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考点突破-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

[2023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三局部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1.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考点突破教学目标

正确区分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

教学重点区分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

教学难点区分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

教学过程一词类活用

【知识梳理】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为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等。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便具有了新的含义(临时的)。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言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

一四类词语的活用

①动词活用为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北”,败逃的军队)(《过秦论》) 名

②动词的使动鸣鼓而聚之。(“聚,,,使……聚集X

《种树郭橐驼传》) 用法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而死,为……而献 ■ 身)(《离骚》)

文言文中的语法结构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又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着传承关系,故可 以通过分

析语法结构来判断词语的词性。在判断词语的词性是否发生变化(活用)时,我们要重点 关注语句中的三种句子成分。

区别名词活用状语和活用一般动词的方法①看后面有无动词。有动词活用为状语;无动词,那么表示动词的活 用 ③动词的为动 用

法 ③动词的为动 用

独立动作,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看有无标志。名词前有副词“不、弗、先、后、已”或能愿动词“欲、能、可",这时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③看理解、翻译起来是否通顺。按名词活用为状语理解,翻译通顺,那么是名词活用为状语, 活用为动词同理亦然。

关注谓语

谓语常用动词和形容词来充当。如果名词处在该位置上,就要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作谓语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一般也要活用为动词。

关注状语

状语一般在主语后,谓语前。动词前的名词,如果不是动作的发出者(主语),那就是动作的修饰限制者,也就起到了状语所起的作用,此时的名词作状语。

【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土,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 • •(有改动)

指出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⑴所宝以百数。

宝:名词用作动词,珍藏(2)锦囊玉轴。

• •

锦、玉:名词作状语,用锦缎,用玉石⑶处士笑而然之。

■然:意动用法,认为……正确

(4)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 ♦耕、织:动词用作名词,耕种的事,织布的事

参考译文

蜀中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他有一幅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 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太荒谬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正确。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二偏义复词【知识梳理】

古汉语中有少量的双音节词,偏义复词是其中特殊的一类。这类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而在特定的语境中,其词义却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不了解这类词的特点,就会产生误解。为防止误解,要紧扣语境加以揣摩。

两类偏义复词

L语素意义相反

例:“契阔谈藕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中“契阔”的“契”意思是“投合”,“阔” 意思是“疏远”,在这里是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意为“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2.语素意义相关

例:“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中“父母”“弟兄”是偏义复词,此处只取“母” “兄”意,单指母亲和兄长。

注意同义词、反义词连用与偏义复词很相似,而学生要善于把二者区分开来。同义词、反义词连用时,其中的每一个实词的意义都有所保存;而偏义复词,是在某一语境下,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失去了。如“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两个句子相比拟,前一句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偏在“寒”义;后一句中的“寒暑”

是两个单音节词,兼有“寒”“暑”的意思,是两词连用。

【方法导航】判断偏义复词“三法”

1.把握词语所在的语境,根据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进行判断

《孔雀东南飞》中"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从故事中可知,这里单指婆婆,所以"公姥〃是偏义复词,偏指"姥"。

2.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即分析词语在语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

如《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从句中的主语"陟罚臧否〃看,这是四种不同的待遇, 故"异同〃应为偏义复词,偏指“同〃。

3.关注词语与前后文的照应关系。

如《芙蕖》中“无一时一亥IJ,不适耳目之观〃,从后面的“观〃可以推断"耳目〃偏指"目〃。

【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假设神。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那么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①.永• •力争不能得,袖举牒②还之,拂衣去。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师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

• •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

脱不获命,令有投劾③而归耳。''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

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迂,永械致

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

• •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④有不便于民者,必条利病反复,或

遂寝而不行。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 •

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皇恤其它。“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复过之,那么老稚遮留如永始去。(选自《宋史・忠义・郭永》,有删改)

注①具狱:据以定罪的案卷。②牒:授官的文书。

③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④文移:公文。

1.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为哪一项()A.为奸利无所忌B.每宴飨费千金• • • •

C刺诸县短长D.必条利病反复• • • •

答案c解析〃刺诸县短长短长〃应该是取''短〃的意思,故“短长〃是偏义复词。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那么缪为好言荐之朝。

太守大怒,气势汹汹地面对郭永,郭永不因此而改变,太守就假装说好话把他推荐给朝廷。⑵既去数年,复过之,那么老稚遮留如永始去。

他离去几年后,又经过那里,老幼百姓拦住挽留他就像郭永刚刚离去时一样。

参考译文

郭永,是大名府元城人。年轻时刚正聪明、英勇果断,身高七尺,须髯如神仙一般。因为祖父官任丹州司法参军,丹州太守是军人出身,谋取私利无所顾忌,郭永屡次依法制裁他。太守大怒,气势汹汹地面对郭永,郭永不因此而改变,太守就假装说好话把他推荐给朝廷。后来太守要改变已经定案的案卷,郭永力争不被听从,用袖子举起文书还给他,拂衣而去。(郭永)调任清河县丞,不久管理大谷县。太原帅一般都由重臣担任,每次宴请花费千金,从各县收取用于供给,从大谷县收敛得尤其厉害。郭永写信给幕府说/不是十分之一的收取,都是民脂民膏,用它来作为宴请的费用可以吗?如果没有得到命令,我将检举揭发而回去了。〃郡府不敢强迫他。县里有一个水潭能产生云雨,当年干旱,巫觐乘着这个时候对百姓们喧哗鼓动,郭永用杖打巫觐,让他们在太阳底下暴晒,雨立刻下起来,县里的人刻在石头上记载这种奇异的现象。府里派遣几批士卒称为"警盗〃,刺探各县的长短,游荡作恶而不回去,没有人敢违抗他们,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带到郡府,郡府为此一并把其他县的人都追回来了。于是他对部使者以及郡里的文告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必定反复条陈利弊,有的就废止而不实行。有人对郭永说:"世人正在随声附和,你不要因此而取得灾祸。”郭永说厂‘我只知道实行我的志向罢了,无暇顾念其他的事情。”大谷县的百姓安心于他的治理,认为自从有县令以来没人能和郭永相比。他离去几年后,又经过那里,老幼百姓拦住挽留他就像郭永刚刚离去时一样。

2023高考_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1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2 以下是在使用过程中最容易用错的成语: 第一类、望文生义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作者:————————————————————————————————日期:

年级高三学科语文版本人教实验版 内容标题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编稿老师范历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高三总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二. 教学步骤: (一)理解考纲的表述——明确考什么 考纲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决定了选材范围。所谓“浅易”,按高考历年选材标准看,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包括六方面: “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 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往往含有寓言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 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 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 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考纲的具体表述是: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复习建议 1. 提前开始熟悉初中以来教材里属于前面所述“浅易文言文”范围的课文,如《史记》、《孟子》、《聊斋志异》以及“唐宋八家文”等。熟悉到知词、知句、知事、知人、知理的程度。提高文言语感。 2. 多作一点历年高考题,决不能放松复习课同步练习,迁移课内知识,熟能生巧。 3. 特别注意翻译训练,开始阶段应注意落实以下步骤: 11题,文言实词,这是文言文拿分的关键。 12题,文言虚词,在读懂文句的基础上,课、卷对照,逐项比较,由易到难。 13题,人物性格评价分析,先明确题干要求,看清几个方面,逐句结合上下文判断。 14题,设题点主要在内容上着眼,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价等方面。手法是前后错位、东事西做、张冠李戴、夸大缩小、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只能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选项、原文仔细对照。 15题,翻译。可沿下列步骤操作。 ①见到句子先回原文,弄清上下语境。这一步是基础,决定翻译的思考方向。 ②再运用确定实词词义的方法,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保障做到“信”,不漏采分点。(留、配、换)

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考点突破-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

[2023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三局部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1.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考点突破教学目标 正确区分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 教学重点区分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 教学难点区分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 教学过程一词类活用 【知识梳理】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为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等。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便具有了新的含义(临时的)。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言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 一四类词语的活用

①动词活用为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北”,败逃的军队)(《过秦论》) 名 词 ②动词的使动鸣鼓而聚之。(“聚,,,使……聚集X 《种树郭橐驼传》) 用法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而死,为……而献 ■ 身)(《离骚》) 文言文中的语法结构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又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着传承关系,故可 以通过分 析语法结构来判断词语的词性。在判断词语的词性是否发生变化(活用)时,我们要重点 关注语句中的三种句子成分。 区别名词活用状语和活用一般动词的方法①看后面有无动词。有动词活用为状语;无动词,那么表示动词的活 用 ③动词的为动 用 法 ③动词的为动 用 法

独立动作,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看有无标志。名词前有副词“不、弗、先、后、已”或能愿动词“欲、能、可",这时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③看理解、翻译起来是否通顺。按名词活用为状语理解,翻译通顺,那么是名词活用为状语, 活用为动词同理亦然。 关注谓语 谓语常用动词和形容词来充当。如果名词处在该位置上,就要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作谓语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一般也要活用为动词。 关注状语 状语一般在主语后,谓语前。动词前的名词,如果不是动作的发出者(主语),那就是动作的修饰限制者,也就起到了状语所起的作用,此时的名词作状语。 【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土,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 • •(有改动) 指出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⑴所宝以百数。 宝:名词用作动词,珍藏(2)锦囊玉轴。 • •

文言文实词精讲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修订稿

文言文实词精讲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 词词类活用等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文言实词精讲 一、文言实词 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 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 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或“×同×”)。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考虑该字为通假字。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曾经在全国高考题中出现: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文言词类活用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文言词类活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词类(名、动、形、数)活用”结构类型及语法规律; 2.运用词类活用的结构特征和规律准确翻译文言文; 3.通过课堂知识讲解、课后练习识记并理解相关知识点的特征,掌握规律; 4.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掌握语言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文言基础知识及古文今译的方法。 二、课型复习课 三、课时2课时 四、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何谓词类活用? 1.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例:左右欲刃相如名词占住了谓语的位置,可断定它活用为动词。 2.特点: 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二)考点分析: 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在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中虽不单独作为考点进行考查,却时常放在文言翻译中作隐性考查,且在文言翻译题中常常作为关键点(即采分点)来看待。(三)活用类型 1. 类型例句 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 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了动词。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军” 应翻译为“驻扎”。 名词+名词(代词)。两个名词(或后一个为代词)连用,句中又无作谓语的动词,则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 应翻译为“登记”。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名”应翻译为“命名”。 副词作状语+名词。状语带名词,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王”应 翻译为“称王”。

202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及答题技巧

202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及答题技巧 断句方法 1.掌握大意,高屋建瓴 2.抓住标志,沿波讨源 (1)虚词标志法: 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于是、且夫、向使、虽… 句中虚词:于、以、而、者…… 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与(欤)…… 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2)实词标志载: ①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 ②一般动词作标志 主谓宾是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文言文中,主语、宾语省略现象较多,谓语省略的极少。在断句中可以抓住动词谓语,在它之前找主语,在它之后找宾语。 ③人名、物名作标志。 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3)修辞标志法: ①以“顶真”确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②以“排偶”确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③以“反复”确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4)句式结构标志法: 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文言文翻译方法 突破点一|文言文翻译“4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时,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有步步落到实处,才能翻译精准、稳拿高分。翻译时可采用以下4步: 1.审读画线语句,定采分点。通读所给文言语句根据三大采分点的要求圈定出重点实词、关键虚词和文言句式。 2.以词为单位,切分语句。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往往要翻泽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这是切分时要特别注意的。另外,一些专有名词不能随意切分。 3.依切分内容,译准词语。翻译时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确实需要意译的,要仔细揣摩,避免误解。词语翻译是关键点,也是采分点,不得遗漏重要实词。 4.依语法习惯,连缀成句。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调整语序,将句中词语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级成句。译好后要做检查,保证句意通顺。 突破点二|文言文翻译“6字诀” 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变”。 1.留 “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1)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 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

2023届中考语文专题练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词类活用(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共20题) 一、复合题(共20题) 重点实词。 (1)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 行拂乱其所为 (3) 人恒过,然后能改 (4)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词类活用 (1) 使老有所终 活用情况: 释义: (2) 是故谋闭而不兴 活用情况: 释义: (3) 盗窃乱贼而不作 活用情况: 释义: 请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特殊用法并释义。 (1) 其一犬坐于前用法:释义: (2) 一狼洞其中用法:释义: (3)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用法:释义: 词类活用。 (1) 非学无以广才 (2) 非淡泊无以明志 (3) 多不接世 (4) 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释下列多义词。 (1) 绝 i 天下独绝() ii 猿则百叫无绝() (2) 上 i 负势竞上() ii 横柯上蔽()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回:“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回:“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断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揶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

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河中石兽》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回:“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 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史。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扩军败,数十万之众逐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赵括传》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i 求二石兽于水中 ii 棹数小舟 iii 转转不已 iv 秦悉坑之 (2) 译下列句子。 i 尔辈不能究物理。 ii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3) 对于河中石兽,甲文中寺僧“求之水中”“求之下流”,讲学家认为应“求之地中”,作者通过他们的错误,告诉读者什么道理?请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乙文中赵括最终兵败身死,葬送了赵国军队,请你用一个相关的成语概括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4) 请根甲、乙两文中讲学家和赵奢所说的话,分别概括他们是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相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目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引流种木,以 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③为有年④。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⑤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 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⑥于野,忧者以喜,病 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注】①②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④有年:指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年支记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⑥忭:高兴,快乐。

【语文】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

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 考点一五类文言实词 一、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一般地说,词语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例如:“鄙”。“鄙”原意为“边邑”,边境自然“偏远”,地处偏远之人,自然“见识浅薄”,“见识浅薄”自然会被人“看不起”,从而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辞,如“鄙人”。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我们可以从理解词的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其他的义项。 二、古今异义 古代汉语中的实词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少量的词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的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布衣”的古义:平民。《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现代汉语中“布衣”的意义:用布做的衣服。我们把古代汉语中这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称为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扩大了,这种现象叫词义扩大。 如“皮”,本义指“兽皮”,现指“植物动物表面的一层组织”,如“树皮”等。有利用通感方法扩大的,如“甘”,本义是“美”“甜”,现在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由只表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整体的,如“秋”,泛指“秋天”,后扩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由专名扩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 (二)词义缩小 词义缩小,是指词的古义表示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三)词义转移 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一种对象转移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转移。 如“币”古代指礼物,现在指“钱”。“涕”古代指眼泪,今指鼻涕。“劝”古指鼓励,“劝学”“劝农”;今指规劝,“劝他不要吸烟”。“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丈夫”古指男子,“古者丈夫不耕”;今指女子的配偶。“牺牲”,古指祭祀所用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流血牺牲”。这都是词义发生转移的表现。 (四)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作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例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之“偏义复词”

高中语文备考-文言实词之“偏义复词” 【考情简述】 考纲中要求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为B,当然熟练掌握和积累一定数量的重点文言词汇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常考文言实词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5大类,其中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义复词相对较少。下面总结“偏义复词”的相关知识点及用法,供同学们学习备战高考使用。【概念阐述】 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是文言文中两种特殊的词汇现象,都多为双音词。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起到构词的作用。同义复词指的是意思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连用,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复合词。该如何区分、理解这两种词汇现象呢?【必备知识】 偏义复词的构成的形式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1)他常在背地里褒贬别人。 “褒贬”是反义词,此处只取“贬”的意思。 (2)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白头吟》) “东西”是反义词,此处只取“东”的意思,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3)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5)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鹧鸪天·送人》) 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离合”只取“离”字义,“悲欢”只取“悲”字义。整句话意为: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2)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摄。(《荆轲刺秦王》) “蛮”指南方少数民族,夷指西北方的少数民族。文中指的是北方,所以蛮是强调夷,意思偏重于夷。

12词类活用考点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词类活用考点突破 教学目标 正确辨别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辨别词类活用。 教学过程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1.名词活用为动词 类型例句 名词+介宾短语,名词放在介宾短语前面,名词就用作动词风.乎舞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风”放在了介宾短语“乎舞雩”的前面,“风”应翻译为“吹风” 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籍”应翻译为“造册登记” 名词+代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名”应翻译为“命名”副词(能愿动词)+名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应翻译为“游 泳” 助词“所”后面的名词活 用为动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罾”应翻译为“用网捕” 古代汉语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下”应翻译为“攻占”,“东”应翻译为“向东进军”

词也常常活用为动词 【对点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梦游天姥吟留别》)( ) (2)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 ) (3)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 ) (1)“雨”,下雨(2)“履”,登(3)“军”,驻扎 2.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发生活用的词语,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 [词语] [译文] [词语]方位名词“南”,名词活用为动词,要译为“南下”。 [译文]突厥如果能和我一起南下,希望不要进扰残害百姓。 [参考译文] 刘文静劝说李渊和突厥联结,让突厥资助兵马以增强军队力量。李渊听从了他的建议,亲自写信,言辞谦卑并馈赠厚礼,送给始毕可汗说:“我打算发动义兵,前往远处迎来皇上,再和突厥和亲,就如同开皇年间那样。突厥如果能和我一起南下,希望不要进扰残害百姓。如果只是和亲,坐等接受财宝,也由可汗来选择。” 3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发生活用的词语,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词语]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词类活用类试题 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词类活用类试题专项练习 1、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函梁君臣之首 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常以身翼蔽沛公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2、下列选项中对加粗字词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栗深林兮惊层巅②孔子师郯子③顺流而东也④舞幽壑之潜蛟 ⑤非能水也⑥古来万事东流水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⑧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A.①②④/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D.①④/②/③⑤/⑥⑦/⑧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②是以圣人欲不欲 ③吴王使之将④不贵难得之货 ⑤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⑥其坚不能自举也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⑤ D.①/②③/④/⑤⑥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内立法度,务耕织 ⑤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⑥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⑦吞二周而亡诸侯 A.①⑥⑦ B.②④⑦ C.①④⑥ D.③⑤⑥ 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顺流而东也②扣舷而歌之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B.目吴会于云间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不过数仞而下 7、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线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岸土赤而壁立(《过小孤山大孤山》) 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D.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湖(《滕王阁序》) 8、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而耻学于师 ③小学而大遗 ④始指异之 ⑤箕踞而遨 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⑦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⑧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⑨自远而至 ⑩用心一也 A.①⑦/②④/③⑨/⑤⑥/⑧/⑩ B.①⑦/②/③⑨/④/⑤⑥/⑧⑩ C.①⑩/②④/③⑨/⑤⑥/⑦/⑧ D.①⑩/②④/③⑨/⑤⑧/⑥⑦ 9、下列各项加粗词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②良庖岁更刀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曾皙后 ⑦貌恭而不心服⑧烛之武退秦师 A.①⑦/③⑥/②⑤/④⑧ B.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C.①⑥/②⑦/③⑧/④⑤ 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10、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C.日将暮,取儿藁葬 D.成以其小,劣之 11、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舍相如广成传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毕礼而归之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 要点15 文言文阅读之字词含义

要点15 文言文阅读之字词含义 例1:【2022·广西柳州·中考真题】 阅读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②遽③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③遽(jù):迅速。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行拂.乱其所为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B.曾.益其所不能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C.犹宜将.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于”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B.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大道之行也》) C.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3.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文言文复习秘籍】专题02 文言文实词(学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导学案 班级:姓名: “常见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仅仅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考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涉及的主要考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考生要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对文言实词做出正确、合理的推断与解释。 【真题演练】 全国卷一般不单独设题考查文言实词,而是放在句子翻译中进行考查。 (2022新高考卷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今年还出现了新的考查形式。在原本考查“文化常识”的选择题中,结合文本出现的内容与高中学过的文章对实词进行考查。 (2022新高考卷Ⅰ)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知识讲解】 一、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二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 词的多义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形式延伸出来。如“朝服衣冠”的“朝”应读“zhāo”,义为“早晨”,是本义。因古时大臣朝见皇帝都是在早晨,所以引申为“朝(cháo) 拜”,如“皆朝于齐”的“朝”就是“朝拜”之义;由“朝拜”进一步引申为大臣、皇帝议政的地方,即“朝廷”,如“于是入朝见威王”的“朝”。 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从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记忆。 对点小练1:(2022全国甲卷)原文: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

高中统编教材文化常识汇编归类记忆(统编版五册)-文言文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

【2023高考一轮复习文言知识助记】 高中统编教材文化常识汇编归类记忆 (必修上下至选必上中下) 必修上册文言文文化常识归类整理 《劝学》 1.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 2.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3.跂:踮起脚后跟。 《﹡师说》 1.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说”是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 2.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 3.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4.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赤壁赋》 1.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登泰山记》 1.姚鼐(nài):(1732—1815)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等。 2.泰山:在山东泰安北,古称岱宗,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长。泰山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泰山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3.“阳”和“阴”。这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古代很多事情都分阴阳,用阴阳来解释万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昼夜、男女以至脏腑、气血等。古代文学作品中,用阴阳来说山水很常见。本课“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其中的阳、阴分别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是在说山。初中学过的《愚公移山》中有“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个“阴”说的是水,指汉水的南面。 4.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必修下册文言文文化常识归类整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2.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3.会同: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备战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精讲专练 考点19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原卷版)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考点19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 【命题趋势】 概括材料内容是新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目,一般有概括原因、分析人物性格、概括写作目的、列举事件、分析文章细节等类型,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要求,在文中找到对应的文句,然后概括作答。 【真题再现】 一、【2021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儒生,礼义也;耕战,饮食也。贵耕战而贱.儒生,是弃礼义求饮食也。使.礼义废,纲纪败,上下乱而.阴阳谬,水旱失时,五谷不登,万民饥死,农不得耕,士不得战也。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必有水灾;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必有乱患。儒者之在世,礼义之旧防也,有之无益,无之有损。夫礼义,无成效于人,然成效者须[1]礼义而成。犹足蹈路而行,所路之路须不蹈者;身须手足而动,动者待不动者。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或无效,而效者待之。儒生,耕战所须待也,弃而不存,如何? 韩子非儒,谓之无益有损,盖谓俗儒无行操,举措不重礼,以儒名而俗行,以实学而伪说,贪官尊荣,故不足贵。夫志洁行显,不徇爵禄,去卿相之位若脱躧者,居位治职,功虽不立,此礼义为业者.也。国之所以存者.,礼义也。民无礼义,倾国危主。今儒者之操,重礼爱义,率无礼义士,激无义之人。人民为.善,爱其主上,此亦有益也。闻伯夷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风者,薄夫敦.,鄙夫宽。此上化也,非人所见。 段干木(2)阖门不出,魏文(3)敬之,表式其闾,秦军闻之,卒不攻魏。使魏无干木,秦兵入境,境土危亡。秦,强国也,兵无不胜,兵加于魏,魏国必破,三军兵顿,流血千里。今魏文式阖门之士,却强秦之兵,全魏国之境,济三军之众,功莫大焉,赏莫先焉。 齐有高节之士,曰狂谲、华士,二人昆弟也,义不降志,不仕非其主。太公封于齐,以.此二子解沮(4)齐众,开不为.上用之路,同时诛之。韩子善之,以为二子无益而有损也。 夫狂谲、华士,段干木之类也,太公诛之,无所却到;魏文侯式之,却强秦而全魏,功孰大者?狂谲、华士之操,干木之节也,使韩子善干木阖门之节、高魏文之式是也,则善太公之诛非也。使韩子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则干木以此行而有益,魏文用式之道为有功;是韩子不赏功、尊有益也。 (取材于王充《论衡·非韩》)注释:(1)须:等待,这里是依靠的意思。(2)段干木:战国时魏国隐士。(3)魏文:魏文候,战国初魏国君主。(4)解沮:瓦解、涣散。本文第一段体现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也有相互依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板块一第三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练习含解析

第三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高考对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将其隐含在翻译题目中考查。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否那么,考生会因为没有辨识句中的特殊句式和活用,导致翻译的句子不合现代汉语标准。 突破一词类活用4大类型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不同。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主要有以下四种: 类型一名词的活用 把……当作宾客⑦以……为伴,以……为友 1.请找出下面文段中的活用词,并翻译文段。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活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活用词:句中的第二个“食〞,名词用作动词,供养。“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第二个“王〞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译文:国家虽然小,它的粮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 2.请找出下面文段中的活用词,并翻译文段。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活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活用词:“儿〞,名词用作状语,像小孩一样。 译文:子产是郑国的列大夫。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去世了,青壮年放声大哭,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 类型二形容词的活用 幼小的儿子⑤以……为羞耻⑥使……着急,逼迫 3.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画线句子。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 (1)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 活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 活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活用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译文:少君的父亲对他的清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 (2)活用词:富骄,形容词用作名词,富贵人家。 译文: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五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一第3课时了解词类活用

练案[16]复习任务群三专题五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一巩固文言基础 第3课时了解词类活用 1.找出画线句子中的关键实词,并将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朱子奢,苏州吴人,从乡人顾彪授《左氏春秋》,善文辞。武德时,太庙享止四室,高祖崩,将祔主于庙,帝诏有司详议。子奢建言:“汉丞相韦玄成奏立五庙,刘歆议当七,郑玄本玄成,王肃宗歆,于是历代庙议不能一。且天子七庙,诸侯五,降杀以两,礼之正也。臣请依古为七庙。”于是尚书共奏:“自《春秋》以来,言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诏可。 (节选自《新唐书·朱子奢传》) 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 译文:推广把亲人当亲人看待(亲近亲人),显扬把尊者当尊者看待,作为不可更改的礼法,请建祖庙六室。_(关键词语:“推”“亲亲”“显”“尊尊”“易”,第一个“亲”“尊”为意动用法,第二个为名词) 【参考译文】 朱子奢,是苏州吴县人,跟从同乡人顾彪学习《左氏春秋》,擅长写文章。唐高祖武德年间,太庙祭祀用的房间只有四室,唐高祖驾崩,要把死者的神位附祭于先祖的神庙,太宗下诏让有关官员详细讨论。朱子奢建议说:“汉朝的丞相韦玄成上奏建议设立五庙,刘歆建议应当设立七庙,郑玄依照韦玄成的说法,王肃取法刘歆的说法,于是历代有关太庙的意见不能统一。况且天子设立七庙,诸侯设立五庙,依次递减两庙,这是礼制的正道。我请求依照古制设立七庙。”于是尚书一起上奏说:“自从《春秋》以来,都说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庙。意在推广把亲人当亲人看待,显扬把尊者当尊者看待,作为不可更改的

礼法,请求建立祖庙六室。”皇上下诏同意这一建议。 2.找出画线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并将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节选自刘向《说苑·敬慎》) (1)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译文: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拜访。(关键词语:“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冠”,名词活用为动词,戴;“吊”,拜访。) (2)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译文:当了大官后对人骄傲的人,百姓就会离开他。职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关键词语:“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人骄傲;“去”,离开;“擅权”,独揽大权;“恶”,厌恶。) 【参考译文】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令尹,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拜访。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而受官民们的责骂,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最后来拜访,莫非有什么要说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后对人骄傲的人,百姓就会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独揽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已经优厚却不满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他的意见。”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