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中氨气的产生及其消除办法.
养殖场氨气解决方案

养殖场氨气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养殖场中产生的氨气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氨气是一种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影响养殖场的生产效益。
因此,制定有效的氨气解决方案对于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问题分析1. 氨气的来源:养殖场中氨气主要来自动物粪便、尿液和饲料等有机物的分解产生。
2. 氨气的危害:氨气对人体呼吸系统、眼睛和皮肤等造成刺激,长期暴露还可能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
同时,氨气排放还会导致空气污染和酸雨的形成,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氨气的控制难度:养殖场规模大、密度高,氨气排放量较大,控制难度较高。
三、解决方案针对养殖场氨气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改善养殖环境通过改善养殖场的通风设施和管理方法,减少氨气的积聚和排放。
具体措施包括:- 安装高效通风设备,保持养殖场内空气流通,减少氨气滞留。
- 合理规划养殖场布局,控制养殖密度,减少氨气产生量。
- 加强养殖场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动物粪便和尿液,减少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气的机会。
2. 使用生物滤床生物滤床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氨气的装置,可以有效减少氨气的排放。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搭建生物滤床,选择适宜的填料和微生物菌种。
- 控制滤床湿度和温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微生物降解氨气。
- 定期监测滤床效果,根据需要进行维护和更新。
3. 应用化学吸附剂化学吸附剂可以吸附和转化氨气,降低氨气的浓度。
常用的化学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氧化铁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在养殖场关键区域设置化学吸附剂装置,例如粪池和通风管道入口。
- 定期更换和补充化学吸附剂,确保吸附剂的吸附能力。
- 对吸附剂进行处理和回收,减少环境污染。
4. 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通过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减少氨气的产生和排放。
例如:- 采用粪便处理设备,将粪便进行处理和利用,减少氨气的释放。
- 优化饲料配方,减少动物对氮的利用率,降低氨气产生量。
氨气对仔猪养殖的危害

氨气对仔猪养殖的危害
冬季气温骤降,为了仔猪保暖只能放弃圈舍通风,带来的就是猪舍氨气浓度不断上升,作为一种高刺激性气体会对仔猪的产生严重危害,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1
氨气的产生
猪舍内氨气的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仔猪胃肠道内的氨气,仔猪粪便中氮主要以尿素形式存在,是氨气形成中重要的氮来源,主要由尿液、粪便、胃肠消化物等产生;另一种是圈舍内发酵的饲料残渣、垫草、粪尿等有机物腐败分解产生。
在圈舍温湿度高、环境酸碱度合适、饲养密度大、地面结构设计不合理且空气不流通的状态下氨气产生的速度更快,由于氨气易溶于水,所以当空气中湿度大时空气中氨气的浓度也会较高,据测定仔猪的排泄物中约有60%是易转化为氨气的铁盐或尿素。
2
氨气的危害
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20。
C时一升水可溶解70L氨气,由于氨气是强刺激性气体,可引起皮肤和黏膜的快速生长代谢,会对皮肤黏膜,尤其是眼结膜和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导致仔猪皮肤黏膜红肿、炎症、咳嗽、呼吸不畅等,这个过程造成氧气和能量的需求增加,氨气的解毒又是一个高度耗能的过程,因此用于生长的能量会相应减少,从而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仔猪抵抗力,造成仔猪
活力不佳,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有研究表明当氨气浓度超过50μg/kg 时仔猪的生长效率可减少12%o
3
如何有效预防猪舍氨气过量?
1.猪舍选址应选在地势高、地形开阔、排水通风良好的位置,在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气温相对较高的时间段适当通风或安装负压抽风机;
2.加强仔猪管理,及时清理猪舍粪尿、污水等污染物,保证猪舍清洁干燥,切断污染源;
3.喂养可促进消化的;
4.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
5.可喷撒稀酸性的溶液,通过中和吸附的方法来降低猪舍氨气含量。
养殖场氨排放管控实施方案

养殖场氨排放管控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场氨排放问题日益突出。
氨是一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具有潜在危害的气体,在空气中长时间积聚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健康也会造成影响。
因此,制定养殖场氨排放管控实施方案,对于减少氨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降低养殖场氨排放量,提高养殖业的环境友好型。
2. 原则:科学合理、依法依规、全面覆盖、持续改进。
三、管控措施1. 合理规划养殖场布局,采取分散式养殖,减少单体规模,降低氨排放浓度。
2. 加强养殖粪污处理,推广生物发酵技术和高效沼气池,减少粪便中氨的释放。
3. 推广清洁能源,采用沼气、生物质颗粒燃料等替代传统燃煤方式,减少氨的燃烧排放。
4. 加强养殖废水处理,采用生物滤池、湿地处理等技术,减少氨的溶解排放。
5. 完善养殖废弃物处理,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氨的挥发排放。
6.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饲料管理、通风设施优化等措施,减少氨的产生和排放。
四、实施方案1. 加强政策法规支持,出台氨排放标准和相应的奖惩措施,引导养殖场主动采取管控措施。
2. 加大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支持养殖场引进先进的氨排放治理技术设备,提高氨排放的治理效率。
3. 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氨排放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对不达标的养殖场实施限产停产等处罚措施。
4.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养殖场主和从业人员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氨排放管控工作。
五、效果评估1. 建立氨排放监测网络,定期对养殖场氨排放进行监测和评估。
2. 制定氨排放减排目标,定期公布养殖场氨排放情况,对达标和超标的养殖场进行评比和奖惩。
3. 定期开展氨排放管控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管控措施。
六、总结养殖场氨排放管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和实施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养殖场氨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氨气对鸡群产生的危害及消除措施

氨气对鸡群产生的危害及消除措施王友松1,冯刚2,尹鸿霖3(1.四川省梓潼县宏仁镇畜牧兽医站四川绵阳622150;2.武隆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408500;3.武隆区畜牧技术推广站重庆408500)是一些食物、肥料、药物的重要组成成分,氨不仅具有广泛用处,属于产量较多的无机化合物,一般都会被用于制造肥料,而且还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等危害作用。
在鸡群饲养过程中,能够排泄大量的粪便,再加上鸡舍湿度较高,促使粪便发酵产生大量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鸡只造成巨大的伤害,严重影响鸡群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在此将氨气对鸡群产生的危害及消除措施介绍如下,希望给管理人员有所帮助。
气;鸡群;有害气体;免疫力;浓度;消除措施1氨气对鸡群的危害1.1不同氨气浓度对鸡体的危害氨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氨气浓度在5.3ppm 以上时饲养人员才可以感觉到。
如果鸡舍内氨气浓度维持在20ppm 以上6周时,长期作用下能够损伤鸡只呼吸道黏膜,并致使肺脏发生充血和水肿,鸡只表现采食量和产蛋率下降等症状。
如果氨气浓度达到50ppm 时,经过几天时间就可以刺激鸡只呼吸系统内的喉头发生水肿、支气管发炎或坏死,呼吸困难、甚至引起死亡现象。
在鸡舍内氨气浓度达到80ppm ,经过2个月时间可以引起鸡群生产性能明显下降,并且死亡率逐渐增加。
在氨气浓度达到100ppm 时,鸡群就会发生大批死亡现象。
由此可见鸡舍内的氨气,对鸡群能够产生严重威胁,正常情况下,需要将鸡舍内的氨气浓度控制在20ppm 以下,才能保证鸡群的健康状况不会受到影响。
1.2降低鸡体免疫力鸡群在生长过程中,外界温度变化、湿度增加、转群和免疫接种等因素都会致使鸡群发生应激反应,造成机体代谢紊乱,体质和免疫力下降。
如果鸡舍通风管理不善、空气质量污浊、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较高时,能够对呼吸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和危害[1],因为家禽特殊的生理结构,全身由许多气囊相互连接起来,侵扰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可以迅速传播开来,造成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发生败血症和大量死亡现象。
畜禽养殖环境中氨气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 4 一
中国饲料添加剂
2 0 1 3年第 4期( 总第 1 3 0期)
l 薹 囊
萎
囊
畜禽 养殖环境 中氨 气的危害及预 防措
王文 博
( 青 岛根源生 物集 团 )
摘 要: 本文主要综述了畜禽养殖环境中氨 气的产生、 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 词 : 氨气; 防 治措 施 ; 危 害
目前 畜 禽 舍 内 的 氨 气 浓 度 较 低 的 为 1 0~
3 0 m g / k g , 较高的为 6 0 m g / k g 。因此 , 如何减少 氨的
王文博 : 畜禽养殖环 境中氨气 的危 害及 预防措施
一 2 5 一
相对 产 氨气 量提 高 8 9 %( Biblioteka 表 1 , 相 对 产 氨量 为
也是该菌迟迟未被发现的主要原 因。
表1 鸡粪 中几种 固有 菌种 产氨 气 量的分 析
气 的浓度 , 缺点 是投 资 过大 , 能量 消耗 过多 , 一般
用 于 高 附 加 值 的 比赛 用 动 物 , 或 者 祖 父 代 种 畜
禽 。调配 1 3 粮蛋 白、 饲 料 中 添加 沸 石 粉 、 膨 润 土
1 氨气 的危 害
排放 , 已成为养殖业是否盈 利的一个关键控制点 。
2 氨气 的产 生
近年来 养殖 业 的规模 化 发 展 使 饲养 密 度 不
断提 高 , 由此产 生 的后 果是 单位 面积 内氨气 排放
氨 基酸 在体 内降解 后 , 在动物 肝脏 中转变 生 成尿 素 或者 尿 酸 , 尿 酸 和尿 素 又 回到 胃肠 道 , 水
Ha z a r d s a n d P r e v e n t i v e Me a s u r e s o f
养殖场氨气解决方案

养殖场氨气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由于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氨气排放问题,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解决养殖场氨气排放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势在必行。
二、问题分析1. 氨气的来源:养殖场主要通过动物粪便、尿液和饲料等排放氨气。
2. 氨气的影响:氨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会导致空气污染、酸雨的形成以及人体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3. 现有解决方法的不足:传统的氨气解决方法包括通风换气、生物滤池等,但效果有限,无法彻底解决氨气排放问题。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养殖场氨气排放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养殖场的氨气处理能力和效果。
(1)安装氨气采集系统:在养殖场建设氨气采集系统,将排放的氨气集中采集,减少氨气的散失。
(2)利用高效过滤设备:引入高效的氨气过滤设备,将采集到的氨气进行过滤处理,降低氨气浓度。
(3)安装氨气处理设备:引入先进的氨气处理设备,如氨气氧化装置、活性炭吸附装置等,对氨气进行有效处理,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2. 生物技术应用利用生物技术来解决养殖场氨气问题,可以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1)建设生物滤池:在养殖场建设生物滤池,利用生物滤材和微生物的作用,将氨气转化为无害物质。
(2)引入生物脱氮技术: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加速氨气的转化过程,提高氨气的处理效率。
3. 环境管理和监测加强养殖场的环境管理和监测,确保养殖场的氨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1)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制定养殖场的氨气排放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
(2)定期监测和检测:对养殖场的氨气排放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养殖场工作人员对氨气排放问题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四、效果评估为了评估解决方案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氨气排放量的减少:通过对养殖场氨气排放量的监测,评估解决方案对氨气排放的减少效果。
氨气对畜禽养殖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残渣和垫草等有机物腐败分解而产生的。在垫 料潮 湿 、 酸 碱 度适 宜 和 温度 高 、 粪 便 多 而空 气 充 足的情况下 , 氨气产生更快 。畜禽舍 中氨气的含 量取 决于 舍 内温度 、 饲养 密度 、 通风 情况 、 地面 结 构、 饲养管理水平、 粪污清除情况等。由于氨气 易溶于水 , 所以在高湿空气中氨气的浓度相对较 高 。据报 道 , 5 0~8 0 k g猪 每 天 排 放 粪 尿 6 k g , 含
( 2 ) 对 畜 禽生产 性 能有较 大 的影响 。
在正常情况下 , 畜禽体内血液 中氨的来源主 要有三条途径 , 一是体 内氨基 酸的脱氨基作用 ; 二的 氨 。
1 . 1 . 2 舍内环境中氨气的来源
( 3 ) 影响疫苗免疫 的效果 , 降低畜禽的抵抗
李炳志 : 氨气对畜禽养殖 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 —1 — —
氨气对畜禽养殖的 危害及控制措施
李 炳 志
( 青 岛根 源生 物集 团 )
摘
要: 畜禽舍 内氨 气主要 来 自动 物机 体代 谢 和 环境 , 对 畜禽 产 生严 重 的危 害 , 降低 畜
禽 抗病 力及 其 生产 性能 , 影响 疫 苗的免 疫效 果 。本 文主要 就 畜禽舍 的合理 设计 、 加 强畜禽 日 常管理 、 调 整 日粮 配方和 利 用饲料 添加 剂等 减 少氨 气产 生和排放 的控 制措 施进 行综 述 。
畜禽养殖中产生的氨气不仅危害畜禽的正
常生长 、 诱 发各 种 疾 病 、 给 畜 禽业 造 成 严 重 的经
舍 内环境 中 的氨气是 通过 堆积 的粪 尿 、 饲 料
济损失 , 而且还影 响人类健康。当前 , 由于氨气
污染造成养 殖环境不断恶化 , 养 殖 场 内空 气 污 染, 水 源污染 严 重 , 疫 情 不断 , 尤其 是 中小养 殖者
畜舍内氨气的产生、危害及调控措施

畜舍内氨气的产生、危害及调控措施核心提示:氨气是猪舍内最具危害性的气体,可刺激黏膜引发各种炎症,空气中高浓度的氨气可经肺泡毛细血管壁弥散到血液中,提高血氨气浓度,降低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使原本就处于低血氧症边缘的现代基因型猪雪上加霜,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降低,疾病频发。
猪场应充分重视氨气的危害,有哪些措施可有效降低猪舍氨气的浓度?1 氨气的产生畜舍内的氨气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胃肠道内的氨气,来源于粪尿、肠胃消化物等,尿氮主要是以尿素形式存在,很容易被脲酶水解,催化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
粪氮主要是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不容易分解,但也是氨气形成过程中氮的一个来源。
另一种是舍内环境氨气,是通过堆积的粪尿、饲料残渣和垫草等有机物腐败分解而产生的。
在垫料潮湿、酸碱度适宜和温度高、粪便多而有相当空气的情况下,氨气产生更快。
畜禽舍中氨气的含量取决于舍内温度、饲养密度、通风情况、地面结构、饲养管理水平、粪污清除等。
由于氨气是高度溶于水的,所以在高湿空气中氨气的浓度相对较高。
据Balins测定50~80 kg猪每天排放粪尿6 kg,含氮16~37 g,其中约60%是尿素或铵盐等易转化为氨气的物质。
2 氨气的危害氨气的水溶解度很高,20℃时1 L的水可溶解700 L的氨气,是一种强烈刺激性气体,对黏膜产生刺激从而易引发各种炎症。
氨气对动物造成影响的程度与其浓度和动物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反刍动物对氨气的耐受比单胃动物强,猪又比鸡强。
2.1 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氨气能引起黏膜细胞快速生长和代谢,这就会造成氧和能量的需要增高,同时氨气的解毒过程是一个高度耗能的过程,因此动物用于生长和生产的能量就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
据报道氨气对畜禽产生影响的起始浓度是25 μL/L,而100 μL/L的氨气浓度对生长性能的影响非常明显。
戴四发等对一栋密闭式种猪舍部分有害气体对猪生长性能实验研究表明,50 μL/L氨气水平,小猪的生长效率减少12%;100和150 μL/L水平,生长效率减少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禽养殖中氨气的产生及其消除办法
氨气的危害
养殖业的规模化使饲养密度不断的提高,带来的是单位面积内氨气排放量升高。
若闻到有氨气气味但不刺眼、不刺鼻,其浓度大致在15~20ppm左右;当感觉到刺鼻流泪时,其浓度大致在30~40ppm之间;当感到呼吸困难,睁不开眼时,其浓度可达到70 ppm以上。
氨气进入血液后降低血液溶氧量,降低畜禽的抵抗力,长期处于处于10~15mg/kg氨气浓度下,会明显降低动物的应激抵抗能力。
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对黏膜有刺激性,可引起眼睛流泪、灼痛,角膜和结膜发炎,视觉障碍。
高浓度的氨气可引起咳嗽、支气管炎、肺水肿、出血、窒息等症状。
此外氨气能升高呼吸道粘液pH值,使纤毛丧失活动功能,不能将过滤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增加由空气传播疾病的易感性。
当猪舍中氨气达65 ppm时,猪开始出现呼吸道疾病,75ppm时出现萎缩性鼻炎,并且随着氨气浓度升高两者发病率都急剧上升。
高浓度的肠氨能够刺激肠黏膜,使其生长代谢速度加快。
这就会造成氧和能量的需要增高,同时肠道多余的氨被吸收进入血液,最后被转变成氨基酸和排泄废物。
这些氨的解毒过程是一个高度耗能的过程,动物用于生长和生产的能量就相应减少,从而影响生长性能,环境氨气为50ppm时幼猪增重率下降12%,80ppm时下降30%。
目前畜禽舍内的氨气含量少则达10~30ppm,多则达100ppm。
因此,如何减少氨的排放,已成为养殖业是否盈利的一个关键控制点。
氨的产生
氨基酸在体内降解后,在动物肝脏中转变生成尿素或者尿酸,尿酸、尿素被排到动物胃肠道,在腐败微生物脲酶、尿酸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氨气。
一般减少氨产生的措施
通过增加畜舍高度、安装微电流抑菌抑氨系统、硫酸铵回收系统等方法均可以减少畜舍内氨气,缺点是投资过大,能量消耗过多,一般用于高附加值的比赛用动物,或者祖父代种畜禽。
调配日粮蛋白、饲料中添加沸石粉、膨润土等硅酸盐类、发酵碳水化合物、酶制剂、植物提取物等也可以起到降低氨气的效果。
微生态制剂减少氨气的原理
微生态制剂是指能够促进动物机体内微生物生态平衡的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研究发现,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减少氨的排放有明显的效果。
主要机理如下:
产酶常用的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这两种菌在肠道可萌发定植72h ,繁殖3~4代以上,在此期间产生大量的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а-半乳糖苷酶等;β-葡聚糖酶可以将肉鸡回肠玉米-豆粕、小麦日粮中氨基酸消化率提高11. 9 %;木聚糖酶可以提高肉仔鸡对玉米-豆粕日粮中氮利用率7%;添加半乳糖苷酶可提高豆粕氨基
酸利用率5 %~10 %,显著提高肉仔鸡玉米-豆粕日粮代谢能利用率5%;日粮中足量添加微生态菌群在产酶方面可以减少氨排放的10 %以上。
抑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活动增强时会导致蛋白质转腐败物质的量增多,从而使氨气的产生量增加。
而肠道中有益菌增加时可以降低有害菌的繁殖,有助于减少腐败物质的过多生成,减少粪便的臭气。
动物摄入微生态制剂后可抑制了腐败细菌的生长,肉鸡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降低粪氨气的量为30.14 %。
促进吸收促进营养素的消化吸收,降低氨基酸的残留量,从源头上控制氨气的产生,地衣芽孢杆菌能显著降低肠道及粪便中粗蛋白的含量,减少氨气的排放的30.75%。
抑制产脲酶、尿酸酶活性通过抑制产脲酶和尿酸酶的微生物活性来减少氨的产生。
有些菌群在生长繁殖时利用氨、硫化氢等物质为营养,从而减少氨的排出。
结语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高速发展,畜牧业的氨气污染问题会变得越来越突出。
目前,对于如何把握添加物质的种类及含量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尚较缺乏,需要进一步进行试验和探索;发酵碳水化合物添加减少氨气量有限;天然物质添加量过大,影响饲料配方;酶制剂只能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类产品可以在养殖现场饮水、拌料
添加,且作用方式多,在体内体外均能减少氨气的排放,是养殖现场减少氨气排放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