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赵良庆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对构建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往薜技 术 协 作 学 大 学 对 构建 我国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启 示
孔 留安 荆 、 海玲 霍松 涛 2 1 1 . 河 南科技大学; 2 河南城建学 院
摘 要: 随着我 国高等教 育大众化进 程不断推进 , 一大批 由专科 学校通过 重组、 合 并后 升格形成 的新 建本科院校应运 而生。借 鉴德 国应用科 学大学先进 的人 才培 养模 式 , 在 当今地 方本科 高校 的转型与发展过程 中, 积极探 索适合我 国 国情 的以提 升 实践 能力 为本位 的新建本科 院校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 式 , 有着必 然的现 实意义。 关键 词 : 德 国应 用科技 大学; 新建本科 院校 ; 人才培养模 式
前 序 教 学 。由于 办学经 费等 因素 的影 响 , 多 数 学计划 , 通常采 用以知识 和技能 单位相 融 加之 高 合的模 块化教学 方式 , 将普 通知 识和专 业 随着 我 国高 等教 育 大 众化 进 程 不断 新建 本科 院校实践 教学条件 较差 , 双 师型 ” 教 师的严重 缺乏 , 更使 得实 知识技能相结合 。 在专业教学 的全 部过程 推进 , 一 大批 由专科 学校 通 过重 组 、 合 并 素 质“ 后升格形 成的新建本科院校应 运而生 。据 践教 学环 节薄弱 , 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 中, 理论教学 融入 了研讨 教学 、 现场 教学 、 教育部公 布的( ( 2 o 1 3 年具有 普通高 等学历 三、 德 国应 用 科 技 大 学 对 构 建 我 国 新 案例教 学等多种 方法 ; 实践 教 学采用研 习 教育 招生资 格的高 等学校 名单 》显示 , 具 建本 科院校人才培 养模 式的启示 课、 练 习课 、 实 习课及 学术 旅游 等 多种 形 4 】 。对课 程 的评价 方式灵活 多样 , 有 考 有本科 招生资格 的院校 l 1 7 0所( 含独立学 德 国是 世界 开 办 高等 教 育最 早 的国 式【 家之一, 德 国 的高 校分 为综 合大 学 、 应 用 试 、 鉴定 、 答辩等 方式 , 通 常有企 业人 员的 院2 9 8所 ) 【 l 】 o 随着新 建本科 院校数 量大幅 度提 升 , 科 技 大学 、艺 术 学院和 音 乐 学院 三种 类 参与 , 以培 养学 生 的人 际交往 能 力 、 独 立 已逐步 成 为我 国高 等 教 育体系 的重 要组 型。在应 用型人才 培养方 面 , 德 国应用 科 工作能力 、 创新 实践 能力等综 合能力 。 成部 分 ,担 负着高等 教育 改革与 创新 、 培 学大 学形 成 的独 具特 色又 不 可分 割 的体 总之 , 德 国应用科 学大学这 种极具 灵 养应 用型 人才 、 服务 区域经济和 社会 发展 系 一 从培养 目标 、 专业设置 、 教学模式 、 评 活性和 适用性 的人才培养模 式 , 为德 国培 O %的毕业生 , 在德 国高校 中占有 重 的神 圣职责 。因 而如何适 应市场 需求 , 明 价 方式等 , 值得 我们 学习和借 鉴 。德 国应 养了 5 就培养 大量社会 需求的工程应用 确 人才培养 目标定 位 ,构 建课程 体系 , 是 用 科 技大 学 人才 培养 模式 主 要有 以下 的 要地位 。 新建 本科 院校当前 的核心 任务 , 也是 我们 特 点 。 型人才 而言 , 德国应用科 学大 学有别于 我 亟待研 究解决的 问题 。 1 培 养 目标 重视学 生动手 能力及 解决 国 的高 职高专教 育 , 与 我国倡导 的应用 型 基于此 , 借 鉴德 国应用科 学大 学先进 问题能力的培养 。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 目 本科教 育具有较 大的相似性 。因而 , 为 当 运 前 我国 新建本 科 院校 在教 育模 式 与职 能 的人才培 养模式 , 在 当今地 方本科 高校 的 标 是使学 生通过 掌握一定 的理论知 识 , 转 型与发展 过程 中 , 积 极探 索适合 我国 国 用某种专 门的 应用技术 , 能动 手解决 实际 的转变 过程 中 , 积极探 索应用 型人才 的培 情 的 以提 升 实践 能力 为 本位 的新 建 本科 问题的工程技术专 门人才。这种培养 目标 养提 供 了好 的思 路 ,具有 相 当的 借鉴 意 院校 应用 型人才 培养模式 , 有 着必 然的现 强调面 向应用 , 面 向实际 、 面 向未 来 , 培养 义 。 实意 义。 掌握 科学 方 法 、擅长 动手 解 决 问题 的工 参考文献 二、 我 国新建本科 院校 人才培 养存在 程 、 技术专 门人才。 [ 1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教育部 网站 。2 0 1 3年 的 问 题 2 专 业及课 程设置侧 重学生计 算能力 具 有普 通 高等 学历教 育招 生资格 的 高等 德 国应用科学大 学校名 单[ E B / OL ] . 1 人 才 培养 目标定 位过 高 。目前有些 和实际应用能力 的培养 。 新 建本科 院校脱 离 自身发 展实 际 , 过分追 学的专业 设置 以应用为 主 , 强 调理论 与实 [ 2 ] 姚加 惠 , 潘 懋元。新 建本科 院校 的现状 求办 学定位的“ 高大上” [ 2 】 。在 “ 重学轻术 ” 践相结合 ,具有鲜 明的面 向行业 的特征 。 分析 与准确 定位 [ J ] . 龙岩 学院报 , 2 0 0 6 ( 4) : 3 — 1 1 7. 观 念和 “ 名分 ” 思想 影响下 , 盲 目趋 向将 学 其课 程设 置 分为 理论 课程 和 实训 课程 两 11 课程 内容根 据不 同专 业及其 相关 【 3 ] 雷正 光 。 德 国双 元 制模 式 的 三 个 层 面及 校 办成研 究型大 学 , 结 果致使 学校 定位虚 种模式 , 并及 时融入 其 可借 鉴的若干 经验 【 J 】 .外 国教 育资料 , 高、 培 养 目标 单一 、 课程体 系趋 同 , 从而偏 职业能 力需求有 针对性选 择 , 01 0( 1) : 7 8 . 8 0 . 离 了 新建 本科 院 校应 有 的服 务 于 区域经 相关 的新 科技 或工艺成 果 , 保 证其先 进性 2 【 3 】 。 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 的服 务方向 。 [ 4 ] 徐 理勤 。现 状与发展 一中德应 用型本 2 缺 乏课程体 系的 系统设计 。 目前新 3 独具特 色的 “ 双元制 ” 培养模 式 。德 科人 才培 养的 比较 研 究【 M 】 . 杭州: 浙江 大 2 0 0 8 . 建 本科 院校的课 程体系 主要有 两种模 式 : 国应 用科 技 大学 的实 践教 学 环节 ,采 用 学 出版社 , 第一, 盲 目借鉴 或照抄 照搬 其他 学校的 课 “ 双 元制 ”的教 学模 式 , “ 是一 种以能 力为 作 者 简介 : 程 体 系设 计 ; 第二 , 沿用 原 来的 专科 课程 本位 的课程 模式 ”【 3 】 。通 过与企业 的紧密 第一作 者 : 孔 留安 ( 1 9 6 3 一 ) , 男, 河 南 共 同培养 应 用型 人才 , 从 而锻炼 学 科技 大 学校 长 , 博士, 教授 , 主要 从 事安全 体 系 ,稍稍 加工修 改形成 本科课 程体 系 。 结合 , 团队协 作 能力 、 交际 工程和 高等教 育研 究。 因而现 有 的课 程 体系 很 难发 挥 应有 的调 生 的独 立工 作能 力 、 控 人才培 养方 向} 勺 『 作用 , 达 到新建 本科 院 能力等非专业能力 。 第二作 者 : 孙 海玲 ( 1 9 7 1 - ) , 女, 河 南 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 的 目标 。 德 国应用 科 学大 学 的实 践教 学 环节 城 建学院 高等教 育研 究室副主任 , 硕士研 3 课程 体 系落 后 , 缺 乏 学术 前沿 和 专 包括实验 教学 、 实践 学期 、 项 目教 学 、 毕业 究生 , 教授 , 主要从 事高等教 育研 究。 业发 展的动态 内容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 型 设计和学术旅行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 明显 第 三作者 : 霍松 涛( 1 9 8 0一 ) , 男, 河 南 除了 城 建 学院硕 士研 究生 , 副教授 , 主要从 事 人才培养 课程体 系落后 , 主 要体现 在以 下 的特征是 教学 与生产实践 紧密 结合 , 两个 方面 : 第一 , 课程 体 系 的设 置跟 不 上 理论 学习 ,学 生还需完成 不少 于 2 0周的 区域 经济管理和高等教育研究。 社 会经济 [ 向 发展 , 不 能适应 时代 的最新 需 企业 实 习 , 在 实践 学期 完成 , 这是 德 国应 注: 本项 目 为 河南省 高等教 育教 学改 要; 第二, 课 程体 系 口径 狭窄 、 内容 陈 旧 , 用科 学大 学 最 值 得 我 们借 鉴 的 部 分 , 即 革研 究项 目“ 德 国应用科 学大学对 构建我 没 有处 理 好课 程 内容 的 经典 与现 代 之 间 “ 3 + 1 ” 培 养模式 。 国新 建 本科 院校 人 才 培 养模 式 的启 示” 2 0 1 4 S J GL X 0 6 3 ) 以及 “ 应 用型 本 科 院 校 的关系。 4 教 学方式注重 学生独 立工作能 力 、 ( 4 实践 性教学 环节 薄弱 。新 建本科 院 人际交往 能力 以及创新实 践能力 的培养 。 工程 实践 能 力培 养 体 系的研 究与 实践 ” 校普 遍过分 注重 理论教 学 , 相 对忽视 实践 德 国应用 科 学大 学各
中德合作,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德合作,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作者:蔡敬民来源:《计算机教育》2013年第21期文章编号:1672-5913(2013)21-0023-01中图分类号:G642合肥学院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有近30年的合作历史。
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按照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模式,共建一所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协议,原合肥联合大学(合肥学院前身)成为德方在中国最早重点援建的两所示范性应用科学大学之一。
德国汉诺威、奥斯纳布吕克、东弗里斯兰、希尔德斯海姆等应用科学大学分别与合肥学院共建机械制造工程、电子技术、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等专业。
2002年,由原合肥联合大学、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3校合并组成了新的本科院校——合肥学院。
学校组建以后,经过广泛调研和认真分析,全校上下一致认为:新建本科院校,不能一味地模仿老牌大学,应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新的办学类型和办学体系,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工业化初期,急需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德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价值举世公认。
我们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长期合作办学的历史是我们宝贵的资源,也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将学校的办学定位确定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即借鉴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学校的办学实际,积极探索一条新的办学道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从2004年开始,我们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学理念,围绕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体化的设计,本着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和项目推动的原则,有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近5年来,国内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每日电讯》,先后25次报道了学校建设发展情况。
全国226批次省外高校、近2 000人次来我校考察调研。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我国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路径的启示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我国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路径的启示作者:任慧颖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06期摘要:引入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新的发展方向。
在国外,应用科技大学是一种重要的高等专门教育机构。
德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双元制”培养制度的国家,其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
通过分析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先进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教学模式,发现我国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促进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职业本科教育;职业能力;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153(2022)06-0036-05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早在2021年3月,教育部就发布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明确本科教学内容要与职业标准相一致,教学过程要与生产工程相适应。
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将在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依然是学科知识本位的课程逻辑与模式,“学术漂移”现象依然存在,导致本科职教自身的特色弱化。
文章从能力结构和职业倾向两个方面分析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为我国职业本科教育从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提供参考。
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基本特征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一所以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型实践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要求学生把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职业实践技能培训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专业学院。
其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二是突出应用性,实用性;三是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这些特点对于我国职业本科的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启示——赴德国研修培训报告

德 国工业 高速 发展 ,企 业需 要高等职业技 术人才来担任一线 的
主管 , 开始举办双元制职业学院 。 德 国双元制职业学 院仅在经济
德 国的高校像一个独立的公 司一样运营 , 由董事会 、 监事会
组成 , 董事会是 高校管理 的核心 , 大学 的领导是校长 , 由高校 自 己来决定 , 在法律上就是领导 , 在学校里有说一不二 的权力 。管
生咨询建议 的部 门) , 国际办公室 ( 给本校 和国外对 口单位进行 求学咨询 ) , 职业指导 中心( 给学 生找工作进行 咨询 ) , 质量管理
中心 。 3 . 海 外 实 习的 安排 与 管理
代根 多夫 应用技术 大学是 德国的一所公 立应用技术 大学 。
位于德 国经济 、 技术及科 技十分发达的 巴伐利亚州 , 世界著名的
【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双 元制模 式 工学结合
基金项 目: 陕 西省 教 育厅 人 文 社 科 类 专 项 科 研 计 划 项 目“ 互 动 体 验 式 教 学 模 式 开 发 与 学 生创 业 能 力培 养 的 实践 研 究 ” 的 阶段 性
成果 ( 1 2 J K 0 1 1 4 ) ; 中 国高 等 职 业技 术教 育研 究 会 “ 十 二 五 ” 规 划课 题 “ 基 于 职 业 岗位 群 的 高职 人 才 培 养 规 格 研 究” 的 阶段 性 成 果
对 目前 国 内高 职 高 专 教 育 在 实践 教 学 、 工 学 结合 、 教 育 合 作 等 方 面 提 出相 关 建 议 , 对 我 国 高等 职 业 教 育 的 改 革 与 发 展 和 整 体 水 平 的提 高 有 重 要 的 实践 意 义 , 逐 步 形 成 结 构 合理 、 功 能 完善 、 质 量优 良的 高 等 职 业教 育体 系 , 更 好 地 为 经 济建 设 和 社 会 发展 服 务 。
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索现代应用型教育的转型之路

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索现代应用型教育的转型之路摘要:自上世纪70年代起,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以其独有的模式和品质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学习和效仿的对象,它面向应用、面向实际,在校企合作、培养方式和师资水平等方面体现了其优势,特色鲜明。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转型期,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作者根据个人求学经历和体会,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加以分析和总结,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从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工程管理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教育现代大学制度起源于欧洲,从欧洲到美国,最后在美国成型。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不断上升,欧美的技术院校(polytechnic)也逐渐被纳入大学(university)范畴。
德国作为世界职业教育领先的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教育改革进程中,将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规范的体系结构。
2002年1月,作为刚刚走出校门的一个本科生,笔者带着亲人的嘱托和希望,怀揣梦想,踏上了飞往德国的求学之路。
通过几年亲身经历,对中德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模式和理念进行比较和分析,笔者认为在职业教育推广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应用型院校应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体系中的可取之处,在现代大学制度下加强院校制度建设,为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一、德国基础教育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一个划分为16个州的联邦国家,联邦首都及政府所在地是柏林,德国的教育和文化艺术事业由联邦和各州共同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和进修(fortbildung)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归属于各州。
全国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对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负责协调。
中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差异和启示

中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差异和启示作者:夏勇来源:《价值工程》2015年第07期摘要:本文就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和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专业设置、教学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获得了一些启示,为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意见。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guiding ideology, majors, teaching element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between Chinese colleges and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People could obtain inspirations through analysis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regarding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reform.关键词: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应用能力;教学;模块Key words: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talents training;application ability;teaching;module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7-0193-030 引言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Fachhochschul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德国在战后经济迅速崛起和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被世界各国广泛研究和推崇。
1999年欧洲29国开始的“博洛尼亚(Bologna)进程”建立起了以学士和硕士为基础欧洲统一的高等教育体系、可比较的学位体系和欧洲学分转换体系,以及专业设置认证机制。
浅谈德国高校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迪论文

浅谈德国高校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迪论文浅谈德国高校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迪论文一、德国高校研究生教学模式现状(一)德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根据部分学者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分析和调研,德国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在创新能力方面都是能够得到高校和各方面的认可的,其整体创新能力在全世界高校中都具有较高水平。
具体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第一,对于创新活动具有较高的参与度;第二,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第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成果。
这些能力与国内部分高校研究生的简单的对研究对象表面现象的揭示和移植,或者仅仅对研究问题简单的推理或延伸是不同的。
这些都说明德国高校研究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德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较强的影响因素德国高校研究生具有较强创新能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德国大学研究生培养并不同于我国的导师制,而是注重教学实践,即通过实践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掘作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导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德国各个大学对于导师的选拔任用以及管理,也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尤其是导师在科研方面、教学方面,都有明确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一旦导师不能满足高校的任用条件和创新考核能力,都会被调整工作和教学岗位或者进行校正,甚至会被辞退,这也无形中影响着德国高校研究生去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具有适应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体制德国高校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不同于我国高校研究生严进宽出的模式,在德国高校,只有很少的精英学生才能读研究生,也就是说读研究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而要想顺利毕业也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
据统计,德国高校研究生每年有将近30%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
同时,德国高校研究生在培养机制方面也一直采用严格的淘汰机制,教学老师对学生每一门课程要求都非常严格,对每一门课程的考核都进行严格的把关,导师更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借鉴

J u n 1 fZ ein ie st fS in e a d Te h o o y o r a h ja g Unv r i o ce c n c n l g O y
Vo1 2 .2 No. 5,( C. 2 O )t O1
D :1 . 9 9 j is . 6 18 9 . 0 0 0 . 0 OI 0 3 6 / .s n 1 7 - 7 8 2 1 . 5 0 8
德 国 应 用 科 学 大 学 硕 士 培 养 模 式 的研 究 及 借 鉴
李 成 炜 , 若 欣 郑
( 江科 技学 院 国 际 交 流 合 作 处 , 州 3 0 2 ) 浙 杭 1 0 3
收 稿 日期 :2 1 — 7O 0 00一1
LIChe g w e ,ZH EN G o xi n— i Ru — n (ne n to a Ofie h ja g Unv r i fS in ea dTe h oo y,Ha g h u 3 0 2 ,Chn ) Itr ain l f ,Z ein ie st o ce c n c n lg c y n zo 1 0 3 ia
m a t r t ani g a u tv to f h gh l v lpr c i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 e t n Chi . s e r i n nd c li a i n o i —e e a tc lt l n s i na K e wo ds G e m a . i e s te o a ple s i nc s m a t rt a n ng m od y r : r n un v r ii s f p i d ce e ; se—r ii e; ta n ng r i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以合肥学院为例
赵良庆 教授
合肥学院院长
2008.11.20
南京
1
合肥学院创始人—杨承宗教授
1951年6月,杨承宗先生(左二)通过博士 论文答辩后,导师约里奥·居里夫人为他举行 祝贺酒会
约里奥·居里夫人亲自签发的博士学位证书
2
2008.11.20
16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建 设
转变实验教学理念 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改革 实习教学体系建设 项目驱动制的第二课堂
“少台套大循环”的实验室建设模式 内容改革 课程改革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基地建设模式 各专业自己开发,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4
2008.11.20
南京
开放中发展
共建合肥联合大学协议
1985年9月11日
2008.11.20 南京
5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986年 确定由四所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对口支持合肥联合大学建设:
Fachhochschule Ostfriesland 东福里斯兰应用科学大学 Fachhochschule Hannover 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 Fachhochschule Osnabrueck 奥斯兰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 Fachhochschule Hildesheim 希尔德斯海姆应用科学大学 Biotechnologie 生物工程 Chemietechinik 化学工程 Elektortechinik Maschienbau Wirtschaft 电子技术 机械制造 经济
综合大学:
我国大学: 分类 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
11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学校办学定位
地方性 应用型 国际化
德国12所友好大学 留学生 500人 韩国 10所友好大学 留学生 500人 西班牙 1 所友好大学 留学生 3人 日本 2 所友好大学 美国 1 所友好大学 意大利 1 所友好大学 奥地利 2 所友好大学
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市场需要
? ?
课程定位准确
?!
定位的一致性?
13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我们考虑了以下问题: 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 系统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
特 特点 色
有所为 有所不为
大学 四年 的时间 是
3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人民日报》1985年4月17日 新格局与高效益-从合肥联大看社会办学的生命(一) 外地人也许难以理解:合肥联合大学首届本科生毕业,为什么会被评为合 肥地区1884年的十大新闻?… 《人民日报》1985年4月21日 “热心家”与“香饽饽”-从合肥联大看社会办学的生命(二) 《人民日报》1985年4月24日 利用“余热”与保护“热源”-从合肥联大看社会办学的生命(三) 《人民日报》1985年4月19日 改革召唤快出人才-访人大代表、合肥联合大学校长杨承宗
重要的是借鉴国外大学的办学理念
12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做到: 学校性质定位准确
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具有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定位准确
Bauwesen
建筑
2008.11.20
南京
6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友好大学-应用科学大学: Fachhochschule Oldenburg/Ostfriesland/Wilhelmshaven Fachhochschule Osnabrueck Fachhochschule Hildesheim/Holzminden/Goettingen Fachhochschule Hannover Fachhochschule Braunschweig/Wolfenbuettel/Salzgitter Fachhochschule Heilbronn Hochschule Reutlingen Hochschule Anhalt 友好大学-大学: Universitaet Osnabrueck Universitaet Lueneburg Universitaet Rostock 友好交流合作大学: TU Muenchen Universitaet Jena 7
10
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德国大学: 分类 应用科学大学: 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学生除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外,实践能力 很强,要求具备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治学的指导思想:洪堡“研究与教学相统一”。主要任务是培 养科学后备力量,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化,要求具有独立工 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0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欢迎各位代表来合肥学院指导工作!
21
2008.11.20
南京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解决一个问题
课程体系建设
学科导向?专业导向?
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思政课改革 体育课改革
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14个俱乐 部
以课程的模块化建设为目标。改学科导向型的课程设置为 专业导向型:基础课要适应, 课时适当下调;专业基础课 要管用, 优化和整合课程内容,降低重复性;专业课要理 论联系实际。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改革中诞生
安徽创办的自费走读大学合肥联合大学开始招生 《光明日报》1980年9月5日,余士锟 胡羊
适当收费: 学校实行联办公助,自费走读 不包分配: 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择优录用 按需设置专业:培养人才紧密地和社会需求结合, 专业设置均根据经济建设部门用 人需求决定 后勤社会化: 学校不需要一套庞杂的行政机构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要考虑:
教师因素 学生因素 人才培养方案 应 用 型 师 资 队 伍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各专业
教师实习基地建设
企业高工:专业委员会、小型课程、论文指导
19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思考: 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具有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 人才;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其教学密切联系实际,理论以适用为度,毕业生除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 知识外,实践能力要很强; 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需要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和社会资源作保 障。
有 限的!
14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开设专业导论课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理工科实践学分>30%,文科>25% 增设一个认知实践学期 6学分 制订专业选修模块 与人才培养方案有关的第二课堂 6学分 毕业论文真题真做率> 80% 各专业
15
2008.11.20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自1986年 起: 合肥学院90 余位教师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进修学习 德国超过200余人次教授来合肥学院做工作访问和讲学(三人获黄山友谊奖) 合肥学院有500余位学生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留学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有160余位学生在合肥学院完成毕业论文、实习、语言学 习、工业设计、特定学分课程学习等 这也为我们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验技术教研室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 教授:实验室工程师 = 1:0.75 / 0.5
17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重成绩、轻能力、 轻知识运用的现象。 重视课堂教学,没有注意学生学生自主能力学习培养, 学生学习负担较轻 5400h/2500h
8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9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对二十三年合作的思考:
什么是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特征和属性是什么?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有那些关键要素? 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可以借鉴? 学什么?如何学? 如何构建我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人 才 质 量 评 价 体 系 18
基于过程监控的考试制度改革:即变末端考核 为过程考核,实施“N+2”考试制度。考试制度 的改革带来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变化,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控制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