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知识分享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ppt课件

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 下降,土地生产能力减
弱。
河床淤积
泥沙淤积影响河道行洪 能力,加剧洪涝灾害。
水资源污染
泥沙携带的污染物影响 水质,加剧水资源短缺
问题。
生态破坏
破坏植被,影响生物多 样性,降低生态系统服
务功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是指通过植树 造林、种草等手段,增加地表植 被覆盖,以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系 列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ppt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5
目录
•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概述 •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原理和策
略 •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种类和特
点
目录
•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规划与实 施
•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案例分析 •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未来发展
与挑战
01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概述
水土流失的危害
在未来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中, 将更加注重生态优先,强调生态 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以实现 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科学规划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土保持 林草措施将更加注重科学规划,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监测、评 估和规划,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
公众参与
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社会各界对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认识和支持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
对策和建议
加强科学研究
加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科学研究,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 和技术,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等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强化法制建设
加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法制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标准, 保障措施的顺利实施。
林业水土保持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方法

林业水土保持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方法林业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林业管理措施,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轻水土流失和水土污染的现象。
在如今全球气候变化加重、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林业水土保持愈发重要。
本文将就林业水土保持的方法进行论述。
一、植被的选择和种植植被是土壤保持和水资源保护的基础。
选择适合生境条件的植被,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和管理,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首先要选择具有强大根系和较高草盖度的植被,如杜鹃花、马尾松等。
这些植被的根系能够牢固地抓住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情况。
同时,应根据地理环境和降水情况来选择植被。
在山地地区,应选择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功能的植被,如针叶树种。
在平原地区,应选择具有吸水保水功能的植物,如玉米、大豆等。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二、梯田和沟渠的建设梯田和沟渠的建设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通过修建梯田,能够减缓斜坡地带的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梯田还能够增加土壤持水量,改善水分利用效率。
沟渠的建设则可以引导雨水流入相应的水库或湖泊,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在梯田和沟渠的建设中,需要根据地形地貌来进行设计和布置。
保证梯田的均匀和谐,使水流顺畅。
此外,还要加强沟渠的维护和修整,保持其畅通无阻,防止水流溢出和积水。
三、合理的伐木和造林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合理的伐木和造林对于保护土壤和水资源至关重要。
对于已经枯死或患病的树木,应及时进行伐木处理,防止其继续蔓延,造成腐朽和传染。
此外,还需控制木材采伐量,避免过度砍伐引发水土流失。
对于采伐后的地区,应及时进行合理的造林。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集约化的造林方式,能够有效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还要加强林地的管理,定期修剪和抚育,保证林地的良好生长状况。
四、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是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基础。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是对水资源、土壤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具有防止土壤流失、减少水资源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等多种功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作为水土保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土壤流失的主要形式之一,会造成土壤贫瘠和水资源浪费。
通过种植林木和草地,可以起到保持土壤固结和保护地表覆盖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植被根系能够牢固地保护土壤,防止其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蚀。
同时,植被覆盖也能够减少降雨对土壤的直接冲击,降低水土流失的概率。
因此,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保护水土资源、减少土壤流失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能够改善水资源的质量。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所必需的资源,然而,由于土壤流失和水污染的原因,水资源的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通过种植林木和草地,可以净化水体,提高水质。
植物根系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同时,植被能够增加土壤水分的渗透和储存,减少洪水和干旱的发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因此,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改善水质、节约水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实施能够建立和保护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的肥沃性和生态功能。
通过种植林木和草地,可以修复生态环境,恢复土壤的自然功能,形成自然保护带和生态廊道,促进植物和动物的迁移繁衍,维持生态平衡。
同时,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还能够减少土地的沙化和草原退化,提高土地的可利用性和生产效益。
因此,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保护水土资源、改善水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政策支持,提高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效益和可持续性,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知识分享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摘要: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是在水土流失地区人工造林或飞播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等,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与社会效益而采取的技术方法。
是区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的组合部分,与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组成一个有机的区域(流域)综合防治体系。
通过林业措施使相对稳定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可使它对外界的干扰、破坏,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在一定的情况下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林与水的关系其实质是水土保持林的水量平衡,即水土保持林对各水量平衡要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一般包括林冠层截留降雨、林地枯枝落叶层吸收水分和林地土壤水分入渗及贮水等主要过程。
关键词:水土保持林水文效应雨水枯枝落叶消减洪峰一、水土保持林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一)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作用林冠截留作用,是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树冠可以截留降雨,一般截留率为15%~30%。
被林冠截留的雨水,除一小部分被蒸发到大气中以外,其余大部分经过枝叶一次或多次截留以后,缓慢滴落或沿树干流下,改变了雨水落地的方式和降雨再分配。
林冠起到增加大气湿度、直接消减径流量、改变林下降雨的雨滴动能、相对延长降雨历时和保护地表的作用。
林冠的截留量与树种、树冠结构、林冠郁闭度、林冠的湿润状况、降雨量以及降雨强度有关。
枝叶越茂密,层次越多,树枝水平或轮状重叠排列,枝叶面积越大,截留量就越大。
降雨量越大,林冠截留量越大;降雨强度越大,截留量越大;反之,则小。
(二)、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作用林地枯枝落叶层也叫枯落物层,是由林木及林下植被凋落下来的茎、叶、枝条、花、果实、树皮和枯死的植物残体所形成的一层地面覆盖层。
它是林地地表所特有的一个层次。
而且林地的枯枝落叶腐烂后形成似海绵的松软层,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和透水性。
林地水土保持与治理技术

林地水土保持与治理技术林地水土保持与治理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旨在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技术手段,保护和改善林地的水土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林地水土保持的意义、常见的治理技术、实施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林地水土保持的意义林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功能。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林地遭受砍伐、挖掘和过度开发的压力越来越大,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加强林地水土保持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保护水资源:林地可以有效地保持和调节水资源,减少洪涝和干旱的发生。
通过疏导和调整林地水循环,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降低径流和土壤侵蚀的风险。
2. 保护土壤质量:林地是土壤形成和保持的关键环境,通过植被根系的固土作用,可以有效地减缓水流速度、抵抗风蚀,防止土壤的流失和侵蚀,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
3. 促进生态平衡:林地是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通过保护和改善林地的水土环境,有助于恢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二、林地水土保持的常见技术1. 林地植被恢复:通过种植适宜的植被,可以增加土壤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和侵蚀。
常见的植被恢复技术包括直播、移植和封坡,可以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和措施。
2. 林地排水工程:在治理林地水土流失问题时,排水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通过修建排水沟、挖掘水窖和建设堰塘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疏导和调整林地的水流,达到保护土壤和稳定植被的目的。
3. 林地护坡修复:林地坡面的土壤侵蚀是一个常见的问题,通过护坡修复可以有效地减缓土壤流失和侵蚀速度。
常见的护坡技术包括植被覆盖、垂直排水和梯田修复等,可以提高坡面的稳定性和抵抗风蚀能力。
4. 林地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通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建设示范区,可以集中展示和推广水土保持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引导周边地区的农民和农业生产者加强林地保护工作,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介绍

B. 封山育林
在这类山坡地依托残存的次生林或草、灌植物等,通过 封山育林措施达到恢复水源涵养林,形成稳定林分的目的。
封山育林除了政策、管理保护等措施外,技术上主要是 林分密度管理和林分结构调整等。
锡林浩特休牧区牧草均高比非休牧区高4-9cm, 平均盖度提高10-30%,亩均产量提高18-40kg。
C. 大量破坏天然草皮植被,从而加剧水土流失,恶化生态 环境。
D. 由于燃料奇缺,各地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劳力去觅取燃料 而作为非生产性的劳动力消耗。
一吨干粪相当于0.58吨标准煤。 一吨牛粪,意味着损失50公斤粮食(牛粪处理后可作猪食料)
※ 发展薪炭林解决农村能源比起其他常规 能源有其独特的优点:
薪炭林不与其他业争地 可再生能源 薪炭林营造投资少,见效快、生产周期短 作为燃料不污染环境 水土保持效益显著
②坡耕地上的农林间作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坡耕地在一些水土 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往往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0~70%。在小流 域综合治理规划中,对一些坡度较大的坡耕地采取逐步退 耕还林草的措施,当然采用坡耕地农林间作的形式是一项 行之有效的过渡办法。
A. 坡耕地上建立生物地埂 B. 坡耕地林粮间作
使林农、林牧、林草、林药的合理结合形成多功能、 多效益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形成林中有农、林中有牧、 利用植物共生、时间生态位重叠,充分发挥土、水、肥、 光、热等资源的生产潜力,不断培肥地力,以达到最高 的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
小流域综 合治理
(一)坡面水土保持林
1. 坡面水土保持林(或水源涵养) 2. 护坡薪炭林 3. 山地农林复合系统
2.立体配置
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 结构的配合。
根据林种的经营目的,要确定林种内树种、其他植物种 及其混交搭配,形成林分合理结构,以加强林分生物学稳定 性和形成开发利用其短、中、长期经济效益的条件。要注意 当地适生的植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经济开发的价值。
ch6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课件

主要有高寒草甸、温带草原、热带草原等。
特点
通过草地的恢复和建设,增加地表覆盖,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 态环境。
湿地类型及特点
湿地类型
主要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
特点
通过湿地的恢复和保护,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
03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规划与设计
04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实施与管理
实施原则与要求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在实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时,应优先 考虑生态效益,以实现生态、经济、 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科学规划设计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 ,科学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确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合理选择植物种类
根据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和程度,选 择适宜的植物种类,以充分发挥其水 土保持功能。
意义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 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 手段,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现状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广,程度深,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导致土 地退化、土壤贫瘠、水源枯竭、河流淤积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活。
危害
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还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同时,水土流失还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导致水资 源短缺和水质恶化。
措施建议
加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管 理,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宣传 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设计流程
第九章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土壤抗冲性(Anti-scouring of soil)指土壤抵 抗径流的机械破坏和搬运能力。王佑民等(1994) 研究结果显示,林地抗冲性最强,草地次之,农地 最差。多年生的天然草地在茎叶十分茂密的情况下, 土壤表层抗冲性高于林地,但在20cm土壤以下不 会超过林地。林草植物增强土壤抗冲性的作用主要 表现在其地被物层对地面径流的调蓄和吸收,以及 根系对土壤的固持作用方面。地被物包括活地被物 和枯落物,二者均有抗冲作用。
(三)固持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抗蚀 性和抗冲性
1、固持土壤作用
林木和草本植物的根系均有固持土壤的作用。许 多乔木树种主根粗壮,侧根发达,其上又生出大量的 须根,形成密集的根网。浅根性的树种和灌木树种侧 根发达,须根密集,交织成网,这样的根系网络能固 持土体,大大增强了土体的抗冲防蚀能力。不同树种 组成的混交林(Mixed forest),特别是深根性和浅 根性树种的混交以及乔灌混交林,根系纵横交错,且 多层分布,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固持士体,消除了土体 滑坡面的形成,为减轻或防止重力侵蚀,泥流和石洪 创造了条件。
在河流两岸和水库周围栽植一 些耐水湿的杨柳和灌木等树种, 密集发达的根系固土能力强,可 以缓冲或防止水流对岸边的冲陶 破坏作用。同时,庞大的根系从 深层吸水,可以减少土体的含水 量,使土体滑动面的潜流减少, 从而防止滑坡的产生。
草本植物具有丛密发达的根系, 纵横交错成根网,对固结土壤和 保持水土也起很大的作用,特别 是禾本科植物的根系固土能力更 为明显。在侵蚀坡面和沟底种草, 对于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流冲刷作 用很大。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种类的划分与地貌密切相 关,同时也受灾害性质及社会经济需求的影响。 水土流失区造林种草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水土流失, 但在不同的地貌立地条件下,造林种草的目的有 所区别,如在山地丘陵区的陡坡以防止土壤侵蚀 为主;在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地,又以涵养水源为 主;在水库、河川地区,以护库、护岸、固滩为 主;在饲草能源缺乏的地方,还要充分考虑改善 群众生活,提高经济水平,解决农村能源和饲草 等问题。因此,水土保持林草措施除保持水土外, 还具有多种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
摘要: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是在水土流失地区人工造林或飞播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等,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与社会效益而采取的技术方法。
是区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的组合部分,与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组成一个有机的区域(流域)综合防治体系。
通过林业措施使相对稳定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可使它对外界的干扰、破坏,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在一定的情况下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林与水的关系其实质是水土保持林的水量平衡,即水土保持林对各水量平衡要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一般包括林冠层截留降雨、林地枯枝落叶层吸收水分和林地土壤水分入渗及贮水等主要过程。
关键词:水土保持林水文效应雨水枯枝落叶消减洪峰
一、水土保持林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一)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林冠截留作用,是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树冠可以截留降雨,一般截留率为15%~30%。
被林冠截留的雨水,除一小部分被蒸发到大气中以外,其余大部分经过枝叶一次或多次截留以后,缓慢滴落或沿树干流下,改变了雨水落地的方式和降雨再分配。
林冠起到增加大气湿度、直接消减径流量、改变林下降雨的雨滴动能、相对延长降雨历时和保护地表的作用。
林冠的截留量与树种、树冠结构、林冠郁闭度、林冠的湿润状况、降雨量以及降雨强度有关。
枝叶越茂密,层次越多,树枝水平或轮状重叠排列,枝叶面积越大,截留量就越大。
降雨量越大,林冠截留量越大;降雨强度越大,截留量越大;反之,则小。
(二)、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作用
林地枯枝落叶层也叫枯落物层,是由林木及林下植被凋落下来的茎、叶、枝条、花、果实、树皮和枯死的植物残体所形成的一层地面覆盖层。
它是林地地表所特有的一个层次。
而且林地的枯枝落叶腐烂后形成似海绵的松软层,具有良好
的吸水能力和透水性。
枯枝落叶层具有截留、吸收部分降雨;彻底消灭降雨动能;形成地表保护层,维持土壤结构稳定;增加地表粗糙度,分散、滞缓、吸收过滤地表径流和拦截过滤固体径流,沉积沙粒等作用。
当降雨时,一部分雨水被林冠给截留,另一部分则被枯枝落叶截留。
枯枝落叶就像一层保护层,在降雨时,降低甚至消灭降雨的动能,防止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并通过枯枝落叶的间隙,分散和过滤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
二、林地土壤水文性质的改良作用
(一)、林地枯枝落叶的改良作用
地表枯落物可以吸收、阻拦和过滤地表径流,并且在拦截过滤固体径流后,沉积沙粒,防止了水土流失。
枯枝落叶形成的地表保护层,维持土壤结构稳定,在其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还起到防止土壤蒸发,稳定土壤湿度和温度,利于树木生长发育。
死亡根系和枯落物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孔隙率,增强土壤渗透降水功能,使土壤的保水能力得到提高。
腐烂的枯枝落叶可以增加土体有机质含量,并促使土壤生物和微生物种
类及数量的增加,活力增强,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进而使土壤渗透性能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少。
(二)、林地植物根系的改良作用
水土保持林中的植物根系对土体有良好的穿插、网络和固持作用。
水土保持林植物的根系,在土中像网状般交织,固结土壤,防止坡面侵蚀的形成,加固斜坡和固定陡坡,极大地增强了土壤的抗蚀强度,减少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的发生。
根在生长过程中将会在土壤中挤出通道,使地表水有可能顺着根与周围的土壤之间的接触面渗入土壤。
当根衰老或死亡后,它们会收缩,留出一些空隙,水也可以通过这些空隙渗入土壤。
植物根系还能通过改善土壤渗透性能和强化土壤的抗冲性起到保水保土的作用。
三、削减洪峰涵养水源的作用
(一)、消减洪峰的作用
种植水土保持林能延长洪水总历时,降低洪峰流量,减小洪水总量。
造林后随着林木的生长、郁闭度的提高,降雨的直接径流和洪峰流量都随之减少,并延长涨水时间,缓和洪水的危害。
林地中的土壤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可使河川汛期时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
降水时,由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森林土壤的生物物理作用,对雨水截留、吸持渗人、蒸发,减小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速度,增加了土壤拦蓄量,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从而起到了滞洪和减少洪峰流量的作用。
在一些地区,人们采伐森林,使地表被破坏,土壤的下渗能力减弱,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加,而且没有林冠和枯枝落叶的保护,地表径流容易汇集,引起洪峰流量的增加,就使洪灾更加严重。
(二)、水源涵养的作用
水源涵养作用是指暂时贮存的水分有一部分以土内径流的形式补充给河川,从而起到调节河流流态,尤其是季节性河川水文状况的作用。
水土保持林不仅提高了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而且也增加了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因此土壤吸收贮存水分的数量远远大于非林地土壤。
森林对水的截留、吸收和下渗,在时空上对降水进行再分配,减少无效水,增加有效水。
水土保持林的土壤吸收林内降水并加以贮存,对河川水量补给起积极的调节作用。
随着林地覆盖率的增加,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地下径流,使得河川在枯水期也不断有补给水源,增加了干旱季节河流的流量,使河水流量保持相对稳定。
还有森林凋落物的腐烂分解,改善了林地土壤的透水通气状况。
因而,森林土壤具有较强的水分渗透力。
有林地的地下径流一般比裸露地的大。
水土保持林能有效地防止水资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污染,减少进入水体的泥沙。
降水通过林冠沿树干流下时,林冠下的枯枝落叶层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净化,使水体保持相对稳定。
四、参考文献
(一)、百度文库
(二)、张荣瑛. 浅议我国林业生态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010 南平市延平区水利局
(三)、百度图片
(四)、作者不详. 水土保持发展与林业.
(五)、周晓果. 第五章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六)、王晓南、孟广涛、姜培曦、方向京、苏建荣. 浅谈植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机理.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