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考研

合集下载

2019北京林业大学水保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2019北京林业大学水保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薛东明

非定向就业
全日制
008
水土保持学

095400
林业
100229112200933
李梓萌

非定向就业
全日制
008
水土保持学

095400
林业
100229530205895
李敏

非定向就业
全日制
008
水土保持学

095400
林业
100229500905697
张欢

非定向就业
全日制
008
水土保持学

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
漠化防治
100229370904543
杨菲

非定向就业
全日制
008
水土保持学

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
漠化防治
100229611505956
万家鸣

非定向就业
全日制
008
水土保持学

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
漠化防治
100229112200660
张成玉

非定向就业
全日制
008
薛梦华

非定向就业
全日制
008
水土保持学

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
漠化防治
100229112200665
蔡立坤

非定向就业
全日制
008
水土保持学

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
漠化防治
100229153403064
丁兵兵

非定向就业

北京林业大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北京林业大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北京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林业(095400)Master of Forestry(一)林业硕士概况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林业大学于2011年增设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成为首批招收林业硕士的院校。

林业硕士依托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林学下的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和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生态学等学科群,充分立足行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紧密围绕我国林业和生态建设需要,以培养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手段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适应了我国林业和生态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的林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适应林业及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奉献林业及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精神。

(2)掌握现代林业基础理论,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和林业技术应用、管理和研发的能力。

(3)具备林业行业和生态建设领域的基本执业能力。

(4)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外文专业文献。

(三)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方式与年限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修业(学习)年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修业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指导。

校内导师应由本单位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

校外导师应由来自林业生产实践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本学科总学分要求为28学分,包括课程学习22学分和必修环节6学分。

1.课程设置本学科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为22学分,学位课学分要求为14学分,选修课不低于8分,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第1学年之内完成。

北林森林生态学历年考研真题(大题)

北林森林生态学历年考研真题(大题)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历年考研真题(大题)一.结合北京周边地区荒山治理问题,谈一谈荒化治理应遵循的生态学原则。

北京周边地区荒山治理问题1从气候特点讲,北京周边地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致使地表水地下水短缺土壤结构不佳严重影响地表植被生长发育,在长期干旱条件下降水量的减少会导致地表径流量的减少,大风天气盛行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很容易导致土地沙漠化2从地质地貌上讲,北京及周边地区沙漠化区域地层主要特征是二元化结构,即下伏结晶基底,上覆新生界盖层,其它地层极为零星,但华力西期晚期花岗岩比较发育,第三纪、第四纪含沙砾层分布广泛,北京周边地区内荒漠化成沙的物质来源主要为疏松基岩、轻质土壤风蚀和河湖沉积物。

荒化防治方法1对荒漠化土地实行围封治理。

采取工程围栏和生物围栏的方式,将荒漠化地块严格保护起来,明确规定生态草建设区不准放牧,禁止牲畜和人为破坏,使生态系统得以体养生息,加速植被的自然恢复。

2营造抗旱耐盐碱的灌木。

针对疏林草原的特点,实行林草问作、乔灌混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为草本植被的葫发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小环境。

3松土补播。

对植被盖度在15%~30%的荒漠化土地中的碱斑地块,实施翻松,补播适宜的多年生草种,增加草地盖度。

4种植适宜草种。

对植被盖度15%以下的荒漠化草地,实施全面整地、机械播种、打井灌溉工程围栏封护等措施,建设人工草场。

5改良品种。

对治理后植被盖度已达到80%以上,但经济价值较低的生态草地,实行全面或局部引种多年生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草种,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二、碳汇是目前的热点生态学问题,何为碳汇,请以碳汇的角度来谈一谈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循环中碳循环的异同。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中重要的碳汇和碳源,在这个系统中,森林的生物量、植物碎屑和森林土壤固定了碳素而成为碳汇,森林以及森林中微生物、动物、土壤等的呼吸、分解则释放碳素到大气中成为碳源。

北京林业大学_荒漠化防治工程学_试卷_试题库_答案

北京林业大学_荒漠化防治工程学_试卷_试题库_答案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试题库答案一、填空题1.据2004年的调查结果,我国荒漠化的面积为(262.63)km2。

2.我国沙漠沙的机械组成以 (细砂)为主,矿物成分主要是 (石英),最缺乏的营养元素是 (氮N)。

3.湿润指数是指(年平均降水量)与(土壤潜在蒸散量)的比值。

4.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原“三化”是指(沙化)、(植被退化)和(盐渍化/盐碱)。

5.荒漠化的监测方法包括(地面监测)、(航空监测) 和 (卫星监测)三种。

6.荒漠化产生的气候区域是 (干旱区)、(半干旱区) 和 (亚润干旱区 )。

7.风沙区的防护林体系主要包括(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 、(绿洲防护林) 、(道路防护林)。

8.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6月17日)。

9.《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于(1994)年在法国巴黎签署,“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10.根据地貌形态与地表物质组成可把荒漠分为(石质荒漠)、(沙质荒漠)、(砾质荒漠)、(盐质荒漠)四种类型。

11.中国的四大沙地是指(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

12.中国的八大沙漠是指(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

13.我国荒漠地区的地带性土壤主要有(棕漠土)、(灰漠土)、(灰棕漠土)三种。

14.我国干旱地区的降水量约在(100)mm—(250)mm之间、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约在(250)mm—(400)mm 之间。

15.在土壤的粒级划分中,粗沙、中沙、粉沙和粘粒的径级范围分别为(0.5-1.0)、(0.25-0.5)、(0.01-0.05)、(<0.01)mm。

16.世界上有沙漠分布的国家很多,塔尔沙漠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奇瓦瓦沙漠在(墨西哥),辛普森沙漠在(澳大利亚)。

17.荒漠化实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起因和发展的。

2018北京林业大学水保学院考研复试通知复试时间复试分数线复试经验

2018北京林业大学水保学院考研复试通知复试时间复试分数线复试经验

2018北京林业大学水保学院考研复试通知复试时间复试分数线复试经验启道考研网快讯:2018年考研复试即将开始,启道教育小编根据根据考生需要,整理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水保学院考研复试细则,仅供参考:一、复试科目(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二、复试通知(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依据《北京林业大学2017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加强推进信息公开,不断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严明招生纪律,确保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结合我院情况,制定学院复试工作方案,通知如下:一、复试资格审核、体检、考生学院双向沟通活动要求1.复试考生资格审查的工作程序和办法时间与地点:3月26日下午14:00—下午17:00主楼608、613(自然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结构工程、林业硕士);3月22日下午14:00—下午17:00(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术型硕士不同研究方向审查地点详见该学科复试办法)。

操作方式:各学科秘书审查复试学生证件材料,经审查符合条件者,持体检表(详见体检要求)、复试登记表(个人信息及导师意向信息齐全)及100元复试费缴费截图(缴费网址:/web/main.action?meetingId=319,请提前操作缴费)至学院研究生秘书处登记盖章。

各类考生需查验审核的材料及要求如下。

(1)统考考生(应届本科毕业、往届本科毕业生):①准考证;②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生应交学生证复印件,本科阶段成绩单原件或复印件,英语四级成绩单复印件,入学时交验毕业证);③有效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4发表的论文原件及复印件(附加分考核依据,如有请提供)。

学院留取②③4复印件。

(2)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按(1)审查,同时须提交“报考2017 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原件。

2. 体检要求我校校医院于2017年3月23日及3月27日提供两次集中体检服务,如在此时间段不能参加体检的可以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自行体检(体检表上加盖学院公章方为有效),并于4月6日前将体检结果邮寄招生处。

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复试笔试科目汇总表

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复试笔试科目汇总表

出版.2013.1
学院
招生专
代码 学院名称 业代码 招生专业名称
006 园林学院 081300 建筑学
006 园林学院 083300 城乡规划学
006 园林学院 083400 风景园林学(工学)
006 园林学院 097300 风景园林学(农学)
006 园林学院 095300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 学位)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方向:林产化工专业 制浆造纸:
综合/制浆造纸专业综合
陈嘉翔主编,《高效清洁制浆漂白新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周学飞编著《制浆漂白清洁新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詹怀宇主编.《制浆原理与工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陈克复,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第二版)(上册,下册). 轻工业出版社
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
001 林学院 090702 森林培育
森林培育学或果树栽培学总论
002 林学院 0907Z2 城市林学
园林树木栽培学或森林培育学
001 林学院 090703 森林保护学
森林昆虫学 / 林木病理学
参考书目
备注
《3S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冯仲科等编写
李俊清,森林生态学(第3版),2017,高等教育出版社;牛翠娟,基础生 态学(第2版),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 《土壤学》,孙向阳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植物营养学》 上下册,中国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土壤学》,孙向阳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植物营养学》 上下册,中国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森林培育学》(第三版),中国林业出版社,翟明普,沈国舫主编;《果 树栽培学总论》(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郗荣庭主编 《园林树木栽培学》(吴泽民主编,2012年,中国农业出版社)或《森林 培育学》(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沈国舫,翟明普主编;。 李成德主编《森林昆虫学》,2004,中国林业出版社 叶建仁、贺伟主 编《林木病理学(第3版)》,2012,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1、林学:森林科学,珊瑚森林与热带森林,园林,人与林关系,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经营与经济,自然保护区管理,园林
植物与园林技术,森林工程,农村林业发展;
2、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危机管理,环境管理与保护,政
治学,公共治理理论;
3、林木遗传育种:林木遗传育种,林木繁殖,森林种子理学,森林树
木病虫害防治,森林植物抗性;
4、畜牧与兽医:畜牧草原生态,畜牧营养学,畜牧兽医,兽医检疫;
5、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雨洪利用,沙地动植物害防治,自然及人工湿地研究;
6、动物科学:动物生态,动物遗传育种,动物保护与繁殖;
7、园艺:高效节水灌溉,水稻育秧科学,蔬菜栽培与植物保护,农作
物育种,农村林业快速发展。

北京林业大学评出6个精品专业

北京林业大学评出6个精品专业

北京林业大学评出6个精品专业
佚名
【期刊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28)1
【摘要】北京林业大学最近评出了6个精品专业,即林学、园林、生物科学、农林经济与管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城市规划.
【总页数】1页(P92-92)
【关键词】北京林业大学;精品;荒漠化防治;生物科学;水土保持;城市规划;林学;农林【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40
【相关文献】
1.农林类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实现途径研究r——以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德育精品项目为例 [J], 张鑫;赵聪
2.高校评出299门国家精品课程 [J],
3.2013广西检察机关评出各类精品案件和十佳法律文书 [J], 华成斌;王伦锋;曹维维;孙桂江;贾文宇;汪俊辉;
4.宜昌蜜桔早熟精品评出前3名 [J], 李建军
5.2006年度374门高教国家精品课程评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
业考研
一、学科概述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起源于1952年由关君蔚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北京林学院组织成立的森林改良土壤教研室,1958年由周恩来总理提议,经国务院批准在本校首创水土保持专业并组建水土保持学科。

第一代学科带头人关君蔚院士和第二代学科带头人高志义教授、王礼先教授为代表的学科群体,50-70年代对我国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和野外试验,其中山区泥石流预报研究工作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

1980年在本校成立水土保持系,1981年建立全国第一个水土保持硕士点,1984年建立全国唯一的水土保持博士点,1989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1992年建立国际上第一所水土保持学院,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设立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林业生态工程三个研究方向,其主要任务是解决我国对水土资源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所提出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紧紧把握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结合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在培养出高质量科研人才的同时完成多项国家重大科研。

从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四年的时间内,学科建设经费及各项基金投入合计近千万元。

目前本学科已形成具有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为首的学术梯队,坚持走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在森林水文、土壤侵蚀、荒漠化防治、林业生态工程、流域规划设计、灾害预警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在我国大规模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科技支撑作用,其研究涉猎范围广,覆盖面大,对全国同类学科建设发展起带头和示范作用,目前国内培养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博士均出自于此,其发展状况代表着国内此研究领域的发展水平。

学科多次获国家、省部级科研进步奖及国家和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奖,并成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及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多项重大国家计划的编制工作以及国家法令的技术论证工作上起着重要的参与主导作用。

二、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紧密结合,针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需要,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并在与国内外同类学科的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围绕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荒漠化防治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开展教学和科研研究工作,稳步向前发展。

1、水土保持方向进行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研究,建立实现流域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持系统;在流域复合系统的资源、环境、人口、社会经济的空间分布规律,各项技术措施的空间配置的原理、方法以及相互作用机理,流域动态监测调控的机理及途径方法,流域管理的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对水分运动及水量转换的调节机制和森林生态系统对流域径流形成的调节机制,森林生态系统伴随水分运动和水量转换过程的主要水质要素迁移规律,降雨径流侵蚀能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林木根系层的固土力学机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特征与
调节水文功能的规律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为实现生态复合系统的稳定、协调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持。

水土保持方向面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主战场,主攻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退化地区,在森林水文、生态水文、流域水文、森林与水、森林与环境、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形成因子、资源配置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的研究有重大突破。

在继续加强水土流失基础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掌握我国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水的损失和土壤侵蚀机理,深入揭示水蚀、风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等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建立评估与预测各种水土流失形式的数学模型,可为全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取得理论突破。

在研究方法上,在原有的专业技术方法的基础上,融入生态经济系统理论,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与物质流、信息流,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建立不同类型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合理开发经营模式,使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资源以及其它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紧密结合,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整治的理论基础方面有重大突破。

在灾害研究方面,注意预防措施研究,并与调节相结合,防患于未然,全面与水土流失灾害作斗争,为区域开发、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林业生态工程方向面向新形势下组合后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主要从事林业生态工程体系的配置、布局、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在林业生态工程营建与经营管理、困难立地造林、森林综合效益增强的理论与技术;林业生态工程区域性改善土壤、改善小气候和森林水文等生态效益的作用机理;林业生态工程区域效益与环境评价理论方法、指标体系,开发林业生态工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动态监测网络系统;林业生态工程区域空间信息管理系统;林业生态工程的功能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预测系统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此研究方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融合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与经济生态等理论方法,在原有构建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概念及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继续补充发展,以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注入新思想,填补我国在此研究领域的空白。

利用现代化的仪器技术及手段,在防护林建设技术试验研究、防护林效益的综合评价研究和流域管理可持续方面会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3、荒漠化防治方向面向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程的主战场,凭借其地学与生物学的综合优势,着重研究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与综合防治措施体系,防沙治沙植物材料选育与飞封造技术体系,荒漠化地区植被演替规律及植被恢复措施,荒漠化及其防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生物结皮固沙,荒漠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等,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水平学科比较,今后应加强风蚀地貌数值模拟、风蚀胁迫下植物生理生态特性、沙漠(地)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应尽快建设沙风洞,展开土地风蚀性测定等基础性研究。

融合信息技术、基础科学理论和方法以及管理科学,并与荒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相结合建立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诊断与评价系统、规划决策系统、工程设计系统、技术咨询系统;为当前及未来大范围防沙治沙生态工程的建设,提供现代化的管理、决策手段,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荒漠化防治新材料的研制开发以及荒漠化防治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有较大突破项。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
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