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温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的分析及建议
引入交通需求管理化解温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引入交通需求管理化解温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的开题
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温州市的交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长期以来,温州市的交通拥堵问题给市
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也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本文拟开展一项“引入交通需求管理化解温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通过引入交通需求管理,结合本地城市特点和交通现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以减轻温州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影响,改善市民的出行质量,推动温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州市交通状况的调研和分析,评估温州市交通需求特点、流量、瓶颈等。
2. 研究国内外交通需求管理的理念、方法、组织形式及其应用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3. 根据温州市的实际情况,设计交通需求管理方案,分析其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4. 探索建立温州市交通需求管理的运行机制,制定相应的法规、标准和制度,以保障交通需求管理的有效实施。
5. 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考察温州市市民对于交通需求管理的意见、建议,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和效果。
6. 结合交通需求管理的实际效果和市民的反馈,分析该方案的优劣点,对交通需求管理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总之,本研究旨在为温州市交通管理提供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手段,尝试通过引入交通需求管理实现温州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化解,为温州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新
的动力。
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建议与意见

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建议与意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交通拥堵已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增加了通勤时间,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以下是一些建议与意见。
一、优化城市规划1、合理布局功能区城市规划应避免功能区过度集中,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进行合理分散,减少人们长距离出行的需求。
例如,在城市周边建设新的商业中心和产业园区,引导人口和产业的分散布局。
2、加强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在规划新的城区或改造旧城区时,应以公共交通站点为核心进行开发,提高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同时,在公共交通站点周边建设高密度的住宅区和商业区,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3、增加道路网络密度加大对城市支路和次干道的建设力度,增加道路网络的密度和连通性。
这样可以分流主干道的交通流量,提高道路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二、完善公共交通系统1、加大公交投入增加公交车的数量和线路,优化公交线路的布局,提高公交的覆盖率和服务频率。
同时,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提高公交的舒适性和环保性。
2、发展轨道交通加快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的建设,形成多层次的公共交通体系。
轨道交通具有大运量、快速、准时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
3、提升公交服务质量改善公交站点的设施和环境,提供实时公交信息查询服务,优化公交换乘的便利性。
此外,加强公交司机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公交的运行安全性和服务水平。
三、加强交通管理1、智能交通管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智能交通信号系统、交通流量监测系统等,实现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调整信号灯的时长,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2、限制车辆通行在交通拥堵严重的区域和时段,实行车辆限行措施,如单双号限行、尾号限行等。
同时,限制大型货车在市区内的通行时间和路线,减少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3、加强停车管理制定合理的停车政策,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减少中心城区的停车位供应。
市区道路交通拥堵疏导改进意见总结

市区道路交通拥堵疏导改进意见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交通拥堵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城市问题。
为了改善市区道路交通拥堵状况,许多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的疏导措施。
本文将对这些措施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
一、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和运营公共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应当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服务质量。
首先,加强地铁、轨道交通等大型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增加线路覆盖范围和站点数量,提高运输能力。
其次,改善公交车辆运营管理,加大车辆更新力度,提高运行速度和准点率。
同时,优化公交线路规划,合理设置站点位置,减少换乘次数,提高通勤效率。
此外,加强对公共交通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市民乘坐公交的意识和参与度。
二、优化道路规划和设计在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道路规划和设计的合理性。
首先,合理规划道路布局,避免短视行为导致道路交通瓶颈。
其次,优化道路设计,增加车道宽度和交叉口数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同时,合理设置人行横道、停车泊位等交通设施,方便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
此外,应加强道路建设质量监管,确保道路平整度和交通安全。
三、推广绿色出行方式绿色出行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市民选择环保出行方式。
首先,加大对公共自行车的投入和管理,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进行短途出行。
其次,建设更多的步行街和自行车道,提供便利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条件。
同时,推广电动汽车和共享汽车的使用,减少私家车辆的数量,降低道路交通压力。
四、加强交通管理和监控交通管理和监控是保障畅通的重要保证。
应加大交通执法力度,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市民的遵守交通规则意识。
同时,增加交通监控设备的安装数量和覆盖范围,实时监测交通状况,及时采取疏导措施。
此外,加强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调节,优化交通信号的配时,提高交通流畅度。
综上所述,市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改进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建设和运营的投入,优化道路规划和设计,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加强交通管理和监控。
建设公交主导型的高效能城市交通体系——温州市治理交通拥堵的主要经验

坚持公 交主导 的经验总 结
从 众 多 文 献 中 查 阅 发 现 ,建 设 公 交 主 导 型 的 高 效 能城 市 交 通 体 系 是 世 界 各 大 城 市 主 张 采用 的 一 项 非 常 有 效 的 城 市 交 通 政 策 , 成 为 城 市
权 等 方 面 ,研 究 如 何 加 大 对 城 市 公 经 济政 策 模式
道 路 交 通 等 城 市 基 础设 施 超 负 荷 运
行 ,随之 产生 交通拥 堵 问题 。 ( 2) 交 通 供 需 不 匹 配 和 不 均
交 发 展 的 支 持 力 度 , 优 先 发 展 公 共 交 通 ,从提 高 服 务 能力 和 服 务 品 质 以 及 出行 分 担 率 等 角度 研 究 发 挥 城 市 公 交的 主导 作用 。
化 ,实现城 市交 通的 可持 续发 展。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 ) 城 市 功 能 和 人 口过 度 集 中 ,市 区 城 市 功 能 和 人 口仍 过 度 集 中 在 主 城 区 ,导 致 主 城 区 交 通 需 求
过 大 ,交 通 流在 主 城 区 高 度 集 聚 ,
深 化 以政 府 扶 持 为 导 向 的
考 核 机 制 、补 贴 机 制 和服 务 评 价 机
分迅猛 ,而道路 、停 车设 施增长有 城 市发 展模 式
世 界 上 一 些 国 家 在 发展 公 共 交
多 分 布 在 城 市 外 围 , 交通 供 需 矛 盾 通 方 面 取 得 成 功 的 一 个 重 要 原 因就 突 出 区域 由于 土地 开 发 较 为 成 熟 而 是 对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进 行 了 以 公 共 交 相 对 较 少 ,交 通 供 需 的 不 均 衡 导 致 通 为 导 向的 规 划 , 并 加 大 基 础 设 施 交通 拥堵 问题 难 以有 效 缓解 。 ( 3 )交通 出行 结 构不 合 理 ,私 人 小 汽 车 出 行 成 为 市 区 机 动 化 出行 建 设 ,合 理 设 置 公 交 港 湾 、 公 交 专 用 道 和 公 交 场 站 ,以 此 来 保 证 公 交 的 运 营 需 求 ,提 高 了 公 交 的 运 行 效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与改善方案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与改善方案一、现状分析宏观角度上讲,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多数大中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
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各种形式的交通问题愈加突出。
交通信号不协调、道路容量不足、私家车辆激增等因素都导致了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1. 道路基础设施的不足由于城市规划滞后或变动频繁,道路建设无法适应快速增长的车辆数量和人口迁徙的需要。
特别是在老旧城区,狭窄的街道进一步抑制了车流量和车速。
2. 私家车辆持续增加自主驾驶能力提高、汽车购买成本下降以及汽车政策松动等原因导致私家车辆数量持续攀升。
这导致了单个城市中机动车数量增速大于道路容量改善速度。
3. 公共交通不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未能跟上乘客需求,尤其是在高峰期和热门区域。
部分城市存在公交车辆不足、线路不合理等问题,令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私家车出行。
二、改善方案1.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现有道路容量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政府应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
通过扩建道路、修复老旧道路并增加高速公路等项目,增加整体道路容量,缓解交通压力。
2. 优化城市空间规划有效利用城市已有土地资源对分散的住宅区与商业区进行整合,并在人口密集区域内提供更多绿地和公共空间。
通过减少居住与工作地点之间的距离,鼓励居民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降低城市交通拥堵水平。
3. 发展可持续交通方式积极推动公共交通工具的发展和运营。
尤其是在主要干线上,建设完善的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系统,并提供方便快捷的中转和换乘方式,以便更多人能够方便地使用公共交通。
4. 鼓励多种出行方式的组合引导城市居民采用多种交通方式进行出行。
例如,提供便捷的自行车租赁系统和步行街区,鼓励人们选择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
此外,可以采取激励政策,如货运限制、拼车等机制,鼓励私家车拥有者分享座位。
5. 科技创新应用于交通领域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改善城市交通管理和调度效率。
例如,通过智能信号灯控制、智能公交车辆调度系统和电子收费系统等,减少红绿灯等待时间,并优化线路设计,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
温州市城区临时疏导点设置和管理标准

温州市城区临时疏导点设置和管理标准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有效疏导交通压力和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温州市城区需要合理设置和管理临时疏导点。
本文将围绕温州市城区临时疏导点的设置和管理标准进行论述,以期为温州市城区临时疏导点的设置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临时疏导点的设置原则1.道路交通流量大的地段临时疏导点应设置在道路交通流量大的地段,如主干道、交叉口等,以确保疏导效果最大化。
2.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大的区域临时疏导点还应设置在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大的区域,以疏导周边道路交通,并减少道路交通拥堵。
3.高峰时段道路通行压力大的路段临时疏导点应设置在高峰时段道路通行压力大的路段,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4.临时交通管制区域的入口和出口临时疏导点还应设置在临时交通管制区域的入口和出口位置,以确保交通流畅和有序。
5.其他必要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设置临时疏导点在其他必要的地方,如临时工地、临时活动场所等。
三、临时疏导点设置的要求1.选择合适的空间临时疏导点的设置需要选择合适的空间,能够容纳疏导人员和交通工具,并且不会影响正常交通的进行。
2.明确的标识和指示牌临时疏导点需要设置明确的标识和指示牌,以引导交通流向,并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规则和安全。
3.充足的人员和交通工具临时疏导点需要配备足够的人员和交通工具,如交通警察、交通志愿者、交通疏导车辆等,以确保疏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安全设施临时疏导点需要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警示锥、警示灯等,以保障交通安全。
5.环境整洁临时疏导点应保持环境整洁,不得存在垃圾和杂物,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满意度。
四、临时疏导点管理要求1.疏导人员培训疏导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交通规则和疏导技巧,提高疏导效率和质量。
2.定期巡查和维护临时疏导点需要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完好和正常使用,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
城市交通拥堵与解决方案分析

城市交通拥堵与解决方案分析
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车辆数量过多、道路布局
不合理、公共交通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增加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和完善。
公共交通的发展是解决交通
拥堵问题的一条主要途径。
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投资,增加线
路和车辆数量,改善服务质量。
同时,推广使用智能公共交通卡,鼓励市
民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
其次,优化道路交通规划和管理。
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要充分考
虑城市的发展规划和人口流动情况,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和交通流线,减少
交通拥堵点。
同时,加强对道路交通的管理和监控,提高交通信号的智能
化和配时优化,以减少交通拥堵。
第三,鼓励非机动车出行。
非机动车出行是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
途径之一、政府可以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提供更多的共享单车
和出租车,鼓励市民选择骑行和步行。
同时,建立健全的非机动车管理制度,保障非机动车出行的安全和便利。
最后,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建
立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交通信号的自适应调控、路况信息的实时
监测和发布、车辆通行的智能导航等功能,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智
能化水平,减少交通堵塞和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
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城市
交通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方能够齐心协力,共同为改善城市
交通环境作出贡献。
交通拥堵问题的治理研究及政策建议

交通拥堵问题的治理研究及政策建议一、引言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交通系统的拥堵现象已经成为困扰城市居民生活的难题。
城市中的交通拥堵不仅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城市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治理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治理工作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二、交通拥堵问题的特点交通拥堵问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密集度和车辆保有量增加,交通出行需求量急剧增长。
2、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滞后,道路容量不足和交通系统效率低下。
3、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导致交通需求高峰时段出现路段拥堵现象。
4、人们的出行需求模式单一,通勤高峰时段职工上下班集中在某些路段,加上学生上下学与交通运输需求集中在同一时段和路段,导致交通需求大量聚集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形成交通拥堵。
三、交通拥堵问题的治理研究为了有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
对于交通拥堵问题的治理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交通拥堵问题,了解交通拥堵问题的产生原因和阻碍因素,包括人口密度、车辆保有量、道路容量、交通管理等。
2、研究交通拥堵问题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和构成、交通状况、城市空间结构等因素。
3、研究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包括软性措施和硬性措施,如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提高交通管理制度、加大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等。
4、对现有交通拥堵治理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政策实施效果、问题及解决办法,制定出更具可操作性的交通拥堵治理建议。
四、交通拥堵问题治理的政策建议1、加大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力度公共交通是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
应该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公共交通网络和服务质量,推广优先使用公共交通的服务意识,并且在政策扶持方面专项支持公共交通的发展。
2、提高交通管理和监管水平加强交通管理和监管力度,重点是加大对违规停车和交通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对温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的分析及建议李少杰1,薄延震1,汤伟民2,赵群雄2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温州市城市道路建设研究中心摘 要: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各大城市均遇到了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问题。
该文以温州市为例,首先对温州市现状概况及近年来采取的交通治堵措施进行介绍;其次对其治堵效果进行评价和原因分析;最后结合现状温州市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交通治堵;出行结构;交通需求管理;温州市A bstract :W ith rapid e x pansion of urban and fast development of motorization, all ma j or cities face various degree of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s. This paper takes W enzhou as an e x ample. First of all,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adopted in recent years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effect of management is evaluated and the reason is analyzed. Finally, combined w 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W enzhou, this paper puts for w ard relevant Suggestions.Key w ords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Travel structure; Transportation demand management; W en zhou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n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in Wenzhou第一作者简介李少杰(1986—),男,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道路交通规划与设计。
Email:33105249@0 引 言近年来,交通拥堵作为影响各大城市发展的“城市病”[1],已成为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针对此问题,各大城市均采取了以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为主要手段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中心城区交通“供需”之间的矛盾普遍仍未解决[2],尤其对于单中心结构城市的老城核心,情况尤为突出;在城市居民机动化出行率不断提高、小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的长期背景下,以往依靠交通设施供给为主的措施已难以应对这些问题;如何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治堵良方”,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各大城市均在探索与实践。
温州市作为浙江省东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长期以来,属于典型的单中心结构城市,中心老城区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土地利用强度均高于其他地区[3]。
十几年来,随着温州市城市规模的扩张、机动化的发展,交通拥堵问题相伴而生。
2012年11月,浙江省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全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程,提出5年实现“全省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观,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的总目标。
以此为指导,温州市制定了《温州市城市交通治堵五年规划》,截止2017年底,首轮五年治堵行动基本完成。
本文针对五年来治堵工作中采取的措施、治堵的效果及原因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根据温州市的自身特点提出相应建议。
1 温州市概况分析1.1 人口情况截至2017年底,温州市常住人口921.5万人,户籍人口总量为824.55万人,暂住人口306.62万人。
从2014年到2017年,常驻人口维持在290万~300万左右(见表1)。
1.2 城市道路资源截至2017年底,温州市区城市道路总长度1165.5km,总面积35.07km2,市区人均道路面积为12.21m2,市区建成区道路面积率为12.36%(规范要求为8%~15%)。
2014年至2017年市区道路总长度年均增长率约6.6%;道路面积年均增长率约6.3%;在常驻人口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均道路面积由10.1m2增长至12.21m2,年均增长率约6.5%。
可见,不论在道路资源总供应量,还是人均占有方面来看,都有明显的改善(见表2)。
1.3 机动车保有量截至2017年底,温州市区机动车保有量达72.62万辆,中小型客车保有量已达65.76万辆,其中,以个人名义登记的中小型客车(即私家车)总量为61.75万辆,中小型客车在机动车总量中所占比例逐年扩大,从2006年的40.1%提高至2017的90.55%。
2014年至2017年市区机动车增长约18万辆,年均增长率9.94%,其中,私家车年均增长率约12.71%(见表3)。
可见,温州市区仍处于机动化快速发展期,且机动化的增长速率远大于道路供给的增长速率。
表1 温州市2014~2017年份市区人口(不含洞头)户籍人口(万人)155152.67152.88152.45暂住人口(万人)127.06141.59151.1137.19合计(万人)290.2294.26303.98289.64数据来源:2015~2017年度温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报告表2 温州市2014~2017年份市区道路供应指标道路长度(km)1165.51122.21059.03962.61道路面积(km2)35.0733.5831.1229.22人均道路面积(m2)12.2111.6310.210.1数据来源:2015~2017年度温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报告391.4 停车设施截止2017年底,温州市区机动车停车泊位总量达到381744个,其中,路内(占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停车泊位的比例高达8.9%。
以温州市区登记在册的中小型客车总量(657581辆)作为停车需求总量,现有停车泊位满足率为58.05%,停车泊位供需矛盾依然尖锐。
2 温州市交通治堵措施五年以来,温州市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采取了众多措施,这些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础设施建设从交通设施供给方面改善交通拥堵状况;具体措施包括:新建改造城市道路、打通影响通行的断头路、改善影响交通的拥堵点、新增专用停车位等。
2.2 发展公共交通通过“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市民公交出行,改善市区交通出行结构。
具体措施包括:公交车辆增加、公交线路新增优化、公交专用道建设、公共自行车增加、社区巴士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等。
2.3 交通管理通过优化交组织和加强交通秩序管理,改善交通运行状况。
具体措施包括:交通重点违法查处、减少影响交通功能的路面停车位、城市循环交通组织实施、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建设等。
2.4 智慧设施应用结合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建设智慧交通系统,提升交通效率。
具体包括:智能化公交平台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公交运营调度系统、城市道路信号灯集中协调控制系统等。
3 温州市现状交通运行状况及成因分析近年来,温州市围绕治堵目标,通过“建环线、打卡口、接断路”等措施使重要区域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尤其是卡口、断头路的畅通措施,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居民的出行。
根据2015年和2018年高德地图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在全国主要城市拥堵排行中,温州市排名已从2015年的35位下降至2018年的57位。
但是,交通治堵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尤其在温州市区仍处于机动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加上城市结构布局、职住不平衡等历史问题,中心城区现状交通问题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交通拥堵指数逐年上升,尤其是中心城区。
根据《2015~2017年度温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报告》研究成果,2017年市区工作日拥堵时段平均交通运行指数5.91,较2016年指数(5.71)提高0.20,较2015年指数(4.71)提高1.2,恶化趋势虽然得到缓解,但拥堵形势依然严峻。
其中,中心片区的交通拥堵程度最高(运行指数6.96),城东片区交通拥堵程度最低(运行表3 温州市2014~2017年份市区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合计(万辆)72.6265.517660.3454.65中小客车合计(万辆)65.7659.413952.5646.48私家车合计(万辆)61.7555.803449.1343.12数据来源:2015~2017年度温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报告40指数4.25),城南片区和城西片区处于“轻度拥堵”水平,交通运行指数分别为4.97和4.811。
②交通出行结构仍待优化。
自2014年至2017年,温州市三区(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公交车数量由2380辆增长到2639量,增长比例约11%,公交车万人拥有率由8.22标台提升至9.96标台,公共交通运力得到了不小提升,但公交客运量却由32793.81万人次下降至27924.27万人次,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以上问题,究其原因,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市区机动化仍处于快速发展期,交通设施供给的增长速率远赶不上中小汽车的增长速率,且中心城区受旧城风貌保护及现状构筑物的限制,路网扩充困难,致使交通设施的供给多数分布在外围,造成中心城区的供需矛盾趋于恶化,交通压力难以改善;二是公交运力的提升并未实质改变公交服务的便捷性与舒适性,虽然近两年温州市构建了BRT快速通道,使部分公交线路的便捷性与舒适性得到提升,但BRT通道上的年客运量仅占温州市区年公交客运量的4.1%2,无法形成质的改善。
此外,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的实施一定程度压缩了其他社会车辆的通行空间,在供需矛盾恶化的情况下,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愈加严重,数量更多的常规公交也受到影响,公交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无法提升;三是由于城市绕旧城核心蔓延发展的历史成因,导致温州旧城核心功能过度集聚,而外围组团和卫星城镇功能相对单一,虽然近年来滨江商务区、龙湾浙南科技城、瓯海新城等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未成熟,当前难以在根本上起到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岗位的作用,向心交通压力仍然很大。
4 单核结构城市的共性问题分析对于温州市城市结构及其交通治堵情况的分析与评价,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国内单核城市在快速城市化、机动化发展过程中,交通拥堵问题的内在成因。
一方面,单核城市因其功能的集聚导致较大的向心力交通,特别在城市化、机动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向心力的辐射范围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单核城市的发展常以“摊大饼”的形式由旧城核心逐渐扩大,而旧城的建设是在机动化出行率很低的背景下进行的,其路网结构难以适应当前机动化出行的需求。
此外,受旧城风貌保护及现状构筑物的限制,中心城区路网结构改善困难;在此情况下,大多数城市只能采取打卡口、接断路的节点改造措施来不断完善旧城路网,虽然短期有明显的成效,但远未满足机动化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