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应用
危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

肠外营养(PN)的应用时机
• 对于营养风险较高的患者(NRS 2002≥5分,NUTRIC≥6 分),若48~72 h内EN无法满足机体需要的能量及蛋白质 的 60% 时,建议给予SPN。
• 对于胃肠功能严重障碍且不能使用 EN 的重度营养不良患者, 建议尽早启动 PN。
• PN 相关感染性并发症多由于静脉导管、肠源性和配置过程 污染,规范选择导管途径和标准化维护、尽可能恢复肠内喂 养是预防感染的重要举措。
•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无益。 • 较长时间PN治疗易发生PNALD,尽早启动肠内喂养、优化
PN 处方、控制感染及合理使用保肝药物是防治的重要方法 。
• 为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应避免长时间过高热量及过量葡 萄糖的摄入,适当调整 PN 处方,如使用中/长链或结构脂 肪乳剂或鱼油脂肪乳剂。
• 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经口进食或经胃肠道支持喂养 ,补充熊去氧胆酸等利胆药物以减少胆汁淤积均可减少肝功 能损害的发生。
肠外营养(PN)的停止时机
• 持续肠外营养时间越长,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和肠外营养相关 肝病的风险就越大。
肠外营养(PN)的输注途径
• 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应放置在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处的水平 ,右侧入路优先于左侧入路,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 单腔静脉导管可降低导管阻塞或感染的发生率。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风险较低,
感染性并发症较少,是较长时间 PN 输注的主要途径。
肠外营养(PN)相关感染性并发症
肠外营养(PN)的配制方法
• 与单瓶输注相比,“全合一”PN可减少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相关感染风险,更符合机体生理代谢过程,是PN建 议的应用模式。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要点二
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规范的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 和营养支持实施及监测,可以及时发 现并解决患者存在的营养问题,提高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要点三
促进学科发展
本次指南更新反映了肠外肠内营养领 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对推动相 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医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和临床技能水平。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 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03
• 指南背景与意义 •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 •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 特殊人群肠外肠内营养治疗 • 指南实施与质量控制 • 总结与展望
01
指南背景与意义
肠外肠内营养发展现状
肠外肠内营养应用广泛
随着医学的发展,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康复具有重要作 用。
02 03
更新内容概述
本次指南更新主要涉及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营养支 持途径选择、营养支持实施及监测等方面的内容。其中, 重点强调了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的重要性,以及肠内 营养的优先地位。
更新内容亮点
本次指南更新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明确了营养 风险筛查的时机和工具,细化了营养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提供了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详细建议等。这些亮点使得指 南更加贴近临床实践,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营养风险筛查
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时发现 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
施。
不良事件监测
建立不良事件监测机制,对肠外肠内营养 相关的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采
取改进措施。
营养效果评估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日益普及。
肠内肠外营养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于危重病患者和无法通过口腔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指导,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第二章适应症与禁忌症2.1 适应症(1)恶性肿瘤手术后:对于经手术后胃肠功能受损、无法摄入足够食物的恶性肿瘤患者,可考虑肠内或肠外营养的应用。
(2)消化道出血:对于严重消化道出血患者,肠内或肠外营养可以为其提供营养支持,维持身体功能。
(3)重症感染:重症感染患者在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受损时,肠内或肠外营养可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第三章肠内营养应用指南3.1 肠内营养配方选择选择适合患者病情和生理状态的肠内营养配方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成人患者常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包括标准多肽肠内营养配方、氨基酸肠内营养配方以及特殊病例下的特殊配方等。
3.2 肠内营养管理......第四章肠外营养应用指南4.1 肠外营养适应症与禁忌症肠外营养适用于病患存在以下情况时:消化道无法吸收营养、肠道功能丧失、消化道出口受阻等。
禁忌症包括高凝血风险、严重感染、严重肝功能损害等。
4.2 肠外营养管理......第五章营养监测与评价为了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判断肠内肠外营养应用的效果,营养监测与评价不可或缺。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体重、身高、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第六章不良反应与处理肠内肠外营养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胃肠道不耐受、电解质紊乱等。
在遇到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应该适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第七章结论通过本指南,希望能够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规范的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应用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感染并发症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易发生感 染,包括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肺 部感染等,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 龄、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导管 留置时间等。
代谢并发症
如高血糖、低血糖、电解质紊乱 等,危险因素包括营养液成分、 输注速度、患者代谢状况等。
胃肠道并发症
如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 危险因素包括营养液渗透压、输 注温度、速度、患者肠道功能等 。
预防措施建议
1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置管、更换敷料、连接输液装置等操作时,应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减少感染风险。
合理选择营养液
根据患者营养需求和代谢状况,选择合适的营养 液成分和输注方式,避免代谢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与沟通,让患者和家属了解肠外肠内营 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 意度。
THANKS
等肠外营养制剂。
营养支持方案调整
在营养支持过程中,需密切关注 患者的营养状况、胃肠道功能和 疾病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 案,以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03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原则与实 践
肠外营养支持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包括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不足、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高代谢状态 等需要补充足够营养的患者。
3
控制输注速度和温度
根据患者肠道耐受情况,控制营养液的输注速度 和温度,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处理方法探讨
感染并发症处理
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对 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
代谢并发症处理
根据具体代谢异常情况,调整营养液成分和输注方式,如降低葡萄 糖浓度、补充电解质等。
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结合在危重症支持治疗中应用研究

内营养( E 结合 在危 重症 支持 治疗 中 T N)
的应 用及 护 理 。 方 法 : 2 0 对 0 5年 6月重 症 患者 通 过 肠 外 4
营养与肠 内营养 结合进行 支持 治 疗及 护
理 资料 进 行 回 顾 性 分 析 。 结 果 :3 8 2例 患 者 恢 复 良好 , 因病 情 危 重死 亡 , 6例 5例 失
氮, 以保证蛋 白质 的充分利用 。在补充 足 够热量 的同时还 应充 分补充水 、 维生 素及 各类微 量元 素。 肠外 营养 。对于 危重 症 由于 胃肠 功 能抑制不能进食 , 或因手术及病情需要禁 快速改善患者 的营养状况 , 减少能量 的进
一
管提供营养物 质至 胃肠道 进行 营养支 持 治疗 。这种方 法 更 符 合 生 理 , 给 药 方 且
证: 营养不 良, 估计 5~7天不能 进食 , 消 化功能 障碍 , 瘘 , 肠 短肠 综合 症 , 肠梗 阻 , 急性胰腺炎 , 大 的手术 、 伤 、 较 创 烧伤 , 严 重感染及其他高代谢状态 , 恶性肿瘤营养 较差者 。 T N是近年 来 医学界 的一 项重要 进 P
养 支持 , 效果 良好 , 高了治愈 率, 少了 提 减 并发症 , 降低 了医疗成 本 , 节约 了 医疗 费
肠 外 营养 与肠 内营养 结合 在 危 重 症支 持 治 疗 中应 用 研 究
合伤 13例 , 8 食管癌 、 胃癌 、 大肠 癌等消化
李 丽 萍
72 0 100陕 西 咸 阳 市 二 一 五 医 院 五 官 科
并调整胰岛素 的用量 ; 周测 电解质 、 每 肝
道大手术 后 患 者各 2例 , 胸 术 后 患者 开 8 例, 1 重症感 染患者 4 7例 。 治疗方法 : 算营养需要量 。最经典 计 的计算方法是按 照 H r s e d t 简称 ar —B n i ( i c H 公式计 算基 础 能量 消耗 值 。以此估 B) 算患者基 础需要 量 ( E ) B E 。最 简单 的计 算法是按 15—15 J2 3 k a) k 每 0 2 k( 5— 0 c1/ g 天计算 。再根据 具体 病情 、 动 量 、 活 体温 等因素计 算 出实际 能量 消耗 ( E 。 A E) A E=B E×A E E F×I T 。AF为活 动 因 F× F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03
营养支持剂量与调 整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耐受情况 ,确定营养支持的剂量和速度, 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03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包括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不足、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高代谢状态 等需要补充或加强营养的患者。
禁忌症
严重循环、呼吸功能衰竭,严重水、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肝功能 衰竭等。
团队职责
制定营养支持计划、监测营养支持效果、调 整营养支持方案等。
团队协作
团队成员之间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患者提 供全面、个性化的营养支持。
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制定
01
方案制定依据
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营养状况 、饮食习惯等制定个体化营养支 持方案。
02
营养支持途径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肠外或肠内营 养支持途径,优先选择肠内营养 。
肠内营养途径选择
要点一
鼻胃/肠管
适用于短期(<4周)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操作简便、经济 实用的优点。
要点二
胃造瘘/空肠造瘘
适用于长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鼻咽部刺激和肺部感染 风险。
肠内营养剂类型及特点
要素型
以氨基酸或多肽、葡萄糖、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为主要成分, 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适合消化功能受损的患者。
肠内营养制剂的发
展
随着营养学和医学的进步,肠内 营养制剂逐渐丰富,包括要素型 、整蛋白型、组件型等不同类型 的肠内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途径的多
样化
除了鼻胃/肠管途径外,胃造瘘、 空肠造瘘等手术途径也逐渐应用 于肠内营养支持。
国内外指南现状及对比
国外指南现状
欧美等国家已制定并更新了多版肠内肠外营养指南,内容涵盖营养风险筛查、营养支持 途径、营养制剂选择等多个方面。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第11页
肠内营养输入路径
7. 经胃造口管喂饲肠内营养防止了鼻腔刺激,而且可用于胃 肠减压、pH监测、给药等。胃造口可采取手术(剖腹探查术 或腹腔镜手术)或非手术方式。经皮胃镜下胃造口术-PEG 无需全麻,创伤小,术后可马上灌食,可置管数月至多年, 满足长久喂养需求。
8. 空肠造口能够在剖腹手术时实施,包含空肠穿刺插管造口 或空肠切开插管造口,也能够直接在内镜下进行。优点在于 可防止反流与误吸,并可同时实施胃肠减压,所以尤其适合 用于十二指肠或胰腺疾病者,以及需要长久营养支持病人。 为充分利用小肠功效并降低腹泻,插管部位以距屈氏韧带 15~20cm为宜。如病人经济条件允许,应尽可能使用配套穿 刺设备。胃肠道切开置管因可引发各种并发症,如穿孔、出 血、局部感染、肠梗阻、肠壁坏死及肠瘘等,现已不推荐使 用。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第15页
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路径供给病人所需要 营养要素
肠外营养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效障碍或衰 竭者,也包含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第16页
肠外营养疗效显著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 胃肠道吸收功效障碍:①短肠综合征: 广泛小
肠切除>70%80%; ②小肠疾病: 免疫系统疾 病、肠缺血、多发肠瘘; ③放射性肠炎; ④严 重腹泻、顽固性呕吐 > 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 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应从肠外营养补充。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第21页
肠外营养禁忌证
1.胃肠功效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 复胃肠功效者。
2.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 迷病人。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个体化营养支持计划制定
01
营养支持原则
02
营养支持途径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胃肠道功能, 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途径和营养制剂 ,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
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途径。 肠内营养包括口服和管饲,肠外营养 包括静脉输注等。
03
营养制剂选择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胃肠道功能, 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如要素型、整 蛋白型等。同时要注意制剂的渗透压 、pH值等参数,以确保患者的耐受性 和安全性。
机械性并发症
03
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插入部位,避免导管移位或脱出;定期
检查导管通畅情况,及时处理导管堵塞等问题。
04
肠内营养支持策略与实 践
肠内营养途径选择及优缺点比较
口服营养补充(ONS)
适用于轻度营养不良或需额外营养补充的患者。优点为方便、经济,缺点为可 能无法满足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需求。
管饲营养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定期检查 营养液成分,确保质量稳定;根据患 者情况调整营养液配方和输注速度。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感染
0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监测感染指标,及
时处理感染症状。
代谢并发症
02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电解质、肝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营养
液配方和输注速度,预防代谢并发症的发生。
围手术期患者营养支持策略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
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评 估,及时发现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高的
患者。
优先选择肠内营养
对于大多数围手术期患者,应优先选 择肠内营养支持,包括口服营养补充
和管饲。
个体化营养支持计划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手术类型和预 期术后恢复时间,制定个体化的营养 支持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内营养的优点
营养因子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能自控营养的吸收 营养素较全面 促进肠蠕动 增进门静脉系统的血流 促进释放胃肠道激素 改进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菌群易位
口服 肠内营养
管饲
肠内营养的途径
特殊膳食
鼻胃管 咽造瘘术 食管造瘘术
经胃
胃造瘘术 鼻十二指肠管
经十二指肠
经胃造瘘置管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外科胃造瘘
警告:
过度的营养供给,尤其是在疾病危重状 态 下,或不正确的供给营养,可能是有害的。
谢谢!
腔袋肠外营养
挤压后再加入微量元素
维他利匹特水乐维他
支
瓶
糖尿病患者输注方法
混合所有
营软养包基装质
泵
糖
三通 病人
特殊及免疫功能低下者输注方法—使用终端滤器
混合所有 营软养包基装质
糖
泵
终端滤器
病人
预防肠外营养的并发症措施
必须掌握: . 适应症 . 配方合理搭配 . 输注方法,无菌操作护理 .沟通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
经空肠
鼻空肠管 经胃造瘘置管 空肠造瘘术
直接造口于皮肤 留置细的造瘘管
肠内营养管道的艺术
短期
鼻饲管
有 无 内 镜辅 助
需要肠内营养
长期
经皮导管
内镜辅助
外科手术
胃管 十二指肠空肠管
胃造口喂养 胃造口十二 空肠造口喂养 指肠空肠喂养
肠内营养投给方法
间歇性喂养 优点:类似经口喂养 缺点:腹泻、痛性痉挛、倾倒综 合征、胃排空延迟、误吸
肠外营养 ()
经静脉补充的微小分子物质, 称之为:肠外营养或人工胃肠。
肠外营养的基本原理
肠外营养成分:无菌无热原氮源的氨基酸、脂肪、糖类、 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电解质等组成,由中心或周围静脉滴 入或泵入。
肠外营养是高水平药物和器材相结合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
肠外营养液配方成分
. 脂肪乳 ( ,、、,橄榄油,鱼油 ) . 葡萄糖(, , );其他糖(山梨醇、木糖醇、果糖) . ( 平衡 , ,高支链 、, 肾用) . 电解质(, , ) . 微量元素(安达美) . 复合维生素(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 特殊矿物质(钙,镁,磷) .
肠内营养的适应证
如果肠道功能正常就应该使用肠道!
经口摄食不能、不足或禁忌 胃肠道疾病 包括短肠综合征,胃肠道瘘,炎症性 肠道疾病,胰腺疾病,结肠手术等 其他:术前或术后营养补充、肝肾功能衰竭、先 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等
肠内营养禁忌症
肠功能障碍(衰竭、感染、手术后消化道麻痹) 完全性肠梗阻 无法经肠道给予营养(严重烧伤、多发行创伤) 高流量的小肠瘘 有增加机会性感染可能的情况为相对禁忌症
层流房间洁净台内配制营养液的方法
力太
电解质 微量元素
橄榄油
维他利匹特 水乐维他
混合液
即用型“三合一”输注法
年国内开始引进即用型“三合一” (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内含电解质和矿物质),使
用时先将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内,再 将其输液袋隔膜拉开,三种液体混合后再输入。 目前两种即用型仅用于肝、肾功能正常患者。
持续性喂养 优点:容易耐受,利于营养吸收 缺点:活动受限
管饲投给方法
❖ 一次性投给:
❖
注射器一次注入,每日次
❖ 间歇重力滴注:
❖
肠内营养袋经输注管、汁滴室与喂养
管相连,每日滴注次
❖ 连续经泵滴注:
❖
持续小时,日的启动期
肠内营养时常见并发症
.胃肠道并发症:腹胀、腹泻、恶心、呕吐 .代谢并发症:水、电解质失衡,维生素缺乏,缺乏 ,肝酶谱异常 .置管并发症:鼻翼部糜烂、溃疡、鼻窦炎等;腹腔 感染,内疝肠梗阻等 .感染并发症:营养液、管道感染与维护,吸入性肺 炎
.特殊营养素谷胺酰氨、精氨酸、肉毒硷等
脏器功能正常时基本营养液入量的设计
水入量:; (、、、) 热卡: , ;
,; 蛋白质 :, 其它: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钙,磷等,
大于一周适量补充谷氨酰胺。 特殊: 脂肪酸、精氨酸、肉毒硷等
输液途径
上腔 中心静脉
下腔 输液途径: 上腔(应为首选输液途径)
. 脂肪廓清障碍:前列腺素增加 肺气体交 换障碍,肺泡排出下降。
. 海兰组织细胞综合征是一种新的肠外营养 并发症。
这种输液方法危及生命!!!
脂肪过度超载
30% FAT
30% FAT
都是错
病人
规范输注方法:“全合一”
世纪年代中期开始使用,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 体配方,由培训后护士(国外是药师)严格按照( )标准操作规程在层流房间,洁净工作台无菌条件 下配制成“全合一”营养液。在输液泵控制下均匀 输入。
大家好
1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的概念与定义
营养支持( ) 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 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 , ) 和肠外营养( , ) 肠内营养(, ) 是指经消化道给予营养素,根据组成 不同分为整蛋白型和要素型。根据给予途径的不同, 分为口服和管饲。
肠外营养(, )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 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 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功能蛋白的功 能。
这种输液方法危及生命!!!
糖
AA
病人
这种输液方法危及生命!!!
AA
软包装
糖
病人
单输脂肪乳剂:并发症多,很危险!!!
FAT
病人
这种输液方法危及生命!!!
糖
FAT
病人
这种输液方法危及生命!!!
FAT
软包装
糖
病人
脂肪乳剂输注过量,很危险!!!
. 脂肪超载综合征:发热,急性胃肠溃疡, 血小板聚积,溶血或自身免疫性贫血。
蔡威译:临床营养基础,,
肠内营养的原则
•如果肠道功能正常就应该使用肠道
•如果有一段肠道功能正常,就利用这一段肠道
• 给予途径的艺术
•如果一段肠道有部分功能,也要使用这一段有部分 功能 的肠道
•
给予途径与配方的完美结合
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及组成
要素制剂 水解蛋白;氨基酸为氮源
非要素制剂 匀浆制剂;整蛋白为氮源(含或不含膳食纤维);
外周静脉
肠粘膜营养型丙氨酰谷氨酰胺
每含:()丙氨酰谷氨酰胺 (相当于丙氨 酸,谷氨酰胺)。 渗透压 ,值 。
.双肽分解释放出的氨基酸作为营养物质各自储存在身体的相 应部位并随机体的需要进行代谢 . 在体内半衰期为分钟分钟 (晚期肾功能不全病人为分钟), 血浆 清除率为每分钟 。双肽的消失随游离氨基酸,在细胞外水解 。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谷氨酰胺能保护粘膜屏障,有减少细菌移 位、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改善临床结局、降低总医疗费用
即用型()二合一
即用型()三合一
的优点
营养液均匀,可能对人体利用有帮助; 降低外周静脉炎发生率,避免中心静脉空气栓塞; 减少污染; 便于护理; 减少串输和单输的不良反映; 液体稳定、安全。
这种输液方法是最好的
混合所有 营软养包基装质
糖
病人
这种输液方法不对
混合所有
蛋白
营软养包基装质
糖
病人
串输方法: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用长连接管串输 ,不容易混匀,也会出现单输效果。
少医疗费用、可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短肠患者”接受营养支持提高生存质量 ➢营养药理性作用
住院病人的营养不良分布情况(英国)
➢ 普通内科; ➢ 呼吸科; ➢ 外科; ➢ 老年人。 ➢ 中国营养风险调查基本一致
营养不良易增加医院内感染
➢ 肺炎 ➢ 菌血症 ➢ 败血症 ➢ 肠炎 ➢ 泌尿系感染 ➢ 伤口不愈合
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 外营养 ( , )。
临床营养支持的概念(肠外肠内)
临床营养
作用
途径
肠外营养
中心静脉,包括
周围静( 软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肠内营养
天然饮食 治疗 肠瘘 痊愈 支持 减少手术
要素型 非要素型 疾病特异型 组件型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制剂展览
营养支持作用与目的
➢如何体现医疗治疗水平的提高? ➢证据:降低死亡率,减少, , ...... ➢营养不良者接受营养支持,完善营养物质,可能减
脂氨葡 肪基萄 乳酸糖
可接受输注方法
在同一时间分别用泵控制速度,液体进入静脉
前接三通接头输入。
可用三个输液泵分别控制三
脂 氨 葡 种液体速度。操作工作量大, 肪 基 萄 管理不方便易出现静脉炎。
乳 酸糖
三通接头
按不同的速度同时输入
软包装
AA
糖
FAT
复杂、麻烦 要用输液泵
可能有并发症
病人
用三通接病人静脉
制定配方原则
➢ 肝、肾、脂功能正常 首选即用型 , ➢ 危重患者应适当补充 力太(谷氨酰胺),克林诺(橄榄油),尤文(鱼油) ➢ 要了解所有营养液的规格、剂型等成分。 ➢ 操作方便,目的是减少污染。 ➢ 不能追求过高的营养,避免肝肾功能损坏。
单输氨基酸:对肝,脑,肾有影响,很危险!!!
AA 病人
组件制剂 蛋白质;糖类;脂肪(长中链脂肪) ;维生素;矿物质
特殊应用制剂 婴儿;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肺疾病;创伤用;先
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
肠内营养与普通食物的区别
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 化学成分明确 采用现代制药或食品工程技术配制 营养全面,搭配合理 易于消化、稍加消化、无需消化即可吸收 无渣或残渣极少,粪便数量显著减少 不含乳糖,适用于乳糖不耐受者 对肠道和胰腺外分泌刺激较轻 可经管饲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