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幸福
积极心理学:幸福感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幸福感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个体幸福感和正面情绪的科学,它探索了人们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满足感和意义。
与传统心理学关注问题、缺陷不同,积极心理学着眼于个体的优点、成功和幸福。
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发掘个人优势和积极体验,可以增强心理韧性,提升生活质量。
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被定义为对生活满意度和整体幸福的主观评价。
研究表明,幸福感不仅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个体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习惯也起到关键作用。
积极心理学强调,通过培养乐观的心态和感恩的心情,个体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压力,更快速地从挫折中恢复过来。
此外,与他人的积极互动和社交联系对幸福感也有重要影响。
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显著促进作用。
研究发现,与他人分享喜悦和成就感不仅能够增强个体的幸福感,还可以加深人际关系的联系,形成持久的社会支持网络。
此外,追求个人目标和寻找生活中的意义也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内在动机和自我实现感对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当个体的行为与其核心价值和长期目标一致时,他们更有可能体验到持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总体而言,积极心理学不仅仅是一种学术研究领域,更是一种实践的生活哲学。
通过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追求个人目标和寻找生活意义,每个人都有可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因此,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理解和提升幸福感的科学方法,引导人们走向更加积极、充实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幸福的方法

积极心理学——幸福的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对于幸福的定义和获取方式,却各有不同。
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通向幸福的路径和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幸福。
什么是幸福?或许有人会说,幸福就是拥有大量的财富、显赫的地位或者无尽的权力。
然而,这些外在的物质和地位真的能带来持久的幸福吗?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幸福并非仅仅取决于外部的条件,而是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内心的状态和对生活的态度。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幸福是一种综合的体验,包括积极的情绪、投入的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意义的目标和成就感等多个方面。
积极的情绪如喜悦、满足、爱和希望,能够让我们在当下感受到幸福;投入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是工作还是爱好,能够让我们进入一种心流状态,忘却时间和烦恼;良好的人际关系给予我们支持、关爱和理解,是幸福的重要源泉;拥有明确的、有意义的目标,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就,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深深的满足和幸福。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这种真正的幸福呢?首先,培养积极的情绪是关键。
我们要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感恩。
每天花一点时间回想一下当天发生的让自己感到开心、温暖的事情,无论是一顿美味的晚餐,还是朋友的一句关心的话语。
同时,要学会积极地应对困难和挫折,把它们看作是成长和学习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消沉。
比如,当工作中出现失误时,不要过分自责,而是思考如何从中吸取教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其次,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的生活中。
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在忙碌中迷失,心不在焉地做着一件事,却想着另外的事情。
我们应该学会专注于眼前的任务,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瞬间。
比如,吃饭的时候就专心品尝食物的味道,散步的时候就留意身边的风景和声音。
这样,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地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到幸福。
再者,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非常重要。
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保持真诚、深入的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同时也不要害怕向他人寻求支持。
积极心理学:幸福感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幸福感的科学在探索人类幸福的道路上,积极心理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这门科学不仅仅关注疾病和缺陷,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人类的优势和潜能上。
它试图回答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我们如何能够活得更加幸福?幸福感的科学认为,幸福并非是一种偶然的、短暂的情绪,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实践和培养而获得的稳定状态。
这种状态包括了积极情绪、参与感、意义感、成就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多个维度。
首先,积极情绪是幸福感的基石。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可以通过培养感恩、乐观和希望等积极情绪来提升幸福感。
例如,通过每天记录三件值得感激的事情,可以训练大脑关注生活中的积极方面,从而增加幸福感。
其次,参与感也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某项活动中,无论是工作、爱好还是社交,我们都会体验到一种被称为“心流”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感到完全沉浸在当前的活动中,这种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幸福。
意义感是幸福感的另一个关键要素。
当我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有目的和意义时,我们会感到更加幸福。
这可以通过设定目标、追求激情或者参与对社会有益的活动来实现。
成就也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当我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无论是个人的还是职业的,我们都会感受到一种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不仅来自于结果,更来自于过程中的努力和克服困难的经历。
最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幸福感至关重要。
与家人、朋友和同事建立积极的关系,可以为我们提供支持、爱和归属感,这些都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心理学的实践者们提出了许多方法来提升幸福感,包括正念冥想、自我接纳、目标设定和积极人际关系的建立等。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科学研究的,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追求和维持幸福感。
总之,幸福感的科学告诉我们,幸福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一种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实践和研究来实现的状态。
通过培养积极情绪、参与感、意义感、成就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幸福。
积极心理学幸福的五大要素

积极心理学幸福的五大要素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幸福”这个话题。
提到幸福,你可能会想起美好的瞬间,比如阳光下的冰淇淋、朋友间的欢笑,或者是那一杯刚泡好的咖啡。
这些小确幸其实都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品,让每一天都充满了色彩。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幸福感更强呢?积极心理学给了我们一些很棒的建议,今天我就带大家看看幸福的五大要素,听着简单,但每一个都很有深意哦!1. 享受当下1.1 活在当下,别想太多首先,咱们得明白,幸福就是要学会享受当下。
很多人总是在为明天的事情烦恼,或者一想到过去的错误就心情不好。
其实,生活就像一杯茶,越喝越香,别总是想着下杯茶会是什么味道。
你知道吗,研究表明,专注于眼前的事情,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幸福感!所以,不妨停下脚步,深呼吸,感受一下现在的空气,听听周围的声音。
这个瞬间可能就是你快乐的源泉。
1.2 小确幸也要珍惜说到享受当下,别忘了那些小确幸。
比如,窗外的鸟儿在歌唱,或者朋友发来的搞笑表情包。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其实都是幸福的种子。
你要学会像捡金币一样,捡起这些小幸福,放在心里。
没准儿,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它们变成了一片森林,让你的生活焕然一新。
2. 发展个人优势2.1 挖掘自己的闪光点第二个要素就是发展个人优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可能是画画、做饭、或者讲笑话。
找到这些优点,并且加以发展,真的是一种享受。
你可以尝试写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成就和进步,哪怕是小小的成功。
这样的感觉就像是攀登山峰,虽然路途艰辛,但当你看到山顶的风景时,那种成就感真的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2.2 与他人分享当然,拥有优点是好的,但分享更能增添幸福感。
无论是教朋友你的拿手好菜,还是跟大家分享你的旅行经历,这种互动不仅能让你收获快乐,还能让你在社交中建立更深厚的关系。
记住,“分享就是关怀”,你传递的快乐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3. 积极人际关系3.1 建立真诚的联系第三个要素就是积极的人际关系。
积极心理学——幸福的方法

积极心理学——幸福的方法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忙碌于工作、学习和各种琐事,很少有时间停下脚步思考:什么是幸福?我们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幸福的新视角和方法。
幸福并非仅仅是物质的丰富或者外在的成就,它更多地关乎我们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是一种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情感和行为来实现的状态。
首先,积极的情绪是通向幸福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感受快乐。
这可能是清晨的一缕阳光、一杯香浓的咖啡、与家人朋友的一次温馨相聚,或者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后的成就感。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这些小而美的瞬间,总是把目光聚焦在那些不如意的事情上。
比如,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小挫折,就可能陷入沮丧和抱怨之中,而忘记了之前取得的成绩和同事们给予的支持与鼓励。
为了培养积极的情绪,我们可以尝试每天记录下三件让自己感到开心和感激的事情。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从而增强内心的幸福感。
其次,积极的人际关系对于幸福至关重要。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深厚而有意义的连接。
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家庭、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和谐的工作团队,都能为我们带来幸福感。
在家庭中,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家人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彼此的差异,共同营造一个温暖、包容的环境。
与朋友相处时,真诚待人,互相帮助,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在工作中,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追求团队的目标。
然而,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并非一帆风顺。
有时我们会遇到误解、冲突和矛盾。
这时候,需要我们学会用积极的沟通方式去解决问题,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对待他人,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抱怨。
再者,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意义感也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当我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每天的努力都朝着一个有价值的方向前进时,内心会充满动力和满足感。
但人生目标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我们可以问自己:我真正热爱的是什么?我的天赋和优势在哪里?我希望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能够逐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积极心理学:幸福感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幸福感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最佳心理功能的科学,它关注的是如何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以及促进心理健康。
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不仅仅是短暂的快乐情绪,更是一种持久的生活满意度和个人成就感。
幸福感的科学研究表明,幸福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和提升。
首先,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这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如与家人朋友的欢聚、享受自然美景、或是完成一项挑战性任务后的成就感。
通过培养感恩的心态,我们能够更加珍惜这些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升幸福感。
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幸福感的基石。
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联系,不仅能够提供情感支持,还能增加生活的乐趣。
积极心理学鼓励我们通过倾听、共情和真诚的交流来加强人际关系,这些行为能够增强我们的社会归属感,进而提升幸福感。
此外,积极心理学还强调个人成长和目标追求对于幸福感的重要性。
设定并追求有意义的目标,不仅能够带来成就感,还能够激发个人的潜能,促进自我实现。
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成长,我们能够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最后,积极心理学认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应对策略也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
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保持乐观的心态,采取积极的行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减少压力,增加幸福感。
总之,幸福感的科学是一个多维度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情绪、人际关系、个人成长和心理韧性等多个方面。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实践,我们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幸福感,还能够促进社会的整体福祉。
让我们拥抱积极心理学,共同探索幸福感的科学,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幸福五要素

积极心理学的幸福五要素积极心理学的幸福五要素,听起来就很有意思,对吧?首先得说,这五个要素就像是幸福的调料,缺一不可。
咱们一块儿来瞧瞧。
首先是“积极情绪”。
谁不喜欢快乐呢?每天早上,阳光一照,鸟儿一叫,心情就像喝了蜜一样甜。
笑一笑,十年少,心里那种轻松的感觉就像漫步在春天的花海中。
积极情绪就像那股清新的空气,让你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能偶尔停下脚步,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每天给自己设定个小目标,比如说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对镜子里的自己笑一笑,这可不是小事,久而久之,笑容就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接下来是“投入”。
这个词可能有点生涩,但简单来说,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件事情中去。
当你在工作或爱好中找到那种“心流”的状态,时间仿佛都静止了。
想象一下,做你最爱的事情,仿佛周围的世界都消失了,只剩下你和那件事。
每当你沉浸其中,那种感觉就像是和世界合二为一,浑身充满了力量。
投入并不是让你一味工作,而是要找到那些让你热爱的小事,无论是画画、写作,还是做饭,都能让你忘却烦恼。
然后是“人际关系”。
这可真是幸福的法宝。
俗话说,孤独的树木很难成林。
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这种简单的快乐是无法替代的。
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会让你的人生更丰富。
想象一下,和好友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那种温暖的感觉就像冬天里的一杯热巧克力,甜蜜又温馨。
生活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朋友相聚,毕竟,笑声是最好的良药。
接下来是“意义”。
这听起来很深奥,但其实很简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找到你生命中的意义,就像找到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无论是帮助别人,还是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些都能给你带来一种内心的满足。
想想那些为公益事业而努力的人,或是为了实现梦想而奋斗的你自己,心中那种火焰熊熊燃烧,绝对能给生活增添色彩。
最后一个就是“成就感”。
哇,这可是一剂强心针。
每当完成一件事情,不管是大是小,心中那种成就感就像是赢得了人生的大奖。
积极心理学:幸福感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幸福感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最佳心理功能的科学,它关注的是如何提高个人的幸福感、满足感和生活质量。
幸福感的科学不仅仅是关于快乐的追求,它更深入地探讨了人们如何通过积极的心态、行为和关系来实现长期的幸福。
首先,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人的积极特质和优势。
通过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优点,如乐观、感恩、同情和坚韧,人们可以增强面对挑战的能力,从而提高生活满意度。
例如,感恩练习已被证明能够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因为它鼓励人们关注生活中的积极方面,而不是被负面事件所困扰。
其次,积极心理学提倡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积极互动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增强归属感。
研究表明,拥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的人更能够应对压力,体验到更高的幸福感。
此外,积极心理学还关注于培养积极的心理状态,如心流体验。
心流是一种完全沉浸在活动中的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通过参与那些能够激发个人兴趣和挑战的活动,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心流状态,从而提升幸福感。
最后,积极心理学也强调了目标设定和意义追求的重要性。
有明确目标和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可以给人们带来方向感和成就感,这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设定可实现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为之努力,人们可以体验到进步的喜悦和自我实现的满足。
总之,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帮助我们理解和提升幸福感。
通过培养积极特质、建立积极关系、体验心流和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享受更加充实和满足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心理学——如何幸福————————————————————————————————作者:————————————————————————————————日期:2积极心理学——如何幸福Shahar老师的十条幸福忠告(已改编):1.遵循内心的热情。
选择对自己而言最有意义且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事物。
2.尽量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在一起。
亲密的人际关系才是获得幸福感的不二法门。
3.正确的看待失败。
成功收获结果,失败收获智慧。
4.接受自己。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可以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不要只接纳自己认为好的部分而否定自己认为不好的部分。
5.简化自己的生活。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很美妙,但是美妙的事情过多了会带来各种困惑而毫无幸福感。
6.有规律的为自己安排锻炼。
适当做些体育运动,大大改善身心健康。
7.保证高质量的睡眠。
每天保持而不要克扣7~9小时的睡眠。
8.慷慨做人。
没有钱没有时间一样可以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9.勇气。
即便心怀恐惧,依然勇敢向前。
10.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不要把你得到的一切看成理所当然,每天记录5件值得感恩的事。
学习积极心理学:如果人生就是为了追求幸福,那么这个人生事实上是不太幸福的。
因为幸福应该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终点。
我们幸福的程度不是由掌握多少信息决定的,而是我们对信息的理解、我们关注的重点,以及我们自己的心灵容器的形状来决定我们幸福与否。
学习积极心理学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强调关注自我的改变。
永远不要用一种置身事外的角度去看待那些观点和建议,学习和研究的最终归宿应该是自我。
关注生活的积极面:人们越是关注什么,什么就越有可能变成现实。
如果我们总是关注负面的东西,个人的潜能是很难真正被开发出来的。
在教育的路上,只关注弱点不关注长处的最终结果会导致人们只能发现问题,而将原本就在眼前的美好事物忽略掉。
正如人们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当成理所当然的,却把得不到的东西当成自己不快乐的原因。
许多事例让人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教育方法。
快乐不等于没有不快乐,所以负面情绪的体验是一种自然而正常的生命现象。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带你到达幸福的彼岸,只有自己才能够对自己的幸福、快乐承担责任。
若是身处逆境,遭遇各种困难,却以积极的态度和想法来对待,便可容易的逆转处境,同时收获智慧与结果。
若以怨天尤人的态度抱怨,你将丧失接下来更多的逆转机会。
从正确的角度提出问题:当我们看到一个人非常成功的时候,我们会问:“为什么我不能做到”,于是我们便关注着我们的弱点,但是若变成问:“为什么他有了今天的成就?他是怎样做到的?为什么有的人尽管处境恶劣却依然能够获得成功和幸福”关注的重点就大不相同。
若是看到孩子的长处和美德,问他们自己有什么样的优点,他们会发现自己也有优点而努力;若是问孩子的缺点,自然也就不会得到正面的答案,“我不行”这个观念便会逐渐渗入孩子的潜意识中,孩子便会真的向这个方向发展。
人的多数潜能正遭受这样的命运,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悲剧!几点说明:不能把幸福当成“成功人生”的手段,没有其他追求可凌驾于幸福之上。
我们只能更快乐、更幸福,而不能把“幸福”当成人生的终点。
积极心理学以“改变”为基础。
事实上,幸福的人既关注幸福,更关注从不幸到幸福的转变。
不要一味克服人性的弱点,而要学会适应它们。
世界因不完美而完美。
相由心生,所以人对自己的认知、人的价值观等等,决定一个人的幸福程度。
所以,我们最需要更新的就是内在对一切的认识。
改变认知是关键:心理学领域的一项研究成果:如果你是一个太看重结果的人,那么你达到目标后得到的幸福只能维持短暂的一段时间,然后你会回到原有的幸福感水平上;同样,如果你因为一件事情而感到挫败,一段时间后,你也会回到原来的幸福感水平上。
这项结果表明,外在的种种指标并不会影响你的幸福感,而内在的认知则决定你幸福与否。
通常我们只看到一场巨大的改变需要的时间和带来的影响,而不去看让这个巨大的质变产生的一些基础性的量变。
而人改变认知的历程是长久的,是需要坚持的,一个人若真的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那么他一定会主动、认真的思考什么样的认知是健康有益的、需要他学习并付诸行动的。
不需把自己变成完人:这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的世界,万事万物的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因为好坏是人定义的。
很多负面情绪也是人性的一部分,需要我们接受。
如果我们能够接受不良情绪,我们就可以从那些负面情绪中得到一些东西。
现实中很多人为了追求完美,只肯肯定自己正面的部分,否定甚至想遗弃负面的部分,所以才导致了那么多的不如意甚至是杯具的发生。
比如嫉妒这种情绪,人人都会有。
因为我们所认识到的观念是:嫉妒他人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
我们抑制自己的嫉妒心,它却会越烧越旺,以致产生暴力。
其实,嫉妒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这种情绪。
我们的幸福感,很大部分就在这种“比你更好”的比较中流失。
当家长或者老师只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正面的部分,会误导孩子只能有正面的形象,孩子一旦表现出负面的部分,往往会自责内疚,认定自己的不好。
如果在人面前打开自己,袒露自己真实的人格,才会唤起他们真实的人性。
若所有人都能在别人面前做一个自然的人,而非精心装饰的人,谁都能相互尊敬,且活得舒坦。
对美好东西的向往和对坏东西的厌恶是我们自己的本能,对熟悉的事物产生的厌倦、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是我们人性中的一部分。
我们要改变自己,就先要允许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以及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对于负面情绪,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疏导各种情绪,体验它们、接受它们。
相信自己,不要愧疚:如果你相信自己能更幸福,你就一定能更幸福。
你相信、确信的东西会自我实现:你相信某种药对你有效,这种药就会真的发挥效力;你确信某人能帮你做成某件事,这个人就真的能做到。
不要为想要的事物感到焦虑、担忧,不要去想你缺少它。
很多人想要某种东西,却总是得不到,他们便抱怨,认为上帝不会赐予自己这样的普通人好运气。
这时候,他们的“相信”正好发挥了作用:上帝的确不会让他们与好运相遇,因为他们不相信上帝能够给你这次甚至永远的好运气,自然你也相信他们不会得到想要的东西,结果就是他们的确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这就是全宇宙通用的“吸引力法则”。
另外,暗示的力量很重要。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愚弄”自己。
别人说你怎样,你就会慢慢地相信自己就是那样的。
正如家长说孩子笨、不是学习的料,于是单纯的孩子凭借着对父母的信任,就相信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所以他们的人生还未曾绽放多少光芒便黯然失色,一生平庸。
若是一个自信力很强的人,按自己的步子坚定地走,不理会别人对自己的片面评价,不按别人的要求和标准活,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他就是那样的人,很容易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因为他坚信自己能够得到!所以,你不仅要相信自己,也要设法让周围的人对自己有信心。
如此,你就拥有了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
因为,来自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暗示能调动人的巨大潜能,使人变得自信、乐观。
还有,很多人也因为自己曾经做过的某些事情而愧疚、责怪自己,使自己沉浸于一种无法重新生活、乐观生活的状态。
有一个近乎致命的认知就是:要愧疚、自责才是还孩子,这样子才对得起所有人。
实际上,原谅了自己,你才能为自己、为他人带来更多的幸福。
最后一点需要注意的,不能光想不做,只有不断地行动,才能不断地发现自我,对自己做出最有肯定意义的评价。
也只有行动,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你的注意方向决定你幸福与否: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比客观事物本身更重要。
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对痛苦的关注,并非痛苦这件事情本身。
你关注什么,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和行为。
幸福不是建立在自己的出身、人生际遇、社会地位、拥有的财富、别人给你的东西等,而取决于我们对它们的认知。
所以,是否幸福,就看我们选择关注什么。
无论怎样的逆境,总有值得你庆幸的地方,但是执着于结果的人,往往看不出逆境中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心智也并没有得到成长。
然而,人生的成长和飞跃,常常发生在你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刻。
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习一些东西。
选择如何面对人生,全看自己。
上帝时刻眷顾所有人,但是却表达得十分委婉。
上帝不会让你直接得到好处,而是让你从逆境中领悟智慧,得到生活的馈赠。
人常常为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他总以为幸福在未来,自己眼前的努力为的是明天的幸福,但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今天就是幸福的。
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对我们已经适应的事物视而不见,不知珍惜,认为它们是理所当然的,只有经过困苦之后才知道自己本身就是幸福的。
珍惜当下、活在当下,我们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幸福。
从现在开始就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吧!珍惜你的亲人、朋友,珍惜你呼吸的空气、盛开的鲜花……为什么要等待失去才懂得珍惜呢?懂得真正的感恩:“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
”感恩常常能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是一种良性循环,感恩的人往往心怀一种信念和动力,这种信念和动力既能激励自己不断前进,也能感动和改变周围的人,唤起更多的助人行为。
一个人心怀感恩,他眼中的世界往往是明快鲜亮的。
生活对于每个人的真正不同之处,在于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我们可以每天记录5件哪怕很小也值得感恩的事情,做更多感恩的行动。
放弃执着的压力:很多人之所以体验不到更多的幸福,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将幸福放在了懒散懈怠的对立面。
这种认知是基于人们看到的表象:付出与获得的成功往往成正比。
所以,很多人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奋斗的艰辛,他就不会取得成功。
还有人认为人生的前半段把重要的事情做完之后,剩余的人生就会变得很幸福了。
然而,当一个人真正得到了一切之后,他却未必幸福,这样的例子可在很多成功人士身上看到。
另外,有压力是正常的现象,所以也不要盲目追求零压力。
身心互动原理:人类的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
某种情绪会引发相应的肢体语言,反过来,肢体语言的改变同样可以导致情绪的变化。
当无法调整内心情绪时,你可以调整肢体语言,带动出你需要的情绪。
比如强迫自己做微笑的动作,你会发现内心开始涌动欢喜。
外在的行动也可以改变内在的认知。
有时候自己强迫自己行动,也能够改变你的情绪状态。
有些事情看着很难做,一旦强迫自己开始了,你就更容易进入状态。
改变的程度:一个人的成长,少不了尝试各种新的挑战,战胜了挑战你就会对一件新的事情感到适应和舒服,不再紧张害怕。
想要舒服,就先要不舒服。
如果你每天做一件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一年下来,你就发现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越来越多。
但是,最好不要作出太大的改变,否则身心很难适应,甚至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你要开始锻炼身体,你可以先限定运动量,日后再慢慢增加运动量,否则身心俱损。
简化生活:吃饭的时候吃饭,喝水的时候喝水,睡觉的时候睡觉,那就是禅。
其实单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令人开心的,但是堆在一起之后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