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基因治疗行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18年医药生物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医药生物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医药生物行业深度分析报告目录肿瘤免疫治疗(I-O):多点突破,PD-1 和CAR-T 最受瞩目 (5)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L)1 时代已然到来,CD-47 或是下一个突破口 (7)CTLA-4 抑制剂:仅Ipilimumab 获批,单药前景不明朗7PD-(L)1 抑制剂:最为成功的I-O 靶点9CD47:处于临床早期的天然免疫靶点12 其余靶点: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酶抑制剂和信号转导类更受关注 (13)酶抑制剂:IDO 靶点风头正劲15信号转导类:BRAF 靶点开发相对成功17COX2/PGE2 及其他:多个已上市药物重新开发肿瘤适应症19 过继细胞疗法(ACT):首款CAR-T 疗法上市,血液瘤治疗潜力大 (19)癌症疫苗、溶瘤病毒和BiTEs:研究多年,尚无重大进展 (20)I-O 治疗的重要思路: 联合用药(Combination) (21)肺癌和黑色素瘤是I-O 联合用药首选适应症 (22)Keytruda 和Opdivo 都有丰富的组合疗法在研项目 (23)PD-(L)1 联合用药:组合对象以I-O/其它单抗为主、也涉及靶向药、常规化疗药物和放疗23 与单抗或其它I-O 药物联合最为常见23PD-(L)1+小分子药物:越来越受到关注25PD-(L)1+传统放化疗:不容忽视26PD-(L)1 未来联合用药趋势:与其它I-O 药物的组合27 FDA 批准的I-O 产品以PD-(L)1 为主 (28)PD-1 霸主之争:目前Keytruda 在肺癌领域压倒Opdivo (29)国内市场:跨国药企PD-(L)1 将率先上市,本土研发奋力追赶 (30)医药巨头积极推进PD-(L)1 国内上市 (30)国内多家厂商布局,恒瑞、信达处于领先地位 (31)恒瑞医药:布局全面,重点突破NSCLC、食管癌和肝癌32信达生物:单药推进,谋求NSCLC 和食管癌二线治疗地位34君实生物:专注“冷门”适应症,广泛开展早期临床研究35百济神州:国内外临床兼顾,胃癌和尿路上皮癌领先36誉衡药业、沃森生物:启动临床,初步探索37 其他I-O 靶点:国内企业有前瞻意识,多处于临床前早期 (37)风险提示 (38)图表目录图1:CTLA-4被抑制,可上调T细胞活性,增强免疫应答 (7)图2:Ipilimumab(伊匹单抗)研发历程 (8)图3:BMS YERVOY上市以来销售额及增速 (9)图4:PD-1/PD-L1 相互作用示意图 (9)图5:Keytruda 和Opdivo 上市以来销售情况(单位:亿美元) (10)图6:Durvalumab 临床3 期适应症分布情况 (11)图7:CD47/ SIRPα是骨髓特异性的免疫检查点 (12)图8:BRAF信号通路及突变相关癌症 (18)图9:两种代表性的T细胞疗法的特点 (19)图10:溶瘤病毒和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癌症原理 (20)图11:BiTEs 作用示意图 (21)图12:抗PD-(L)1 联合用药临床试验数量变化(单位:个) (21)图13:与PD-(L)1 联合用药临床试验适应症分布情况 (22)图14:与抗PD-(L)1药物组合治疗的不同方法分布情况 (23)图15:BMS Opdivo+Yervoy 联合用药临床试验情况 (24)图16:PD-(L)1单抗与化疗组合临床试验适应症分布情况 (27)图17:PD-(L)1 未来的联合用药策略 (27)表1:I-O 中小分子和单抗的比较 (5)表2:前景看好的I-O 疗法汇总 (5)表3:免疫疗法在特定应答患者中疗效可持续较长时间 (6)表4:已经获批上市的PD-(L)1抑制剂 (10)表5:PD-1抑制剂药物3期临床试验不完全统计 (11)表6:PD-L1 抑制剂临床试验3 期不完全统计 (11)表7:针对CD47/SIRPα靶点处于临床开发中药物 (13)表8:肿瘤免疫治疗其它靶标(除免疫检查点外)情况 (13)表9:IncyteEpacadostatECHO 系列临床试验统计 (15)表10:Indoximod 临床试验统计(进行中) (16)表11:BMS IDO 抑制剂BMS-986205 的临床试验统计 (16)表12:IDO 抑制剂与PD-(L)1 联合用药临床试验统计 (17)表13:已上市的作用于BRAF V600E突变的药物 (18)表14:CAR-T临床试验进展最新动态 (20)表15:OpdivoI-O 联合用药临床试验情况(部分结果) (24)表16:Tecentriq I-O 联合用药临床试验情况(部分结果) (25)表17:Keytruda 与小分子药物联合用药临床试验统计(部分结果) (26)表18:FDA 批准的肿瘤免疫治疗产品 (28)表19:Opdivo/Keytruda 上市及肺癌适应症相关情况 (29)表20:Opdivo 和Keytruda 正在进行的肺癌适应症临床试验统计 (30)表21:医药巨头积极争夺国内市场 (31)表22:国内进展到IND 及以后阶段的PD-(L)1 抗体(截至17 年11 月28 日) (32)表23:恒瑞医药围绕SHR-1210 全面展开临床试验 (32)表24:恒瑞医药SHR-1210 上市后主要适应症销售额估算 (33)表25:信达生物PD-1 单抗IBI308 国内临床试验登记 (35)表26:君实生物PD-1 单抗JS001 国内临床试验情况 (35)表27:百济神州PD-1 单抗BGB-A317 国内临床试验情况 (36)表28:誉衡和沃森各自PD-1 药物也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37)表29:国内其他I-O 靶点开发情况(不完全统计) (37)肿瘤免疫治疗(I-O ):多点突破,PD-1 和 CAR-T 最 受瞩目肿瘤免疫治疗(Immuno-oncology Therapy ,I-O )是近年来最受瞩目的癌症治疗方法。

2018年生物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生物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生物制品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6月正文目录1.CFDA发布细胞制品重磅政策,紧跟国际前沿动向 (4)1.1.海外产品上市进度加速,两款CAR-T产品已获FDA批准 (4)1.2.国内政策先行,行业迎来新时代 (5)1.3.回顾我国细胞治疗行业历史,经历乱象丛生到规范化发展的过程 (6)2.肿瘤免疫疗法再获突破,诞生划时代产品CAR-T (8)2.1.肿瘤免疫治疗优势明显,渐成抗癌新星 (9)2.2.免疫细胞疗法经历从“广谱”到“精准” (11)2.3.CAR-T,是细胞治疗更是“活的靶向创新药” (12)2.3.1.CAR-T升级优化,杀伤能力更强,持续时间更久 (12)2.3.2.细胞治疗步骤为T细胞收集-转染-过继转移-病人监测 (15)2.3.3.相比于传统肿瘤治疗方式优势明显 (15)2.3.4.CAR-T目前主要应用于血液肿瘤,未来有望向实体瘤突破 (17)3.全球CAR-T市场指数级增长,国内存量市场空间或达285亿人民币 (20)4.海外CAR-T三巨头并驱争先,诺华率先获批 (21)4.1.诺华:稳扎稳打,Kymriah率先上市 (22)4.2.KitePharma:Yescarta获批上市,CAR-T管线丰富 (24)4.3.Juno:暂时受挫,底蕴依旧 (26)4.4.Cellectis:通用型CAR-T,领域革新 (29)5.国内企业紧跟前沿,四大逻辑筛选优秀企业 (31)4.布局新靶点、新结构的产品 (34)5.1.博生吉安科(安科生物):研发储备丰富,进度国内领先 (35)5.2.南京传奇生物(金斯瑞):新靶点新布局,CAR-T产品首获CDE受理 (37)5.3.复星凯特(复星医药):引入成熟CAR-T产品,本土化落地事半功倍 (39)5.4.科济生物(佐力药业):重点布局实体瘤,产品已获上海食药监受理 (40)5.5.西比曼:收购301医院CAR-T技术,多款产品已进入临床二期 (41)5.6.冠昊生物:与北京大学强强联手,深度布局细胞治疗领域 (42)6.CAR-T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42)7.风险提示 (43)图表目录图1:CAR-T的结构 (13)图2:CAR-T结构目前已发展至第四代 (14)图3:CAR-T治疗过程 (15)图4:相比于其他肿瘤治疗方式,CAR-T拥有四大优势 (17)图5:2028年全球CAR-T市场规模或达85亿美元 (20)图6:KiteCAR-T产品线 (25)图7:KiteTAR-T产品线 (26)图8:Juno双特异性CAR-T原理图 (29)图9:全球CAR-T临床试验分布图(2017.12.25) (31)表1:诺华CTL-019与KiteKTE-C19数据对比 (4)表2:我国免疫细胞治疗经历了从医疗技术到药品的重要转变 (7)表3:相比于其他肿瘤治疗方式,免疫疗法具备多项优势 (9)表4:免疫细胞疗法是肿瘤免疫疗法前沿研究领域之一 (10)表5:CAR-T是免疫细胞疗法最新一代技术 (12)表6:CAR-T血液肿瘤和实体瘤常见靶点及对应适应症 (18)表7:传统治疗R-CHOP与CAR-T对DLBCL的缓解率 (19)表8:中国CAT-T存量市场空间或达285亿元 (21)表9:诺华研发管线 (23)表10:靶向CD-19的CAR-T产品对比(Juno、诺华、kite) (27)表11:Juno公司的CAR-T研发管线 (28)表12:博生吉安科研发管线 (36)表13:博生吉安科CAR-T产品与其他相同靶点产品的风险对比 (37)表14:科济生物研发进度 (40)表15:西比曼CAR-T研发管线 (42)1.CFDA发布细胞制品重磅政策,紧跟国际前沿动向2017年,全球免疫细胞治疗领域日新月异,研发领域不断突破,技术优化升级,加速为人类疾病带来新的治疗手段。

基因治疗行业深度报告

基因治疗行业深度报告

2018基因治疗行业深度报告导语:从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基因治疗,经历了20多年的起伏,又重新受到广泛关注。

2017年,伴随着两款CAR-T疗法和Spark公司的基因治疗产品在美国获批,更被认为是“基因治疗”之年。

本文将通过以下内容,详细介绍基因治疗在全球范围内的进展和前景。

第一部分:介绍基因治疗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的分类,包括体内和体外基因疗法;第二部分:详细介绍基因治疗在肿瘤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体外基因改造、培养T细胞,以CAR-T或TCR-T的形式,重新回输到体内,攻击癌细胞。

CAR-T技术目前相对成熟,领先公司包括诺华、Kite等;TCR-T在实力瘤领域被寄予厚望,代表公司有Adaptimmune Therapeutics、Medigene等;第三部分:详细介绍基因治疗在罕见遗传病领域的进展,除了已获批的Luxturna,其他领先的基因治疗产品包括:BioMarin针对血友病A的BMN270,AveXis针对脊髓型肌肉萎缩症的AVXS-101等;第四部分:展示了我国基因治疗发展现状,CAR-T技术关注度最高,多家公司致力于该技术的研发,代表公司有南京传奇、恒润达生、科济生物、博生吉等。

基因治疗在罕见病领域的应用,由于我国政策、医保覆盖等原因,还处在比较早期的阶段。

第五部分:展望未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科学技术,尤其是伴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兴起,给癌症以及罕见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我国,面对着竞争日趋激烈的CAR-T领域,创始人背景、科研实力、技术路径、靶点的选择、CAR-T 的质量控制、工艺的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将决定未来谁有可能胜出。

目录一、基因治疗的发展历程和分类1.1基因治疗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从兴起,低潮再到重新崛起1.2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助力基因治疗1.3基因治疗的分类二、基因治疗在癌症领域的主要应用:CAR-T和TCR-T2.1 CAR-T:肿瘤免疫治疗的热门技术2.2 CAR-T疗法的代表公司:诺华2.3 TCR-T:有望在实体瘤领域突破的肿瘤免疫疗法2.4 TCR-T的代表公司:Adaptimmune Therapeutics三、基因治疗在罕见病领域的应用:眼科、血友病、神经遗传性疾病等3.1基因治疗在眼科领域的应用,代表公司Spark3.2基因治疗在血友病领域的应用,代表公司:BioMarin3.3基因治疗在神经遗传性疾病的应用,以及代表公司AveXis3.4基因治疗在其他罕见遗传病领域的应用四、我国基因治疗领域的发展4.1 Car-T:我国基因治疗的热门领域4.2我国基因治疗在罕见病领域:起步较晚、进展较慢五、总结和未来展望一、基因治疗的发展历程和分类1.1基因治疗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从兴起,低潮再到重新崛起基因治疗:广义的基因治疗包括所有纠正、修复DNA缺陷的方法,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2018年基因治疗之技术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基因治疗之技术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基ຫໍສະໝຸດ 治疗之技术深度分析报告内容目录
一、基因手术刀,治疗新选择 ............................................................................................................................ 4 (一)基因治疗:基于遗传操控的疾病治疗方案 ........................................................................................ 4 (二)基因治疗的操作流程 ........................................................................................................................ 5 (三)历经波折,基因治疗终见曙光 .......................................................................................................... 6 二、技术发展:“转基因”和“基因编辑”齐头并进 ............................................................................................... 9 (一)转基因:缺啥补啥 ............................................................................................................................ 9 1、病毒载体:大自然赐予基因治疗的礼物 .......................................................................................... 9 (1)逆转录病毒:强大的基因载体,然插入突变成其软肋 ............................................................... 10 (2)腺相关病毒:非整合型病毒载体大有作为 ................................................................................. 12 2、非病毒载体:转基因的另一条出路 ............................................................................................... 13 (二)基因编辑:破除“缺啥补啥”的困境,极大拓宽基因治疗应用范围 .................................................... 13 1、ZFN:开基因编辑先河,操作难度和专利垄断筑就行业壁垒 ........................................................ 15 2、TALEN: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基因“可编辑”工具 .............................................................................. 18 3、CRISPR:当之无愧的基因编辑王者 ............................................................................................ 19 三、治疗模式:“体外”、“体内”各有所长 ........................................................................................................ 22 (一)“离体”治疗:技术难度偏小,可实现程度更高 ................................................................................ 22 (二)“体内”治疗:应用前景广阔,技术要求更高 .................................................................................... 25 四、基因治疗的行业现状:转基因仍是主流,基因编辑潜力巨大 .................................................................... 26 (一)多因素助力基因治疗取得成功 ........................................................................................................ 26 (二)技术和人才是行业最大的壁垒 ........................................................................................................ 27 (三)国外多款产品接连上市,研发管线强劲;国内积极追赶,有望后来居上 ........................................ 27 (四)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重点布局肿瘤和遗传病 ............................................................................... 33 1、CAR-T:“离体”基因治疗目前最成功的应用.................................................................................. 33 2、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有望颠覆现有治疗方案 ............................................................................. 34 3、镰刀型细胞贫血:基因编辑或将抹除自然选择的“印迹” ................................................................ 35 4、艾滋病:从偶然医疗事件到基因治疗 ........................................................................................... 36 5、血友病:基因治疗让“外伤出血”不再可怕 ..................................................................................... 37 6、溶瘤病毒:从“恶魔”到“天使”的华丽变身....................................................................................... 38 五、相关标的 ................................................................................................................................................... 39 六、风险提示 ................................................................................................................................................... 39

基因治疗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基因治疗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基因治疗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根据对基因治疗行业的深度研究,以下是一份基因治疗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的摘要:
1.市场概况: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医学领域,致力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纠正或修复疾病的基因缺陷。

目前,全球基因治疗市场正迅速发展,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

2.市场驱动因素:
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基因疾病的高发率、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技术进步和政府支持等。

此外,人们对个性化医疗的需求也在推动基因治疗市场的发展。

3.技术发展:
基因治疗领域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包括载体技术、基因导入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基因治疗的适应症范围,并提高了治疗效果。

4.行业挑战:
尽管基因治疗市场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其中包括高治疗成本、技术复杂性、安全性问题、法规限制和伦理问题等。

这些挑战可能会限制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5.市场前景:
尽管市场面临一些挑战,但基因治疗市场的前景仍然非常乐观。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基因治疗有望成为许多
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综合而言,基因治疗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基因治疗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然而,行业面临的挑战也不可忽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克服。

2018年医药生物CART疗法专题分析报告

2018年医药生物CART疗法专题分析报告

2018年医药生物CART疗法专题分析报告目录索引肿瘤免疫治疗 (4)肿瘤的免疫编辑 (4)肿瘤免疫治疗的分类 (5)TCR-T和CAR-T的区别 (8)CAR-T疗法开启肿瘤治疗新时代 (9)CAR-T细胞的发展历程 (9)CAR-T细胞的构建 (10)CAR-T的治疗步骤 (11)CAR-T疗法技术分析 (12)CAR-T疗法优势 (12)CAR-T疗法的安全性问题 (12)CAR-T疗法的临床应用 (13)CAR-T疗法临床试验进展 (13)中国CAR-T临床试验进展 (14)CAR-T疗法的临床研究方向 (15)CAR-T临床试验抗原靶点 (16)CAR-T细胞治疗血液系统肿瘤 (17)CAR-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 (18)CAR-T产品在美国已经获批,产业化进程火热 (19)国外企业已有两家通过FDA批准上市 (19)我国CAR-T研发进展迅速,中国企业有望弯道超车 (23)国内外企业CAR-T临床结果对比 (23)复星凯特 (24)博生吉安科 (24)南京传奇生物 (25)CAR-T国内市场前景广阔,国家鼓励创新 (25)血液肿瘤市场潜力达数百亿级 (25)细胞治疗临床指南正式落地,国家鼓励医药创新 (26)行业内企业重视专利保护 (27)CAR-T前景展望 (29)投资建议 (30)风险提示 (31)图表索引图1:肿瘤的免疫编辑 (4)图2: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5)图3:肿瘤免疫治疗发展历程大事件 (6)图4: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8)图5:四代CAR-T细胞的结构 (10)图6:CAR-T的治疗步骤 (11)图7:CAR-T的临床申报情况 (13)图8:CAR-T的临床申报分布情况 (14)图9:CAR-T的临床申报各年新增数量变化 (14)图10:CAR-T试验在中国的分布 (15)图11:诺华CAR-T细胞疗法CTL019研发进程 (20)图12:诺华CAR-T疗法CTL019的临床试验方案 (20)图13:Kite CAR-T细胞疗法研发进程 (21)图14:Juno CAR-T细胞疗法JCAR015研发进程 (22)图15:Juno CAR-T细胞疗法JCAR014和JCAR017研发进程 (22)图16:细胞治疗相关政策 (27)图17:CAR-T应用前景 (29)图18:药物发展历程 (30)表1:癌症各类治疗技术优缺点 (5)表2:肿瘤免疫治疗种类 (6)表3:TCR-T和CAR-T比较 (9)表4:CAR-T疗法优势 (12)表5:CAR-T在研项目的研究方向种类与数目 (15)表6:CAR-T临床靶点汇总 (16)表7:血液肿瘤CAR-T治疗靶点及其特点 (17)表8:诺华正在研发的CAR-T产品 (21)表9:Kite正在研发的CAR-T产品 (21)表10:Juno的产品线 (23)表11:部分国内外企业CAR-T临床结果 (23)表12:CAR-T疗法针对的适应症MM、ALL、NHL国内市场规模估算 (26)表13:圣裘德儿童医院核心专利US10/981352继续申请布局 (27)表14:诺华CAR-T专利布局 (28)表15:诺华CAR-T专利WO2014153270包含的主题 (28)表16:国外企业CAR-T获得的专利许可 (29)肿瘤免疫治疗肿瘤的免疫编辑肿瘤是免疫逃逸的结果。

2018年基因检测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基因检测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基因检测行业分析报告目录1基因检测技术发展概况1.1基因检测技术内涵1.2基因检测技术分类1.3基因检测技术发展历史1.4基因检测技术应用场景2 3 4基因检测行业发展背景2.1行业发展规模2.2行业发展阶段2.3行业发展驱动力基因检测产业链及解析3.1产业链图谱及解析:上、中、下游3.2上游:设备、试剂、软件生产商3.3中游: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3.4下游:个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用户基因检测市场现状及竞争分析4.1基因检测市场概况4.2科研级基因检测市场4.3临床级基因检测市场4.4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5代表性公司分析5.1贝瑞基因5.2二十三魔方生物5.3泛生子基因5.4卡尤迪生物6行业问题与发展趋势6.1行业问题及挑战6.2行业发展趋势判断引言1.研究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命科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商业化产品、服务的落地,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更多选择。

尤其基因检测行业自2015年前后迎来发展高峰,第一批最早进入该领域的公司大多已经上市,或接近上市规模,如华大基因、贝瑞基因、安诺优达等。

随着三代测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预计基因检测行业不久后将再次迎来洗牌,出现新的发展机会。

而目前虽然基因检测行业虽然新进入者渐少,但融资热度仍在持续。

初创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

2.研究方向:基于上述背景,我们提出了以下本报告将聚焦的问题:(1)基因检测行业现已发展到什么阶段?后来者是否还有成长为独角兽的机会?(2)继无创产前筛查之后,下一个会被基因检测颠覆的医疗服务领域是什么?其中哪些企业能够脱颖而出?(3)随着三代测序、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距离基因检测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还有多久?其间要迈过哪些坎?(4)除继续扩大基因检测样本量外,向产业链上游设备、试剂端延伸,是否会成为未来行业主要发展趋势?(5)未来随着基因检测市场渗透率逐渐扩大,会带来哪些新的技术进步和投资机会?3.研究范围:报告将梳理基因检测行业情况,及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关系。

【世经研究】2018年生物制药行业运行情况及2019年行业发展趋势

【世经研究】2018年生物制药行业运行情况及2019年行业发展趋势

【世经研究】2018年生物制药行业运行情况及2019年行业发展趋势本文章为WEFore原创。

一、行业运行分析(一)发展情况:所在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中国生物药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具备强劲的增长潜力。

2018年以来,我国生物制品行业政策着重鼓励创新,结构调整,医改组合拳一以贯之。

上半年随着创新九价HPV疫苗超预期获批,肿瘤药获得领导关注,2017年底的扶持创新药政策持续发酵,整个生物制品行业景气度持续走高。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生物医药还处于兴起的阶段,尤其是国内做创新药的企业尚处于非常早的起步阶段。

医药行业是需求刚性的标准弱周期行业,在我国又由于缺少国际制药巨头那样全球性竞争药企,因此行业内需依赖性极高。

生物制药行业受益消费升级的品种普遍增长较好。

部分企业前期研发品种逐渐步入收获期,随着现在双目录对临床需求高的药物的明显倾斜,临床紧需治疗性用药和竞争格局较好的品种有望加速放量,辅助用药空间将进一步压缩,新药上市放量有望加快。

(二)规模情况:生物药成为全球畅销种类,国内外市场迅速增长生物药包括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疫苗及基因和细胞治疗等。

由于生物药具有结构多样性,其在选择性结合靶点、蛋白质及其他分子的时候能进行更好的相互作用,因此生物药可用于治疗多种没有其他可用疗法的医学病症。

此外,相比传统小分子药物,大分子生物药的高特异性和选择靶向性使此类药物有更好的耐受性、更小的毒副作用和卓越的疗效。

因此生物药是目前全球最畅销的医药产品,2017年十大畅销药中有7种为生物药,销售收入约占74.1%。

根据F&S报告,全球生物药市场在2013-2017年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4%。

2013-2017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经历快速增长,从862亿元(约占总体医药市场的8.7%)提升至2185亿元(约占总体医药市场的15.3%),年复合增速约为26%。

(三)需求情况:消费升级带来新机遇,政策影响较小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我国人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逐年递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基因治疗行业
分析报告
2018年8月
目录
一、肿瘤和遗传疾病是基因治疗的主战场 (5)
二、CAR-T:“离体”基因治疗目前最成功的应用 (7)
(一)十年磨一剑,CAR-T巨轮终扬帆起航 (7)
1、CAR-T治疗的过程可分为“捕获”、“改造”、“回输”三个步骤 (8)
2、CAR-T疗法是对传统肿瘤治疗方案的补充,在多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0)
3、CAR-T疗法目前存在的问题 (12)
(1)安全性 (12)
(2)有效性 (12)
(3)产业化 (13)
(二)血液肿瘤小试牛刀,实体瘤千亿市场才是星辰大海 (14)
三、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有望颠覆现有治疗方案 (21)
(一)现行方案均有瑕疵,基因治疗一劳永逸 (21)
(二)多方竞相入场,Bluebird进度领先 (24)
四、镰刀型细胞贫血:基因编辑或将抹除自然选择的“印迹” (26)
(一)源于基因突变,终于基因编辑 (26)
(二)基因治疗替代空间大 (28)
五、艾滋病:从偶然医疗事件到基因治疗 (30)
(一)基因治疗有望治愈艾滋病 (30)
(二)市场空间巨大,行业发展尚处早期 (34)
六、血友病:基因治疗让“外伤出血”不再可怕 (37)
(一)基因治疗或将终结“凝血因子时代” (37)
(二)多款产品临床表现优异,有望近年上市 (40)
七、溶瘤病毒:从“恶魔”到“天使”的华丽变身 (43)
(一)多重机制协同作用,溶瘤病毒或成新一代“抗癌利器” (43)
(二)国内外积极布局,多个产品已处临床后期 (47)
八、相关企业简况 (50)
(一)南京传奇(金斯瑞生物科技):国内CAR-T行业的领跑者 (50)
(二)复星凯特(复星医药):技术与资本的强强联合 (51)
(三)药明巨诺(药明康德):专注细胞免疫治疗 (52)
(四)诺思兰德:另辟蹊径,下肢动脉缺血治疗效果好 (53)
九、主要风险 (54)
(一)研发风险 (54)
(二)政策风险 (54)
(三)市场竞争加剧 (54)
CAR-T:血液肿瘤小试牛刀,实体瘤千亿市场才是星辰大海。

CAR-T疗法是目前“离体”基因治疗在临床上最成功的应用,在血液肿瘤上已取得突破。

受到靶点特异性、肿瘤异质性、肿瘤微环境等因素的影响,CAR-T在实体瘤的治疗上尚未迈出最关键的一步。

我们认为白血病和大B 细胞淋巴瘤只是CAR-T临床应用的起点,随着技术的成熟,CAR-T有望在其他血液肿瘤乃至实体肿瘤的治疗上取得进展,而这些肿瘤目前大多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案,这将彻底改变肿瘤治疗的格局,CAR-T疗法的市场空间也将发生质变,至少是千亿级别。

CAR-T 疗法是国内药企跟随国际发展前沿最紧密的基因治疗项目,多个项目临床表现优异,如南京传奇的CAR-T产品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试验中实现94%的临床缓解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CAR-T有望成为基因治疗领域国内追赶国际的首个突破口。

血液遗传病:基因治疗有望颠覆现有治疗方案。

地中海贫血、镰刀型细胞贫血和血友病是较常见的血液遗传病,虽然直接病因各不相同,但根本上均是血液相关基因发生了突变所致,致病机制明确,因此这类遗传病是基因治疗最理想的疾病模型。

这类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案还是替代治疗,即输血或凝血因子,病人需要终生治疗。

而基因治疗则有望通过对缺陷基因的改造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将对现有治疗市场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全球众多公司已在这个领域深度布局,BB305(Bluebird)、Valoctocogene Roxaparvovec(BioMarin)、AMT-601(UniQure)等产品亦在各自的适应症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望近年上市。

艾滋病:“谈艾色变”或将终结。

2016年全球HIV 感染人数约3670万,100万人死于艾滋病,市场需求强烈。

目前艾滋病的治疗药物主要是抗病毒药物,但只能控制疾病的进展,无法根治,而基因编辑有望实现疾病的治愈,终结“谈艾色变”的局面。

目前艾滋病治疗药物市场规模在230亿美元左右,逐年稳定增长,因此基因治疗相关产品上市后存在极大的替代空间。

由于ZFN 基因编辑专利垄断和艾滋病临床试验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相关产品的进展一直较为缓慢。

随着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我们认为该领域的发展有望得到提速。

溶瘤病毒:新一代“抗癌利器”已在路上。

溶瘤病毒是一类能够消灭肿瘤细胞的病毒,是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案。

目前的溶瘤病毒主要适用于局部肿瘤的治疗,系统给药进行全身治疗的难度还比较大。

此外,和其他抗肿瘤药物(如小分子靶向药等)联用也是溶瘤病毒非常重要的一个突破口。

目前全球上市的溶瘤病毒产品仅Imlygic(安进)一个。

虽然CFDA 早在2004年和2006年就批准了两款溶瘤病毒产品上市,但由于当时国内临床试验标准不完善、审批政策较为宽松以及产品专利之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叠加,这两款产品上市不久后就陷入沉寂。

目前国外已有多个溶瘤病毒产品处于临床试验后期,国内亦在积极推进该领域的发展。

一、肿瘤和遗传疾病是基因治疗的主战场
自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首例基因治疗人体试验开展以来,基因治疗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