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各论习题有参考答案

病毒学各论习题有参考答案
病毒学各论习题有参考答案

病毒学各论习题

、单选题

1. 造成流感大流行的原因是:

E. 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是乙型肝炎最危险的传染源 5. 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媒介是: A. 蝇

B. 虱

C. 蚤

D. 革螨

E. 蚊

6. 可在人体CNS 细胞内增殖而引起恐水症的病毒是: A.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 C. 狂犬病病毒

D. 森林脑炎病毒

E. 登革病毒

7. 防治狂犬病的措施错误的是: A. 捕杀病犬 C. 及时隔离病人

E. 对可疑患者或严重咬伤者可在作用疫苗前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

A. 核酸

B. 膜蛋白

C. 核心抗原

D. 刺突

E. 脂类

12.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A. 流感病毒

B. 副流感病毒

C. 鼻病毒

D. 流感嗜血杆菌

E. 腺病毒

A.流感病毒型别多

C. 甲型流感病毒形成了新的亚型 E. 以上均不是

2.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 A. 沿神经传播 B. 经口感染

D. 经淋巴传播

E.

经皮肤感染

3. 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 昆虫叮咬吸血 B. 呼吸道 D. 粪—口途径 E.

经产道感染

4. 关于病毒性肝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型肝炎一般不能转为慢性也无慢性带菌者

B. 流感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D. 流感病毒抗原性不强

C. 经呼吸道传播

C. 输血—注射

B. 各型肝炎病毒均可经血源传播 D. 戊型肝炎患者多数出现黄疸 B. 人被病犬咬伤后及时处理清洁伤口 D. 人被病犬咬伤后及早接种狂犬疫苗

8. 引起小儿麻痹症病原体是: A. 脊髓灰质炎病毒 D. 轮状病毒

9. 最容易发生变异的流感病毒是: A. 乙型流感病毒 D. 甲乙丙型流感病毒 10. 多次患流感的原因是: A.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易变异 C. 病毒抗原性弱 E. 以上均不是

11. 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由哪种物质决定: B. 柯萨奇病毒 E. 新型肠道病毒

B. 甲型流感病毒 E. 乙丙型流感病毒

C. 埃可病毒

C. 丙型流感病毒

B. 有不同亚型病毒因子的流行 D. 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

13. 新生儿不易患麻疹是因为: A.

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自然被动免疫

D. 人工被动免疫

E. 人工自动免疫

14. 为了预防麻疹,对半岁以上的儿童均进行: A.注射母亲全血 B.注射丙种球蛋白

C.注射麻疹恢复期血清

D. 服用中草药预防

E. 注射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

15. 密切接触麻疹患者的儿童可注射: A. 麻疹减毒活疫苗 B. 抗毒素 C. 类毒素

E. 输血和注射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22. 血源中 HBsAg(--) ,但仍发生输血后肝炎,可能为哪种病毒引起:

23. HBsAg(+) , HBeAg(+),说明病人为: A.获得了免疫力

B.无传染性

C.恢复期

D.无症状携带者

E.具有传染性

24. 乙型肝炎病后有免疫性的指标是检出下列哪项: A.

抗-HBc

B.HBsAg

C.抗-HBe + 抗-HBs

D. HBsAg+抗-HBs

E.HBsAg+HBeAg

25.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方式是: A.粪-口途径传播 B.经输血传播

C.泌尿道传播

D.蚊叮咬传播

E. 垂直传播

26. 对机体起主要保护作用的 HBV 的抗体是:

A.抗-HBc

B.抗-HBs

C.抗-HBe

D. 抗-HBc 和抗-HBs

E.以上均不是 27. 关于HBV 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无症状携带者多

B.

可有肝外损伤 C. 与原发性肝癌有关

D. 胎盘球蛋白

E. 转移因子

16. 关于腮腺炎病毒叙述错误的是: A. 有多个血清型 B. 减毒活疫苗有明显预防作用 D. 免疫力持久

E. 多侵犯儿童

17. 脊髓灰质炎病人的传染性排泄物是: A. 鼻咽分泌物

B. 眼分泌物

18. 我国目前特异性预防脊髓灰质炎采用: A. 亚单位疫苗

B. 减毒活疫苗 D. 多肽疫苗

E. 基因工程疫苗

19.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途

径:

A. 皮下

B. 皮内

C. 口服

20. 以下哪种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根本措施: A. 隔离患者 B. 消毒患者排泄物 D. 加强饮食卫生

E. 疫苗接种

21. 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病毒叙述错误的是: A.是RNA 型病毒

C. 完整病毒球型即 Dane 颗粒

C. 经呼吸道传播

D. 尿液

E. 血液

C. 灭活疫苗

D. 肌肉

E. 鼻腔

C. 保护水源

B.加热100C 10min 可灭活 D. 易转变为慢性肝炎

C. 粪便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28. 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29. 下列哪种动物是乙脑最主要的传染源:

31. 下列哪项是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

32. 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是:

34. 能使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最严重损害的疾病是:

35. 关于肠道病毒共同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36. 青春期患流行性腮腺炎时较常见的并发症是:

37. 关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叙述正确的是:

D.隐性感染少见

E ?可引起肢体麻痹

38. 关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E. 受感染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肢体松弛性麻痹后遗症

A.70%乙醇

B.0.5%过氧乙酸

C.100 C 10min

D.5%次氯酸钠

E.3%漂白粉

42. 抗一HBe( +)说明: A. 病毒复制血清有传染性 B. 复制速度减慢,但无保护作用

C. 有保护作用,预后良好

D.HBV 消失,血清无传染

E. 以上均不能确定,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43. 肝细胞内HBV 勺杀灭主要依靠: A.抗—HBs B.抗—HBc

C.细胞免疫

D.抗—HBe

E.补体

45.II 型单纯疱疹病毒可能与哪种疾病有关: A. 宫颈癌

B. 唇癌

C. 皮肤癌

D. 肺癌

E. 肾癌

D.HBV 溶肝细胞能力强

E. 转为慢性肝炎者较多

A. 通过节肢动物媒介传播

B. 可水平感染

C. 可垂直感染

D. 可为隐性感染

E.

病后可获得稳定而持久的免疫力

A. 马

B. 牛

C. 鸟

D. 羊

E. 猪

A. 注射干扰素

B. 接种丙种球蛋白

C. 防鼠灭鼠

D. 防蚤灭蚤

E. 防蚊灭蚊

B. 蝇

A. 蚊

33.EB 病毒可能与哪种病症有关:

C. 蚤

D. 虱

E. 白蛉

A. 肝癌

B. 结肠癌

C. 肺癌

D. 胃癌

E. 鼻咽癌

A. 水痘

B. 带状疱疹

C.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 艾滋病

E.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A. 病毒体积较小呈球型

B. 核心为单体 D. 只引起肠道病变

RNA 无包膜 E. 多通过消化道传播在肠细胞中增殖

C. 耐酸、耐乙醚

A. 心肌炎

B. 肺炎

C. 肝炎

D. 肾炎

E. 睾丸炎

A. 只有一个血清型

B.是DNA 病毒

C.不引起病毒血症

A. 传播方式主要是经粪-口感染 B .极个别患者可发生延髓麻痹 C. 可形成二次病毒血症

D.极少数感染者表现为隐性感染

39. 关于甲型肝炎病毒叙述哪些是错误的: A.为单股RNA 型病毒,无包膜 D.加热60 C 30min 可灭活

40. 下列哪种因素不能灭活乙型肝炎病毒: B. 经口感染 C. 病毒形态为球形

E. 通常可完全恢复,不转为慢性肝炎

46. 生殖器疱疹与下列哪些病毒有关:

A.EB 病毒

B.巨细胞病毒 D. 单纯疱疹病毒 II 型 E.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47. 有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叙述错误的是: A. 属于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C.单纯疱疹病毒I 型

B. 儿童期引起水痘

C.属于DNA 病毒

E. 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D. 成人期引起带状疱疹 48. 通过性接触或吸毒共用污染注射器传播的病毒是: A.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B.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D. 埃可病毒

E. 轮状病毒 49. 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存在部位是: A.抗原 B.衣壳 C.包膜 C. 甲型肝炎病毒

D. 壳粒

E. 刺突

50. 流行性感冒是: A. 急性感染 D. 慢发病毒感染 51. 感染哪种病毒不易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A. 流感病毒 B. 麻疹病毒 52. 以下最易发生变异的病毒是: A. 流感病毒 B. 麻疹病毒 53. 流感病毒最易变的结构是: B. 慢性感染 E. 顿挫感染 C. 乙脑病毒 C. 乙脑病毒 A. 核蛋白 B.M 蛋白 C.RNA 多聚酶 C. 潜伏感染

D. 甲肝病毒 D. 甲肝病毒 D. 乙型流感病毒的

E. 甲型流感病毒的 HA 54. 预防麻疹流行的最好方法是: A. 注射胎盘球蛋白 B. 注射人血清丙种球蛋白 D. 注射成人全血 E.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55. 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据是: B. 神经氨酸酶 A. 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E. 腮腺炎病毒

E. 腮腺炎病毒

HA

C. 注射病人恢复期血清

C. 血凝素

D.核蛋白和M 蛋白的抗原性

E. 流行病学特征 56. 未接种麻疹疫苗又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应及早: A.服用抗生素 B.服用中草药 C.注射恢复期血清 57.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不包括: B. 经两次病毒血症 A. 粪-口途径传播 E. 易感者多为 5 岁以下儿童 58. 引起肢体弛缓性麻痹的病毒是: A.肠道病毒70型 B.肠道病毒72型 E. 脊髓灰质炎病毒 60. 脊髓灰质炎病人的传染性排泄物主要是: D. 注射母亲全血 E. 注射麻疹疫苗 C. 造成肢体痉挛性瘫痪 D. 多表现为隐性感染 C. 轮状病毒 D. 埃可病毒 D. 尿液 E. 唾液 A. 鼻咽分泌物 B. 血液 C. 粪便 61. 有关脊髓灰质炎病毒免疫性不正确的描述是: A. 病后对病毒有牢固的免疫

B. 抗体主要是 SIgA 、IgG 、IgM

C.病后对不同型病毒有牢固的交叉免疫

D.中和抗体在体内维持甚久

E.6 个月以内的婴儿可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 63. 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A.单股RNA B.双股RNA C.双股线状DNA

D.双股环状DNA

E.单股DNA

64. 关于HAV 错误的是: A.是单股正链RNA 病毒 B.能在体外细胞中培养

C.隐性感染多见

D.对乙醚、氯仿脂溶剂不敏感

E. 特异性预防可接种疫苗

66. 可抵抗HBV 感染的抗体主要是: A.HBcAb

B.HBsAb

C.HBeAb

D.HBcAb-IgM

E.HBcAb-IgG

67. 血液中不易查到的 HBV 抗原是: A.HBsAg

B.HBcAg

C.HBeAg

D.pre-S1

E.pre-S2

68. 与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无关的途径是: A.分娩和哺乳

B.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

D.性接触

E.粪-口

69. 与消化道传播有关的肝炎病毒有: A.HAV 、 HEV B.HBV 、 HCV 、 HDV 、

HFV 、 HGV C.HAV 、 HBV

D.HBV 、 HDV 、

HGV

70. 目前可经人工自动免疫方法预防的肝炎病毒有: A.HAV 、 HEV B.HBV 、 HCV 、 HFV 、

HGV C.HAV 、 HBV 、 HDV

D.HBV 、 HDV 、 HGV

72. AIDS 病原体是:

A.HTLV

B.EBV

C.HPV

D.HIV

E.HAV 73. HIV 侵犯的主要细胞是: A.T 细胞

B.CD8+ T 细胞

C.CD4 T 细胞

D.B 细胞

E.CD4「T 细胞

74. HIV 的传播方式不包括: A.性接触传播

B.输血传播

C.垂直传播

D.食品传播

E.血制品传播

75. 临床筛查 AIDS 常用: B. PCR 测定HIV C.ELISA 测定P24 D. CD4+

T 细胞培养分离 HIV

E. CD4 +

T 细胞

76. H IV 感染的特点错误的有:

A. 潜伏期较长

B. 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E. 不会通过垂直传播导致胎儿感染 77.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 A.登革病毒

B.乙型脑炎病毒

C.立可次体

D.出血热病毒

E.脑膜炎双球菌 78. 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是: A. 三带喙库蚊

B. 蜱

C. 白蛉

D. 按蚊

E. 伊蚊

79. 我国乙脑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是: A.库蚊 B.按蚊

C.伊蚊

D.幼猪

E.家畜

80. 经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而感染的病毒是: A.狂犬病毒

B.脊髓灰质炎病毒

C.麻疹病毒

D.HIV

E.乙肝病毒

81. 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恐水症”的病毒是: A.乙型脑炎病毒

B.狂犬病毒

C.汉坦病毒

D.登革病毒

E.乙肝病毒

82. 被狂犬咬伤后最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E.HCV 、 HDV 、

HEV

E.HCV 、 HDV 、

A.ELISA 测定HIV 抗体 C. 并发肿瘤

D. 易并发机会性感染

A. 注射狂犬病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 注射大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

C. 清创+注射狂

犬病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D. 清创+注射狂犬病病毒免疫血清 E. 接种疫苗+注射狂犬病病 毒免疫血清 83. 被狂犬咬伤的病人处理措施以下哪项无关: A.用20%勺肥皂水或0.1%的新洁尔灭反复冲洗伤口

B.75%的酒精及碘酒涂擦

C.高效价抗狂犬病病

毒血清作局部浸润注射 D. 注射狂犬病疫苗 E. 注射大量抗生素

二、多选题

3. 可传播 HIV 的途径有:

A.母亲为HBsAg(+)的新生儿

C. 手指破损处沾上了 HBsAg 阳性者的血清 E. 医务人员

5. 狂犬病防治措施有:

7. 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的抗原是:

9. 麻疹患者有传染性的时期是:

10. 对未接种疫苗而与麻疹患者早期密切接触的儿童可采用何种预防措施:

11. 关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球形RNA 病毒

B. 分 I 、 II 、 III 三个血清型

C. 只引起一次病毒血症

D. 抵抗力强,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

1.HBcAg 的特点是:

A. 具有免疫原性

B. 存在于 Dane 颗粒的核心

C. 容易在血循环中检出

D. 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标志 2.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哪些:

E.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 常表示乙型肝炎病毒在肝内持续复制

A. 粪—口途径

B.呼吸道

C. 输血—注射

D. 皮肤、粘膜

E. 产道感染

A. 分娩

B. 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

D.手术器械

E. 皮肤接触

4. 下列哪些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的应用对象:

B.输入了 HBsAg 阳性者的血液 D.无症状的HBsAg 携带者

A. 捕杀病犬加强家犬管理

B. 人被咬伤后应及时处理伤口

C. 动物咬伤后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D. 及时足量注射丙种球蛋白

E. 对可疑患者或严重咬伤者在作用疫苗前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 6. 下列哪种病毒可引起胎儿感染: A. 风疹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 C. 巨细胞病毒

D. 狂犬病病毒

E.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A. 血凝素

B. 神经氨酸酶

C.M 蛋白

D. 血浆凝固酶

8. 麻疹病毒的致病特点是: E. 核蛋白

A. 传染性强

B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C. 无并发症

D. 可以形成二次病毒血症

E. 患者口腔粘膜可形成柯氏斑

A. 潜伏期

B. 急性期

C. 出疹期

D. 恢复期

E. 第 1 -2 次病毒血症 A. 接种麻疹疫苗 B. 注射丙种球蛋白

C. 使用抗生素

D. 使用干扰素

E. 注射麻疹病人恢复期血清

病毒学检验

《病毒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病毒学检验(Experimental Virology)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必修课(专业课) 适用专业: 卫生检验学本科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课程学时: 63学时(理论学时27,实验学时36) 课程学分:3.5 先修课程:医学寄生虫学及检验、细菌学检验、临床医学概要等 课程简介:病毒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实习、网络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选用教材:李洪源、王志玉主编:《病毒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6年7月。 参考书: 1. 张朝武主编:《现代卫生检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李影林主编:《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 王秀茹主编:《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 贾文祥主编:《医学微生物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5. 李凡、刘星晶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8年1月。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悉病毒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知悉 常见重要致病病毒。要求学生掌握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实验及分子 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掌握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检验方法和预防医学意义。为学生能独立开展各种病毒学检验打下良好基 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一)学时:0.5 (二)要求 【掌握】病毒的特性;病毒学检验的内容及其应用范围;病毒学检验的一般原则。 【熟悉】病毒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病毒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了解】病毒学和病毒学检验的发展史。 第一篇病毒学检验技术 第一章细胞培养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细胞培养的条件;组织培养的种类;细胞系和细胞株的概念;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中平衡盐、消化液和血清的作用;细胞检查方法;细胞的冻存。 【熟悉】用于病毒培养的细胞选择、细胞培养操作过程和细胞培养污染与监测。 【了解】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发展;细胞系的鉴定。 第二章鸡胚接种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鸡胚的结构;鸡胚的孵育与检查;接种途径与方法及其用途;病毒的检测;鸡胚接种技术的应用。 【熟悉】实验材料、器械与准备。 【了解】鸡胚的解剖与生理。 第三章动物实验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实验动物的分类;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悉生动物;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突变系动物、杂交群动物及其特点;常用实验动物种类及其品系;

病毒学总论习题(带答案)

病毒学总论习题 一、单选题 1.病毒的形态哪种多见: A.球形 B.杆状 C.丝状 D.蝌蚪形 E.弹头形 2.病毒核衣壳中核酸外面包绕一层结构称() A.细胞膜 B.包膜 C.衣壳 D.外膜 E.微荚膜 3.某些病毒核衣壳外的一层结构称: A.细胞膜 B.包膜 C.衣壳 D.外膜 E.微荚膜 4.测量病毒的大小单位是: A.mm B.cm C.um D.nm E.dm 5.病毒严格胞内寄生是因为: A.在细胞外抵抗力弱 B.体积小,结构简单 C.只含单一核酸 D.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及细胞器,不能独立地进行代谢 E.以上均不是 6.下述哪一种结构就是病毒颗粒: A.核酸 B.核衣壳 C.衣壳 D.包膜 E.微粒 7.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A.二分裂法 B.多分裂法 C.芽生 D.复制 E.以上均不是 8.病毒抵抗力特点是: A.耐冷又耐热 B.不耐冷、不耐热 C.耐热不耐冷 D.耐冷不耐热 E.以上均不是 9.病毒的垂直感染是指通过哪种途径感染: A.皮肤粘膜 B.呼吸道 C.消化道 D.接触 E.经过胎盘或分娩时经产道感染 10.最简单的病毒结构是: A.核酸+衣壳 B.核酸+衣壳+包膜 C.核衣壳+包膜 D.核酸+包膜 E.以上都不是 11.下列能通过滤菌器的微生物是: A.病毒 B.螺旋体 C.放线菌 D.真菌 E.细菌 12.下列属于非细胞型生物的是: A.病毒 B.螺旋体 C.放线菌 D.真菌 E.细菌 13.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 A.DNA和RNA B.DNA或RNA C.DNA D.RNA E.蛋白质 14.病毒的基本结构是: A.核心 B.衣壳 C.核心+衣壳 D.包膜 E.核心+衣壳+包膜 15.以下哪种微生物对抗生素不敏感: A.支原体 B.衣原体 C.病毒 D.立可次体 E.细菌 16.病毒的增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 A.分裂 B.分泌 C.分化 D.释放 E.分解 17.病毒以何种方式增殖: A.二分裂法 B.复制方式 C.裂殖方式 D.芽生方式 E.分枝繁殖 18.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下述哪一项机制是错误的: A.以宿主细胞获得能量 B.只在活细胞内复制 C.不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培养 D.宿主细胞始终保持完整的结构 E.利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制来合成

病毒学各论习题(有参考答案).docx

病毒学各论习题 、单选题 1. 造成流感大流行的原因是: E. 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是乙型肝炎最危险的传染源 5. 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媒介是: A. 蝇 B. 虱 C. 蚤 D. 革螨 E. 蚊 6. 可在人体CNS 细胞内增殖而引起恐水症的病毒是: A.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 C. 狂犬病病毒 D. 森林脑炎病毒 E. 登革病毒 7. 防治狂犬病的措施错误的是: A. 捕杀病犬 C. 及时隔离病人 E. 对可疑患者或严重咬伤者可在作用疫苗前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 A. 核酸 B. 膜蛋白 C. 核心抗原 D. 刺突 E. 脂类 12.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A. 流感病毒 B. 副流感病毒 C. 鼻病毒 D. 流感嗜血杆菌 E. 腺病毒 A.流感病毒型别多 C. 甲型流感病毒形成了新的亚型 E. 以上均不是 2.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 A. 沿神经传播 B. 经口感染 D. 经淋巴传播 E. 经皮肤感染 3. 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 昆虫叮咬吸血 B. 呼吸道 D. 粪—口途径 E. 经产道感染 4. 关于病毒性肝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型肝炎一般不能转为慢性也无慢性带菌者 B. 流感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D. 流感病毒抗原性不强 C. 经呼吸道传播 C. 输血—注射 B. 各型肝炎病毒均可经血源传播 D. 戊型肝炎患者多数出现黄疸 B. 人被病犬咬伤后及时处理清洁伤口 D. 人被病犬咬伤后及早接种狂犬疫苗 8. 引起小儿麻痹症病原体是: A. 脊髓灰质炎病毒 D. 轮状病毒 9. 最容易发生变异的流感病毒是: A. 乙型流感病毒 D. 甲乙丙型流感病毒 10. 多次患流感的原因是: A.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易变异 C. 病毒抗原性弱 E. 以上均不是 11. 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由哪种物质决定: B. 柯萨奇病毒 E. 新型肠道病毒 B. 甲型流感病毒 E. 乙丙型流感病毒 C. 埃可病毒 C. 丙型流感病毒 B. 有不同亚型病毒因子的流行 D. 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

正义论(大问题)复习资料

一 A B C D E AB:幻觉或幻想BC:信念CD:知识DE:理性知识 柏拉图关于两个世界的划分: 一个是我们混迹于其中的这个日常的物质世界;另一个是纯粹的“理式”世界,他是永恒的、非物质的,比这个世界更为真实。前一个世界是由物质的东西组成的,他们会变化、灭亡或消失,柏拉图称之为生成的世界。它并不是不真实的,而是要比另一个世界,一个真正实在的世界更少真实,柏拉图把这后一个世界称为存在的世界。 柏拉图是如何论述正义的: 首先是什么是灵魂的正义或个人的正义:柏拉图将灵魂分为“理性、激情、欲望”,他说一个人的灵魂要处于正义的状态,那么就意味着他的灵魂达到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称为自制,即理性能约束激情和欲望。激情是你对名声、荣耀的追求,欲望即你对吃喝等一种生物性的满足。柏拉图说对这些的追求会使人陷入狂妄之中。因此,需要理性对他们加以约束。当理性使你的灵魂平复时,一个人的正义就实现了。与之类似的是一个城邦(国家)为一个大写的人。因此,柏拉图将城邦划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护卫者、工匠”。城邦正义如个人正义一样,一个城邦要达到那种状态,需由处于最高层的哲学家通过措施来约束管理工匠和护卫者,使三个阶层各尽其职,从而达到和谐的城邦。 柏拉图措施:废除私产、控制教育、哲人王。 哲人王: 1.哲学家得以洞察正义与美,从而按照最好的范型来塑造现实。.哲学家或知识能力本身赋予了哲学家以哲学的生活方式。通过确立善好从而超越了政治生活。 二 霍布斯在《利维坦》里阐述:认为政府应该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而非某种神圣的权威。自然状态:没有权威的状态。 霍布斯对于人性的看法:1.每个人的身体心理敏捷程度都差不多。2.资源的稀缺与我们的需求之性质存在矛盾。3.每个人的心理构造都是以自我为中心。4.自我保存是每个人最强烈的一种欲望。 两条公理:1.自然欲望:人总是渴望夺取占用他人皆有共同兴趣之物。2.自然理性:人总是逃避死亡,保存生命或自我保存是首要的善。 因此,仅凭人性的自然权利,平等的人无法共同生活在一起。

病毒学检验重点

病毒得特点: 1、形体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无细胞结构,其主要成分就是核酸与蛋白质 3、每种病毒只含有一种类型得核酸(RNA或DNA) 4、因缺乏完整得酶系统与能源,故只能寄生于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得代谢系统合成蛋白质与核酸 5、病毒以其基因为模板,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出新得病毒颗粒 6、为了在生物界保存其种属,病毒具备从一个宿主转移到另一个宿主得能力,并具有对敏感宿主得侵染性与复制性 7、在宿主体外,能以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能力 8、有些病毒得核酸能整合到宿主细胞得基因组中,并能诱发潜伏感染 体外细胞培养得基本条件: 1、条件要求高,培养液组分复杂,需要添加血清才能满足生长需要 2、避免微生物污染,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抗生素。 3、体外细胞培养得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细胞接种(尽量选择对数期细胞接种)、 4、培养液营养成分、 5、酸碱度(能耐受得ph范围为 6、6- 7、8,依靠缓冲系统调节)、 6、气体条件(细胞生长需要CO2 ,大规模培养需要有足够得氧气)、 7、温度(最适温度为35-37。C)、 8、水得纯度(一般要求去离子水或三蒸水)、 9、无菌条件等 实验动物得微生物控制分类: 1、普通动物,一级动物,要求不携带动物烈性传染病与人兽共患病病原 2、清洁动物,二级动物,在一级动物要求上,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对实验干扰大得病原 体,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得有组织病理学病变 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三级动物,除普通动物、清洁动物不得携带病原体外,还要求排除 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得感染 4、无菌动物,四级动物,要求在体内外不得检出其它生命体 实验动物得遗传学分类 1、近交系,指经过连续20代以上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培育得动物品系 2、封闭系,不从外界引入新得血缘,非近亲交配方式得实验动物群体 3、突变系,由于遗传基因发生突变而具有某些特殊形状得动物 4、杂交群动物,由不同品系杂交所产生得后代 5、转基因动物,插入外源基因后能正常繁殖得动物 大鼠、小鼠得采血方法 1、剪尾采血,动物麻醉后,将尾端剪去约5mm,待血液流出采集,小鼠可每次采血0、1ml, 大鼠约0、4ml 2、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拇指及食指抓住鼠两耳之间得皮肤固定,轻轻压迫颈部两侧,使眼 球充分外凸。采血管插入眼角与眼球之间,向眼底方向刺入,切开静脉丛,血流即流入取血管。 3、颈(股)动脉或颈(股)静脉采血,麻醉动物,剪去被毛,作颈静脉或劲动脉分离术后采血 4、摘眼球采血,采血时,用左手固定动物,压迫眼球,尽量使眼球凸出,右手用弯头镊子摘 除眼球,迅速采集血液 病毒得纯化方法:

病毒学复习题含答案

病毒学 1-10 章复习题 一、填空题: 病毒的最基本结构是由 _病毒核酸 __和_病毒蛋白 构成,其辅助结构是 _包膜及突起 构成病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_核酸 _____ 和___蛋白质 ___。 病毒体结构由 __髓核 ___ 和 ___衣壳 ___组成,又称为 __核衣壳 ____ 。 病毒衣壳的对称形式有 __螺旋对称 _____ 、___二十面体对称 ___、___复合对称 ___。 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 ___结构蛋白 ______ 和 ___功能蛋白 ___两类。 通常将 ___mRNA___的碱基排列顺序规定为正链 (+ RNA ), 其相应的 ___模板___链则为负链 (- DNA ) 。 病毒复制周期中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是 ___吸附 ___,与隐蔽期有关的是 __生物合成 ______ 。 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__复制 ____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的细胞病理变化称为 __致细胞病变效应 1、 2、 3、 4、 5、 6、 7、 8、 10、 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 ___结构蛋白 ______ 和___功能蛋白 ___两类。 11、 无包膜病毒体多数通过 ___细胞裂解 ___释放,有包膜病毒体主要通过 ___出芽 ___方式释放。 12、 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 __吸附 _____ 、__侵入 ____ 、___脱壳___、___生物合成 ___和___组织释放 ___五个阶段。 13、 动物病毒的侵入主要通过 ___注射式侵入 ___、___细胞内吞 ___、___膜融合___和___直接侵入 ___四种方式。 14、 病毒进化的基础包括 ___突变___、___重组___、___重排 ___和___基因重复 ___。 15、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 ___慢性感染 ___、___潜伏感染 ___和___慢发病毒感染 ___三种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可 发生 __潜伏 _______ 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 ___慢发病毒 ___感染。 ? 16、 从细胞受到凋亡诱导因素的作用到细胞死亡大致可分为 __凋亡的信号转导 ___ 执行___和__凋亡细胞的清除 ___四个阶段。 杆状病毒编码的两种抗细胞凋亡基因分别为 __IAP 基因___和__p35 基因 ___。 IAP 家族蛋白的结构特征为 __杆状病毒 IAP 重复___和__环锌指结构 ___。 免疫应答分为 B 细胞介导的__体液免疫—和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_。' 病毒感染动物后会出现干扰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 诱导细胞产生了干扰素 。 病毒感染成功的基本条件包括 __病毒的感染性 ___、 __合适的感染途径 _______ 和___宿主机体的易感性 ___。 动物对病毒感染的免疫方式包括 ___特异性免疫 ___和___非特异性免疫 ___,其中__特异性免疫 ___又包括 ___体 液免疫 ___和___细胞免疫 ___。 23、干扰素诱导细胞产生的两种抗病毒翻译途径为 借助蛋白激酶PKR 阻断病毒蛋白翻译的起始 二、选择题: 1、 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 A. 脂类 B. 多糖 2、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 A. DNA 和 RNA B. DNA 3、 对于病毒单链 DNA 而言,可直接作为转录模板的链是 A. 正链 DNA B. 负链 DNA C. 4、 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A 衣壳B .包膜 C .核酸 D 5、 病毒包膜的特点不包括 __B___。 A.来源于宿主细胞 B .镶嵌有细胞编码的蛋白 C .可被脂溶剂溶解 D .决定病毒感染细胞的宿主特异性 E.具有抗原性 6、 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以_C_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 游离于细胞质中 C 缺陷噬菌体 D 插入寄主染色体 7、 逆转录RNA 病毒的基因组是 _B —。 A.单倍体B.双倍体C. 8、 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 A. 吸附 B. 脱壳 C. 扩散 9、 RNA 病毒突变率远高于 A 病毒分子量小 B 病毒增殖快 C 宿主和病毒无校对修正机制 10、 子代病毒释放的途径中不包括 __E___ 。 凋亡基因激活 凋亡的 17、 18、 19、 20、 21、 22、 IAP 基因 .通过2' -5 '寡A 合成酶和RNaseL 降解病毒 mRNA___和 __A___ 。 C. 蛋白质 _B___。 或 RNA C. DNA D. RNA 双义 DNA __B___。 .刺突 E .核蛋白 三倍体 __C___。 D. 复制 E. 释放 DNA 病毒,主要原因是 _C___。 B___。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精选版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 及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005年04月11日 小学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在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了整体联动。 2.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的时代性、研究主体的时代性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时代背景因素。 3.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1900年由哲学家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而掀开新的一页,引发了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 4,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家兰克受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倡导以纯“客观主义”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历史,被尊为“近代史之父”。 5.20世纪对纯客观主义的史学传统发动猛攻的首推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罗齐。他提出: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6.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着作是马建忠借鉴拉丁语法通析汉语语法结构于1989年出版的《马氏文通》。 7.美国和英国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和泰勒在各自的着作《古代社会》和《原始文化》中,以空前丰富、翔实的资料,阐述人类的历史变迁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期,被称为——早期人类学的进化论派。 8.现代西方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罗尔斯于1971年出版的哎《正义论》一书,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伦理学、政治学、法学领域中最主要的理论着作。 9。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较多的教育史学者将此作为独立的教育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10·教育法学是法学与教育学合作产生的交叉学科。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人文科学、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全球问题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3.实证主义思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述经验事实为限,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要求排除抽象的思辨,追求实证知识的可靠性、确切性。由此开创了与非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实证主义思潮。 4.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5.语言学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入括弧之中。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份主要是由于( A ) 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B.事物的本质 C.社会的需要 D.科学自身的需要 2.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 A ) A.综合性的主干学科 B。边缘学科

2020智慧树知到《病毒学检验》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病毒学检验》章节测试 题【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病毒学检验》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μm B.nm C.pm D.fm E.am 答案: nm 第一章 1、PCR反应的引物需要2条。 A:对 B:错 答案: 对 2、甲型肝炎病毒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 A:对 B:错 答案: 错 3、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A:对

B:错 答案: 对 4、乙肝大三阳时,以下哪些项应为阳性 A:HBsAg B:HBeAg C:HBcAg D:抗HBc E:抗HBs 答案: HBsAg,HBeAg,抗HBc 第二章 1、可传播HIV的途径有 A:分娩 B: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 D:手术器械 E:皮肤接触 答案: 分娩,共用牙刷、剃须刀等,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手术器械 2、狂犬病防治措施有 A:捕杀病犬加强家犬管理 B:人被咬伤后应及时处理伤口 C:动物咬伤后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D:及时足量注射丙种球蛋白 E:对可疑患者或严重咬伤者在作用疫苗前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 答案: 捕杀病犬加强家犬管理,人被咬伤后应及时处理伤口,动物咬伤后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对可疑患者或严重咬伤者在作用疫苗前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 第三章 1、DNA的Tm值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温度的升高 B:酸碱度的改变 C:DNA的均一性 D:化学试剂 E:缓冲液 答案:B 2、下列哪项决定了PCR特异性与产量( ) A:变性温度 B:退火温度 C:延伸温度 D:循环次数 E:二价阳离子 答案:B 3、基因分型的传统方法是( )

病毒学检验

病毒的特点是:1、形体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2、无细胞结构,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3、每种病毒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RNA或DNA)4、因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源,故只能寄生于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合成蛋白质和核酸5、病毒以其基因为模板,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出新的病毒颗粒6、为了在生物界保存其种属,病毒具备从一个宿主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的能力,并具有对敏感宿主的侵染性和复制性7、在宿主体外,能以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能力8、有些病毒的核酸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并能诱发潜伏感染 细胞培养技术:是对由组织分散成的单个细胞或某一型细胞群进行的体外培养方法,即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条件,提供细胞适宜的营养条件和温度,在无菌操作的基础上,使离体组织细胞生长增殖并进行传代的技术 二、单层细胞培养: 用于培养病毒的细胞有原代细胞、传代细胞(二倍体细胞株和传代细胞系) 三、鸡胚的接种途径:1、羊膜腔接种2、绒毛尿囊膜接种3、尿囊腔接种4、卵黄囊接种 四、 间接计数在病毒检验过程中较为常用,是判定病毒感染性的定量方法,常用的有:空斑形成单位法,50%终点法,血凝试验和干扰测定 空斑形成单位(PFUs)试验:是将不同稀释倍数的动物病毒与平铺于平板表面的宿主细胞混合,当病毒颗粒在一大片宿主细胞上引发感染时,会造成细胞被溶解而形成空斑,每个空斑系由一个病毒颗粒所造成,计算空斑数目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可得知原来的病毒感染单位的浓度 凡事能在细胞培养物中产生CPE的病毒都可用空斑技术来测定其滴度。 50%终点法:是将病毒悬浮液经一系列稀释后,接种至动物、鸡胚或培养成单层的细胞,将每个稀释度造成的动物、鸡胚致死量或细胞病变做曲线,找出造成50%动物、鸡胚死亡或病变的终点稀释度。 LD50:为造成50%动物或鸡胚死亡的病毒含量 ID50:即是指可造成50%动物或鸡胚感染的剂量 CCID50:造成50%细胞培养产生病变效应的剂量 五、病毒纯化的一般原则:1、释放病毒至细胞外2、去除细胞碎块3、病毒悬液浓缩 六、病毒的保存:1、用低温(-60~25℃)、超低温(-70以下)冰箱或液氮罐(-196~150)保存 2、冷冻干燥保存 七、血清学实验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及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中和试验:是在体外适当条件下孵育病毒与特异性抗体的混合物,使病毒与抗体相互反应,再将混合物接种到敏感的宿主体内,然后测定残存的病毒感染力的一种方法。 中和抗体:凡是能与病毒结合,并使其失去感染力的抗体称为中和抗体 中和试验必须在敏感的动物体内(包括鸡胚)和细胞培养中进行

病毒学试题

试题 1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病毒基本性状叙述错误的是: A .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 B.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 D.对干扰素敏感 E.耐冷不耐热 2.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微米(μm) C.微微米(pm) D.毫微微米(fm) E.微微微米(am) 3.关于病毒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和衣壳组成核衣壳 C.衣壳由壳粒构成 D.病毒包膜表面可有刺突 E.各种病毒壳粒数目不相同 4.可称为病毒体的结构是: B.核酸 C.衣壳 D.包膜 E.壳粒 5.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DNA病毒是: B.风疹病毒 C.正粘病毒 D.弹状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6.呈螺旋对称型的RNA病毒是: B.腺病毒 C.痘类病毒 D.疱疹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7.决定病毒具有感染性的是: B.衣壳 C.包膜 D.神经氨酸酶 E.血凝素 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B.二分裂 C.分枝 D.减数分裂 E.芽生 9.下述与病毒蛋白质无关的作用是: A.吸附作用 B.保护核酸作用 C.病毒包膜的成分 E.免疫原性 10.病毒所合成的晚期蛋白的功能是: A.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B.合成包涵体的基质蛋白 D.抑制宿主细胞核酸的合成 E.合成子代核酸所需要的DNA多聚酶 11.以破胞方式从细胞向外释放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 D.腮腺炎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12.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的病毒是: A.ECHO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腺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13.对病毒抵抗力叙述错误的是: A.大多数病毒60℃30分钟可被灭活 B.大多数病毒在-70℃下可存活 C.紫外线能灭活病毒 D.甲醛能使病毒灭活,但保留抗原性 14.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 病毒基因组外,这种变异称之为 A.突变 B.基因重组 C.加强作用 E.互补作用 15.下述哪种属于病毒基因突变: A.交叉复活 B.多重复活 D.互补作用 E.表型混合 16.病毒与立克次体相同的特点是: A.含有DNA和RNA C.含有核蛋白体 D.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E.对抗生素敏感 17.病毒不同于衣原体的特点是: A.能通过细菌滤器 C.可引起机体多部位感染 D.严格地细胞内寄生 E.在感染细胞内可形成包涵体 18.无包膜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 B.披膜病毒 C.流感病毒 E.狂犬病病毒 【B型题】 A 衣壳 B 核酸 C 包膜 D 核衣壳 E 壳粒 19.储存病毒遗传信息的是:B 20.保护病毒核酸的是:A 21.无包膜病毒完整病毒体的是:D 22.电镜下可见的病毒形态学最小单位是:E 23.含有宿主细胞成分的是:C A 裸露20面体对称型 B 裸露螺旋对称型 C 有包膜20面体对称型 D 有包膜螺旋对称型 E 复合对称型 24.流感病毒是:D 25.肠道病毒是:A 26.噬菌体:E 27.单纯疱疹病毒:C A 有包膜RNA病毒 B 无包膜RNA病毒 C 有包膜DNA病毒 D 无包膜DNA病毒 E 缺陷病毒: 2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A 29.丁型肝炎病毒:E 30.乙型肝炎病毒:C 31.腺病毒: 32 戊型肝炎病毒:B A 正粘病毒科 B 副粘病毒科 C 披膜病毒科 D 肝DNA病毒科

企业伦理课后思考题答案修订版

企业伦理课后思考题答 案完整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1.古希腊伦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答: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答:由于时代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等等,人们对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的认识是有差异的。 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研究四主德;亚里士多德强调人的道德品性;伊壁鸠鲁以研究人的幸福为主。 近代:研究人生目的的学问;研究善恶的学科;研究人的行为、道德判断和评价标准的学科;研究道德价值的科学;研究理性原则和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情感意志的科学;研究道德语言的科学。 现代:研究正当、应当是伦理学的中心问题;提供一种规范理论的一般框架,借以回答何为正当或应当做什么的问题。(罗尔斯、哈贝马斯、诺齐克等正义论伦理思想) 研究目的基本一致:是为寻找一种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培养有道德的人的理论。 研究对象包括: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指导日常行为的道德品质、社会生活中人的德性和德行。 3.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答:由孔子所创经孟子、荀子等人发展和完善的儒家伦理思想。 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所提出的墨家伦理思想。(交相利、兼相爱)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伦理思想。(无为而治) 4.西方现代伦理思想的中心内容。 答:罗尔斯、哈贝马斯、诺奇克等的正义论理思想。正义,即公平,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公正被伦理学称为社会治理的最重要道德原则。法律和制度,不管他们如何有效率,只要他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和废除 5.传统伦理学与现代伦理学的区别。 答:传统伦理学范围广泛,是包括人生哲学,宗教学说的广义伦理学,强调因果关系和轮回,侧重个人伦理。 现代伦理学主要探讨社会正义和个人义务,是狭义的伦理学,侧重社会伦理。 6.亚当·斯密的研究与韦伯的贡献 答:亚当斯密的研究:结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1759《道德情操论》177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马科斯.韦伯是现代经济伦理学的先驱:首先提出了“经济伦理”的概念,《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肯定了伦理的经济意义。 7.企业伦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直接原因。 答:背静:20世纪70年代以后消费革命不断深化:生产者主权、消费者主权 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做出反应:《增长的极限》提出的警告 人们对股份分散后企业行为更加关注:股权扩散与员工参股 企业对人类行为方式的影响日益增大:文明社会的结构与生活方式

智慧树知到《病毒学检验》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病毒学检验》章节测试答案绪论 1、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μm B.nm C.pm D.fm E.am 答案: nm 第一章 1、PCR反应的引物需要2条。 A:对 B:错 答案: 对 2、甲型肝炎病毒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 A:对 B:错 答案: 错 3、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A:对 B:错 答案: 对

4、乙肝大三阳时,以下哪些项应为阳性 A:HBsAg B:HBeAg C:HBcAg D:抗HBc E:抗HBs 答案: HBsAg,HBeAg,抗HBc 第二章 1、可传播HIV的途径有 A:分娩 B: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 D:手术器械 E:皮肤接触 答案: 分娩,共用牙刷、剃须刀等,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手术器械 2、狂犬病防治措施有 A:捕杀病犬加强家犬管理 B:人被咬伤后应及时处理伤口 C:动物咬伤后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D:及时足量注射丙种球蛋白 E:对可疑患者或严重咬伤者在作用疫苗前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 答案: 捕杀病犬加强家犬管理,人被咬伤后应及时处理伤口,动物咬伤后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对可疑患者或严重咬伤者在作用疫苗前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

第三章 1、DNA的Tm值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温度的升高 B:酸碱度的改变 C:DNA的均一性 D:化学试剂 E:缓冲液 答案:B 2、下列哪项决定了PCR特异性与产量()A:变性温度 B:退火温度 C:延伸温度 D:循环次数 E:二价阳离子 答案:B 3、基因分型的传统方法是() A:反向杂交 B:质谱 C:基因芯片技术 D:焦磷酸测序技术 E:超深度焦磷酸测序 答案:A

病毒学题库

病毒学题库 一.填空题(10分) 1.第一个提出病毒概念的是:贝杰林克(Martinus Beijerink)。(病毒学之父) 2.病毒的特点有:没有细胞结构、仅有一种类型的核酸、特殊的繁殖方式、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也没有核糖体、绝对的细胞内寄生。 3.病毒的对称性有: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复合对称、复杂对称。 4.病毒的复制过程有:吸附、侵入、脱壳、病毒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装配和释放。 5.肝炎病毒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6.昆虫病毒杀虫剂的缺点有:杀虫速度缓慢、病毒特异性强,寄主范围窄。 ★7.第一个发现病毒的人是:法国人Adolf Mayer 。 ★8.病毒的宿主有:微生物、植物、动物。 ★9.病毒的核酸类型有:双链DNA(dsDNA)、单链DNA(ssDNA)、双链RNA(dsRNA)、单链RNA(ssRNA)。 ★10.病毒突变体的种类有:条件致死突变体、蚀斑突变体、抗原突变体、共变体、适应新宿主突变体。 ★11.人畜共患的病毒有:流感病毒、狂犬病毒、朊病毒。 ★12.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 ★13.昆虫病毒杀虫剂的优点有:对人畜(人体、畜禽、鱼虾等)安全无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病毒的宿主特异性高、昆虫病毒使用后效果明显。 二.判断改错题(少了大约11题左右,10对10错,共15分) 1.判断(描述)病毒的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微米→nm或?) 2.病毒分类系统中“种”作为最小的分类单位。(√) 3.病毒的突变只是指自发突变。(×,病毒的突变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4.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流产感染,限制性感染和潜伏感染。(√) 5.HIV核心为两条单链DNA构成的双体结构,并含有反转录酶。(×,DNA→RNA)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是一种由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7.流感病毒的宿主限制性不是很严格,能跨越种属传播。(√) 8.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且病毒极易变异,往往造成世界性大流行,甚至爆发流行。(√) 9. 狂犬病只发生在犬和人身上,其他动物很少发生。(×,狂犬病病毒感染所有温血动物)★10.HBsAg阳性,乙肝。()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病毒基因重组:两种不同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发生遗传物质(核酸)的交换,称为(病毒)基因重组,其子代称为重组体。 ★2.病毒隐码:描述病毒性质的一系列符号。包括核酸的类型、链数、分子量大小,病毒粒子的形状,宿主传播介质等。【有四对符号,包括核酸类型/核酸链数,核酸分子量(×106)/病毒粒子中含核酸的百分率,病毒粒子的外形/病毒被壳的外形,寄主种类/传播介体种类(或传播方式)】 3.缺损病毒:是指基因组上一个或多个病毒自我复制必需基因功能缺乏,它的复制需依赖其它病毒基因或基因组的辅助活性,否则在活的允许细胞内也不能完成复制。有些病毒因基因

伦理学考试题(卷)库与答案

一、单选题 1. 从腐败的方式入手,界定腐败为一种特殊的“交易”行为的学者是:( A ) A.塞缪尔·亨廷顿 B.J.S.奈 C.大卫·罗森布鲁姆 D.密尔 2. 著名学者罗森布鲁姆认为,交易性的腐败源自于:( D ) A.企业和个人为了获取资源 B.政府官员为了获取私人的经济利益 C.官员为了掩盖其工作中的失误 D.政府对公共资源的支配权 3. 腐败的直接根源是:( C ) A.政治制度的缺陷 B.社会和经济的迅速现代化 C.权力的结构与运行规律 D.传统的官场文化 4. 以下哪一部法律,是专门的反贪污贿赂的法律:( B ) A.日本的《防止不正当竞争法》 B.日本的《政治资金规正法》 C.美国的《众议院议员和雇员道德手册》 D.芬兰的《公务刑法》 5. 在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其追求的直接目的是:( C ) A.平等 B.自由 C.效率 D.公平 6. 现代政府组织与权力设置的理论依据是:( A ) A.个人服从上级指令 B.遵循康德的“绝对命令” C.服从与忠诚于国家宪法 D.服从于人民的利益 7. 政府实现组织目标的必要保障因素是:( C ) A.高素质的行政官员 B.高超的行政技巧 C.自上而下的等级次序 D.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8. 从道德的立场来看,行政人员的根本目标是:( B ) A.私人的利益 B.公共利益 C.政府部门的利益 D.企业的经济利益 9. 检举者面临的忠诚冲突直接来自于:( C ) A.社会舆论的压力 B.法律、法规的压力 C.组织内部的压力 D.个人内心道德的压力 10.衡量行政官员是否违背公共利益的根本标准是:( C ) A.官员的政绩 B.上级权威的指令 C.宪法 D.GDP的发展速度 11.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一个代理人能否按照契约规定的权限和委托人的意愿来代替行使权力,主要取决于:( D ) A.代理人的政治素质 B.代理人的理性选择能力 C.代理人的道德觉悟 D.代理人的服从与效忠12.( D )是公共行政效率导向的人性论基础。 A.善良意志 B.性善论 C.性恶论 D.趋乐避苦 13.1789年,边沁在( A )中称,他发现了趋乐避苦的普遍人性规律。 A.《道德与立法的原理绪论》 B.《政府片论》 C.《功用主义》 D.《论自由》 14功利主义认为,判断一个政府的好坏的唯一标准是( C )。 A.保障公民的人权 B.保障公民的自 由 C. 促进人民的美德与智 慧 D.增进社会利益的总量 15.按照功利主义的标准,( A )是最理想的政府形式。 A.代议制政府 B. 君主制政府 C.贵族制 D.民主制 16.功利主义认为,代议制政府有效运行的前提是( B )。

病毒学检验重点

病毒的特点: 1、形体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无细胞结构,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 3、每种病毒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RNA或DNA) 4、因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源,故只能寄生于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合成蛋白质和核酸 5、病毒以其基因为模板,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出新的病毒颗粒 6、为了在生物界保存其种属,病毒具备从一个宿主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的能力,并具有对敏感宿主的侵染性和复制性 7、在宿主体外,能以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能力 8、有些病毒的核酸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并能诱发潜伏感染 体外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 1、条件要求高,培养液组分复杂,需要添加血清才能满足生长需要 2、避免微生物污染,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抗生素。 3、体外细胞培养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细胞接种(尽量选择对数期细胞接种)、 4、培养液营养成分、 5、酸碱度(能耐受的ph范围为6.6-7.8,依靠缓冲系统调节)、 6、气体条件(细胞生长需要CO2 ,大规模培养需要有足够的氧气)、 7、温度(最适温度为35-37。C)、 8、水的纯度(一般要求去离子水或三蒸水)、 9、无菌条件等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控制分类: 1、普通动物,一级动物,要求不携带动物烈性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病原 2、清洁动物,二级动物,在一级动物要求上,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对实验干扰大的 病原体,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得有组织病理学病变 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三级动物,除普通动物、清洁动物不得携带病原体外,还要求 排除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的感染 4、无菌动物,四级动物,要求在体内外不得检出其它生命体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 1、近交系,指经过连续20代以上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培育的动物品系 2、封闭系,不从外界引入新的血缘,非近亲交配方式的实验动物群体 3、突变系,由于遗传基因发生突变而具有某些特殊形状的动物 4、杂交群动物,由不同品系杂交所产生的后代 5、转基因动物,插入外源基因后能正常繁殖的动物 大鼠、小鼠的采血方法 1、剪尾采血,动物麻醉后,将尾端剪去约5mm,待血液流出采集,小鼠可每次采血 0.1ml,大鼠约0.4ml 2、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拇指及食指抓住鼠两耳之间的皮肤固定,轻轻压迫颈部两侧, 使眼球充分外凸。采血管插入眼角与眼球之间,向眼底方向刺入,切开静脉丛,血流即流入取血管。

常规病毒学实验技术

常规病毒学实验技术 (一)病毒的培养 实验动物:家兔、小白鼠、大白鼠、豚鼠、仓鼠 主要用于: ①分离病毒,并借助感染范围试验鉴定病毒 ②培养病毒,制造抗原和疫苗 ③测定各毒株之间的抗原关系,(用实验动物作中和试验和交叉保护实验) ④制备免疫血清和单克隆抗体 ⑤作病毒感染的实验研究,包括病毒毒力测定、建立病毒病动物模型等 注意:选择对目的病毒敏感的实验动物品种品系,以及适宜的接种途径和剂量。 鸡胚 (一)条件要求 SPF鸡、孵化温度38-39℃,湿度40-70%,通风。新鲜受精卵:产下后不超过10天并保存10℃左右。 (二)优点 组织分化程度低,可选择不同的日龄和接种途径,病毒易于增殖,感染病毒的组织和液体中含有大量病毒,容易采集和处理,而且来源充足,设备和操作简便易行。 (三)接种途径 1.绒毛尿囊膜接种(10-12日龄鸡胚) 主要用于痘病毒和疱疹病毒的分离和增殖。 1)方法一(造人工气室) ①在胚胎附近近气室处,选择血管较少的部位,用电烙器在卵壳上烙一个直径约3-4mm的 烤焦圈。 ②用碘酊和酒精消毒后,小心用刀尖撬起卵壳,造成卵窗。 ③在气室端中央钻一个小孔。 ④用针尖挑破卵窗中心的壳膜,切勿损伤其下的绒毛尿囊膜。 ⑤滴加滴生理盐水于刺破处,用橡皮乳头紧贴于气室中央小孔上吸气,造成气室内负压, 使卵窗部位的绒毛尿囊膜下陷而形成人工气室,此时可见滴于壳膜上的生理盐水迅速渗入。 ⑥用1ml注射器滴入2-3滴接种物于绒毛尿囊膜上。 ⑦用透明胶纸封住卵窗,或用玻璃纸盖于卵窗中,周围涂上熔化的石蜡密封,气室中央的 小孔用石蜡密封。 ⑧鸡胚横卧于卵箱中,不许翻动,保持卵窗向上。 2)方法二 ①在气室端的卵壳上开约1.5×1.5cm的口。 ②用灭菌眼科镊子撕去一小片内壳膜。 ③滴入接种物。 ④用透明胶纸封闭开口。 2.尿囊腔接种(10-11日龄) 用于正粘病毒和副粘病毒(NDV)

第十四章 病毒学实验技术

第三篇病毒学实验技术 实验学时计划:实验一实验须知6小时;实验二细胞培养用水的制备及检验15小时;实验三组织培养技术20小时;实验四病毒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的测定20小时;实验五病毒提纯技术15小时。 实验一实验须知 一、实验室注意事项 1.凡参加病毒学实验的人员均应接种与实验有关的病毒疫苗。 2.实验室内,特别是组织培养操作室,须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在进行病毒接种或无菌操作前后,均应用紫外线照射灭菌,必要时可用3~5%的酚或煤酚皂溶液擦拭或喷雾消毒。 3.进入操作室,须先洗净双手并用消毒药水严格消毒;更换拖鞋,戴口罩和帽子,穿消毒的实验服。 4.病毒实验操作完毕后,将所穿戴实验服、口罩、帽子和拖鞋等物,出操作室前须更换;两手须经消毒药水严格浸洗后方能外出。 5.一个接种操作室,严禁同时进行两株病毒株的传种;吸取病毒材料时,勿于悬空吹出或打出。 6.凡沾病毒材料的吸管、试管等器具,须随时投入5%煤酚皂或1%盐酸溶液内,浸泡过夜,或煮沸消毒后才能进行洗涤。 7.凡带有感染性的鸡胚或动物尸体,须立即投入炉内焚化或进行煮沸消毒,或盛入容器内进行高压消毒后,方能携出室外进行处理。 8.工作人员要随时注意安全操作,以免发生事故;如发生意外,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补救。 二、病毒材料收集、运送和保存 (一)材料的收集 分离病毒的成功率与采集材料有密切的关系。采集病料必须在适当的部位和时间内进行,前者与各种传染的发病机理有关,后者常规在疾病早期,因为通常在疾病刚出现时病毒的滴度高。各种病毒感染所采适宜病料参见图1和图2。 由于许多病毒的不稳定性,欲作病毒分离的材料,都应尽快的冷藏。-30℃保存的病毒材料(除少数例外),至少可以活存几个月以上;而-70℃保存的病毒,甚至几年不见毒力降低。有些病毒需在潮湿环境下保存,有的则需干燥环境(如Orf vir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