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有用的历史知识点

绝对有用的历史知识点
绝对有用的历史知识点

★历史谜语:①两花飘香(打一近现代艺术家:梅兰芳)②百年古屋(打一近现代作家:老舍)③放眼世界(打一近现代艺术家:张大千)④听力增加一倍(打一近现代作曲家:聂耳)⑤雪压千山尽素装(打一近现代艺术家:齐白石)⑥孤雁哀鸣断续声(打一近现代艺术家:徐悲鸿)⑦川币(打一近现代作家:巴金)⑧闰六月(打一近现代作家:夏衍)

★“持三字贴,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孙中山)清末,孙中山出国留学归来,途经湖北武昌,想去见一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孙中山走到总督府门前,递上了名片。特意在名片上写了这样一行字“学者孙中山求见之洞兄。”张之洞一看,也不传话请孙中山进府,命人拿来纸笔,写了上联对句,让门官交给孙中山。孙中山针锋相对地对了下联,张之洞暗暗吃惊。该联上联流露出轻蔑之意,下联却有压倒对方之势。怪不得张之洞看了下联后,赶快令人开门迎接孙中山了。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范文澜自题联】

★中国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的设计者是:【李春】

★第一次响亮地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孙中山】

★“天才出于勤奋”是【高尔基】说的。

★我国古代所说的植物四君子是:【梅、竹、兰、菊】

★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历史谜语:说尽心中无限事(打一近代皇帝:道光);夕照街(打一近代皇帝:道光);普遍富起来(打一近代皇帝:咸丰);会诊(打一近代皇帝:同治);陈玉成(打一字:瑛);天生丽质难自弃(打一近代人物:杨秀清);秋收暴动(打一历史名词:金田起义);爷爷奶奶爸妈我,全家都是营业员(打一历史名词:五口通商)

★我国的植树节定在每年的:【3月12日,纪念孙中山先生】

★中国绘画史上的“八大山人”是:朱耷--中国古代有位书法家、画家自称自己为“驴”的是:朱耷

★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有“花园之国”美称的是:新加坡

★淮南物产两绝:【八公山的豆腐,淮王鱼】

★康熙皇帝的庙号是:圣祖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是今天的:吐鲁番盆地

★电子计算机发明于哪一年?1946年

★大兴安岭嘎仙洞石室,是古代哪个民族的发源地?鲜卑

★世界上最大的坟墓是:【金字塔】

★古人常用松鹤延年图祝寿,鹤是生长在:沼泽地

★"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儒家

★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中的“美人鱼”现座落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徐悲鸿以画什么闻名世界?奔马

★下半旗是把旗子下降到:距离杆顶的1/3处

★我国最早的佛寺是:洛阳白马寺

★新中国第一部临时宪法的简称是:【共同纲领】

★《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

★科西嘉人属于:【西欧民族】

★若某点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则该点地理经纬度是:【00、200 W】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号于1970年发射成功。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是:【故宫】

★距今年代最久远、且享有“钟王”称号的是:【永乐大钟】

★桐城派是在清代很有影响的散文流派,主要代表“桐城三祖”,分别指的是:【方苞、刘大櫆,姚鼐】

★附马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简称,全称是附马都尉。后来,“附马”成了皇帝女婿的别称是在:【晋朝】

★世界上最早提出人口论的思想家是我国战国时期的相思家:【韩非】

★首创密封试卷的是:【武则天】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说的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水手之友”指的是:【指南针】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中的“楚王”指的是:【汉成帝】

★世界天文学史上最早的关于流星雨的记录,是在我国的:【夏朝】

★“四库”:经、史、子、集。“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经》,《春秋》。

★刮大风的时侯,北半地球的纸屑打旋时的方向是:逆时针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版图变化最大的是欧洲和亚洲。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指的是长江湖北段。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场最佳的地点是:纬度低,海拔高。

★“泼水节”是傣族的重大节日。

★澳大利亚有许多古老的动物,代表性的是:袋鼠。

★"司空见惯”是说司空见惯了:【美女】

★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指:【希腊神话中的女妖】

★"海的女儿”是哪个城市的城徽?【哥本哈根】

★月亮金字塔坐落在哪里?墨西哥

★“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琵琶】

★满洲里在我国的:【东北】

★最有利于人们工作、学习的温度环境为180左右。

★“谁持彩练当空舞”的彩练说的是:【霓虹】

★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杏花村指的是安徽贵池杏花村。

★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的史学名著是【《史记》】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是【圆形方孔钱】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钦茶之风风靡全国是在唐朝。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我国的四川境内。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和故宫,修建于明朝。

★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我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是《四库全书》。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楼指的是岳阳楼(不对,鹳雀楼)

★昭君墓又名为“青冢”

★梁、祝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据说他们曾在万松书院同窗共读三年,万松书院在哪里呢?(杭州)

★山东曲阜的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有人说孔府大门前的两个大字“圣府”是明代的奸相严嵩书写的,对不对?(对)

★孔府大门的对联写的是“与国休戚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但这幅对联有两个字是故意写错的,请你指出来,为什么写错?(富:富贵无头,章:文章通天)

★现在世界上正在筹建的海拔最高的火车站是我国的那曲火车站。

★“沙龙”Salon一词是从哪国传进的外来语?【法国】

★中国抗日战争中,最早为抗击日寇牺牲的中国将领是:【赵登禹】

★长江上、下游分界线是:【宜昌】

★长江中、下游分界线是:【湖口】

★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是:【吐鲁番盆地】

★中国三大半岛是:辽宁的辽东半岛、山东的山东半岛、广东的雷州半岛。

★长江三峡是指:西陵峡、巫峡、瞿塘峡。

★中国四大名绣是指:苏绣、湘绣、蜀绣、浙绣。

★古语中的“丹书铁券”是指:【免罪的凭证】

★郭沫若同志曾热情的赞美过一种树,并称其为“中国的国树”:【银杏】

★成语“泾渭分明”是指:【泾水混,渭水清】

★古代为什么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唐朝教练歌舞在梨园】

★著名的自由女神像坐落在美国的那个城市?【纽约】

★我国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是:《明史》

★国家公务员制度起源于:【英国文官制】

★“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孟子》】

★中国诗歌史上雄视今古的“双子星座”指的是:【李白和杜甫】

★"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风水勘探】

★古时,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面南为尊,面北为卑

★哪个火山的爆发毁灭了古罗马帝国的庞贝城?【维苏威火山】

★新石器与旧石器的差别是:【材料的区别】

★最早能制造工具的人类被称为:能人

★人们管美国叫“山姆大叔”的原因是:山姆大叔与美国的简写相同

★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产于:牙买加

★我国的“五湖”通常是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

★我国的“四海”通常是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

★小麦的祖籍地:【亚洲的西南部】

★高梁的祖籍地:【埃及和印度】

★玉米的祖籍地:【墨西哥】

★危害世界的四大自然灾害是:【旋风、火灾、地震、火山爆发】

★在远古跳远是为了:逃避猛兽

★"打蛇打七寸”的七寸是指:心脏

★“瘦金体”由谁所创?宋徽宗

★中国民间为什么要吃腊八粥?(纪念释迦牟尼)

★人们常称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为“半老徐娘”,这“徐娘”原是指:王妃

★建朝最多的古都:西安是我国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之一。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十世纪初,在西安建都的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十个朝代,这十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前前后后共有一千多年。西安--我国建朝最多的古都,以它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古迹名播中外。名城西安,体现了中国的古老文明和人民的高度智慧。★我国最早的书籍,出现于商代,是用竹子和木头做的。竹子和木头是常见并容易得到的东西,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前,缺少合适的书写材料,人们就把竹子和木头削成狭长的小片,用毛笔在上面写字。用竹子削成的狭长小片叫“竹简”,用木头削成的叫“木简”,它们统称为“简”。简上通常只写一行字,如果写错了,就用小刀刮去重写,所以古代把删改文章叫“删削”,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现在的书籍开本有大有小,古代的简也有长有短,最长的三尺,最短的只有五寸。写一部书要用很多简,把这些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编册多用麻绳,也用丝绳(称“丝编”)或皮条(称“韦编”)。古书中提到的“韦编三绝”,说的就是著名思想家孔子,因为经常阅读《易经》,把编简的皮条都磨断了三次。一册书根据简的长短决定用几道编,一般用二、三道编,多的用四、五道编。现在表示书的数量的“册”字,便是一个象形字,很像绳子把一根根简编连起来的样子。

制。

★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有的。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女皇帝武则天在位十四年,前后改元达十二次。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明成祖朱棣在位年号永乐,称永乐皇帝;清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的,如周平王(平)、秦穆公(穆);也有用两个字的,如魏安王(安)、赵惠文王(惠文)等。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远礼曰炀);其余人(指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庙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自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太组、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太宗、世宗等。唐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警告:敏感字符警告问题。

★长江三峡的导流明渠于今年11月6日成功截流。

★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黄河、澜沧江

★袈裟为什么也叫百纳衣?由许多块布补缀而成

★唐高祖武德四年的开元通宝,开元所代表的意思为:开辟新纪元

★中国端阳节有用雄黄酒灭五毒的习惯,那么雄黄酒可以饮用吗?不可以

★一般金婚是纪念结婚:50周年

★电影《刘三姐》是反映-什么民族的生活故事?壮族

★对促进民族大融合贡献最突出的皇帝: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47—499在位)。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金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末帝完颜承麟。他从即位到身亡。还不够一天的时间。

★最大的百科全书:举世闻名的成书于明代初期的《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它的篇幅之大,内容之丰富,缮写与装潢之精美,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无与伦比的!类书,是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因博采群书,分类编辑,故称“类书”。《大典》辑有上古至明初的图书七、八千种,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医药、戏剧、平话、工技、农艺等著作,可谓旁搜博采,汇集了当时的天下群书。全书计有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装订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共约三亿七千万字,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煌煌巨制!

★扁鹊是中医的祖师,也是医术高明的象征。人们在颂扬中医的名医高手时,常用“起死回生”、“扁鹊再世”之类的赞语。

★中国最早为宪法流血的人——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1882—1913)。宋教仁为了实现民主宪法,反对独裁专制,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时年仅三十一岁。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了这位年轻有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在诔(1ei垒)词中说:“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最早实行私人办学的教育家:我国最早的教育被奴隶主贵族所垄断,是谁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呢?这个人就是孔子,他最早实行私人办学,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陬(zou邹)邑(今山东曲阜)人,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最早杀功臣的开国皇帝:我国历史上开国皇帝杀戮功臣的恶劣风气,起自汉高祖刘邦。刘邦首先向楚王韩信开刀。以后,刘邦又以同样的罪名,把在楚汉战争中起过重大作用的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杀掉。其他几个王,有的逃入匈奴,有的被贬;只有远在南方、地少力弱的长沙王吴芮,因被刘邦认为构不成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才得以保存下来。韩信死前曾叫冤说,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巳定,我因当烹。看来,在封建皇帝专制统治的年代里,他的话不无道理。

★我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东汉人班昭是我国第一位有著述的女学者。

★第一个华人牧师是梁发。牧师,是基督教(新教)的一种神职人员。在鸦片战争以前,随着西洋牧师进入我国,中国才有了本土的职业牧师。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经财政处奏准,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1908年2月,经度支部(即官制改革前的户部)奏准,户部银行又改称“大清银行”(也叫“京师总行”)大清银行在上海、天津、汉口等地设立了二十家分行。大清银行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一千万两白银,分为十万股,分别由国家和私人各认购五万股。大清银行总行的管理官员有:正副监督各一人,理事四人,监事三人;各分行则设置总办、经理、协理、司帐等官员。大清银行除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外,还兼有发行纸币、经管国庫等权项。民国成立年,大清银行改称“中国银行”。

★我国最早的军官学校——福州船政学堂。1866年(同治五年),洋务派首领之一、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海军人才的军官学校——福州船政学堂。福州船政学堂不但造就了一批掌握近代海军知识和作战技能的军官,而且促进我国兴办军官学校的风气。

★最早由中国人开办的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5月27日,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营业,年底又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汕头、烟台、镇江等地设立了分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大权,操纵在盛宣怀之手。该行在营业之初,实际资本为二百五十万两白银。1935年因滥发银行券发生挤兑现象,该行由官僚资本银行加入“官股”,改组成“官商合办”,从而成为国民党政府控制的银行。解放后,“官股”由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底,该行又与其他行庄合并组成公私合营银行。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此语被后人引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明代张居正

★"泾渭分明”指的是:泾水清,渭水浊

★"芭蕾舞”是从哪国传进的外来语?法国

★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什么?《黄帝内经》

★"建元”是我国哪一个皇帝使用的年号?汉武帝

★中国最早的农民起义女领袖吕母。公元17年,琅邪(ye爷)海曲(今山东日照)妇女吕母,因儿子吕育被贪酷的县官无端杀害,久蓄心头的对统治阶级的仇恨一下子迸发出来。她挺身而出,聚众起义,自称将军。成为打击王莽政权的一支重要的农民武装力量。吕母死后。她的队伍加入樊崇领导的赤眉军。赤眉军同绿林军并肩作战,终于推翻了王莽的反动统治。在吕母身上,体现了古代妇女英勇抗暴的大无畏精神和杰出的斗争才干。吕母既是农民战争史上的英雄,也是中国妇女的骄傲!

★在亚洲反法西斯战争中,盟军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是:张自忠(注:时任国民党军上将集团军司令)

★《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诸侯王】

★传说中的斑竹是怎样形成的?舜的妃子的眼泪染成

★"沙龙”源于哪国语言?【法国】

★《奥赛罗》出自谁手?【莎士比亚】

★除夏威夷之外,哪个州也是美国本土以外的州?【阿拉斯加州】

★较早使用的活字是:【陶活字】

★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颁布的药典出现在:【中国唐朝】

★"昙花一现”是“现”在:【晚上】

★月球上的“海”是:【洼地】

★"执牛耳”最初是指:【结盟仪式】

★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76年】

★重阳节,人们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和喝什么酒的风俗?【菊花酒】

★我国是什么时候采用公历的?【辛亥革命以后】

★瑞士是联合国的成员国吗?不是

★"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语出:【《西厢记》】

★北京圆明园由哪三园构成?【圆明、长春和万春】

★在戏曲舞台上,有的角色手执马鞭行而不舞,是象征:【牵马而行】

★中国的尼姑最早是何时出现的?【南北朝】

★"狼毫”的原料取自:【黄鼠狼】

★不属于儒家经典的是:【《道德经》】

★"建安风骨”的特征是:【高扬政治理想】

★伽利略用他的望远镜首先来观察【月亮】

★鸢的俗称是什么?【老鹰】

★被称为荷月的月份是:【六月】

★为什么女士服装的扣子都钉在左边?【为了方便佣人系扣】

★我国最大的诗歌集是:【全唐诗】

★"中秋节”吃月饼最初的兴起是为了:【推翻元朝统治】

★我国地名中包含的“阴”“阳”二字具有什么意义?【方位指示】

★"太史公牛马走再拜言”中的“牛马走”是什么意思?【自谦之辞】

★"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西厢记》】

★"蜀犬吠日”的意思是:【少见多怪】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语出:【《晏子春秋》】

★国际象棋共有多少颗棋子?【32颗】

★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是:【印度】

★歌剧诞生于哪个国家?【意大利】

★据《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载,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从何时起,对最高统治者称“王”?【商】

★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7种】

★中国最早的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

★昭君墓为什么又叫做“青冢”?【墓上草色常青】

★"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在现在的哪个省(区)?【甘肃】

★中国大家庭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有“黑金”美誉的燃料是:【石油】

★古代欧洲文明发源于:【爱琴文明】

★以下哪一位曾被称为“药王”?【孙思邈】

★被称为“乐圣”的外国音乐家为:【贝多芬】

★"甲骨文"发现于:【清末】

★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是:【马头琴】

★景泰蓝是什么地方的特种工艺?【北京】

★山东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

★素有“当代关汉卿”之称的是:【田汉】

★我国古代对银子的称呼中,含银量高的是:【纹银】

★人类古代的“掠夺婚”产生于哪个时期?【父权制初期】

★"一狐之腋”比喻:【珍贵的事物】

★"新郎官”最早用来指:【新科进士】

★"和平鸽”的形象由谁所创?【毕加索】

★怎样称呼从事宗教事务人员:佛教:对寺庙中的主持和尚称方丈、长老或住持。对在佛教教义上有一定研究的僧人称法师或禅师,出家修行的女佛教徒称尼姑。对和尚、尼姑和道教寺庙里的道士,一般均应称为师父。对喇嘛教的僧侣应尊称“喇嘛”。对已受十戒而不受其足戒的僧人,应称“沙弥”或“沙弥尼”(女)。

★怎样称呼从事宗教事务人员:道教:道观中主持者也叫住持。对道士一般尊称“道长”、“道人”或“仙客”。女道士称“道姑”、“仙姑”。对道士中学识渊傅、修养高的可尊称为“先生”、“真人”或“高功”。对道士中未成年的徒弟称“道童”或“仙童”。

★怎样称呼从事宗教事务人员:伊斯兰教:在清真寺里专事宗教事务的人叫阿訇。主持宗教仪式、专事讲经传道的阿訇叫“教长”又称“伊玛目”。

★怎样称呼从事宗教事务人员:基督教:对负责教徒生活、管理教学事务的神职人员称牧师或神父、神甫,也可称司铎。对高级神职人员,通常是一个地区教会的首领称主教。

★“清真”小考:“清真”二字最早见于李白的诗句:“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诗意是对创作而言,“清真”,指自然、质朴。唐宋以后,“清真”一词开始与宗教相联系。因宗教都自称“清道”,又都主张“清静无为”,故喜用“清真”一词。明中叶后,回族穆

斯林赋予“清真”一词以新的含义。他们认为“清”者是指真主“超然无染、不拘方位”,“真”者是指“真主永存、独一至尊”。明末清初,有人用汉文介绍伊斯兰教时沿用了“清真”二字。王岱舆著的《清真大学》,马文炳译著的《清真指南》等都以“清净无杂”、“至清至真”等语解释伊斯兰教义。于是“清真”二字成了伊斯兰教专用名词,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称其寺院为“清真寺”。

★佛殿何谓“三宝”?三宝殿,就是佛殿,而“无事不登三宝殿”,原本是佛门的成规之一。因为佛殿乃清净圣洁之地,没有事不得在佛殿里闲逛聊天,只有在举行法事、顶礼膜拜、祈求菩萨时,才能上佛殿。那么,佛殿何谓“三宝”呢?此三宝便是佛宝、法宝和僧宝。佛祖释迦牟尼出家后,经过六年的苦行,最终在菩提树下禅坐中大彻大悟,功成妙智,道登园觉,此谓“佛宝”。佛祖认为佛法微妙,难以为众人理解,不如静默。后来,大梵天王再三劝请,释迦牟尼才前往鹿野苑为五名侍者讲解“四谛法轮”,这“若、集、灭、道”的四谛,玄理幽微,正教精诚,便是“法宝”。那五位侍者阿若■(左忄右乔)陈如,阿说示,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和跋提听了佛祖法后,顿悟而成罗汉正果,禁戒守真,威仪出谷,称为“僧宝”。

★普利策奖是什么方面的大奖?【新闻、文化】

★"七月流火”指天气:【转凉】

★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三只脚】

★何谓“三皇五帝”?对于“三皇五帝”的说法,自古以来就各家意见不一。在《史记会注考证》一书的《五帝本纪》考证中,曾综合了古代各家看法,大体是三种意见:一种见于《孔子家语》及《大戴礼》,认为五帝是伏羲,神农,黄帝,少昊(hao)和颛顼(zhuan xu)。另一种是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把五帝写成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第三种意见见于晋人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把伏羲、神农和黄帝称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和舜称为“五帝”。这一种意见,后来为苏子由的《古史》、郑樵的《通志》所采用。除此而外,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五帝为伏羲、神农、黄帝和尧、舜。但这种说法古人评论是不可靠的。

★炎黄子孙:“炎黄”指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代的帝王炎帝和黄帝(实际上可能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两位著名的部落领袖)。据传说,炎帝姓姜,原居姜水流域(现在陕西岐山县境内),后来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因为他开始教给百姓制作农具,发展农业,所以又称他为“神农氏”。黄帝姓姬,居轩辕之丘(现在河南新郑县西北),所以又称他为“轩辕氏”。他原为中原各部落的首领,后来同炎帝大战于阪泉之野(现在河北涿鹿县东),在各个部落的支持下,获得全胜,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后来,人们都把炎帝和黄帝看作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祖先,把自己看作是炎帝和黄帝的后代子孙。许多有爱国心的人,都以“炎黄子孙”自称,用来表达民族自豪的感情。

★“千金”是多少?古书中多有“千金”之记述,如《太平御览台部》载:“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士。”李白诗中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之句。还有旧时称大家闺秀为千金小姐,以誉其身价之高。这“千金”本来到底有多少重量呢?其实,这“金”本身就是一个量词。据《史记·平准书》载:“黄金以溢名,上币。”这就是说,真金的重量以“溢”为单位来计。据孟康注:“二十两为溢”,一金为一溢。“溢”字本是器物盛满水外流的意思,按清人朱骏声的解释是:“过于一斤(十六两)故曰“溢”。

★何谓警句:所谓“警句”,也叫“警策”,是一种修辞手法,即诗文中精炼扼要而含意深切动人的句子。根据陆机《文赋》的解释,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诗文中有了这样的“警句”,就使文章生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前人写诗文很注意锻炼这种句子,故有旬锻月炼之说。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均是警句。

初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1、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统一国家的建立 (1)汉武帝的大一统 (2)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 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2)科举制的创立及完善 (3)唐与吐蕃的交往 (4)遣唐使、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 4、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1)宋与辽、西夏和金等政权的并立 (2)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郑和下西洋、雅克萨之战 (3)粉碎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4)明清社会经济与“闭关锁国”政策

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祖冲之与圆周率 (2)华佗、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3)《齐民要术》《天工开物》 (4)四大发明 (1)孔子、百家争鸣 (2)《史记》《资治通鉴》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左宗棠收复新疆 (4)甲午中日战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 (4)新文化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运动、中共成立 (2)中共探索革命道路 (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 (2)南京大屠杀

(3)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4)抗日战争的胜利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2)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6、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2)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 一五计划、一届人大 8、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 9、新中国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外交成就 (1)“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大业 (2)50年代的中国外交

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中国(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2.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 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日光充足,适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泛滥——提供水源和肥土,利于农业生产。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种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西方文明之源 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城邦的自然条件: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气候湿润,适宜种经济作物。 4.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原因:伯利克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内容:扩大公民权利,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 政治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 文化上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 7.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 罗马城(公元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灭亡(476年,欧洲奴隶社会结束) 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坎尼战役以少胜多 (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8.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沿革:最初举行赛会祭神,前776年—394年共举办290多届。现代奥运会开始于1896年,每四年举行一届。2004年在希腊雅典举行,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行。 文字、孔子、百家争鸣 1、文字:

高二下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最新)

高二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以数学为例,除去不同学校教学进度的不同,我们会在高二接触到更为深入的函数,也将开始学习从未接触过的复数、圆锥曲线等题型。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下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高二下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己的事情,使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一、村民委员会 1、村民委员会含义: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2、村民自治的内容: ①自己选举当家人,使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②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 ③村民自制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使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行为,用民主办法管理村里事务的有效途径。 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二、居民委员会 1、居民委员会含义: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2、作用: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3、居民自治的内容:《中国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干部有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和质询。 4、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微观反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三、中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170万年前,我国最早人类。 2、河姆渡人: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 半坡人:黄河流域、粟、半地穴房屋 3、黄帝:“人文初祖” 炎黄联盟→“炎黄子孙”。 4、尧、舜、禹禅让。 (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巨变 1、禹建立夏—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2、西周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 3、春秋五霸(典故) 4、战国七雄 5、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 6、商鞅变法(内容、影响)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书同文、车同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4、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 5、汉初休养生息 6、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7、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8、前60年,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新疆正是归属中央政权(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2、三国鼎立:曹丕(魏),刘备(蜀汉),孙权(吴) 3、三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4、北民南迁和江南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江南得到开发,逐渐赶上北方。 5、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朝统一南北、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2、唐太宗“贞观之治” 3、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鼎盛时期 4、开元盛世 5、唐朝的民族交往 大祚荣“渤海郡王”(东北) 骨力裴罗“怀仁可汗”(漠北)边疆稳定 皮罗阁“云南王” 文成公主入藏远嫁松赞干布 6、唐朝的中外交往: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学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高度繁荣、全面辉煌

岳麓版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二是同学们比较紧张的学习阶段,其中历史知识是同学们都要掌握的,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岳麓版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岳麓版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 (一)农业的起源 1、时间:远古时代; 2、地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南稻北粟; 3、起源: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4、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各地区各民族发展不 平衡。 (二)农具的变革 1、农具: 远古时期:刀耕火种(木耒、骨耜); 商周:少量青铜工具,耒耜为主; 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出现----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西汉:发明了犁壁; 唐代:发明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灌溉工具: 东汉、三国时期有了翻车;唐朝时期有了水转筒车。 (三)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上古时期:大禹治水; 春秋:芍陂 战国:都江堰(秦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郑国渠(秦 国) 西汉:漕渠、白渠 西域:坎儿井(在西域地区的具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四)耕作方式的演变 1、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千耦其耘(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商周多采用这种生产方式。 2、自耕农经济(或称个体小农经济) 条件: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评价:优点:①比较稳定;②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弊端:①比较劳苦;②比较脆弱,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都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③自给自足;;较少商品交流,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历史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二、著名的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三、商鞅变法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4.思想上:焚书坑儒。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2.张骞两次通西域:(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

初中历史重要知识异同点的比较

初中历史重要知识异同 点的比较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初中历史重要知识异同点的比较 1.洋务派与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的比较 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1)从目的上看:鸦片战争中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学习西方的长处以加强国防,抵抗外国侵略,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洋务派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同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认识到西方船炮的威力,便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之中虽不乏抵抗侵略的有志之士,然而他们的头面人物搞洋务的根本目的还在于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力主“借师助剿”,而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妥协退让。 (2)从内容和实践上看:抵抗派和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都是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抵抗派由于受到种种压抑和打击,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主张未能实现;洋务派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其主张付诸实施,在中国掀起了长达30年之久的洋务运动。 (3)从作用上看:二者主张学习西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的近代化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抵抗派没有提出一条改造社会的有效方案,洋务派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 相同点: (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2)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 (3)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其焦点是阶级利益支配下的领导权问题。 (4)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同点: (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2)合作对象有异: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3)政治基础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 (4)斗争对象不同:前者要打倒北洋军阀,后者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民族解放。 (5)合作方式不同:前者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者是党外合作,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军队和地盘,即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两党都承认的正式的政治纲领。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篇一】 一、国共的十年对峙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 ( 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最* 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失败原因 和。 2、强兵之法(整军)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汇编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2、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又称旧石器,会制造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靠采集、渔猎为生)。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人类已经定居,靠农业为生,出现制陶业)。 2、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3、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_6000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粟__,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彩陶)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 始人)。 2.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 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是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战蚩尤,阪泉之战,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3.黄帝和炎帝被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尧舜禹时期(距今约4000多年前),部落联盟首领实行民主推举产生,称为“禅让制”。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奴隶制),都阳城(登封)。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禹死后传位给儿子启,从此禅让制(“公天下”)被“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所代替。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建立商朝,定都亳。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今河南安阳)。 3、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两个时期)

高二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二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通过朗读扩大词汇量 对于那些单词,语法什么的,都不去有意记它,而换成大声朗读它,一天读它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上百遍,一些单词你只要一想,嘴里马上就能发出它的音,一动手自然就把单词写出来了。当然对于一些词法、语法,朗读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把一些经典的,具有明显语法现象的句子反复读,日子一长,你的语感能力就会大大增强,以后当你做单项填空时,就不用想它所涉及到的语法,只是在心中默念一次,然后对照一下,答案立刻就出来了。 生物学中常见英文缩写名称及作用 1.ATP:三磷酸腺苷,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2.ADP :二磷酸腺苷 3.AMP :一磷酸腺苷 4.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 5.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RNA:核糖核酸,分为mRNA、tRNA和rRNA. 高中政治7.cDNA:互补DNA 8.Clon:克隆 9.ES(EK):胚胎干细胞

10.GPT:谷丙转氨酶,能把谷氨酸上的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它在人的肝脏中含量最多,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的一项指标。 11.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 12.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 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13.HGP:人类基因组计划14.IAA:吲哚乙酸(生长素) 15.CTK:细胞分裂素 16.NADP+ :辅酶Ⅱ 17.NADPH([H]):还原型辅酶Ⅱ 18.NAD+ :辅酶Ⅰ 19.NADH([H]):还原型辅酶Ⅰ 20.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生物学家在实验室以少量样品 制备大量DNA的生物技术,反应系统中包括微量样品基因、DNA聚合酶、引物、4 种脱氧核苷酸等。 21.PEG: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22.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参与C4 途径。 23.SARS病毒:(SARS是“非典”学名的英文缩写) 高二历史知识点整理:世界史重大战事 1.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2.七年战争--1756~20xx年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

2020历史知识点总结

2020历史知识点总结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1、纣王的暴政 建议教师让学生回忆夏桀的暴政,使学生理解凡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违背人民意志实施暴政的 ___最终都会遭到人民的反对的。 2、周国的强盛 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周国强大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周的发展、强大是周人经过艰苦奋斗,和特别是领导者重视人才的而得来的。

3、武王伐纣 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①商纣王的暴政,使商朝统治已成为历史发展的绊脚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断反抗和阵前倒戈。②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纣,解除了商纣对奴隶和平民的残暴统治,有利于 ___进步。③是否顺应民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重要标准。) 宋代三大词人及代表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贞观之治:唐太宗 贞观遗风:武则天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

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创设,包括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其中尚书省下设有六部。 科举制:隋朝创设,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朝时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行省制度:元朝创设, ___设立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厂卫 ___:明朝设立,主要有明太祖设的“锦衣卫”和明成祖设的“东厂”。 八股取士:明朝的科举制度,考试范围在“四书五经”,文章称“八股文”,对读书人危害甚巨。 军机处:清朝雍正皇帝设立,主要是为了加强皇权。

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的学习也是需要积累以及背诵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 “仁”; B. “礼”;C. “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

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3、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940——19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942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后,我们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856——1860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1860《北京条约》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1881)《改订条约》 影响: 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阶级运动领导人为洪秀全 第3课收复新疆 1865 阿古柏入侵新疆。1876 左宗棠开始进入新疆。1878 除伊犁外,新疆回到祖国怀抱 1884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清政府被迫与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1.《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曾成立竟是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

高二历史必修4知识点总结篇一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方*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也不存在脱离方*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1. 元谋人是我国境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 5.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7.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5.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16.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8.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0.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上海高二下历史知识点总结

上海高二下历史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上海高二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二的学校生活也是同学们要经历的,其中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 高二的学校生活也是同学们要经历的,其中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二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 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 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三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 孔子观点:思想的核心是仁;统治者要“以德治民”,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观点: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本善”。 荀子观点: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主张“性本恶”。与孔孟相比,增加了法治的内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 为了推广儒学,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此后,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理学: 南宋:朱熹,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观点: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其着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离经叛道”的李贽,自称“异端”,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共同观点:反对君主**,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主张“经世致用”,着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练习题: 稷下学宫(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着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稷下学宫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 B.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