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设计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要求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要求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水土保持工程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为了确保水土保持工程的效果,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设计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工程背景与目标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要求首先需要明确工程背景与目标。

工程背景包括土地类型、地形地貌、降雨情况等。

目标则包括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植被等。

在确定工程背景和目标后,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规范。

二、基本原则与方法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要求还包括基本原则与方法。

基本原则主要涉及工程设计的可行性、经济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方法包括水土流失评价、工程措施选择与设计、工程监测与评估等。

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师遵循这些原则和方法进行设计工作。

三、水土保持工程分类与设计要求根据工程目标和功能,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防治水土流失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等。

设计规范要求在不同类型的工程中,根据工程的功能和特点确定相应的设计要求。

例如,在防治水土流失工程中,要求合理布置侵蚀防治措施,如坡面防护、植被恢复等;在水资源保护工程中,要求有效利用雨水资源,设置合理的集水、蓄水和排水系统;在生态修复工程中,要求选择适宜的植被类型,重建生态系统等。

四、土地利用规划与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的一体化要求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要求与土地利用规划有机结合。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考虑水土保持的需要,并将相应的规划要求体现在设计中。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划定绿地、水域和建设区域的比例,并设置相应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保护城市的水土资源。

五、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要求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要求还包括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的要求。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工程运行过程中,要进行定期检测与维护,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效果的持久性。

六、监测与评估要求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工程监测与评估。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水土保持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以保护和改善土壤、水体、植被等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工程。

本文将设计一份水土保持实施方案,旨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土地退化,提高农田产量和农民收入。

一、项目背景1.1 项目概述本项目位于某县的农村地区,农业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和不科学的土地管理,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农田产量和生态环境。

因此,有必要实施一项水土保持工程,以改善土壤和水资源状况。

1.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土地退化,提高农田产量,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同时,本项目还将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项目内容2.1 土地治理和水资源保护2.1.1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通过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配置农田、林地和水体等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土地退化风险。

2.1.2 构建土壤保育网络建立土壤保育网络,包括合理设置水土保持林带、绿化带等,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2.1.3 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严禁乱采乱挖、乱排乱倒等行为,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资源问题。

2.2 农田管理和耕作措施2.2.1 推广有机农业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质量。

2.2.2 实施水浇地灌溉改善灌溉方式,推广水浇地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2.2.3 引入农业科技引入现代农业科技,通过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适宜耕作措施的推广,提高农田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2.3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2.3.1 实施退耕还林对于无法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进行退耕还林,恢复植被,防止土地退化。

2.3.2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加强农村环境治理,进行土地复垦、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工作,提高农村生活环境质量。

2.3.3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防止偷猎和非法采伐等活动。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以保护土地资源、预防水土流失、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本方案涵盖了以下章节:二、项目背景⑴项目概述在这一章节中,将对项目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包括项目地点、规模和目标。

⑵项目目标本章节将详细说明项目的核心目标,例如提高农田水土保持水平、减少水土流失等。

三、水土保持现状分析⑴土地利用及土壤状况分析在这一章节中,将对项目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评估土壤的质量和特性。

⑵水资源及水土流失风险评估本章节将对项目区域的水资源情况进行评估,并分析水土流失的潜在风险。

四、水土保持目标和措施⑴水土保持目标在这一章节中,将明确水土保持的核心目标,例如减少水土流失率、提高土壤质量等。

⑵水土保持措施本章节将详细说明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例如修建梯田、建设水土保持设施等。

五、实施计划和预算⑴实施计划在这一章节中,将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工程进度、施工顺序等。

⑵预算本章节将详细说明项目的预算安排,包括材料费用、人力费用等。

六、监测与评估⑴监测体系在这一章节中,将建立水土保持的监测体系,包括监测方法和频率等。

⑵评估方法本章节将说明水土保持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指标。

七、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⒈项目地理位置图⒉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图纸⒊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八、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⒈《水土保持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关于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文件。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2023版)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2023版)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⒈引言⑴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背景和目的,介绍为什么需要进行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

⑵目标明确本方案设计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⒉可行性研究⑴土壤类型和特征描述项目区域的土壤类型和特征,包括质地、持水能力和侵蚀性等。

⑵气象条件分析项目区域的气象条件,包括降雨量、温度和季节变化等。

⑶地形和水文条件研究项目区域的地形和水文条件,包括坡度、流域分析和水文循环等。

⑷环境影响评估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源保护、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⒊水土保持措施设计⑴水土保持技术选择根据可行性研究结果,选择适合项目区域的水土保持技术,包括植被恢复、坡面防护和沟道治理等。

⑵工程措施设计设计具体的工程措施,包括排水系统、防护结构和沟渠建设等。

⑶农业措施设计制定农业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合理耕作和轮作制度等。

⑷教育与培训制定教育与培训计划,提高相关人员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技能。

⒋实施计划⑴项目时间表确定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时间表,包括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

⑵资源分配确定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所需的人力、财力和物资资源。

⑶风险评估评估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⒌监测与评估⑴监测指标确定监测指标,包括土壤侵蚀程度、植被恢复情况和水资源利用率等。

⑵监测计划制定监测计划,确定监测频率和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⑶评估方法制定水土保持效果评估方法,对实施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⒍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技术手册和监测数据表格等。

⒎法律名词及注释⑴水土保持法指水土保持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对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⑵环境影响评估指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过程。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说明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说明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说明
一、背景概述
1、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开发频繁,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建设单位应当重视水土保持,合理用地,强化建设前环境评价,减少环境方面的污染与破坏。

2、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政策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水土保持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及其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配套技术规范》等政策文件,要求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施工抉择设计严格进行保护和治理。

二、水土保持施工设计
1、工程治理技术路线
(1)对水土保持施工中动辄耗费的水源、用地,采取有效的节本管理措施,避免大量浪费。

(2)采用循环经济的原则,合理规划建设项目,控制材料消耗,汲取项目资源。

(3)运用治理技术,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建设工程,有效地保护环境。

(4)加强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管理,以保障施工进程中的环境安全及质量安全。

2、水土保持施工设计
(1)提高对水土保持施工的认识,科学制定施工设计,有效利用资源,并实施科学的生态管理。

(2)在施工前、中、后,分别进行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评估,以保护环境。

(3)在施工过程中,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如植被护坡、植物插枝等,以及保护水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保护水土保持安全。

按照水土保持施工设计,对水土保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持续性进行全面的管理,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过程的稳定可持续性。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范本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范本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范本一、工程概况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保护土壤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并遵循环境保护原则,确保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设计原则1.生态原则:优先考虑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防治结合:综合应用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避免仅依靠一个单一的方法。

3.工程适应性:根据工程场地的地形、土壤条件和气候特征,确定适合的水土保持方法。

4.综合管理:加强工程的管理与维护,确保工程长期有效。

三、设计步骤1.工程勘察在工程勘察阶段,需要详细调查工程场地的地质地貌、土壤质量、气候条件等基本资料,并进行土壤侵蚀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2.工程设计根据勘察结果,制定适合的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坡地治理:采取梯田、结构性措施等措施,减少坡地的土壤侵蚀。

(2)植被恢复:选择适宜的植被,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

(3)水源保护:设置适当的沟渠和拦沙坝,防止土壤流失,保护水源。

(4)护坡工程:采用护坡工程结构,如砌石护坡、混凝土护坡等,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5)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防止水文过程对土壤产生不利影响。

3.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实施。

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守环境保护法规,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工程管理与维护在工程竣工后,需要进行工程管理与维护工作。

定期巡查,及时处理工程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工程的正常运行。

四、案例分析以某水土保持工程为例,工程位于山区,地势陡峭,土壤质量较差。

设计方案如下:(1)坡地治理:采用梯田和横向挖槽结构,减少坡地的土壤侵蚀。

梯田设置合适的植被,增强坡地的保持力。

(2)植被恢复:选择山地适宜的植被,如松树、马尾松等,增加植被覆盖率。

(3)水源保护:设置坝体和沟渠,阻止水流过程中对土壤的侵蚀。

(4)护坡工程:采用砌石护坡结构,加强坡面的稳定性。

(5)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防止水文过程对土壤的侵蚀。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是中国工程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于2003年发布实施,统一了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的标准和要求,为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土壤侵蚀、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了技术指导。

本文将介绍《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总则:规定了该规范适用范围、工程分类、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等基本要素,为后续章节的具体规定提供了依据。

2.地质地貌与水文地质分区:明确了地理区域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对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的影响,根据不同地貌、土质条件进行分区,并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和要求。

3.农田水利与水保工程设计:规定了农田水利工程和水保工程的设计要求和标准,包括恢复性农田水利和防治农田水保工程等。

4.基坑和边坡工程设计:对基坑和边坡工程的设计提供了详细的规定,包括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护坡结构的选择与设计等方面。

5.山区、山地和丘陵地区工程设计:特别针对山区、山地和丘陵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进行了规范,包括滑坡治理、坡面防护等。

6.陡坡、梯田和盆地地区工程设计:针对陡坡、梯田和盆地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提供了相应的规定和建议,包括陡坡地区的梯田设计、盆地地区的排水设计等。

首先,该规范从土地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提供了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使得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通过规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标准,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其次,该规范明确了工程分类和分区,因地制宜地提供了相应的设计建议和要求。

不同地理区域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不同,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影响也不同,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施工。

第三,该规范对于工程设计提供了详细的要求和指导。

不仅包括了基本的农田水利和水保工程,还专门针对山区、山地、丘陵地区以及陡坡、梯田和盆地地区提供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使得工程能够更好地适应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说明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说明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说明
水土保持是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土壤和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的一种综合性工程。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是水土保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施工方案和设计方案,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形分析和水文地质调查:在进行水土保持施工设计前,必须对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和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便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2. 工程设计:根据地形和水文地质调查结果,制定出具体的工程设计方案,包括工程的布局、结构、材料等方面的设计。

3. 施工方案:根据工程设计方案,制定出具体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的时间、方法、工艺等方面的规划。

4. 施工监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专业的监理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5. 工程验收:在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验收,检查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在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还要加强施工监理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水土保持的目标,保护土壤和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发表时间 :2013-03-18 14:53:58发表人员:admin点击数:1593Technical regulation 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plan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SL204— 98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实施日期: 1998 年 5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的通知水科技 [1998]47 号根据 1995 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计划,由部水土保持司主持、主编制定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发布。

标准名称和编号为:强制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本标准自 1998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土保持司,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8年2月5日前言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水利部第 5 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本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总则。

简述编制本规范的目的和意义,适用范围,水土保持方案分阶段的要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及责任范围,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的目标等。

第二部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

主要有水土保持方案各设计阶段的要求,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及其基本情况调查、水土流失预测、防治方案的制定、投资概 ( 估) 算和效益分析等。

第三部分水土流失防治工程。

对防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工程、防风固沙工程、泥石流防治工程、绿化工程等 7 个方面的措施,分别提出技术要求。

本规范的解释单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位:本规范的主编单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本规范的参编单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规划设计院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本规范主要起草焦居仁刘震刘万铨曾大林蔡建勤王人:欣成姜德文汪有科严国民付永杰目次1总则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3拦渣工程4护坡工程5土地整治工程6防洪工程7防风固沙工程8泥石流防治工程9绿化工程条文说明1总则1.0.1 水土保持方案是开发建设项目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和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技术依据。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法规,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矿业开采、工矿企业建设、交通运输、水工程建设、电力建设、荒地开垦、林木采伐及城镇建设等一切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

1.0.3水土保持方案分阶段编制要求: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施设计三个阶段。

本规范适用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施设计阶段可参照本规范进行编制。

2新建、扩建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其内容和深度应与项目主体工程所处的阶段要求相适应。

3已建、在建项目须直接编制达到初步设计或技施设计阶段深度要求的水土保持设计。

1.0.4 开发建设项目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1对征用、管辖、租用土地范围内的原有水土流失进行防治。

2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并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3废弃土 ( 石、渣 ) 、尾矿渣 ( 砂) 等固体物必须有专门存放场地,并采取拦挡治理措施。

4采挖、排弃渣、填方等场地必须进行护坡和土地整治。

5开发建设形成的裸露土地,应恢复林草植被并开发利用。

1.0.5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应通过现场查勘和调查研究,经与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协商后确定,一般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项目建设区:指开发建设单位的征地范围、租地范围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

2直接影响区: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范围。

1.0.6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应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查清水土流失的现状,预测由于开发建设新增的水土流失,提出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及布局,确定水土保持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编制不同阶段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0.7 开发建设项目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拦渣、护坡、土地整治、防洪、防风固沙、防治泥石流、绿化等防治措施,使新增的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内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工程安全得到保障,泄入下游河道的泥沙显著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0.8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及防治措施技术的确定,除应遵循本规范外,还应遵循水土保持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该建设项目的行业标准。

返回目录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2.1 阶段要求2.1.1 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所规定的内容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区责任范围及其周边环境概况。

2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3生产建设中排放废弃固体物的数量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4水土流失防治初选方案。

5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2.1.2初步设计阶段: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 可行性研究阶段) 报告书,对各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进行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阶段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依据。

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3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数量预测。

4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初步设计,重点工程应有较详典型设计。

5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6实施的保证措施 ( 机构、人员、经费和技术保证等 ) 。

2.1.3 技施设计阶段:主要是按项目水土保持初步设计,进行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2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主要内容2.2.1方案编制总则:1结合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2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依据。

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3)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报告书。

4)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及审查意见。

5)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 ( 合同 ) 或任务书。

3 采用技术标准:包括有关水土保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

2.2.2建设项目地区概况:1建设项目名称、位置 ( 应附平面位置图 ) 、建设性质、总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建设规模、防治责任范围、工程布局 ( 应附平面团 ) 。

3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地面物质、植被等。

4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气象、水文、河流及泥沙等。

5项目区及周边地区人口、土地利用、经济发展方向和水平等社会经济状况。

6项目区发展规划。

7建设项目施工工艺、采挖及排弃固体废弃物的特点等。

8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2.2.3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1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

2预测的内容和方法: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

2)弃土、弃石、弃渣量。

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

4)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及流失总量。

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3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

2.2.4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1方案编制的原则和目标。

2建设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 ( 应附图说明 ) 、本方案的设计深度。

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 应附平面布置图 ) 。

4分区防治措施布局 ( 大型建设项目还应另行编制分区防治附件 ) 。

5方案实施进度安排及其工程量 ( 应列表说明 ) 。

6水土流失监测。

2.2.5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及效益分析:1水土保持投资估 ( 概) 算:1) 编制依据。

2) 编制方法。

3) 总投资及年度安排 ( 应列表说明 ) 。

2效益分析。

主要分折和预测方案实施后,控制水土流失、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土地生产力、保障建设项目安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效益。

2.2.6 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1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

2技术保证措施。

3资金来源及管理使用办法。

2.2.7附:水土保持方案(含大纲)审查意见。

2.3基本情况调查2.3.1 项目调查:主要调查项目名称、性质、生产规模、总投资、主体工程及附属工程状况、初步设计安排、生产年限及建设项目工艺、采挖及排弃特点等内容。

2.3.2项目区及周边地区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查阅有关设计资料,结合现场查勘,进行调查。

并附平面位置图。

2自然状况调查。

包括地形、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物质组成等直接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项目区范围较大的包括若干不同的类型区 ( 或不同条件的土地 ) 应分区进行调查。

1) 地形调查。

通过现场查勘和地形图分析,调查项目区的地貌类型 (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风沙区等 ) 及有代表性的地面坡度、坡长、沟道、河流情况等。

2) 气象、水文调查。

收集气象站、水文站实测资料,调查区内降水、气温、风力、蒸发以及河道径流、洪水、泥沙等。

3) 植被调查。

通过查阅当地的植物志、农业区划、林业区划等资料,结合现场样方调查,了解项目区的植被类型、林草生长及覆盖度等。

4) 地面物质组成调查。

查阅有关地质、土壤资料,了解项目区内不同地貌部位地面组成物质的种类 ( 土壤、裸岩、明沙 ) 和土壤类型、质地、土层厚度等。

5) 土地利用调查。

包括项目区目前的土地利用状况,今后土地利用的安排等,以预测拟建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并附图。

3社会经济调查。

包括开发建设单位及其周边地区 ( 包括项目的移民区 ) 的土地利用、人口、劳力、城镇建设和社会经济状况等。

4水土流失调查。

采取重点与一般相结合,以重点为主的方法进行调查。

着重了解不同类型土地的径流模数、土壤侵蚀模数。

项目区内每一不同类型区至少选一个有代表性的地段或小流域,对上、中、下游,坡面,沟壑进行全面调查,与项目区内面上一般调查情况相验证。

2.4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2.4.1 水土流失预测的时段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可分基本建设和生产运行两个时段进行预测。

重点预测方案服务年限以内的情况。

2.4.2预测的内容和方法:1原地貌、土地及植被损坏情况预测。

通过查阅开发建设项目的技术资料,利用设计图纸,结合实地查勘,对项目建设期、生产运行期开挖扰动地表、占压土地和损坏林草植被的面积分别进行测算。

2弃土、弃石、弃渣量的预测。

主要包括主体工程、临建工程、附属设施( 如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生活设施等 ) 、取土 ( 石、砂 ) 料场等生产建设过程中的弃土 ( 石、渣) 及工业和生活垃圾等方面。

通过查阅项目技术资料及现场实测和预测,了解其开挖量、回填量、剥采比、单位产品的弃渣量等,预测各时段的弃土、弃石、弃渣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