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类中药的鉴定
中药鉴定学第11章叶类中药

(四)粉末特征
叶类中药粉末显微鉴定一般应注意下列特点。
①表皮细胞:注意其细胞的形状、大小、垂周壁的弯曲程度、 增厚情况、突起等;
②气孔:注意其形状、大小、型式、保卫细胞等; ③ 毛茸:★非腺毛(nonglan-dular hair)应注意其细胞的 数目、形状、大小、细胞壁的厚薄,木化程度及疣状突起等; ★腺毛(glandu-lar hair)应注意头部的形状、大小、细胞 的数目及排列情况、内含物,柄的细胞数目及排列状态等;
一、性状鉴别
叶类中药的鉴定,首先应观察大多数的叶 子的色泽及形态,是完整的,是破碎的; 是单叶,是复叶的小叶;是平展的,还是 皱缩的;以及有无茎枝或叶轴等。由于叶 类药材大多是干燥品,且叶片较薄,容 品浸泡在水中,使其湿润、展开。必要时 借助解剖镜或放大镜仔细观察。
(三)显微常数测定
在叶类中药的鉴别中,常见的显微常数有栅 表比(palisade ratio)、气孔数(stomatal number)、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脉 岛 数(vein-islet number)、脉 端 数等,这 些显微常数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特别是一些 同属不同种药材的鉴别,因而在叶类药材中具 有较重要的鉴别意义。
二、显微鉴别 叶类中药的显微鉴别主要是组织观察(横切片)、 表面制片及粉末制片。
(一)组织特征 叶片的组织构造主要分表皮系统(epidermis)、叶 肉组织(mesophyll)和叶脉(vein)三个部分。
(1)表皮 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在横切面中, 表皮细胞多排列紧密,呈扁平的长方形或方形,多为1 层细胞,有的叶表皮为多层细胞,称为复表皮,如夹 竹桃叶。表皮细胞的外壁较厚,通常有角质层,呈波 状、放射状、点状及条状等不同的纹理。有时可见到 毛茸及气孔。单子叶禾木科植物的叶上表皮细胞中有 较大的“运动细胞”,如淡竹叶。特别要注意表皮细 胞中是否含有后含物及后含物的种类,如桑叶中的葡 萄状钟乳体、穿心莲叶中的螺旋状钟乳体、薄荷叶中 的簇状橙皮苷结晶、番泻叶中的黏液质等。表皮细胞 中一般不含叶绿体。
叶类中药鉴定

10
番泻叶
来源:
Sennae Folium
豆科植物狭叶番泻 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 叶番泻 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
11
产地:
狭叶番泻主产于红海以东至印度一带,现盛 栽于印度南端丁内未利,故商品又名“印度番泻 叶”或“丁内未利番泻叶”,现埃及和苏丹亦产。
16
17
18
狭叶番泻叶
尖叶番泻叶
19
【鉴别口诀】 泻叶产豆科,主要两规格; 大部靠进口,尖叶与狭叶; 小叶长卵形,全缘无缺刻; 狭叶多无毛,革质线压叠; 尖叶毛略多,质地较脆薄; 味苦有黏性,气微弱而特。
20
显微鉴别
1、等面叶 2、气孔平轴式, 非腺毛单细胞 3、具晶鞘纤维 4、有草酸钙簇 晶
叶下表面及叶柄密被绒毛状柔毛。
四、朝鲜淫羊藿 小叶较大,先端长尖,叶片较薄。
78
侧柏叶
来源:
Platycladi Cacumen
柏科植物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 的干燥枝梢及叶。
79
性状鉴定要点:
1.多分枝,小枝扁平。
2.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
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
地骨皮
49
50
51
枸骨叶
Ilicis Cornutae Folium
来源: 冬青科植物枸骨 Ilex cornuta Lindl. ex Paxt. 的干燥叶。
52
性状鉴定要点:
1. 呈类长方形或矩圆状长方形,
偶有长卵圆形。 2. 先端有 3 枚较大的硬刺齿,顶 端 1 枚常反曲,两侧有时各具 刺齿 1 ~ 3 枚,边缘稍反卷。长
中药鉴定学:叶类中药

番泻叶 ----- 【植物形态】
• 狭叶番泻树 • 矮小灌木 • 双数羽状复叶,小叶5-8对 • 小叶有短柄,小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
基部稍不对称,两面疏被毛至近无毛 • 托叶卵状披针形。
番泻叶 ----- 【植物形态】
• 总状花序腋生,生花6—14朵 • 花不整齐,萼片5,长卵形,不等大 • 花瓣5,黄色。倒卵形,下面2片较大 • 雄蕊l0,上面3枚不育且小形,中部4枚等长,下
• 单子叶植物叶片的组织构造: • 各科之间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构造模式 • 常以禾本科植物为例 • 表皮细胞纵向排列,呈长方形,易纵向撕列,外壁不
仅角质化,而且含有硅质,呈乳头状突起,粗糙,棘手 • 上表皮有一些特殊的大型细胞(运动细胞),有大型
液泡,干旱时失水收缩,使叶卷缩,减少水分蒸发,水 分充足时,叶片伸展 •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由两个狭长或哑铃形保卫细胞 组成,每个保卫细胞外侧各有一个三角形的副卫细 胞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 叶肉: • 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 • 栅栏组织: • 为一列圆柱形细胞 • 细胞长轴与叶面垂直,排列紧密,多位于上表皮下
面 • 少数为2-3层细胞,有时上下表皮内侧各有一列栅
栏细胞(番泻叶),即等面型叶 • 栅栏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部3枚向下弯曲,花药略呈四方形,基部箭形 • 雌蕊弯曲呈镰刀状.子房具柄,疏被毛 • 荚果呈扁平长方形,被缝线的顶端有一明显的尖
突;种子4-7,略呈长方形而扁 • 尖叶番泻树 小叶4-5对,长卵形,荚果先端的
尖突细小不明显。种子6-7枚。
狭叶番泻树
尖叶番泻
尖叶番泻树
番泻叶 ----- 【产地】
202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叶类中药性状鉴定

202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叶类中药性状鉴定1500字在中药学专业中,叶类药材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对叶类中药进行准确地鉴定,可以确保药材品质的标准化和药效的稳定性。
下面将从叶类中药的性状特征和鉴定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复习。
一、叶类中药的性状特征叶类中药的性状特征主要包括形态特征、表面特征、质地特征和气味特征等。
下面将对这些特征进行详细介绍:1. 形态特征:叶类中药的形态特征主要指药材的大小、形状和结构等。
不同的叶类中药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川贝母的叶片呈卵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齿状;菊花的叶片为卵状披针形,先端尖锐,边缘有锯齿。
2. 表面特征:叶类中药的表面特征主要指药材表面的颜色、光泽和纹理等。
不同的叶类中药在表面上也有明显的区别,例如,茶叶的表面呈光滑的绿色,具有一定的光泽;杨梅叶的表面呈深绿色,具有纹理。
3. 质地特征:叶类中药的质地特征主要指药材的质地和手感。
不同的叶类中药的质地也不同,例如,功劳叶的质地比较脆,易碎;酸枣仁的质地坚硬,不易压碎。
4. 气味特征:叶类中药的气味特征主要指药材的气味和味道。
不同的叶类中药具有不同的气味特征,例如,菊花具有特殊的花香味;荷叶具有独特的清香味。
二、叶类中药的鉴定方法叶类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宏观鉴定和显微鉴定两个方面。
下面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1. 宏观鉴定:宏观鉴定是通过观察药材的外部特征进行鉴定。
宏观鉴定主要包括裸眼观察、触摸和嗅觉等。
对于叶类中药,宏观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形态特征:观察叶片的大小、形状和结构等是否符合药材特征。
(2)颜色特征:观察叶片的颜色是否符合药材特征,如色泽鲜艳、均匀等。
(3)质地特征:轻轻触摸叶片,感受其质地是否符合药材特征,如脆、硬等。
(4)气味特征:闻一闻叶片的气味,判断是否符合药材特征。
2. 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特征进行鉴定。
对于叶类中药,显微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叶片表皮:观察叶片表皮的细胞形态和排列方式,判断是否符合药材特征。
叶类、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鉴定

叶类、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性状鉴定叶类中药的性状鉴定:一般应注意叶片的性状,长度及宽度,叶端、叶缘及叶基的情况;叶片上、下表面的色泽及有无毛茸和腺点,叶脉的类型、凹凸和分布情况;叶片的质地;叶柄的有无、形状及长短;叶翼、叶轴、叶鞘、托叶及茎枝的有无;以及叶片的气和味等。
代表性药物有侧柏叶、淫羊藿、大青叶、蓼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罗布麻叶、艾叶、紫苏叶。
常见的花类中药有圆锥状、棒状、团簇状、丝状、粉末状等。
颜色一般较新鲜时稍暗淡,气味也较新鲜时淡。
鉴别时,以花朵入药者,要注意观察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数目及其着生位置、性状、颜色、被毛与否、气味等;如以花序入药,除单朵花的观察外,需注意花序类别、总苞片或苞片等。
菊科植物还需观察花序的形状,有无被毛等。
常用叶类中药金银花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蕊或带初开的花产地,主产于山东、河南采收加工,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性状鉴别,药材,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厘米,上部直径约0.3厘米,下部直径约0.15厘米。
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
偶见叶状苞片。
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0.2厘米,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子房无毛。
气清香,味淡,微苦。
鉴定果实类中药,应注意其形状、长小、颜色、顶端、基部、表面、质地、断面等。
注意是完整的果实还是果实的某一部分。
种子类中药的性状鉴定主要应注意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纹理、种脐、合点和种脊曲位置及形态、质地、纵横剖面以及气味等。
常用果实及种子类中药豆蔻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豆蔻”产地,白豆蔻产于泰国、柬埔寨、越南、缅甸等国。
我国云南、广东有少量引种。
爪哇白豆蔻产于印度尼西亚。
性状鉴别:药材,原豆蔻,呈类球形,直径1.2~1.8厘米。
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浅棕色绒毛。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叶类中药鉴定

来源
番泻叶原植物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产地与采收加工
【产地】
黑龙江 主产于埃及、印度等国,我国海南、
广东各地亦有栽培。
吉林
新疆
甘肃 青海
辽宁
内蒙古
北京 天津
河北
宁夏
山西
山东
【采收加工】
西藏
陕西
河南
江苏 安徽
通常在开花前采摘,阴干。
湖北
四川
浙江
贵州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广西
广东
台湾
海南
性状特征——狭叶番泻叶
表面 特征
上表面浅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质地 断面
质地较薄脆,略呈革质状,无压叠线纹。
气味 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性状特征——番泻叶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番泻叶
显微特征——番泻叶粉末
①
本品粉末淡绿色或黄绿色。 晶纤维多,草酸钙方晶直径12-15μm。
② 非腺毛单细胞,长100-350μm,直径12-25μm,壁厚,有疣状突起。
③ 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薄壁细胞中,直径9-20μm。
④ 此外,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
显微特征——番泻叶粉末
番泻叶粉末图
1.晶纤维 2.气孔 3.上下表皮细胞 4.非腺毛 5.簇晶
化学成分
➢ 番泻叶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番泻苷(A、B、C、D)、芦荟大黄素双蒽 酮苷、大黄酸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等。
番泻叶 《饮片新参》谓番泻叶性味苦、凉,功能“泻热利肠府,
通大便。”《现代实用中药》说它“少用为苦味健胃药,能促进消
化;服适量能起缓下作用;欲其大泻则服40~60毫升,作浸剂
叶类中药

精品课件
②福建、四川、广西等地,尚用爵床科植 物马蓝的叶入药。
下表皮具直轴式气孔。
精品课件
马蓝叶
精品课件
③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尚用马 鞭草科植物路边青(大青)的叶入药。
下表皮有不定式气孔。
精品课件
枇杷叶
【来源】 蔷薇科植物
精品课件
有柄石韦药 材:叶片卷 成筒状,叶 柄长度与叶 片长度比例 较大。
精品课件
叶类中药各论
淫羊藿 来源: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
、柔毛淫羊藿或朝鲜淫羊藿的干燥叶。
淫羊藿
精品课件
性状鉴别 一.淫羊藿
1.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圆形 ;先端微尖,顶生小叶基 部心形,两侧小叶较小, 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 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 锯齿。
紧密,其长轴与叶面垂直。 一般位于上表皮 内侧,有的上下表皮细胞内方均有栅栏组织, 称等面叶。
精品课件
四、显微鉴别: ③海绵组织:占叶肉组织的大部分。 注意其中是否有细胞内含物有无分泌组织。 ④叶脉:指叶的中脉。 一般中脉的上、下表皮内方大多有数层厚角
组织。中脉维管束通常为外韧型维管束。有 的维管束外围有纤维等厚壁组织存在。
精品课件
【显微鉴别】1、叶横切面: ③主脉维管束4-9个,外韧型,中间一个较
大, 每个维管束的上、下侧均可见到厚壁 组织。④薄壁组织中有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 ,类圆形,较周围薄壁细胞为小。
精品课件
2、表面制片或粉末制片: ①上下表皮均具不等式气孔,副卫细胞
3-4个。 ②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外被角质
大青叶
精品课件
【性状鉴别】 1、主要以基生叶入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叶类中药的鉴定

叶类中药药用部位一般为完整而已长成的干燥叶,这类中药称叶类中药。
叶类中药多为单叶,如枇杷叶;少数用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有时尚带有部分遨枝,如侧柏叶等; 个别以叶的一部分入药,如桂丁,为肉桂叶柄。
叶类中药的鉴定一、性状鉴定观察其特征时常需将其浸泡在水中使之湿润并展开后观察。
一般应注意叶片的形状;叶端、叶缘及叶基的情况;叶片上、下表面的色泽及有无毛茸和腺点,叶脉的类型、凹凸和分布情况;叶片的质地;叶柄的有无、形状及长短;叶翼、叶轴、叶鞘、托叶及茎枝的有无;以及叶片的气和味等。
二、显微鉴定叶的组织构造常由叶的表皮、叶肉及叶中脉三个部分构成,要注意观察每个部分的构造特征。
通常作叶中脉部分的横切面,同时还应做叶片的上下表面制片或者粉末制片。
(一)表皮1.横切面主要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特征及附属物,如角质层、蜡被、结晶体、毛茸的种类和形态及内含物等。
表皮多为1层细胞,亦有为1层以上细胞的复表皮,如夹竹桃叶。
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叶的上表皮细胞有较大的运动细胞,如淡竹叶等。
有的表皮细胞较大,内含葡萄状钟乳体,如桑科植物桑叶,或含螺旋状钟乳体,如爵床科植物穿心莲叶:有的表皮细胞内含簇状橙皮苷结晶体,如唇形科植物薄荷叶;有的表皮细胞内含黏液质,如豆科植物番泻叶。
表皮外壁常被角质层,尚可见腺毛、非腺毛和气孔等。
2.表面制片主要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的弯曲程度及增厚情况;平周壁有无角质层、皱纹或突起;毛茸的种类、形状和密度;气孔的类型及密度等。
有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而呈乳头状,如荷叶。
表皮细胞上有无毛茸和毛茸的类型,如非腺毛和腺毛的形态、表面特征、排列情况等是观察叶类中药极为重要的特征。
叶的上下表皮上气孔的存在、分布情况以及其气孔类型也是叶类中药鉴定的重要特征之一。
通常下表皮较多。
一种植物叶的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值称为气孔逊。
它有一定的范围且较为恒定,可用来区别不同种的植物和中药。
I二声近班_ 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乂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十同面积表皮细胞数(二)叶肉通常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山石韦主产江西、湖南等地;
石韦主产长江以南各省; 有柄石韦主产东北、华北等地。
二、性状鉴别
1. 庐山石韦 ①叶片略皱缩,展开后呈披针形,长10
~25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耳状偏斜,全缘 ,边缘常内卷;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散布有黑色 圆形小凹点;下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有的侧脉间 布满棕色圆点状的孢子囊群。②叶柄具四棱,长10~ 20cm,直径1.5~3mm,略扭曲,有纵槽。③叶片革质 。④气微,味微涩、苦。 2. 石韦 ①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2cm ,宽1~3cm;基部楔形,对称;孢子囊群在侧脉间, 排列紧密而整齐。②叶柄长5~10cm,直径约1.5mm。 3. 有柄石韦 ①叶片多卷曲成筒状,展平后呈长圆形 或卵状长圆形,长3~8cm,宽1~2.5cm;基部楔形, 对称;下表面侧脉不明显,布满孢子囊群。②叶柄长3 ~12cm,直径约1mm。
二、性状鉴别
1. 淫羊藿 ①为三出复叶,小叶
片卵圆形,长3~8cm,宽2~6cm;
先端微尖,顶生小叶基部心形,两 侧小叶较小,偏心形,外侧较大, 呈耳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 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主 脉7~9条,基部有稀疏细长毛,细 脉两面突起,网脉明显;小叶柄长 1~5cm。②叶片近革质。③气微, 味微苦。
深稍突起的小点(分泌细胞);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 下延至叶柄呈翼状。 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质脆。 气微,味微酸、苦、涩。
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
三、显微鉴别
1.叶横切面 ①上下表皮均为1列横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 ②栅栏细胞3~4列,与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细胞 略呈长圆形。 ③主脉维管束4~9个,外韧型,中间1个较大,每个 维管束上下侧均有厚壁组织。 ④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呈类圆形,分布于主脉薄壁 组织和叶肉组织中,较周围的薄壁细胞小,直径 10~40μm,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
三、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 含绿原酸 芒果苷 异芒果苷 延胡索酸 咖啡酸 按高效液相色谱法依法测定,本品含绿原酸 (C16H18O9)不得少于0.20%。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淫羊藿的鉴定
Eriobotryae Folium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大青叶的鉴定
Isatidis Folium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一、来源鉴别
十字花科植物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叶。
主产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二、性状鉴别
长5~20cm,宽2~6cm;叶片暗灰绿色,叶上表面有的可见色较
第二节 种子类中药
目录
石韦 淫羊藿 大青叶 枇杷叶 番泻叶 枸骨叶 罗布麻叶 艾叶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石韦的鉴定
Pyrrosiae Folium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一、来源鉴别
水龙骨科植物
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 (Bak.) Ching 石韦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 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 Ching的干燥叶。前两者习 称“大叶石韦”,后者习称“小叶石韦”。
三、显微鉴别
尖;叶片较薄。
三、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
含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淫羊藿新苷等黄酮苷类成分。 不得少于5.0%;
按UV法测定,本品含总黄酮以淫羊藿苷(C33H40O15)计,
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淫羊藿苷(C33H40O15)
不得少于0.5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附注
1.巫山淫羊藿 为小檗科植物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 T. S. Ying的干燥叶,是《中国药典》1995年版开始收载的淫羊藿正品来源之 一。但其所含成分与淫羊藿差异较大,主成分为朝藿定C,淫羊藿苷的 含量较低,因此,《中国药典》2010年版将该品种单列。本品为三出复 叶;小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9~23cm,宽1.8~4.5cm,先端渐尖 或长渐尖;边缘具刺齿,侧生小叶基部的裂片偏斜,内边裂片小,圆形, 外边裂片大,三角形,渐尖;下表面被绵毛或秃净;叶片近革质;气微, 味微苦。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朝藿定C(C39H50O17)不得少于 1.0%。性味功能同淫羊藿。 2.拉丁名更正 《中国药典》2010年版将淫羊藿的植物拉丁名由 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更正为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
二、性状鉴别
2. 箭叶淫羊藿 为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
长4~12cm,宽2.5~5cm;先端渐尖,两侧小叶基部明显偏斜 ,外侧呈箭形;下表面疏被粗短伏毛或近无毛;叶片革质。 3. 柔毛淫羊藿 4. 朝鲜淫羊藿 叶下表面及叶柄密被绒毛状柔毛。 小叶较大,长4~10cm,宽3.5~7cm,先端长
三、显微鉴别
三、显微鉴别
2.粉末 绿褐色。 ①叶表皮细胞: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可见角质 层纹理;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呈连珠状增厚 。②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③厚角细胞: 纵断面观呈长条形,直径14~45μm,角隅处壁厚 14μm。④导管:为螺纹和网纹导管。⑤靛蓝结晶: 常见于叶肉细胞中,呈蓝色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多聚 集成堆。⑥橙皮苷样结晶:分布于叶肉或表皮细胞中 ,呈淡黄绿色或无色,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呈针 簇状,直径3~32μm。
一、来源鉴别
小檗科植物
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
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 (Sieb. et Zucc.) Maxim.
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 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的干燥叶。 主产四川、陕西、湖北、辽宁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