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望海潮》赏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赏析一】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望海潮-梅英疏淡》赏析

《望海潮-梅英疏淡》赏析

《望海潮·梅英疏淡》赏析
《望海潮·梅英疏淡》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一首词作。

译文:
寒冬已过,梅花点点、稀稀疏疏的,初绽的冰花透过枝桠观赏。

西湖上空满积着阴云,低低低,沉沉地压着湖面。

西湖与重重叠叠的青山,迷迷茫茫的柳絮与荷花,一起掩映雾中。

断桥的白堤与苏堤,杨柳依依,迷迷蒙蒙,垂直到城根路旁的荷花,丛丛簇簇,繁茂而美丽,随着微风拂过,荷香一阵阵扑来。

湖面上落日余晖照着点点白鸥,水天相映共成一色。

傍晚时分,画船归来,惊起湖上的鸥鹭。

那情调该是多么的萧疏萧索。

赏析:
此词以杭州风物为题材,表现了诗人春日游湖的快乐心情,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向往自由、安逸的生活。

从时代背景来看,柳永生活在北宋前期,当时虽然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但随着统治者的享乐荒淫和腐败昏庸,危机暗伏。

这不仅给国家带来了危机,同时也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苦难。

因此,柳永在《望海潮·梅英疏淡》中通过描绘杭州的美丽景色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来反映他的时代。

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是以景生情,通过描绘杭州美丽的景色来抒发诗人的情感;第二是情景交融,将情感融入景色之中;第三是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景色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这种写作手法使得这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总的来说,《望海潮·梅英疏淡》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词作。

通过对杭州美丽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安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望海潮·东南形胜》是由柳永所创作的,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望海潮·东南形胜》的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朝: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翻译/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江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望海潮·东南形胜》注释东南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胜,优美的。

三吴:。

“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或称吴兴,丹阳、会稽为三吴。

这里泛指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一作江吴。

都会:大都市。

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所以称为“三吴都会”。

钱塘:即杭州。

画桥:上面画有彩绘的桥梁。

风帘:门上挂的用来挡风的帘子。

翠幕:幕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一说指数量上的不确定,有“大约”的意思。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而高大。

堤:指钱塘江的大堤。

天堑:堑,壕沟,天堑,天然形成的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涯:边际。

市列:陈列。

柳永《望海潮》赏析

柳永《望海潮》赏析

柳永《望海潮》赏析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 )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作者简介: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属福建)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有《乐章集》。

柳永词作鉴赏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一】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望海潮柳永赏析

望海潮柳永赏析

望海潮柳永赏析
《望海潮》是南宋词人柳永所作,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南唐二主之后,江南第一词人”。

词以咏海为主题,通过咏海表达词人的豁达心境和怀疑人生的情感。

整篇词以“望海潮,意何限?/ 滔滔滚滚,尽向东洲”开头,在描述海浪的汹涌和声势之后,表达出词人渴望自由、超越尘世的心愿。

词中穿插了对生死的思考,描绘了落日余晖中沐浴在海风中的词人,表达出了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怀疑。

整篇词语言简练,句式优美,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加突出了海浪的凶猛和极致的壮美。

以此表达了词人不甘被世俗所束缚的追求和解脱的愿望。

正因为这些独特的艺术特色,使得《望海潮》这首词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代表之一。

以《望海潮》深入解读柳永

以《望海潮》深入解读柳永

以《望海潮》深入解读柳永《望海潮》是中国古代著名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该词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广受欢迎,并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柳永是宋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以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而著称。

而《望海潮》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更是展现出了柳永深厚的情感和艺术造诣。

本文将从词的整体结构、艺术表现手法、意象和意境等方面深入解读《望海潮》这首著名的词,揭示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以期能更好地理解柳永及其作品。

我们来看《望海潮》的整体结构。

这首词共分两首,每首四句。

每句四字,共八句,三十二字。

整个词构思简练,结构严谨,给人以整齐利落的感觉。

每句四个字的长度,使得整首词在形式上非常紧凑,而在内容上却又意蕴隽永。

我们来分析《望海潮》的艺术表现手法。

柳永在这首词中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反复、对比等。

其中对仗是最为明显的一种手法,这首词中几乎每句都是对仗句,通过对仗的运用,柳永巧妙地传达了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柳永还运用了一些重复和对比的手法,例如“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通过这种对比,加深了词中情感的表达,使整个词更加动人。

接下来,让我们来探究《望海潮》中所用的意象和意境。

这首词以“望海潮”为题,海潮的涌动成为了词中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潮在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它不仅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更象征了人生的沧桑和变迁。

柳永通过“望海潮”这一意象,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逝去岁月的无奈。

让我们从情感和思想的角度来解读《望海潮》。

这首词以“望海潮”为题,表达了柳永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逝去岁月的无奈。

在这首词中,柳永用“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样的词句,表现了他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他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逝去岁月的无奈,在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望海潮》赏析(精选6篇)

《望海潮》赏析《望海潮》赏析(精选6篇)《望海潮》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

柳永扩大了词的内容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的词反映了都市的繁华与山川的壮丽。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望海潮》赏析,希望大家喜欢!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

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

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

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

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

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

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

“重湖叠山献”,“烟柳画桥”,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

“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

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

《望海潮》柳永诗词鉴赏

《望海潮》诗词鉴赏《望海潮》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描绘钱塘江大潮的名篇。

这首词以豪放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同时抒发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词人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词中写道:“烟波浩渺连天接,山岳无声水自流。

”这里的“烟波浩渺”形象地描绘了钱塘江宽阔的水面,而“山岳无声水自流”则表现了江水的奔腾不息。

这种对大自然的描绘,既展示了词人的豪放胸怀,也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

词人通过对大潮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词中写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里的“心事”可以理解为词人的理想抱负,而“瑶琴”则象征着高雅的艺术。

词人想要通过弹奏瑶琴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但却发现知音难觅。

这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深刻的内涵。

词人通过对大潮的描绘,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词中写道:“千古风流人物,如梦一场。

”这里的“千古风流人物”可以理解为国家的英雄豪杰,而“如梦一场”则暗示了这些英雄豪杰的命运多舛。

这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使得这首词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

词人通过对大潮的描绘,展示了自己的豪放个性。

词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里的“江山”可以理解为国家的疆土,而“英雄竞折腰”则表现了英雄们为国家效力的决心。

这种豪放的个性,使得这首词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望海潮》是一首描绘钱塘江大潮的名篇,通过对大潮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豪放的个性。

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柳永望海潮赏析

柳永望海潮赏析说起柳永的那首《望海潮》,嘿,那可真是一曲唱尽了江南水乡的风情万种,让人听了心里头那个美呀,跟吃了蜜似的。

咱们先不急着深究那些个诗词歌赋里的高深学问,就用咱老百姓的大白话,来聊聊这词里的那些个味儿。

一开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柳永这家伙,一出手就是大手笔,直接把咱带进了那个从古至今都热闹非凡的钱塘江畔。

你说这钱塘,那可是东南的宝地,三吴地区的中心,从古至今,那就是个繁华的代名词。

咱们想象一下,走在那青石板路上,两旁店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那叫一个热闹!再往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哎呀,这画面感,简直了!春天里,那柳树就像是披着轻纱的仙子,随风轻摆,桥上的画儿都像是活了过来。

家家户户的窗前,挂着轻盈的帘子,后面藏着的是翠绿的竹篱笆,还有那数不清的屋顶,错落有致,足足有十万户人家啊!这可不是吹牛,那时候的钱塘,真就是这么个盛况空前。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这一句,柳永又带着咱们飞到了江边。

你看那远处的树,像是被云朵缠绕着,堤坝上沙子细腻,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再看那江面,哎呀,那浪头,就像是带着怒气的老虎,卷起的浪花白得跟霜雪似的,一眼望去,这江就像是一道没有尽头的天堑,壮观得让人心里头直打鼓。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说到这儿,咱们得说说钱塘人的富裕了。

街上摆的,都是珍珠宝贝,家里堆的,都是绫罗绸缎。

这些个有钱人,一个个比着谁更会享受,那叫一个豪奢!咱们这些平民百姓,也就只能站在一旁,羡慕地看看,心里头暗暗发誓,将来也要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这又是另一番美景了。

钱塘的湖,层层叠叠,山峦起伏,清清爽爽的,看着就让人舒心。

特别是到了秋天,那桂花香啊,能飘出好几里地,还有那荷花,一片片地开着,红的、白的,美得跟画儿似的。

你说这钱塘,咋就这么会折腾呢?“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白天里,羌笛声声,悠扬动听;到了晚上,菱舟上的歌声又传了过来,那是人们在享受夜生活呢。

柳永《望海潮》审美赏析

柳永《望海潮》审美赏析柳永《望海潮》审美赏析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

因仕途坎坷,失意无聊,放荡不羁,潦倒终生。

其词作多用生动的俚语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尤其是妓女和浪子的生活,因而获得“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赞誉。

在柳永的创作中长调很多,使慢词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

所以说,他不但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而且是一位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开创性的词人”。

《望海潮》是柳永写给当时驻节杭州的两河转运使孙何的一首词。

在这首词中,词人采用了铺叙手法描绘了杭州湖山之美丽,城市之繁华,以及民康物丰的情景。

全词如下: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上片头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在这里词人运用对偶(鼎足对)的手法,不但表明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而且为以面描写作了铺垫。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烟柳画桥”就是如烟的杨柳,雕画的桥梁。

而一个“烟”字描写出朦胧之美。

“内帘翠幕”描写居民的住宅的雅致。

“翠”是绿颜色的意思。

“翠幕”与“烟柳”所描绘的境界和谐,表明了城市的生气与活力。

“参差十万人家。

”“参差”为大约、差不多之义。

这一句表明人家很多,数以万计,从而表明城市人气很旺,十分繁庶。

这里,词人同样运用了鼎足对,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霜雪”这里指浪花。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喻地形险要,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望海潮》赏析
说明阅读优秀的诗词鉴赏文章是提高我们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

好的鉴赏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开阔思路,无形中会学会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对我们赏析能力的提高往往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词作鉴赏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

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

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

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

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

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
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

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

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这首词的结束语。

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

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

“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

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