等。
清代时期,这些剧种在北京逐渐整合,形成了京剧。
京剧在演变过程中吸收了北方曲艺和南方曲艺的优点,同时加入了精妙的动作表演和武打技巧,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京剧以其华丽的服装、精妙的表演和复杂的唱腔而闻名,被视为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瑰宝。
总结:中国古代戏剧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原始宗教仪式到宫廷舞蹈,再到佛教舞蹈和民间戏曲,戏剧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戏曲史-题库

填空题1.戏曲是对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京剧、各种地方戏的总称。
2.中国戏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歌舞性。
3.中国戏曲的起源发生有多种观点,如王国维的古巫古优说,此外还有印度梵剧说、影戏傀儡戏说、原始歌舞说、宗教仪式说等观点。
4.构成戏曲的主要来源是古代歌舞、说唱艺术、滑稽戏。
5.世界上民族戏剧的源流归结主要有三大源流它们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6.希腊的三大悲剧家分别是埃斯库罗、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它们的代表作分别是《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美狄亚》。
7.印度戏剧家首陀罗迦的代表作是《小泥车》,迦梨陀娑的代表作是《沙恭达罗》,跋娑的代表作是《惊梦记》。
8.优孟衣冠: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里记载了著名的“优孟衣冠”的故事。
9.西汉角抵戏的代表作是《东海黄公》。
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主要有《代面》(兰陵王)、《踏摇娘》和《拨头》。
11.唐代参军戏的两个主要角色是参军和苍鹘。
12.说唱艺术完全成熟的代表作是金代出现的董解元的说唱诸宫调《西厢记》。
13.北宋时期,“变文”被“鼓子词”所继承,用以说唱长篇故事。
14.宋杂剧是在唐代参军戏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歌舞、多种表演技艺,并将其进一步综合形成的。
15.宋杂剧一般是“一场两段”:“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
”16.金院本是金朝在燕山(今北京)建都时逐渐形成的北方派杂剧。
17.金院本与宋杂剧的不同点在于金院本中用大曲歌唱的节目很少;在属于艳段的节目形式上更加丰富;还存在着一类称为“院幺”的特有节目。
18.院本是金代所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
“院本”指行院艺人的演出脚本。
院本是宋杂剧与元杂剧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
19.宋杂剧的结构特点是“全以故事,务在滑稽”。
20.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南曲、戏文。
最初产生于浙江温州(又名永嘉)地区,故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21.宋元南戏是指北宋末叶至明初时期在中国南方流行的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 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戏曲1.成熟的戏曲是以代言体的言语、动作、歌舞,来表演故事。
2.戏曲演出的特点是“有声必歌,无动不舞”。
——齐如山3.唐代歌舞剧:歌舞结合角抵打斗的情节小戏,如《踏摇娘》、《兰陵王入阵曲》4.唐代参军戏:由两个演员合演的一种滑稽小戏,内容以调笑为主,被调笑者叫参军,调笑者叫苍鹘。
5.戏曲成熟时间:宋金时期,十一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特指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
6.宋金戏曲成熟的条件:前代的戏剧遗产积累,当代所提供的重要条件,最根本的是由于宋金城市的经济空前繁荣,市民队伍迅速壮大,急剧增长的对文艺娱乐的社会需求所导致的艺术消费的商品化。
7.金院本与宋杂剧在性质上基本相同,其实就是宋杂剧在北方的遗留,两者只是时间不同。
8.元曲是一个既包括散曲也包括元杂剧在内的综合概念,即可用作二者的总称,也可分别特指其中的一种。
9.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被合称为元曲四大爱情剧。
10.五大历史剧:关汉卿的《单刀会》、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高文秀的《渑池会》。
11.元杂剧:是以金院本、诸宫调和宋代说话为三大主要渊源,同时吸收融汇了前代戏剧、曲艺等各种文学艺术的营养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戏曲。
12.曲律与诗词不同,采用中原音的新四声。
其特征是平分阴阳和入派三声,即平声化为阴平和阳平两个声调,入声消失,所有入声字都流入平上去三声之中。
南戏则是平上去入。
13.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除了徐渭所说的动作表演,在元剧中还有两种含义,一指规定的某种特殊的情感表演,二指某种特定的舞台音响效果。
14.题目正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局内容,交代剧名。
15.元杂剧按类型分类:婚姻爱情剧、历史剧、公案剧、英雄传奇剧、社会问题剧、神仙道化剧。
16.关汉卿杂剧:仅记载66种,今存18种,按题材分为社会问题剧、爱情婚姻剧、历史剧三类。
西南大学20年12月份[0022]《中国古代戏曲》满分答案
![西南大学20年12月份[0022]《中国古代戏曲》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73202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c.png)
西南大学20年12月份[0022]《中国古代戏曲》满分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部戏曲曾被誉为“中国曲艺的百科全书”?A.《西游记》B.《长生殿》C.《红楼梦》D.《白蛇传》正确答案:C2.中国最早的戏曲剧种是:A. 京剧B. 评剧C. 黄梅戏D. 昆曲正确答案:D3.以下哪个不属于中国传统戏曲发展的历史阶段?A.元代B.明清时期C.公元前D.清末民国正确答案:C4.中国古代四大名剧分别是下列哪些?A.《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金瓶梅》B.《白蛇传》、《牡丹亭》、《长生殿》、《琵琶记》C.《红楼梦》、《长生殿》、《白蛇传》、《琵琶记》D.《牡丹亭》、《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正确答案:B5.京剧被称为中国戏曲的“国粹”,源于哪个时期?A.明代 B.清代 C.元代 D.唐代正确答案:B二、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古代戏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中国古代戏曲的基本特点包括:- 唱念做打四种表演方式的结合,声腔旋律较为复杂;- 既有世俗题材,也有宗教题材;- 表演形式多样,包括男子演员扮演女性角色的“花旦”;- 注重舞台布景和道具,通过服装、化妆等手段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2.明清时期的戏曲发展有哪些新的特点?明清时期的戏曲发展出现了以下新的特点:- "庙会戏"以常州、温州、湖州、苏州为代表;- "文人戏"以扬州诸剧、绍兴诸剧、杭州诸剧为代表;- 清代扬州京剧是上扬州戏和京剧的交融;- 京剧发展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3.西游记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戏曲改编作品有哪些?西游记的戏曲改编作品包括:- 京剧《火焰山》、《大闹天宫》等;- 评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蛇传》等;- 黄梅戏《三打白骨精》、《至尊宝三打白骨精》等;- 昆曲《南柯一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4.京剧中的“四大名旦”分别是谁?京剧中的“四大名旦”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程良辰。
中国古代戏曲

B.京剧艺人对剧种的改造时京剧发展的根本原因
C.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D.文学艺术在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3.中国自古以来,识字并不普及,下层民众只能通过鼓词等说唱形式来认识人生。《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人生教科书”,鼓词等说唱形式所起的传播作用功不可没。据此可知
29.
(1)标志:元杂剧。(2分)
明代戏剧发展的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专制制度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早期启蒙思潮的出现。(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18.京剧之所以被称为国粹,主要是因为
A.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B.它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唯一表现形式
C.它起源于北京地区D.它被誉为“百戏之祖”
19.我们经常会听到讲自己或某个人是跑龙套的。“龙套”在早期京剧中指的是
A.一种角色的行为B.京剧的一支小流派
A.戏曲是文人创作、传播儒学的艺术B. 戏曲艺术源于民间、反对儒家伦理
C.戏曲艺术可以传播思想、教化百姓D. 戏曲是政府普及文化的艺术形式
24.蒙古人人主中原后,婚姻习俗迥异于汉族,如多妻制、抢婚和收继婚等。“抢妻”是元杂剧中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其实施者既有地位显赫的达官,又有行为恶劣的强盗,在现存元杂剧中,明显出现“抢妻”情节的剧本就有20多部。在《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望江亭》等作品中通过女子抗争,表达了剧作家的愤怒。对这些作品分析正确的是 ( )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戏曲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戏曲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中国戏曲的四大传统戏曲剧种是京剧、越剧、黄梅戏和()。
A.评剧B.豫剧C.秦腔D.川剧答案:A解析:中国戏曲的四大传统戏曲剧种是京剧、越剧、黄梅戏和评剧。
这四种戏曲剧种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代表性。
2. 以下不属于戏曲表演的“四功”的是()。
A.唱B.做C.念D.打篮球解析:戏曲表演的“四功”指的是唱、做、念、打。
这四项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而“打篮球”显然不属于戏曲表演的范畴。
3. 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时期。
A.春秋战国B.秦汉C.唐宋D.元明清答案:A解析: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民间的歌舞、说唱等表演艺术逐渐形成了戏曲的雏形。
4. 以下哪个剧种被称为“国剧”()。
A.京剧B.越剧C.黄梅戏D.评剧解析:京剧被称为“国剧”,因为它在我国戏曲剧种中具有最高的艺术地位和历史地位,被誉为“戏曲之冠”。
5. 戏曲表演中的“生、旦、净、末、丑”指的是()。
A.角色类型B.表演技巧C.乐器种类D.戏曲剧本结构答案:A解析:戏曲表演中的“生、旦、净、末、丑”是指戏曲中的角色类型。
生角指的是男性正面角色,旦角指的是女性正面角色,净角指的是男性负面角色,末角指的是男性配角,丑角指的是喜剧角色。
二、填空题1. 中国戏曲的四大传统戏曲剧种是京剧、越剧、黄梅戏和______。
答案:评剧解析:中国戏曲的四大传统戏曲剧种是京剧、越剧、黄梅戏和评剧。
这四种戏曲剧种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代表性。
2. 戏曲表演的“四功”指的是唱、做、念、______。
答案:打解析:戏曲表演的“四功”指的是唱、做、念、打。
这四项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其中“打”指的是戏曲中的武打动作。
3.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戏曲剧本《西厢记》创作于______时期。
答案:元代解析: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戏曲剧本《西厢记》创作于元代。
该剧由王实甫根据唐代传奇小说《会真记》改编而成,是我国古代戏曲的瑰宝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关于《牡丹亭》一、《牡丹亭》的浪漫主义风格1、主题上:为演绎生死“至情”,剧中主人公对“情”执著追求,对“理”强烈反叛,最终如愿以偿,实现理想,主题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色彩。
2、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生病,因病而死,死而再生。
与意中人先有梦中结合,继而阴间结合,最终人间结合。
没有爱可得到爱,没有情人可生出情人,现实生命死亡可作为理想人生起点。
奇幻情节和感人形象,既充满浪漫色彩,又带有时代特征。
二、杜丽娘形象及其意义杜丽娘: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
1、苦于幽闺,乐于梦境2、因情而死,为情再生3、捍卫爱情,勇于抗争《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的不屈不挠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关于《西厢记》一、《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一)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
五本二十一折,多角色司唱。
(二)情节结构线索清晰,波澜横生。
双线复合结构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整体。
(三)利用相反相成的原则塑造人物。
如崔莺莺明明爱着张生,却偏偏装出相反的样子,其实是通过外在的假更深刻地透视出内在的真。
(四)华美清丽的语言风格。
文采与本色相生,优美典雅而又生动活泼。
表现在: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入曲,形成诗的优美工细。
好用骈语。
化用日常语入曲,雅中融俗,别有韵致。
(五)戏剧时空的巧妙设置。
表现在:环境时间的意象渲染;心境时间的诗意结撰;思绪时间的对比描写。
二、《西厢记》的戏剧冲突(1)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和以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叛逆者的矛盾;(2)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
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剧情的发展。
三、《西厢记》戏剧冲突的四个高潮①佛店巧遇→老妇人不许→孙飞虎事件→张生计退贼兵→老夫人赖婚②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③拷红④郑恒的“赖婚”,实则是老妇人的又一次“赖婚”四、试分析《西厢记》中张生和红娘的形象张生是一个痴情的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的形象。
为了爱情,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做,面对爱情时也有些卤莽、糊涂和不知所措。
他同时又是一个才子,有才华,有智慧。
他又是软弱的,情绪化的。
情绪随着事件的发展大起大落。
红娘是一个正直、聪明、伶俐、热心的丫鬟的形象,富于正义感、同情心,她又是机智的和伶俐的。
她磊落直言,急公好义,促成了崔张的好事,同时也承担了老夫人的责骂。
正因为如此,后来人们将“红娘”作为了成就人们婚姻好事的热心人的代名词。
五、试以莺莺为例,分析《西厢记》是如何刻画爱情心理的《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曲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
它主要体现在对于莺莺的描写上。
在《西厢记》中,莺莺的内心世界得到了非常生动、细腻的表现,成功地揭示了莺莺这个大家闺秀在争取自由爱情过程中的心理矛盾。
使我们不仅看到莺莺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且看到她怎样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看到她战胜自我的过程,看到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莺莺的矛盾心理主要通过“闹简”和“赖简”得到表现的。
一方面,当她得到张生的情书后,心里又惊又喜。
可她长期以来受到的教育,她头脑里的道德观念,使她不愿让人知道她的快乐,甚至她自己也不愿意承认这种内心的快乐。
于是有了“闹简”的一幕。
但是当红娘假意要去老夫人那里出首时,却又被莺莺拉了回来,询问张生的情况。
剧本写莺莺反复地掩饰自己,而反复地掩饰正说明莺莺内心的矛盾。
莺莺托红娘带信,与张生约会,但是张生如约而来时,莺莺又变卦,数落训斥了张生一顿,这就是“赖简”。
这一方面是由于红娘在场,另一方面也来自莺莺内心的压力与恐惧。
在她的内心深处,对“月下偷情”私自和男子约会,还是有所顾及的。
杂剧中的“闹简”、“赖简”两折突出表现了莺莺冲破礼教束缚的艰难,她的动摇,她内心的矛盾,是刻画恋爱心理很成功的段落。
论述题:一、《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一)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①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先声》)。
“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明治乱系焉”(《媚座》原批)。
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
诗扇既是侯、李定情信物,又是二人离合象征。
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等。
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
一方是正直重节的复社文人,一方是卑鄙无耻的阉党余孽;一边是侯、李爱情,一边是弘光王朝闹剧。
巧妙利用杨龙友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联系起来。
④结局不落生旦团圆俗套(二)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剧中人物包括李香君,上至皇帝朝臣,下至歌妓艺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有姓名可考者39人。
人虽众多,却人各一面。
①善于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性。
同为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不同。
同为江湖艺人,柳敬亭、苏昆生有别。
②善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比如“作好作恶者”杨龙友。
全剧只有30名出场演员,作者将其分为“色部”、“气部”和“总部”。
色部:贯穿全剧表现“离合之情”故事主要情节的人物。
又分为以男主角侯方域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左部”和以女主角李香君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右部”,共16人。
气部:表现背景历史“兴亡之感”的人物,又分为以史可法为首的忠臣的“奇部”和以马士英等为首的奸臣“偶部”。
鉴于历史上不敢骂皇帝,将弘光皇帝分在奇部,共12人。
总部:只有两人;“经星”张瑶星道士,“纬星”南京太常寺老赞礼,作为全剧幕中穿插,介绍背景,以情节外人补充交代叙事的人物。
(三)曲词、宾白刻意求工,安排合度。
①“说白详备,不容再添一字”(《凡例》)。
宾白交代故事情节,推动戏剧进程,展现人物性格。
②曲词以工整典雅见长。
每出以八曲为限,很适合舞台演唱。
缺陷:典雅有余而当行不足,严谨有余而生动不足。
二、《长生殿》艺术成就(一)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很好表现了创作意图。
半部偏于写实,下半部主要写幻。
采用真幻结合手法写李杨爱情,既有生动的现实生活,又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二)在剧本结构上,以李、杨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大事为副线,表现“占了情场”与“弛了朝纲”的必然联系;爱情主线又以金钗和钿盒贯穿始终,金钗、钿盒、情节、人物,由合而分,由分而合。
(三)在曲词艺术上,清丽流畅,充满诗意,具有浓厚的抒情彩。
多处化用唐史、元曲名句,如《惊变》《雨梦》等出曲文,基本由《梧桐雨》脱化而来,却又融化极妙,如同己出。
其浓厚的抒情性,尤其能把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的声情兼备,淋漓尽致。
三、《牡丹亭》的艺术特色1.奇幻浪漫的情节构思。
剧本创作了人间、梦幻和幽冥三种境界,互相对比映照,表现出主人公杜丽娘由生到死,死而复生的爱情追求,充满超现实的奇幻色彩。
2.心理写实。
牡丹亭是一部典型的心理戏剧。
汤显祖深入人的内心世界乃至更深层次的潜意识领域,对内在的律动和意念、意识或情绪的潜流进行细致的跟踪描绘。
3.曲词纤丽缥缈,具有朦胧美,难以指实,妙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
4.缺陷:在整体结构上枝蔓杂处,结局又堕入奉旨成婚的大团圆俗套。
四、窦娥形象分析窦娥是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代表了社会上再普通不过的、顺从命运安排的寡妇们。
她的性格既温柔善良又坚强、勇敢;她代表了既恪守封建礼教,又对封建礼教抱有反抗的精神的女子形象。
1.善良、传统。
窦娥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十七岁成了年轻的寡妇,独守空床,孤苦无依。
窦娥的性格根植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壤之中,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三从四德”的封建女性教育让她:丈夫死后,恪守妇道,为救婆婆,屈打成招,这既是对她敦厚善良性格的刻画,也表现了她的孝道观念。
这样的种种行为都是窦娥对封建道德的恪守,同时也表现其善良的本质。
2.性格变化:由善良柔顺到对社会的极端仇视和强烈报复。
最初的窦娥是善良柔顺的,既照顾婆婆,又屈从命运。
但是,社会一步步的逼迫,先是张驴儿的逼婚,后是张父被毒死的事件和张驴儿的要挟,最后是窦娥寄予最大希望的官府的胡乱判案,使得窦娥对这个社会完全失去了希望。
这才导致她的怨天咒地和三桩誓愿。
最后“血飞白练、六月飞雪、抗旱三年”,这充分表现了窦娥对社会黑暗的不满与抗争。
3.窦娥的骨子中充满的叛逆是根植于对封建“孝”与“礼”的遵守。
她的叛逆表现在蔡婆婆让她嫁给张驴儿时,她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婆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儿媳与婆婆的关系是相当的微妙的关系,作为恪守封建家长制思想的窦娥来说,对婆婆说出“不”字,是十分不能让人理解的事情。
而窦娥为了恪守贞节而公然的反对婆婆的做法,可见封建思想在其内心已扎根。
4.关汉卿以窦娥这个年轻的寡妇作为自己表现的对象,由窦娥的遭遇表现自己对当时社会的认识和评价,对现实的批判。
他为社会的黑白颠倒、官府的草菅人命所愤怒,不满让好人受难。
信守道德的窦娥却被以不道德的名义处以了极刑,这就是关汉卿对于这个充满倒错的社会的评价。
五、崔莺莺形象分析1.闭锁深闺、蒙受封建礼教熏陶的大家闺秀。
作为相国小姐,家长的严厉管束造成了她性格内向与感情深沉的特点。
黑暗的封建社会,残酷的封建家长,高墙的深闺后院,迂腐的封建礼教,企图封闭崔莺莺美好的人性,压制她对美好人生的渴望和追求。
2.尚未泯灭的情感追求。
《诗经·关雎》中的优美动人的爱情诗句,从而点燃了崔莺莺的青春火焰,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这是崔莺莺人性的萌动。
这既是她思想痛苦的流露,又是她对美满幸福爱情生活追求的开始。
3.敢于反抗,渴望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
他与张生一见钟情,主动接受张生的追求,本身就是反抗礼教、反抗家长意志的叛逆行为。
甚至以身相许,私订终身,这是崔莺莺以大无畏的勇气宣告和封建礼教的决裂,展现了人性的觉醒和抗争。
4.犹豫反复,性格的复杂性。
“闹简”“赖简”等表现崔莺莺“假意儿”的戏剧场面,十分真实地反映出她内心的矛盾斗争,在争取婚姻自主的行动上,她又很难放下贵族小姐的架子,表现出犹豫和反复的一面,也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残害之深。
5.不屈不挠,人性的觉醒和胜利。
崔莺莺大无畏地冲破一切阻力不顾一切地去“酬简”,并且私定终身,以身相许。
摈弃功名利禄,蔑视荣华富贵,和以崔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教进行了坚决斗争6. 崔莺莺性格的生动性和典型性,不只是描写了她挣破传统思想的桎梏与张生结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她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上充满内在矛盾的心路历程,揭示了这个性格的多重层次与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