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

合集下载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全套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全套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全套绪言教学内容绪论教学对象中医/中西医/骨伤/境外本科专业(五年制) 授课形式理论课教学时数 2学时【掌握】《金匮要略》书名释义、性质、基本内容及主要学术思想。

教学目的要求【熟悉】《金匮要略》编写体例、学术成就。

【了解】明确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金匮要略》书名释义及性质。

2、《金匮要略》基本内容及学术成就贡献。

3、《金匮要略》制方理论及用药特点。

4、掌握杂病的发病理论及预防治则。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教学难点办法1、《金匮要略》脉学特点。

2、《金匮要略》编写体例。

3、杂病的发病理论及预防治则。

4、《金匮要略》制方理论及用药特点服药法。

解决方法:着重讲授、深入剖析、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具多媒体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金匮要略讲义》教材参考书:21世纪课程配套教材《金匮要略教与学》与参考书: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案例版)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教学进程法1.导言 5分钟《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基础课,又是临床各科综合提高课,提问、讲解是辨治内伤杂病临床思维方法学专著。

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是方书之祖。

为方剂学奠定了基础。

2、教学内容 80分钟 (1)《金匮要略》性质与沿革。

讲解 (2)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3)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

(4)学习目的及方法。

3(小结本次课程,讲述了金匮的性质、沿革、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5分钟重点为主要学术思想。

总结以上课程基本内容,强调《金匮要略》在临床应用上的重要性。

提问、总结4(布置作业2分钟 (1) 张仲景治杂病的主要精神是什么,试述其主要内容。

(2)《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有哪些,(3)《金匮要略》一书的分篇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4)以原文为例,说明“异病同治”的原则在《金匮要略》中是如何应用的,编写人编写时间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教学内容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教学对象中医/中西医/骨伤/境外本科专业(五年制) 授课形式理论课教学时数 4学时【掌握】发病的基本原理与相应的预防方法、治病法则。

教案1 - 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教案1 - 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
配穴:血虚头痛—三阴交肝俞脾俞
肾虚头痛—肾俞太溪悬钟
可让同学自己分析方义。
对比分析虚证、实证选穴有什么不同,前者以补益穴为主,如背腧穴,后者以化痰活血平肝熄风为主。
2、其他疗法
补充目前临床常用其他方法:
1)电针:针刺以上穴位后,加以连续密波或静脉放血。
总结:阳明头痛——前额痛;少阳头痛——侧头痛;太阳头痛——后枕痛;厥阴头痛——巅顶痛。指出这是选穴的依据。
4.辨证分型
指出外感和内伤头痛的特点。外感头痛:起病急,病程短;内伤头痛:起病缓,病程长。
1、外伤头痛:头痛连及项背,兼有外感风寒或风热或风湿表证。
2、内伤头痛:
肝阳头痛:头胀痛,多在巅顶部。
痰浊头痛:头痛昏蒙,兼痰浊表现。
1)肝阳上亢型(本虚标实);
2)痰湿阻络;(实证)
3)瘀血阻络;(实证)
4)肾阴亏虚;(虚证)
5)气血不足(虚证)。
3.与头有关的经脉
图示经络循行:1、巅顶部:足太阳、督脉“上额交巅”;足厥阴经“与督脉会与巅”。2、额部、额角:足阳明经“循发际至额颅”;足太阳经“上额”;足厥阴经“上出额”。3、头角:足少阳经“上抵头角”。4、后枕部:足太阳经“别下项”。
瘀血头痛:痛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有外伤史。
血虚头痛:头空痛,兼头晕耳鸣及血虚或阴虚表现。
5.针灸治疗
分为基本治疗和其他治疗,以前者为重点。
1、基本治疗:根据前述外感和内伤来分。
(1)外感头痛
治法:祛风通络止痛,取督脉、手太阴肺经、手足三阳经为主,毫针用泻法,可拔罐或点刺放血。
主穴:列缺、百会、太阳、风池
配穴:分部配穴:根据头痛部位来讲述,可提问同学这些穴位位于什么部位以加深印象。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新世纪教材)第一章—第四章P1—P39教学时数: 4 上课时间:授课人: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对象:教案内容一、教学目的: Teaching Objectives1、掌握针灸的治疗作用。

Master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2、掌握针灸的治疗原则。

Master the therapeutic principl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3、掌握针灸的配穴处方。

Master the modified prescrip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二、教学内容:Teaching Contents1、针灸治疗作用: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Dredging meridians and unblocking collaterals; regulating yin and yang; reinforcing the healthy qi and eliminating the pathogenic factors 2、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补虚泻实、清热温寒。

The therapeutic principl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reating spirit and holding qi;tonifying deficiency and purging excess; clearing heat and warming cold.3、针灸配穴处方:The modified prescrip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选穴原则(局部、临近、远端、辨证以及随症选穴)The principles of the selection of acupoints (selection of local acupoints, adjacent acupoints, distal acupoints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accompanying symptoms)配穴方法:(按部配穴、按经配穴)The methods for acupoints modification (acupoints mod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adjacent area of the disease and along the meridians)三、教学要点:Key Teaching Points1、教学重点: Teaching emphasis:(1)针灸治疗作用中重点阐述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金匮要略》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及历史地位。

阐述《金匮要略》在中医学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和影响。

1.2 《金匮要略》的组成与结构解析《金匮要略》的篇章结构,概括各篇章的主要内容。

分析《金匮要略》的诊断、治疗、药物等各方面的特点。

1.3 《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与应用阐述《金匮要略》在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金匮要略》对现代中医学的启示和影响。

第二章:《金匮要略》病证分类与诊断2.1 病证分类分析《金匮要略》中的病证分类体系,概括各类病证的特点。

比较《金匮要略》与其他中医典籍在病证分类上的异同。

2.2 诊断方法解析《金匮要略》中的四诊、脉诊、望诊等诊断方法。

探讨《金匮要略》诊断方法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第三章:《金匮要略》治疗原则与方法3.1 治疗原则阐述《金匮要略》中的治未病、标本先后、扶正祛邪等治疗原则。

分析治疗原则在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3.2 治疗方法解析《金匮要略》中的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探讨《金匮要略》治疗方法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第四章:《金匮要略》药物学4.1 药物性能与功效分析《金匮要略》中的药物性能、归经、五味等理论。

阐述常用药物的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

4.2 药物配伍与剂量解析《金匮要略》中的药物配伍原则、禁忌。

探讨药物剂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调整。

第五章:《金匮要略》临床应用案例分析5.1 案例选取与解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金匮要略》临床应用案例。

分析案例中的病证诊断、治疗原则、药物运用等。

5.2 案例讨论与启示讨论案例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与启示。

引导学生运用《金匮要略》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病例。

第六章:《金匮要略》养生与预防6.1 养生理念讲解《金匮要略》中的养生理念,如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等。

探讨养生理念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6.2 预防原则分析《金匮要略》中的预防原则,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教案内页(供参考)
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
(可加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教案内页(供参考)
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
(可加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教案内页(供参考)
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
(可加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教案内页(供参考)
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
(可加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教案内页(供参考)
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
(可加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金匮要略》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及历史地位。

让学生掌握《金匮要略》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

1.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的产生背景《金匮要略》的作者及成书时间《金匮要略》的历史地位与影响《金匮要略》的主要内容与特点《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及其在中医发展史上的地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及历史地位。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的经典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其学术价值。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的基本了解。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金匮要略》的理解。

第二章:《金匮要略》的疾病观2.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金匮要略》的疾病观。

让学生掌握《金匮要略》对各种疾病的分类与治疗方法。

2.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的疾病观《金匮要略》对各种疾病的分类《金匮要略》的治疗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疾病观及其对疾病的分类与治疗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经典病案,让学生了解其治疗方法。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疾病观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金匮要略》治疗方法的认识。

第三章:《金匮要略》的诊断方法3.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金匮要略》的诊断方法。

让学生了解《金匮要略》中的脉诊、望诊、闻诊、问诊等诊断技巧。

3.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的诊断方法脉诊:讲解《金匮要略》中的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望诊:讲解《金匮要略》中的望诊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闻诊:讲解《金匮要略》中的闻诊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问诊:讲解《金匮要略》中的问诊技巧及其临床意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诊断方法及其脉诊、望诊、闻诊、问诊等诊断技巧。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脉诊、望诊、闻诊、问诊的实践操作,提高其诊断能力。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
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
教学对象
中医学、药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药学等
授课形式
理论课
教学时数
水盐代谢(3学时)+酸碱平衡(2学时)=共5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体液平衡与调节、酸碱平衡的调节
熟悉:各种无机盐代谢。
了解: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体液平衡与调节、酸碱平衡的调节;Na+、Cl-、K+、Ca2+等无机盐的代谢调节
教案内页(供参考)
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
教学进程
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法
水和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水的生理功能
是组织和体液的体液成份
调节和维持体温
参与代谢和运输
是良好的润滑剂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是组织和体液的体液成份
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影响酶活性
参与构成有特殊功能的化合物
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
教学进程
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法
水盐代谢紊乱
水钠代谢紊乱
高渗性脱水(缺水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缺钠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混合性脱水)
钾代谢紊乱
低血钾
高血钾
酸碱平衡
概念及概述
体内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来源
酸碱平衡
血液缓冲系统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血液缓冲系统的组成
解决办法:利用图形和代谢示意图反复祥解,结合实验体会及临床病例。
教学方法
PPT展示及板书讲解
教具
多媒体
教材

电子教案 - 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电子教案 - 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新世纪教材)第章肩周炎、肘劳
教学时数:___4_________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人: __ 授课形式:____课堂讲授____
授课对象: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肩周炎、肘劳的概念、辨证、治疗。

2、熟悉肩周炎、肘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3、了解肩周炎、肘劳的鉴别诊断,其他治疗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肩周炎、肘劳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临床表现。

2、肩周炎、肘劳的针灸治疗方法。

3、肩周炎、肘劳的鉴别诊断、注意事项。

三、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1)肩周炎、肘劳的概念;
(2)肩周炎、肘劳的临床表现
(3)肩周炎、肘劳的针灸辨证治疗。

2、教学难点:肩周炎、肘劳的诊断、鉴别诊断
3、补充知识:(1)肩周炎、肘劳的西医诊断及鉴别诊断、如颈椎病、肩部伤筋
(2)肩周炎、肘劳主要检查方法,x线等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
1、肩周炎、肘劳的典型病例(共10分钟);
2、归纳肩周炎、肘劳的定义
3、图表法讲解肩周炎、肘劳的鉴别诊断;
4、肩周炎病因病机、辨证的图片说明,以提问方式进行;
5、分析归纳肩周炎、肘劳辨证治疗方法;
6、图片说明该病的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阐述病机学说的概念、特点和源流(10分钟)
2.基本病机
(1)邪正盛衰
①阐述邪正盛衰所致的虚实病机与虚实的变化(40分钟)
②分析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30分钟)
教学辅助
手段(挂
图、模型
幻灯、多
媒体等)
多媒体,录像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虚实病机的现代研究。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1、病机的概念?
2、实性病机与虚性病机的概念?
课外参考文献或目录
《黄帝内经·素问》、《诸病源候论》、《伤寒论》、《金匮要略》
备注
教研室: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
授课方式
讲解与录像
授课章节
第八章:病机第一节:基本病机(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
授课时数
4学时
授课对象
专业:中医学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统编七版
教学目的
教材版本
统编七“五邪”的病机。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1.基本病机
(1)内生“五邪”
①风气内动的概念及成因(20分钟)
②寒从中生的概念及成因(15分钟)
③湿浊内生的概念及成因(15分钟)
④津伤化燥的概念及成因(15分钟)
⑤火热内生的概念及成因(15分钟)
教学辅助
手段(挂
图、模型
(3)津液代谢失常(津液不足、津液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40分钟
教学辅助
手段(挂
图、模型
幻灯、多
媒体等)
多媒体,录像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阴虚证与阳虚证的现代动物实验研究概况?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1、阳偏胜与阴偏胜的概念?
3、阳偏衰与阴偏衰的定义?
4、亡阴与亡阳的概念?
5、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及气脱的定义?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
授课方式
讲解与录像
授课章节
第八章:病机第一节:基本病机(邪正盛衰)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对象
专业:中医学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统编七版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掌握邪正盛衰与疾病虚实变化和发展转归的关系。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1.概说
(1)介绍病机的概念与层次结构(10分钟)
与要求
1.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病机。
2.掌握精虚、精瘀、气虚、气机失调、血虚、血运失常和精气血关系失调的病机。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基本病机
(1)阴阳失调(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60分钟
(2)精气血的失常(精的失常、气的失常、血的失常、精气血关系失调、气与血关系的失调)60分钟
6、津液代谢障碍与哪些脏腑有关?机理如何?
课外参考文献或目录
《黄帝内经·素问》、《诸病源候论》、《伤寒论》、《金匮要略》
备注
教研室: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
授课方式
讲解与录像
授课章节
第八章:病机第一节:基本病机(内生五邪)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对象
专业:中医学层次:本科
教学辅助
手段(挂
图、模型
幻灯、多
媒体等)
多媒体,录像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卫、气、营、血的现代研究。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1、疾病的传变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外参考文献或目录
《黄帝内经·素问》、《诸病源候论》、《伤寒论》、《金匮要略》
备注
教研室: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幻灯、多
媒体等)
多媒体,录像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内寒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1、“内生五邪”的概念?
2、内风的种类有哪些?基各自的机理如何?
课外参考文献或目录
《黄帝内经·素问》、《诸病源候论》、《伤寒论》、《金匮要略》
备注
教研室: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
授课方式
讲解与录像
授课章节
第八章:病机第二节:疾病的传变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对象
专业:中医学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统编七版
教学目的
与要求
2.了解疾病传变的基本概念和病位传变、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的具体规律。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疾病传变
(1)疾病传变的形式(病位传变、病性转化)40分钟
(2)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体质因素,病邪因素,地域因素和气候因素,生活因素等)。4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