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造林技术设计
造林工程施工方案

造林工程施工方案水土保持造林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需要采取流水作业。
整地和绿化的施工顺序是先整地后绿化。
工艺流程包括整地、定点放线、挖树坑、苗木栽植、竣工清理和养护。
放线法是成片整齐式种植的常用方法。
可以使用仪器和皮尺定点放线,将绿地等的边界的平面位臵作为依据,量出每株树木的位臵,钉上木桩,写明树种名称。
排列整齐、成片的树种以路缘石为依据,用皮尺、测绳等,按照设计的株距,每隔10株钉一木桩作为定位和栽植的依据。
苗木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选择长势旺盛,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树形端正、根须发达的苗木。
育苗期内没有经过移栽的苗木移栽后成活率比较低,绿化效果也不好。
苗木选定后,需要马上编号,以免挖错。
挖树穴是苗木栽植前的重要步骤。
种植穴的大小根据苗木的规格视情况而定,带土球的一般要求比土球大20cm左右。
而裸根苗的坑穴则应保证根系充分伸展。
速生杨的栽植穴不小于80×80×80cm,其他不小于50×50×50cm。
细致整地,去除石块、杂草、树根及其它垃圾。
定植前的修剪非常重要。
修剪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发,保证树势平衡,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修剪时的修剪量根据不同的苗木品种来修剪。
常绿的针叶树及绿篱一般不用多剪,只剪去枯病枝、受伤枝即可。
较大的落叶乔木,尤其是生长势强的树木,可进行强剪,甚至可以截干,以减轻根系的负担,维持树木体内水分平衡,使树木栽后稳定,不致招风摇动。
对于花灌木及生长较慢的树木,可去除全部叶或部分叶,去除枯病枝、过密枝,保持其自然树形。
如果在生长季节栽植必须要进行修剪作业。
在栽植过程中坑底填少许表土,与复合肥或有机肥拌匀,干要树直,根系舒展,随填土随砸实,栽植深度以树干基部原土痕向上2cm,整出树穴。
上覆松土,以利浇水保墒。
栽植后立刻浇透水,半月内再浇透水2~3次。
以后视气候情况进行浇水,直到植株成活为止。
栽植后,按1.3米高度统一涂白。
水土保持林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林实施方案为了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水土保持林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水土保持林是指在山区、丘陵、沙化地区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通过植树造林、草本植被恢复等措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水土保持林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首先,进行科学的区域划分和选址。
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水土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科学划分水土流失危险区、植被恢复区和重点保护区,确定水土保持林的建设范围和重点区域。
在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和植被恢复措施,确保水土保持林的建设效果。
其次,进行土地治理和准备工作。
在确定好建设范围和选址后,需要对土地进行治理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清除杂草、石头等杂物,进行地表平整和改良土壤等工作,为后续的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工作做好准备。
同时,还需要进行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如植物篱、沟渠等,加强土壤固定和水土保持效果。
接下来,进行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工作。
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土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和草本植被进行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
在植树造林时,要注意树种的选择和配置,合理布局,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在植被恢复方面,要注重草本植被的选择和种植密度,加强地表覆盖,减少水土流失。
最后,进行水土保持林的养护和管理。
水土保持林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是水土保持林实施方案的重要环节。
这包括定期对水土保持林进行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加强水土保持设施的维护和修复,保证水土保持林的长期效果。
同时,还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利用,合理安排林地的经营活动,保证水土保持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水土保持林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土地条件,科学合理地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加强养护和管理工作,确保水土保持林的长期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林草工程施工方案

水土保持林草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水土保持林草工程是指通过合理的林草植被配置和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保护和改善土壤、水资源,减缓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保障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林草工程的施工方案应结合地区的地形地貌、水土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
二、项目背景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各地区的水土保持问题日益凸显。
典型的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和湿地退化现象频发,给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重大影响。
水土保持林草工程是解决水土保持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植被恢复和相关的土地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缓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状况。
三、项目目标1. 保护和改善地区的水土资源,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提高土地的保肥力和保水性;2. 恢复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改善气候条件;3. 推动农田绿化和生态农业发展,增加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4. 促进当地农民就业,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
四、施工范围1. 林草植被的种植和恢复:包括树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植,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进行配置和恢复;2. 土地整治和治理:包括地表的平整和改善、土地的固定和保护、地表的绿化和植被覆盖;3. 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包括建设沟渠、围垦山坡、设置护坡、开挖潭堰等水土保持设施,减缓水土流失和改善地表的水沟排水系统。
五、施工工艺水土保持林草工程的施工工艺应合理科学,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运用合适的技术和设备,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效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现场勘测和规划:在选择合适的施工地点前,应进行全面的现场勘测和规划,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种植密度和施工方式。
2. 土地整治和植被种植:在进行土地整治和植被种植时,应根据土地的利用性质和地形特点,选择合适的工艺和设备进行操作,确保植被的成活率和植被覆盖率。
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标准[详]
![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e56d4e2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0.png)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开展20XX工程建设领域标准规范制定、修订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为规范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障国家资源战略安全,使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获得生态效益而制定的。
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多年来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国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和《工程建设标准出版印刷规定》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对水土保持林工程的基本术语、专业调查、小班区划调查、栽植材料调查、总平面图设计、新建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低效水土保持林改造工程设计、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其它工程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XX国建设部批准实施,由建设部标准定额司负责具体管理工作,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调查规划设计院。
参编单位: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主要起草人:王宏伟、桑和会、杜滨宁、郭祥胜、赵有贤、薛秀康、蒋代书、高作峰、丰庆荣、宋菲、李建华等目录1 总则42 术语和定义53 综合调查63.1 一般规定63.2 专业调查63.3 小班区划调查73.4 栽植材料调查84 总平面图设计84.1 一般规定84.2 总平面图设计84.3 总平面设计图图面要求105.1 一般规定105.2 新建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115.3 低效水土保持林改造工程设计126.1 一般规定136.2森林防火136.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46.4 其它灾害防治147 配套工程设计157.1 一般规定157.2 管护用房157.3 道路工程167.4 其他工程16本规范用词说明17附录A 水土保持林工程综合调查因子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B 水土保持林工程造林模型树种配置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C 水土保持林工程主要树种选择表19附录D 水土保持林工程造林整地规格及应用条件表20附录E 水土保持林工程主要树种适宜密度表 <株/HM2>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方案

丹巴县大渡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半扇门沟、宅龙沟)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四川顶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9月丹巴县大渡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中的半扇门沟和宅龙沟位于大渡河一级支流小金川河的左岸,本工程为项目区内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工程主要整治内容表二、编制要求:1、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方式,坑口直径0.6m,坑深0.6m;2、造林时间选择在春、秋两季。
栽植方法采用“穴植”,技术要求是“三填、两踩、一提苗”。
3、抚育管理包括间苗定苗、松土除草,促进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除蘖平茬,在栽植后1~2年,应选留一生长健壮、干形通直的主干,将其余的萌蘖条去掉;修枝整形,宜在初冬和早春树木休眠期进行,幼树修枝强度宜小,大树可适当加大;及时浇水、施肥、防虫及补植,成活率低于40%的,必须重栽。
种植规格、要求及需苗量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顺序一般为:地形细整—→定点放线—→乔木栽植—→灌木种植—→地被草坪栽植—→施工期养护—→养护管理期养护—→竣工验收移交(1)、选材1、表土、肥料、水等应符合本工程要求;2、植物品种2.1所有植物应考虑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在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及东北、山西等省份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效果的苗木,带冠种植;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生长的、并有丰满干枝体系和苗壮的根系。
植物应无缺损树节、擦破树皮、受风冻伤害或其他损伤,植物外观应显示出正常健康状态,能承受上部及根部适当的修剪。
2.2乔木应具有挺直的树干,发育良好的枝杈,根据其自然习性对称生长。
不应有大于直径20cm未愈合的伤痕。
2.3运到现场的乔木高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其胸径应按施工图纸要求。
2.4露地栽培花卉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地形细整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施工场地,对照设计施工图进行场地细整。
1、地形要求,应使整个地形的坡面曲线保持排水通畅,堆筑地形时,根据放样标高,由里向外施工,边造型,边压实,施工过程中始终把握地形骨架,翻松辗压板结土,机械设备不得在栽植表层土上施工。
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

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1.工程背景和目的(1)保护土壤资源和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避免土壤侵蚀和土壤质量的退化。
(2)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增加,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3)提高耕地保育和风景园林的建设质量,提供美化环境,改善人居环境。
2.工程设计原则(1)生态原则:设计应符合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科学原则:设计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选择适合的生物、技术和管理措施。
(3)可持续原则:设计应注重工程的长期效益,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
(4)区域协调原则:设计应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和其他相关工程项目,实现协同发展和资源整合。
3.工程设计步骤(1)调查和评估:对工程区域进行详细的地理、地质、水文、生态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估,了解工程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水土保持状况。
(2)设计方案: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符合工程要求的设计方案,包括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
(3)设计计算: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工程设计计算,包括植被配置、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和尺寸等方面的计算。
(4)设计图纸:根据设计计算结果,绘制设计图纸,包括工程剖面、工程平面和施工图等。
(5)施工和验收: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完成后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设计要求和技术措施(1)保持地表覆盖: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和植被密度,保持地表的覆盖度,减少土壤暴露和水土流失。
(2)控制坡面径流:采取适当的排水和排沟措施,减少坡面径流的速度和冲击力,防止坡面侵蚀。
(3)防止地块流失:根据地块的坡度和长度,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梯田、防护网等,防止地块的整体流失。
(4)改善水质:通过植被和土壤的滞留作用,减少农药和肥料等污染物在径流中的含量,改善水质。
(5)合理利用水资源:设计应注重水的循环利用,合理设置水源和灌溉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管理和维护要求总之,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是为了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制定的设计规范。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介绍

B. 封山育林
在这类山坡地依托残存的次生林或草、灌植物等,通过 封山育林措施达到恢复水源涵养林,形成稳定林分的目的。
封山育林除了政策、管理保护等措施外,技术上主要是 林分密度管理和林分结构调整等。
锡林浩特休牧区牧草均高比非休牧区高4-9cm, 平均盖度提高10-30%,亩均产量提高18-40kg。
C. 大量破坏天然草皮植被,从而加剧水土流失,恶化生态 环境。
D. 由于燃料奇缺,各地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劳力去觅取燃料 而作为非生产性的劳动力消耗。
一吨干粪相当于0.58吨标准煤。 一吨牛粪,意味着损失50公斤粮食(牛粪处理后可作猪食料)
※ 发展薪炭林解决农村能源比起其他常规 能源有其独特的优点:
薪炭林不与其他业争地 可再生能源 薪炭林营造投资少,见效快、生产周期短 作为燃料不污染环境 水土保持效益显著
②坡耕地上的农林间作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坡耕地在一些水土 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往往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0~70%。在小流 域综合治理规划中,对一些坡度较大的坡耕地采取逐步退 耕还林草的措施,当然采用坡耕地农林间作的形式是一项 行之有效的过渡办法。
A. 坡耕地上建立生物地埂 B. 坡耕地林粮间作
使林农、林牧、林草、林药的合理结合形成多功能、 多效益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形成林中有农、林中有牧、 利用植物共生、时间生态位重叠,充分发挥土、水、肥、 光、热等资源的生产潜力,不断培肥地力,以达到最高 的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
小流域综 合治理
(一)坡面水土保持林
1. 坡面水土保持林(或水源涵养) 2. 护坡薪炭林 3. 山地农林复合系统
2.立体配置
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 结构的配合。
根据林种的经营目的,要确定林种内树种、其他植物种 及其混交搭配,形成林分合理结构,以加强林分生物学稳定 性和形成开发利用其短、中、长期经济效益的条件。要注意 当地适生的植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经济开发的价值。
北票市水土保持林营造关键技术

林果花卉现代农村科技2019年第4期辽西北地区的北票市,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当地的生物气候条件和地质土壤条件十分恶劣。
在北票市营造水土保持林,首先需要选择抗旱、抗寒、抗病虫的灌木树种,在此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混交模式以及整地方式,即会取得较好的造林效果。
1科学精细整地技术1.1精细整地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意义。
北票市位于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春季造林期间土壤水分不足,所以,改善拟栽树的林地土壤水分是解决北票市造林效果的主要环节之一。
精细整地的目的是提升造林的成活率。
采用精细整地技术措施,不仅能改变造林地块地形地貌,有效拦蓄造林地的地表径流量,而且具有对土地进行有效翻松、降低土壤容重、提升土壤透水性和持水量的作用,进而可以提升造林地块所栽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1.2精细整地类型与技术。
整地方式有水平阶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水平沟整地、鱼鳞坑整地4种。
1.2.1水平阶整地技术。
在造林地块中,对于地面比较系统完整的地段可以采用水平阶整地技术。
水平阶整地方式是在设计并确定好等高线的基础上,以等高线为基准点和基准线,进行里切外垫的整地方式,最终形成阶面水平或稍向上(内)倾斜的反坡面。
水平阶的阶宽为1.0~1.5m ,阶长依据整地的地形而定,通常情况下2.0~10.0m 不等,阶深深度以40~50cm 为宜;阶外的上缘培修成20~25cm 高的土埂,用以防止水土流失。
1.2.2反坡梯田整地技术。
反坡梯田整地方式主要用于坡面系统完整的地段。
横向为连续带状的形式,田面低于坝沿,自坝沿向内倾斜成10°~15°的反坡面,整体的反坡梯田面的宽度为1.5~2.5m 。
在反坡带内,约5m 长的距离挡有一个土埂,目的是预防雨季造成水流汇集;反坡梯田的深度一般为40~60cm 。
1.2.3水平沟整地技术。
水平沟整地方式主要在坡面完整、比较干旱、坡度较陡的斜坡面上进行。
水平沟的上口宽度为1.0~1.2m ,沟底宽度为60~70cm ,水平沟的深度为60cm ,在水平沟的外侧修有高度为20cm 的埂,沟内每延长5m 左右设计一个横挡用于隔断汇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
《水土保持林学》造林技术设计
一:前言
二:设计地区概况及立地分析
三:造林技术设计
(一)立地类型划分
(二)造林类型设计
(附)造林类型(典型设计)表
四:结束语(小结)
造林技术设计(作业)
一、前言
⊙主要阐述造林技术设计的重要性:林业生产周期长﹑造林成功与否关系到几十年上百年的大事,应以科学为依据。
因此,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并为以后的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稳定高效的林分结构,进一步提高人工林的产量、质量、各种效益必须要进行设计。
⊙造林技术设计要在充分调查社会自然经济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分别立地条件类型编制造林类型。
⊙设计时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认真调查研究立地条件及林种的生物学特性,并广泛搜集群众的造林经
验。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及树种特点提出相应的造林技术设计。
⊙造林技术(措施)设计作业包括:
①树种的确定及树种选择设计;
②群体结构设计;
林分组成设计――单纯林,混交林(混交方式等)
密度及种植点配置设计
③整地技术设计:方法﹑规格﹑季节等;
④造林方法设计:造林方法﹑季节﹑种苗规格及数量;
⑤幼林抚育管林:松土除草等等一系列措施;二、涉及地区概况及立地条件
通过造林地区概况分析进一步明确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为完成上述设计提供依据。
⊙自然条件:
分析气候条件降水特性、雨量、气候是否干旱﹑温度﹑热量等;
分析地形地貌条件海拔高度、坡度大小、地形是否完整等;
分析土壤条件土壤厚度、土壤水分、养分、矿质含量等;
分析水文状况地表水、地下水、有无灌溉条件等;
分析植被状况为树种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要找出立地限制因子和主导因子:降水少﹑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应选择抗干旱树种营造生态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
⊙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本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经济状况、主要产业,分析劳动力状况、交通状况等。
三、造林技术措施设计
(一)立地类型划分:(本作业结合2个立地类型)Ⅰ、海拔>700m-阴坡-土层厚度>30cm(水源涵养林);
Ⅱ、海拔<700m-阳坡-土层厚度<30cm(水土保持林);
为每一立地类型设计一个造林类型(可以是多个造林类型);
(二)造林类型设计(典型设计)
1、林种设计
立地类型Ⅰ:水源涵养林;
立地类型Ⅱ:水土保持林;
2、树种选择及林分结构设计
(1)树种组成及混交类型、方式(方法)及混交比例
⊙ 树种组成单纯林混交林(立地Ⅰ、立地Ⅱ)
⊙ 混交类型、方法及比例(立地Ⅰ、立地Ⅱ)
如:乔灌混交(类型)、带状混交(方式)、混交比例(乔木:灌木=x:y)
(2)造林密度及种植配置(立地Ⅰ立地Ⅱ)⊙ 密度可用株行距表示;
⊙ 种植点可以三角形和方形(正方形、长方形)(3)造林图式
单纯林-造林图式
混交林-造林图式
即在树种组成密度及种植点配置确定以后,画图表示。
如混交图式:(某一立地类型)
3、造林地施工设计
(1)整地设计
①整地方式、方法(带状﹑块状﹑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等)
②整地规格(长﹑深﹑度00截面形状)
③整地季节时间等:⊙划出整地图式
(2)造林(栽植)设计
①造林方法植苗造林(容器苗、裸根苗(是否截干等))
②造林季节与时间春﹑雨﹑秋及具体月份
③种苗规格、要求苗龄、苗高、地径及其他质量
要求
4、幼林抚育管理设计
⊙说明抚育管理的年限﹑年次数﹑时间及具体要求
⊙主要内容
①松土、除草
②平茬、除萌蘖
③是否补植(成活率41%~84%要补植)、提出补
植树种、规格及补植时间等
④病虫害防治
5、投资经费概算(可以不做)
(三)(最后要附)“造林类型设计表”-把所有内容列表表示
附造林类型表:
1、适用立地条件(立地Ⅰ或Ⅱ)
2、造林设计
树种
造
林
树
种
林
分
组
成
株
距
行
距
苗木规格用苗
量
株.h
m-2
苗
龄
基
径
苗
高
3、造林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项目)季
节
时
间
方
式
方
法
规格及要求(注意事项)
整地栽植抚育
四、结语
写出对本次课程设计的一些想法﹑体会﹑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