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内容充实)
河蟹四种疾病难治也能防治

02
河蟹黑鳃病
病症表现
01Leabharlann 02病蟹食欲不振,行动迟缓,蟹壳颜色变淡,尤其是蟹类附肢出现黑色 或深褐色病变。
病情严重时,病蟹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发生原因
水质恶化,如水中有 机质含量过高、氨氮 含量过高、PH值异 常等。
河蟹受到物理或化学 因素刺激,如机械损 伤、化学品刺激等。
细菌、真菌感染,如 变形杆菌、气单胞菌 等。
河蟹四种疾病难治也能防治
汇报人:
汇报时间:日期:
目录
• 河蟹颤抖病 • 河蟹黑鳃病 • 河蟹肝胰腺坏死症 • 河蟹纤毛虫病
01
河蟹颤抖病
病症表现
病蟹出现颤抖、运动失调,甚至无法爬行等症状。 病蟹的肝胰腺和胃肠道等内脏器官出现病变。 病蟹的鳃和体表出现大量黏液,并伴有异味。
发生原因
01
水质恶化,如氨氮、亚硝酸 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
使用微生物制剂调 节水质,提高溶氧 量,促进河蟹生长 。
改善养殖环境,加 强水质管理,定期 换水,减少有害物 质含量。
投喂营养均衡的饲 料,增强河蟹体质 ,提高免疫力。
对病蟹进行隔离治 疗,使用抗菌药物 防止继发感染。
04
河蟹纤毛虫病
病症表现
河蟹纤毛虫病是一种由纤毛虫寄生在河蟹体表、口器、消化 道等部位引起的疾病。感染后,河蟹体表会出现棕色或黑色 绒毛状物质,影响河蟹的生长发育和蜕壳。
病蟹的肝胰腺颜色变淡、肿胀 、糜烂,重者呈“白膏”状。
病蟹的甲壳上有黑斑,易被误 诊为“甲壳溃疡病”。
发生原因
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 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水质恶化,溶氧量低,影响河蟹 正常生理功能。
养殖密度过大,个体之间相互拥 挤、摩擦,导致肝胰腺受损。
夏季河蟹常见病治疗

夏季河蟹常见病治疗
夏季河蟹常见病治疗夏季池塘人工养殖的河蟹,由于水温高、饲料投量大、剩料多等因素,水质极易恶化,常发生以下几种病害:1、烂肢病。
此病由于放养过程中河蟹局部遭受机械损伤或敌害侵伤而使病菌感染所致,症状:腹部附肢腐烂、肛门水肿、摄食量下降或拒食,严重时因难以蜕壳而死。
防治:用0.5-1ppm土霉素或呋喃西啉进行全池泼洒;全池泼洒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每周撒1次,连用3周。
2、水霉病。
此病因机械损伤或河蟹体表被破坏,使霉菌侵入所致。
症状:河蟹体表及附肢出现灰白色棉毛状菌丝、河蟹行动吊滞、食欲减退,常因无法蜕壳而死亡。
防治:用0.25ppm的孔雀石绿(蟹鱼混养池不能用)进行全池泼洒;或将病蟹用3%盐水清洗5分钟。
3、聚缩虫病。
河蟹放养密度大,池水有机质含量高、长期不换水易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
症状:河蟹体壳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常在黎明前死亡。
镜检可发现病蟹额部、步足、背壳及鳃等处布满聚缩虫。
防治:病蟹用0.5-1ppm新洁尔灭液与5-10ppm 的高猛酸钾混合液浸洗5分钟;用0.2-0.3ppm孔雀石绿沿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池中加注新水。
- 1 -。
河蟹养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河蟹养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作者:出处: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2005年09月20日【关闭】一、腐壳病1 •病因与病症:此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疡、腐烂,然后侵袭步足各节及背甲。
胸部岀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
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
2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有淤泥5—10cm,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②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③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20g /立方米兑水全池泼洒;④用漂白粉2g/立方米全池泼洒,并每千克饵料中加磺胺类药物0 • 1 —0 • 2克,连喂3—5天;⑤用5%—10%食盐水溶液浸洗病蟹3—5分钟,连续1周。
二、黑鳃病1 •病因与病症:此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主要由水环境恶化诱发。
病蟹鳃受感染变为黑色,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
2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有淤泥5—10cm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②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③发病后用生石灰15—20g /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续1—2次;④病蟹放入吱喃唑酮2 —3g/立方米浸洗3— 4 次。
三、烂肢病1 •病因与病症:此病由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敌害或同类致伤、感染病菌所致。
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摄食量减少基至拒食,活动迟缓,终致无法蜕壳而死亡。
2•防治方法:①在捕捞、运输、放养等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②放养前用咲喃唑酮2g/立方米浸泡数分钟;③发病后用土霉素或咲喃西林0 • 5—1g /立方米全池泼洒;④用吱喃唑酮O. 1 —O. 2g/立方米全池泼洒;⑤用生石灰 1 —。
20g / 立方米全池泼洒,连施 2 —3次。
四、水肿病1 •病因与病症:此病是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病菌所致。
病蟹腹部、腹肌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匍匐在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
河蟹常见病防治

河蟹常见病防治一、甲壳溃疡病1.症状:蟹的外骨骼发生溃疡性损伤,早期在甲壳上有许多褐色斑点,每个斑点中心呈微红色下凹,晚期斑点边缘呈黑色,中心部分溃疡加深,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最终导致河蟹死亡。
2.防治方法:(1)尽量避免蟹体受伤。
(2)保持水质清新,鲜活,并使池塘底有10厘米左右的软泥。
(3)用15×10E-6浓度的生石灰液或1×10E-6浓度的呋喃唑酮液全池泼洒。
每7~10天泼洒一次,连用2~3次。
(4)每公斤蟹重用0.1~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饵投喂7~10天。
二、黑鳃病1、症状感染部位主要是鳃部,病轻时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重时则鳃丝全部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
2、防治方法:(1)每天清除残饵,及时更换死水,将病蟹除去;(2)预防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液,浓度为15×10E-6~20×10E-6(3)治疗时用生石灰液连续泼洒2~3次,浓度为20×10E-6。
(4)可将病蟹置于2×10E-6~3×10E-6浓度的呋喃酮溶液中,浸洗3~4次,每次20分钟左右。
三、水肿病1.症状病蟹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拒食致死。
2.防治方法:(1)在养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它们的惊扰。
(2)经常加注新水,并多喂鲜活饲料和新鲜菜叶。
(3)治疗该病用0.5×10E-6~1×10E-6浓度的土霉素液或呋喃西林液全池泼洒,也可用0.1×10E-6~0.2×10E-6浓度的呋喃唑酮液全池泼洒。
四、纤毛虫病1.症状初期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行动迟缓,触角不敏感,体表附肢有滑腻感,镜检可见许多纤毛类寄生虫附着。
2.防治方法:(1)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苗种放养前用20×10E-6浓度的硫酸锌液浸洗1小时。
(3)治疗时用3×10E-6浓度的硫酸锌全池泼洒。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由于蟹的养殖集约化,和环境恶化,疾病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养殖过程中采取长期的预防措施才能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今天店铺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
水质好坏直接决定蟹是否能够健康快速生长,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适时调节水质,保持良好的水环境,要定期使用一些底质水质改良剂,以减少河蟹疾病的发生。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纤毛虫病因:该病是由于不经常换水,残饵不及时清除,池水过肥,使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并寄生所致。
症状:病蟹体表长着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无敏感反应,食欲下降乃至停食,终因无力蜕壳而死亡。
防治:1、彻底清塘消毒,经常加注新水。
2、定量投喂饵料,及时清除残饵。
3、经常使用调水专用或em 调理水质,077或降解型改良底质保持水体菌相藻相平衡。
4、全池泼洒硫酸锌,严重隔天再泼洒一次。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水肿病原因:该病是在养殖过程中腹部受伤导致病原菌感染所致。
病症:腹部,腹肌及背壳下方明显肿胀,打开背壳后有大量积水流出,三角腺明显肿胀呈透明状,病蟹停止摄食,常常匍匐在池塘浅水边死亡。
防治:1、河蟹脱壳时尽量减少惊扰,避免使其受伤。
2、全池泼洒土霉素0.5-1克每立方。
3、内服032,100公斤饵料拌1包,加免疫专用1包。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腐壳病病因:运输或放养过程中使其机体表皮损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敌害所侵害受伤导致细菌或真菌所感染。
症状:此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疡、腐烂,然后侵袭步足各节及背甲。
胸部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
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
防治:1、池塘清除敌害如老鼠·青蛙·小龙虾等2、全池泼洒立安洁每瓶6亩。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黑腮病病因:此病多发生在养殖中后期,主要由水环境恶化所引起。
症状:病蟹鳃部受感染变为黑色,行动迟缓,呼吸困难。
河蟹敌害、病害的防治

河蟹敌害、病害的防治1.河蟹敌害的防治⑴鼠害。
水老鼠危害河蟹,可在养蟹环境四周放置磷化锌等有效鼠药,同时安放鼠笼、鼠夹、电猫等灭鼠工具。
⑵蛙害。
青蛙大量吞食蟹苗和幼蟹,危害极大。
河蟹放养前要彻底清蛙卵和蝌蚪,并要严防青蛙进入河蟹饲养环境,一经发现,及时捕杀干净。
⑶水蜈蚣。
又称水夹子,是龙虱的幼体,对蟹苗和第一期幼蟹危害较大,在养蟹前必须彻底清田或清塘,过滤进水。
如果发现水蜈蚣,可用灯光诱捕,特制小捞网捕杀。
2.河蟹的疾病防治⑴纤毛虫病。
病蟹体表长满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行动迟缓,数天内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A、换水或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B、用10微升/升福尔马林泼洒消毒。
⑵聚缩虫病。
蟹体污物较多,蟹脐内有白色点状虫体,病蟹活动及摄食能力逐渐减弱,导致死亡。
A、用5-10微升/升福尔马林全池泼洒;B、用0.2-0.3•微升/升孔雀石绿于边沿、水草处等河蟹密集的地方泼洒。
⑶烂鳃病。
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活动迟缓,摄食量下降,导致死亡。
A、在河蟹捕捞及运输过程中防止机械创伤;B、泼洒新鲜生石灰,使池水浓度成15微升/升,每周一次,连续2-5次。
⑷水肿病。
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透明,病蟹匍伏边缘,停止摄食,最后在周边浅水处死亡。
A、用0.5-1微升/升土霉素或呋喃西林普遍泼洒;B、•按每公斤蟹用0.1-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饵投喂,每7天为一疗程。
⑸脱壳不遂病。
病蟹背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缝,因不能蜕去旧壳而死亡。
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10克左右生石灰化浆普遍泼洒,在饲料中添加甲壳素和蜕壳素。
⑹蟹奴寄生病。
蟹奴寄生在蟹的腹部,以吸收蟹的体液为生。
蟹奴寄生严重的病蟹肉味恶臭,不可食用。
防治方法:用药物彻底清塘;河蟹放养后发现蟹奴寄生,可用0.5微升/升的硫酸铜和0.2微升/升的硫酸亚铁混合剂普遍泼洒。
河蟹四种疾病的防治 - -

河蟹四种疾病的防治摘要:夏、秋季节,河蟹易患疾病,其中水肿夏、秋季节,河蟹易患疾病,其中水肿病、聚缩虫病、蟹奴病、蜕壳障碍病较难防治;但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也能有效防治。
1水肿病1.1症状河蟹腹部、腹脐及贝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河蟹匍匐池边,不摄食,最后病死。
1.2病因大多为腹部机械性损伤后感染病菌所致。
1.3防治每公斤蟹取0.1~0.2g土霉素或红霉素,拌入饵料投喂,7天为1个疗程;或全池泼洒浓度为0.5~1mg/kg 的呋喃西林溶液。
2聚缩虫病2.1症状病蟹体壳污物较多,活力、食欲逐渐减弱,严重者多在黎明前死亡。
仔细镜检,可发现病蟹额部、步足。
贝壳及腮等布满聚缩虫。
2.2病因池水过肥,水质不良,聚缩虫大量繁殖、寄生于蟹体。
2.3防治用5~10mg/kg的高锰酸钾与0.5~1mg/kg的新洁尔灭混合液浸洗病蟹;往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0.2~0.3mg/kg的孔雀石绿溶液。
3蟹奴病3.1症状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揭开脐盖可见寄生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状虫体。
雄病蟹的脐星呈椭圆状,整足小,绒毛少。
病蟹生长缓慢,病情严重者,蟹肉有异味,不可食用。
3.2病因水中含盐量较高,使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蟹体。
3.3防治往蟹塘内注入新鲜、干净的淡水;将已感染蟹奴的病蟹捕出,专塘饲养,能有效抑制蟹奴的扩散感染。
4蜕壳障碍病4.1症状河蟹无力蜕壳或仅能蜕出部分蟹壳,头、胸部与腹部出现裂痕,周身发黑,最后死亡。
4.2病因蟹有疾病或缺少某些微量元素。
4.3防治检查河蟹是否患病,若已患病,需对症下药治疗;或将蟹壳(禽蛋壳亦可)碾碎后拌入饲料中投喂;或全池泼洒石灰水(石灰在池水中浓度为15~20mg/kg),每5天1次,连续3~4次。
河蟹常见病及其防治

素C 1 o 0~2 0 0 克。
不摄食 , 轻压腹部 , 病蟹 口吐黄水 ,打
开背 甲时有大量腹水 。防治方法 :每立
方米水体用土霉素 0 . 5—1 克对水全池泼
洒治疗 。 7 . 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弧菌、 产气单胞菌等 。病蟹反应迟钝 。摄食减 少或 不摄食 ,多趴 在浅水处或 水草上 。 防 治 方 法 :每 立 方 米 水 体 用 生 石 灰
河 蟹 常见 病 及 其 防治
1 . 颤抖 病 。病 原疑 为球 状 病毒 或 其他不 明原 因导致 。病蟹典型症状为步 足颤抖 、爪尖着地 、腹部离开地面甚至 饲 料 中添加 2 . 5 千克 板蓝 根和 1 5 0克氟
苯 尼考 治疗 。数 天后 ,每立方米水体用
硝化细 菌 0 . 3 克对水全池 泼洒消 毒 ,也 可选用 二溴海 因 、三 氧化氯 、三氯异氰
溃疡 ,严重还会 导致 死亡 。因此 ,鸡舍
不宜直接用 生石灰 消毒 ,需将生石灰溶 解 于水 中 ,对 鸡 舍地 面 和周 围环 境消 毒。
6 . 使 用 阿托 品解 百毒 。有 的养鸡 户不论是饲料 中毒还是农 药中毒都 给鸡
注射阿托品解毒。实际上 ,阿托 品的解
吸道 疾病 ;生石 灰使 用过 多 ,被鸡 踩
菌 。病蟹摄食减少 、肠 胃发炎 、轻压肛
门有 黄 色黏 液 流 出 。该 病 全年 均 可发
态 弧菌和 副溶 血弧 菌等混合感 染引起 。 病蟹行动迟缓 ,多数爬 至岸边或水草上
生 。防治方法 :①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 用二溴海 因0 . 2 克 溶 于水 全 池 泼 洒 消
毒 ,同时每 1 0 0 千克饲料 中添加克菌灵 5 0 0克 ,连续投喂 3 ~5日。②预 防可定 期使用海因类消毒剂消毒水体 ,同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蟹养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作者:出处: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2005年09月20日【关闭】
一、腐壳病
1.病因与病症:此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疡、腐烂,然后侵袭步足各节及背甲。
胸部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
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
2.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有淤泥5—10cm,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②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③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20g/立方米兑水全池泼洒;④用漂白粉2g/立方米全池泼洒,并每千克饵料中加磺胺类药物0.1-0.2克,连喂3—5天;⑤用5%—1O%食盐水溶液浸洗病蟹3—5分钟,连续1周。
二、黑鳃病
1.病因与病症:此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主要由水环境恶化诱发。
病蟹鳃受感染变为黑色,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
2.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有淤泥5-1Ocm,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②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③发病后用生石灰15—20g/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续1—2次;④病蟹放入吱喃唑酮2—3g/立方米浸洗3—4次。
三、烂肢病
1.病因与病症:此病由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敌害或同类致伤、感染病菌所致。
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摄食量减少基至拒食,活动迟缓,终致无法蜕壳而死亡。
2.防治方法:①在捕捞、运输、放养等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②放养前用呋喃唑酮2g/立方米浸泡数分钟;③发病后用土霉素或呋喃西林0.5—1g/立方米全池泼洒;④用吱喃唑酮O.1—O.2g/立方米全池泼洒;⑤用生石灰1-。
20g/立方米全池泼洒,连施2—3次。
四、水肿病
1.病因与病症:此病是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病菌所致。
病蟹腹部、腹肌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匍匐在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
2.防治方法:①河蟹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惊扰,不使受伤;②发病后用土霉素或呋喃西林0.5—1g/立方米全池泼洒;③用吱喃唑酮O.1-0.2g/立方米全池泼洒;④每千克蟹用0.1-O.2g土霉素或红霉素拌入饵料投喂,7天为一个疗程。
五、水霉病
1.病因与病症:此病因受伤、霉菌侵入伤口所致。
病蟹伤口部位长有棉絮状菌丝,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部位组织溃烂蔓延。
2,防治方法:①在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小心仔细,勿使蟹体受伤;②大批蜕壳期间,增加动物性饵料,减少同类互残。
②用3%—5%食盐水溶液浸洗病蟹5—10分钟,并用5%碘酒涂抹患处;④用1/150000孔雀石绿溶液浸洗病蟹。
六、聚缩虫病
1. 病因与病症:该病是由于池水过肥,长期不换水,使聚缩虫大量繁殖并寄生所致。
病蟹的关节、步足、背部、额部、附肢及鳃上都附着聚缩虫,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重者常在黎明前死亡。
2.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消毒;②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③用硫酸铜O.25—O.6g/立方米全池泼洒;④用新洁尔灭0.5—1g/立方米与高锰酸钾5—10g/立方米的混合液浸洗病蟹;⑤用孔雀石绿0.2-O.3g/立方米沿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
七、纤毛虫病
1.病因与病症:该病是由于不经常换水,残饵不及时清除,池水过肥,使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并寄生所致。
病蟹体表长着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无敏感反应,食欲下降乃至停食,终因无力蜕壳而死亡。
2.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消毒,经常加注新水;②定量投喂饵料。
及时清除残饵;③用3%福尔马林溶液5—10g立方米全池泼洒;④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0.7g/立方米全池泼洒;⑤用硝酸亚汞0.28/立方米全池泼洒;⑥0.5%-1.25%福尔马林溶液浸浴病蟹1—2小时。
八、蟹奴病
1.病因与病症: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于河蟹所致。
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打开脐盖可见乳白色或半透明颗粒状虫体寄生于附肢和胸板上,病蟹生长迟缓,性腺不发育,被蟹奴严重寄生的河蟹肉味恶奥。
2.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消毒,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②对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彻底换水,注新水的盐度要小于1‰;③用硫酸铜溶液8g/立方米浸洗病蟹10-20分钟;④用高锰酸钾溶液20g/立方米浸洗病蟹10-20分钟。
九、薮枝螅虫病
1.病因与病症:该病因池水过肥,光照充足,病虫大量繁殖寄生在蟹体上,使蟹体得该病的菇枝螅虫形似植物,属腔肠动物水螅虫纲,着生在河蟹的背面,使河蟹体呈污黑色。
2.防治方法:①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②用1‰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蟹20分钟。
十、苔藓虫病。