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源——保

合集下载

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精选10篇)

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精选10篇)

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汉字的研究已经成为学者们的热门话题,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汉字的起源至今仍然无法确切知晓,根据文献记载,汉字可能来源于甲骨文或商代文字,但最早的汉字已经在3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出现了。

汉字的传世记录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如《诗经》、《尚书》等,这些文献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重要见证。

汉字发展的历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演进,汉字逐渐从原始的象形文字,转化为会意文字,让人们的阅读和书写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汉字的基本结构包括笔画和组成部分,汉字的手写部分有其固定的笔画顺序和笔划方法,而且具有很强的基本缩写功能,这些功能使得汉字成为了一种非常适合在纸面上记录信息的文字。

汉字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现代汉字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甲骨文研究、古文字研究、语言学研究、心理学研究、计算机技术研究等。

在这些研究中,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了汉字研究的一大新亮点。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汉字的结构、笔画、音序、语义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还能够帮助汉字研究人员进行文献整理和汉字信息的检索。

汉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汉字除了可以记录语言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其音、形等方面的特征表达情感、传达信息。

尤其在现代数字信息时代,汉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电子媒介。

在互联网发展的进程中,汉字也得到了新的应用。

通过汉字的转化、计算、处理等方式,汉字得到了数字化的记录和管理,这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汉字的保护和传承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保护和传承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价值的体现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汉字文化遗产,国家对于汉字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大力的推动。

现在,各种文化机构和团体在传承汉字文化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体现绿色 环保 的字

体现绿色 环保 的字

体现绿色环保的字
在中文中,体现绿色和环保概念的字词很多,这些字词通常与自然、生态、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有关。

以下是一些能够体现绿色和环保理念的汉字及其含义:
1. 绿(lǜ):通常指植物的颜色,也象征着生机和生态平衡,是绿色环保的代表色。

2. 环(huán):意为环绕、环境,常用来表示环境或生态圈的概念。

3. 保(bǎo):意为保护、保存,强调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维护。

4. 护(hù):保护、护理,强调对生态环境的关怀和维护。

5. 生(shēng):生命、生长,代表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

6. 态(tài):状态、形态,常用来表示生态或环境状态。

7. 节(jié):节约、节制,提倡资源的合理使用和节约。

8. 能(néng):能力、能源,强调使用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效。

9. 续(xù):继续、延续,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呼应。

10. 源(yuán):源泉、资源,指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1. 新(xīn):新鲜、创新,鼓励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来保护环境。

12. 清(qīng):清洁、清澈,代表环境的纯净和无污染。

13. 净(jìng):干净、净化,强调减少污染和保持环境洁净。

14. 植(zhí):种植、植被,与绿化和增加自然覆盖有关。

15. 林(lín):树林、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保的重要对象。

这些字不仅在字面上体现了绿色和环保的概念,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常用于相关的政策、活动和产品名称中,以传达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承诺。

汉字源流

汉字源流
• 末:本义是树梢。 • 《说文解字》说:“末,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 引申为最后的:末日,末了; • 非根本的,次要的:舍本逐末; • 自谦之辞:末将、末技 • 细粉、碎屑:粉末、茶叶末等等。
• 指事字与象形字不同。象形字是一个独体 实物的形象,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加指事 符号,或者是抽象符号。
个新字来记录。 3.音近 颠——顶
假借字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 是也。 《说文解字 叙》
• 借一个现成的读音相同的字来记音, 这个字就叫假借字。
(1)由两个以上相同字符构成的,称 作同体会意字。 从比北众林
(2)由不同的形符构成的,称作异体 会意字。 休尖卡歪尘劣孬
• 叠罗汉式会意字:一般具有比原来字 素加强的意思。
• 众、焱、淼、森、卉、品、磊等。
• “皛饭”和”毳饭”的故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日,黄庭坚邀苏轼去吃皛(jiǎo)饭。 苏轼对夫人道:“黄庭坚读书甚多,他这皛饭 定是稀珍之物。”等苏轼到了发现桌上只有盐、 萝卜、米饭,知道被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 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 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 什么,最终还是去了。他们从早上聊到晚上。 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忍不住催问毳饭呢? 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没,音mǎo, “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 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 《说文解字》中,指事字只有125个。汉代 以后,基本上也没有再造指事字。
(3)会意字: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物形体会合起来, 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的, 通常是抽象的含义。
例如“不正”是“歪”,两棵树为“林”, 三棵树为“森”,草生田中为“苗”,人靠 在树旁为“休”,人在牢中为“囚”,上小 下大为“尖”等。

12-15-1-源字康熙字典解释

12-15-1-源字康熙字典解释

源字康熙字典解释
以下是十条关于“源字康熙字典解释”的内容及例子:
1. 源字在康熙字典里那可是有很特别的解释哟!比如说,“水泉本也”,就像河流都有源头一样,那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也有源头呢?比如我们的梦想就是我们努力的源呀!
2. 哎呀呀,源字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起始、根源,这多有意思呀!就好比一颗种子是大树的源,那我们的初心不就是我们人生道路的源嘛!
3. 你们知道吗,源字的康熙字典解释超有趣的!像“源泉混混”,这不就跟我们不断涌现的灵感一样嘛,那灵感就是我们创作的源呢!
4. 源字在康熙字典里说代表源流,这就好像是我们的家族传承是我们的源一样,它给予我们力量和归属感,不是吗?
5. 嘿,源字康熙字典解释可别小瞧哦!像“源委”,不就如同我们做事情要找到根源和脉络嘛,那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就是找到那个源嘛!
6. 哇塞,源字的康熙字典解释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源清流洁”,这不就是说只有源头干净了,后面才会纯净嘛,就像我们的品德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源呀!
7. 源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真的很有深意呢!比如“源渊”,这就像我们的知识积累是我们智慧的源一样,不断深入呀!
8. 哎呀,源字的康熙字典解释太值得琢磨啦!像“源远流长”,这不
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源嘛,一直传承下去呀!
9. 源字在康熙字典里的解释是不是很神奇呀!“源起”,这不就跟我们的每一个新的开始是我们进步的源一样嘛!
10. 源字的康熙字典解释真的很有意思哦!那就是根本、根源呀!这就好比我们的内心信念是我们坚持的源,难道不是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源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丰富多彩,让我们对这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明白很多事物都有其源头和根源,值得我们好好去探究和珍惜。

保的甲骨文演变过程

保的甲骨文演变过程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其形态和结构反映了古代汉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保的甲骨文具有以下的演变过程:
1. 原始的象形阶段:在甲骨文中,“保”字最初的形象是一个人站在悬崖边上,表示“安全无虞”的意思,这是它的原始象形形态。

2. 发展的象形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骨文中的“保”字开始趋向于简化和抽象,人的形象开始逐渐消失,而变成了一个象形的符号。

3. 会意阶段: 在这个阶段,甲骨文中“保”的形象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人的形象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象形的“口”字,这个“口”字代表了保护和安全的含义。

4. 隶变阶段: 在隶变阶段,甲骨文的“保”字形状开始变得更加规整和规范,笔画也开始变得更加流畅和优美。

5. 楷书阶段: 最后,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甲骨文中出现的“保”的字形最终演变成了现代汉字中的“保”。

总的来说,保的甲骨文笔画从复杂到简单,形象从具体到抽象,结构从单一到复杂,反映了汉字从原始到规范,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

保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保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保的读音和基本解释保,读音:[bǎo]部首: 亻部外笔画: 7总笔画: 9五笔86: wksy五笔98: wksy仓颉: ord笔顺编号: 322511234四角号码: 26294郑码: njf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4FDD基本解释: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卫。

~管。

~健。

~障。

~密。

明哲~身。

朝不~夕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什么情况。

形容形势危急。

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持。

~洁。

~质。

~墒。

负责:~证。

~荐。

~修。

~险。

确~。

担~。

旧时户口的一种编制,若干甲为一保。

旧称佣工:酒~酒店服务人员。

佣~。

姓。

详细解释:〈动〉会意。

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

金文写作从“人”从“子”。

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

本义:背子于背同本义 [carry on one's back]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

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唐兰《殷墟文字记》护养;育 [bring up]保,养也。

——《说文》若保赤子。

——《书·康诰》保抱携持厥妇子。

——《书·召诰》长之养之,如保赤子。

——《荀子·议兵》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

——《孟子·藤文公上》又如:保艾安养;养育;保赤抚育幼孩保佑 [bless and protect]天地格保。

——《书·召诰》又如:保佐保佑;佐助;保禳祈祷消除灾祸保护;保全;守住 [protect;defend;guard]父子相保全。

——《淮南子·人间训》少有强者不可保。

——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有朕位几不保。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又如:保銮保护天子的亲近卫士;保固保卫固守;保身保全身体保持 [keep;preserve;maintain]至今保藏。

——沈括《梦溪笔谈》又如:保值保持价值;保光保持并发扬光大保证;担保 [guarantee;ensure]保为将军破之。

探字源,寻字理,得字趣——小议《文字蒙求》对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实用价值

探字源,寻字理,得字趣——小议《文字蒙求》对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实用价值

探字源,寻字理,得字趣——小议《文字蒙求》对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实用价值摘要:王筠《文字蒙求》是指导蒙童识字的教本,对小学识字教学有重要参考价值。

该书选字、编排合理,对汉字音义形作了恰当训释。

在如今“轻松愉快、省时高效”的新理念识字教学中,《文字蒙求》不失为一部具有实用价值的、值得借鉴的“教参”。

同时,我们指出,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可以批判地、有选择地利用《文字蒙求》,尤其是应该借鉴《文字蒙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识字教学《文字蒙求》实用价值汉字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产物,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独有的瑰宝,而音义形的结合便是绝大部分汉字的魅力所在。

正因为汉字的神奇和独树一帜,让我对古时人们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清代儿童识字教材《文字蒙求》(以下简称《蒙求》)一书是“《说文》四大家”之一的王筠,应好友陈山嵋的请求,为教陈氏二孙识字,即以“六书”说为纲,借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2](以下简称《说文》)所编写的。

它是以《说文》为基础,强调汉字的构型规律,关注儿童识字能力的培养,力求符合儿童的理解水平,强化儿童的识字记忆,对当时的识字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近几年,一线教师们热衷探索汉字的源头,寻求汉字所包含的字理。

那么,作为一部汉字启蒙课本,《蒙求》对于现今的低段识字教学又有哪些实用价值呢?一探字源,激发识字兴趣作为一部反映王筠“学生是人”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文字》,不仅在文字学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学术贡献,还在识字教学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实用价值。

在《蒙求》中我们可以看见《说文》的影子,但《蒙求》却在《说文》的基础上,根据当时蒙童的认知心理,进行了突破。

《蒙求》在中国古代儿童识字教材中别具风格,是一部有自觉理论指导的识字教材。

因此,《蒙求》是一部文字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价值的识字教学理论著作。

《蒙求》所体现的识字教学理念,总结如下:1.合理选字、编排佟乐泉、张一清(1999)《小学识字教学研究》指出:“汉字不同于自然界中的事物与其他平面图形,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速记》课件——第三章--汉字速记

《速记》课件——第三章--汉字速记
中间音节的字可用字母“e”代替。 碰一鼻子灰——碰e灰 吃定心丸——吃e丸 穿开裆裤——穿e裤 家常便饭——家e饭 绣花枕头——绣e枕——绣花枕
惯用语中间加字的写法
碰了个大钉子——碰钉子(碰-大) 碰了钉子 碰了一个软(硬)钉子 碰了几次钉子 找钉子碰 钉子碰了好几次了
露出了马脚——露马脚(露-马)——露馅儿
简称略写法
1.取每个词的第一音节
例: 劳动模范——劳模
科学技术——科技
2.取前边词的第一音节的字和后面词的第二音节的字
例: 外交部长——外长 3.省略2个词中相同的音节
扫除文盲——扫盲
例: 病虫、害虫——病虫害 工业、农业——工农业
4.选取名称中有代表性的字
例: 少年先锋队——少先队 人民代表大会——人大
例: 生产力——生- 解放军——解- 邮电局——邮-
第二节 语词和语句的略写法 词组略写法
相叠式结构词组
(1)AABB式,写出一、三音节即可
例:高高兴兴——高兴;干干净净——干净;整整齐齐——整齐
(2)AABC式,写出一、三音节,中间加一点。
例: 源源而来——源·而 侃侃而谈——侃·而
(3)ABCC式,写出一、三音节,后面加一点。
惯用语: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其简明生动、通俗有 趣、多含贬义。
如:绣花枕头、芝麻官、笑面虎、砸饭碗、吸血鬼、眼中钉、 马大哈。
三音节惯用语
可写成双音节词 例如:吹牛皮——吹牛
熟知三音节词写法
解放军——解- 生产力——生- 穿小鞋——穿- 泼冷水——泼- 绊脚石——绊- 闭门羹——闭—
四音节以上的惯用语
当断不断——当断-
(5)其他四音节成语: 例: 人定胜天——人定- 中流砥柱——中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字源——保
这是“四时保平安”的“保”字。

这个
字很有意思。

你看甲骨文①是面朝左的一个
大人,其手臂特别长,在其背后搂抱着一个
婴儿(子),关心备至,细心照料。

金文②也
同于甲骨文的形体,而且更像背孩子之形。

小篆③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个“大人”
变成了左边的“单人旁”,“子”的下边又
加了左右两点,似乎是把小孩的腿包起来的
意思。

楷书④是保留了小篆的笔画,只是将
曲笔变为直笔而已。

“保”字的本义就是“抚养”,如《尚
书·康诰》篇中有“保赤子”的话,通俗地
说就是“抚养好初生的婴儿”。

从“抚养”
又能引申为“保护”,如《左传·昭公八
年》:“民力雕尽……莫保其性。

”大意是:
民力竭尽了……没有什么办法能保住他们
的性命。

《庄子·盗跖》中有:“大国守城,小
国人保。

”这个“保”字是仟么意思呢?其实这个“保”字也正是后世的“堡”字。

筑“堡”就是为保卫,只是在“保”字之下增加了一个“土”字表示“堡’是用土建成的。

这是一个后起的上声(保)下形(土)的形声字。

自从“堡”字产生以后,二字有了明确的分工,再不用“保”字代“堡”了。

[出处:左民安·细说汉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