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计划规划.

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计划规划.
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计划规划.

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战略目标,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高效农产品主产区,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长委〔2009〕7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0年~2012年。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大力实施农业“510”工程和现代农业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不断向经营产业化、功能多元化、设施现代化、布局区域化、生产科技化、生态环境优良化、经营主体知识化方向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商品蔬菜、名优茶叶、优质水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现代竹林、传统蚕桑七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713元。我县先后获得“中国银杏之乡”、“中国红梅之乡”、“中国栝楼之乡”、“中国扬子鳄之乡”、“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茶叶发展政府贡献奖”、“AA省农业特色产业竹木强县”等荣誉称号。

生态高效优质主导产业初具规模。2009年底,全县农业七大特色产业发展到94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2.8万亩),产值25.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格局基本形成;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全县农机总动力达39.1万千瓦。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和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6.3%;农产品加工业取得长足进步。全县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190余家,资产总额20.4亿元,固定资产14.5亿元,年销售额30亿元,年利润4.7亿元,带动农户13.3万户,联结种养基地52万亩,波路梦(食品)加工、味之源水果加工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引进,提升了我县农产品加工水平;农民组织化程度显着提升。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66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合作社7家,市级示范性合作社22家,县二星级以上合作社17家,入社农民6290人,带动农户4.25万户,占全县农户的27.8%;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全县制定并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布的农产品标准138项,农产品企业标准115项,建立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1个,省级标准化园区14个,实施国家地理标记产品1个,获AA省农业名

牌6只,湖州市农业名牌18只,省着名商标11件,市着名商标22件,“XX 白果”、“XX紫笋茶”获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79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有机绿化食品认证,累计建成省级以上无公害基地24万亩,绿色食品基地40万亩;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八都岕十里银杏长廊、和平城山桃源山庄、二界岭XX金钉子生态农业园区、渚山杨梅休闲基地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已基本建成,顾渚茶文化景区、泗安仙山湖开发等一批生态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总体呈良好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农业产业化程度不够高、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农业服务机制不够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业规划为引导,政策扶持为引擎,科技示范为引领,创新机制为动力,节庆活动为载体,行政推动作保障,充分发挥XX区位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优产业、强龙头、建基地、重特色、创品牌”的总体要求,不断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努力促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大发展、农产品加工水平大提高、品牌建设大突破、产业化带动能力大提升,通过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建设一批特色主导示范园和精品农业示范园,为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XX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根据市场需求,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产业化经营。重点鼓励发展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优、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潜力产业。

2.坚持区域化布局,点、线、面同步推进。注重发挥区域、资源、技术、产业、市场等优势,因地制宜,创新特色,积极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着力“点”的建设,推进高效农业示范点和专业村的建设;注重“线”的构建,重点推动长和公路、长达线、新318国道、南太湖滨湖大道等沿线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突出“面”的提升,依托区域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大园区。

3.坚持科技创新,注重创优品质品牌。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农民及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着力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监督体系,加强绿色产品及基地认证,实施品牌化战略,推动标准化生产,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4.坚持尊重群众,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相结合。发展现代农业根本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也是市场主体,在坚持规划引导、政策推动、科技服务的同时,强化宣传发动和行政推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形成上下齐心合力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总体目标

立足打造长三角绿色高效农产品主产区的战略目标,不断把我县现代农业建设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发展体系,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到2012年总体目标为:

做大特色产业,建成优质水果、茶叶、商品蔬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毛竹、蚕桑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00万亩;提高产品质量,建设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0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8万亩;打响产品品牌,创成市级名牌农产品20只、省级10只;拓展延伸产业,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园30个,园区面积3万亩;深化农产品加工,培育县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80家、市级40家、省级6家;提升组织化水平,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家;增强销营能力,培育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本县农产品经纪人1000名,建设农产品专业市场2个;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2个,农业特色精品园5个。

三、重点发展产业和空间布局

(一)重点发展产业

1.优质水果产业

大力发展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重点推广设施栽培,到2012年,建成优质水果标准化生产面积8万亩。

葡萄:重点推广避雨栽培和保温栽培,到2012年,新发展3.89万亩,由2009年的2.11万亩发展到6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雉城镇、虹星桥镇、和平镇、林城镇、泗安镇等乡镇。

其它优质水果2万亩。其中杨梅1.5万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李家巷镇、洪桥镇、龙山街道、水口乡等乡镇;梨3000亩,以蜜梨种植为主,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吴山

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乡;引进栽培新品种樱桃2000亩和引种蓝莓500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二界岭乡。

2.茶叶产业

茶叶产业总体以稳定茶叶种植面积、提高茶园基地栽培管理水平、优化茶叶加工工艺、提升茶叶品质、打响茶叶品牌、拓展营销渠道为主,到2012年,面积由2009年的8.4万亩发展到10万亩(紫笋茶5万亩、白茶5万亩),争创全省茶叶生产十强县。

紫笋茶:以改良栽培品种,提高茶园管理水平为主。到2012年,新发展1万亩,由2009年的4.1万亩发展到5万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水口乡、泗安镇、二界岭乡、雉城镇等乡镇;

白茶:以提高加工能力、健全营销网络、拓展营销渠道、打响产品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为重点。到2012年,新发展0.7万亩,由2009年的4.3万亩发展到5万亩,规划重点发展乡镇为和平镇、吴山乡等。

3.毛竹产业

山区乡镇结合松材线虫病防治和低产林改造,大力发展毛竹产业,到2012年,全县毛竹面积由2009年底的33.3万亩发展到38万亩,成为全省竹业强县。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和平镇、煤山镇、二界岭乡、槐坎乡、水口乡、白岘乡等毛竹主产乡镇。

4.商品蔬菜产业

大力发展以大棚设施栽培为主的蔬菜产业,集中力量推进大棚茄子和食用菌快速发展。到2012年,全县商品蔬菜由2009年的11.5万亩发展到1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由2万亩发展到4万亩,成为我省商品蔬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大棚茄子:进一步加快雉城镇和洪桥镇环太湖沿线原产区域种植面积的扩大,加大力度推进吕山乡、虹星桥镇的发展。到2012年新发展1.1万亩,由2009年的1.9万亩发展到3万亩,规划重点发展乡镇为雉城镇、洪桥镇、吕山乡、虹星桥镇等。

食用菌:以发展金针菇、磨菇等种植为主,到2012年建成2000亩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雉城镇、水口乡等乡镇。

其它设施蔬菜:推进大棚西瓜的发展,到2012年虹星桥镇建成5000亩的大棚西瓜基地;拓展大棚芦蒿、芦笋种植面积,到2012年水口乡建成3000亩的大棚芦蒿、芦笋基地。

5.花卉苗木产业

以发展提升为主,鼓励发展中大规格、容器苗、观赏梅和市场适销对路名优树种,大力创新发展鲜切花。到2012年,全县花卉苗木由2009年的13.5万亩发展到15万亩,走在全省前列。

绿化苗木:依托泗安镇的辐射作用,加快周边乡镇苗木产业的发展。到2012年新发展面积0.8万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泗安镇、林城镇、二界岭乡、小浦镇等乡镇。

观赏花卉:以AA和邦园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AA冠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盆栽观赏植物、鲜切花产业和观赏花卉的发展。到2012年新发展面积2000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泗安镇、龙山街道、林城镇等乡镇。

观赏梅:按照“以大力培育观赏梅为主,兼顾青梅发展”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XX东方梅园有限公司的带动作用,到2012年新发展面积4000亩,由2009年的1.1万亩发展到1.5万亩,同时推动红梅鲜切花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林城镇和龙山街道等乡镇。

6.特种水产产业

大力发展生态鳖、河蟹养殖,提升青虾、南美白对虾等其它特种水产的养殖管理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到2012年,全县特种水产养殖面积由2009年的11.0万亩发展到13万亩,成为我省主要的淡水养殖基地。

生态鳖:充分发挥XX县太湖有机花鳖行业协会作用,利用一定知名度的“忘不了”有机花鳖品牌,加快我县生态鳖养殖规模。到2012年新发展面积1.4万亩,由2009年的0.6万亩发展到2万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虹星桥镇、和平镇、林城镇等乡镇。

河蟹:利用有一定知名度的省名牌产品“漾荡牌”河蟹品牌,加快我县河蟹养殖规模。到2012年新发展面积0.5万亩,由2009年的1.5万亩发展到2万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洪桥镇、夹浦镇、龙山街道等乡镇。

7.传统蚕桑产业

不断提升蚕桑产业的种养水平,着力培育蚕桑产业专业村专业户,深化经营体制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到2012年,全县蚕桑面积由2009年的2.5万亩适度发展并稳定在3万亩左右,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吕山乡、吴山乡、林城镇等乡镇。

(二)空间布局

按照点、线、面同步推进的原则,根据“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的要求,通过推进特色产业区、产业带、产业基地和产业强镇及专业村建设,大力发展以葡萄、花卉苗木、大棚茄子、河蟹、生态鳖、红梅等特色农产品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1.形成四大特色产业区

都市休闲农业区:以龙山街道、水口乡、夹浦镇、雉城镇等城市周边及城北乡镇为主,平原地区重点推进万亩葡萄基地建设,半山区重点推进万亩杨梅基地和万亩高品质紫笋茶基地建设,并依托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和城郊区位优势,结合顾渚丰厚的茶文化资源、优美的田园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休闲采摘、农事生产、农家生活和农村文化相结合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区。

现代生态园林区:以林城镇、泗安镇、二界岭乡和小浦镇等城西乡镇为主,重点推进绿化苗木、观赏花卉、盆栽植物发展,形成十万亩的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建成浙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泗安镇花卉苗木专业市场,把城西区域建设成为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园林区。

高效水产养殖区:以洪桥镇、夹浦镇、吕山乡、虹星桥镇等东部以及中部乡镇为主,通过标准鱼塘建设,重点推进河蟹、生态鳖等特种水产养殖,培育水网平原地带特色产业。洪桥镇重点推进万亩漾荡牌河蟹基地建设,虹星桥镇(包括和平镇和吴山乡)重点推进万亩忘不了生态鳖基地建设,夹浦镇和吕山乡重点建设万亩特种水产综合基地。

综合型特色农业生产区:以和平镇、吴山乡等南部乡镇为主,重点推进葡萄、桃子、梨等特色水果和白茶产业发展,建设“生产为主、兼具休闲”的综合型特色农业生产区。和平镇重点推进万亩白茶、万亩优质水蜜桃和万亩葡萄基地建设,吴山乡重点推进万亩特种水产、万亩蜜梨以及梨酒加工基地建设。同时推进城山桃源山庄、旭升茶场、亿丰农业园等一批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

2.打造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

高效葡萄示范带:长和公路沿线,以夹浦镇、龙山街道、雉城镇、虹星桥镇、和平镇为主,重点发展优质高效设施葡萄栽培,并依托沿线葡萄基地,建成龙山街道留下及渚山龙潭泉、夹浦长平、虹星桥罗家、和平庄里等8个葡萄休闲观光基地。

绿色农业展示带:沿新318国道,二界岭乡、泗安镇重点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林城镇、虹星桥镇、吕山乡重点推进高效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并依托沿线高效生态特色基地,建成10个休闲观光基地,重点推进泗安镇尹家边杨子鳄村千亩高效设施休闲农庄、AA大学XX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

休闲农业观光带:长达公路及南太湖滨湖大道沿线,以龙山街道、水口乡、夹浦

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镇、雉城镇、洪桥镇为主,依托花卉苗木、葡萄、设施蔬菜、特种水产等特色产业发展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推进丰富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农业休闲观光带建设。长达线沿线重点推进水口茶文化景区、龙山街道杨梅山庄和龙潭泉葡萄休闲观光园等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滨湖大道沿线结合南太湖西侧观光旅游开发,重点推进雉城彭城设施蔬菜、洪桥古龙特种水产等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

3.建成100个特色产业基地(点)。按照高效益、优设施、上档次、强示范的要求,通过很抓土地流转、发展规模集约经营,狠抓设施栽培、发展生态高效生态农业,狠抓新型农民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结合省级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到2012年,建成100个亩净收入超5000元的现代农业园区,园区面积超20万亩,努力实现成为浙北乃至全省最具生态、效益最佳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

4.发展30个农业休闲观光园。依托特色农业带建设,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共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30个,其中沿长和线及老104国道(龙山大道至父子岭)高效葡萄示范带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8个,沿新318国道绿色农业展示带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10个,沿长达线及南太湖滨湖大道沿线休闲观光农业带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12个。

5.培育6个特色产业强镇和80个专业村。根据平原水网、山区、半山区不同地域特点,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强镇强村建设。到2012年,全县建设特色农业产业乡镇6个,特色农业专业村80个。

6.建成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和5个特色精品园。立足和平镇和泗安镇现有农业特色产业优势,通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经营水平、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健全服务管理等措施,把和平镇和泗安镇建成AA省首批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同时建成花卉苗木、茶叶、特种水产、葡萄、设施蔬菜5个省级特色精品园,通过园区建设引领我县现代农业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机制。切实加强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建立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的领导小组,农村工作综合部门要协助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农口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的职能,牵头做好具体指

导工作,财政、发改委、金融、工商、科技、水利、交通、电力等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对农业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强化行政推动手段,充分发挥县领导联系特色农产品制度、现代农业发展相关工作协调小组、农口部门班子成员联系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技人员联系产业基地制度等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发展的推进力度;强化工作考核,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对农业产业发展成绩突出的乡镇村和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企业给予表彰奖励。

2.努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推进农技推广联盟建设,促进科研和推广有机联系,提高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发展,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政策支持的力度,使之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承担载体;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为农户提供有关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发挥各涉农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物资、基础设施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健全和完善相关服务体系,组织社会力量,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专业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

3.继续加大现代农业发展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根据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和重点区域,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切实加大财政扶持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扶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整合部门资源,水利、交通、供电等部门对现代农业发展给予倾斜;推动金融部门支持,健全和完善农村住房抵押、林权抵押等手段,切实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强化招商引资和激活民资,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现代农业发展,形成全社会投资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4.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转变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立足全局思考和谋划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构建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体系;转变工作机制和方式,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意识,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切实提高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水平。

附件:1.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点)创建规划表

2.农业休闲观光园创建规划表

3.农业特色产业强镇创建规划表

4.农业特色产业强村创建规划表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哲觉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加快哲觉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两年提速发展目标,结合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我镇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哲觉镇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县,被称为威宁县“南大门”,距县城98公里,东邻麻乍乡,南边、西边接云南省,北靠黑石镇。总面积277.91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0678户,4444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05元。 我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实有耕地面积68000亩,林地面积38874亩,森林覆盖率56.7%。有机肥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势落差大,最高海拔哲觉村大竹箐梁子2290米,最低海拔新营村马家湾1576米,政府所在地哲觉镇车站组海拔2260米。根据山高谷深地形分为凉山、半凉山、河谷地带。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水资源丰

富,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我镇政府和群众结合土地资源及市场行情,广泛发展中药材种植,极力打造“国药之乡”。2011年种植半夏1663亩,鱼腥草3359亩,百合3316亩,魔芋2592亩,党参1395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5000亩。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限制、信息闭塞等因素,哲觉镇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哲觉镇多项优势产业现已初具规模,规模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全镇26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现代农业内涵定义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 3、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 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产业规划内容与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等有密切的关系。产业发展与规划内容体现创新、特色和区域一体化等理念。立足行业和区域,但又要跳出行业和区域自身的限制,从长远来设计和确立产业发展蓝图,构建创新型的产业体系。产业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产业空间引导和产业发展政策等。 一、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可分为不同的阶段,产业发展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发展的驱动因素、产业政策、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区域经济影响作用明显不同。因此,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前提条件是要立足不同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从更广阔的区域背景条件出发,搞清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特征。 (一)产业发展水平的判断 产业发展水平需要从行业和区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首先要从不同行业的国际和国内发展趋势和特征出发,分析该行业在国际或国内同行业中的发展地位和优势,判断和分析该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其次要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分析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水平。有时从行业角度来看,某行业并不代表本行业发展趋势和最高水平,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却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有些行业在区域发展中地位不一定突出,但它也许代表着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产业发展水平的判断,应该从行业自身和区域视角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准确分析和把握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不同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制定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基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跳出区域或行业自身的束缚,从更广阔的区域和行业视角来分析产业整体、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内部等在发展水平、产业关联、资源利用、区域优势发挥、生态和环境保护、产业用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基本格局及其特点分析

李家垭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李家垭村农业产业发展规 划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李家垭村产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我村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我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规划为龙头,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体,实行因地制宜,突出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把我村建设为经济繁荣、村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美好乡村。 二、产业概况 坚持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大力推广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支持村民发展、壮大以木瓜、火龙果等种植业;以土鸡、生猪、山羊、娃娃鱼等养殖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我村产业建设。 2、坚持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要根据客观情况,因势利导,抓好示范带动,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3、坚持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规模太小,以点带面带动村民创业的范围有局限。 2、创业资金缺乏。目前投入产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农民自身收入,生产性支出非常有限,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规模壮大。 3、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缺乏,产品竞争力不强,缺乏对科学技术的了解意愿和渠道。 4、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比重大,在家务农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仍需努力,村民居住分散,均衡发展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5、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原有的联产承包政策与个别村民意识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 五、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强投入 我村在资金筹措方面,将采取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业务部门扶持,发挥龙头企业合作,信用社贷款支持,群众自筹等多方渠道加大对我村产业的投入。 六、产业定位 (一)木瓜套种中药材产业 1、发展现状:木瓜套种中药材产业到 2015年底,全村共推广种植木瓜 500多亩,目前所种木瓜长势良好,待采收后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木瓜地套种中药材,最大限度的实现土地增值。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对推动我村经济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XX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13年) 为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意见,特制定2009-2013年XX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市各级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核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迅猛发展,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1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2.2%和20.5%。 (一)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优质苹果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和奶畜基地。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204.9万吨,产值40.6亿元;水果总产388.4万吨,产值72.8亿元;蔬菜总产286.5万吨,产值67.5亿元;肉蛋奶总产74.5万吨,牧业产值61.6亿元,四大产业产值占到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3.7%,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6%。 (二)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增粮工程,初步建成了关中优质小麦、高产夏玉米产业带和渭北春玉米粮食产业带。通过积极推广果园四项关键技术,初步建成了渭北绿色苹果基地和南部时令鲜果基地,XX苹果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通过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初步建成了南部奶畜、瘦肉型猪、笼养鸡及北部肉牛、肉羊、肉兔六大畜牧养殖基地和渭北优质牧草基地。通过加快发展设施栽培,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初步建成了咸宋路和西宝高速沿线“V”字形反季节精细菜、沿渭清水莲菜、辣蒜、食用菌和渭北脱毒马铃薯等五大蔬菜基地。 (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坚持“发展产业化就是发展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外抓招商引资,内抓培育壮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5家,建成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5家。 (四)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全市现有果菜营销重点企业41家、果品专业市场66个、蔬菜专业市场44家、机械化储藏冷库90余座,XX新阳光等五家市场被确定为农业部鲜活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泾阳龙泉市场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 (五)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要求,制定完善了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成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4个、国家绿色果品基地118万亩、欧盟有机认证苹果基地3200亩、苹果良好农业规X 基地2.3万亩,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苹果)180万亩,认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9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个。 (六)一村一品亮点纷呈。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创建区域优势品牌为核心,积极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X千村推进工程。全市共建成一村一品示X村354个,其中省级示X 村160个,市级示X村100个,2008年省级示X村主导产业总收入17.4亿元,主导产业收入比重达到78%以上,示X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918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07元。培育形成了一系列一村一品知名品牌,涌现出了一系列一村一品先进典型,一村一品板块经济初具雏形。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XX农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尚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生产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贫瘠,营养失衡,农作物产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北部和旱腰带地区还存在一定面积的低产粮田,小麦品

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报告

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20) (修改稿) 江省农业委员会 二○○九年八月

目录前言 第一章发展背景 1.1 自然条件 1.1.1地理区位 1.1.2 土地资源 1.1.3 地形气候 1.1.4 土壤状况 1.1.5 水资源 1.1.6 生物资源 1.2 社会经济 1.2.1人口及其分布 1.2.2 综合经济实力 1.2.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2.4基础设施条件 1.2.5 优势高效特色产业 1.2.6 农业产业化经营 1.2.7 农村居民生活 1.3 制约因素 1.3.1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

1.3.2农业投入不足 1.3.3自然灾害频繁 1.3.4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第二章总体规划 2.1 指导思想和原则 2.1.1指导思想 2.1.2基本原则 一、现代高效原则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产业化发展原则 四、体制机制创新原则 2.2 发展定位与战略 2.2.1科技创新战略 2.2.2体制与机制创新战略 2.2.3企业化经营战略 2.2.4可持续发展战略 2.3 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3.1 优质粮棉油产业带 3.1.1 发展思路 3.1.2 发展目标 3.1.3 建设容与布局

一、优势粮油主产区 二、沿海高品质棉区 3.2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 3.2.1 发展思路 3.2.2 发展目标 一、水产业 二、畜牧业 三、园艺业 四、特色产业 3.2.3 建设容与布局 一、水产业 二、畜牧业 三、园艺业 四、特色产业 3.3 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 3.3.1 发展思路 3.3.2 发展目标 3.3.3 建设容与布局 3.4农产品加工基地 3.4.1 发展思路 3.4.2 发展目标 3.4.3 建设容与布局

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以农业、传统花炮产业、花木业、纺织业、食品业为主导,工业低产出、高耗能、高污染,农业管理经营落后,第三产业缺乏,未发挥区位优势联动周边长株潭园区集约发展) (一)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根据**镇原有纺织、食品、花木、油茶、机械制造、花炮以及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商贸、休闲旅游业进行分析。在**镇规划期内,选择花炮花木、机械制造、休闲旅游作为主导产业。 1、农业富民 (1)着重发展花木及其配套产业:**镇将以绿色健康为主题,发展以油茶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目前**已引入湖南粮食集团在园区食品工业基地成立了湖南金霞油茶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8-10亿元打造油茶生态文化博览园。同时,**拟依托电子市场建设的良好条件,做强做大花木种植、交易、集散产业,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推进规模经营。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做精做细,发展赏花,看花,木雕,精油等相关配套产业,将**镇建设成为“中国花木之乡”。

(2)加强区域协作:依托柏加镇的花木发展的辐射优势、**镇电子交易市场及较好的交通条件,将浏阳市百里花木走廊的花木资源交易集中到**镇,不断促进资源的积聚和影响范围的扩大。 (3)跨行业发展:加大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合作,确定农业在食品工业、旅游业产业链中的地位。 2、工业强镇 (1)环保科技示范园建设:浏阳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浏阳市环保科技示范园。园区实现产业定位转型,退出印染产业,定位为以汽车零配件、机械制造、医疗器械、油茶综合开发、大型食品企业为主的综合型园区,形成一园二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和食品工业基地)的格局。机械制造基地争取引入整体实力较强、创新能力较强、与区域关联度较强的企业,及与区域大型企业合作能力较强的零部件生产企业。食品工业基地则争取依托当地特色菜肴发展熟食加工,如黑山羊制品,湘未蒸菜等,打造独具品牌,同时在巩固现有食品工业的基础上,将生物技术、有机食品以及食品饮料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打造知名品牌,做强入园企业。 (2)对接长株潭产业:长株潭产业的基本特点为以产业园为依托集聚发展,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已经基本形成,产业逐渐向“两

达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达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三大特色产业:以天府药业、天予药业、琦云药业、天然药业、福瑞药业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产业,以川环科技、川鼓、同达博尔等为代表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以达钢集团、正源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 丰富的天然气、硫磺、中药材、生物质等资源优势,具有依托化工、冶金、机电、中药生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的20%。 节能环保 ◆重点项目:①清洁能源汽车发动机及整车制造项目;②金恒机械清洁能源汽车发动机缸体项目;③川环科技高性能FVQM涡轮增压柔性管路系统生产线项目;④川鼓公司高效节能风机项目;⑤同达博尔节能空调项目;⑥佳境环保公司垃圾发电项目;⑦开江废旧橡胶回收综合利用项目;⑧宣汉国华环保科技公司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水污染及大气污染防治处理设备、噪声治理设备研发项目;⑨新达泵业大型高效节能污水处理泵项目;⑩达钢钢渣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宣汉s13型、调容高效节能变压器生产项目;?利用废旧汽车、工程机械、机床和农业机械等生产的再制造产品项目。 ◆重点产品:清洁能源汽车,汽车发动机,高效节能风机,节能空调,固体废弃物、污染物处理设备,S13型变压器。 新材料 ◆重点项目:①达钢集团600兆帕及以上含钒高强度钢项目;②达钢集团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③宣汉正源公司微玻纤及VIP纳米芯材项目;④渠县玄武岩纤维项目;⑤万源山水矿业公司石膏晶须制造项目;⑥达兴能源公司烯烃及下游产品项目;⑦渠县凌强无机盐公司纳米碳酸钙项目;⑧瓮福达州公司电子级磷酸及磷酸综合利用项目;⑨玖源化工聚苯硫醚及纤维项目;⑩大竹苎麻再生纤维素纤维产品开发项目;?达钢集团含钒玻璃项目;?达钢集团钒钛催化剂项目;?高品质轴承、齿轮钢、工模具钢开发项目;?高性能白炭黑项目。 ◆重点产品:含钒高强度钢材,锂电池负极材料,微玻纤,玄武岩纤维,电子级磷酸,聚苯硫醚纤维,苎麻再生纤维素纤维,含钒玻璃,石膏晶须,苎麻再生纤维素纤维,含钒玻璃,白炭黑。 生物产业 ◆重点项目:①地奥天府药业公司地榆升白片等现代中药项目;②琦云药业公司现代中药有效成分提取项目;③四川银杏实业公司银杏叶生物制药项目;④四川天予药业公司中药材产业化开发及循环利用项目;⑤达州苎麻、油橄榄等农作物生物育种及产业化项目;⑥渠县生物农药产品开发项目;⑦大竹县春宇林产生物育苗及生物药品研发项目;⑧开江县橄榄叶提取苦苷和葛根提取异黄酮项目;⑨新型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项目;⑩中药复方新药开发项目;?淀粉基塑料生物基材项目;?工业用糖化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现代发酵关键酶制剂项目;?阿玛宁公司洛神花提取项目;?利根葛业葛根精深加工项目。 ◆重点产品:淀粉基塑料,工业用糖化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地榆升白片,回生口服液,活力苏口服液、慢肾宁合剂,生物农药,银杏、橄榄叶、葛根等中药提取物。 电子信息 重点项目:①四川鹏翔电子公司智能燃气表、电表、水表开发项目;②四川维奇光电新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永丰村产业发展规划 (2015) 为促进我村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2020年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依托我村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永丰村位于大河湾镇西部,距镇政府12.5公里。总土地面积为33059亩,耕地面积19357亩、草牧场面积 298亩、林地面积 3657亩;全村共有 4 个村民小组,共 326 户、人口 1341。该村属典型的农业村,这里有广袤的农田,肥沃的土地,以及优异的天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业种植以玉米、谷、大豆为主,其中玉米1.35万亩,杂粮0.5857万亩;畜牧生产以牛、羊、猪养殖为主,现有2015年大小畜存栏数 6575头(只),其中牛 325头、羊5600只、生猪 650口。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交通、信息闭塞等因素,永丰村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尚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形成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已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非常大,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通过对农户的走访调查,结合村民代表的情况反映,明确永丰村农民增收的现实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产业大户与普通村民中均比较普遍,由于自筹能力有限,亟待在产业的启动、培育、发展壮大过程中,能给予资金扶持。 2、加强技术服务。一是加强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依托本地优势,加强适合本地发展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的引进,积极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品牌。 3、强化与市场的对接。一是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发布自身产品信息;二是希望建立专业的经济组织、经济人队伍,强化与市场的对接。 二、指导思想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快建设“生态型经济强镇”步伐,进一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更好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以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扩规模、培基地、树品牌、提档次”的整体思路,以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规模、特色、优质为取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食用菌、观光采摘、生态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在巩固以桑蚕、特色蔬菜等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做大中部以盛世天源、五彩湖、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带;拓展东部沿库以花仙子为引领的休闲观光、采摘休憩带;提升西部以润禾为龙头的特色农业带,种植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

三、发展目标 今冬明春,计划重点培植3个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7个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2家,5个特色休闲观光采摘园,栽植有机蓝莓及各类干鲜杂果1600亩。确保2017-2018年,在大石村东南部沿河区域打造1000亩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镇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1亿苞以上,打造食用菌品牌3个,扩建、新上食用菌深加工企业5个以上,加工量占总产量的30%以上;完成沿库17个村的特色采摘项目的开发工作,拓展环库采摘休憩带至9000亩;硬化大花崖到大石头村的道路2.1公里,打通圈村到大石西山宽6米的经济路3.92公里,规划高效农业产业园区2600亩用于招商引资;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实现产值过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000元以上,全力将西湖镇打造为集食用菌生产加工与销售、休闲旅游观光与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生态镇。 四、工作重点 (一)做大中部以五彩湖、盛世天源、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按照“一轴四区六基地”的规划布局,以花崖河流域为重点,总体规划1.5万亩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并对其进行配套升级,以五彩湖、盛世天源、乐丰为龙头,

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1)

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 陕西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 2010年3月20日

前言 《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的编制,是受靖边县人民政府委托,在县人大办、政府办、乡镇企业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乡镇和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对靖边县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短期的实地调研,是在与县政府交流沟通、查阅数据资料、专家评估论证的基础上编撰的。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是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向集约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编制《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靖边县资源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促进企业向优势地区集聚,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形成不同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二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推动关联企业联合、兼并和重组,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引资,形成关联企业的集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培植主导产业、主导产品、龙头骨干企业和区域品牌,提升区域竞争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产业集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三是明确“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推动靖边县在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靖边县新农村建设进程,为靖边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产业

2018年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2018年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 18年2月21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现就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建设现代农业体系为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一区三园两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2345”现代农业发展计划(即:突出节水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两个重点”,抓住现代农业园区、农村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个关键”,加快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行政执法水平“四个提升”,巩固提高啤酒原料、无公害蔬菜、专业化制种、食用菌、优质肉羊肉牛“五大产业”),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持续稳定,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发展,努力形成园区带动、区域联动、集群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积极推进农业装备现代化、农业技术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预期目标:1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5.2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82元,增长13.5%;粮食总产量保持30万吨左右;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5万吨,增长3%;农机总动力达到98万千瓦,增长2%;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9%。到1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84元,增长13.5%;粮食总产量保持30万吨左右;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8万吨,增长4%;农机总动力达到100万千瓦,增长2%。把我市建成全国标准化啤酒大麦、全国高原无公害蔬菜、全省草食畜牧业、全省专业化制种、沿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 篇一:凤凰镇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 ××区××镇某某村民委员会 ××镇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 (20xx-20xx年) 为了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转型,实现我村“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实现富民强村”总体目标,我村将集中精力,加大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强禽畜、攻林特、带旅游、兴工贸”发展思路,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某某村位于××镇北部,距离镇政府×公里,东临××河,西接××村,南与本镇××村交界,北与本镇××村接壤。全村版图面积×平方公里,现有×个村民小组,×户,农业人口×人,主要居住在×个自然湾,劳动力×人。共有耕地×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山林面积×亩,水面×亩。××年度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按照“产业化富民”战略要求,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化水平,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本村特点,从 本村实际出发,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的重要手段,加强规划,分类指导,实现产业富民,科技兴村,生态和谐,全面发展。 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品。 3、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原则。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核心,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做精做细特色产业,拓展农村内部的增收空间。同时,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技术、经验和项目返乡创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4、科技为先,合作经济带动的原则。切实把加(转载于:书业网: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快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根本途径。按照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引进示范和推广动植物新品种,品种改良、节本增效、产后加工增值、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重点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以带动力强的专业合作社对本村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强化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的服务功能。 5、整合资源,重点突破的原则。统筹安排,优化资源配置,适度整

xx村农业产业三年发展规划

大南峪乡花庙村农业产业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花庙村位于窑坪河畔,距乡政府4公里,全村4个合作社130户576 人,现有耕地亩(其中水浇地亩)劳动力人。该村有优越的光热水土资源,是我乡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点和全县唯一的稻油种植基地,2010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2450元。 二、目标及任务 2011年规划起步实施,2012年全面推进建设,2013年完善提高,力争经过3年努力,将优质水稻和冬播洋芋种植发展成为花庙村的主导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到2013年,全村农业特色产业生产总值达到200万元,年均递增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0%,达到2800元,其它收入180元。 二、建设重点 (一)继续发展核桃产业 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桑”的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以栽植核桃促增收的良性循环生态路子,积极发展乡村农家乐,形成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强化特色产 业支撑。以建设绿色无公害核桃生产基地为目标,大力推广核桃栽植技术的力度,确保核桃生产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实施到位。不断提高核桃树综合管理水平,精心打造核桃产业专业村。到2013年,建成示范300亩,亩产值达到4500元以

上。大力开发核桃深加工项目,以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和产 业特色,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一体化,在做大 做强上下功夫。 (二)大力促进养殖业发展 目前,该村已有6户专业养殖大户,均已成规模,基于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势头,经村委班子商讨决定大力发展养殖业。重点发展生猪养殖,在政策和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植,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在2013年达到出栏仔猪1000头,土鸡年存栏达20000只,带动群众发展养殖业,促进农民增收。 (三)培养新型农民,推动产业开发 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工技能培训”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提升农业技术培训水平。按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围绕李家庄村农林、养殖两大产业和休闲经济发展要求,针对关键技术环节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与繁殖场和农技部门合作,聘请技术人员争取每年举办1-2期农业技术培训班,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专业技术。开展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培训、配方施肥、沼液沼渣沼气综合利用、畜禽科学饲养及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等。到2013年,使关键技术得到全面普及。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13年) 为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意见,特制定2009-2013年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市各级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核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迅猛发展,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1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2.2%和20.5%。 (一)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优质苹果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和奶畜基地。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204.9万吨,产值40.6亿元;水果总产388.4万吨,产值72.8亿元;蔬菜总产286.5万吨,产值67.5亿元;肉蛋奶总产74.5万吨,牧业产值61.6亿元,四大产业产值占到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3.7%,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6%。 (二)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增粮工程,初步建成了关中优质小麦、高产夏玉米产业带和渭北春玉米粮食产业带。通过积极推广果园四项关键技术,初步建成了渭北绿色苹果基地和南部时令鲜果基地,咸阳苹果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通过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初步建成了南部奶畜、瘦肉型猪、笼养鸡及北部肉牛、肉羊、肉兔六大畜牧养殖基地和渭北优质牧草基地。通过加快发展设施栽培,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初步建成了咸宋路和西宝高速沿线“V”字形反季节精细菜、沿渭清水莲菜、辣蒜、食用菌和渭北脱毒马铃薯等五大蔬菜基地。 (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坚持“发展产业化就是发展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外抓招商引资,内抓培育壮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5家,建成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5家。 (四)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全市现有果菜营销重点企业41家、果品专业市场66个、蔬菜专业市场44家、机械化储藏冷库90余座,咸阳新阳光等五家市场被确定为农业部鲜活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泾阳龙泉市场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 (五)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要求,制定完善了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成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4个、国家绿色果品基地118万亩、欧盟有机认证苹果基地3200亩、苹果良好农业规范基地2.3万亩,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苹果)180万亩,认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9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个。 (六)一村一品亮点纷呈。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创建区域优势品牌为核心,积极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全市共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354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60个,市级示范村100个,2008年省级示范村主导产业总收入17.4亿元,主导产业收入比重达到78%以上,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918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07元。培育形成了一系列一村一品知名品牌,涌现出了一系列一村一品先进典型,一村一品板块经济初具雏形。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咸阳农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尚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生产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贫瘠,营养失衡,农作物产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北部和旱腰带地区还存在一定面积的低产粮田,小麦品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8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汤家河镇新庄村 18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18年3月) 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四个一”帮扶后进村工程,扎实推进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改善农村广大群众的生活生存状况,提高人均收入和幸福指数,我驻村工作组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与镇、村领导共同谋划,积极探索该村发展的新思路、新规划,争取实现村民增收、百姓乐业、社会和谐的崭新局面。 一、村情调研及现状分析 区位:新庄村位于汤家河镇政府驻地西偏北3里处。 交通:村内共有3条主街道,基本实现硬化。 人口和自然环境:现有耕地1995亩,人口743人,党员43人,人口在全镇平均线以上(全镇村均人口662人)。村庄聚落成长方形,街道东西走向房舍多为砖混、砖木结构,平房焦顶。 经济状况: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葡萄。养殖业主要以貂、貉、狐狸珍皮动物为主。非农产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务输出,外出务工人员约有150人,主要从事建筑和园区、港口厂矿企业劳务。全村人均纯收入8632元。18年以来加大投入的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初步改善。 当前面临的问题: 1、部分群众思想落后。思想过于保守,进取意识差,进而导致种植结构老化,新的种植模式推广实施缓慢,并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到位,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市场信息不灵通,驾驭市场能力较弱。 2、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差,尤其是路面硬化面积较小,汛期多出现积水情况,虽有改善,但是部分地区秦光依然存在,给村民带来很多不便。公益事业发展缓慢,群众福利待遇、休闲文娱活动无场地、设备。 3、缺乏人才支持。虽然乡镇经常开展技术培训,但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懂技术、会管理、开拓市场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仍然短缺;另一方面一些优秀人才,不安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

府谷县农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是调结构、转方式、促增长的关键时期,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为进一步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结合我县农业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公司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立足实际,团结拼搏,理清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园区为基础,以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为突破口,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 (二)发展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加快产业发展速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走外延扩展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的路子,经过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发,拓展发展空间和开发领域。 2、科技创新原则。提高企业和农民的科技素质,用先进实用技

术武装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把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在较高水平上跨越式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3、可持续发展原则。把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条基本方针,贯穿到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坚持发展企业与基地建设协调一致,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建设与农产品相适应的原料基地。将农业企业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和谐统一。 4、以人为本原则。以服务“三农”为根本,以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的绿色产品。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职工的技能和素质,以此推动和保证行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发展目标 根据上述思路,规划到,我县农业产业化实现下列目标: 1、农业总产值由的4.5亿元提高到8.29亿元,年递增13%,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元左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现在的20%提高到50%。 2、培养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即“十二五”期末全县要建成3个年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的种养加企业,建成8个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种养加企业,使全县规模以上种养加企业个数由现有家增至家,市级龙头企业由现在的家发展到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