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风险评估
审计学(第07章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 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 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1.内部控制的目标:①财务报告的可靠性;②经营的效率 和效果;③在所有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 2.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责任主体是治理层、管理层和其 他人员。
3.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手段是设计和执行控制政策及程序。
第 9页
4.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与财务 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被审计单位可能并不一定采用这种分类方式来设计和 执行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要素的分类提供了了解内部控 制的框架,但无论如何对内部控制要素进行分类,注册会 计师都应当重点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某项控制是否能够以 及如何防止或发现并纠正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存在 的重大错报。
第 13页
(3)控制环境的构成(P166)
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 对胜任能力的重视; 审计最在乎的还是对财务人员胜任能力的重视。 治理层的参与程度; 控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治理层的影响。 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 衡量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的重要标准是,管理层收到有 关内部控制缺陷及违规事件的报告时是否做出适当反应。 组织结构及职权与责任的分配; 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人,人表现取决于人事政策与实务。
第七章
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
第一节 内部控制 第二节 风险评估 第三节 风险应对
第 1页
本章讲解内容 一、风险评估程序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三、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四、总体应对措施 五、进一步审计程序
第 2页
一、风险评估程序 (一)风险评估程序的含义: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 (P173) (二)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 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P173) (三)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P173) :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2.分析程序; 3.观察和检查 4.穿行测试(walk-though test,P174):追踪交易在财务 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 风险评估程序的时间、范围?
审计学中风险评估的五要素的名词解释

审计学中风险评估的五要素的名词解释风险五要素法是一个用于风险识别和描述的方法,可以细化描述风险发生过程,全面识别风险发生的各个要素,标准化风险描述方法和格式。
通过五个风险要素的分解,可以更为详细和准确地识别和分析风险相关信息,并以结构化的方式对风险加以展现。
五要素包括:1.控制环境,治理层参与度,胜任能力,管理层理念和经营风格,员工的胜任能力,人力资源,组织机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
2.风险评估过程(先看看管理层确定的风险以及怎么应对的)。
3.信息系统与沟通(被审计单位与相关人员的沟通:管理层宣贯,沟通渠道,沟通了后的执行力不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外部供应商客户沟通并做出行动,监管约束,单位行为守则)。
4.控制活动(授权,职责分离,信息处理,实物控制,业绩评价)。
5.对控制的监督(走偏了谁来掰正)。
审计学-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练习题-带答案N

第八章重大错报风险旳评估与应对一、单选题1.甲注册会计师针对销售交易, 从订单解决一-核准信用状况及赊销条款一-填写订单并准备发货一-编制货运单据一-订单运送/递送追踪至客户或由客户提货-一开具销售发票一-复核发票旳精确性并邮寄/送至客户一-生成销售明细账一-汇总销售明细账, 并过账至总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等交易旳整个流程, 考虑之前对有关控制旳理解与否对旳和完整, 并拟定有关控制与否得到执行, 这是(D )。
A.重新执行B.抽样测试C.实质性程序D.穿行测试2.注册会计师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旳目旳是(C )。
A.为了进行风险评估程序B.收集充足合适旳审计证据C.为了辨认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旳重大错报风险D.控制检查风险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作为专门规范风险评估旳准则, 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B ), 以充足辨认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设计和实行进一步审计程序。
A.理解被审计单位旳内部控制B.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C.理解被审计单位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旳程序D.理解被审计单位旳业务和经营状况4.在审计过程中, 如果注册会计师(C), 则可以就这些内部控制缺陷与被审计单位旳管理层进行沟通。
A.辨认出被审计单位未加控制旳重大错报风险B.觉得被审计单位旳风险评估过程存在重大缺陷C.注意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执行方面旳重大缺陷D.辨认出被审计单位控制不当旳重大错报风险5.下列有关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旳说法不对旳旳是(D)。
A.一般与控制环境有关B.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C.也许影响多项认定D.可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旳具体认定6.一般状况下, 注册会计师出于成本效益旳考虑可以采用( C )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 即将测试控制运营旳有效性与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
A. 风险评估程序B. 实质性程序C. 综合性方案D. 实质性方案7.为了应对财务报表层次较高旳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提高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
审计学课件第七章风险评估程序

编制风险清单
将确定的风险点编制成风险清单,以 便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的工具和技术
PEST分析
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政治、经济、社 会、技术环境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
风险点。
A SWOT分析
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优势、劣势、 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
在的风险点。
B
C
D
风险问卷调查
通过设计问卷,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 进行调查,收集可能存在的风险信息。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分 析,找出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点。
03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定义
风险评估的定义
风险评估是审计师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过程,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 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观察和检查
观察被审计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检查相关的文件、记录和报告等 资料,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经营风险等情况。
04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的定义
风险应对:是指审计人员根据风 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并实施适当 的审计程序,以控制和降低审计
风险至可接受的水平。
风险应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 旨在确保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报告与总结
撰写审计报告,总结审计结果, 提出改进建议,并跟踪整改情况。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企业财务风险评估
总结词
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是审计学中一个重要的案例,它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量等方面。
详细描述
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以确保 企业的财务状况健康、稳定。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时,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财务报 表进行详细分析,检查是否存在重大错报、舞弊或欺诈行为,并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
审计学风险评估读后感

审计学风险评估读后感读完审计学里关于风险评估的部分,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在企业财务丛林里的探险之旅,还带着点福尔摩斯探案的感觉。
以前总觉得审计嘛,不就是查查账,看看数字对不对得上。
可这风险评估一出来,才知道审计就像一个大侦探,要把企业的里里外外都摸个透。
风险评估让我意识到,企业就像一个大迷宫,到处都可能隐藏着风险这个小怪兽。
从宏观的行业环境到微观的企业内部控制,每一个角落都得仔细打量。
比如说,行业竞争激烈了,企业可能就面临着销售压力增大的风险,这就像在大海里航行,周围都是竞争对手的船,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撞翻。
而企业内部呢,如果内部控制像个破筛子,到处是漏洞,那钱就可能像水一样从这些洞里悄悄流走,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捞走了。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风险评估的方法就像是侦探的工具包。
询问、观察、检查、分析程序,一个都不能少。
询问企业的员工就像是在街头打听消息,你得从他们的话里找出蛛丝马迹。
有时候员工不经意间透露的一点小信息,可能就是解开风险谜团的关键。
观察呢,那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企业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我就想象着审计人员像个好奇的小猫,眼睛滴溜溜地转,观察着企业里的每一个动作。
检查那些文件和记录就更不用说了,那是最直接的证据来源,就像侦探在犯罪现场找指纹一样,一个小数字的差错可能就藏着大问题。
分析程序则像是给企业做个体检,看看各项指标是不是正常,要是哪个数据突然变得很奇怪,就像人突然发了高烧一样,肯定是哪里出了毛病。
而且啊,这风险评估还不是一次性的事儿,就像生活中的风险一样,总是不断变化的。
企业今天可能因为新技术的出现面临风险,明天可能又因为换了个不靠谱的供应商而陷入麻烦。
所以审计人员得时刻保持警惕,像个守夜人一样,随时准备重新评估风险。
这风险评估虽然复杂又麻烦,但也挺有趣的。
它让我看到了企业背后那些看不见的暗流涌动。
就像看魔术表演,表面上企业可能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在审计人员眼里,通过风险评估就能发现那些隐藏在幕布后面的风险机关。
审计学考点分析课件 第五章 风险评估

考点一: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概念必要程序考点二:风险评估程序和信息来源(一)目的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二) “小程序”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管理层和财务负责人、治理层、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生成、处理或记录复杂或异常交易的员工、营销或销售人员) 2.分析程序; 3.观察和检查;(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实地查看生产经营场所和厂房设备。
) 4. 穿行测试(观察和检查等的综合运用)注意1.风险评估程序中使用分析程序,是审计准则的强制性要求。
2.穿行测试属于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控制的程序;3.穿行测试旨在提供了解相关控制和确定相关控制是否得到执行的审计证据,而不能提供控制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穿行测试是指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注册会计师选取一笔或很少几笔交易了解其如何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采用询问、观察、检查等方面以确定是否与之前了解的一样,以及是否得到执行,通常是针对交易循环进行穿行测试。
穿行测试主要用于风险评估程序,不排除用于控制测试,但不能直接发现金额上的错报,所以不能用于实质性程序。
就是像领导视察一样,就是走马观花似的检查,把流程大致的走一遍重新执行 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也就是自已完全按照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独立的执行一遍,再和被审计单位执行的相比较,以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的运行。
如注册会计师独立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再与被审计单位编制的余额调节表相核对,看被审计单位这项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重新执行是一个单独的程序,用于控制测试。
A注册会计师可能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有((一)讨论的目标项目组内部的讨论为项目组成员提供了交流信息和分享见解的机会,目标在于使成员明确下列方面:1.了解在各自负责的领域中,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2.了解各自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如何影响审计的其他方面,包括对确定进一步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
审计中的风险评估方法

审计中的风险评估方法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风险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评估潜在的风险,审计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审计中的风险评估方法。
一、常见风险评估方法1. 内部控制评估内部控制评估是审计中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之一。
通过评估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流程,审计人员可以识别出潜在的风险点和弱点。
例如,审计人员可以评估财务制度是否完善,资产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存在人员依赖性等风险因素。
2. 历史数据分析历史数据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
通过对被审计对象历史数据的分析,审计人员可以了解其业务运行的趋势和规律,从而判断可能存在的风险。
例如,审计人员可以对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销售额增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潜在的虚增销售等风险。
3. 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一种相对综合的风险评估方法。
通过对被审计对象所处的环境和产业背景进行分析,审计人员可以识别出与其相关的风险因素。
例如,审计人员可以评估外部经济环境是否稳定,市场竞争是否激烈等对被审计对象经营状况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4. 专家判断在面对复杂或特殊情况时,审计人员可以借助专家的意见和判断来评估风险。
专家可以提供独特的行业知识和经验,帮助审计人员更准确地判断潜在的风险。
例如,对于某些行业特殊规定或技术要求,审计人员可以寻求相关专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风险评估的步骤1. 收集相关信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收集与被审计对象相关的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报表、内部控制手册、运营数据等。
通过全面、准确地收集信息,可以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识别潜在风险在收集到相关信息后,审计人员可以开始识别潜在的风险。
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审计人员可以发现与被审计对象相关的潜在风险因素。
3.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在识别出潜在风险后,审计人员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审计风险评估》课件

将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和相应的管理建议报告给被审计单位管理 层,以帮助其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03
审计风险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
风险矩阵法
将风险事件按照发生的可 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排序 ,形成风险矩阵,以便对 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
风险清单法
将企业面临的风险逐一列 出,并进行分类和评估, 以便对风险进行全面了解 和控制。
明确承担风险,不采取任何措施来减少风险发生概率或减轻风险后果。
详细描述
在某些情况下,审计师可能认为采取风险应对措施的成本超过了潜在的损失, 因此选择接受风险。例如,对于某些低风险的领域,审计师可能选择不进行详 细的审计程序,而是直接接受这些领域的审计结果。
风险降低
总结词
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或减轻风险后果。
风险应对策略
根据风险性质和影响程度,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 对策略,如预防、减轻、转移等。
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规范审计工作流程,提 高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THA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
感谢观看
审计风险识别的结果
确定重大错报风险领域
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确定存在重大错 报风险的领域和科目。
制定实质性测试计划
根据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制定详细的实质性测试计划,包括测 试内容、样本规模、测试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调整审计程序
针对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调整原有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以提高 审计质量和效率。
04
审计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规避
总结词
通过消除风险因素或完全避免特定活动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
详细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所有阶段都要实施风 险评估程序。
★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实施的 审计程序挂钩。
★要求注册会计师针对重大的交易、账户余额和 披露实施实质性程序。
★要求注册会计师会计师将识别、评估和应对风 险的关键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
第1节 风险评估概述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行规范体系
2008年7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 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一规范 被称为“中国的萨班斯法案”。
第4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第4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 (一)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 (二)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 (三)对法律法规的遵循
第4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 三、内部控制要素 • (一)控制环境: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
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 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现象严重
• 新兴委托代理问题:——大股东(控股股 东)和小股东的委托代理问题(即大股东 侵害小股东利益问题)。
第3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 三、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 (二)公司治理 • 公司治理研究专家 Tricker 认为,21 世纪是
公司治理的世纪。 • 公司治理: 是一种制衡机制。 • 1992年我国发布《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
第4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 三、内部控制要素 • (四)控制活动 • 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
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 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 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 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 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 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素(外部因素) • 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内部因素) • 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内部因素) • 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内
部因素) •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内部因素)
第3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 二、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 其他外部因素
• (一)行业状况 • 1.所处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 • 2.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 3.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 • 4.能源供应与成本 • 5.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
第3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第3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 (二)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 • 1.适用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定惯
(163)
经初步了解,该公司2004年度的经营形势,管理及经 营机构与2003年度比较未发生重大变化,也未发生重 大重组行为。 【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计划时为确定重点审 计领域,准备实施分析程序。请对以上利润表资料进 行分析,指出利润表中的重点审计领域,并简要说明 理由。
第2节 风险评估程序
• 三、其他审计程序和信息来源[外部来源] • (1)询问被审计单位聘请的外部法律顾问、
专业评估师、投资顾问和财务顾问等。 • (2)阅读外部信息。证券分析师、评级机构
等出具的有关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行业的经济 或市场环境等状况的报告。
第3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 一、总体要求(内容6方面) • 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
• 与此相对应,我国出台的审计风险准则包括:《1101 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1301号—审计证据》、《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 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231 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1节 风险评估概述
二、我国审计风险准则的特点
人行为指引》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 滥用权利,通过关联交易、利润分配、资产重组、 对外投资等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 • 《1323号——关联方》审计准则规定,了解被审 计单位识别关联方的程序,获取被审计单位提供 的关联方信息,并考虑关联方关系是否已经充分 识别,关联方交易是否得到恰当记录和充分披露。
第4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 三、内部控制要素
• (五)监督
• 监督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 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 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 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 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 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企 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一项 重要内容。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现象严重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 独大”的特殊现象,一些大股东把上市公司当成“提款机” 和“摇钱树”,滥用和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比比皆是。
ST猴王(000535)、济南轻骑(600698)、ST九州 (000653)等公司都从业绩优良的企业被“掏空”成负 债累累的垃圾股。而大股东惯用的“掏空”手段通常是 “先输血后抽血”。在股份公司改制时,大股东常常慷慨 解囊,先将大量优质资产“输血”到股份公司;一旦企业 上市后,大股东便不择手段,以劣换优,或恶意转移上市 公司优质资产,或强制性动用募集资金还债,甚至将上市 公司沦为巨额担保者,把经营风险和担保风险统统转嫁给 上市公司,最终令上市公司业绩迅速“变脸”,沦为丧失 盈利能力的空壳。
• 管理人员的品行与风格、治理结构、组织 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 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 等。
第4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 三、内部控制要素 • (二)风险评估 • 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
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 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 制的重要环节。 •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 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 六、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第4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的概念,
直到1936年才被正式提出。 • 193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纽约证券
交易所发布了《独立公共会计师对会计报 表的审查》的公告,该公告把内部控制定 义为:
• 为了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 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 各种手段和方法。
见》、《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1994 年7月颁布实施《公司法》。
第3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 三、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 (三)组织结构 • (四)经营活动 • (五)投资活动 • (六)筹资活动 • (七)财务报告
第3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 四、被审计单位的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 五、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 风险
•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 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
员会(英文缩写COSO)在1992年《内部 控制——整体框架》专题报告提出: • 内部控制是指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 其他职员的影响,旨在为实现财务报告的 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及遵循相应的 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
第4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第7章 风险评估 第1节 风险评估概述
• 一、审计风险准则的颁布
• 2003年10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 在东京的会议上通过了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 般原则》、《审计证据》、《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 施的程序》四项准则,统称为审计风险准则,在2004 年12月15日正式实施。
4 951
加:其他业务利润
40
56
减:销售费用
2 800
1 610
管理费用
2 380
3 260
财务费用
180
150三、营业利润来自6 575(13)
加: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
980
营业外收入
100
150
减:营业外支出
260
300
四、利润总额
7 395
(163)
减:所得税(税率33%)
800
五、净利润
6 595
第7章 风险评估
• 安然最初是一家煤气管道公司,它的业务 模式是买卖公司以及竞争公司管道内的过 量煤气,然后在许多其他领域从事多余能 源的贸易。例如电力公用事业就是就是这 样的动力工厂,能在一段时间产生数百万 千瓦小时的动力。安然通过买下这种动力 的权利,然后将它卖给陷入能量困境的动 力公司,通过这种模式,安然就能赚取交 易佣金。
例
• 2.对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及监 管活动
• 3.对开展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包括货 币、财政、税收和贸易等政策
• 4.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和所从事经营活动 相关的环保要求
第3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 (三)其他外部因素
第3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 三、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 (一)所有权结构 •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
•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 2004年10月,COSO又发布了新报告《企
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它打破了传统 内部控制的内容,将风险管理、公司治理 与内部控制紧密联系起来。
第4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
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 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 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第4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 第一个权威定义: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