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书

合集下载

园区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通用8篇】

园区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通用8篇】

园区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通用8篇】水土保持方案篇一资源型城市环城矿山,尤其是环城露天矿山大量固体废弃物被排弃在排土场,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周围大气和水体被污染,并严重破坏矿山周围的自然景观,威胁周围居民的生活与身体健康。

与此同时,矿山企业,特别是国有老矿山企业的矿山废弃地的综合治理,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着,而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治理维护费用的投入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姑山铁矿的钟山排土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及示范,通过示范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彻底解决了排土场生态环境破坏对居民生活、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和危害,同时通过农、林、副产品收入,提高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改变了综合治理“投入大、产出小”的局面,减轻了国有老矿山企业的经济负担,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类似资源型城市环城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1 研究区概况1.1 研究区简介姑山铁矿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安徽省马鞍山市,矿山采用露天开采,开采规模为150万t/a。

钟山排土场主要排弃姑山铁矿露天开采剥离的岩土,已于20xx 年停止排土,排土场南北长约550m,东西宽约350m,共形成5个排土平台,标高分别为20m(1平台)、30m(2 平台)、40m(3 平台)、50m(4 平台)及60m(5 平台)。

排土场总占地面积约22.8hm2,其中4平台是面积最大的平台,面积约5hm2。

钟山排土场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 053mm,最大年降雨量1 895.5mm,最大1d 降雨量316.1mm。

梅雨期最长达43d,梅雨量最多达530.9mm,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5%。

降水季节性强,5~9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

所在地区年平均风速2.46m/s,最大风速39.9m/s,年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是ENE 和10.75%,年次导风向及频率分别是E和8.98%。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报告材料书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报告材料书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目录前言 (1)1方案编制总则 (2)1.1 编制目的及原则1.2 编制依据1.3 设计采用技术标准2 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6)2.1 建设项目概况2.2 建设项目区概况3 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21)3.1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3.2 预测的内容和方法3.3 综合分析4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33)4.1 方案编制原则和目标4.2 防治责任范围及设计深度4.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施总体布局4.4 水土保持分区防治措施4.5 水土保持方案论证分析4.6 施工组织设计和分年实施计划4.7 水土流失监测5 工程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52)5.1 工程投资概算5.2 效益分析5.3估算结论6 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62)6.1 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6.2 技术保证措施6.3 监督管理措施6.4 资金保证措施7 结论及建议 (64)7.1 结论7.2 建议8 附图及附件 (67)前言綦江县鱼栏咀水利工程位于重庆綦江北部,水库位于三角镇古柏村附近的通惠河上,距县城16km,距三角镇5km,地理座标东经106°44′,北纬29°05′。

项目以灌溉为主,兼有城乡供水、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主要由水库枢纽和灌渠两大部分组成,水库总库容2520万m3,正常蓄水位352m,设计灌溉面积7.45万亩,解决县城、场镇及农业人口20.33万人和27.92万头牲蓄饮水。

工程建设可保障綦江县五个乡农用水源,缓解綦江县用水紧张的矛盾,对改变綦江县面貌,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重庆江河水电咨询公司委托我院编制鱼栏咀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接受委托后即派员进行现场踏勘,对工程情况进行了解,编制出本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因考虑本工程目前正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本方案设计深度按可行性深度进行设计。

2023农村水土保持策划方案书(精选7篇)

2023农村水土保持策划方案书(精选7篇)

2023农村水土保持策划方案书(精选7篇)2023农村水土保持策划方案书篇11、基本情况1.1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坪山河又名新寮水、石头河,是淡水河的一条支流。

它起源于深圳市盐田区的梅沙尖,一直向东流经坪山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区,在惠阳区的下土湖纳入淡水河,是一条跨越三个地区的跨境河流。

坪山河天然河道全长39km,整个流域汇水面积184.9km2。

坪山河两岸地势平缓,阶地相对较开阔,地面高程约为18~29m,河床高程约15~20m。

坪山河流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濒临南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21.8℃,坪山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701.9mm。

受季风影响,雨量主要分布在3月下旬~10月中旬,占全年降雨量85%以上。

项目区主要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山地黄壤和冲积土,以赤红壤为主。

根据现场踏勘,工程沿线地形较为平坦,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工程沿线自然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程度轻微,其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km2·a)。

1.2工程概况.坪山河治理范围起于大亚湾与深圳交界处的上洋村,终于惠阳与大亚湾交界处新规划的龙海一路桥。

河道整治长度8.96km,新建堤防长度14.65km。

本工程等级为Ⅲ等,堤防级别为3级,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水闸建筑物工程级别均按3级设计。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防洪和治涝两部分,防洪部分包括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其中河道整治8.96km,堤防建设14.65km;治涝部分包括新建水闸2座、新建排水涵管16条;拆除重建翻板闸2座。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8个月,估算总投资为30471.21万元。

2、防治分区根据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工程总体布局、设计和功能区划,将本工程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营造区以及临时施工道路区5个水土流失防治区,主体工程区包括堤防建设区和水闸建设区两个二级分区。

3、水土流失预测3.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

水土保持策划书3篇

水土保持策划书3篇

水土保持策划书3篇篇一《水土保持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水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土地生产力,特制定本水土保持策划书。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通过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量,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1)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2)进行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与评估,明确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和主要原因;(3)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和实施方案;(4)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挡土墙、排水沟等;(5)推广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技术,如免耕、覆盖种植等;(6)建立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动态。

三、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1)成立水土保持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2)制定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3)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与评估。

2. 第二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2])(1)根据调查与评估结果,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和实施方案;(2)组织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态农业技术推广;(3)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

3. 第三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3])(1)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进行验收和评估;(2)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和完善水土保持规划和实施方案;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 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支持,保障项目的资金需求。

3. 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项目实施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4.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5.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五、预期效果1. 水土流失量明显减少,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报告书

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报告书
*县位于*省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地处东经104°51´~105°09´,北纬25°18´~26°10´,南北长96km,东西宽36km,全县总面积1429km2,耕地面积24.41万亩,全县总人口28.6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中约占24.4%,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3568万元,财政收入4388万元。
1.2 编制的依据
*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依据如下: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电站属小(二)型,其设计洪水标准为:大坝为30年一遇,校核为100年一遇;厂房设计20年一遇,校核为50年一遇。
本电站初选一台水轮机HLA551—LJ—160型,功率5000KW其配套电机为SF5000—20/3250。另一台为HLD41—LJ—140型,功率为3200KW,配套电机为SF3200—20/3250。
50(2)
洪峰流量
m3/s
1834
1545
据2001年版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8306-2001),工程区处于6度区内,对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按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水电站工程为新建工程。工程建设项目内容包括:拦河大坝、引水隧洞、调压井、钢筋混凝土压力管、主副厂房、开关站等。电站辅助工程由导流底孔、施工道路、施工场地、料场、存弃渣场和围堰等组成。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第5号令)

项目水土保持计划书

项目水土保持计划书

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质量下降,肥力流失 河床淤积:影响河道行洪能力,增加洪涝灾害风险 水资源污染:泥沙携带污染物,影响水质 生态环境恶化: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施工期水土流失特点
施工期水土保持方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施工期水土保持目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
植被恢复措施:在运营期间,定期进行植被恢复,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防止水土流失。
长期经济效益: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可以长期有效地保障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安全,促进可持 续发展。
综合经济效益: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经济效益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是衡量水土 保持效益的重要指标。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就业 机会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 质量
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生态平衡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公众 环保意识
监测方法:采用 遥感、GIS等手 段进行实时监测 和数据采集
评估标准:根据 国家相关法规和 标准,对水土流 失状况和防治措 施效果进行评价
评估结果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 及时调整和优化 水土保持措施, 提高防治效果
估算依据:国 家相关法律法 规、技术标准 及工程实际情

估算范围:包 括但不限于工 程措施、植物 措施和临时措
排水系统建设:合理规划排水系统,确保地表水和地下水能够顺利排出,以降低水流对土壤的 冲刷。
边坡防护措施:对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边坡区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挡 土墙、护岸等。
土地利用调整:根据项目需求和当地环境条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以降低对土壤和生态 环境的破坏。
监测内容:包括 水土流失状况、 防治措施运行情 况等方面
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水资源,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2023版)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2023版)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⒈引言⑴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背景和目的,介绍为什么需要进行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

⑵目标明确本方案设计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⒉可行性研究⑴土壤类型和特征描述项目区域的土壤类型和特征,包括质地、持水能力和侵蚀性等。

⑵气象条件分析项目区域的气象条件,包括降雨量、温度和季节变化等。

⑶地形和水文条件研究项目区域的地形和水文条件,包括坡度、流域分析和水文循环等。

⑷环境影响评估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源保护、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⒊水土保持措施设计⑴水土保持技术选择根据可行性研究结果,选择适合项目区域的水土保持技术,包括植被恢复、坡面防护和沟道治理等。

⑵工程措施设计设计具体的工程措施,包括排水系统、防护结构和沟渠建设等。

⑶农业措施设计制定农业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合理耕作和轮作制度等。

⑷教育与培训制定教育与培训计划,提高相关人员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技能。

⒋实施计划⑴项目时间表确定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时间表,包括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

⑵资源分配确定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所需的人力、财力和物资资源。

⑶风险评估评估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⒌监测与评估⑴监测指标确定监测指标,包括土壤侵蚀程度、植被恢复情况和水资源利用率等。

⑵监测计划制定监测计划,确定监测频率和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⑶评估方法制定水土保持效果评估方法,对实施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⒍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技术手册和监测数据表格等。

⒎法律名词及注释⑴水土保持法指水土保持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对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⑵环境影响评估指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过程。

水土保持方案优秀4篇

水土保持方案优秀4篇

水土保持方案优秀4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这里是作者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水土保持方案优秀4篇,仅供参考。

水土保持方案篇一一、水土保持方案设计1.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量由扰动地貌和破坏植被引发土壤侵蚀加剧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和由弃渣不合理堆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组成,42团盖孜河防洪工程地点为疏勒县巴合齐乡辖区河段,工程区内水土流失侵蚀类型以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为主,前者危害主要受自身环境因素影响,项目区以西北风为主,春季风速较大,灌区表层土壤干燥,常有沙尘天气,且天然植被无法得到充足的地下水补给,生长缓慢,因此风蚀加剧,加之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也会增加水土流失量;后者因河道防洪工程多为土堤,抗冲能力差,因此也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根据对主体工程报告的评估,对其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前瞻预测,由于工程建设临时施工道路等原因,项目区原地貌植被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再有,对于施工料场和生活区,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以防止出现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主体工程报告,结合项目区自然条件、主体工程布局及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划分水土保持分区,主要分为河道护岸工程区、料场区、临时生产生活区和施工道路区共4个防治类型区。

42团盖孜河防洪工程本身是一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项目,其水土保持方案应在水土保持防治分区内,即将主体工程布置设计包括的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也视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对工程开发建设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做出防治安排,各分区措施布局如下:①河道护岸工程区。

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针对主体工程设计的河道护岸工程,采用单排井柱加格宾石笼防冲顺坝护岸形式,对紊乱的河进行调整道,稳定主槽流路并减少河岸坍塌,进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②料场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书1 水土保持综合调查1.1 自然条件项目区地质构造属川中褶带龙女寺半环状构造区。

区内包括有龙凤场向斜、中心镇背斜、钱塘镇向斜和大石桥背斜及合川向斜;它们以龙女寺背斜为核心,呈半环状的构造形迹。

项目区大地构造区域属四川中台坳,亦称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

出露地层为侏罗系沙溪庙组和遂宁组。

沙溪庙组面积最大,主要由紫红、棕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紫灰、黄灰、灰棕色中至细粒长石砂岩呈不等厚互层,泥岩中普遍含钙质结核,砂岩中大型斜层理发育。

遂宁组主要分布在峨眉小流域,岩性单一,以棕红色厚泥岩为主,剥蚀风化深,以保水保肥力差的红石骨子为主要成土方式,土壤粘、廋、干旱、缺有机质。

北部地貌为台地、中部地貌为高丘、南部地貌为丘陵。

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但从未进行过综合治理。

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及耕地坡度组成情况见下表:表1-1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表注:耕地坡度是指耕作面坡度。

项目区的气候,因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降水、日照、风力等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其特点是:冬暖夏热,春早秋短,无霜期长,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风小湿度大。

春有连阴雨,夏常有伏旱,秋多绵雨,冬少寒潮。

表1-4 项目区气象特征表气温: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7.8℃,一年之中1月最低,日均温度为7.2℃,8月最高,多年日平均温度为28.3℃。

历年极端温度,1961年1月17日最低为-3.7℃,1972年8月27日最高为41.4℃。

日照:项目区地处亚热带低纬度、日照资源本应丰富,但是,因受西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交汇影响,造成秋、冬、春三季天空云层多且低厚,雾日持续时间长。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89h。

降水:项目区降水季节性、地区性差异明显、夜间降雨多于白天。

液态水多,固态水(雪、冰雹)少。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28mm,其中1968年最高,为1428mm;1961年最低,为828mm。

6-8月为暴雨最多时期,最早暴雨5月即可出现,由于降雨不均,暴雨多,强度大,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旱洪灾害几乎年年都有。

项目区洪水由暴雨形成,历时一般为一天左右,洪水发生季节与暴雨相应。

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为109mm,3-6h最大降雨量为72mm;2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为135mm,3-6h 最大降雨量为86mm。

项目区属涪江、嘉陵江水系。

涪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253 kg/m3;输沙率为665 kg/s,最大为2930 kg/s;输沙量为2112万t/a,最大为9240万t/a;浸蚀模数为731.1t/km2,最大为3130t/km2。

嘉陵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39 kg/m3,最大为5.24 kg/m3;输沙率为5356kg/s,最大为11800 kg/s;输沙量为16910万t/a,最大为37400万t/a;浸蚀模数为1077.4t/km2,最大为2368t/km2。

1.2 自然资源项目区主要成土类型是灰棕紫色水稻土和灰棕紫泥土,只有峨眉小流域是红棕紫色水稻土和红棕紫泥土。

灰棕色紫色水稻土成土母质为上下沙溪庙组的紫色砂泥岩风化的坡积物或残积物。

土层深厚,矿质养分含量丰富,潜在肥力高,保肥供肥性好,是项目区水稻生产和水旱轮作的主要基地,自然植被为柏树、桉树、竹类、青杠、马尾松、马桑等。

灰棕紫泥土主要分布在各向斜轴部及两翼的丘陵坡地,光热资源丰富,是旱粮作物和多种经营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其成土母质为棕紫、灰棕紫泥岩、砂岩、砂质泥岩夹灰色砂岩,母质风化度不深,矿质养分丰富,先天肥力高,胶体品质好,保水保肥力强,宜种性广。

自然植被有柏树、青杠、桉树、马尾松、泡桐、香樟、竹类等;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苕、胡豆、豌豆和其它各种杂粮;经济作物有辣椒、地瓜、南瓜、白菜等;经济林有广柑、梨、桑树等。

红棕紫色水稻土成土母质系侏罗系遂宁组,主要岩石为红棕色泥岩,砂质泥岩,夹钙质或石英粉砂岩,底部为砖红色石英粉砂岩。

本土属土壤粘重,通透性差,易滞水遭受湿害,且酸碱度较高,磷元素易被土壤固定,锌的有效性低,水稻易缺锌坐蔸,小麦发黄。

红棕紫泥土成土母质为侏罗系遂宁组的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质或石英砂岩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土壤胶体品质差,土内含有岩石碎屑,风化度浅,土质瘦,背肥,作物长势差。

自然植被稀少,只有零星柏树和杂树以及竹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苕、豆类以及一般蔬菜。

1.3 社会经济情况渝南项目区位于合川市西部,嘉陵江与涪江之间,国道212线、遂渝铁路、合武高速路(在建)均从中穿过,有中型水库(白鹤水库)一座,符合“四沿”战略规划。

项目区涉及三庙、古楼、太和、隆兴、大石等5个镇,46个行政村,分为白鹤、宝龙、峨眉、南溪河、骑龙河、阜陵、盆古、桐梓沟、望仙等9条小流域。

其中:白鹤、南溪河、骑龙河、阜陵、桐梓沟5条小流域属世界银行贷款水土保持合川项目区。

总人口10.52万人,农业人口9.74万人,农业劳动力5.40万个。

项目区农业人均耕地0.17 hm2,农业人均基本农田0.06 hm2,农业人均经果林地0.007 hm2。

1.农村产业结构。

2004年,项目区农业总产值12903.0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743.7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0%;林业产值608.9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7%;牧业产值4076.6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6%;渔业产值473.6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

农业人均产粮663公斤,农业人均纯收入1910元。

2.农业生产。

项目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109.31hm2,粮食总产量64531.26t。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2.68 hm2,总产量90.08t。

经果林面积652.63 hm2,年产量1733.33t。

牧业养殖主要有猪、牛、羊等,最主要的是饲养猪,以农户饲养为主,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专业户集中饲养。

项目区有养殖水面356.56hm2,年产鲜鱼592.12t。

项目区农业生产情况见下表:项目区粮食在满足自给基础上有所剩余,剩余部分用于出售。

用材林地仅85.23 hm2,主要原因在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遭严重破坏;仅有经果林652.32 hm2,基本上是新栽植或对原有果园改造而成,但种植比较分散,无论是大石、古楼的枇杷,还是大石、隆兴、太和现有的蚕桑,尽管局部地区有较大面积的发展,但从整体上讲还是未集中成片,规模较小。

项目区应该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做大做强水产产业,形成以“库塘为主,稻田为辅”的生产格局,重点抓特色鱼的发展。

1.4 水土流失特点项目区位于合川市西部,属中强度侵蚀区。

侵蚀类型主要为面蚀,侵蚀面积达111.89km2,占幅员面积的59.3%,其中:轻度侵蚀21.24 km2,中度侵蚀38.44km2,强度侵蚀33.90 km2,极强度侵蚀14.58 km2,剧烈侵蚀3.73km2。

土壤侵蚀模数为2630t/(km2·a),年土壤侵蚀总量达49.64万t。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上,坡度越大流失强度越强,另外荒山荒地、疏幼林地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在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主导因子分区方法,项目区划分为北部台地强度侵蚀区、中部高丘极强度侵蚀区和南部丘陵中强度侵蚀区。

北部台地强度侵蚀区包括白鹤、宝龙两条小流域。

土地总面积为4870.69 hm2,水土流失面积为2785.56 hm2,占类型区总面积的57.2%。

其中轻度流失597.80 hm2,占流失面积的21.5%;中度流失852.74hm2,占流失面积的30.6%;强度流失743.29hm2,占流失面积的26.7%;极强度流失469.88hm2,占流失面积的16.9%;剧烈流失121.85hm2,占流失面积的4.4%。

选择宝龙小流域作为典型小流域进行设计。

中部高丘极强度侵蚀区包括峨眉、南溪河、桐梓沟、骑龙河四条小流域。

土地总面积为8106.12 hm2,水土流失面积为5163.91hm2,占类型区总面积的63.7%。

其中轻度流失758.19hm2,占流失面积的14.7%;中度流失1959.51hm2,占流失面积的37.9%;强度流失1615.52hm2,占流失面积的31.3%;极强度流失667.27hm2,占流失面积的12.9%;剧烈流失163.42hm2,占流失面积的3.2%。

选择南溪河小流域作为典型小流域进行设计。

南部丘陵中强度侵蚀区包括阜陵、盆古、望仙三条小流域。

土地总面积为5898.41hm2,水土流失面积为3239.78 hm2,占类型区总面积的54.9%。

其中轻度流失768.20 hm2,占流失面积的23.7%;中度流失1031.81hm2,占流失面积的31.9%;强度流失1030.97hm2,占流失面积的31.8%;极强度流失321.15hm2,占流失面积的9.9%;剧烈流失87.65hm2,占流失面积的2.7%。

选择盆古小流域作为典型小流域进行设计。

1.5 水土保持治理现状等项目区地处合川西部,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59.3%,年土壤侵蚀总量达49.64万t,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地农民群众生活比较贫困的根源。

大量的泥沙输入涪江、嘉陵江,不仅造成下游河床抬高,淤塞水库、塘堰,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使项目区旱灾、洪灾频繁,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差,项目区农业人均纯收入仅有191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863元,是合川市扶贫重点地区之一。

据我们调查,发生了水土流失的地块,与没有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块相比较,前者要多施肥料40%左右,而产量比后者低25%左右。

1993年,发生特大旱灾,受灾面积达80%,减产1600万kg粮食。

项目区没有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但当地政府组织栽种了一些柏、桑等,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作用。

由于治理规模小,分布零星,治理效果不明显,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合川市经过10多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建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水土保持机构,培养造就了一批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才。

其中,合川市级水保机构共有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员8人,项目区镇级水土保持技术人员10人。

合川市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已有十多年。

在十多年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中,全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科技为先导,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建成了一批以小安溪、灵凤河、海子溪为代表的示范小流域,在全市形成了较大影响,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在合川市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有管理优势,有人才优势,有技术优势,更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将达到预期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