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合集下载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及主题分析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及主题分析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及主题分析
一、李白的艺术特点
1.奔放豪放: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激情澎湃的意境,表现出他浪漫
而不受拘束的个性。

2.自然写景:他善于描绘山水之美,以独特的笔触展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字里行间仿佛能闻到花香和听到鸟鸣。

3.借物抒怀:通过对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以及历史人物等事物的描写,李白
能够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4.想象与夸张:他不拘泥于现实,常常运用夸张手法和幻想元素来创作,使
诗歌充满了畅怀与幻想。

二、李白诗歌的主题分析
1.壮志豪情:李白将个人理想和宏伟抱负融入了他的诗歌中。

比如《将进酒》
中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期许和对英雄气概的赞美。

2.爱国思想:李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登金陵
凤凰台》中寄托了他对唐朝繁荣昌盛的希冀。

3.人生哲理:通过对人生、世事和命运的思考,李白在他的诗中探索了人生
的意义和价值。

如《静夜思》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展现了他对时间流逝和
人生短暂性质的感悟。

4.抒怀与自嘲:李白常常以幽默、轻松的口吻和自嘲式的写作风格,表达个
人心境和情绪。

比如《月下独酌》中自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凸显出豪放不羁的个性。

综上所述,李白诗歌具有奔放豪放、自然写景、借物抒怀、想象与夸张等艺术特点,并涵盖了壮志豪情、爱国思想、人生哲理和抒怀与自嘲等多个主题。

李白的诗歌不仅展示了他个人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这些特点和主题使得李白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独具风格的伟大诗人之一。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1、李白诗歌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即使现在道路还是很艰险的,因为这前面有一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暗示了他现在境地是艰难的,但是最后一句表达出他天生的豁达,和踌躇满志。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这些诗句都能体现李白自身的自负,豪迈,激昂。

2、李白的诗倡议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李白诗歌中有大量气势磅礴之作。

读起来节奏感强烈,能让人充分感受到他的激昂,奔放。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3、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情感。

形成李白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而他往往是喷发时的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最后几句“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孔圣犹闻伤凤,董龙更是何鸡狗!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诗意起伏跳宕,奇突转折。

“孔圣犹闻伤凤麟”,象孔子那样的圣人,尚不能遭逢盛世实现他的理想,何况我呢?“董龙更是何鸡狗”,如董龙之辈的李林甫、杨国忠这些宠臣又算什么东西!诗人的心情抑郁难平,因而发出了“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的声声慨叹。

接着,诗人又以严陵、韩信、祢衡这些才志之士作比,表现出傲岸不屈、不为苟合的高洁人格和豁达大度的胸怀。

诗人任凭感情自由奔泻,如长江大河,有一种浪涛奔涌的自然美。

可以说,诗人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英风豪气溢于笔端。

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傲世独立的人格。

4、诗歌想象奇特,发无端,变莫测。

李白诗歌艺术的风格特点与创作思想

李白诗歌艺术的风格特点与创作思想

李白诗歌艺术的风格特点与创作思想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明快豁达,抒情淋漓,情感热烈,风格独具。

本文将从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和创作思想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一、艳丽豪放的词藻李白的词藻丰富多彩,不拘泥于常规,善于用活泼、生动、直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的诗歌中常出现风、月、山水等自然景色,如《将进酒》中“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将相如赋中的“脉脉”转化成了诗歌中的情绪,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夜泊牛渚怀古》描述了雄浑的自然风光,其中“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豪迈的情感表达李白的诗歌情感奔放,尤其是对人生、自然、爱情等方面的表达,常常显得豪迈而不拘束。

如《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将作者的壮志豪情尽收其中,表达了对自由与追求的坚定支持。

《将进酒》中“众美仍想像,美人如此多。

何时得至诗人,万象为我开。

”则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三、主体意识的凸显李白的诗歌常常突出作者自我感受和阐述,明确表达对个体、自由、人性等主题的思考。

《将进酒》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明显表现了作者个人的生命体验和感受。

在《将进酒》中,他以个人自述的形式,表现了自己的独立精神和反叛精神。

四、超然自逸的情感风格李白的诗歌常常具有超然自逸的情感风格,用以传达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思想。

比如《庐山谣》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山胜景空悠然。

”表达了作者的超然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李白诗歌的创作思想一、自然主义思想李白崇尚自然,崇尚自然之美,表现了自然主义思想。

他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崇尚人的本性和自然的恩赐,追求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

例如在《将进酒》中,他用诗歌表达了“万象为我开”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了个体的独立,张扬自由、无拘束的人格。

李白诗歌中蕴含的艺术特色

李白诗歌中蕴含的艺术特色

李白诗歌中蕴含的艺术特色李白诗歌中蕴含的艺术特色导语:李白的诗歌无论是山水诗、闺怨诗或是边塞诗,都写得很精彩,他以自己天才的艺术创造力,形成了飘逸、豪放、雄壮的艺术风格,开拓了诗歌的艺术境界,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艺术个性是独一无二的。

一、鲜明的个性,时代的强音李白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具有洒脱不羁的气质、傲岸不屈的性格;又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是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他的诗歌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发出的时代的强音。

他的诗歌部分是抒情诗,在这些诗中,诗人不是冷静地表现生活,而是侧重抒发强烈的、鲜明的独创性。

他在批判政治黑暗时,愤怒地斥责“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古风》其五十一);在批判安史之乱时,他又沉痛地呼喊:“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表达了他强烈的愤怒。

他在书写理想时总是十分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其一);在表达追求自由的心情时更是十分狂放:“何时腾风云,搏击串所能?”(《赠新平沙年》)“大鹏一旦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都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傲岸不屈的精神。

上述种种炽热感情的抒发,使李白诗歌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表现出鲜明的傲岸不屈的个性特征,体现了李白诗歌“壮浪纵恣,摆去拘束”(元稹语)、以气夺人的特色。

李白正因为如此,他的情感的宣泄,从不顾及理性的规范,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任凭激情随着笔端流淌。

二、丰富的想象,豪迈的情怀李白诗歌还善于运用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形象、抒发感情。

他有时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美丽的理想世界,抒写自己鄙弃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助梦境描写了天鸡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等现实意象,渲染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映衬了现实的污浊和黑暗,表现了崇高的理想。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一、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具以气夺人的特点。

如《上李邕》。

二、抒情方式: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

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三、奇特的想象。

(一)想象变幻莫测,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秋浦歌十七首》其四)“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二)想象之间跳跃大,意象衔接大跨度。

四、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喜欢吟咏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并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崇高感。

五、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

“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明净景物构成清丽意象,极大丰富了艺术蕴含。

李白诗意象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

六、《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喜欢白色透明体,尤其月亮,如《月下独酌》。

月的形象反复出现,色彩最多是“白”,色调多明丽。

七、语言清亲明快,基本色调明丽爽朗,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透明纯净、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一:引言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诗人之一。

他以其独特而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自己独有的个性与才华。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李白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个性。

二:浪漫主义情怀1. 自然景观描写:李白善于运用生动形象和细腻感官描述,表达对大自然壮美景色深深地迷恋。

a) 展示山水意境:通过描绘山峦河流等元素,营造出奇幻梦幻般气息。

b) 表达豪放心态:借助天空云彩或海洋波涛等场景,在作品中传递无拘束精神。

2. 对历史典故及英雄事迹赞颂:a) 崇尚英勇行为: 描述战斗场面并称颂军队胜利者, 张扬民族荣誉感.b)回顾历代名臣贤相: 赞美他们的智慧和忠诚,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三:豪放奔放风格1. 酒与宴会:李白以饮酒作为自我解脱和追求无拘束境界的象征。

a) 描绘狂欢场景: 赞美喝酒带来的愉悦感受, 表现出不羁性格.b)借用神话传说中君王盛宴形式: 借此突显壮丽气派及个体超凡品质.2. 自由挥洒笔触:a) 运用夸张手法:通过修辞手段如比喻、夸张等增强意境效果,并展示作者胆大心高精神面貌。

b)采取流畅押韵方式: 擅长运用平仄音节配合多样化押韵技巧,使其作品更具旋律感。

四:哲理思考与审美主题1. 对生命存在价值反思:a) 探讨人生意义问题 : 李白常从历史或者寓言角度阐述"天地万物皆有灵", 引发读者深入思索.b) 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通过描绘时光流转,表现出作者对时间与命运的思考。

2. 追求心灵自由:a)批判封建礼教:李白以个体主义立场贬低守旧观念,倡导追随内心真实欲望.b)探索超越世俗境界: 将诗歌视为寻找精神解放之途径,并呼吁读者跳脱束缚、追求自我价值.五:结论李白作品中所展示的艺术个性包括浪漫主义情怀、豪放奔放风格和哲理思考与审美主题。

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而不可替代的印记。

本文档涉及附件:1. 杜甫诗选.pdf2. 百家姓.docx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版权法:指保护原创作品(如文字、音乐等)权益并规定其使用范围和方式合法性相关条例。

试论李白的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

试论李白的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诗仙”。

他的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深受后人推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对李白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的一些论述:人格魅力:1. 豁达奔放:李白个性豁达奔放,不拘一格,崇尚自由。

他在人生态度上秉持豁达的心态,对于困境和挫折常常以豁达的态度看待。

2. 豪放不羁:李白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举止都显示出一种豪放不羁的个性。

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于权势和规矩有一种不拘泥的态度。

3. 浪漫主义情怀:李白追求浪漫,崇尚个性,对大自然和人生充满热爱。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激情和浪漫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和乐观。

4. 豪饮豁达:李白以豪饮而著称,这也反映了他豁达奔放的个性。

他在酒中表达豁达、豪放的情感,将生活中的忧愁和困扰抛却。

诗词风格:1. 豪放高远: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高远,以奔放、豪迈、高远为主要特点。

他的诗歌描绘了宏伟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个人豪情壮志。

2. 抒发自由:李白的诗歌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强调个性的表达和独立的生活态度。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自由奔放、逍遥自在的形象。

3. 借景抒情:李白善于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常以自然景物作为写景的素材,以此抒发自己的感慨。

4. 豪情壮志:李白的诗歌中充满豪情壮志,表达了对理想和抱负的追求。

他的作品中常常描绘英雄人物,表达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总体而言,李白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对自由、豁达、豪放的追求,而他的诗词风格体现在豪放高远、抒发自由、借景抒情、豪情壮志等方面。

这使得他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成为文学史上的瑰宝。

李白诗歌特点

李白诗歌特点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豪放飘逸的风格,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烈的主观色彩:李白的诗歌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他的诗歌跳跃性极强,因为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而是按照情感的踪迹来结构全诗,通过诗歌的开阖跌宕表现感情的变幻无常。

2. 充沛的气势:李白诗歌的抒情往往是喷发式的,奔涌而出,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而且意象雄奇壮美。

他的诗歌创作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3. 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李白诗歌的想象天马行空,变幻莫测,奇之又奇。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些超现实主义的元素,展示了诗人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语言清新俊逸:如他自己所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的诗歌语言优美自然,既具有豪放不羁的气概,又不乏清新脱俗之风。

5. 诗体的选择:与他的风格相适应,李白在诗体的选择上,较少用律诗,而多用便于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以乐府体为主的古诗,尤其是七言歌行。

6. 关心国事,反映社会现实:李白的诗歌中,有一部分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政治现实的关注,如《古风》59首,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进行了广泛地揭露和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

7.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李白诗歌中,充满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他既迫切地希望为国效劳,又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其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例如诗歌《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

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

“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

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开拓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

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又如《将进酒》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

“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

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

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

“天生我材必有用”句,
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气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

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与喷发式的表情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像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

想象的衔接是大跨度的,离奇倘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如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诗喜欢用夸张的手法,这首诗就使用了夸张,并且夸张的幅度很大。

我们知道,在文学写作中使用夸张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被描写事物的某种特点,既然是事物具有的特点,就应有一定现实基础,如:露水如珍珠,月色像霜一样,马的奔驰如飞,花像海洋般繁茂广无边际等等。

可是李白的诗夸张幅度已大过了事物的现实特征范围,例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比起鹅毛大雪,漫天大雪一类夸张,如席的雪花让人吃惊,这首诗中的三千丈的白发也使我们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有多么长。

如果说夸张的目的是为突出事物特点,白发的特点不一定就是“长”,三千丈更不是一般白发的特点。

那么李白诗中夸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应当说,是表达他对所描写事物的心理感受而非现实感觉。

这种心理感受显然不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客观描述的需要上,而是建立在强烈的主观感受基础上,与内心许多丰富的体验融合而成。

“白发三千丈”有一种从天而降的意味,突然、猛烈、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使人惊愕,这就是李白某日揽镜自照时发现白发生出时的内心体验,
它夹杂着李白对坎坷一生的感慨、悲叹,渗透着李白对悲凉的人生的深沉体验,原以为这些都只是埋在心底深处,哪知今天突然发现在白发上见到了这些感触,丝丝缕缕,尽显人生沧桑,三千丈直落眼前,逼真形象,让人不觉得有多么夸张,其原因就在于写出了心理感受,语句夸张,感觉却非常逼真。

诗的前两句写白发之长,深重沉郁;后两句写发之白,也写了初见白发的惊愕、震动。

白发之长,是愁情太久而使之然,这一点诗人写明了;发之白,又是为何?却没有点明。

其实不言自明:是愁情太浓太重使之然。

短短一首诗,把一个愁字写得这么层次分明、形象生动,而语言又像脱口而出,天然质朴,只能说这是得自李白过人的才气。

李白的诗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及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其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语言的基本色调。

我们在《送友人》这首送别诗中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

这首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

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

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

“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

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

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

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

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

又如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写诗人送
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

整首诗歌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