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物画白描

合集下载

白描人物技法

白描人物技法

工笔画基础教程―白描人物基本技法一、白描概况:中国线描人物历史渊源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称之“白描”。

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古代人物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宗教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

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

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

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白描中国画技法名

白描中国画技法名

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白描简介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

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分类介绍绘画介绍是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

有单勾和复勾两种。

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

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全部,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

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

物象之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

因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不施色彩的特点。

中国古代有许多白描大师,如吴道子、赵孟頫、顾恺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

宋元间也有画家采用白描手法来描绘花鸟,如北宋仲仁,南宋扬无咎,元代赵孟坚,张守正等。

分类(一)单勾:用同一墨色的线勾描整幅画的叫一色单勾。

用浓淡不同墨色勾成的,如用淡墨勾花,浓墨勾叶叫浓淡单勾。

要求线描准确流畅、生动、笔意连贯。

(二)复勾:先以浓墨全部勾好,再以浓墨对局部或全部进行勾勒叫复勾,多以加强所描物象的精神和质感。

历代白描名家唐代吴道子的画作笔简神全,意气豪放。

他的作品《送子天王图》为白描画、水墨画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舒州(今安徽舒城县)人,是宋代杰出的人物、鞍马、山水画家。

李公麟创作的“白描画”以人物画为主。

丁云鹏(1547~?)明代画家。

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

白描 (1)

白描 (1)

工笔画 用笔工整 细致,敷 色层层渲 染,细节 明彻入微, 要用极细 腻的笔触, 描绘物象
写意画——用简练、豪放、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 抒发作者的感惰。写意画在表现对象上是运用概括、夸张的 手法,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表 现力。
没骨画——在中 国画绘画技法中, 用墨线勾出轮廓 线称为骨法,所 谓的“骨”指的 就是墨线;不用 墨笔勾出勾出轮 廓线,而是完全 用墨或色渲染成, 就称为没骨法。
• • • • 白描 中国画中的工笔画(分纸本和绢本) 中国画中的水墨画 壁画
白描
工笔
南宋 出水芙蓉图
白描
一、国画画科
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民族绘画,在其不断发展和演 变过程中,中国画形成了不少分科,概括而言,主要有:
人物 山水
花鸟
界画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主要有道释画、仕女 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战国时代,我国就出现 了成熟的人物绘画,其表现力已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山水画是以描 写山川自然景色为 主体的绘画。隋唐 时期,我国山水画 已成为独立的创作, 至五代、北宋时期, 山水画日趋成熟。 中国山水画以技法 和设色可分为水墨、 青绿、金碧、浅绛、 淡彩等形式。
花鸟画是以描写花卉、瓜果、竹石、鸟兽、虫鱼等为主体的绘画。 花鸟画的肇始很早,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殷周时代的表铜器上, 就有许多花 草、虫鱼和 龙凤之类的 图案纹饰。 传统花鸟画 依题材可分 为花卉、瓜 果、 翎毛(禽鸟)、 走兽、虫鱼 等类型。
白描是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 物象的画法。
• 白描画:在中国画里,纯以毛笔勾勒线条 而不设色。或渲染水墨来描绘景物或形象 的一种绘画形式。也是中国画的基础训练 形式之一。

中国工笔人物画白描的研究与分析

中国工笔人物画白描的研究与分析

中国工笔人物画白描的研究与分析作者:李蕾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中国画人物的基础造型主要以白描为主,也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白描主要以具有书写性的线为主,不单单是一条线,它还有其自己的意义,白描主要靠线的虚实、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来塑造人物形象并传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

在古代时白描技法就已发展成熟,留下很多名作供后世学习和研究,如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永乐宫壁画等,白描是学好国画的基本功,每条线都蕴涵深刻的意义,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白描;虚实关系;技法;性感性一、以线为主的白描造型1、线的主要关系(虚实性、装饰线、结构线、笔顺关系)白描中的线具有虚实性。

在工笔人物画中主要以线的虚实、深浅关系来表现人物的结构,把人物的立体感和结构表现出来。

在何家英的《秋冥》中,从这幅画的整体来看,人物面部的线条要比衣服的线要浅,这样才能表现出人物脸部皮肤的质感和通透感;单就其五官的用线来说,也要细分线的深浅变化。

如画眉毛时,墨色不能都是一样的浓度,要注意墨色浓淡变化,这样画出的眉毛才灵动传神,眼睛、鼻子、嘴的勾线也一样需要注意变化,虚实结合表现出人物的神韵。

画身体结构时要注意线和形体结构的关系,一般来说表现形体结构的线要实。

白描中的线有结构线和装饰线之分。

在作品《秋冥》中,画中女性的背部线条就属于结构线;她抱紧双臂趴在腿上,虽然穿着裙子看不出里面的腿,但是画家通过主观处理把腿和裙子的线条相结合,表现出腿部的存在,因为腿部是立起来的,膝盖处于最高点,必定会产生裙褶,画家利用裙褶来凸显出膝盖。

堆在地上的裙褶很多,不能按部就班的全部画出来,除了与人体结构相关的结构线以外,其他的线可称为装饰线,这需要画家的主观处理,从画面的整体来看画中缺少什么样的线,是横线、竖线、直线、还是曲线?装饰线的主要作用就是使画面看起来和谐统一,不变中求变,对立中求统一,装饰画面的美感。

白描中的线具有笔顺关系和书写性特点。

国画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图文详解

国画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图文详解

国画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图文详解十八描是中国传统的线描,指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

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

分为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等18种。

这18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进行归纳为18种,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

当然,现代衣褶描法已有所发展,如现在的面料与古有别,在此不作评述。

中国画的白描勾线可分三类:较粗的线条叫琴弦,较细的线条叫铁线,极细的线条叫游丝。

不论采用哪种线描,都突“写”字,使每一条线具有书法气韵。

1)柳叶描柳叶描,线条如柳叶迎风,故名。

因柳叶描似柳叶迎正稿时,先勾头、手部位,再勾衣纹、配件等。

勾正稿时,要风,忌浮滑轻薄,吴道子常用此法。

其特点,行笔雄浑圆全神贯注,一气呵成,且柳叶描的特征要鲜明。

厚,衣纹飘举,很有动感。

先作底稿,再将熟宣纸覆其上。

勾如图《西施浣纱》,画中转身的姿态使画面呈“s”形构图,身上的衣带随风而飘,手挎竹篮,装束简单,天真烂漫的村姑形象栩栩如生。

西施浣纱(柳叶描)2)战笔水纹描它是粗大的减笔,形虽颤颤,可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似水纹流畅之感。

线条特点是节奏感强,留而不滑。

此描法在《姜子牙》中的须发、披风衣部分,使用得最为充分,且恰到好处,将人物坚毅、智慧的性格通过笔端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姜子牙(战笔水纹描)3)竹叶描颐名思义,其线描状如竹叶。

一般用中锋来勾勒表现,压力用于线中,且柔而不弱。

在具体使用中,短笔可借用竹叶、芦叶描,长笔则如画柳叶描,但较其要刚,变化也大,如同书法中变错力中锋写之。

此描法主要适用于人物画中较紧身的短打衣、裤,图中孙悟空那灵活、好动的性格处理得妙趣横生,完全适于此描法。

孙悟空(竹叶描)4)减笔描减笔,虽线条概括、简练,但笔简意远,非常耐看。

创作时要切记抓住形体,以最简略之笔写之。

元代马远、梁楷常用此法。

注意线条的起落笔及抑、扬、顿、挫都要清楚可辨,且墨线长而富有变化。

在复描正稿时,运笔要干净利索,一气呵成。

历代白描人物画概说

历代白描人物画概说

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称之“白描”。

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古代人物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宗教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

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

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

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

女史箴图卷顾恺之晋代洛神赋图第一卷全卷顾恺之晋代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70张经典白描作品,直接收藏!

70张经典白描作品,直接收藏!

70张经典白描作品,直接收藏!
头部链接
梁启德,现任广西文学杂志社副社长、美术副编审。

8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及书籍插图,擅长于人物画创作,作品笔墨浑朴、格调清雅、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梁启德精心绘画的《古代神话人物白描画谱》其内容都是民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中国神话、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有始祖神、创业神、英雄神、自然神、爱神、守护神、福神、财神。

这些神话、传说人物丰富多彩,各具性格。

其中有开天辟地造化万物的盘古;有修天造地造人类的女娲;有发明农业和医药的炎帝神农氏;有统治四方,威力无比的黄帝轩辕氏;有神通广大,征服海洋的八仙;有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的孙悟空;有智勇双全、忠义凛然的关公;有禀性正直、不惧邪祟的钟馗;有脍炙人口、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中的角色: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柳毅与龙女、许仙与白娘子;有保护百姓幸福生活的四大天王:风、调、雨、顺;有被尊为护佑人类的动物“四灵”:龙、凤、麒麟、龟。

这些人物及故事呈现出我国古代人民对天地万物的天真美丽而有趣的
艺术想象成为长盛不衰、流传千载的艺术题材。

这些人物经过梁启德的精雕细刻,勾勒得灵妙自然,形态栩栩如生,线条柔美流畅。

梁启德的古代神话人物白描七十六图,正是他基于对中国民俗文化内涵深刻了解的基础上的精心之作。

他笔下的神话人物(或“神”),无一不洋溢着世俗的人情味。

在造型上,着眼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审美情趣,男性英俊,伟岸、威严,充满阳刚之气;女性窈窕、苗条、端庄,富有阴柔之美;儿童则天真烂漫,稚气可爱。

继续欣赏吧!
梁启德的线描人物,笔势圆转,衣带飘举,颇有“吴带当风”的韵味,线条飘逸、聚散、疏密运用得体,富有美感。

唐 吴道子 白描人物手卷《八十七神仙卷》赏析

唐 吴道子 白描人物手卷《八十七神仙卷》赏析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为一代画圣吴道子的冠世巨作,也是吴道子现世仅存的一部白描绢本。

是至今存世屈指可数的中国古代重要艺术瑰宝,代表了中国唐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原作纵30厘米,横292厘米。

画面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纯以线条表现出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神将开道,压队;头上有背光的帝君居中;其他男女神仙持幡旗、伞盖、贡品、乐器等,簇拥着帝君从右至左浩荡行进。

队伍里,帝君、神仙形象端庄,神将威风凛凛,众多仙女轻盈秀丽。

画面笔墨遒劲洒脱,根根线条都表现了无限的生命力。

潘天寿曾评论此画:“全以人物的衣袖飘带、衣纹皱褶、旌旗流苏等等的墨线,交错回旋达成一种和谐的意趣与行走的动,使人感到各种乐器都在发出一种和谐音乐,在空中悠扬一般。

”大千观赏此卷后给予很高评价,认为与唐壁画同风,“非唐人不能为”。

徐悲鸿在《八十七神仙卷》跋文中写道,此卷之艺术价值“足可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可与希腊班尔堆依神庙雕刻,这一世界美术史上第一流作品相提并论。

还在画上加盖了“悲鸿生命”的印章。

注:本文所用图片,全部来自原版扫描文件。

是本人亲自校色、调整、剪裁而成,绝不是网络搬运的。

本文图片色彩还原准确,清晰度高,为读者提供了优质的观感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人物画白描
【中国古代人物画白描:1】
【中国古代人物画白描:2】
【中国古代人物画白描:3】
【中国古代人物画白描:4】
【中国古代人物画白描:5】
看完了以上的中国古代人物画白描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人物画的知识吧!
到了明嘉庆年间,邹得中总括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在其著作“绘画发蒙”中,提了“十八描”的说法,这十八种描法是指:1.
行云流水描2.高古游丝描3.铁丝描4.柳叶描5.琴弦描6.蚂蝗描7.
混描8.橛头钉描9.曹衣描10.钉头鼠尾描11.折芦描12.减笔描13.
战笔水纹描14.竹叶描15.橄榄描16.蚯蚓描17.枣核苗18.枯柴描
以上十八种描法是古人根据当时的服装(大都是宽袍大袖)领略出,有些是唐朝以前就可以见到,有些则是后来逐渐添加的,然而这十
八描并不是包罗前人所有的描法,也有人主张简化为五种,或合并
为三大类。

擅长白描人物的当代画家董梦梅先生则指出:十八是以
线条描法的形状命名,并不妥当。

他针对用笔的方法,提出了“用
笔十法”,即1.悬针笔法2.抽丝笔法3.自由笔法4.铁丝笔法5.来
无影去无踪(双尖笔法)6.连接比法7.拖拉笔法8.擅斗笔法9.跳跃
笔法10.倒插笔法.以上懂梦梅先生细分的十种用笔方法,有些也适
用于白描花鸟画中。

猜你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