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及制药工程学院博士团队

合集下载

制药工程学科简介

制药工程学科简介

四川理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简介一、人才培养情况1、本科教育:有制药工程和生物制药本科专业。

制药工程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新设置的专业,国内各高校从1999年开始招生,我校于2000年开设制药工程专业,是全国设置该专业最早的高校之一。

2011年学校确定制药工程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2012年学校推荐制药工程专业申报四川省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从2011级开始举办卓越制药工程师试点班。

生物制药专业是国家新兴战略专业,教育部批准从2011年开始设置该专业,目前全国经教育部批准设置招生的全国仅有十所高校,我校从2012年开始招生。

2、研究生教育:制药工程学科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硕士研究生。

在四川省仅四川大学和四川理工学院具有制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依据医药学与制药工程结合的特点,“以工科为主、医药渗透”的原则,开展化学原料药合成、生物制药、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纯化等方向的研究,形成了三个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1)药物合成;(2)生物制药工程技术;(3)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修饰。

并在2011级开办了“制药4+2本硕一体化”班,创新培养模式。

二、师资队伍情况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现有教师5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人。

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自贡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学校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2人。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四川省青年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专项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六十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5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8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

三、科研平台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注重实验平台建设,有绿色催化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化学与制药校级实验示范中心等科研平台,实验室面积6700 m2。

新工科背景下《制药工程学》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制药工程学》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制药工程学》教学改革李燕*,王兴建,张永春,刘瑜,万文珠(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山东济南250353)[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为满足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开展了专业核心课《制药工程学》的课程改革。

根据该课程特点,本文围绕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三个层面总结了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期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制药工程人才。

[关键词]制药工程学;新工科;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0)24-0235-01Curriculum Reform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Course under the NewEngineering BackgroundLi Yan*, Wang Xingjian, Zhang Yongchun, Liu Yu, Wan Wenzhu(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Ji’nan 250353,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era,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were carried out to meet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round the connotation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cultivate compou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strong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Keywords: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course;new engineering;curriculum reform为了满足“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对人才的需求,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并迅速获得了教育界的积极响应[1]。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博士生博士后岗位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博士生博士后岗位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博士生博士后岗位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和需求不断增加,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岗位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博士生博士后岗位的意义、要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意义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代表,中医药在治疗和保健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岗位,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的成分与作用原理、制药过程以及药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博士生和博士后能够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持,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和进步。

三、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博士生博士后岗位的要求1.坚实的基础知识: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和博士后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药学、制药工程学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掌握中药材的性味归经、药效成分、药材质量鉴别与评价等基础知识。

2.宽广的视野:博士生和博士后需要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独立的科研能力,能够在中药制药工程领域进行前沿性、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探索中药制剂的优化制备技术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机制。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博士生和博士后应具备解决药物研发、生产工艺、药品质量控制等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为中药制药工程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四、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将面临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研究要求。

随着中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对中药制剂质量要求的提高和中药制剂制备技术的不断创新,对中药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制药工程领域也将迎来更多跨学科、创新性的研究方向,需要博士生和博士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五、个人观点作为撰写本文的作者,我认为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岗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我认为博士生和博士后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探索中医药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努力为中药制药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 化学 创新团队介绍

高校 化学 创新团队介绍

高校化学创新团队介绍
高校化学创新团队介绍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高校化学创新团队介绍
高校化学创新团队是一支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团队,致力于在化学领域开展创新研究,推动化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该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科研经验,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涉猎和深入的研究。

该团队注重跨学科合作和交流,与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推动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

团队成员在研究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高校化学创新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包括在新型材料、能源化学、环境化学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化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该团队也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总之,高校化学创新团队是一支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团队,致力于在化学领域开展创新研究,推动化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在未来,该团队将继续努力,为化学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优秀博士需求表146名

优秀博士需求表146名
3
教学科研
软件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系统工程、应用数学等专业
2
教学科研
网络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及相关专业
3
教学科研
物联网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自动化、通信、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应用物理学(与计算机专业交叉)等
3
教学科研
建筑工程学院
市政工程系
专业:市政工程、环境工程
1
教学科研
工程研究院
现代分析测试中心
金属材料专业或有金属材料相关的分析表征经验
1
承担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金属热模拟机的日常测试和维护以及实验教学
现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
表面界面及相关方向
2
承担科研项目;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分子工程与应用化学研究所
有机合成化学
1
教学科研
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教学科研
绿色化学与工艺过程本征污染物检测与控制研究团队
专业涉及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材料化学相关背景,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化学测量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应用、化学生物光学传感器件和生物医学诊断方法等领域研究。
1
教学科研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
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
4
教学科研
液压与气压传动方向
2
教学
行政管理系
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
2
教学科研
公共事业管理系
公共管理学
1
教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系
劳动关系或人力资源相关专业
1
教学
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齐鲁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齐鲁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切 为 了学 生 , 为 了 学 生 的 一 切
齐 鲁 师 范 学 院化 学 与化 工 学 院
化学 与化 工学院现有化学和制药工程两大本科专业 以及应用 化工技术 、环境监测 与控制技术和药品生产技术三大专科专业 . 其 中应 用化 工技术 专业 为 “ 山东省 省级特 色专业 ” 、 2 0 0 9年学 院被教育部授予 “ 全 国教育 系统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 学 院注重 师资队伍建设 ,逐步建成 了结构合理 、讲学技术精 良的师资队伍 , 现有 专任教 师 3 1 名, 其 中教授【 含主任药师 ) 5人 , 副教授 ( 含高级 实验 师 ) 1 5人 ,讲师 8人 ;2 0人具有博 士学位 ;
质联用 、气 一 质联 用、微流控 、高效液相色谱仪 、电化学 工作站等先进大型仪器设备。
学 院现有化 学与化 工研究所 、低维功 能纳米材 料研究所 、创新药物 研究所三个 校 级研究所。其 中功能材料研 究所被评为 “ 山东省 高校优 秀科研 创新团队”。此外 , 还建设有精细化学 品大学 生创新 创业催 化基地 一个
将 以更 加 开 阔的 视 野 。更 加 务 实
的精神 ,更加昂扬 的姿态 ,抓住 机遇 。加快发展 ,为应用 型人才 的培 养努 力奋斗 !
化 学教 学 实验 中心略 影 ( 化学
1 人获 “ 山东省教 学名 师”称号 ;7人分 别被 山东大学 、山东师
范大学和聊 城大学聘 为硕士 生导师 ;1人被评 为 “ 济南市 5 1 5 O高层次创新创 业人才 ” , ‘ 、 并获得济南市政 府特 别颁发的 “ 泉城特聘专家 ”证 书 ;仪器分析被评 为 “ 山东省省 级教学 团队 ”。 学 院建设有 功能 完善 、设施先 进 、管理规 范的化 学教学 实验 中心 ,中心现设基 础 实验 室 ( 无机化 学实验室 、分析化学实验 室、物理化学实验室 、有机化 学实验 室、

南阳师范学院

南阳师范学院

南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大纲(2016版)目录1.《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2.《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9)3.《有机化学实验I》教学大纲 (20)4.《有机化学实验II》教学大纲 (28)5.《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34)6.《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40)7.《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48)8.《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57)9.《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65)10.《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72)11.《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79)12.《化学信息学》课程教学大纲 (84)13.《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90)14.《化工原理Ⅰ、Ⅱ》课程教学大纲 (94)15.《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04)16.《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114)17.《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126)18.《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137)19.《制药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143)20.《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课程教学大纲 (151)21.《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158)2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66)23.《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71)24.《制药仿真实训》教学大纲 (175)25.《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179)26.《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85)27.《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99)28.《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208)29.《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214)30.《药物制剂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20)31.《制药工程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27)32.《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34)33.《制药安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42)34.《药业伦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48)35.《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255)36.《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265)37.《知识产权与专利》课程教学大纲 (272)38.《药品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277)39.《方剂与中成药》课程教学大纲 (285)40.《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大纲 (294)41.《美容药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302)42.《制药工程创新创业计划》教学大纲 (311)43.《化工软件实践》教学大纲 (315)44.《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320)45.《医药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326)46.《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334)47.《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343)48.《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349)49.《药物合成》课程教学大纲 (354)50.《绿色化学与环境》课程教学大纲 (361)51.《制药工程前沿》课程教学大纲 (373)52.《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378)53.《实验设计法》课程教学大纲 (386)54.《统计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392)55.《制药工程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396)《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教会学生初步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以及酸碱平衡、沉淀平衡、电化学等基本原理;并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新理论、新实验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

南阳师范学院度引进博士计划表

南阳师范学院度引进博士计划表
负责人:谢海泉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分析化学方向
博士研究生
教师
本科、博士专业方向一致,发表篇以上相关专业的区以上的论文(篇区论文可折合成篇区论文)
▲有机化学方向
博士研究生
教师
发表篇以上相关专业的区以上的论文
▲化学工程
博士研究生
教师
本科、博士专业方向一致,发表篇以上相关专业的区以上的论文
▲材料
博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教师
负责人:靳义增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新闻学
博士研究生
教师
★艺术学
博士研究生
教师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博士研究生
教师
负责人:时树菁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
博士研究生
教师
历史文化学院
▲秦汉史
博士研究生
教师
负责人:郑先兴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中国近现代史
博士研究生
旅游管理
博士研究生
教师
负责人:徐永斌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思想政治教育
博士研究生
教师
负责人:袁雅莎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科学社会主义
博士研究生
教师
▲中共党史
博士研究生
教师
▲马克思主义哲学
博士研究生
教师
经济学或管理学
博士研究生
教师
▲中国近现代史
博士研究生
教师
中英联合实验室
生物制药
博士研究生
教师
发表篇以上相关专业的区以上的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
毛武涛

天津大学理学院
有机化学
马勤阁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物化学
王志强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有机化学
张正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院
高分子化学
邢小静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分析化学
徐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有机化学
王会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分析化学
汤玉峰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环境化学
刘若雨

郑州大学化学学院
有机化学
赵一阳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鲍克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院
无机化学
陈长中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刘小娣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材料物理与化学
赵伟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
彭鹏

北京大学化学生科院
药物化学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博士团队
姓名
性别
毕业院校
专业
王利亚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无机化学
谢海泉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
柳文敏

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
药物化学
邱东方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王琳

西北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化工工艺
黄运瑞

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
杨奇超

天津大学化学学院
有机化学
陈宝宽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
无机化学
李政道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材料学
王利娟

天津大学化工学学院
应用化学
张叶臻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应用化学
罗保民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材料学
刘光印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加工工程
左军超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物理化学
叶立群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高远飞

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学
熊燕

南京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
李玉玲

南京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无来自化学陈书阳女南京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无机化学
毕冬琴

浙江大学理学院
物理化学
于林涛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有机化学
张旭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赵强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物理化学
孙瑞雪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物理化学
郭永明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药物化学
李波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无机化学
杨妍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