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资料

合集下载

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笔记完美打印

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笔记完美打印

2.味极苦。
藻菌枳壳 吴茱萸 酸枣仁 小茴香 马钱子 牵牛子 栀子 槟榔 草果 豆蔻
1.蔷薇科植物。 2.呈倒卵形,略似花瓶状。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 1.豆科植物。 2.嚼之有豆腥味。 1.豆科植物。 2.2 片子叶呈“S”形折曲并重叠。 1.豆科植物。 2.表面有细微网状皱纹。 1.芸香科酸橙的未成熟果实。 2.主产江西,习称“江枳壳” 。 1.芸香科植物。 2.略呈五角状扁球形。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 1.鼠李科植物。 2.扁圆形或便椭圆形,表面紫红或紫褐色。 1.伞形科植物。 2.为双悬果,背面有 5 条纵棱。有特异香气。 1.纽扣状圆板形。 2.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有丝样光泽。味极苦。 1.旋花科植物。 2.橘瓣状,加水浸泡后种皮呈龟裂状,手捻有粘滑感。 1.茜草科植物。 2.有焦糖气,味微酸而苦。 1.棕榈科植物。 2.断面有棕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1.姜科植物。 2.具三钝棱,表面灰棕至红棕色,易纵向撕裂。 1.姜科植物。 2.表面有 3 条较深的槽纹。味辛凉略似樟脑。
2.堆置“发汗” 。 地黄 胡黄连 巴戟天 茜草 续断 天花粉 桔梗 党参 木香 白术 苍术 泽泻 香附 半夏 石菖蒲 川贝母 浙贝母 黄精 玉竹 土茯苓 麦冬 知母 1.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 2.主产河南。四大怀药之一。 1.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根茎。 2.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叶柄残基,木部有 4-10 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 1.茜草科植物。 2.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易与木部分离。 1.茜草科植物。 2.皮部易剥落,露出黄红色木部。久嚼刺舌。 1.主产四川。 2.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 1.葫芦科植物瓜蒌的根。 2.富粉性。 1.皮部类白色,木部淡黄色, “金井玉栏” 。 2.味微甜后苦。 1.桔梗科植物。主产山西。 2.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称“狮子盘头” 。支根段落处有黑褐色胶状物。 1.菊科植物。 2.主产云南。 1.菊科植物。主产浙江。浙八味之一。 2.有散在的棕黄色点状油室。嚼之略带粘性。 1.菊科植物。分茅苍术和北苍术。 2.茅苍术断面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称 “朱砂点” 。 暴露稍久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称 “起霜” 。 1.主产于福建。 2.断面富粉性,有多数细孔。 1.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 2.燎去毛须,沸水中略煮或蒸透。 1.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2.类球形。断面富粉性。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1.天南星科植物。主产四川。 2.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 1.百合科植物的干燥鳞茎。分松贝、青贝、炉贝。 (主产四川、西藏、青海) 2.外层鳞叶 2 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习称“怀中抱月” 。 1.主产浙江。浙八味之一。 2.分飞“大贝”和“珠贝” 。 1.百合科植物。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 2.分为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嚼之有粘性。 1.百合科植物。 2.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嚼之发粘。 1.百合科植物光叶菝契的根茎。 2.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粘滑感。 1.百合科植物。 “杭麦冬”为浙八味之一。 2.纺锤形,中柱细小。 1.百合科植物。主产河北。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重点横向总结及速记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重点横向总结及速记

药材显微特征1.草酸钙簇晶27种(蓼太何大小,白虎牡丹芍,三人牵枇杷,丁香银花谢(泻),西川槲茱萸,徐远决栀紫)蓼大青叶、太子参、何首乌、大黄、小茴香、白芷、虎杖、牡丹皮、白芍、赤芍、三七、人参、牵牛子、枇杷叶、丁香、金银花、番泻叶、西洋参、川芎、槲寄生、吴茱萸、山茱萸、徐长卿、决明子、紫花地丁、栀子、远志(簇晶及小方晶)(地榆??山楂??)2.草酸钙砂晶6种牛膝、麻黄(砂晶、方晶)、地骨皮、秦皮、钩藤(砂晶、小簇晶)、洋金花(砂晶、方晶、簇晶)。

(细辛??)3.草酸钙针晶13种麦冬、商陆(及方晶、簇晶)、巴戟天、苍术、半夏、龙胆、山药、天麻、广藿香、肉桂、白术、石斛、益母草(针晶、方晶)(白及??儿茶??)4.草酸钙方晶20种麻黄、甘草、苦参、石菖蒲、枳壳、栀子、鸡血藤、黄柏、红花、砂仁、葛根、枇杷叶、金樱子、香加皮、大血藤、桑白皮、酸枣仁(方晶、簇晶)、桑寄生、苏木、补骨脂。

(细辛??厚朴??陈皮??)5.草酸钙柱晶补骨脂、淫羊藿、沉香、射干、川射干。

(肉桂??)6.草酸钙棱晶木通(小棱晶)、番泻叶、桔梗(小棱晶)。

(五倍子、陈皮??)7.草酸钙结晶防己(细小杆状)、猪苓(方晶、呈双锥八面体形)、西红花、豆蔻、浙贝母、蒲公英。

8.晶纤维鸡血藤、黄柏、番泻叶、苦参、石菖蒲、枇杷叶、葛根、黄柏、木通9.晶鞘纤维番泻叶、甘草、黄柏10.树脂道人参、三七、西洋参11.石细胞乌头、附子、黄连、延胡索、苦参、黄芪、防风、黄芩、玄参、巴戟天、党参、苍术、槲寄生、鸡血藤、厚朴、肉桂、杜仲、黄柏、秦皮、麦冬、辛夷、五味子、木瓜山楂吴茱萸连翘枸杞子栀子槟榔砂仁12.油室当归川芎枳壳吴茱萸丁香、木香、苍术13.油管小茴香、防风、柴胡15、乳管桔梗、党参、蒲公英、罗布麻叶、桑白皮、香加皮16、油细胞厚朴肉桂辛夷五味子砂仁豆蔻石菖蒲(油辛夷给五豆砂肉包,厚石)16.淀粉粒大黄、何首乌、商陆、太子参、乌头、附子、防己、葛根、板蓝根、甘草、人参、西洋参、白芷、川芎、黄芩、半夏、石菖蒲、川贝母、浙贝母、山药、钩藤、牡丹皮、肉桂、山楂、五倍子豆蔻、党参17.糊粉粒五味子葶苈子苦杏仁补骨脂小茴香豆蔻马钱子砂仁18.菊糖桔梗、苍术、党参、木香、白术19.钟乳体穿心莲20.薄壁细胞含核状物地黄21.薄壁细胞含糊化的淀粉团块白芍、延胡索、22.气孔不定式细辛、金钱草、青蒿、川贝母23.气孔不等式金钱草、大青叶24.气孔平轴式补骨脂、蓼大青叶、番泻叶25.气孔直轴式广藿香穿心莲26.气孔近环式枳壳26.气孔内陷麻黄27.菌丝茯苓、猪苓28.保卫细胞哑铃麻黄29.薄壁细胞中含橙皮苷结晶薄荷、大青叶30.硅质块砂仁31.蓝黑色色素颗粒蓼大青叶32.薄壁细胞含紫色素紫草1、草酸钙簇晶27种大黄、何首乌、太子参、白芍、赤芍、人参、西洋参、三七、川芎、牡丹皮、槲寄生、吴茱萸、小茴香、栀子、蓼大青叶、丁香、金银花、山茱萸、牵牛子、枇杷叶、番泻叶、白芷、虎杖、徐长卿、决明子、紫花地丁、远志(簇晶及小方晶)(地榆??山楂??)蓼太何大小,白虎牡丹芍,三人牵枇杷,丁香银花泻,西川槲茱萸,徐远决栀紫。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
香加皮
【来源】为萝摩科杠柳de干燥根皮
【性状】有特异的香气,味苦(奶油话梅香)
地骨皮
【来源】为茄科枸杞、宁夏枸杞de根皮
石斛
【来源】兰科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de新鲜或干燥茎
铁皮石斛
【来源】 兰科 铁皮石斛de干燥茎
【采收加工】边加热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或切成段 前者称“铁皮枫斗”,后者称“铁皮石斛”
皮类中药
桑白皮
【来源】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
【性状】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
牡丹皮
【来源】毛茛科
【性状】射线呈放射状排列
槲寄生
【来源】桑寄科 槲寄生de干燥带叶茎枝
【性状】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节膨大;断面有放射状纹理,髓部常偏向一边
桑寄生槲寄生
茎灰褐色或红褐色茎黄绿色或黄棕色
不易脱节,质坚易脱节,质松
叶大而呈黄棕色(卵形或椭圆形)叶小而呈黄绿色至金黄色(披针形)
味微涩味微苦
大血藤 鸡血藤
根茎类中药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区别
双 单
外表 有木栓层 无木栓层或薄
断面 形成层的环纹 内皮层的环纹
V.B . 环状排列 散布
髓 中央具髓 中央无髓
狗脊
【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茸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
【性状】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有黄白色锥管束5~13个,环列
细辛
羌活
【来源】伞形科羌活、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
【性状】按药材形态:羌活:“蚕羌”、“竹节羌”
宽叶羌活:“大头羌”、“条羌”
川芎
【来源】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性状】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断面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纵切片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专业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中药的鉴别、鉴定与鉴别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我对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的总结:一、药材的鉴别1.外形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组织结构:研究药材的显微结构,如维管束、纤维束等的分布情况。

3.气味和味道:由于不同药材含有不同的挥发性成分,所以气味和味道对于鉴别药材非常重要。

4.理化性状:如气味、味道、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二、中药饮片的鉴别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结构形态:研究饮片的组织结构、细胞结构等。

3.纯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饮片中有无杂质,如土壤、微生物、金属等。

4.理化性状:如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指纹图谱分析:通过HPLC、GC等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中药饮片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和控制品质。

三、中药的品质与质量评价1.感官评价:通过观察、闻、尝来评价药材的外观特征、气味和味道。

2.理化性质评价:如水分含量、热胀冷缩性、灰分含量等。

3.质量评价:通过检测有关药材质量的指标,如挥发油含量、有效成分含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含量等。

四、药材的加工与保藏1.饮片的制备:认识不同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了解不同加工工艺对药材的影响。

2.药材的保藏:掌握药材保藏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存放条件、防潮、防霉等。

五、中药制剂的检验与控制1.理化性质检验:包括外观、颜色、气味、味道等。

2.含量测定: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3.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剂型、质量控制、药剂的保存与稳定性等。

六、有毒中药的识别与控制1.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与毒理作用:掌握常见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和毒理作用。

2.有毒中药的识别:通过药材的外观特征、结构形态、理化性状等来鉴别有毒中药。

3.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了解有毒中药的制剂与使用原则,避免毒副作用。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复习笔记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复习笔记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复习笔记中药鉴定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保障用药安全和有效性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中药鉴定的复习笔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中药鉴定的意义和目的中药鉴定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学科。

其目的在于确保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只有准确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才能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因使用假冒伪劣或错误品种的中药而导致的医疗事故。

二、中药鉴定的方法1、来源鉴定通过对中药的原植物、动物或矿物的形态、分类学特征进行鉴定,确定其来源的科、属、种。

这是中药鉴定的基础,需要掌握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的相关知识。

2、性状鉴定通过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性状特征来进行鉴定。

这是中药鉴定中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能够敏锐地观察和识别各种性状特征。

例如,黄连的形状为鸡爪状,表面粗糙,有结节状隆起;黄柏的断面呈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肉桂的气味芳香,味甜而辣。

3、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及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定。

对于粉末状或破碎的中药,显微鉴定尤为重要。

比如,甘草的粉末中可以看到晶纤维和具缘纹孔导管;大黄的粉末中可见草酸钙簇晶和网纹导管。

4、理化鉴定通过物理、化学或仪器分析的方法对中药的成分进行鉴定。

常见的方法有化学定性分析、化学定量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例如,利用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定黄连中的小檗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 的含量。

三、常见中药的鉴定要点1、根及根茎类中药(1)人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 2 3 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

(2)丹参: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

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

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

最新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

最新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二、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中药。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四、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五、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六、造成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的原因: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七、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4、对一些道地药材进行品种考证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八、中药真伪优劣、正品与伪品的含义: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材出现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的原因:1、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2、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中药鉴定技术》理论考试复习重点

《中药鉴定技术》理论考试复习重点

《中药鉴定技术》理论考试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道地药材: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有生产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2.白颈:生殖环带位于第14~16三节呈戒指状,色浅光亮。

3.翘鼻头:头在中间稍向上,呈扁平三角形,吻端尖而翘向前上方4.蚯蚓头:防风的根头部具明显的密集环纹。

5.正品: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及其特定的部位。

6.怀中抱月: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7.金井玉栏:指某些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或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状如金玉相映。

8.通天眼:对光透视,全角半透明,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

9.莲花:马鹿茸较花鹿茸粗大分支较多,两个分枝者习称莲花10.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木栓层内方至韧皮部外侧组织中,多个类圆形的异形维管束组成的云朵状花纹。

11.挂甲:取牛黄少许,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色不易擦退。

12.乌金衣: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

13.条痕:矿物在白色毛瓷板上划过后所留下的痕迹14.菊花心:指双子叶植物根横断面的次生构造形成的放射状结构。

15.铁皮枫斗:铁皮石斛除去杂质剪去部分须根,边加热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

二、选择题1.我国第一部官方本草著作是(D )。

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2.我国已知最早的完整的药物学专著是(C)。

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3.甲苯法测定水分适合于(D )。

A.牛膝B.党参C.杜仲D.丁香E.红花4.红参的产地加工方法为( C)。

A.去须根、晒干B.去须根、烘干C.去须根、蒸后晒干和烘干D.不去须根、晒干E.不去须根、晒干和烘干5.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C)。

A.蚯蚓头B.芦头C.狮子盘头D.珍珠盘6.皮类药材一般在(B)采收。

A.春、秋两季B.春末夏初C.夏季D.秋、冬两季7.罗盘纹是指的是(B)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茎类中药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区别双单外表有木栓层无木栓层或薄断面形成层的环纹内皮层的环纹V.B . 环状排列散布髓中央具髓中央无髓狗脊【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茸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绵马贯众【性状】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有黄白色锥管束5~13个,环列细辛【来源】马兜铃科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称“辽细辛”【性状】常卷曲成团;气辛香,味辛辣,麻舌大黄【来源】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性状】髓部可见星点(异型锥管束);嚼之黏牙,有砂砾感何首乌【性状】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锥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像山芋)牛膝【来源】苋科【产地】主产河南等地(为四大怀药之一)。

【性状】怀牛膝:散多数黄白色点状锥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川牛膝:锥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商陆【性状】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久嚼麻舌。

银柴胡【来源】石竹科银柴胡的干燥根【性状】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太子参【来源】石竹科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川乌、草乌、附子【来源】毛茛科乌头干燥母根——川乌北乌头的块根——草乌乌头子根加工品——附子【性状】一、生川乌: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而麻舌二、生草乌:具不定根残基(钉角),形成环多角形,味辛辣,麻舌白芍【产地】浙江产为杭白芍,为“浙八味”【采收】刮去粗皮,入沸水略煮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

【性状】味微苦,酸。

赤芍【性状】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

味微苦、酸涩黄连【来源】毛茛科黄连的根茎——“味连”三角叶黄连的根茎——“雅连”云南黄连的根茎——“云连”【性状】1.味连: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鸡爪黄连”;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味极苦。

雅连:多单枝,“过桥”较长云连:多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防己【性状】富粉性,形似猪大肠。

断面平坦,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延胡索【产地】浙江,“浙八味”之一【采收】沸水中煮至内部无白心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菘蓝的根【产地】河北、江苏、河南、安徽【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习称“金井玉栏”苦参【来源】豆科苦参干燥根【性状】味极苦葛根、粉葛【来源】葛根——豆科野葛干燥根粉葛——豆科甘葛藤干燥根【性状】葛根——纤维性;粉葛——富粉性【来源】豆科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性状】豆腥气,味极苦北豆根【来源】防己科蝙蝠葛干燥根茎甘草【产地】内蒙古、新疆【采收加工】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春季产者为佳。

将外面红棕色栓皮刮去者,称“粉甘草”。

【性状】断面纤维性、粉性,具“菊花心”。

味甜而特殊。

黄芪【来源】豆科【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称“金井玉栏”;显“菊花心”;气微,生豆腥气弄,味微甜。

注:黄芪(色深)和甘草(色浅)远志【性状】皮部易与木部剥离;嚼之有刺喉感(甘草水煮)人参【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园参”:栽培品◆“林下山参”、“籽海”:播于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热生长【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关药”【性状】1.上部或全体有疏浅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纹,须根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2.根茎(芦头)具稀疏凹窝状茎痕(芦碗)及不定根(艼)三七【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产地】云南东部(滇七) ;广西西部的田东、田阳等县(田七)【采收】主根称“三七”,剪下的芦头、侧根、细根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性状】表面灰黄色(铜皮)或灰褐色(铁皮),周围有瘤状突起,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味苦,后回甜。

白芷【性状】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或排列成四纵行。

形成层环近圆形(散生)或近方形(纵生)当归【来源】甘肃岷县【采收】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性状】断面有多数棕色油点及裂隙(点状分泌腺),香气浓郁【来源】伞形科羌活、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性状】按药材形态:羌活:“蚕羌”、“竹节羌”宽叶羌活:“大头羌”、“条羌”川芎【来源】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性状】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断面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纵切片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防风【来源】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产地】东北及内蒙(关防己“关药”)【性状】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断面有裂隙,称“菊花心”,散生棕黄色油点柴胡【来源】为伞形科柴胡——“北柴胡”狭叶柴胡——“南柴胡”北沙参【来源】伞形科珊瑚菜的干燥根南沙参【来源】桔梗科轮叶沙参、杏叶沙参的根【性状】体轻,质松泡龙胆【产地】东北,“关龙胆”【性状】味甚苦百前【性状】质脆,断面中空,称“鹅管百前”紫草【产地】新疆、内蒙古黄芩【来源】唇形科黄芩根【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

【产地】浙江省“浙八味”【采收加工】“发汗”【性状】断面乌黑色,气特异似焦糖地黄【来源】为玄参科地黄块根【产地】主产河南省,“怀药”胡黄连【来源】为玄参科胡黄连干燥根茎【性状】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锥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巴戟天【来源】茜草科巴戟天的干燥根【性状】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断面易与木部剥离;去除木心茜草【来源】茜草科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性状】呈结节状,皮部易剥落,露出黄红色木部;久嚼刺舌。

续断【来源】续断科续断的干燥根【产地】四川【采收加工】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内部变绿时再烘干天花粉【来源】葫芦科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性状】富粉性,横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桔梗【来源】桔梗科桔梗的干燥根【性状】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棕色,木部淡黄色——“金井玉栏”;味微甜后苦党参【来源】为桔梗科【产地】主产于山西(潞州)【性状】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狮子盘头”;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白术【来源】为菊科白术的根茎【产地】主产于浙江“浙八味”【性状】棕黄色点状油室散在;嚼之略带粘性。

【来源】菊科茅苍术北苍术的根茎【性状】断面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朱砂点),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称“起霜”泽泻【来源】主产于福建【性状】粉性,有多数细孔香附【来源】莎(suo)草科莎草的干燥根茎【采收加工】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天南星【来源】天南星科【性状】直径1.5~6.5cm半夏【来源】为天南星科半夏de干燥块茎【性状】呈类球形,直径1~1.5cm;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姜半夏: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黏牙法半夏:气微,微有麻舌感石菖蒲【来源】天南星科石菖蒲de根茎【性状】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川贝母【来源】为百合科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de鳞茎太白贝母,瓦布贝母前三者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药材习称“炉贝”。

【产地】四川、西藏、云南等高海拔【性状】松贝(野生品):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炉贝:有黄棕色斑块,习称“虎皮斑”。

外层鳞叶2瓣,相对抱合,顶端开裂而略尖浙贝母【来源】为百合科浙贝母de鳞茎【产地】主产于浙江宁波地区。

“浙八味”【采收加工】直径在3.5cm以上者摘除心芽加工成“大贝”。

直径在3.5cm以下者不摘除心芽加工成“珠贝”。

]【来源】百合科黄精——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性状】嚼之有粘性重楼【来源】百合科云南重楼、七叶一枝花de干燥根茎土茯苓【来源】百合科光叶菝的干燥根茎【性状】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润湿后有粘滑感麦冬【来源】百合科植物麦冬de干燥块根。

【产地】“杭麦冬”:主产浙江,质量好“浙八味”。

“川麦冬”:主产四川,产量大。

【性状】纺缍形,两端略尖,中柱细小知母【性状】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山药【来源】薯蓣科薯蓣的干燥根茎——怀药莪术、姜黄、郁金姜黄根茎是姜黄、另三个都是莪术。

所有块根都是郁金天麻【来源】为兰科天麻de块茎【产地】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贵药”【性状】表面有点状突起(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鹉嘴状的芽苞,习称“鹦哥嘴”,或为残留茎基;底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

茎木类中药(树干、茎藤)关木通川木通【来源】关木通: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的藤茎。

川木通:毛茛科植物小木通、绣球藤的藤茎。

木通【来源】木通科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de干燥根茎【性状】射线呈放射状排列槲寄生【来源】桑寄科槲寄生de干燥带叶茎枝【性状】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节膨大;断面有放射状纹理,髓部常偏向一边桑寄生槲寄生茎灰褐色或红褐色茎黄绿色或黄棕色不易脱节,质坚易脱节,质松叶大而呈黄棕色(卵形或椭圆形) 叶小而呈黄绿色至金黄色(披针形) 味微涩味微苦大血藤鸡血藤【来源】大血藤: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茎,习称“红藤”。

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藤茎。

【性状鉴别】大血藤鸡血藤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内嵌入横切面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黄白色的木质部中黑棕色,与木质部呈半圆形相间排列有车轮纹小髓偏心性{同心性椭圆形或偏心性半圆形环}沉香【来源】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及沉香的含树脂的木材【采收加工】割取含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性状鉴别】表面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火试冒浓烟及具强烈香气。

通草【来源】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性状鉴别】体轻,质松软;有银白色光泽,中部有一空洞或半透明圆形的薄膜钩藤【来源】茜草科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无柄果钩藤【性状】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或仅一侧有钩石斛【来源】兰科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de新鲜或干燥茎铁皮石斛【来源】兰科铁皮石斛de干燥茎【采收加工】边加热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或切成段前者称“铁皮枫斗”,后者称“铁皮石斛”皮类中药桑白皮【来源】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性状】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牡丹皮【来源】毛茛科【性状】内表面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丹皮酚);气芳香,味微苦而涩厚朴【来源】木兰科厚朴、凹叶厚朴de干燥干皮、根皮和枝皮【采收】“发汗”【性状】内表面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断面颗粒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厚朴酚);气香,味辛辣,微苦肉桂【来源】为樟科肉桂的树皮【采收加工】(1)企边桂为剥取10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浅槽状。

(2)桂通(官桂)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自然卷曲成筒状。

(3)板桂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迭,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4)桂碎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的碎块,多供香料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