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讲义
水土保持方案讲义

第一篇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点主讲人赵永军一、编报审批管理(一)编报审批管理——5号令(1995年5月30日水利部令第5号公布于2005年7月8日修订,依据为《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1、约束范围凡从事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
2、时限要求审批制项目,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
核准制项目,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
备案制项目,在办理备案手续后、项目开工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
(二)初步设计的落实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应当纳入下阶段设计文件中。
开发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依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和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篇章,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投资概算。
初步设计审查时应当有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参加。
(三)方案的分类方案报告书:凡征占地面积在一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一万立方米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方案报告表:其他开发建设项目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四)审批权限中央立项,且征占地面积在五十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五十万立方米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或者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中央立项,征占地面积不足五十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不足五十万立方米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地方立项的开发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下技术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相应级别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由开发建设项目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跨地区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应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审批的项目,如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等发生变化时,项目单位或个人应及时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按照本规定的程序报原批准单位审批。
(五)方案的作用水土保持方案必须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方可办理土地使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项目立项审批或者核准(备案)等其他有关手续。
第六章 水土保持规划

(二)水土保持规划的作用
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2、确定合理的治理措施,有效开展水土保持 工作
3、制定改变农业生产结构的实施办法和有效 途径
4、合理安排各项治理措施,保证水土保持工 作的顺利进行
5、分析和估算水土保持效益,调动群众积极 性
(三)水土保持规划的意义
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民经 济的建设方针、国家规定的水土保持发展 目标、各方面对水土保持的需求,以及规 划范围内的条件和特点,按照自然规律和 社会经济规律,提出一定时期内预防、监 督、治理、开发的方向和任务,以及需要 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和分期实施步骤,据 此来安排水土保持计划,指导水土保持工 作的开展。
二、自然资源调查
(一)土地资源调查 包括土地类型、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现状 等。 (二)水资源调查 以调查地面水为主,同时调查地下水。
(三)生物资源调查 着重调查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 源,以植物资源为主。在动物资源中着重调查易 于饲养、繁殖、肉皮毛绒等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 能力的畜、禽、鱼、虫和珍奇动物。 (四)光热资源调查
大面积规划中,根据气象站、水文站的观测资 料,结合农业气象,就光热资源的以下三项主要 指标进行调查,作为不同类型区的分区依据之一。
(五)矿藏资源调查
大面积规划中,向各地各级计划委员会和地质、 矿产部门收集有关资料,结合局部现场调查进行 验证着重了解煤、铁、铝、铜、石油、天然气等 各类矿藏分布范围、蕴藏量、开发情况、矿业开 发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的 影响、发展前景等。小面积规划中,调查内容与 大面积相同。
一、自然条件调查 着重调查地貌、土壤与地面组成物质、植被、降 雨和其他农业气象等与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有关的 项目和内容。 (一)地貌调查 1、宏观地貌调查 2、微观地貌调查
《水土保持规划》课件

修正和改进
根据监测结果和经验总结,对实施过程进行修正和 改进,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水土保持规划案例分析
现实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享 问题解决思路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水土保持规划在不同地区 和不同条件下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分享一些成功的水土保持规划案例,展示其重要性 和可行性。
通过讨论和思考,提出解决水土保持问题的思路和 方法。
总结
1 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性
水土保持规划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增加,水土保持规划将越来越受重视。
3 个人反思
分享一些个人对于水土保持规划的思考和反思。
确定目标、制定策略和措施、实施方案、监 测评估以及修正和改进。
制定计划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可行的水土保持计划,包 括目标、策略和具体措施。
水土保持规划的实施
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制定科学合 理的实施方案。
监测和评估
定期监测和评估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对 策。
人员组织和合作
《水土保持规划》PPT课 件
欢迎各位参加本次《水土保持规划》的PPT课件。通过本次课件,我们将深入 探讨水土保持规划的定义、过程和实施,并分享成功案例和未来发展趋势。
什么是水土保持规划?
定义
水土保持规划是指通过有效措 施和策略,保护和合理利用土 地资源,预防水土流失和环境 破坏。
目的及意义
水土保持规划旨在保障生态环 境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土地资 源的稳定和可利用性,促进农 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涵盖范围
水土保持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 划、植被恢复规划、水资源管 理规划等,综合考虑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和生态保护的要求。
水土保持规划课件

水土保持规划课件第一章水土保持规划(planning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指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做好国土整治,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土及生物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及经济发展,根据土壤侵蚀状况,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应用水土保持原理,生态学原理及经济规律,制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的工作计划。
一、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必要性与局限性1、必要性(1)它符合土壤侵蚀的发育规律。
是以土壤水蚀的发育规律提出来的,小流域是以分水线为界限,以沟道小流域为治理单元。
侵蚀沟道小流域坡面与沟谷地、上游与下游的侵蚀是彼此联系的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的。
(2)以小流域为单元则可以成为一个系统。
(3)利于管理。
2、局限性(1)小流域只是水文单元,在经济发展上存在制约。
(2)小流域也强调发展经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
(3)小流域规模太小,不可能充分发挥规模效益,劳力有限,资源有限,结构简单。
(4)小流域在行政上的能力有限。
二、水土保持规划的作用1、明确生产发展方向,恰当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用地比例,使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土壤侵蚀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2、确定必须采取的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作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3、明确改变农业生产结构的实施办法和有效途径。
4、明确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所需的劳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时间安排。
5、实事求是地分析和估算水土保持工作各项效益,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
三、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及方针原则1、以流域为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2、必须紧紧抓住集中治理、综合治理、连续治理的原则3、规划中各项措施必须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4、在水土保持建设规划中,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短养长、先易后难5、水土保持建设规划中,要认真贯彻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水土保持规划方针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必须贯彻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
第三章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3.2.11.2 优化方案的综合评价与决策 (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以优化方案的技术、经济、环境、社会评价 项目为依据,详细列举对比各方案的优缺点,并分析缺点 能否克服,再根据方案的优缺点对比,由专家组和领导部 门共同决策选择方案。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的方法有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 分析法、价值系数评价法等。
3.2.10 水土保持效益计算
(3)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计算内容: ① 地表径流计算; ②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③ 区域小气候变化观测与分析; ④ 植被变化观测与分析。
3.2.11 规划设计方案决策与实施组织管理
3.2.11.1 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技术上的可行性 (2)资金上的可行性 (3)时间上的可行性 (4)生态环境影响的可行性 (5)政治及社会影响的可行性
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 (3)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 (4)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的 原则。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依据: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依据: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依据:
水土保持行业主管部门以红头文 件形式下发的行业内部必须执行的
各种管理办法和技术要求等。
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对开发建设项目和其他人 为不合理活动实行监督管理,防止人为造成水 土流失的目标。提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 案的编制、报批制度与“三同时”制度,监督 、监测、管理等具体措施。
3.2.5 预防监督、监测与水资源规划
(3)监测规划
水土保持监测的任务是通过建立全国或区域水土 保持监测网络,对水土流失动态和水土保持现状 实施监测,为制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 发展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水土保持设计规划讲义

绪论第一节关于规划的概念水土保持规划:是为了贯彻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水土流失地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规划:规划是一种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选择、制定最好行动方针的自觉过程。
从技术层面上解释水土保持规划,为了振兴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而应用各学科的有关理论、技术,将人们利用、保护水土资源的具体目标和意向自觉的、科学的分配到特定范围内的空间和实践的过程。
生态规划: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议对策,促进人类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第二节水土保持规划的方针和原则方针:贯彻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
原则:除上面的“24字方针”中大部分可以作为规划原则外,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有关部门发展规划相协调,做到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方法,遵循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三节水土保持规划的规划期和任务规划期:省级以上为10—30年,最长不超过50年;地、县级为10年。
规划编制应研究近期和远期两个水平年,并以近期为重点。
水平年宜于国民经济计划及长远规划的时段尽可能一致。
任务:进行综合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
研究规划区水土流失状况成因和规律。
确定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区。
拟定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因地制宜的提出防治措施。
拟定近期和远期的治理进度。
估算规划区的治理总投资。
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综合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
提出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
第四节水土保持规划的类型与方法类型:总体规划;实施规划;常规规划;优化规划。
第四章 水土保持规划

• 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 现有土地级别不能满足需求的,需要通过 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改造。 • 调整配置顺序见教材P124
• 4.2.1.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调查
• 地貌、土壤与地面物质、植被、降雨和其他农业气象与 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相关的项目和内容。 • 1.地质地貌调查
• 地质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石种类、风化程度等; 地貌调查包括宏观调查和微观调查。
• 2.土壤调查 • 土壤调查也分为宏观调查和微观调查 • ①宏观调查作为划分大面积规划分区依据之一,根据现 有地理、土壤等科研部门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划分,然 后到现场调查验证,了解其分部范围、面积和变化情况。 • ②小面积规划中,除了进行宏观调查外,还需具体调查 坡、沟不同位置的土壤和土质情况,作为土地利用规划 与治理措施布局的依据。 • 3.植被调查 • 根据自然地理、植物、林业、畜牧等部门的科研成果作 为初步划分,然后到现场调查验证。
• 4.3.3经济要素评价
• 1.人口结构分析与评价,包括数量结构分析和质量结构 分析。 • 数量分析:年龄、性别、劳动力和非劳动力等。 • 质量分析: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 • 2.产业结构分析,包括产出结构分析和投入结构分析。 • 产出结构:货币量来衡量。 • 投入结构:劳动就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资金分配结 构。 • 3.消费结构分析 • 吃、穿、住、用、烧、学习娱乐等。
第4章 水土保持规划
• 4.1 水土保持规划概述
• 1.水土保持规划的概念:
• 水土保持规划是指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国土整治,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土及生物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 农林牧及经济发展,根据土壤侵蚀状况,自然社会经济 条件,应用水土保持原理,生态学原理及经济规律,制 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水土保持专项设计重点讲义资料

神木县隆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工程水土保持专项设计榆林市北林生态建设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二0一二年三月神木县隆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工程水土保持专项设计批准:_高有军___审查:_李永刚__校核:_祁瑞__编写:_牛治民__目录1 项目概况 (1)1.1建设项目概况 (1)1.2项目组成与总体布局 (2)1.3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情况 (6)1.4建设施工工艺 (10)1.5工程占地 (13)1.6工程量及流向 (14)1.7主体工程施工组织安排 (16)1.8工程投资 (16)2 项目区环境概况 (17)2.1项目区自然条件 (17)2.2社会经济状况 (21)2.3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状况 (28)2.4防治措施的典型设计 (35)3 水土保持工程典型设计 (37)3.1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原则及标准 (37)3.2植物措施草树种优选及质量要求 (38)3.3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 (39)4 水土保持施工组织安排 (51)4.1工程实施原则 (51)4.2施工条件 (51)4.3施工进度安排 (51)5 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53)5.1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53)5.2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58)6 水土保持施工管理 (60)6.1管理措施 (60)6.2水土保持组织实施 (60)6.3技术与资金保障 (60)前言隆德煤矿(整合区)是陕西榆神矿区的规划矿井之一,早在2007陕西人民政府以陕政函〔2007〕167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为了使矿区合理有序地开发,煤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矿井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建设环保型、节约型矿井,项目的建设将为榆神矿区的矿井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同时对有效应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内需和振兴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于2010年4月由北京圆之翰煤炭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目前,项目环境评价报告的编制以及地质灾害、安全评价、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第一节关于规划的概念
水土保持规划:是为了贯彻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水土流失地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规划:规划是一种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选择、制定最好行动方针的自觉过程。
从技术层面上解释水土保持规划,为了振兴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而应用各学科的有关理论、技术,将人们利用、保护水土资源的具体目标和意向自觉的、科学的分配到特定范围内的空间和实践的过程。
生态规划: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议对策,促进人类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第二节水土保持规划的方针和原则
方针:贯彻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
原则:除上面的“24字方针”中大部分可以作为规划原则外,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有关部门发展规划相协调,做到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方法,遵循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三节水土保持规划的规划期和任务
规划期:省级以上为10—30年,最长不超过50年;地、县级为10年。
规划编制应研究近期和远期两个水平年,并以近期为重点。
水平年宜于国民经济计划及长远规划的时段尽可能一致。
任务:进行综合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
研究规划区水土流失状况成因和规律。
确定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区。
拟定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因地制宜的提出防治措施。
拟定近期和远期的治理进度。
估算规划区的治理总投资。
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综合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
提出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
第四节水土保持规划的类型与方法
类型:总体规划;实施规划;常规规划;优化规划。
方法:常规方法也称综合平衡法;优化规划方法。
第五节水土保持规划报告的编制程序
规划工作进行的程序
水土流失野外调查;基本情况的调查;内业整理和土地资源评价;制定规划的目标与总体布局;水土保持分区;预防监督规划;治理措施规划;投资估算;经济评价;进度安排与组织管理;图纸整理及报告书的正式编写。
第二讲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自然条件调查:着重调查地貌,土地与地面组成物质、植被覆盖度、降雨和其他农业气象学等与水土保持有关的项目和内容。
地貌调查:调查的目的:对现有资料进行验证和补充,分宏观调查和微观调查一般在微观调查中主要作用:1流域面积、流域形状沟道情况调查:干沟长度,主要支沟长度,全流域平均沟壑密度D=I/f,坡面情况调查着重调查坡面长度,和地面坡度组成。
坡面长度→量水平长度坡度〉25度〉35度作为规划的依据土壤(地面组成物质)。
以下同样都分为宏观调查和微观调查:
大面积调查是划分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标明具体的边界;小面积(微观)调查就是土壤学实习所要求的内容。
具体调查坡、沟不同位置的土地和地质情况作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
一般调查的内容: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容重,孔隙度,氮,磷,钾,有机质含量,作为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
3. 植被调查
微观调查包括林草植被的分布,面积,种类,群落生态情况和历史演变等,林地的郁闭度,草地的盖度和C=f / F 其中C——林(或草)植被覆盖度(%)F——类型区总面积f——林地(或草地)
4. 降雨和其他农业气象的调查
降雨:(1).年降雨量(2).年降雨量的季节分布(3).暴雨出现季节、频次、雨量、强度(最大、一般)占年降雨量比值
温度:年均温度,季节分布,最高、最低气温,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积温;无霜期,早霜、晚霜期
蒸发:1.了解水面与陆面年蒸发量;
2.调查干燥度(d)d值大于2.0的为干旱地区,小于1.5的为湿润地区,在1.5—2.0之间的为半干旱地区,灾害性天气重点调查霜冻,冰雹,干热风,风暴,风沙等分布的地区,范围与面积,出现的季节与规律,灾害程度等具体情况
注意:引用有关气象站、水文站或水保站的气象观测资料时,该站与规划小流域必须属于同一类型区,并且观测站位置与规划小流域之间没有高山阻隔等
二、自然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
包括土地类型,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现状等。
土地类型调查一般按土地所在位置及其地貌特征分类。
宏观调查中,一般分山地,坡地,沟地,平地等几大类。
微观调查中又分山顶地,山腰地,山脚地,在坡地中又分缓坡(小于5度),中坡(5—15度)陡坡(15—25度)急陡坡〉25度。
在沟地中又分沟坡地,沟台地,沟底地等
土地资源评价根据调查范围内各类土地的地貌与地面完整程度,土层厚度,土壤侵蚀,土壤质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石砾含量,盐碱化程度,以及有无灌溉条件等指标。
将各类土地分为六个等级,评价其对农,林,牧各业的适应性,再次为牧草地和水土保持林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目的:结合土地资源评价,提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土地利用不合理,导致水土流失和低产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方法
收集土地管理部门和农,林,牧等部门的普查和已有成果,按上述三方面作基本了解,结合局部现场调查,并在不同类型区内选有代表性的小流域进行具体调查,加以验证。
在小面积规划中,与当地农民,和乡、村干部结合,用土地详查的方法,对上述三方面的内容,一坡一地进行调查,着重了解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现状中存在的为题,为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打好基础。
水资源调查
以调查地面水为主,同时调查地下水。
干旱地区,水患较多的地区需要把它作为重点。
调查常水流量用活动三角堰量水槽或水量很小时,用水桶,量杯,秒表进行量算。
调查洪水流量选有代表性的断面,请了解历史情况的的人指出洪水痕迹进行量算等。
对于不同频率的暴雨洪水,结合暴雨调查,查阅当地的水文手册,弄清各次洪水的洪峰流量与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