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这儿真美》优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习作:这儿真美(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习作:这儿真美(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习作:这儿真美(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学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丽景色的感受。

培养学生运用部首和词语进行创作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选取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相关课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丽景色的感受。

难点: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美丽的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2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回顾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相关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3 写作指导教师示范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美丽的景色,让学生模仿并展开想象。

3.4 学生习作学生根据观察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认为最美的景色。

3.5 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给予评价和鼓励。

第四章: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周围的美丽景色,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总结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5.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美丽景色和原因。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家长来课堂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感悟。

6.2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他们亲自去观察和体验美丽的自然景色。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写作比赛或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学生习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细致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观察力和想象力等方面。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典型文段及记录卡,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2.能主动运用本学期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使表达更吸引人。

3.写好后能自己读一读,改正错别字,并和他人分享。

教学重点1.借助典型文段及记录卡,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2.能主动运用本学期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使表达更吸引人。

教学难点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一处景物。

教学准备1.教师:设计观察记录单。

2.学生:课前观察一处身边的美景。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好,许老师来自万泉镇,我们万泉也被称为万泉水乡,这儿有很多美景,老师想和你们分享,请看大屏幕。

(播放“美丽的万泉水乡”视频)生谈观后感受。

2.师:许老师刚才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身边的美景,我们万泉镇中心学校的同学听说老师要过来嘉积镇一小上课,都很想知道你们身边有什么美景,你们愿意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我们万泉的同学吗?那老师先替我们学校的同学谢谢你们,不过,介绍身边美景许老师有小要求哦。

(设计意图:写作不是为了完成作业,更不是为了教师批改,而是为了分享交流,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想法等。

在交往中,学生有了这样的表达欲望,他们的言语就有了个性和生命,充满生活气息,创设拟真的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动机,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

)版块二:明确要求,例文点拨1.出示习作要求,齐读。

师:谁来说说你注意到了哪些重要信息?(板书:围绕一个意思写)2.回顾课文,理清什么是围绕着一个意思写。

3.师:那怎样围绕一个意思介绍自己身边的美景呢?看看这三个句子,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可真美啊!()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一到(),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4.师总结:我们在写中心句的时候可以直接赞叹,可以说景物的特点,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教材给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在明确了本次的习作要求后,教师带着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来介绍自己身边的美景。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习作:这儿真美(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习作:这儿真美(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习作:这儿真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的美好感受。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来完成习作。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举例、描述、比较等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的美好感受。

2. 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来完成习作。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如何合理安排习作的结构,使习作内容清晰、有条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范文等。

2. 学生准备观察某个地方,准备写作的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美景,激发对写作的兴趣。

2. 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的美好感受。

(2)教师通过举例、描述、比较等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学生习作:(1)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美景,用恰当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完成习作。

4. 展示与评价:(1)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习作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学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习作,大家共同欣赏、学习。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次习作的要点,强调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他美丽的地方进行观察和写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范文和实例,分析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 运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

该习作位于教材第五章“多彩景物”中,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描绘一个美丽场所,通过丰富词汇、生动比喻和形象描绘,使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对美景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描绘美景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生动形象语言描绘美景。

2.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美景赞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习作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美景特点。

2.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习作《这儿真美》,讲解描绘美景方法和技巧,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美景,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描绘。

4. 学生展示与评价(15分钟)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这儿真美》习作指导2. 内容:描绘美景方法和技巧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美景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家乡”为题,运用所学描绘美景方法和技巧,写一篇习作。

2. 答案示例:我家乡位于一片美丽山水之间,这儿真美!春天,满山遍野桃花如粉色云霞;夏天,碧绿稻田像一块块翡翠;秋天,金黄果实挂满枝头,宛如一颗颗宝石;冬天,白雪皑皑,仿佛进入一个银色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学会如何描绘美景,提高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美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描绘不同季节美景,提高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三上习作这儿真美教案(3篇)

三上习作这儿真美教案(3篇)

第1篇年级:三年级教材:《语文》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之情。

2.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景物。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美,并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朗读录音3. 学生自带的家乡美景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家乡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家乡美景的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美景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 学生交流识字情况,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描绘了哪些家乡美景?(2)作者在描写美景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从这些美景中,你感受到了家乡的哪些美?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朗读感悟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语调。

2.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1. 学生发挥想象,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家乡美景。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美景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美景的热爱之情。

七、课后作业1. 课下收集家乡美景图片,与家人分享。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家乡美景,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美,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美景。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2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观察周围环境,运用多种感官描绘景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儿真美》作文课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这儿真美》作文课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这儿真美》作文课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在作文中合理安排段落结构。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与表达。

二、教学重点学会通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颜色、形状、声音等特点进行描写。

掌握写作的基本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三、教学难点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景物描写,让读者“看到”或“感受到”景物的美。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美丽景色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准备:回忆自己看到过的美丽景色。

五、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导入1. 情境导入:展示几张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如山川、花园、公园等),问学生:“看到这些美景,你们有什么感觉?”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你见过的美丽景色写出来。

”板书课题《这儿真美》。

二、初步感知1. 观察与讨论:提问:你们去过哪些地方觉得特别美?请描述一下。

讨论:让几位同学分享他们印象深刻的美丽景色,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描述中的关键词(如颜色、声音、气味等)。

2. 教师总结:美丽的景色总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色彩丰富、形状独特、声音动听等。

我们写作文时要抓住这些特点来描写。

三、讲解写作技巧1.写作要点:颜色:描述景物时要注意它的颜色。

如:“树叶是翠绿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形状:写景物的形状和外观。

如:“山峰像一个个巨大的馒头,连绵起伏。

”声音:描述听到的声音。

如:“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歌,清脆悦耳。

”气味:如果可能,描述闻到的气味。

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2.例文展示:教师展示一篇简短的范文《公园的美景》。

【例文】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小区旁边的公园,走进公园的那一刻,我不禁感叹:“这儿真美!”公园里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仿佛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教案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教案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习作《这儿真美》。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发挥想象,写一篇描绘身边美景的作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观察自然景物的方法,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绘。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景物。

重点:观察自然景物,发挥想象,完成作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作文本、笔、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美景的向往。

2. 新课导入: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描绘自然景物的文章,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和描绘景物的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美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4. 例题讲解:以课文《这儿真美》为例,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景物进行描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6.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结合观察到的景物,展开想象,完成一篇描绘身边美景的作文。

7. 互评互改: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修改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六、板书设计1. 大《这儿真美》习作指导2. 副观察自然景物,描绘身边美景3. 主要内容:a. 观察方法:看、听、闻、触、想b. 描绘手法:比喻、拟人c. 写作要点:发挥想象,表达感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美景”为主题,写一篇描绘身边美景的作文。

2. 答案示例:例文:我眼中的美景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美丽的黄山。

这里的风景如画,让我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

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洒在山间,云雾缭绕。

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山间的松树挺拔苍翠,如同一位位英勇的战士守护着这片土地。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习作:这儿真美(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习作:这儿真美(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习作:这儿真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学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的美好感受。

(2)培养学生运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字典的习惯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字典,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学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的美好感受。

2. 运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字典,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 运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字典,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3. 部首查字法:引导学生运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字典,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美丽的图片、音乐和文字。

2. 字典:为学生提供部首查字法的工具。

3. 练习纸:用于学生练习写作。

4. 课时安排:共40分钟。

【导入】1. 展示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新课导入】1. 讲解部首查字法的方法和步骤。

2. 引导学生运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字典,学习生字词。

【课堂讲解】1. 讲解如何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的美好感受。

2. 示例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

【练习与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大家共同点评、学习。

【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布置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写一篇习作,题目为《这儿真美》。

2. 要求运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字典,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a. 教师展示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这儿真美
【教学目标】
1.能用一定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运用比喻、先总述后分述等写作手法把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写清楚,写具体。

3.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4.能自己改正错别字,并乐于和同学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教学重点】抓住这个地方的风景怎么优美,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把景物写具体;能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能恰当的运用修辞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课件页

一、欣赏图文,导入新课
1.课件一: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

它东、西、南、
北纵横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祖国辽阔的土地上。


中横贯我国北方的长城规模更为宏大,东西相距长
达一万余里,因此,被称之为万里长城。

它好像一
条长龙,翻阅巍巍的群山,穿过茫茫的草原,跨越
法瀚的沙漠,奔入苍茫的大海。

由于万里长城气势
的雄伟,工程的艰巨,历史的悠久,不仅在我国古
代建筑工程中少有,即是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因此,它早已被列为世界的一人奇迹了。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独立欣赏图片,阅读资料。

(2)小组交流,畅谈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简短的话围绕“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

”一句,介绍了长城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世界罕见。

2.课件二:一进入黄山风景区,那第四
绝“奇松”便来迎接我们。

只见迎客松枝干
有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葱葱,充
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叶斜伸出去,如
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迎接旅行者的
到来;陪客松则生机勃勃,似乎在陪同游客观(2)(3)(4)
赏美丽的黄山风光;而送客松枝干蟠曲,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同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别,真是太奇了!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独立欣赏图片,阅读资料。

(2)小组交流,畅谈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简短的话围绕“一进入黄山风景区,那第四绝‘奇松’便来迎接我们。

”一句,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迎客松和送客松。

2.课件三:大海是那样的辽阔,一眼望不到边际;大海是那样的宽阔,拥抱
了那么多的游人。

我张开双臂,扑向了美丽蔚蓝
的大海,顿时觉得心胸开阔。

大海啊,你平静如
镜,你又汹涌澎湃。

那湛蓝的海面上随着微波泛
起点点银光。

我久久地站在海边,听着大海的声
音,它在为我喧腾。

这一切是那样的甜美。

这时,
我轻轻张开双臂,去拥抱大海。

突然,我发现,
在这甜美之中还蕴涵着几分苦涩。

噢,原来是盐,那一粒粒的盐啊,是大海的结晶。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独立欣赏图片,阅读资料。

(2)小组交流,畅谈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简短的话抓住大海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3.总结交流: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广阔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在我们的家乡、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景色优美的地方。

这节习作课的主题就是:这儿真美(板书:这儿真美)【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为写作中按一定的顺序有层次的写话作好铺垫。


二、了解习作内容。

1.课件出示秋景图,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介绍一
下图上的内容。

2.导入课题:公园、果园、田野,小河……我们周
围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你发现了吗?让我们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吧!
3.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的身边景色优美的地方,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能说出为什么喜欢?
三、审题指导。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2.小组交流,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儿真美”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美景,把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来,借此烘托出人物的心情。

这个地方可以是公园、田野、果园、小河等,写的时候要写清楚这个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抓住特点,围绕一个意思(5)(6)
(7)(8)
板书设计:
这儿真美
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注重积累,把握顺序
展开想象,运用修辞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交流,启发学生发现身边有许多美丽迷人的风景奇观、名胜古迹,使学生明白在一次小小的作文中不可能一个一个去介绍,引导学生在习作前先选择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一处景物,这就解决了习作“写什么”的问题。

通过课文片段的分析,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

引导学生了解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在习作前要确定自己的描写顺序。

不足之处:
教学中没有涉及到引导学生用上积累的好的词语。

三年级学生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肯定积累了很多好的词语,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把积累的好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习作《这儿真美》
【教学目标】
1.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如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把这个地方是如何吸引人的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点】
抓住这个地方风景的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用上积累的佳词佳句,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能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习作:这儿真美
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总、游玩的顺序、
方位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重点: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
情感:真实的感受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第一,选好你要介绍的一处景物。

身边一定有许多美丽迷人的风景奇观、名胜古迹,但是在一次小小的作文中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去介绍,因此在习作前先让学生想想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一处景物是什么。

这就解决了习作“写什么”的问题。

第二,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

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那就是这种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是它自己所独有的。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表现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三,写景一定要有顺序。

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介绍的。

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