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水滴里的微生物

第一单元水滴里的微生物
第一单元水滴里的微生物

第一单元水滴里的微生物

一水滴里面有(鼓藻)(草履虫)(钓钟虫)(水蚤)(轮虫)等微生物

二微生物是(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有少数的微生物,也可以借助放大镜看清楚,如草履虫。

三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四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在空气中,水中泥土动植物体内都有。

五微生物分为三类(细菌,霉,病毒)

六怎么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

发现霉斑慢慢扩大,在显微镜下看见细菌活动,生长繁殖。七做酸奶注意事项:牛奶煮开后,冷却35-40度,再加酸奶。保温瓶要消毒,保温5-6小时后,酸奶才能做出来。

八牛奶变成酸奶是(乳酸菌)在起作用

九细菌的特点:

1 细菌体积微小,有杆形,球形,螺旋形。

2 细菌的营养方式: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还可以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3 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十细菌的功与过

1 可以生产腐殖质,肥料。

2 可以生产新食物,果酒泡菜药品生物塑料餐具。有的细菌可以致病

十一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洗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十二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反思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反思 冯丽《水滴里的生物》主要是让我们观察一滴水里面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观察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从一开始接触科学这门课,我们就教给孩子各种观察的方法,除了利用我们身体上的各种感官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外界的工具来观察,譬如说放大镜。但是在这儿我们也要让学生明白,但以前的观察各种方法都是对显性的宏观世界的观察,而要想去观察隐性的微观世界,我们就必须借助显微镜这种工具。 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水滴中的微生物是本课的另一重点。首先,本课编排了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活动。针对六年级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教材没有解释显微镜每部分的具体作用,而是从怎样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角度进行说明。其实,显微镜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都不陌生,我们在教学中不必特别强调要求学生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但要让学生了解对观察起关键作用的几个部分的用途,另外,会对显微镜进行简单的调试。 第二个活动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一滴水。在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的三点。这三点在书上第三页有描述。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而且要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注意。其次,我们还要求学生用图画来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这也是一种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接触显微镜,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手,“做一做”,如何才能较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的学习热情。 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由于显微镜是学生新接触的工具,调节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另外我们学校的显微镜过于老化,对于调试效果不是很理想,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热情。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1.1赵军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②自主观察 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人教2011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绿色小卫士 9 小水滴的诉说》_18

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 9 小水滴的诉说 教材分析:本节是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内容设计旨在告诉同学们要保护环境。而这一课通过介绍水的重要性以及水被污染的情况,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目前的情况,能够爱护人们的生命之源----水资源,爱护环境。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水的重要性还处于很模糊的状态,我们需要通过现实的例子来给孩子们讲解水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以及怎么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让学生们从实践中了解到水的重要性从而落实到现实的行动中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基础。 2、了解我们周边水资源的状况。 3、知道如何节约用水。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与现实中水被污染的现状作比较,从而引导学生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品德。 2、通过了解水资源被污染的现实,穿插《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强调污染水源是违法的,从而形成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小水滴的声音 2、图片 3、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自己身边水资源被污染和浪费的现象,节约用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水滴的声音入题--《小水滴的声音》 播放滴水的声音,让学生们聆听并辨别,从而入题---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水滴的声音》(板书:小水滴的声音),听听它想告诉我们些什么。 二、新授: (一)“我”很珍贵(重点强调) 1、正面引导:欣赏一首诗歌,点明“我”很重要。 (师引读,学生欣赏的同时思考:从这首诗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在读的时候,强调“汇聚黄河”---汇聚成了母亲河、水的源头、“滋养万物”---带来生机、“点缀美景”---营造我们生存的美好环境。旨在说明“我”很重要。) 我骄傲,我是一滴水 我骄傲,我是一滴水, 我是汇聚黄河的一滴水,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学内容 1. 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 目标 1、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观察、认识微生物。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教时1 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烧杯学生准备:抹布、水样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观察水 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集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想进一步了解的知识。 二、用显微镜观察水样 三、认识微生物,了解列文虎克 四、拓展了解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1、出示水样,要求学生把采集的水样由瓶子倒进烧杯,提醒保持桌面整洁。 2、请学生观察水样。 3、教师质疑学生发现:水滴里面除了一些肉眼可以看见的小颗粒外还有有其他的吗?借助什么来观察可能会有收获? 4、教师示范用法。强调轻拿轻放。 5、教师强调: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6、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 7、简单介绍列文虎克的故事。 8、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微生物?怎么证明他们的存在? 1、倒水 2、学生有序观察观察,然后进行交流。 显微镜: 3、生按顺序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4、小组汇报交流,选取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5、学生观察投影中的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特点。 6、学生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7、请学生小组为单位课后解决。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1.1赵军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扬州市沙口小学赵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滴里的生物.doc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第1课《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儿种常见微生物。知识与技能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3、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同上 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 目标教学过程(教与学)二备与反思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 体要借助工具一一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四、拓展活动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 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一一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一一水111各种常见微生物) 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六年级科学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 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2、用显微镜观察“小水塘”里的一滴水,会发现水中有鼓藻、草履虫、钓钟虫、轮虫、水蚤等微生物。 3、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最先发现了微生物,他是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 4、列文虎克自己制作放大镜和显微镜,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井水、雨水、污水等,发现了能游动的微生物,为人类敲开了认识微生物的大门。 5、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等,都有微生物。 6、微生物种类很多,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7、海洋中的硅藻,被称为海洋的“草原”,与蓝鲸的食物有关,也是一种微生物。 8、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啤酒中的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等。 第二课做酸奶 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 3、不能吃变质的酸奶,因为吃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4、细菌的三个特点:(1)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2)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3)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5、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有功也有过。细菌的功:(1)生产腐殖质;(2)生产新的食物,如果酒、泡菜、酸奶等;(3)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细菌的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7、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菌的传播? 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

水滴里的微生物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采集的水样 1.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观察课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水滴里的生物》 小店区东峰学校 沈德强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2、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教学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教学流程】 一、激疑导入,观察水样 【教师提前准备好有丰富微生物的水】 1、上课后,教师出示用烧杯装好的富含微生物的水,提问:烧杯里有什么?学生回答:水。 教师追问:还有什么吗? 学生摇头。 教师谈话:如果我说里面有活着的生物,你相信吗? 学生表示不相信。 2、教师继续追问:当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他的情况时,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教师:很好。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现象。现在请各组组长领取一杯和老师这里的这杯一样的水并领取放大镜仔细观察。 学生开始小组观察,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均表示什么也没有看到。 教师谈话:还有什么更先进的仪器能观察到水里的生物吗? 学生提出用显微镜。 二、出示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教师出示显微镜,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教师出示提前准备的水滴切片,组织学生观察。学生在显微镜下终于观察到了水滴里的微生物。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 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1.水滴里的生物

1.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 1、海洋中的也是一种微生物。 2、在自然界里取一滴水常会有、、、 、。 3、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国家)。 5、细菌、病毒及霉,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_________。 6、请你说出几种不同微生物的名称、、 、。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中、中、里、 等都有微生物。 二、判断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微生物只是单细胞构成的低等生物。() 3、显微镜的使用中是允许观察者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的。() 三、连线题,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弗莱明青霉素 巴斯德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五、问答题 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1.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 1、海洋中的藻类也是一种微生物。 2、在自然界里取一滴水常会有鼓藻、水蚤、草履虫、钓钟虫、轮虫。 3、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荷兰(国家)列文虎克。 5、细菌、病毒及霉,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6、请你说出几种不同微生物的名称细菌、藻类、病毒、霉。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土壤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都有微生物。 二、判断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微生物只是单细胞构成的低等生物。(×) 3、显微镜的使用中是允许观察者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的。(×) 三、连线题,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弗莱明青霉素 巴斯德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细致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3.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4.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细致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2.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教学难点 1.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璃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1.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教师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学习用显微镜观察水样,知道水中有微小生物】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微生物说课稿

1、食品微生物学的概念 食品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专门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2、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 (2)研究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 (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和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 (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标(如国标,部标及企业标准),从而为判定食品的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3、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有三种方式 (1)、微生物菌体的应用:食用菌就是受人们欢迎的食品,乳酸菌可引起蔬菜和乳类及其它多种食品的发酵,所以,人们在食用酸牛奶和酸泡菜时也食用了大量的乳酸菌;单细胞蛋白就是微生物体中获得的蛋白质,也是人们对微生物菌体的利用。 (2)、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如酒类、食醋、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 (3)、微生物酶的应用:如豆腐乳、酱油等。 第六章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应用的意义; 2、掌握食品制造中所应用的菌种和适用范围; 3、了解和掌握食品制造中污染微生物。 教学重点: 1、生产菌种及污染菌的种类; 2、发酵机理; 2、工艺流程。 教学难点:食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生长及其代谢过程的控制。 教学方法:本章涉及相关食品微生物的发酵机理和食品生产工艺流程的介绍,将结合多媒体演示重点讲授,结合思考题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掌握。 讲课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细菌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一、食醋 食醋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主要调味品之一,也是我国利用微生物生产的一个古老的产品。我国食醋著名品牌如山西陈醋、镇江陈醋、江浙玫瑰醋、四川麸醋、福建红曲醋、东北白醋等。 (一)、菌种 食醋是利用醋酸杆菌进行好氧发酵而生产。只以乙醇类物质为原料,单纯利用醋酸杆菌就可完成酿醋作用。如以糖类物质为原料,需加入酵母菌;如以淀粉为原料,还需霉菌和酵母菌的参与。 1、曲霉菌 酿醋先酿酒,曲霉菌的作用是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为酒精发酵提高条件。常用的菌种是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AS.3.4309;米曲霉常用菌株有沪酿3.040,沪酿3.042等;黄曲霉菌株有AS3.800、AS3.384等。 2、酵母菌 酵母菌通过其酒化酶系统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完成酿醋过程中的酒精发酵阶段。其菌种主要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3、醋酸菌 醋酸菌具有氧化酒精生成醋酸的能力。醋酸菌的形态为短杆或长杆细胞,单独、成对或排列成链状。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幼龄阴性,老龄不稳定。好氧,喜欢在含糖和酵母膏的培养基上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o C左右,最适pH 值为5.4-6.3。 目前国内外用于生产的食醋菌种有:奥尔兰醋酸杆菌(Acetobacter orleanwnse)、许氏醋酸杆菌(A.schutzenbachu)、弯曲杆菌(A.curvum)、产醋醋杆菌(A.acetigenum)、醋化醋杆菌(A.aceti)、恶臭醋杆菌(A.ranlens)等。我国目前使用人工纯培养的醋酸菌种,主要有中微所培育出的恶臭醋杆菌的混浊变种(AS1.41)、上海酿造所和上海醋厂从丹东速酿醋中分离而得的巴氏醋杆菌(A.pasteurianus)巴氏亚种(沪酿1.01号)。 (二)、发酵机理 (C6H12O6)N+nH2O nC6H12O6 C6H12O6+2ADP+2Pi 2CH3CH2OH+CO2+2ATP CH3CH2OH+NAD CH3CHO(乙醛)+NADH2 CH3CHO+NAD+H2O CH3OOH+NADH2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从总体上对微生物进行描述。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显微镜,并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生物,认识水里的生物,学会观察。 学情分析 全班学生基本对学习科学产生很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都有较强学习科学的意志。还有少部分学生缺乏探索精神,学生对科学的自学能力偏低,学习的主动性也不是很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3、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教学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从总体上对微生物进行描述。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显微镜,并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生物,认识水里的生物,学会观察。

学情分析 全班学生基本对学习科学产生很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都有较强学习科学的意志。还有少部分学生缺乏探索精神,学生对科学的自学能力偏低,学习的主动性也不是很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3、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六年级科学上册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1 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水滴里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②自主观察 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小学科学实验1、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引言:水无处不在,在我们的地球上,水的面积占去75%。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喝水,用水洗澡,洗菜,洗衣服,浇花。水看上去是没有颜色的,但实际上水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哦,今天让我们通过这个实验一起来认识一下水中的“朋友们”吧。 准备材料:放大镜、玻璃瓶、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腐烂的水草 实验过程: 看似透明清洁的水里究竟有什么呢?

1.在玻璃瓶内加入一些池塘中的绿水。 2、将腐烂的水草放入玻璃瓶里,放到没有阳光的地方。 3、用滴管吸取一到两滴绿水滴到载玻片上,用镊子将载玻片轻轻地盖在载破片上。 4、 (一)、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拖住镜座,置于胸前,镜筒朝前,镜臂朝后,把显微镜放在实验 (二)、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同学们取水时一 定要注意安全哦

倍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动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像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亮度均匀合适 (四)、把所有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五)、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左眼向目镜内刊,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果不清楚,可以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楚(六)、先将要观察的标本或部位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调节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楚 (七)、实验完毕,把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 上。显微镜不要随意移动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知道微生物是一种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了解荷兰的科学家列文虎克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教学重点:能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且认识微生物是一种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水、玻璃片、滴管等 预习要求: 1、阅读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2、预习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初步了解微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引导学生看一看,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知道,是水。) 大家能看到这杯水里有什么吗?(看不到) 2、教师引导:不过,我们使用特殊的工具就能看到水里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水滴里的世界》,来探究一下一滴普普通通的水里,究竟有哪些东西? 二、观察采集到的水样 1、教师引导:课前,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都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样,并且记录、汇报。 2、我们再来用放大镜看一看我们带来的水样又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水样,记录并汇报。 3、教师谈话:我们用肉眼和用放大镜看我们带来的水样是一样的。不过,如果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又打算怎样去观察呢?需要借助什么样的工具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

体,就要借助特殊的工具——显微镜。 4、激趣导入:那么,我们来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看一看水滴里会有什么,水滴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三、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教师引导: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就要先来认识一下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教师出示显微镜并相机介绍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显微镜的方法,特别引导学生要注意显微镜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轻拿轻放。 4、教师强调显微镜的使用注意点: A、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B、使用的时候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盖玻片。 C、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四、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教师引导: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认真的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并做好活动记录。教师巡视,并相机作一些指导。 3、汇报交流汇报观察结果:水滴里到底有什么?他是什么样子的?他在运动吗? 教师相机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 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我们又把它们叫做微生物。(板书:微生物。) 五、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 出示科学家列文虎克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 2、学生交流列文虎克的资料,教师作相应的补充介绍。 3、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最想观察什么? 4、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微生物学说课稿

专业: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说课稿 说课人: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下午好!我叫。。。,来自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我说课的内容是《微生物技术》,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大纲、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课程设置 1.课程定位: 无论生物技术的发展如何突飞猛进,微生物技术一直是其重要的基础和核心,不可或缺,对于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微生物技术是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之一。因而微生物技术是生物制药技术、微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掌握必备技术、形成无菌意识以完成微生物检测、纯培养、生长测定、育种和菌种保藏等工作任务的重要课程。 这些生物技术在产业应用的前提是有大批专业素质较高的生产技术人员,我院生物工程系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这些生物工程产业培养一线技术工人。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酿酒生产和食品加工中主要细菌、酵母菌、霉菌等类群、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了解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功能及其利用方式;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方法;微生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微生物培养与生长测定方法;菌种保藏的方法。 2.技能目标:掌握微生物显微操作、形态鉴定、无菌操作、生长培养、分离纯化等技能。并能综合运用微生物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微生物的生产培养和食品卫生指标检测。 3.素质目标: 增强生产操作规范意识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摄取知识和信息、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探索创新等职业关键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 二、课程设计 2.1理念和思路

苏教版 小学科学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水滴里的生物》习题

水滴里的生物习题 刘家桥小学王爽 一、填空 1、海洋中的也是一种微生物。 2、在自然界里取一滴水常会有、、、 、。 3、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国家)。 5、细菌、病毒及霉,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_________。 6、请你说出几种不同微生物的名称、、 、。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中、中、里、 等都有微生物。 二、判断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微生物只是单细胞构成的低等生物。() 3、显微镜的使用中是允许观察者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的。() 三、连线题,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弗莱明青霉素 巴斯德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一、填空 1、海洋中的藻类也是一种微生物。 2、在自然界里取一滴水常会有鼓藻、水蚤、草履虫、钓钟虫、轮虫。 3、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荷兰(国家)列文虎克。 5、细菌、病毒及霉,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6、请你说出几种不同微生物的名称细菌、藻类、病毒、霉。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土壤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都有微生物。 二、判断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微生物只是单细胞构成的低等生物。(×) 3、显微镜的使用中是允许观察者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的。(×) 三、连线题,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弗莱明青霉素 巴斯德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