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叶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翘鼻子】蕲蛇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子【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
【车轮纹】指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
【云锦花纹】何首乌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
【金井玉栏】又称金心玉栏。
指根类药材的横断面外围白,内心黄,中间有一棕色的形成层环,俗称金井玉栏,如黄芪。
【芦碗】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如山参。
【油头】指川木香药材根头部黑色发粘的胶状物。
【怀中抱月】指松贝的外层鳞叶2瓣,大瓣紧抱小瓣,未抱合的部分呈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狮子盘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孢,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蚯蚓头】指药材的根头部由叶柄脱落后留下的明显密集的横向环纹,因似虹蝴的头颈部而习称虹划头,如防风等。
【吐脂(起霜)】指苍术饮片暴露稍久后,析出的结晶,因呈毛状,色白如脂霜,而称吐脂或起霜。
【星点】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具有的异形维管束,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鹦哥嘴】天麻(冬麻)顶端具红棕色芽苞,习称“鹦哥嘴”。
【过桥杆】黄连根茎中段常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
【金包头】药材根头部一端残留淡黄色的叶基,习称“金包头”如知母。
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练习题及答案:叶类中药

2019 年执业药师中药判定学练习题及答案:叶类中药一、最正确选择题1、何种叶类中药材拥有小芒尖性状特点的是A、侧柏叶B、紫苏叶C、枇杷叶D、罗布麻叶E、艾叶2、狭叶番泻叶主产于A、海南B、印度C、浙江D、埃及E、云南3、巫山淫羊藿含A、淫羊藿黄酮苷B、脂肪酸C、淫羊藿黄酮次苷ID、朝藿定 CE、皂苷4、《中国药典》 2010 年版在番泻叶的含量测定中,规定A、番泻苷 A 和番泻苷 B 的总量B、番泻苷 A 的含量C、番泻苷 B 的含量D、总蒽醌的含量E、总番泻苷的含量5、《中国药典》 2010 年版规定采纳HPLC法测定靛蓝的中药材是A、板蓝根B、蓼大青叶C、大青叶D、番泻叶E、番红花6、罗布麻叶的原植物属于A、夹竹桃科B、十字花科C、五加科D、毛茛科E、唇形科7、番泻叶粉末遇碱性显A、棕褐色B、红色C、污绿色D、橙红色E、黄棕色8、蓼大青叶的气孔轴式多为A、不等式B、不定式C、直轴式D、平轴式E、环式9、以下哪些药材含有芥子酶分泌细胞A、蓼大青叶B、大青叶C、番泻叶D、紫苏叶E、桑叶10、紫苏叶的根源为A、唇形科紫苏的叶B、豆科紫苏的叶C、蔷薇科紫苏的叶D、茄科紫苏的叶E、唇形科白苏的叶11、以下植物根源于柏科的为A、石韦B、枇杷叶C、侧柏叶D、大青叶E、穿心莲12、以下药材中既有草酸钙簇晶,又有非腺毛的是A、蓼大青叶B、大青叶C、牡丹皮D、广藿香E、细辛13、艾叶根源于A、伞形科B、菊科C、廖科D、唇形科E、茜草科三、配伍选择题1、A. 蓼大青叶B.枇杷叶C.罗布麻叶D.大青叶E.番泻叶<1> 、上述何种药材主脉维管制外韧型,6~8 个摆列成环A、B、C、D、E、<2> 、上述何种药材主脉维管制外韧型,外有草酸钙棱晶薄壁细胞,形成晶纤维A、B、C、D、E、<3> 、上述何种药材外韧型主脉维管制4~9 个A、B、C、D、E、2、A.豆科B.水龙骨科C.柏科D.蔷薇科E.木兰科<1> 、石韦的原植物属于A、B、C、D、E、<2> 、枇杷叶的原植物属于A、B、C、D、E、3、A. 罗布麻叶B.石韦C.蓼大青叶D.枇杷叶E.大青叶<1> 、叶片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革质而脆的药材是A、B、C、D、E、<2> 、叶柄扁平,偶带膜质托叶鞘的药材是A、B、C、D、E、<3> 、叶片下表面有红棕色星状毛及满布孢子囊群的药材是A、B、C、D、E、<4> 、叶片基手下延至叶柄成翼状的药材是A、B、C、D、E、4、A. 三萜酸类、挥发油类B.皮层中有空隙腺毛C.非腺毛多列性,壁木化增厚D.叶片具棕色圆点状的孢子囊群E.黄酮类化合物<1> 、蓼大青叶A、B、C、D、E、<2> 、枇杷叶中含有的化学成分有A、B、C、D、E、<3> 、罗布麻叶主要含有A、B、C、D、E、<4> 、石韦的性状特点为A、B、C、D、E、5、A.红花B.蒲黄C.西红花D.番泻叶E.蓼大青叶<1> 、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陕西等A、B、C、D、E、<2> 、鲜黄色细粉,无臭味淡A、B、C、D、E、<3> 、主产于河南、河北、浙江、四川等A、B、C、D、E、<4> 、主产于印度、埃及A、B、C、D、E、6、A. 草酸钙簇晶及晶鞘纤维B.多列性细胞非腺毛C.直轴式气孔D.不等式气孔E.多半树脂道<1> 、大青叶表皮的气孔A、B、C、D、E、<2> 、薄荷的显微特点A、B、C、D、E、<3> 、蓼大青叶的显微特点A、B、C、D、E、<4> 、番泻叶的显微特点A、B、C、D、E、7、A.蒽醌类B.三萜酸类C.黄酮类D.靛玉红E.生物碱<1> 、大青叶所含的化学成分之一A、B、C、D、E、<2> 、枇杷叶含有的化学成分A、B、C、D、E、<3> 、番泻叶含有的化学成分之一A、B、C、D、E、<4> 、蓼大青叶含有的化学成分A、B、C、D、E、四、多项选择题1、叶类药材的药用部位包含A、带有根的全草B、复叶的小叶C、单叶D、带有花和果实的枝条E、带有嫩枝的叶2、对叶类中药的显微判定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往常作叶中脉部分的横切面,主要察看叶的表皮、叶肉及叶的中脉三部分特点B、横切面表皮外壁常被角质层、尚可见腺毛、非腺毛随和孔等C、表皮细胞一般多为略等径性的多边形细胞D、气孔的数量在植物不一样种间有较大的差别,同栽种物的上下表皮的气孔数量亦不同样,往常下表皮许多E、叶肉往常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3、以下属于叶类中药的性状鉴其他范围的是A、察看大批叶子所显示的颜色和状态,是单叶仍是复叶,有无茎枝或叶轴B、察看其特点经常需要将其浸泡在水中使之润湿并睁开后察看C、在察看叶片的表面特点时,可借助解剖镜或放大镜认真察看叶的上下表面的毛茸、腺点等D、还应注意有无叶鞘和叶托E、鉴准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来察看4、叶类中药材包含A、单叶B、复叶的小叶C、带有叶的嫩枝D、带有根的全草E、带有茎的枝条和叶5、以下对于大青叶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含靛蓝和靛玉红B、主脉维管制 6~8 个环列C、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D、为爵床科马蓝的叶E、叶缘全缘或微波状6、淫羊藿的含量测定指标有A、总黄酮B、淫羊藿黄酮次苷IC、淫羊藿苷D、朝藿定 CE、挥发油7、淫羊藿的原植物为A、淫羊藿B、箭叶淫羊藿C、柔毛淫羊藿D、朝鲜淫羊藿E、巫山淫羊藿8、番泻叶的伪品耳叶番泻叶不一样于正品的性状特点有A、呈卵形或倒卵圆形B、先端钝圆或微凹下C、小叶基部不对称D、红棕色E、表面密被灰白色长茸毛9、枇杷叶含有的化学成分有A、皂苷B、熊果酸C、生物碱D、齐墩果酸E、挥发油10、大青叶的特点是A、为蓼科植物蓼蓝的干燥叶B、叶缘处可见多列式锥状多细胞非腺毛C、叶肉中栅栏组织细胞不明显D、气孔不等式气孔E、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11、番泻叶的显微特点是A、叶肉组织为等面型B、气孔平轴式C、单细胞非腺毛,壁厚,多疣状崛起D、有晶鞘纤维E、海绵组织中含有草酸钙棱晶,形成晶鞘纤维12、番泻叶的化学成分为A、皂苷B、粘液质C、蒽醌类D、黄酮类E、香豆素13、石韦的根源为A、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的干燥叶B、水龙骨科植物石韦的干燥叶C、水龙骨科植物有柄石韦的干燥叶D、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的地上部分E、水龙骨科植物石韦的地上部分14、罗布麻叶所含的化学成分为A、黄酮类化合物B、生物碱C、挥发油D、氨基酸E、皂苷答案部分一、最正确选择题1、【正确答案】D【答案分析】罗布麻叶药材:多皱缩卷曲,有的破裂,完好叶片展平后呈椭圆状披针形或卵圆状披针形,长2~5cm,宽 0.5 ~2cm,淡绿色或灰绿色,先端钝,有小芒尖,基部钝圆或楔形,边沿具细齿,常夏卷,两面无毛,叶脉于下表面崛起 ; 叶柄细,长约4mm。
中药鉴定学考试内容汇总

中药鉴定学考试内容汇总一、总论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2、中药采收的原则:(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如牛膝、党参、大黄、防风;有的中药植株枯萎较早,夏季采收,如浙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参等;明党参在春季采收比较好。
(2)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如关木通、大血藤;有些全年采收,如沉香、降香、苏木。
(3)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如黄柏、厚朴;少数秋冬采收,如川楝皮、肉桂。
(4)叶类:多数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者果实未成熟采收,如艾叶、臭梧桐叶等;少数秋冬采收,如桑叶。
(5)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含苞未放时采收的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初开时采收如洋金花;盛开时采收如菊花、西红花;红花要求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收;有些中药如蒲黄、松花粉不宜迟收,过期则花粉自然脱落,影响质量。
(6)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在自然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栀子、山楂;有的在成熟经霜后采收,如山茱萸、川楝子;有的采收未成熟幼果,如枳实、青皮;若果是成熟期不一致,要随时采收,如木瓜。
种子类药材要在果实成熟后采收,如牵牛子、决明子、芥子等。
(7)全草类:多在植物充分生在,茎叶茂盛时采收,如青蒿、穿心莲、淡竹叶等;有的在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荆芥、香薷;茵陈有两个采收时间,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8)菌藻地衣类:不同药用部位,采收情况不同。
茯苓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宜在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挖;海藻在夏秋两季采捞;松萝全年均可采收。
3、中药加工意义:(1)、保证药材质量;(2)、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3)、利于运输、贮藏和保管;(4)、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或其他副作用;(5)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
加工方法:捡、洗、漂、切片、去壳、蒸煮烫、硫熏、发汗、干燥。
4、霉变的防治:一般而言,含水量应保持在15%以下;保管贮存要合理掌握“发陈贮新”和“先进先出”原则。
中药鉴定学丨叶类中药(叶类中药鉴定)_表皮(共5篇)

中药鉴定学丨叶类中药(叶类中药鉴定)_表皮(共5篇)第一篇:中药鉴定学丨叶类中药(叶类中药鉴定)_表皮中药鉴定学丨叶类中药(叶类中药的鉴定)叶类中药药用部位一般为完整而已长成的干燥叶,这类中药称叶类中药。
叶类中药多为单叶,如枇杷叶;少数用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有时尚带有部分嫩枝,如侧柏叶等;个别以叶的一部分入药,如桂丁,为肉桂叶柄。
叶类中药的鉴定一、性状鉴定观察其特征时常需将其浸泡在水中使之湿润并展开后观察。
一般应注意叶片的形状;长度及宽度;叶端、叶缘及叶基的情况;叶片上、下表面的色泽及有无毛茸和腺点,叶脉的类型、凹凸和分布情况;叶片的质地;叶柄的有无、形状及长短;叶翼、叶轴、叶鞘、托叶及茎枝的有无;以及叶片的气和味等。
二、显微鉴定叶的组织构造常由叶的表皮、叶肉及叶中脉三个部分构成,要注意观察每个部分的构造特征。
通常作叶中脉部分的横切面,同时还应做叶片的上下表面制片或者粉末制片。
(一)表皮1.横切面主要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特征及附属物,如角质层、蜡被、结晶体、毛茸的种类和形态及内含物等。
表皮多为 1 层细胞,亦有为 1 层以上细胞的复表皮,如夹竹桃叶。
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叶的上表皮细胞有较大的运动细胞,如淡竹叶等。
有的表皮细胞较大,内含葡萄状钟乳体,如桑科植物桑叶,或含螺旋状钟乳体,如爵床科植物穿心莲叶;有的表皮细胞内含簇状橙皮苷结晶体,如唇形科植物薄荷叶;有的表皮细胞内含黏液质,如豆科植物番泻叶。
表皮外壁常被角质层,尚可见腺毛、非腺毛和气孔等。
2.表面制片主要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的弯曲程度及增厚情况;平周壁有无角质层、皱纹或突起;毛茸的种类、形状和密度;气孔的类型及密度等。
表皮细胞一般多为略等径性的多边形细胞,在叶脉附近或叶脉部及单子叶植物叶的表皮细胞则是长方形,其长径与中脉相平行。
各种表皮细胞的垂周壁显示不同程度的平直或弯曲,如枇杷叶的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而下表皮较弯曲;薄荷叶的上下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均较弯曲;有的表皮细胞垂周壁呈念珠状增厚等。
中药鉴定学:叶类中药――番泻叶的鉴别

中药鉴定学:叶类中药――番泻叶的鉴别【性状鉴别】狭叶番泻叶①小叶片多完整平坦。
②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
③全缘、基部略不对称。
④上面黄绿色,下面浅黄绿色。
⑤叶片革质。
⑥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而稍有粘性。
尖叶番泻叶①小叶片呈广披针形或长卵形。
②叶基不对称。
③质地较薄脆,微呈革质状。
【显微鉴别】横切面两种叶横切面特征大致相似。
①上表皮细胞中常含粘液质;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单细胞非腺毛。
②叶肉组织为等面型,上面栅栏组织通过主脉,细胞中可见棕色物。
海绵组织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
③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纤维束,外有含草酸考,试大网站收集钙棱晶的薄壁细胞,形成晶纤维。
薄壁细胞中可见草酸钙簇晶。
粉末:黄绿色。
①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气孔平轴式。
②非腺毛,单细胞,壁厚,多疣状突起。
③有晶纤维。
④薄壁细胞含小草酸钙簇晶。
【成分】狭叶番泻叶含番泻叶苷A及B(sennosideA,B,)、番泻叶苷C及D(sennosideC,D,)、芦荟大黄素双蒽酮苷(aloeemodindianthroneglucoside)、大黄酸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及少量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
尖叶番泻叶含蒽醌衍生物0.85%~2.86%,其中有番泻叶苷A、B、C、D、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酸-8-葡萄糖苷、大黄酸-1-葡萄糖苷及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异鼠李素(iso-rhamnetin)等。
【理化鉴别】①粉末遇碱液生成红色。
②本品酸水提取液,用乙醚萃取,醚层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液蒸干,放冷,加氨试液显考试,大网站收集黄色或橙色,水冷加热2分钟,变为紫红色。
(检查蒽苷类)【含量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
以甲醇作空白,在515nm波长处立即测定吸收度。
含总番泻叶苷以番泻叶苷B计算,不得少于2.5%。
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简答题、问答题鉴定题(重点药的主要性状、显微鉴别特征,上届考五味子)1.味连、雅连和云连(从来源、性状比较)答:味连: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
多分枝,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
表面灰黄色,有不规则结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髓部有的中空。
雅连:毛茛科植物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
多为单枝,略呈圆柱状,过桥较长。
云连:毛茛科植物云连的干燥根茎。
多为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表面棕黄色,过桥较短,折断面黄棕色。
2.南北柴胡(要求从来源、性状、显微比较)答:北柴胡: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
呈圆柱形,根头膨大,下部常分枝。
表面黑褐色,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呈片状纤维性。
南柴胡: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呈圆锥形,根下部多不分枝。
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
具败油气。
显微鉴别:南柴胡皮层油管较多且大,木质部导管多径向排列,木纤维少而散列。
北柴胡木部导管稀疏而分散。
3..松贝、青贝母和川贝(从性状、来源)答:松贝: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称怀中包月,顶端闭合。
青贝:呈扁球形,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
炉贝:表面类白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开口称马牙嘴。
4.川黄柏和关黄柏(性状)答:川黄柏:呈板片状,长宽不一,外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内表面暗黄色或棕黄色。
断面深黄色,裂片状分层,纤维性。
嚼着有黏性,可将唾液染成黄色。
关黄柏较川黄柏薄,外表面黄绿色或淡黄棕色,内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
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
5.狭叶番泻叶和尖叶番泻叶(要求从性状比较)答:狭叶番泻叶: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基稍不对称,无毛或近无毛,有叶脉及叶片迭线纹。
尖叶番泻叶:呈披针形或长卵形,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无叶脉及叶片迭线纹。
6.红花与西红花(要求从来源、性状比较)答:红花: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
(中药鉴定学)叶类中药

入藥
單葉 小葉或複葉 枝梢及葉
一、性狀:
浸潤展開,觀察: 形狀、大小、顏色,葉端/基/緣、葉脈、毛
茸、腺點、質地、 葉柄及托葉等。
二、顯微: 橫切面(含中脈),粉末或表面製片。
1.表皮——多為1列(少數多列),常有角質層。
表皮細胞形狀、垂周壁 與平周壁特徵,內含物, 毛茸形態與分佈,氣孔類 型及密度等。
3.上表面或有較深色而稍突起的小點; 4.柄長4-10cm,腹面略槽狀; 5.氣微(鹹菜樣),味微酸、苦、澀。
蓼大青葉(藥典)——蓼科蓼藍的葉 1.多皺縮、易碎,藍綠或黑藍色;
2.先端鈍,基部漸狹,全緣,葉脈淺黃棕; 3.柄扁平,基部抱莖,偶見膜質托葉鞘; 4.氣微,味微澀而稍苦。
慣用品: 一、馬藍葉——爵床科馬藍的葉 1.多皺縮成團,易碎,黑綠或暗棕黑; 2.葉對生,邊緣有細小鋸齒,頂漸尖,基部漸狹, 柄略成槽狀;
2. 上下面均有柵欄組織,上柵欄C(過主脈), 垂周壁較平直,下柵欄C垂周壁波狀,細胞含棕 色物,海綿組織含簇晶;
3.主脈維管束外韌型,上下兩側均有微木化纖 維束(伴有方晶),薄壁C可見簇晶。
纖維束
導管
韌皮部 纖維束 方晶 厚角組織
粉未: 1.氣孔多為平軸式; 2.單細胞非腺毛壁厚,有疣狀突起;
3.上面具短柔毛及腺點;背面密生灰白短絨毛。 4.質柔軟, 5.氣異, 味微苦。
異型葉性 中部葉
思考題:
1.番瀉葉的橫切面與粉末有何主要顯 微特徵?
2.所學過的藥材中,哪些有晶纖維? 3.桑葉、艾葉、大青葉、枇杷葉有哪 些重要性狀特徵?
壓迭線—— 打包時形成 的皺折線
藥典
2.葉端漸尖而有銳刺,葉基略不對稱; 3.葉片(近)無毛,羽狀脈,主脈於背面突起; 4.氣微而異,味微苦。
中药鉴定学:叶类中药的鉴定

性状鉴别 由于叶类中药的质地多数较薄,再经采制、⼲燥、包装、运输等过程,⼀般均皱缩或破碎,鉴定时: ①观察⼤量叶⼦所显⽰的颜⾊或状态,是完整的还是破碎的,是平坦的还是皱缩的;是黄绿⾊还是蓝绿⾊。
②对皱缩的药材将其浸在⽔中使湿润展平后识别。
③注意叶⽚的形状、长度及宽度;叶端、叶缘和叶基的情况。
④叶⽚的上、下表⾯的⾊泽及有⽆⽑茸和脉点。
⑤叶脉的类型、凹凸和分布情况。
⑥叶⽚的质地。
⑦叶柄的有⽆及长短。
⑧叶翼、叶轴、叶鞘、托叶及茎枝的有⽆。
⑨叶⽚的⽓和味等。
⑩叶的表⾯特征有时还可借助解剖镜或放⼤镜仔细观察,有时需对光透视。
显微鉴别 叶横切⾯ 叶横切⾯:主要观察上下表⽪细胞及附属物等;叶⾁主要观察栅栏组织的特点,根据栅栏组织的分布位置和分化程度判断其为等⾯叶或异⾯叶;中脉是叶⽚的维管束,其类型、数⽬等均是鉴别叶类中药的依据。
异⾯叶中脉横切⾯: ①表⽪分上下表⽪,多为1层排列整齐的细胞,外壁稍厚,上表⽪外平周壁常具⾓质层;亦有表⽪为多层细胞,称复表⽪。
表⽪细胞内有的有结晶、粘液质或⾓质层纹理等应注意鉴别。
医.学教育搜集整理 ②叶⾁通常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
异⾯叶只有上表⽪下有栅栏组织。
是由⼀⾄数列长柱形细胞组成。
细胞排列紧密。
内含有⼤量叶绿体,海绵组织常占叶⾁组织的⼤部分,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排列疏松。
叶⾁组织中应注意是否含有结晶、分泌组织、厚壁组织等,以及它的形状、分布等都是重要的鉴别特征。
③中脉通常为⼀外韧型维管束,⽊质部位于上⽅,呈槽状或半⽉形,韧⽪部在⽊质部的下⽅。
有的叶中脉维管束分裂成2~3个或更多的,维管束的外围有时有纤维等厚壁组织包围;有的为双韧维管束。
中脉上下表⽪内⽅⼤多有数层厚⾓组织。
等⾯叶与异⾯叶的主要区别是上下表⽪内⽅均有栅栏组织。
叶的表⾯制⽚ 叶的表⾯制⽚,可见表⽪细胞、腺⽑、⾮腺⽑和⽓孔等。
并且可以见到栅栏细胞及最微细叶脉的端点。
腺⽑和⾮腺⽑的形态、细胞组成、排列情况、表⾯状况、壁是否⽊化、分布密度及⽓孔类型、分布状况、栅栏细胞的密度和最微细叶脉包围的叶⾁的数⽬等亦是叶类中药鉴定上的重要特征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泻叶 ----- 【植物形态】
• 狭叶番泻树 • 矮小灌木 • 双数羽状复叶,小叶5-8对 • 小叶有短柄,小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
基部稍不对称,两面疏被毛至近无毛 • 托叶卵状披针形。
番泻叶 ----- 【植物形态】
• 总状花序腋生,生花6—14朵 • 花不整齐,萼片5,长卵形,不等大 • 花瓣5,黄色。倒卵形,下面2片较大 • 雄蕊l0,上面3枚不育且小形,中部4枚等长,下
• 单子叶植物叶片的组织构造: • 各科之间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构造模式 • 常以禾本科植物为例 • 表皮细胞纵向排列,呈长方形,易纵向撕列,外壁不
仅角质化,而且含有硅质,呈乳头状突起,粗糙,棘手 • 上表皮有一些特殊的大型细胞(运动细胞),有大型
液泡,干旱时失水收缩,使叶卷缩,减少水分蒸发,水 分充足时,叶片伸展 •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由两个狭长或哑铃形保卫细胞 组成,每个保卫细胞外侧各有一个三角形的副卫细 胞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 叶肉: • 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 • 栅栏组织: • 为一列圆柱形细胞 • 细胞长轴与叶面垂直,排列紧密,多位于上表皮下
面 • 少数为2-3层细胞,有时上下表皮内侧各有一列栅
栏细胞(番泻叶),即等面型叶 • 栅栏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部3枚向下弯曲,花药略呈四方形,基部箭形 • 雌蕊弯曲呈镰刀状.子房具柄,疏被毛 • 荚果呈扁平长方形,被缝线的顶端有一明显的尖
突;种子4-7,略呈长方形而扁 • 尖叶番泻树 小叶4-5对,长卵形,荚果先端的
尖突细小不明显。种子6-7枚。
狭叶番泻树
尖叶番泻
尖叶番泻树
番泻叶 ----- 【产地】
• 狭叶番泻树: • 产印度、埃及、苏丹 • 称为印度番泻叶或丁内未利番泻叶(丁内
未利是印度南部地名) • 尖叶番泻树: • 产埃及尼罗河中上游,由亚历山大港输出 • 称为埃及番泻叶或亚历山大番泻叶 • 国内广东、海南、云南有引种栽培。
番泻叶 ----- 【采制】
狭叶番泻叶: 在开花前采摘,阴干,用水压机打包 尖叶番泻叶: 在9月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
• 海绵组织: • 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
含叶绿体少,主要进行呼吸作用 • 鉴别意义不大 • 有时含石细胞(茶叶),油细胞(薄荷),草酸
钙结晶(番泻叶),钟乳体(穿心莲),间隙腺 毛(广藿香),可以作为鉴别特征。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 光合作用: • CO2+H2O---→ glu+O2 • 呼吸作用: • glu+O2 ----→ CO2+H2O
微凸,叶基不对称 • ② 两面微有短毛,无压迭线纹 • ③ 微革质,较薄脆 。
叶类中药
• 叶类中药: • 一般采自于植物完整而长成的干燥叶 • 少数为嫩叶(苦竹叶) • 多用单叶(枇杷叶、大青叶、桑叶) • 少数为复叶的小叶(番泻叶) • 有的是带叶的嫩枝(侧柏叶)。
叶类中药-----性状鉴别
• 叶片: • 形状、大小、颜色、叶尖、叶基、叶缘、叶脉、
表面特征、质地、气味等 • 叶柄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有
• 叶片多呈直立状态,两面受光均匀,没有栅栏组织 和海绵组织之分,为等面型叶。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显微观察要注意气孔、毛茸。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 常用术语 • 气孔: • 表皮细胞之间的小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对合而成 • 气孔器: • 气孔与保卫细胞的合称,一般简称气孔 • 气孔轴式: • 保卫细胞与相邻副卫细胞的关系 • 气孔数: • 每1平方毫米表皮面积上的气孔平均数,其比值为
无沟槽 • 托叶的有无,大小,形状 • 如果是复叶,还要观察茎枝及叶轴特征 • 叶片常皱缩,观察时要用水湿润,展平,便于观
察 • 必要时,可以使用扩大镜,观察叶片表面的毛茸,
腺点,腺鳞等。如功劳叶光滑,枇杷叶一面有毛, 艾叶两面有毛。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组织构造: 分为表皮、叶肉、中脉三部分。
番泻叶 ----- 【性状鉴别】
• 狭叶番泻叶: • ① 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叶端急尖,叶
基不对称 • ② 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绿色,无毛或几无毛,
叶脉微隆起,有叶片压迭的线纹(打包形成) • ③ 叶片革质 • ④ 气微而特异,味微苦而稍有粘性。 • 尖叶番泻树: • ① 长卵形或披针形,略卷曲或破碎,叶端短尖或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 中脉: • 即主脉,为外韧型维管束,木质部位于上方,
呈槽状,新月形或半月形,韧皮部位于下方, 外围常有纤维包围
• 中脉上下表皮内侧常有厚角组织,有时有栅 栏组织通过(番泻叶)。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叶片表皮制片很重要,能观察毛茸和气孔等特征。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 表皮: • 为一列细胞 • 少数为2-3列(夹竹桃叶),亦称复表皮 • 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外壁较厚 • 常有角质层及蜡被 • 表皮细胞有时分化成各种毛茸(腺毛和非腺毛) • 有各种类型的气孔,下表皮(外表皮)多,上表皮
(内表皮)少 • 毛茸和气孔是鉴定叶类中药的重要特征 • 除保卫细胞外,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下/上。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 气孔指数:
• 单位面积(平方毫米)气孔数(S)在同面积表皮细 胞(E)中所占的比例
•
I=S/E+SX100%
• 脉岛:
• 最细叶脉环绕的叶肉单位
• 脉岛数:
• 每1平方毫米表皮面积上的脉岛数
• 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的平Biblioteka 栅栏细胞数目• 等面(型)叶:
• 叶片上下两面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相似
• 两面(型)叶:
• 叶片上下两面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有显著差 异。
番泻叶 ----- 【历史】
饮片新参(民国王一仁著,1935) 中国药学大词典均有记载 古代本草未见, 是从国外引入国内的。
番泻叶 ----- 【别名】
泻叶、泡竹叶。
番泻叶 ----- 【来源】
豆科植物 狭叶番泻树Cassia angustifolia 尖叶番泻树C.acutifolia 干燥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