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汇总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讲话致辞、条据书信、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2023年部编版高中语文词类活用汇总(必修上下册)

词类活用汇总《登泰山记》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走在后面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容词作名词,勇气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这里指上文子路等三人所陈述的志向。
7、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齐桓晋文之事》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2、无以,则王乎(本文有多处):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就王业,取得天下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8、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12、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1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14、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15、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6、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7、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8、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19、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谨慎从事,重视20、不识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乎”21、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诸,介词,相当于“于”《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厚,形容词名用,厚度)良庖岁更刀(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族庖月更刀(月,名词作状语,每月)《烛之武退秦师》(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夜: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朝:表时间,在早上)③既东封郑(东:表处所,在东边)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西:在西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一、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其常见的类型有三种:1.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吾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吾未之见也。
莫我知也夫!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动词宾语的前置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吾谁欺?欺天乎?介词宾语一般也前置微斯人,吾谁与归?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国胡以馈之?3.通过“之”、“是”提前宾语: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为我们这些臣子担心)。
率师以来,惟敌是求(只寻找敌人)。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
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节选自《吕氏春秋·高义》)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译文: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定语后置句——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
定语后置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高一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整理

(图画—考虑) (盟约—结盟) ——《烛之武退秦师》
1、宦士三百人于吴
2、必庙礼之
(帝王的仆隶—做帝王的仆隶)
(礼仪—礼遇)
3、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衣服-穿)
——《勾践灭吴》
1、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1、赵王之子孙侯者
2、质于齐
(诸侯国国君的通称-封侯)
(人质-作人质) ——〈触龙说赵太后〉
1、何厌之有? 2、何后之有? 3、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寻找规律和方法 : 1、 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四、判断句
1、城北徐公,徐国之美丽者也 2、此则寡人之过也
9、欲有求于我
10、皆以美于徐公
11、能谤讥于市朝 4、遂使之行成于吴 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赵氏求救于齐 14、甚于妇人
5、宦士三百人于吴
6、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7、而磨砺之于义
15、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16、质于齐
8、昔者夫差耻吾军于诸 17、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侯之国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 词之后的现象 1、四方之士来者 2、国之儒者之游者
动词活用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赐”作动词“为” 的宾语,用作名词,恩惠)
——《烛之武退秦师》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二、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 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 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 为定语 1、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深处、远处 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小的赞礼人
2、吾妻之美我者
以…为鄙 ;把…当作边邑
以…为美;认为…美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考语文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鸿门宴》)(2)副词做状语+名词江水又东。
(向东流)(《水经注江水》)(3)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水)(《劝学》)(4)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驻扎)(《鸿门宴》)(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恭敬对待)(《赤壁之战》)(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做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采草药》)(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来之所敢知。
(做)(《答司马谏议书》)(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权衡)(《孟子·梁惠王上》)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短处)(《屈原列传》)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疏远)(《出师表》)③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鸿门宴》)④峨大冠、拖长绅者。
(高戴)(《卖柑者言》)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看重。
轻视)(《论贵粟疏》)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敬)(《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
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③惧有伏焉。
(埋伏的军队)(《曹刿论战》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拥有的东西)(《捕蛇者说》)(2)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问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子,“之”字或数词。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每天”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上食尘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向下”【总结】1.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译为“用对待……的方式”⑴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2.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译为“用……”“借助……”⑵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船:乘船)(《石钟山记》)⑶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荆轲刺秦王》)⑷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3.表比喻:译为“像……一样”⑸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4.表状态:译为“……地”⑹日削月割(天/月:一天天/月月地)(《六国论》)(二)名词作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总结】[规律一]名词放在“能”“可”“足”“欲”“敢”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2.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咽下)(《六国论》)[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恐怕该责备你吧?)(《季氏将伐颛臾》[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籍吏民,封府库(籍:造册登记)(《鸿门宴》)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衣:穿。
怀:怀里揣着)(《廉颇蔺相如列传》)3.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范增数目项王。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复习(可用)

词类活⽤、特殊句式复习(可⽤)词类活⽤、特殊句式复习词类活⽤4、动词、形容词活⽤为名词规律规律:在句⼦中,具有明显的表⽰⼈与事物的意义。
它⼀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译法:⼀般要补出中⼼词(名词),⽽以形容词作定语。
例句:A、形容词①宾语位置例: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旧交情兼百花之长.⽽各去其短.。
长处、短处②主语位置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乃弃其步兵,与其轻锐..倍⽇并⾏逐之。
轻装精锐的部队B、动词(宾语位置)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盟约5、使动⽤法概念: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古汉语中,动、形、名都可能带宾语活⽤为使动。
例⼦:项伯杀⼈,⾂活.之。
①动词的使动⽤法例:卒廷见相如,毕礼⽽归.之。
让…回去(特殊)今以钟磬置⽔中,虽⼤风浪不能鸣.(之)也。
让…发出声⾳②形容词、名词的使动例:春风⼜绿.江南岸。
让…变绿先⽣之恩,⽣.死⽽⾁.⾻也。
让…活,让…长⾁6、意动⽤法(动、形、名)①主观上认为宾语如何如何例:且庸⼈尚羞.之。
(动词,以…为羞)成以其⼩,劣.之。
(形容词,认为…不好)②把…当作…例:吾从⽽师.之。
(名词,把…当作⽼师)⼩结:词类活⽤现象,概括地说,有这样⼏种情况:(⼀)、名词(⼆)、形容词(三)、动词1、名作动 1、形作名 1、动作名2、意动 2、形作动 2、意动3、使动 3、使动 3、使动4、为动 4、意动5、名作状特殊句式⼀、判断句(⽩话⽂中⽤动词“是”联系判断句中两部分:主语和宾语)1、⽤助词“者”和“也”配合,表⽰判断。
“者”表⽰主语后的提⽰和停顿,“也”结尾表⽰判断语⽓。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②栗者.,民之所种。
“…者,…”③夫战,勇⽓也.。
“…,…也”和⽒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④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2、在主谓之间,⽤“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肯定判断,兼加强语⽓。
①梁⽗即.楚将项燕。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沁园春长沙》1.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意动用法,视……如粪土,表示鄙视。
《短歌行》1.契阔谈讌“讌”同“宴”。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通假字列缺霹雳:“列”通“裂”。
(二)古今异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古义指实在,副词,今义是书信,名词。
2.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今义是熄灭。
3.势拔五岳掩赤城拔,古义超出,今义抽出。
(三)词类活用1.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3.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惊,均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战栗”、“使……惊骇”。
4.云青青兮欲雨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四)名词用作状语1.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2.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3.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五)句式:省略句1.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2.对此欲倒(于)东南倾;3.一夜飞渡(于)镜湖月;4.(我)脚著谢公屐;5.(我)且放白鹿青崖间。
《琵琶行》(一)句式1.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也可以叫“异义对应”)(译: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来到船上)3.省略(1)初为《霓裳》后《六幺》“平行语省略”(王力《汉语诗律学》提法)省掉“为”与之相同的还有:“今年欢笑复明年(欢笑)”、“春江花朝秋(江)月夜”(2)本长安倡女省略谓语,“本(是)长安倡女”(3)使快弹数曲省略“之”,琵琶女,“使(之)快弹数曲”(4)送客湓浦口省略“于”,在,“送客(于)湓浦口”(5)感斯人言省略“于”,被,“感斯(于)人言”(6)沉吟放拨插弦中省略“于”,在,“沉吟放拨插(于)弦中”4.状语后置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转徙于江湖间”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江湖间转徙”。
5.介宾短语后置(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
概念: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一、名词活用
(一)一般动词
1、晋军函岭,秦军泛南。
(军:驻扎)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概念: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2、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
(三)名词的意动用法
概念: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1、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
2、鱼肉百姓(鱼肉:把…当成鱼肉)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把…当成借鉴)
(四)名词做状语
概念: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的。
古汉语中,名词用在动词前,最常见的是充当主语。
但有些名词处于动词之前起修饰限制作用,充当状语,构成一种偏正关系。
1、夜缒而出(夜:在晚上)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3、时汉连伐胡。
(时:当时)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那样)
总结:
规律一: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修饰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1、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规律二:名词后有宾语,则名词活用为动词
1、籍吏民,封府库。
(籍:为…登记户籍)
规律三: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修饰。
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衣:穿衣服)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规律四: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1、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蚕:养蚕;衣:穿衣)
规律五: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1、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蚕:养蚕)
二、动词活用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回去)
2、舞幽壑之潜蛟。
(使……舞动)
3、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使……相斗)
4、令诸君知天亡我。
(使……灭亡)
规律:1、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的,一般都属于使动用法。
2、根据句意判断
(二)动词活用为名词
概念: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动词跑到了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
1、追亡逐北(溃逃的军队)
2、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的人)
三、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的使动
概念: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1、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概念: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1、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2、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概念:形容词跑到了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当然包括介词的宾语),活用为名词。
1、作主语。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生命的人;愚:愚人)
2、作宾语。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有能力的人;善:忠言)
3、作介词宾语。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威怒:威势和怒责)
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
概念: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
倒装类型:1)宾语前置 2)状语后置 3)定语后置4)主谓倒装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彼且奚适也(彼且适奚也)
②彼且恶乎待哉(彼且待恶乎哉)
③夫晋,何厌之有(夫晋,有何厌)
④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吾实为之,其又尤何)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1)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保民而王,莫能御之)
(2)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臣未闻之也)
(3) 而良人未之知也。
(而良人未知之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宾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
(2)唯余马首是瞻(唯瞻余马首)
注:用“唯(惟)……是……”提宾
(二)、状语后置
概念: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
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
(三)、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
(2)马之千里者。
(千里马)
(3)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一双白璧)
(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
(5)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规律:以“之”或“者”作标志。
(四)、主谓倒装(强调谓语)
(1)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2)快哉此风!(此风快哉)
二、判断句
概念: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①…者…也/…者/…也②为…是/为…③五个副词:则、乃、即、皆、耳
④非表否定判断⑤无标志判断
(1)相如素贱人。
(无标志判断)
(2)刘备天下枭雄。
(无标志判断)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者…也判断)
(4)我为赵将。
(为…是判断)
(5)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为…是判断)
(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非表否定判断)
注意: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例如: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被动句
概念: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
在现代汉语中用“被”表示。
①…为…所…②见/见…于…③受…/受…于…④被字结构⑤无标志被动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被……)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
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受……于)
4、而君幸于赵王。
(…于…)
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为……所……)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无标志被动)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也是此种用法。
四、省略句
概念:在现代文中,为了表达的简洁,常在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
常见类型: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
1、(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3、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4、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5、今以钟罄置(于)水中。
6、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