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概论:8提高原油采收率
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关键技术方案

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关键技术方案第一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概述 (2)1.1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背景与意义 (2)1.2 石油采收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1.2.1 现状 (2)1.2.2 发展趋势 (3)第二章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3)2.1 储层岩性特征分析 (3)2.2 储层物性研究 (3)2.3 储层流体性质分析 (4)第三章驱油机理与驱油方式研究 (4)3.1 水驱油机理 (4)3.2 气驱油机理 (5)3.3 混合驱油机理 (5)第四章预测与评估技术 (5)4.1 油藏动态预测 (5)4.2 油藏剩余油饱和度预测 (6)4.3 油藏可采储量评估 (6)第五章增加油井产能技术 (6)5.1 钻井技术优化 (6)5.2 完井技术优化 (7)5.3 采油工艺优化 (7)第六章提高油藏开发效率技术 (7)6.1 油藏调剖技术 (7)6.1.1 技术概述 (7)6.1.2 技术原理 (7)6.1.3 技术方法 (7)6.2 油藏注水技术 (8)6.2.1 技术概述 (8)6.2.2 技术原理 (8)6.2.3 技术方法 (8)6.3 油藏热力技术 (8)6.3.1 技术概述 (8)6.3.2 技术原理 (8)6.3.3 技术方法 (8)第七章石油提高采收率化学添加剂 (8)7.1 驱油剂 (8)7.2 改善油水流度比的添加剂 (9)7.3 油层保护剂 (9)第八章油气藏改造技术 (9)8.1 油气藏压裂技术 (10)8.2 油气藏酸化技术 (10)8.3 油气藏气体吞吐技术 (10)第九章石油采收率监测与评价 (11)9.1 油藏动态监测 (11)9.1.1 监测目的与意义 (11)9.1.2 监测方法与技术 (11)9.2 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11)9.2.1 评价指标 (11)9.2.2 评价方法 (11)9.3 油藏开发调整策略 (12)9.3.1 调整原则 (12)9.3.2 调整方法 (12)第十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集成与推广 (12)10.1 技术集成策略 (12)10.2 技术推广与应用 (12)10.3 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 (13)第一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概述1.1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供应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石油工程概论 :第十二章 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

其中:Βιβλιοθήκη EVVsw VED
So
Sor So
采收率是注入工作剂的体积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的乘积
(一)波及系数
影响因素: 流度比、岩石的宏观非均质性、注采井网 对非均质性的适应程度等
⒈流度比 指注入工作剂的流度与被驱原油在未波及区 的流度之比。
流度:流体的渗透率与其粘度之比。
= K
水油流度比:
M
驱动液流度 被驱动液流度
存在问题 碱耗;流度控制。
4、化学复合驱
化学复合驱是由聚合物、活性剂、碱以各种形式组合驱动。 包括:二元驱和三元驱。
降低界面张力:碱与原油中的酸性成份反应就地产生表面
活性剂,降低相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饱和度,添加的表面活
驱 性剂与聚合物间的协同效应产生超低界面张力,并扩大低界
面张力的碱浓度范围;
油 聚合物的流度控制作用:聚合物可以使水相粘度增加,
渗透率降低,扩大驱替相的波及体积;
机 降低化学剂的吸附损失:碱的存在可降低注入的表面活
性剂、聚合物等的吸附,提高洗油效率;
理 另外:复合驱还具有碱驱所具有的乳化携带、捕集、聚并、
润湿反转等机理。
二、混相驱油法
混相驱:指向油藏中注入一种能与原油在地层条件下完全 或部分混相的流体驱替原油的开发方法。 包括:注液化石油气驱油法、富气驱油法、高压干气驱油 法和二氧化碳驱油法。 驱油机理:气体与原油之间建立混相带,消除界面张力, 提高驱油效率。
★油藏岩石及流体性质; 岩石的非均质性、流体组成、岩石润湿性、 流体与岩石间的作用关系。
(二) 油田开发和采油技术因素
主观因素
★油气藏开发层系划分; ★布井方式与井网密度的选择; ★油井工作制度的选择和地层压力的保持程度; ★完井方法; ★开采工艺技术水平和增产措施; ★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应用规模。
石油行业提高原油采收率与节能降耗方案

石油行业提高原油采收率与节能降耗方案第一章提高原油采收率概述 (3)1.1 原油采收率的概念与意义 (3)1.1.1 原油采收率的概念 (3)1.1.2 原油采收率的意义 (3)1.2 提高采收率的技术途径 (4)1.2.1 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4)1.2.2 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4)1.2.3 热力提高采收率技术 (4)1.2.4 化学提高采收率技术 (4)1.2.5 微观驱油机理研究 (4)1.2.6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 (4)第二章油藏描述与评价 (4)2.1 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4)2.1.1 地质背景 (5)2.1.2 油藏类型及特征 (5)2.1.3 储层特征研究 (5)2.1.4 油气水分布规律 (5)2.2 油藏动态监测与评价 (5)2.2.1 监测方法 (5)2.2.2 油藏压力与产量监测 (5)2.2.3 油藏含水量监测 (5)2.2.4 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5)2.3 油藏数值模拟与优化 (5)2.3.1 油藏数值模型构建 (6)2.3.2 开发方案优化 (6)2.3.3 节能降耗措施研究 (6)2.3.4 油藏开发风险评价 (6)第三章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6)3.1 水驱油藏筛选与评价 (6)3.2 水驱油藏优化设计与调整 (6)3.3 水驱油藏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7)第四章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7)4.1 化学驱油藏筛选与评价 (7)4.1.1 油藏地质特征分析 (7)4.1.2 流体性质评价 (7)4.1.3 岩石物性评价 (7)4.1.4 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 (8)4.2 化学驱油藏优化设计与调整 (8)4.2.1 化学驱参数优化 (8)4.2.2 注入方式优化 (8)4.2.3 生产参数调整 (8)4.2.4 监测与评价 (8)4.3 化学驱油藏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8)4.3.1 纳米材料改性技术 (8)4.3.2 微生物驱油技术 (8)4.3.3 智能化学驱技术 (8)4.3.4 多元复合驱技术 (8)第五章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9)5.1 微生物驱油藏筛选与评价 (9)5.2 微生物驱油藏优化设计与调整 (9)5.3 微生物驱油藏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9)第六章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0)6.1 气驱油藏筛选与评价 (10)6.1.1 气驱油藏筛选原则 (10)6.1.2 气驱油藏评价方法 (10)6.2 气驱油藏优化设计与调整 (10)6.2.1 气驱油藏设计原则 (10)6.2.2 气驱油藏调整策略 (11)6.3 气驱油藏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11)6.3.1 纳米材料气驱技术 (11)6.3.2 微生物气驱技术 (11)6.3.3 气液两相流动气驱技术 (11)6.3.4 智能气驱技术 (11)第七章热力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2)7.1 热力驱油藏筛选与评价 (12)7.1.1 油藏地质特征分析 (12)7.1.2 流体性质分析 (12)7.1.3 岩石热物性分析 (12)7.1.4 热力驱评价方法 (12)7.2 热力驱油藏优化设计与调整 (12)7.2.1 注热参数优化 (12)7.2.2 生产参数优化 (12)7.2.3 油藏动态监测与调整 (13)7.3 热力驱油藏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13)7.3.1 超临界水热力驱 (13)7.3.2 纳米流体热力驱 (13)7.3.3 微生物热力驱 (13)7.3.4 混合热力驱 (13)第八章节能降耗概述 (13)8.1 节能降耗的概念与意义 (13)8.2 节能降耗的技术途径 (13)8.2.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3)8.2.2 强化设备维护与更新 (14)8.2.3 优化能源结构 (14)8.2.4 实施节能监测与评估 (14)8.2.5 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14)第九章石油开采设备与工艺改进 (14)9.1 石油开采设备节能技术 (14)9.1.1 概述 (14)9.1.2 节能技术措施 (15)9.1.3 节能技术效果评价 (15)9.2 石油开采工艺优化与改进 (15)9.2.1 概述 (15)9.2.2 工艺优化与改进措施 (15)9.2.3 工艺优化与改进效果评价 (15)9.3 石油开采设备与工艺的集成应用 (15)9.3.1 概述 (15)9.3.2 集成应用措施 (15)9.3.3 集成应用效果评价 (16)第十章企业管理与政策支持 (16)10.1 企业内部管理优化 (16)10.1.1 加强生产流程管理 (16)10.1.2 提升技术研发水平 (16)10.1.3 人力资源管理优化 (16)10.2 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16)10.2.1 政策支持 (17)10.2.2 激励机制 (17)10.3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17)10.3.1 企业社会责任 (17)10.3.2 可持续发展 (17)第一章提高原油采收率概述1.1 原油采收率的概念与意义1.1.1 原油采收率的概念原油采收率,是指从油藏中采出的原油体积与油藏原始地质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讲义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石油是世界主要的能源之一,然而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始终存在采收率低的问题。
因此,研究和开发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并拟给出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该领域的知识。
一、常见的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1. 增加采油井数量增加采油井的数量是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常见方法。
通过增加采油井数量和提高井产能,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提高采油效率。
但在长期开发中,挖掘更多的采油井难免会减少油井的寿命,所以该方法在实践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2. 水驱油技术水驱油技术是通过注入水到含油层,将油逼出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该技术采用了物理方法,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也能抑制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但是,该技术使用中需要注意注入水的质量和量,以及操作水平等因素,否则可能会对水质和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
3. 人工捞取技术人工捞取技术是通过使用工具和机器将含油层内的油挖掘出来。
该技术在开采较深的油井时比较常见,它可以更直接和有效地挖掘油井内的油。
但在实践中,也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成本方面的问题。
4. 酸化注入技术酸化注入技术是通过向含油层注入一些化学酸性物质,使松散的岩土变紧,新的裂隙和孔道就会被创造出来,以增加岩石和石油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石油采收率。
但使用该技术也可能会对地下水和环境构成一定的风险,需要特别注意操作。
5. 气驱油技术气驱油技术是通过注入气体到含油层内,使油逐渐被推到井口并提升到地面,从而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该技术在实践中需要注意对气体的类型、压力、温度等因素的控制,以及操作控制方案,以减少气体浪费、污染等问题。
二、底部泵抽油机原理解析底部泵抽油机是在采油井井筒底部安装一种借助动力驱动的泵机,以抽吸油井内含油层的油,并将油位于井口的反应器中。
该技术具有经济效益显著、方案适用性强等优点。
底部泵抽油机一般分为两大类,即节流运动方式和机器辅助运动方式。
其中,机器辅助运动方式最为常见。
提高原油采收率EOR

1第一章1.波及系数:指注入流体波及区域的体积与油藏总体积之比。
2.洗油效率:指注入流体在波及范围内,采出的油量与波及区内石油储量的体积之比。
3.采收率:油藏累计采出的油量与油藏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从理论上来说,取决于波及效率(系数)(EV )和驱(洗)油效率(ED ) 。
因此,采收率(ER )定义为:ER (η)=EV · ED4.影响采收率的因素:(1)地层的不均质性(2)地层表面的润湿性(3)流度比(4)毛管数(5)布井 5.流度比:指驱油时驱动液流度与被驱动液(原油)流度之比。
w ro orw w o o w o o w w o w wo k k k k /k /k M μμμμμμλλ====6.毛管数:粘滞力与毛管力的比值。
毛管数增大,洗油效率提高,使采收率提高(即剩余油饱和度减少)-影响残余油饱和度的主要因素。
σμd d V Nc =7.增大毛管数的途径: (1)减小σ水驱油时,毛管数的数量级为10-6。
从图1-8可以看到,若将毛管数的数量级增至10-2,则剩余油饱和度趋于零。
若油水界面张力由101mN.m-1降至10-3mN.m-1数量级,即满足此要求。
因此提出表面活性剂驱和混相驱的采油法。
(2)增加µd这也是提出聚合物驱的依据。
(3)提高Vd 但有一定限度。
8.、第二章1.2.在亲水地层,毛细管上升现象是水驱油的动力,在亲油地层,毛细管下降现象是水驱油的阻力。
233.Jamin 效应:是指液珠或气泡通过喉孔时由于界面变形而对液流产生的阻力效应。
)R 1R 1(2p p 2112-=-σ4.(1)Jamin 效应始终是阻力效应,亲水地层Jamin 效应发生在油珠或气泡通过喉孔之前;亲油地层Jamin 效应发生在油珠或气泡通过喉孔之后。
(2)Jamin 效应具有叠加作用即总的Jamin 效应是各个喉孔Jamin 效应的加和。
5.润湿现象:固体表面上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取代引起表面能下降的过程。
毕业设计(论文)提高原油采收率分析研究

摘要油气田开发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经挤、合理地提高地下油气的采出程度,即提高石油采收率.纵观原油生产的垒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提高采收率的过程。
在原油生产的第一阶段(一次采油),原油是利用天然能量来开采的,其最终采收率一般只能达到15%左右。
当天然能量衰竭时,通过注水向油层提供补充能量,即开始了开采的第二阶段(-次采油)。
它的采收率远比能量衰竭法高,最终采收率通常为30%~40%。
当该油田的水油比接近作业的经济极限时,即产出油的价值与水处理及其注入费用相差太小,而使纯收益减少时,则进入了三次采油的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提高原油采收率 (或“强化开采 Emhanced OilRecovery”,即EOR)。
由于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方法采出的原油总量一般小于原始地质储量的40%,地下还有至少60%的储量等待开采,因而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制,目前备受国内外重视。
关键词:提高原油采收率;三次采油;EORABSTRACT目录绪论 1第一章气体混相驱 71. 液化石油气驱(LPG驱) 72. 二氧化碳驱 93. 富气驱 134. 高压干气驱 145. 高压氮气驱 15第二章化学驱 171. 聚合物驱 172. 表面活性剂驱 223. 碱水驱 244. 三元复合驱(ASP驱) 265. 泡沫驱 27第三章热力采油法 281. 蒸汽吞吐 282. 蒸汽驱 303. 火烧油层 33第四章微生物采油 36第五章物理采油法 41第六章结论 43绪论根据石油开采及油田开发的投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
一次采油是指利用油藏天然能量开采的过程,如利用溶解气驱、气顶驱、天然水驱、岩石和流体弹性能驱及重力排驱等能量,它是油藏开发的第一个阶段。
油田投资主要在钻井及油气集输两方面,它是油田开发的第一次投资过程,因此称为第一次采油。
一般来说,一次采油采油率低于15%.二次采油是指采用外部补充地层能量(如注水、注气),以保持地层能量为目的的提高采收率的采油方法。
第八章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

三、化学复合驱
根据现有的化学驱室内研究和矿场应用情况来看,聚合物驱已进入 工业性应用阶段,但聚合物驱是以扩大波及体积为主要机理,洗油效率 很小,因此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有限;表面活性剂驱可以大幅度提高洗油 效率,但由于活性剂的价格昂贵而难于推广;碱驱对于含有石油酸的原 油能够起到与表面活性剂驱相似的作用,但应用条件和浓度使用范围的 要求,使得现场应用难以控制。为了克服单一化学剂驱的缺点,人们提 出了化学复合驱,化学复合驱是指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以各种形式 组合驱动,包括二元和三元复合驱。这种方法是通过多种化学行了三元复合驱先导性试验,提 高采收率分别达到13.4%和21%;辽河油田进行了二元复合驱先导性试 验,试验井含水下降,产油量上升,改善了开发效果。
第八章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
第一节 影响原油采收率的因素 第二节 化学驱 第三节 混相驱 第四节 热力采油
第二节
化学驱
化学驱油是在注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改善注水驱油方法,保留 了注水的优势,同时加入的化学药剂对于增加波及系数和(或)驱油效率, 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化学驱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和表 面活性剂驱。
蒸汽吞吐注汽参数主要是指周期注汽量、注汽速度和蒸汽干度。注汽时间 与注汽量、设备、井况和地层条件有关,一般为10~15天。焖井过程是将注入 蒸汽的热量充分释放给油层,合理的焖井时间应该满足蒸汽释放完潜热为止, 焖井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将影响注入蒸汽的热效应,焖井时间一般为3~5天;生 产阶段是将蒸汽凝结的流体和被加热的油藏流体一起开采到地面上来,与常规 生产井的过程基本相同,生产时间可长达上百天甚至一年。 (二)蒸汽驱 油井经过几个吞吐周期以后,地层压力下降,同时井底附近的含水饱和度 增加,井间储量动用程度小,随着吞吐周期增多,增产效果越来越差,油汽比 (OSR)越来越小;蒸汽吞吐采收率一般为15%~25%,因此单纯依靠蒸汽吞吐增 加采收率是有限的。蒸汽吞吐最终被蒸汽驱开采所替代。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探究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探究提高油田采收率是石油工程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传统油田产能逐渐衰退,提高油田采收率显得尤为重要。
在油田开发中,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下面将就一些常用的技术措施进行探究。
首先是聚合物驱油技术。
聚合物是一种可以增加油层渗透能力的化学物质,它能够降低油井地层的相对渗透率,提高油的采集效果。
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改变油层渗透性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油井的采出量和采收率。
其次是水驱技术。
水驱技术是一种将水注入油层,增加油井压力,从而推动原油向井眼移动的方法。
此技术可有效改善油层渗透性低、原油粘度大等问题,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再次是提高采油效率的注水井和采油井的优化生产井策略。
根据油藏特征和物质运移规律,采取恰当的注水井和采油井的布置和管理,可以提高采油效率,增加油井产量和采收率。
还有地震监测技术。
地震监测技术有助于准确了解油藏地质构造和油藏中原油储集状态,以及各种采油工艺参数等,为决策提供详细的地质和工程数据,帮助优化生产井策略,提高采收率。
还可以采用人工增压技术。
人工增压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增加油田中的地层压力,以将原油从地层中压出,并提高采油效果。
人工增压技术通常包括水驱、气驱和聚合物驱油等方法。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有很多,包括聚合物驱油技术、水驱技术、注水井和采油井的优化生产井策略、地震监测技术和人工增压技术等。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工程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技术措施,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助指标 相对密度
>0.9200 >0.9200 >0.9500 >0.9800
注:①指油层条件下粘度,其它指油层温度下脱气油粘度。
开采方式
常规或注蒸汽 注蒸汽 注蒸汽 注蒸汽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热流体法
注蒸汽采油是以水蒸气为介质,主把要地是面蒸产汽生的 热注入油层的一种热力采油方法。分为蒸汽吞吐和 蒸汽驱两种。
药 磺酸盐型 剂 羧酸盐型
聚醚型 非离子-阴离子型
存 在 活性剂在岩石表面大量吸附 问 活性水与普通水的粘度差很小 题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碱驱
驱 油
在注入水中加入碱,与原油中的有机酸 反应,生成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
机 力,形成乳状液和改变岩石润湿性,提高
理 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
药 氢氧化钠(NaOH) 硅酸钠(Na2SiO3) 剂 碳酸钠〔NaCO3〕原硅酸钠
(1)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在本井完成注蒸 汽、焖井、开井生产三个连续 过程。
从注蒸汽开始到油井不能生 产为止,即完成一个过程称为 一个周期。
蒸汽吞吐过程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蒸汽吞吐井的产量特征曲线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2)蒸汽驱
蒸汽驱:按一定生产井网,在注汽井注汽, 在生产井采油。
蒸汽驱油藏示意图
理 驱油效率。
药 剂
聚丙烯酰胺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黄原胶
存 在 热降解
盐降解
问 剪切降解 地层吸附 题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渗透率变异系数与驱合物驱油效果的关系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共有注聚井49口,于2003年4月投入注 聚,有60口油井见效,累积增油11万吨。 见效率67% 。
注聚扩大区
主观因素
★油气藏开发层系的划分;
★布井方式与井网密度的选择;
★油井工作制度的选择和地层压力的保持程度;
★钻井质量与完井方法;
★开采工艺技术水平和增产措施的发展水平;
★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应用规模。
第一节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 ➢流度比 ➢注采井网对非均质性的适应程度 ➢岩石性质及其微观结构和流体性质
第一节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
➢流度比
➢注采井网对非均质性的适应kw程度
流➢度岩石比性质被驱及驱替其替微液液观流流结度度构和流k体ow 性 质kkwo
o w
o
降低流度比的措施 增大μw;减小μo;增大Kro;降低Krw。
第一节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 ➢流度比 ➢注采井网对非均质性的适应程度 ➢岩石性质及其微观结构和流体性质
化学驱 混相驱 热力采油 微生物采油 物理法采油
依靠
一次采油
天然能量
二次采油
立足
物理、机械 和力学等宏 观作用
三次采油 (强化采油)
应用
化学、物理化 学、物理、热 力、生物或联 合微观驱油作 用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各种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潜力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一、化学驱油法
第八章
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油藏岩石和流 体性质、采取
的技术措施
最终采收率=最终累积采油量 原始地质储量
100%
油藏地质条件、 开采技术
第一节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一)油藏地质因素
客观因素
★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形态;
★天然驱动能量的大小及类型;
★油藏岩石及流体性质;
(二)油田开发和采油技术因素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三、热力采油法
热力采油是向油层注入热流体或使油层就地发 生燃烧后形成移动热流,主要依靠热能降低原油 的粘度,以增加原油的流动能力的采油方法。
火烧油层法 中国稠油分类
注热流体法
稠油分类
名称
级别
普通稠油
Ⅰ-1 Ⅰ
Ⅰ-2
特稠油
Ⅱ
超稠油(天然沥青)
Ⅲ
主要指标 粘度(mPa.s)
50①~150① 150①~10000
存 在
碱耗
结垢
问 腐蚀 流度控制
题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化学复合驱
化学复合驱是由聚合物、活性剂、碱以各种形式 组合驱动。包括:二元驱和三元驱。
降低界面张力 驱 油 聚合物的流度控制作用 机 降低化学剂的吸附损失 理 乳化携带、捕集、聚并、润湿反转等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二、混相驱油法
混相驱:指向油藏中注入一种能与原油在地层条件下完 全或部分混相的流体驱替原油的开发方法。 包括:注液化石油气驱油法、富气驱油法、高压干气 驱油法和二氧化碳驱油法。 驱油机理:气体与原油之间建立混相带,消除界面张 力,提高驱油效率。
蒸汽驱产油示意图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注蒸汽热力采油的增产原理
★原油粘度大大降低,增加了原油的流动系数; ★油层岩石和流体体积膨胀,增加了弹性能量; ★原油中的轻质油份易挥发,进入气相后更易流动; ★油相相对渗透率有增加的趋势,从而增加了原油 的流动能力; ★提高了地层压力,增加了驱油能量; ★清除了井壁污染,降低了井筒附近的流动阻力;
第一节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 ➢流度比 ➢注采井网对非均质性的适应程度 ➢岩石性质及其微观结构和流体性质
残余油的多少与分布状况直接与岩石 的润湿性、界面张力、岩石的微观结构等 有关。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岩石和流体弹性能 边底水压能 气顶气膨胀能 溶解气膨胀能 重力能
人工注水 人工注气
混相流体驱油过程的相段分布图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CO2 驱 油 法
提高采收率机理: (1)降低原油的粘度; (2)使原油膨胀; (3)与原油产生低界面张力; (4)CO2对油层具有一定的酸化解堵作用; (5)CO2可使原油中的轻质烃萃取和汽化; (6)注入CO2改善了原油和水的流度比。 存在问题:气源 腐蚀
原
通过向油藏注入化学剂,以改善流 体和岩石间的物化特征,如降低界面张
理 力、改善流度比等,从而提高采收率。
包括:聚合物驱、活性剂驱、碱驱和复合驱。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聚合物驱
驱 油
在注入水中加入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增加 水的粘度,降低水相渗透率,减小流度比M,
机 提高波及系数。此外可以减小粘度指进,提高
注聚先导区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活性剂驱
类型
微乳状液驱、活性水驱、胶束溶液驱 和泡沫驱等。
⑴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驱 ⑵改变亲油岩石表面的润湿性;
油 机 理
⑶使原油乳化,产生迭加的液阻系数(贾 敏效应),增加高渗层的流动阻力,减小 粘度指进现象。
活性剂驱主要以提高驱油效率为主。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活性剂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